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赏析(共2篇)

合集下载

姜夔《扬州慢》解读

姜夔《扬州慢》解读

姜夔《扬州慢》解读
《扬州慢》是唐代诗人姜夔所著名的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城内悠然自得的气氛,看似放慢了节奏,不慌不忙,仿佛让人身心得到放松。

诗中笔调婉转,加入不少现实生活
中的细节,使人联想起当时的城市风貌,感受到了作者深情地怀念过去的情景,充满了沧
桑的思绪。

姜夔在诗中更是展示出他对老家的宠爱之情,表达友情。

他用抒情的语言,以缓慢的节奏,描写了扬州的传统民俗,也暗喻这种爱的表达。

他赞美邻里的喜乐场面,描述出各路宾客、舟车行色的传统景象,让人有一种饱满而温暖的家园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家
园是一切热爱和幸福的根源,每个人都渴望返璞归真,寻找一个安暖的家。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里,人们轻松自得、安宁乐悦的生活,也许就是扬州的慢。

这首诗
带着平静的节奏,让我们从心底细思这理想的生活,停下脚步,回归自我,再次思考和发
现真正重要的东西。

诠释了社会中最重要的价值是家园和友情,每个人都对心灵的归属有
一种真诚渴望。

给人以坚毅的信念,家园的安慰和爱情的力量。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一、整体感知这首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深深的惆怅和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感慨。

从词牌名“扬州慢”就能感觉到一种缓慢、凝重的氛围。

就好像你走在一个曾经热闹非凡,如今却衰败不堪的地方,每一步都带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叹惋。

二、上阕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里开篇就点出扬州是个有名的繁华都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就像在说“这可是个超级有名的好地方啊”。

可是呢,当他停下脚步一看,曾经那“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景象已经没了,只剩下满眼的荠菜和麦子长得青青翠翠的。

这对比可太强烈了,就好比你满心期待去参加一场超级豪华的派对,结果到了地方发现只剩下一片荒草,那心里得多失落啊。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金兵南侵之后,扬州就变得破败了。

这里说“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特别有意思,连废弃的池塘和古老的大树都讨厌谈论战争呢。

这就用了一种拟人的手法,把那种战争带来的伤痛写得特别深刻。

就好像这些没有感情的东西都被战争给折腾怕了,更别说那些经历战争的人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是多么巨大。

三、下阕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到了黄昏的时候,冷冷的号角声在空荡荡的扬州城吹起,这个画面感超强。

就好像在一个荒废的鬼城里,突然响起了阴森的号角声,那种孤独、凄凉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这里提到了杜牧,杜牧当年在扬州可是风流潇洒,写了很多赞美扬州繁华的诗。

姜夔就想啊,要是杜牧现在再来到扬州,肯定会大吃一惊的。

就算他再有才华,能写出像“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样的好诗,现在也难以再写出那种对扬州的深情了。

因为现在的扬州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繁华的扬州了。

这就像是你以前喜欢的一个超级美的地方,你给它写了很多情书,结果现在这个地方变得破破烂烂的,你再怎么想写也写不出以前那种爱的感觉了。

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高二语文扬州慢原文及赏析1.原文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XX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3.赏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姜夔《扬州慢》鉴赏

姜夔《扬州慢》鉴赏

姜夔《扬州慢》鉴赏扬州慢姜夔此词前面的小序,语言洗练,音节凄婉,恰如一篇声情兼美的小品。

它交代了词作创作的具体时间——“淳熙丙申(1176)至日(冬至);作词动机——“感慨今昔”以及千岩老人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姜夔的这篇《扬州慢》,上片纪行,下片志感,是一首表露“黍离”之悲的绝妙好词。

开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句,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扬州位于淮水东南,宋代置淮南东路,故称“淮左”。

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五里,是以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命名的。

往昔令人向往的”“名都”“佳处”,到作者“解鞍少驻初程”之时,已成一片废墟。

早先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如今已是“尽荠麦青青”。

往昔的扬州处处“笙歌彻晓闻”,如今所能听到的只有“渐黄昏,清歌吹寒,都在空城。

”对此,词人不禁怆然!世事沧桑,其故安在?词里作了简括的回答:“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年、三十一年、和孝宗隆兴二年,金兵屡次南侵。

