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2)

合集下载

2 扬州慢(淮左名都)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扬州慢(淮左名都)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暮霭(ǎi) 凝噎(yī) 夜雪初霁(jì) 戍角(shù)B.荠麦(jì) 豆蔻(kòu) 怆然(chuànɡ) 弥望(ní)C.姜夔(kuí) 萧条(xiāo) 留恋(liàn) 窥江(kuī)D.那堪(kān) 芍药(sháo) 俊赏(shǎnɡ) 黍离(sù)2.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B.波心荡,冷月无声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4.下列各句加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C.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D.昨天上午,无动力伞飞跃长江挑战赛本应顺利进行,他经过数次努力,最终夺冠,铩羽而归。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雪初霁霁:天由雪转晴B.因自度此曲度:吟诵C.荠麦弥望弥望:满眼D.解鞍少驻初程少驻:短暂停留6.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列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景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这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冷落;“杜郎”三句,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二十四桥”四句,描绘眼前景物,是虚写,是词人想象中的景物,侧重表现扬州今日的荒凉冷落。

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朴清劲的语言表现深沉浓郁的情感,化实为虚,虚实相生,有空灵之美。

这首词以其低回要眇的格调,凄怆悲凉的意境,质朴无华的风格,成为姜词的代表作,在词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扬州慢》不仅展现了扬州的历史变迁,还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扬州慢》优秀教案

《扬州慢》优秀教案

《扬州慢》优秀教案《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一扬州慢姜夔[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

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

《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

这对他在诗词艺术的发展上颇有影响。

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

正因为他托身权贵门下,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

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留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的乐谱。

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全文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全文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全文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二十四桥仍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只是那桥下的流水微波荡漾,印着湖心默默无语的一湾冷月。

南宋姜夔《扬州慢》注:1、《扬州慢》姜夔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注释: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①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②青楼梦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③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④二十四桥仍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3、序: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的悲凉意蕴。

当我第一次经过扬州这座淮左名城,慕名来到杜牧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提到的风景秀美的竹西亭稍作停留时,眼前却是一片萧瑟。

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的长街市井,如今遍地荠麦,满目疮痍。

自从金兵南侵后,就连废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寒气逼人,扬州已成一座空城。

如果杜牧故地重游,看到此情此景,肯定会大吃一惊。

蒿目时艰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赏析

蒿目时艰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赏析

蒿目时艰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赏析黄进德这首词的前面有小序。

小序语言洗炼,音节凄婉,不膏是一篇声清兼美的小品。

它交代了词写作的具体时问──“淳熙丙申(1176)至日(冬至)”、动机──“感慨今昔”以及千岩老人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为悼洁周室衰微而作。

千岩老人,萧德藻晚年寓居湖州时自己起的号。

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南送著名诗人。

他,今天已很少为人所知,但在当时可赫赫有名,诗名堪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相埒,白石年少客游,与萧德藻相识,颇受器重。

萧尝谓“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齐东野语》)遂以兄女妻之。

淳熙三年,白石才二十二岁。

他与萧德藻相识则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

,由此看来,“千岩老人”以下的文字,是后来补加的。

词人初到扬州,从城外到城内,所见所闻一派萧瑟景象,触景伤怀,“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自度曲,又名自制曲、自谱曲、自度腔。

白石在《长亭怨慢》序里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

”其实,古往今来,举凡乐歌大都先有辞,然后才谱上曲子。

在白石以前已有不少词人写过自度曲,如柳永、周邦彦都擅长此道。

他们妙解音律,谱起曲来,得心应手。

但在这方面,尤以姜夔为最。

姜夔有自度曲十七首。

《扬州慢》则是写得最早的一首。

词上片纪行,下片志感。

一开始,词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扬州位于淮水东南,宋代置淮南东路,故称“淮左”。

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五里,是以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命名的。

往昔令人向往的“名都”“佳处”,待到白石“解鞍少驻初程”的时候,已成一片废墟。

早先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赠别》)的长街市井,如今已是“尽荠麦青青”。

扬州的往昔是“笙歌彻晓闻”(王建《夜看扬州市》),如今所能听到的唯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蒿目时艰,词人不禁为之“怆然”!世事沧桑,其故安在?词里作了极其简括的回答:“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 '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

