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ppt课件二
合集下载
《扬州慢》ppt课件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学习活动二:知情感
1、选择合适曲子配乐朗读。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 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算〕料想
胡马 窥江
昔盛今衰\感时伤世(黍离之悲) 联想杜牧“惊”
下片解读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 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
“横尸二十里” 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
胡马 窥江
下片解读
眷恋 昔
日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用典、想象) “青楼梦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 邗hán、南兖[yǎn]州、吴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难杜
尽淮
赋郎
荠左
深俊
麦名
情赏
青都
边 红 药 , 年 年 知 为 谁 生 ?
。 二 十 四 桥 仍 在 , 波 心 荡 , 冷 月 无
, 算 而 今 重 到 须 惊 。 纵 豆 蔻 词 工 ,
学习活动二:知情感
1、选择合适曲子配乐朗读。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 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算〕料想
胡马 窥江
昔盛今衰\感时伤世(黍离之悲) 联想杜牧“惊”
下片解读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 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
“横尸二十里” 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
胡马 窥江
下片解读
眷恋 昔
日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用典、想象) “青楼梦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 邗hán、南兖[yǎn]州、吴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难杜
尽淮
赋郎
荠左
深俊
麦名
情赏
青都
边 红 药 , 年 年 知 为 谁 生 ?
。 二 十 四 桥 仍 在 , 波 心 荡 , 冷 月 无
, 算 而 今 重 到 须 惊 。 纵 豆 蔻 词 工 ,
4.2《扬州慢》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扬州慢(并序)
『扬州慢』的领字 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诵读延展课)
目录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曲调特征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厘析
『扬州慢』的领字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01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 曲调特征
问题:古人是如何对词进行体制上的分类的?
【词的体制分类】 词按调数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按篇幅可以分为:58字以内为小令,58-91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讲述1:领字的含义及其演进规律
领字出现在词的体制中,又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 (1)唐五代间,词人多作小令,很少慢词;即使是慢词,也很少用到领字。 后唐庄宗李存易有《歌头》长调一首,计一百三十六字,而无一领字。 (2)领字的大量使用,要到北宋中叶慢词盛行之际;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 便是词中领字的奠基人。
小结
《扬州慢》的“扬州”与词作内容相关,“慢”与词作的体制和情感相关。 “慢”说明本词在体制上是一首慢词,情感上是表达某种哀婉悲切的情感的 词作。 因此,从曲调特征上看,《扬州慢》是一首表达某种哀婉悲切之情的慢词长 调。
《扬州慢》曲调特征:慢词长调(体制)+哀婉悲切(情感)
02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 厘析
讲述2:为什么要在词中用“领字”?
【今人说】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 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 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 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扬州慢》的领字就是这种情况:领字落在小节的第三拍的弱(次)强拍 和第四拍的弱拍,引起后一节第一拍的强拍。
问题:音乐上领字的以弱拍引起强拍,可视作领字合乐性的体 现。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领字的其他作用有何意义?
『扬州慢』的领字 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诵读延展课)
目录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曲调特征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厘析
『扬州慢』的领字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01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 曲调特征
问题:古人是如何对词进行体制上的分类的?
【词的体制分类】 词按调数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按篇幅可以分为:58字以内为小令,58-91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讲述1:领字的含义及其演进规律
领字出现在词的体制中,又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 (1)唐五代间,词人多作小令,很少慢词;即使是慢词,也很少用到领字。 后唐庄宗李存易有《歌头》长调一首,计一百三十六字,而无一领字。 (2)领字的大量使用,要到北宋中叶慢词盛行之际;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 便是词中领字的奠基人。
小结
《扬州慢》的“扬州”与词作内容相关,“慢”与词作的体制和情感相关。 “慢”说明本词在体制上是一首慢词,情感上是表达某种哀婉悲切的情感的 词作。 因此,从曲调特征上看,《扬州慢》是一首表达某种哀婉悲切之情的慢词长 调。
《扬州慢》曲调特征:慢词长调(体制)+哀婉悲切(情感)
02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 厘析
讲述2:为什么要在词中用“领字”?
