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25842ppt
合集下载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精品课件(共29张ppt)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句中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谁知竹西路,歌 吹是扬州。”
扬州慢
姜夔
姜夔作词,不喜欢套用别人曲子,常 常自己谱曲,所以他的词一般来说, 词牌与词题是统一的。这首词写的是 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所以称 “扬州慢”。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 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 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 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 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 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 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 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伺欲渡长江,扬州遭到焚掠。
杨贵妃明亮的眼寒睛和”洁白,的牙把齿在角哪里声呢?的鲜血凄玷污清了她与的游天魂,气再也的不能寒归来!冷联系在
全诗以一个“哀”字统领全诗,抚今追昔,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4.2《扬州慢》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扬州慢(并序)
『扬州慢』的领字 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诵读延展课)
目录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曲调特征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厘析
『扬州慢』的领字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01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 曲调特征
问题:古人是如何对词进行体制上的分类的?
【词的体制分类】 词按调数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按篇幅可以分为:58字以内为小令,58-91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讲述1:领字的含义及其演进规律
领字出现在词的体制中,又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 (1)唐五代间,词人多作小令,很少慢词;即使是慢词,也很少用到领字。 后唐庄宗李存易有《歌头》长调一首,计一百三十六字,而无一领字。 (2)领字的大量使用,要到北宋中叶慢词盛行之际;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 便是词中领字的奠基人。
小结
《扬州慢》的“扬州”与词作内容相关,“慢”与词作的体制和情感相关。 “慢”说明本词在体制上是一首慢词,情感上是表达某种哀婉悲切的情感的 词作。 因此,从曲调特征上看,《扬州慢》是一首表达某种哀婉悲切之情的慢词长 调。
《扬州慢》曲调特征:慢词长调(体制)+哀婉悲切(情感)
02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 厘析
讲述2:为什么要在词中用“领字”?
【今人说】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 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 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 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扬州慢》的领字就是这种情况:领字落在小节的第三拍的弱(次)强拍 和第四拍的弱拍,引起后一节第一拍的强拍。
问题:音乐上领字的以弱拍引起强拍,可视作领字合乐性的体 现。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领字的其他作用有何意义?
『扬州慢』的领字 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诵读延展课)
目录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曲调特征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厘析
『扬州慢』的领字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01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 曲调特征
问题:古人是如何对词进行体制上的分类的?
【词的体制分类】 词按调数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按篇幅可以分为:58字以内为小令,58-91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讲述1:领字的含义及其演进规律
领字出现在词的体制中,又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 (1)唐五代间,词人多作小令,很少慢词;即使是慢词,也很少用到领字。 后唐庄宗李存易有《歌头》长调一首,计一百三十六字,而无一领字。 (2)领字的大量使用,要到北宋中叶慢词盛行之际;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 便是词中领字的奠基人。
小结
《扬州慢》的“扬州”与词作内容相关,“慢”与词作的体制和情感相关。 “慢”说明本词在体制上是一首慢词,情感上是表达某种哀婉悲切的情感的 词作。 因此,从曲调特征上看,《扬州慢》是一首表达某种哀婉悲切之情的慢词长 调。
《扬州慢》曲调特征:慢词长调(体制)+哀婉悲切(情感)
02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 厘析
讲述2:为什么要在词中用“领字”?