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

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扬州慢》淮左名都2

《扬州慢》淮左名都2

1、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
小序
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 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要求找 出有关词句)
2、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 的?
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 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背诵 课文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 词的另一特色
春风十里《寄扬州韩绰判官》 豆蔻 《赠别》 青楼 《遣怀》 二十四桥《寄扬州韩绰判官》 词中引用杜牧词的用处?
通过对比,抚今追昔,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昔 胜今衰的感伤。
得掌 何未青 青中落 遣 处凋山 寄 楼轻魄 怀 教 隐 扬 薄 江 吹二隐 州 幸十湖 箫十水 韩 名年载 四迢 绰 一酒 桥迢 判 觉行 明 官 扬 月秋 州楚 夜尽 梦腰 江 玉南 纤 赢细 人草 / / / / / /
垂不多 泪成情 到 却 天蜡似 明烛总 有无 心情 还 惜唯 别觉 樽 替前 人笑 / / /
上二 珠月娉 帘初娉 总 袅 不春袅 如风十 十三 里馀 扬 州豆 路蔻 梢 卷头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2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

难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新课导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镲华,让人醉生梦死。

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写作背景】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

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

少时随父宦游汉阳(今属湖北省武汉市)。

父死,流寓湘、鄂间。

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当时著名诗人词客交游,生活闲雅。

曾试进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

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

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4-2《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2《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悠悠扬州路,凄凄黍离情——《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诵词作,通过揣摩语言理解词人表达的悲情;熟读并背诵本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以乐衬哀等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词作中所表现出的深沉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理解词作传达的黍离之悲,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情景交融、以乐衬哀等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黍离之悲的情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识。

【教学难点】从扬州的今昔变化中,深刻体会黍离之悲、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扬州富庶甲天下。

"历代文人墨客是这么描绘它的。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意思是倘若天下的明月有三分可爱,那么扬州就占去了两分。

表现出了扬州月色的动人。

而“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则表现出扬州城街市的繁华与人们的悠闲自在。

宋代词人姜夔也曾写过一首描写扬州的著名词作,它就是《扬州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走进扬州,并思考姜夔笔下的扬州与前人眼中的扬州有何不同吧!1.作者简介——艺术全才姜夔姜夔通晓音律,能够自摆歌词,又能谱写新的曲调,本词正是姜夔的自度曲。

姜夔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

他一生清贫自守,在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方面,无不精通。

那么词人为何要为扬州度一曲《扬州慢》呢?让我们一起从小序中寻找答案。

学习任务一:溯源品味黍离之悲1.朗读小序并思考小序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掌握有关词的发展轨迹。

2.鉴赏本词的语言风格,把握词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3.品评词人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词人的情感状态。

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

难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镲华,让人醉生梦死。

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的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三、作者介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决不曳裾侯门谄媚逢迎。

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峭拔、清丽、典雅。

四、题目解读“扬州慢”,词牌名。

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篇幅都比较长。

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上片写景,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景象。

第二部分:下片抒情,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对比,进一步抒发“黍离之悲”。

新人教版选修《扬州慢》原文和译文

新人教版选修《扬州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扬州慢》赏析(共2篇)

《扬州慢》赏析(共2篇)

《扬州慢》赏析(共2篇)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

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

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

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

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

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

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

姜夔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

扬州,唐城有两部分: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

两城毗连。

杜牧《扬州》诗说:“街垂于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

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指淮南东路。

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

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

高二语文《扬州慢》

高二语文《扬州慢》

《扬州慢》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等写作方法。

3.体味词中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及“清冷”的意境。

二、学习过程【知识链接】姜夔(约1155—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词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听到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3.《扬州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三)深度研读,重点突破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请具体分析。

(四)学习反思,理解建构王国维评价姜夔《扬州慢》:“虽格韵高远,然如雾里观花,终隔一层。

”试从主题、情感、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和《声声慢》进行比较鉴赏。

三、效果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①,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呵殿:前呵后殿,这里指身边随从。

(1)这首词写词人元宵佳节的观灯经历。

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这首词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说明其艺术效果。

《扬州慢》自主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1)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2)作者的情感(予怀怆然)(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看到——寒水自碧废池乔木荠麦青青听到——清角吹寒(戍角悲吟)想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姜夔--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姜夔--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姜夔--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扬州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有一个城市被称为“*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

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词作。

2、师范读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一)研习序言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含答案

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含答案

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2024新高考1卷】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唐代诗人写时事,常常托之于汉代,如“,”,就是借汉喻唐,以古方今。

【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写错的字有:称、指、迩、见、荫。

【2024 新高考2卷】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如此。

【答案】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欣、涓、锦、蓟。

【2024 全国甲卷】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3)行至群山深处,见到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水石激荡,轰鸣作响。