【今人说】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 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 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 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扬州慢》的领字就是这种情况:领字落在小节的第三拍的弱(次)强拍 和第四拍的弱拍,引起后一节第一拍的强拍。
问题:音乐上领字的以弱拍引起强拍,可视作领字合乐性的体 现。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领字的其他作用有何意义?
《扬州慢》ppt课件册
《诗经•王风》节选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 迟缓貌。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这首诗主要写周朝的大夫行役至 旧都,过访故宗庙宫室时,见到 的一片庄稼,当年的繁盛奢华不 见了,不胜感慨,哀婉悲伤地表 达故国之思。
思考探究1: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
括评价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新知讲解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
空城。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 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思考探究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
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能从全文中找出相 应的句子来吗?
新知讲解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繁华 对比
“春风十里”
日 (虚写)
上
热闹 昔盛
片
今 “空城”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日 (实写)
破败 荒凉
今衰 的 感伤
“清角吹寒”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新知讲解
豆青 蔻楼 词梦 工好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这里娉的娉“袅豆袅蔻十词三工余,,青豆楼蔻梦梢好头”二,月是初指。杜牧的才华。 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赠样别的》春风词笔,也 难以以表初达春此枝时头悲的怆豆的蔻深比情喻。十前三面四“岁重少到女须的惊美”好为姿一态层。 ,这十里年“一难觉赋扬深州情梦”,又赢进得一青层楼。薄幸名。
新知讲解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 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 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 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 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 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 不如。
——《赠别》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文采 。 (2)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 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 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三读赏佳句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扬州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
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 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 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Ⅹ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 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 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扬州慢》ppt课件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少 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一生 屡试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 之畔。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他诗 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 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多为记游、 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也有寄寓忧国伤 时之作。姜夔深谙音律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 即其自度曲之一。
背 景 介 绍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 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 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 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 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 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 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 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借 代、设问、反问、用典、互文、排比、……
起兴、象征、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 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写法……
最爱是 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 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 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 历史古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上片
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长街。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春
风
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扬州慢》ppt课件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唐]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印象
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写作缘由
所见所闻
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
词前小序中提到《黍离》之悲,我们该如何理解?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黍离”
词前小序中提到《黍离》之悲,我们该如何理解?
王风·黍离《诗经》彼黍(黄米)离离,彼稷(高粱)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2.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具体表在: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②这些景物与以前繁荣的扬州城形成对比,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
背
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遣怀》[唐]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印象
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写作缘由
所见所闻
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
词前小序中提到《黍离》之悲,我们该如何理解?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黍离”
词前小序中提到《黍离》之悲,我们该如何理解?
王风·黍离《诗经》彼黍(黄米)离离,彼稷(高粱)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2.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具体表在: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②这些景物与以前繁荣的扬州城形成对比,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
背
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扬州慢》ppt课件
2.诗人抒情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将扬州作了今 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概写 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 “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 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 其强烈。
㈡所听:清角吹寒: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 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 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 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倚声协律。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途 经扬州时。十六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沦陷,金 兵一度占领扬州,烧杀抢掠,城池残破不堪。后完颜亮在瓜 州被部下杀死,宋军乘机收复两淮,金兵北去,未能渡江。 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多年难以恢复,人们的心灵创伤 更难以医治。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 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总结:写作特点
❖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巧于用典,隐为对
比,在对比中述悲愤。 ❖ 4、运用移情手法。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优秀课件
等,以丰富课件内容。
结构设计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扬 州慢》的主题和背景,再分段解 析,最后总结全文,帮助学生全
面理解。
视觉设计
采用清晰、简洁的视觉风格,合 理使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 体元素,提升课件的可读性和吸
引力。
教学建议
01
02
03
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扬州慢》的教学目 标,如理解主题、解析结 构、品味语言等,以便有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扬州慢》优秀课件
目录
•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 《扬州慢》的诗词解析 • 《扬州慢》的意境与情感 • 《扬州慢》的影响与评价 • 《扬州慢》的朗诵技巧与欣赏 • 《扬州慢》的创作与教学建议
01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01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 ,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 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在词坛 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探讨《扬州慢》的主题、 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拓展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扬州的 文化和历史背景,进一步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后人对该词的评价
高度赞扬
后人对《扬州慢》的评价极高, 认为该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是词中佳作。
深刻影响
该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 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该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篇章
《扬州慢》在文学史上被视为宋词的 经典篇章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诗词的艺术特色
《扬州慢》采用了传统的词牌 格式,即上片和下片各四句, 每句七个字。
结构设计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扬 州慢》的主题和背景,再分段解 析,最后总结全文,帮助学生全
面理解。
视觉设计
采用清晰、简洁的视觉风格,合 理使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 体元素,提升课件的可读性和吸
引力。
教学建议
01
02
03
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扬州慢》的教学目 标,如理解主题、解析结 构、品味语言等,以便有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扬州慢》优秀课件
目录
•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 《扬州慢》的诗词解析 • 《扬州慢》的意境与情感 • 《扬州慢》的影响与评价 • 《扬州慢》的朗诵技巧与欣赏 • 《扬州慢》的创作与教学建议
01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01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 ,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 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在词坛 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探讨《扬州慢》的主题、 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拓展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扬州的 文化和历史背景,进一步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后人对该词的评价
高度赞扬