尤其是绍兴三十一年那次,金主完颜亮率金兵攻占扬州后,在瓜洲望江亭指顾江山,誓言部下,并题诗壁上之事,把赵构吓得魂不附体。

正当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之际,金廷内讧,金主完颜亮被杀,南宋才得以稍安。

以上史实,在姜白石笔下,被概括为“自胡马”以下四句,借物喻人,寄意遥远。

上片纪行,虽着墨不多,但却檃栝了唐人诗句入词,仅略略一点,就能引起人们的无尽遐思。

姜夔,作为一个风流自赏的落魄公子,目击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不禁想到晚唐大诗人杜牧。

故过片写道:“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俊赏,风流俊逸的意思。

“算而今,重到须惊!”算,推测、料想之意,是猜度虚拟之词。

意思是说,假若杜牧重游旧地,一定会为疮痍满目的残破之象所震惊!接着,又拓深一层指出:“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即使像杜牧那样的浪漫才子,也将难以为情再也没有心思去抒写儿女情长了。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这一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 衬手法。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 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 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 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 少了,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 它。词人借此委婉地表现出劫后扬 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 感时伤乱的情怀 。
思考:为何作者在这首词中大量化用 杜牧的诗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思考:作者认为扬州破败是什么原因?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 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 伺欲渡长江,扬州遭到焚掠。
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 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 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 “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 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 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 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黍离》选自《诗经·王 风》,采于民间,是周代 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 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 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 “《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 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 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 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 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 以指亡国之痛。
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 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 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读背全诗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此句化用杜牧《赠别》诗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思考:作者在小序中说此 时是冬至,这句却又说“过春 风十里”,这样写是否矛盾?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扬州慢》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尽荠麦青青。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犹厌⾔兵。

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须惊。

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译⽂ 淳熙年丙申⽉冬⾄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

进⼊扬州,⼀⽚萧条,河⽔碧绿凄冷,天⾊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

我内⼼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创了这⽀曲⼦。

千岩⽼⼈认为这⾸词有《⿉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有游览胜地⽵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从⾦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的⼤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惊。

纵使有⾖蔻芳华的精⼯词采,纵有歌咏青楼⼀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四桥依然完好毫⽆损伤,桥下波⼼荡漾⼀弯冷⽉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 注释 ⑴扬州慢:词牌名,⼜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度曲,后⼈多⽤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冬⾄。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军营中发出的号⾓声。

⑹千岩⽼⼈:南宋诗⼈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

姜夔曾跟他学诗,⼜是他的侄⼥婿。

⿉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离”表⽰故国之思。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赏析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赏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姜夔《扬州慢》赏析2

姜夔《扬州慢》赏析2

姜夔《扬州慢》赏析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

有《白石道人歌曲》。

这首词的特点,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

1、综观全词,写扬州的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

--“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但一组合,显出扬州昔日的繁华。

为下文对比铺垫。

2、写扬州的今日,虽是实写,但只用大笔勾勒。

--善于选择最能表现战后百事萧条的典型事物来淡笔点染,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说“废池乔木”,说“荠麦青青”,说“清角吹寒”,并用“空”字轻轻一点,一幅城市破败,弦管不闻,人烟稀少的图景便宛然在目。

3、这首词里也没有一个字正面抒情。

--“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惊叹扬州的是“杜郎(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凄冷无声是“月”(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开无主的是“红药”--用一问,以花的无知称人的有情。

姜夔的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总是写得空灵、疏淡,有时比起慷慨发怒,一泄无余,更能激起读者去进行再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把“予过维扬”的过程写得很有层次,驻、看、闻、想,步步写来,有条不紊。

描写中很注意声色(如清角,荠麦等),动静(如波心,空城等),很见作者功力。

思想内容:叙写金兵入侵对扬州城的严重破坏,抒发悲凉痛惜的思绪。

但诗人怀念的是士大夫的野游生活,作品未曾深入接触平民的疾苦。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

《扬州慢》诗歌鉴赏【原文】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宋词《扬州慢》鉴赏

宋词《扬州慢》鉴赏

宋词《扬州慢》鉴赏
宋词《扬州慢》鉴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扬州是古代的江南名城,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是士大夫文人风流俊赏之地,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曾有过游历扬州的经历,曾写下了许多歌咏扬州城市风物人情的佳作。

