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夔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课件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1这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小序
1此序文精炼简洁,请概况其主要内容。 2这段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缘由及主旨。
低沉悲凉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旧唐书·地理志》
▪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 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姜夔写作这首词时,虽已时隔十五年 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满目。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1这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小序
1此序文精炼简洁,请概况其主要内容。 2这段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缘由及主旨。
低沉悲凉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旧唐书·地理志》
▪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 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姜夔写作这首词时,虽已时隔十五年 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满目。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扬州慢公开课ppt课件
,读出感情。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
情感 坚强意志。
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悲壮中彰显豪迈 手法 用典
悲凉而略显婉约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用典
课堂小结
1、黍离之悲 2、手法类试题答题步骤
再读全词,每人至少找出一 处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 就其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等某一方面做赏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
内容 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 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
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 虚实结合
• 以前的景为虚写,此时的景才是实写;虚实结 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
情感 坚强意志。
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悲壮中彰显豪迈 手法 用典
悲凉而略显婉约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用典
课堂小结
1、黍离之悲 2、手法类试题答题步骤
再读全词,每人至少找出一 处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 就其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等某一方面做赏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
内容 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 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
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 虚实结合
• 以前的景为虚写,此时的景才是实写;虚实结 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ppt课
写作背景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 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 人屡次南侵,与金隔淮相守,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 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 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初 读 文 本
初读全词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 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jì) 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 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自胡马(借代)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
青”景象由战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
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诉厌战之情。 绘图景
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
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不难让人想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天怒人怨,草木 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
诗人借此抒发世事变迁之叹,以及自己感 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小 结:
下阕怀古伤今,通过扬州景物今昔、盛衰的 对比,抒发了”黍离之悲”。
化用杜牧故事,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 “月”、“波”是眼前景物,今昔对比令人产生 “桥在人去”的怅惘。
译读:看那黍子排列成行,高粱苗儿茁壮生长。走上旧地步履迟缓, 想起往昔黯然神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 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远走?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幻灯片
17
写作特色
▪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虚实相济,情景交融。
纵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 ,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 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 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主题,通 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辞 句精美。
18
写作特色
▪ 清雅空灵的词境 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
20
这节课结束,再见
21
22
自己
抚今追昔的感情。
13
设想二: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 当年杜牧曾写过:“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处教吹箫?”反映了扬 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 。而今呢?桥虽在,时 已非,水波、冷月,寂 然无声。这真是“物是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无限痛惜之情, 溢于言表。
▪ 手法: ▪ 1、今昔对比 ▪ 2、化动为静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想三: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 但作者想象到“扬州芍药甲天下” ,将来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 赏呢?这结局,宛如百感交集,一 声长叹,词人感时伤乱,把伤今怀 古之情推向高潮。
15
黍 记行 驻:竹西解鞍(交代行踪) 情景交融 写景 看:荞麦废池(以今比昔) 古今对比
6
整体把握:上阕记行写景抒发感慨,虚实 结合,试找出词中相对应的内容。
▪ 虚写: ▪ 竹西佳处
▪ 春风十里 ▪ 实写: ▪ 荠麦青青 ▪ 废池乔木 ▪ 清角吹寒
名都 记行 空城 写景
▪ 热闹繁华
▪ 所见 ▪ 所闻
昔盛 今衰
▪ 犹厌言兵
感受
▪ 所感
7
梳理词意,赏析句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写作特色
▪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虚实相济,情景交融。
纵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 ,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 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 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主题,通 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辞 句精美。
18
写作特色
▪ 清雅空灵的词境 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
20
这节课结束,再见
21
22
自己
抚今追昔的感情。
13
设想二: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 当年杜牧曾写过:“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处教吹箫?”反映了扬 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 。而今呢?桥虽在,时 已非,水波、冷月,寂 然无声。这真是“物是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无限痛惜之情, 溢于言表。
▪ 手法: ▪ 1、今昔对比 ▪ 2、化动为静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想三: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 但作者想象到“扬州芍药甲天下” ,将来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 赏呢?这结局,宛如百感交集,一 声长叹,词人感时伤乱,把伤今怀 古之情推向高潮。
15
黍 记行 驻:竹西解鞍(交代行踪) 情景交融 写景 看:荞麦废池(以今比昔) 古今对比
6
整体把握:上阕记行写景抒发感慨,虚实 结合,试找出词中相对应的内容。
▪ 虚写: ▪ 竹西佳处
▪ 春风十里 ▪ 实写: ▪ 荠麦青青 ▪ 废池乔木 ▪ 清角吹寒
名都 记行 空城 写景
▪ 热闹繁华
▪ 所见 ▪ 所闻
昔盛 今衰
▪ 犹厌言兵
感受
▪ 所感
7
梳理词意,赏析句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慢》ppt课件
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了解小序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了解小序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已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整体感知
上阕写词人路经扬州时的所见所闻。 下阕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
竹西佳处
昔日→名都
(虚写)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昔盛今衰的感伤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实写)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清角吹寒
今日→空城
上片
下片
淮左名都
昔日→名都
(虚写)
(实写)
今日→空城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
扬州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了解小序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了解小序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已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
自度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整体感知
上阕写词人路经扬州时的所见所闻。 下阕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
竹西佳处
昔日→名都
(虚写)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昔盛今衰的感伤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实写)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清角吹寒
今日→空城
上片
下片
淮左名都
昔日→名都
(虚写)
(实写)
今日→空城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
扬州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姜夔《扬州慢》PPT课件
•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 映入词人眼中的仍是一片荒芜。作者追怀丧乱, 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以寄托对 昔日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 碎的哀思,表达深沉的黍离之悲。
2021
10
情景默写
• 1、杜牧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 歌舞升平的景色,而姜夔的《扬州慢》中 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则用相同的景象写出了冷清沉寂的 扬州。
昔盛今衰之景
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021
6
诗歌探究
3.词人除了运用“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等手法来抒发感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联想(想象)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化用诗句
• 1. 词前小序中词人言“予怀怆然,感慨今昔”。那 么扬州的昔日是什么模样?今日又是什么景象?