后人对《扬州慢》的评价极高, 认为该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是词中佳作。
深刻影响
该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 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该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篇章
《扬州慢》在文学史上被视为宋词的 经典篇章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诗词的艺术特色
《扬州慢》采用了传统的词牌 格式,即上片和下片各四句, 每句七个字。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PPT(39张)-优秀课件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朝 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 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 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1176年姜夔写作这首词 时,虽已时隔十五年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 满目。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情 感,于是便写下了这千古佳作。
知 人 论 世
(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
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 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 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 的艺术全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 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学 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 思 是什么?
并 重
明确:
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
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 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 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 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 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 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 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 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当年杜牧曾写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反映了扬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而今呢? 桥虽在,时已非,水波、冷月,寂然无声。这真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无限痛惜之情, 溢于言表。
《扬州慢》ppt课件
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连“废 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到“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 自然千百倍于“废池乔木”。 明手法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析效果、点情感
深入分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 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黍离之悲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2.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深入分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 描图景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青楼梦好”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破败 荒凉
“清角吹寒”
昔盛 今衰 的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析效果、点情感
深入分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 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黍离之悲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2.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深入分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 描图景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青楼梦好”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破败 荒凉
“清角吹寒”
昔盛 今衰 的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慢》20张ppt课件
返回
上片 所见: 尽荠麦青青 (全景) 所闻: 清角吹寒 下片 感想: 废池乔木 (点缀) 萧条 冷落 凄清
杜牧:难赋深情
破败难言
人民凄苦
二十四桥明月夜
黍离之悲
扬州慢
名都 对 比
空城 主题:国破之悲 感时之叹
6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 言扬州之美。 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 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 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
返回
“自胡马窥江去后……”
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 城池和几株大树 ,还厌恶谈起(那场)战争
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 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 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深刻反映 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返回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 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扬州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 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 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 人不生感慨。
江湖雅士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广陵—— 扬州 ——李白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扬州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 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芜城、维扬 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 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 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 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 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 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 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 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上片 所见: 尽荠麦青青 (全景) 所闻: 清角吹寒 下片 感想: 废池乔木 (点缀) 萧条 冷落 凄清
杜牧:难赋深情
破败难言
人民凄苦
二十四桥明月夜
黍离之悲
扬州慢
名都 对 比
空城 主题:国破之悲 感时之叹
6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 言扬州之美。 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 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 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
返回
“自胡马窥江去后……”
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 城池和几株大树 ,还厌恶谈起(那场)战争
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 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 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深刻反映 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返回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 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扬州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 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 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 人不生感慨。
江湖雅士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广陵—— 扬州 ——李白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扬州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 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芜城、维扬 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 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 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 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 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 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 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 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惜伤感之情 3、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写作缘由,点明写作主旨——黍离之悲
整体把握
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 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 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 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 再次受到影响。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所 写是明月当空,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 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寂静无声,何等 冷清。
• 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愈加 浓烈。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 桥。
•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往年,它可供游人观赏,可现在 城空了,人少了,国难未息,谁也无心观赏。
自胡马窥江去后
• 写扬州由“春风十里”变成“尽荠麦青青” 的原因。
• 金兵屡次南侵。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金主 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 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 “不归亭”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废池乔木”写战乱的惨状。 • “犹厌言兵”本是人的爱憎,但作者却借劫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 时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脍炙人口 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 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妓女,在 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 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烟花三月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 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 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 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 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 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题扬州禅智寺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 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 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一声 长叹,把感时伤乱之情推向高潮。
小结全词
•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
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
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
整体把握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去扬州是繁华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 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鞍少驻初程”——下 马解鞍,暂时在初行的这段路歇歇!