【今人说】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 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 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 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扬州慢》的领字就是这种情况:领字落在小节的第三拍的弱(次)强拍 和第四拍的弱拍,引起后一节第一拍的强拍。
问题:音乐上领字的以弱拍引起强拍,可视作领字合乐性的体 现。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领字的其他作用有何意义?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 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 不如。
——《赠别》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文采 。 (2)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 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 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三读赏佳句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扬州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
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 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 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Ⅹ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 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 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扬州慢公开课ppt课件
,读出感情。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
情感 坚强意志。
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悲壮中彰显豪迈 手法 用典
悲凉而略显婉约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用典
课堂小结
1、黍离之悲 2、手法类试题答题步骤
再读全词,每人至少找出一 处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 就其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等某一方面做赏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
内容 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 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
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 虚实结合
• 以前的景为虚写,此时的景才是实写;虚实结 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
情感 坚强意志。
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悲壮中彰显豪迈 手法 用典
悲凉而略显婉约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用典
课堂小结
1、黍离之悲 2、手法类试题答题步骤
再读全词,每人至少找出一 处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 就其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等某一方面做赏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
内容 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 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
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 虚实结合
• 以前的景为虚写,此时的景才是实写;虚实结 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ppt课件
2.诗人抒情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将扬州作了今 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概写 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 “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 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 其强烈。
㈡所听:清角吹寒: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 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 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 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倚声协律。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途 经扬州时。十六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沦陷,金 兵一度占领扬州,烧杀抢掠,城池残破不堪。后完颜亮在瓜 州被部下杀死,宋军乘机收复两淮,金兵北去,未能渡江。 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多年难以恢复,人们的心灵创伤 更难以医治。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 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总结:写作特点
❖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巧于用典,隐为对
比,在对比中述悲愤。 ❖ 4、运用移情手法。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鉴赏PPT课件
意境描绘
通过描述诗句所营造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 感世界。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怀旧 、感伤、忧国忧民等,以及这些情感 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主题思想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等,以及 这些主题思想在诗中的表达方式和意 义。
他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离情别绪、感 时伤世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与注释
原文呈现
《扬州慢》全文,附带作者、朝 代、背景等基本信息。
注释详解
对文中的生僻字、典故、特殊用 法等进行详细注释和解释,帮助 学生理解文本。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逐句解读
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含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歌赋
以《阿房宫赋》为代表,展现了扬州古代建筑的 瑰丽与辉煌。
曲艺
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曲艺形式,传承了扬州的 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慢生 活理念比较
东方慢生活理念解读
儒家思想影响
东方慢生活理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内心修养、人际关系和谐 以及社会秩序稳定。
道家思想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对东方慢 生活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作业内容
布置与《扬州慢》相关的作业,如背诵全诗、默写名句、完成相 关练习题等。
作业要求
明确作业的要求和标准,如背诵的熟练程度、默写的准确性、练习 题的完成质量等。
提交方式和截止时间
说明作业的提交方式和截止时间,以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慢生活”理念
通过描述诗句所营造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 感世界。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怀旧 、感伤、忧国忧民等,以及这些情感 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主题思想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等,以及 这些主题思想在诗中的表达方式和意 义。
他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离情别绪、感 时伤世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与注释
原文呈现
《扬州慢》全文,附带作者、朝 代、背景等基本信息。
注释详解
对文中的生僻字、典故、特殊用 法等进行详细注释和解释,帮助 学生理解文本。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逐句解读
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含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歌赋
以《阿房宫赋》为代表,展现了扬州古代建筑的 瑰丽与辉煌。
曲艺
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曲艺形式,传承了扬州的 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慢生 活理念比较
东方慢生活理念解读
儒家思想影响
东方慢生活理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内心修养、人际关系和谐 以及社会秩序稳定。
道家思想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对东方慢 生活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作业内容
布置与《扬州慢》相关的作业,如背诵全诗、默写名句、完成相 关练习题等。
作业要求
明确作业的要求和标准,如背诵的熟练程度、默写的准确性、练习 题的完成质量等。
提交方式和截止时间
说明作业的提交方式和截止时间,以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慢生活”理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共28张ppt)
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
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新知讲解
豆青 蔻楼 词梦 工好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这里娉的娉“袅豆袅蔻十词三工余,,青豆楼蔻梦梢好头”二,月是初指。杜牧的才华。 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赠样别的》春风词笔,也 难以以表初达春此枝时头悲的怆豆的蔻深比情喻。十前三面四“岁重少到女须的惊美”好为姿一态层。 ,这十里年“一难觉赋扬深州情梦”,又赢进得一青层楼。薄幸名。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下册
扬州慢·淮左名都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从而体会黍离之悲。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5.背诵全词
了解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 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其书 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 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 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 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有 《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 歌曲》等书传世。
“春风十里”
日 (虚写)
上
热闹 昔盛
片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
2018/11/13 22
初步鉴赏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在当年车水马龙,酣歌醉舞的十里长街时,看到 的竟是一片野生的荠麦,一点也没有当年的繁华盛况。 “春风十里”是借用了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 的诗意,与上文的“竹西佳处”相呼应,铺叙当年扬 州的繁华,又反衬眼下的荒凉。
2018/11/13
23
4、思考: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 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昔 日
今 日
“竹西佳处” “名都” “春风十里” 繁华 对比 热闹 (虚写) “青楼梦好” 昔盛 今衰 “空城” “荠麦青青” 破败 的感 (实写) “废池乔木” 荒凉 伤 “清角吹寒
2018/11/13 29
三、问题探究、品味鉴赏
1、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 到了什么?
