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合集下载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刘元林刘春生吴卫东董星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在分析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通过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等途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XM-HLJ-2013092,项目名称:煤矿机械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明确要求研究生到实践部门至少工作半年至一年,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刚性要求。

该层次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为进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范围,我校也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落实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

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因此,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1. 学生工程实践意识不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多以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基本都是连续接受学校教育,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现象。

在大学阶段,立志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对实践教学或环节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实践经验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析与评价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析与评价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析与评价作者:贾兴文彭小芹来源:《大学教育》2020年第09期[摘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为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而设立的,是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

在探索和建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对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而提高企业参与度能够使企业在专业硕士的职业能力提升和培养环节发挥核心作用。

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平台和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提升专业硕士的职业能力和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

[关键词]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培养模式;研发平台;实践基地[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9-0173-03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2009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硕士)。

近几年我国专业硕士规模持续扩大,专业硕士的比例日益提高。

2017年,专业硕士总人数达到40.2万,专业硕士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56%,专业硕士规模也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专业硕士培养面向特定职业领域,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1],为了提高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国内众多高校在建立适合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持续的改革,其中校企联合培养是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2]。

本文在分析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评价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提升专业硕士职业能力的作用,并提出了提升校企联合培养效果的建议。

一、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国内高校的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较为常见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高校和企业合作研发项目,专业硕士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以及校企联合建立研发平台和实践基地等,希望通过校内外导师的联合指导,提升专业硕士的职业能力和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3]。

按照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专业硕士就读期间应在企业参加实践,时间通常不少于半年,部分高校要求时间为1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当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从校企合作模式的历程、优势分析、实施方式、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文章总结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意义,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合作模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该主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发展历程、优势分析、实施方式、教育应用、案例分析、意义、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绪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与企业深度合作、学以致用的机会,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以其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优势逐渐受到高校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研究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技能培养。

在当前国家提倡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政策背景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就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优势分析、实施方式、应用情况以及相关案例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开始探索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起初,这种合作主要是为了企业提供科研支持和人才培养,而高校则通过这种合作获取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重要性1.1 适应行业需求工程专业是一个需要实践能力的专业,学生仅仅靠书本知识是难以成为真正的工程师的。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项目,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实践能力,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1.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管理和运作模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措施2.1 开设实践课程大学生每年都要进行数月的暑期实践,在实习期间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立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参与设计、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实践,接触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4 开展竞赛活动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工程设计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三、结语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高 媛 刘明亮 沈永良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水平培养是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当务之急。

以黑龙江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为试点依托,本文提出了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旨在为能培养出实践创新性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走出一条适合当前形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新路。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382-02一、引言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分两种类型:一类是重视理论性、学术性培养的学术学位,另一类是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各种专业学位。

从1997年起,国家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创建了以工程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制,但由于招生制度等限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自2009年起,教育部设立了以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以适应我国社会现阶段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专业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专业硕士教育主要是面向国内各行业及工程部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工程技术人才。

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比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对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

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在第23号文件中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显而易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点,是与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不同之处。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4.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协同创新环境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如何依托协同创新战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视角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企业主导型、高校主导型、企业高校双主导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这实际上就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企业主导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应该成为主流。

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强调应用,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企业处于商业活动的第一线,更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科技活动的前沿,科技成果也更符合社会需求。

因此,本文探讨的是,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由企业主导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一、文献综述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关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的整体研究。

程序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与途径,主要探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与构成[1]。

龚玉霞、腾秀仪和塞尔沃对国内外的培养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从理念、培养方案、授课方式、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要求五个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对策[2]。

孙怀林和肖鹏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提出了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五位一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3]。

李伟和闫广芬基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观的理论分析,形成了专业学位内外部分类培养的理论分析框架[4]。

二是对某一具体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鲁万波和董春对统计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5]。

程永波和秦伟平通过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如何提高商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6]。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现代高等教育必须与企业和产业相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加强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