• 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给下文 写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极言扬州之美的诗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化出,用 来作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 目之处,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慢 自胡马窥江去后, 难赋深情。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仍在,
姜 夔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都在空城。
年年知为谁生!
诵读涵泳
背景介绍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 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 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 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 生山河破碎之感。
漳州一中 黄安娜
姜夔
• 南宋词人、音乐家。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 一生未仕。 • 工诗词,精通音乐。 • 其词重格律,音节谐美,多写
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扬 州慢》等作品,感时伤事,情 调凄迷。
知人论世
淮左名都,
杜郎俊赏,
扬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算而今、 重到须惊。
州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 如今要是杜郎再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 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
• 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 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 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但词人 移情于物,刻画了一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 境: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无声地倒映在动荡的水 波之中。
• 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 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 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 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昔日扬州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果杜牧今日 重到扬州,一定会为之大吃一惊。
•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 繁华,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
后残存的废池乔木的感受道出,“物犹如此,人 何以堪?”战争不但破坏了城市,而且在人们心 灵上留下深重的创伤。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 拟人
以无情之物言有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黄昏时候,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飘 过,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之上,令人不胜沉痛。
整体把握
冬至
满眼
驻军的号角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诗经》悲叹宫室宗庙 被毁的名篇
整体把握
1、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词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
2、小序中有句话告诉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哪句?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交代写作缘由,点明写作主旨——黍离之悲
整体把握
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 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 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 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 再次受到影响。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所 写是明月当空,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 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寂静无声,何等 冷清。
• 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愈加 浓烈。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 桥。
•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往年,它可供游人观赏,可现在 城空了,人少了,国难未息,谁也无心观赏。
自胡马窥江去后
• 写扬州由“春风十里”变成“尽荠麦青青” 的原因。
• 金兵屡次南侵。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金主 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 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 “不归亭”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废池乔木”写战乱的惨状。 • “犹厌言兵”本是人的爱憎,但作者却借劫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 时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脍炙人口 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 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妓女,在 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 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烟花三月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 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 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 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 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 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题扬州禅智寺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 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 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一声 长叹,把感时伤乱之情推向高潮。
小结全词
•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
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
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
整体把握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去扬州是繁华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 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鞍少驻初程”——下 马解鞍,暂时在初行的这段路歇歇!
• 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给下文 写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极言扬州之美的诗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化出,用 来作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 目之处,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慢 自胡马窥江去后, 难赋深情。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仍在,
姜 夔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都在空城。
年年知为谁生!
诵读涵泳
背景介绍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 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 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 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 生山河破碎之感。
漳州一中 黄安娜
姜夔
• 南宋词人、音乐家。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 一生未仕。 • 工诗词,精通音乐。 • 其词重格律,音节谐美,多写
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扬 州慢》等作品,感时伤事,情 调凄迷。
知人论世
淮左名都,
杜郎俊赏,
扬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算而今、 重到须惊。
州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 如今要是杜郎再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 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
• 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 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 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但词人 移情于物,刻画了一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 境: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无声地倒映在动荡的水 波之中。
• 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 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 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 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昔日扬州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果杜牧今日 重到扬州,一定会为之大吃一惊。
•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 繁华,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
后残存的废池乔木的感受道出,“物犹如此,人 何以堪?”战争不但破坏了城市,而且在人们心 灵上留下深重的创伤。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 拟人
以无情之物言有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黄昏时候,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飘 过,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之上,令人不胜沉痛。
整体把握
冬至
满眼
驻军的号角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诗经》悲叹宫室宗庙 被毁的名篇
整体把握
1、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词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
2、小序中有句话告诉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哪句?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