然而到了宋代,自金兵数次南侵之后,扬州城便遭到了极其惨重的破坏。

此词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厌恶说到战火刀兵。

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

下片写对扬州的感受。

料想杜牧重到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兴致表达当年的情思。

以小杜诗境与扬州现境对比,自然高妙,浑化无迹。

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扬州慢宋·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慢 姜夔诗歌鉴赏

扬州慢 姜夔诗歌鉴赏

扬州慢姜夔诗歌鉴赏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姜夔的!你知道不,这首诗那可真是绝了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哇塞,这一开篇,就把咱带到了那个曾经繁华无比的扬州城。

就好像你走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两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画面感,不强吗?“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哎呀呀,曾经的繁华春风十里,如今却只剩下荠麦青青,这反差,是不是让你心里也跟着一揪?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回到小时候最爱的游乐场,却发现它已经破败不堪,那种失落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写得多深刻啊!连那废池乔木都讨厌说起战争,那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得有多痛苦呀!这不就跟咱经历了一场大灾难后,提起那段日子都觉得难受一样嘛。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黄昏时分,那清冷的号角声在空城回荡,哇,想想都觉得凄凉。

你能想象那种寂静又带着丝丝寒意的感觉吗?“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曾经的杜牧那么会欣赏扬州的美,要是他现在再来,肯定也会被惊到吧!这就像你有个特别会玩的朋友,以前总带你去各种好玩的地方,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地方都变了样,他肯定也会惊讶不已。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就算有再高超的文笔,也难以写出此刻的深情啊!就好像你心里有千言万语想对一个人说,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还在那儿呢,可那水波荡漾,冷月无声,多寂寥啊!这感觉就像你回到了老家,看到那熟悉的老房子还在,可却没了曾经的热闹和温暖。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哎呀,那桥边的红药,每年都开,可它到底是为谁而开呢?这多让人感慨啊!就像你每年都去一个地方,看到那里的花照样开得灿烂,可陪你看花的人却不一样了,你说你心里能不惆怅吗?我觉得姜夔这首真的是把那种繁华过后的凄凉、落寞写得淋漓尽致。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对一个城市的巨大破坏,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

真的是一首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好诗啊!。

扬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扬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扬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1、全文翻译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2、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3、赏析: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

《扬州慢》课文赏析

《扬州慢》课文赏析

《扬州慢》课文赏析原文呈现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

夜雪初霁③,荠麦④弥望⑤。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⑥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⑦此曲。

千岩老人⑧以为有黍离之悲⑨也。

【1】淳熙三年(1176)冬至那天,我路过扬州。

夜雪方止,天刚晴。

荠麦满眼。

进城之后,环顾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象,清冷的河水空自碧波荡漾。

暮色渐渐笼来,驻防部队的号角悲凉低吟。

我的心情很悲伤,感慨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己谱写了这首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曲子有黍离之悲。

淮左⑩名都,竹西⑪佳处,解鞍少驻⑫初程。

【2】过春风十里⑬。

尽荠麦青青。

【3】自胡马窥江⑭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4】渐黄昏,清角⑮吹寒。

都在空城。

【5】淮东名城,有竹西亭这一胜地,初到扬州,解下马鞍短暂停留。

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如今满眼是青青的荠麦。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北岸离去后,被战争破坏而未恢复的城池与古老高大的树木,都厌恶战争。

黄昏降临,寒风中响起清越的号角声,(号角声)弥漫在扬州空城中。

层解:上阕主要写景,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景象。

杜郎俊赏⑯,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⑰。

【6】二十四桥⑱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7】念桥边红药⑲,年年知为谁生。

【8】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要是看到如今的残破景象,也一定会感到吃惊。

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

二十四桥依然是旧时模样,月光无声地浮动在绿波之中。

想到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复一年到底为谁绽放呢?层解:下阕以抒情为主,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黍离之悲”。