校企合作是一种基于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互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建立双向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让企业感受到学术界的前沿研究和人才潜力,从而促进校企之间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拓展研发和市场,同时也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和教学优化,促进教学科研和产业创新的融合。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可以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和能力提升机会,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学生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工作流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科研合作机制,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交流。

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加强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企业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包括技术、设备、数据分析、咨询等方面的支持,让学校有更多的机会应用到企业实践中。

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具有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合作关系。

其次,需要加强法律制度和规范,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防止存在利益冲突和违法行为。

最后,需要加强交流和协作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流程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安全。

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实践途径。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作者:马贵平乔宁李琴杨阳石淑先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14期摘要: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工程伦理教育重视不够、工程实践培养能力不强、工程实践锻炼平台不足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建设“1+N”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群,构建以工程伦理教育为引领、多方协同育人和强化工程实践育人能力等培养模式,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和工程伦理素养优的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系列成就,并获得社会高度认可,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实践基地群;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152-04Abstract: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weak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cultivation, and insufficient platform for engineering practice training are still existed.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has built "1+N" practice base group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have been constructed. The aspect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ethics literacy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society,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Keywords: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on mode; practice base group;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专业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高皓月(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402)摘 要:未来几年,发展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

本文探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提出从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完善“双导师制”,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建立起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20年9月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总结了自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并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未来,发展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而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就是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实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虽已近30年,但2009年才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相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时时间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趋同虽然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但在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重视学术学位研究生、轻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象,未形成对实践能力要求更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在发展理念、思路、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方面只是简单照搬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多为知识讲授形式,案例和实践课程较少,毕业要求方面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趋同,缺少针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没有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二)培养主体单一,“双导师制”作用发挥不足高校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体,行业企业的参与程度不高,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式还停留在象征性的合作协议上,没有形成科学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完善的合作制度体系。

天津市教委关于加快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教委关于加快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教委关于加快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4.22•【字号】津教规范〔2019〕9号•【施行日期】2019.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市教委关于加快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市教委关于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意见》(津教规范〔2019〕4号)各项重点任务要求,加快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形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1.坚持人才培养"四个服务"重要要求,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各行业领域新时期职业需求,拓展产教融合途径,加快建立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更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符合现代行业领域需求、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加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系统化全过程育人长效机制,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优势,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力推动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遴选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优化考试招生制度3.坚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方向。

进一步优化招生计划分配机制,在2017年招生计划基数的基础上动态调整。

新增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要向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一线应用型人才需求、职业对接紧密的专业学位类别和高校倾斜。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ꎮ
Hc2:导师培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ꎮ
Hd1:外在配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感知体验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ꎮ
Hd2:外在配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ꎮ
— 88 —
第2期
2024 年 1 月
江苏科技信息 科教研究
He: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感知体验对培养满意度
的研究ꎬ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ꎮ 一是关于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和目标定位的研究ꎮ 如别敦
荣 [2] Hale Waihona Puke 为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
类型ꎬ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ꎬ并适应特定
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ꎮ
也有学者指出ꎬ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
位ꎬ其实践应用能力不是生产操作技能的简单重复ꎬ
比 56 28%ꎬ 女 生 所 填 有 效 问 卷 94 份ꎬ 占 比
为 43 72%ꎮ
目前ꎬ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
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生ꎬ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国
家统一的考试入学ꎮ 一志愿录取且无前置工作经验
的应届生人数最多ꎬ占比过半达到 51 16%ꎮ 调剂生
占比 26 98%ꎬ大多数学生是一志愿录取的ꎬ表现出目
大学的王子龙 [21] 等ꎬ还有部分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
主要是针对培养现状的现实情况展开 [22] ꎮ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新时代培养的要求ꎬ本文
选择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校内
导师培养和相关外在配套 4 个因素作为外生观测变
量ꎬ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参与培养过程中的感知体
验ꎬ来进一步测度工程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京教研〔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现将《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12月17日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关于推进新时代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教研〔2021〕5号),加快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现就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到2024年底,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结构规模优化、培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突出、服务需求有力的研究生教育,有效支撑北京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明显增强。