见到—— 听到—— 联想——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 冷月、红药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 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6、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 典故,说明了什么?
竹西佳处 青楼梦好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
《扬州 慢》
竹西佳 处 过春风 十里
原句、出处
作用
纵豆蔻 词工, 青楼梦 好 二十四 桥仍在
①表崇拜之情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②形象更加鲜 ——《题扬州禅智寺》 明,增加了文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采 。 ——《赠别》 ③又以昔日的 繁华,反衬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今日的荒凉,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反而使词更沉 ——《遣怀》 郁,内容更丰 厚。有力地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达了作者对扬 ——《寄扬州韩绰判官》 州昔盛今衰的 感伤。
初步鉴赏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在当年车水马龙,酣歌醉舞的十里长街时,看到 的竟是一片野生的荠麦,一点也没有当年的繁华盛况。 “春风十里”是借用了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 的诗意,与上文的“竹西佳处”相呼应,铺叙当年扬 州的繁华,又反衬眼下的荒凉。
2018/11/13
23
4、思考: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 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昔 日
今 日
“竹西佳处” “名都” “春风十里” 繁华 对比 热闹 (虚写) “青楼梦好” 昔盛 今衰 “空城” “荠麦青青” 破败 的感 (实写) “废池乔木” 荒凉 伤 “清角吹寒
2018/11/13 29
三、问题探究、品味鉴赏
1、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 到了什么?
见到—— 听到—— 联想——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 冷月、红药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 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6、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 典故,说明了什么?
竹西佳处 青楼梦好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
《扬州 慢》
竹西佳 处 过春风 十里
原句、出处
作用
纵豆蔻 词工, 青楼梦 好 二十四 桥仍在
①表崇拜之情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②形象更加鲜 ——《题扬州禅智寺》 明,增加了文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采 。 ——《赠别》 ③又以昔日的 繁华,反衬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今日的荒凉,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反而使词更沉 ——《遣怀》 郁,内容更丰 厚。有力地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达了作者对扬 ——《寄扬州韩绰判官》 州昔盛今衰的 感伤。
《扬州慢》ppt课件
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连“废 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到“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 自然千百倍于“废池乔木”。 明手法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析效果、点情感
深入分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 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黍离之悲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2.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深入分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 描图景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青楼梦好”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破败 荒凉
“清角吹寒”
昔盛 今衰 的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析效果、点情感
深入分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 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黍离之悲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2.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深入分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 描图景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青楼梦好”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破败 荒凉
“清角吹寒”
昔盛 今衰 的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慢》优秀课件(共24张PPT)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走进
《扬州慢》……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
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
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 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 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 了。
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掌握情景交融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 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学习重点、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 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 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 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 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 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 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 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 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 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 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词人以“豆蔻词”“青 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 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 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 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扬州慢》ppt课件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 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 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 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 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 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
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 现实,岂能无动于衷 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3、作者来到扬州见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原文中找)
答:(见)“荠麦青青” ,(听)“清角吹 寒”.