名师圈点:①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

至日,这里指冬至。

②维扬:扬州的别称。

③初霁(jì):指雪方止,天刚晴。

④荠麦:野生麦子。

一说,荠菜与麦子。

⑤弥望:满眼。

⑥戍角:指驻防部队的号角。

⑦度:谱写,作曲。

⑧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自号。

姜夔的《扬州慢》赏析

姜夔的《扬州慢》赏析

姜夔的《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是宋代诗人姜夔所作,以慢歌的形式,写出了宋朝扬州繁荣景象,对当时扬州的美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与描写。

此诗有七句,开头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表达了诗人对扬州城见解的热情。

诗人也提及了秋水的泛滥,是怎样华丽景象,全被描绘于此!
“清江萦远岸,绿杨生幽处”,是对扬州城秋江秋水的深邃述说,描绘了江水清澈洁净,绿杨杂植生长繁茂,使整个城市渲染出令人神游的美景。

继而把笔墨舔到“丝管何无声,狐步出山中”,在晚秋中抚琴弹管,此处歌声四溢,轻轻涌进诗人心间,令他醉心墨守,绘出繁华城市几许,他对它的沉醉、憧憬、热情,让人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向往。

这首诗,内容虽然简单,但它把扬州的城池美景写到极致,让人瞬间有一种“心旷神怡,如梦初醒”的感觉,是宋代优秀的诗作,仍留有经典的艺术魅力。

扬州慢古诗翻译赏析

扬州慢古诗翻译赏析

扬州慢古诗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扬州慢古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扬州慢:姜夔自度曲,因词咏扬州,故名。

②淮左名都:指扬州。

③竹西佳处:扬州竹西路风景秀丽。

④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

⑤胡马窥江:指金人屡次犯扬州,凯觎长江,以图南侵。

⑥杜郎俊赏:谓杜牧对风景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⑦豆蔻:指妙龄女郎。

⑧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⑨二十四桥:扬州唐时旧城有二十四座桥。

【赏析】
这是一首扬州感怀之作。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仍是一片劫后的.萧条景象。

他在这首词里描绘了这种惨状,以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暴行。

但由于过于渲染战争的后果,怀念过去的风月繁华,情绪比较低沉。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姜夔赏析
《扬州慢》是唐代著名音乐家姜夔所作的琴曲,其闲适优美的曲调和典雅淡泊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艺术珍品。

姜夔所创作的《扬州慢》恰恰体现了江南文化优雅高雅的特质。

曲调轻柔流畅,不急不缓,整个曲曲之间没有脚步沉重之感,却又不失优美动听之韵。

整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调子十分典雅淡泊,尤其是在一些重奏部分,可以听出其中的深邃含义。

在意境上,姜夔所表达的是一种田园闲适的生活态度,描绘了具有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的诗情画意。

姜夔用淳朴古雅的音乐语言,让人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悠然静美,以及那种在烟雨中静谧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可以带给人们安静舒适的享受,更让人们明白了何为真正的生命之美。

总之,《扬州慢》似乎给予我们的是一首和雅的音乐,它不同于那些匆匆忙忙、急切焦躁的曲子,而是给予我们一种庭院深深、花影丛丛、柳轻风满的田园生活。

咏物慢腾腾、情态恬淡、意境如画。

让我们可以安心地聆听和欣赏,在音乐的大道上净化心灵,得到一种与内心深度连通的宁静感。

《扬州慢》赏析(共2篇)

《扬州慢》赏析(共2篇)

《扬州慢》赏析(共2篇)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

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

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

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

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

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

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

姜夔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

扬州,唐城有两部分: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

两城毗连。

杜牧《扬州》诗说:“街垂于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

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指淮南东路。

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

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赏析(共2篇)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

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

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

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

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

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

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

姜夔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

扬州,唐城有两部分: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

两城毗连。

杜牧《扬州》诗说:“街垂于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

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指淮南东路。

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

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

但实际情况却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当年垂柳夹道、春风弥漫的十里街衢,如今却是一片自生的荠菜和野麦,青色无限。

这又衬托出,这里的居民大都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几乎看不到人们活动的迹象。

这是什么缘故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指金朝的骑兵。

“窥江”,指两次打到长江北岸。

从此以后,扬州也只剩下荒废的池塘和高耸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至今感到愤恨,不愿再提起这种残暴的战争。