学科布局结构更加科学、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学科以及新兴前沿交叉学科。

——学位授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显著完善。

学位授权层次和类型更加丰富,学位授予单位服务需求能力显著提升,分类发展成效明显,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

——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需求匹配度显著提升。

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明显提升,形成更加充满活力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1.1 校企合作协议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培养目标、项目内容、师资力量、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细则,为后续的联合培养奠定基础。

1.2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情况。

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确定一套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取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1.3 实习与实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习与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1.4 毕业论文与项目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毕业论文和项目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选择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和项目研究,同时得到企业的指导和支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2.1 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强双方之间的互信与沟通,为双方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加强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加强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本文将分析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产学互动,双方受益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紧密合作,其核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和技能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双方共同受益。

2.搭建学生就业创业的桥梁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搭建起学生就业创业的桥梁,让学生更容易地接触到实际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资源。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出更适应市场的人才。

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项目实践和创业扶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3.推动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可以使学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式1.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实习实训2.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求的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高素质人才,因此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促进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概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是高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将产生“人才、技术、财富”等多方面合作效应,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二、校企合作的优点1、能够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能够弥补学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关系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加贴近实际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有利于行业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促进行业企业的发展。

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开展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获得更多核心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和营销中。

3、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高校一般有更多的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工程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校企合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合作项目设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有的技术条件,设计合适的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并在企业的帮助下进行技术开发和推广。

2、企业实践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践,了解企业的业务,参与企业的管理与运营。

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人才需求,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趋势。

3、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学生可以利用在校期间获得的技能和知识,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摘要】鉴于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能使企业、高校、研究生实现多赢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校企为开展研发及技术攻关而建立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校企更好的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强大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平台;实践能力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促进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

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逐渐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目前,由于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较多地移植了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制订教学计划、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照搬学术型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不能凸显,达不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变得更为迫切。

2 校企合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的作用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积极加强与科技信息情报部门及企业合作,参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将高校与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模式引入到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够向研究生教育提供实践机会、需求信息、政策支持和财政资源,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2]。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高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培养模式:(1)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勾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勾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生教育人才培养 的特色不能 凸显 . 达不到培养高层 次应 用型人才 的 目 的。 因此 , 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 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的培养力度 , 促进人才培养 与社会需求 的有效衔接 变得更 为迫切 。
2 校企合作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的作用
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 培养适应社会需 要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积极加强与科技信息情报部 门及企业 合作 . 参 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 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将高校 与企 业组 建人才 培养创新平 台模式引入到对全 日 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培养 . 能够 向研 究生教育提供实践机会 、 需求信息 、 政策支持和财政资源 , 成 为培养创 新性 人才的有效途径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高 校主动 适应 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1 2 ]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 生是高校 、 企业 、 学 生三赢 的培养模式 : ( 1 ) 有 利于研究生 的培养 : 一方面有利 于提高研究 生工程实践 能力 、 工程管 理能 力和就 业竞争力 : 另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由于研 究生在企业工作 两年 . 企业对研究生 的工作业绩 和工作能力有全 面了 解, 企业可根据 自 身 的需要考虑选 留对象 。 ( 2 ) 有利 于企业技术创新 : 方 面有利 于利用学校 的科技 资源 , 实现企业 的产 品、 技术更新 , 提高 创新 能力 ; 另一方 面有利 于降低研究开发成本 . 充 分利 用高校优秀 的、 廉价 的人力资源 , 研究条件和科技资源 , 跟踪产 品技术 发展前沿 。( 3 ) 有利 于高校 科研以需求 为导向 。 促进 研究开发 、 成 果转化 和产业化链 条的形成 . 使得科技资 源得 到更好 的利用 , 同时也有利于 导师寻找新 课题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除了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外,实践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成为了大学工程专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在校园学习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获得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一些知名企业会提供实践基地或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接触行业实际,了解行业需求,培养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校企合作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