于老师回头对学生们说:“这不就是古诗中写的‘,’嘛!”【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全文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全文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全文赏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译文]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只是那桥下的流水微波荡漾,印着湖心默默无语的一湾冷月。

[出典]南宋姜夔《扬州慢》注: 1、《扬州慢》姜夔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注释: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①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扬州禅智寺》)②青楼梦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③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④二十四桥仍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参考译文] 序: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的悲凉意蕴。

当我第一次经过扬州这座淮左名城,慕名来到杜牧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提到的风景秀美的竹西亭稍作停留时,眼前却是一片萧瑟。

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的长街市井,如今遍地荠麦,满目疮痍。

自从金兵南侵后,就连废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寒气逼人,扬州已成一座空城。

《扬州慢》教案: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意义2

《扬州慢》教案: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意义2

《扬州慢》教案: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意义2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意义作为一首古老的曲子,《扬州慢》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时代的推移,尽管社会的风格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扬州慢》这首曲子依然流传至今。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编创这首曲子,它背后真正意义是什么?当代人又该如何对待这样一首当时创作出来的曲子?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扬州慢》的历史背景及创作原因《扬州慢》是明朝时期作曲家阳春白雪创作的一首琵琶曲,其名字来源于当时著名的扬州。

据史书记载,当时扬州因为盐商众多、商业发达,所以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城市中比较繁华的地方。

据文献记载,当时阳春白雪是在中国的古都南京学习音乐,接到了一封朋友来信,邀请他到扬州做客,要他带上一些音乐谱子。

阳春白雪在路上写下了这首《扬州慢》,作为对扬州的赞美。

二、《扬州慢》的音乐特点及意义《扬州慢》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琵琶曲,曲子开头绕梁三叹,情感深沉。

这首曲子的曲调很平和,整个曲子没有太多激昂的高潮,整个曲子代表的是一种闲适、悠闲、安详的生活状态。

曲子把当时扬州的风情描绘的入木三分,表现了作者对扬州之美的深刻理解。

这首曲子的意义在于,它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吟咏扬州的情感,还代表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三、《扬州慢》的当代意义诚然,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如当时一样悠闲,没有过去的那种生活方式,没有过去的心态。

但是,这首古老的曲子依然有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地方。

我们可以端详这首曲子以了解古代文化,更加了解我们的历史背景。

我们的祖先就是以这样的心态、认知和文化累积出了自己的文明。

当我们学习《扬州慢》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它的音乐本身,还要考虑到这首曲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想的,以及他们的境遇、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生活,认识我们的价值观。

《扬州慢》

《扬州慢》

虚昔 写 实今 写
“竹西佳处”“名都” “春风十里” 繁华
“青楼梦好” 热闹 昔盛
“荠麦青青”“空城”今的衰感 “废池乔木” 破败 伤 “清角吹寒” 荒凉
对比、用典、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思考三: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 份感慨的?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虚实结合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对比
尽荠麦青青
夸张
杜牧诗句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 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景:萧瑟冷寂、清寒旷远
情:怆然、“黍离” 之悲(奠定全词的情感基 调)
“黍离”是《诗经:王风》篇名,周大夫经 西周旧都,见昔日繁华的宫殿已经夷为平地, 荒废成了庄稼地,长了禾黍,伤心落泪,吟 唱成篇。黍离之悲是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即故国之悲,怀旧之恨”。

——《赠别》
纵豆蔻词
工,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青楼梦好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仍在
——《寄扬州韩绰判官》
用 典
堂小结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 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 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 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 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 的深情。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慢》(淮左名都)理解性默写(2)

《扬州慢》(淮左名都)理解性默写(2)

《扬州慢》(淮左名都)理解性默写
1.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战后萧条之景。

2.《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扬州慢》描写诗人向往历史名城,于是下马驻足望扬州的诗句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4.《扬州慢》
5.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6.“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
如姜夔《扬州慢》
7.
年年知为谁生。

8.《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忙反荒凉衰败。

9.《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0.《扬州慢》的“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词作,分析意象。

2.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对比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3.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

一.解题
扬州慢,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自度曲: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


扬州: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二.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

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

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

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三.诵读诗词,通晓大意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为停留。

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现在都是野麦青青。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的池苑,伐去的乔木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渐渐进入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吹起,这些画面都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即使有“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这悲痛之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是每年知道它替谁开花繁生呢!
四.问题设置:
1.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2.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3.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份感慨的?
4.你觉得《扬州慢》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