姜夔有这样的体验;凡是有创钜痛甚的经历的人,常常不愿意提起这种经历,因为怕引起痛苦的回忆,自己的心灵重新受到一次折磨。

“犹厌言兵”,表示对这种战争的极端憎恶,这一句话刻划出创钜痛深的人们的复杂心理状态。

至此,我们也才知道扬州还有幸存的居民,当姜夔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作出了上述痛苦的表情。

景况如此萧条,而暮色又悄悄降临。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角,指发音凄凉的号角。

戍楼上号角吹出的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的声浪,震荡着空城。

号角的声音更显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作者的痛苦心情层层增添,达到了高潮。

下阕说:“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即指杜牧。

姜夔认为他具有极高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但料想他如今重来,看到古城的沧桑变化,也必定大吃一惊。

这几句衬托出,扬州所遭受的破坏远远超出姜夔的意料,因而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下来。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上引杜牧《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以初春枝头的豆蔻花比喻美丽的少女。

杜牧的另一首《遣怀》诗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青楼,指妓馆。

杜牧的这两首诗是写他在扬州的荒唐生活的。

现在有些词学家指出,姜夔在这里所说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和作诗的表达能力而言。

姜夔对这时复杂的情感,自己认为已经不能表达了,即使杜牧重来,也难以为他表达出来。

姜夔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这场灾难,但心情同样是创钜痛深的。

夜晚,姜夔在月光下徘徊。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也见于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桥名。

当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桥上赏月,不时听到美人吹箫的声音,而今桥仍然存在,水中微波正环绕着月影荡漾,但冰冷的月亮却默默无声。

还有谁来欣赏月光!多么寂寞的月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怜桥边的红芍药,仍然每年盛开,还有谁来欣赏呢?多么寂寞的芍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悲痛的心情又达到一个高潮。

本词层次清晰,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扬州慢【宋】姜夔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①名都,竹西②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③,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④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⑤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⑥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⑦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⑧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

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简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

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

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

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

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

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

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

尤其“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

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说明】本篇是姜夔二十一岁路经扬州有感而作。

扬州是唐代的名城,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扬一益二"、"十里长街市井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都是指其繁华兴盛而言的。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下许多歌咏扬州的诗篇,给后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宋代早期也基本保留其固有面貌。

但宋室南渡以后,由于女真贵族统治集团多次南侵,扬州屡遭兵燹,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

宋词中就有不少作品是反映扬州盛衰变化的,如赵希迈的《八声甘州·竹西怀古》、李好古《八声甘州·扬州》和刘克庄《沁园春·维扬作》等。

它们虽也写出了扬州的今昔变化与残败凋零,但却都不如姜夔这首词写得深沉悲怆,情韵绵进,令人百读不厌。

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破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怀。

这首词是姜夔词中思想内容比较充实的名篇。

上片写扬州残破凋零的乱后景色。

起首三句以"名都"、"住处"点明在往昔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反映出作者对扬州的深情向往。

但是,当作者解鞍驻马之后,映人眼底的现实却与作者原来的想象完全不同了,词笔因之也陡然逆转,终于写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这种概括性与形象性很强的诗句。

在词人的脑海里,原来的印象是"十里长街市井连",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然而,当作者亲临其地、亲临其境之后,这美好的"珠帘"、"市井"早已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野草丛生,荠麦弥望,直如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的境界。

对此,作者又怎能不油然而生"黍离之悲"呢!"自胡马窥江"三句承此,点明这灾难性的后果,完全是金兵南侵所造成的。

敌人的侵略,不仅使城池颓圮堙塞,房屋荡然无存,而且在人们的心灵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既是对金兵入侵的痛恨,也包含对南来王朝儒怯无能表示不满。

'渐黄昏"两句,通过角声,进一步烘托扬州城的荒凉落寞,与开篇两句形成强烈对照。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评以上五句说:"数语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下片写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换头承上启下,连用杜牧诗意。

"俊赏"直承开篇二句,是作者对扬州之所以怀有美好印象的主要根据。

这里,本是申写作者今昔之感:却推给"社郎",并且通过料想之中的杜牧的感受来表现。

这就使"重到须惊"与上片"过春风"诸句相呼应,词意由此翻过一层。

"纵豆蔻"三句继此再翻进一层。

昔日之风流繁华,今日之荒凉残败,尽在此数句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