4、上片写景有何特点 由哪些词可以看出
答:景中有情,由“废池乔木”“清角吹 寒”“空城”可以看出.
5、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情景交融、对比,抒发目睹满目凄凉衰败的 景象所产生的无限感慨.
下片 6、“杜郎俊赏”什么意思
词的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 的亡国丧土之悲.
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 “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 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 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 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词的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
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 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 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 胜感慨,因作此诗.
一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
二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 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什么意 思,其写法有何特点 流露出什么感情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 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 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 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 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 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 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 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 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 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 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 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 为三等:狂,狷,乡愿。
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 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 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 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 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
扬州慢
姜夔
任务一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诗词俱工,词尤负盛 名,词风清丽典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集中
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
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 家,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长大后四次回家乡 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扬州慢》ppt课件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 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 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
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 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 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解题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文本解读
《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 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 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4、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树立初步的文学史整体观。(拓展)
知人论世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格律派”词人、音乐家,擅长创作“自 度曲”。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 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 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 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吟诵,置身诗境,体味作品的黍离之悲。(重点)2. 掌握赏析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对比、拟人、通感、对比、虚 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的方法,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 感知作品的主题情感。(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 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 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 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解题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文本解读
《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 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 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4、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树立初步的文学史整体观。(拓展)
知人论世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格律派”词人、音乐家,擅长创作“自 度曲”。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 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 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 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吟诵,置身诗境,体味作品的黍离之悲。(重点)2. 掌握赏析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对比、拟人、通感、对比、虚 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的方法,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 感知作品的主题情感。(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 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 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 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 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 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 寓忧国伤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 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 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 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 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 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 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 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 文学- 和音乐创作里。
-
一、整体感知,诵读诗歌
-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 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写作背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 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 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 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 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 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 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 黍离之悲。
-
杜牧诗四首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
上阙中那一个词最能概括眼前扬州城的特点 ,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
• 空城。 • 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
吹寒”、“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 可以看出。
-
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 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 最好是“名都”,还有“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 桥”,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 。这些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 关的四首诗。
扬州慢
姜夔
解题: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注 明宫调旁填工尺谱,是宋代流传下来唯一完整 的宋词乐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 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 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 瑟,吹洞萧,自度曲。”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 名都”之誉,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扬州地 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 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 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 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 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 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 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
思考二: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 什么?
见到——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听到—— 清角吹寒
想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 “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 原因是战争。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 所。曹操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 边意未已”。 “胡马窥江”用借代手法, 代指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姜夔选取 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 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让我们重新读一遍 ,再次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
二、合作探究,体会诗情
-
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 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 悲也)对《扬州慢》评价。
“黍离”意象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 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 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 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 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 原因何在呢?
-“Biblioteka 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 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 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 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 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 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 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 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 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 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 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 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 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 寓忧国伤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 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 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 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 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 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 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 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 文学- 和音乐创作里。
-
一、整体感知,诵读诗歌
-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 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写作背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 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 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 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 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 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 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 黍离之悲。
-
杜牧诗四首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
上阙中那一个词最能概括眼前扬州城的特点 ,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
• 空城。 • 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
吹寒”、“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 可以看出。
-
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 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 最好是“名都”,还有“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 桥”,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 。这些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 关的四首诗。
扬州慢
姜夔
解题: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注 明宫调旁填工尺谱,是宋代流传下来唯一完整 的宋词乐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 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 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 瑟,吹洞萧,自度曲。”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 名都”之誉,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扬州地 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 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 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 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 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 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 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
思考二: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 什么?
见到——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听到—— 清角吹寒
想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 “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 原因是战争。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 所。曹操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 边意未已”。 “胡马窥江”用借代手法, 代指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姜夔选取 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 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让我们重新读一遍 ,再次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
二、合作探究,体会诗情
-
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 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 悲也)对《扬州慢》评价。
“黍离”意象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 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 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 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 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 原因何在呢?
-“Biblioteka 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 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 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 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 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 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 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 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 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