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学生可以更直接地听取企业的建议和意见,了解行业的技术进展和创新方向,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向企业输送优秀的工程人才,而企业则可以向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科研项目。

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也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校企合作能够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校企合作也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关,共同产出科研成果。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的科研成果可以更直接地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产业发展。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前沿科技和行业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探索

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探索

2020年9月刊0 引言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专业数和招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多。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然而,国内很多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未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进行明显区分,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不突出,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不够鲜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因此,在“新工科”的要求下,借助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理念,深入探讨提升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并构建一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探索田存伟1,桑红燕2,王宗良1,王明红1(1.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摘要】 阐明了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对于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以聊城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提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措施,并借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框架。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产出导向;工程素养【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20)09-0082-05收稿日期:2020-6-1作者简介:田存伟(1981—),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桑红燕(1981—),女,山东聊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算法及应用;王宗良(1986—),男,山东聊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光纤气体传感;王明红(1967—),男,山东聊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高功率微波、自由电子激光。

基于测试平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

基于测试平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

基于测试平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
卢敬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投资》
【年(卷),期】2024()7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分析高校的测试平台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综合利用高校测试平台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操作使用仪器设备,高校通过完善测试平台管理制度及设立研究生开放课题等方式,
提高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同时,高校重视测试平台
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发挥双导师引领作用,让研究生以“特派员”的身份沉入企业的
一线生产、研发中进行磨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卢敬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以综合创新实验平台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2.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3.以研究生创新项目为依托的研究生
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中南大学研究生项目实践4.硕士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措施探
讨——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2020年研究生培养成效5.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助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

【摘要】鉴于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能使企业、高校、研究生实现多赢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校企为开展研发及技术攻关而建立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校企更好的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强大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平台;实践能力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促进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

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逐渐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目前,由于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较多地移植了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制订教学计划、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照搬学术型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不能凸显,达不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变得更为迫切。

2 校企合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的作用
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积极加强与科技信息情报部门及企业合作,参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将高校与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模式引入到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够向研究生教育提供实践机会、需求信息、政策支持和财政资源,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2]。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高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培养模式:(1)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由于研究生在企业工作两年,企业对研究生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有全面了解,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考虑选留对象[3]。

(2)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利用学校的科技资源,实现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充分利用高校优秀的、廉价的人力资源,研究条件和科技资源,跟踪产品技术发展前沿。

(3)有利于高校科研以需求为导向,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的形成,使得科技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导师寻找新课题。

3 校企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平台的建设实践
企业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其实践性得
到最大体现的环节,同时也是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最大区别。

落实企业实践环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4],实现高校、企业、研究生三赢的局面。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与数十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共同组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并在汽车零部件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开展合作。

机械工程学科借联盟合作,与衡阳运输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面开展合作。

(1)采取学院推荐、学生自愿和择优录用的原则选派优秀研究生到企业完成学位论文培养过程。

学校对基地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注重发挥企业双方导师生产实践方面的优势。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集中在第一学年在学校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并且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开设特色课程。

例如专门为联合衡阳运机创建的基地培养的研究生开设了《钢结构与有限元分析》、《皮带运输机械设计》等课程。

(3)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密切合作,根据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和实施学位论文培养计划,在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和实际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研究生培养基地能为研究生提供大量实用性、系统性,适应企业技术攻关的论文选题,使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保证。

例如:联合衡阳运机创建的基地培养研究生选题主要根据企业在运输机械在钢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及学院在ansys有限元方面科研基础进行选题。

(4)在联合培养基地完成论文实践环节。

工作期间所形成的科研论文,经校企双方认可,并经
企业审核同意后,方可发表,避免技术泄密。

在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科研成果之产权归属,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4 结论
通过地方政府科技部门搭桥,为校企合作提供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理顺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在合作框架内的比重,拓宽了机械工程领域开展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渠道。

【参考文献】
[1]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9.
[2]张云,聂瑾芳,等.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广州化工,2011,39(14):166-167.
[3]王德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4]于洋,高宏伟,赵亚威.产学研合作机制下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10(8):17-18.
[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