虚景
昔日: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热闹 之处
今日:
实景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黄昏,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生
荒芜冷清 之处
2021
5
诗歌探究
• 2.词人“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词人借此曲抒发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
心 者,摇通摇谓晓。我音何知律我求者。的悠,词谓悠人我苍,天心自忧!写,此何不知人我哉? 彼黍歌离词离,,又彼稷能之自穗己。谱行写迈新靡靡,中 心如的醉曲。调知,我者这,叫谓自我度心曲忧。,不知我
借景 抒情
2021
10
情景默写
• 1、杜牧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 歌舞升平的景色,而姜夔的《扬州慢》中 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则用相同的景象写出了冷清沉寂的 扬州。
昔盛今衰之景
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021
6
诗歌探究
3.词人除了运用“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等手法来抒发感慨,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联想(想象)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化用诗句
• 1. 词前小序中词人言“予怀怆然,感慨今昔”。那 么扬州的昔日是什么模样?今日又是什么景象?
虚景
昔日: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热闹 之处
今日:
实景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黄昏,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生
荒芜冷清 之处
2021
5
诗歌探究
• 2.词人“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词人借此曲抒发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
心 者,摇通摇谓晓。我音何知律我求者。的悠,词谓悠人我苍,天心自忧!写,此何不知人我哉? 彼黍歌离词离,,又彼稷能之自穗己。谱行写迈新靡靡,中 心如的醉曲。调知,我者这,叫谓自我度心曲忧。,不知我
借景 抒情
姜夔《扬州慢》优秀PPT课件
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 什么?
因“空”而“惊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 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此地,此情 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 目惊心、心惊心痛了。杜牧尚且如此, “我”何以堪?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废池、乔木没有知觉,词 人将其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 战争的恐怖,种种景象仍留在它 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 何况当地人民呢?这样写,深刻 地反映出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 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痛苦的 深深同情。
解词牌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 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 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 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 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1.词作时间 2.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3.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
卷春豆娉 上风蔻娉
赠 别
珠十梢袅 二
帘里头袅 总扬二十
首 (
不州月三 其
如路初馀 一
)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郎俊赏扬州辞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扬州慢》
原句、出处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扬州慢》姜夔--优秀课件
写作特色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 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也是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之一。大量化用杜牧 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有点出 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 自己的词境。
这节课结束,再见
胡马窥江 借代
交代了扬州破坏的原因
废池乔木 拟人 移情 犹厌言兵 屡遭兵火摧残的古树是战火的遗迹和
见证,似乎在向人们控诉对战争的厌 恶之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移情的手法 。 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 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左名都。
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去扬州是繁华的,令 人向往的。所以作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鞍少驻初程 ”。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行的这段路歇歇吧 !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给下文写扬州今日 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
1 2 3 4 5 6
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景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丽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繁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富 庶
印象扬州
思考:小序简洁精练,请概括主要内 容并找出奠定本词感情基调的一个字
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 但作者想象到“扬州芍药甲天下” ,将来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 赏呢?这结局,宛如百感交集,一 声长叹,词人感时伤乱,把伤今怀 古之情推向高潮。
黍 离 之 悲
记行 写景 忆昔 伤今
即景 抒情 抚今 怀古
驻:竹西解鞍(交代行踪) 情景交融 看:荞麦废池(以今比昔) 古今对比 想:胡马窥江(追溯原因) 拟人用典 闻:清角吹寒(凄寂忧心) 视听结合
《扬州慢》ppt课件17张
扬州慢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 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 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 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 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 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 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 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 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 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 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 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 为三等:狂,狷,乡愿。
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 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 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 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 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
扬州慢
姜夔
任务一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诗词俱工,词尤负盛 名,词风清丽典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集中
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
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 家,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长大后四次回家乡 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 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1176 年姜夔写作这首词时,虽已时隔十五年了词
▪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 情,一般都比较长。
▪ 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 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 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
扬州慢 (并序) 姜夔
▪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 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 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 左名都”之誉。
惊:惊“空城” ——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豆蔻: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青楼梦好: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明月当空,笙箫聒耳,何等热闹?如今桥月仍在, 玉人已无。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 1这首词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 不如”(唐·杜牧《赠别》)
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 (唐·杜牧《赠别》)
青楼梦好——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 幸名 ”。(唐·杜牧《遣怀》)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象征扬州的繁华
▪ 前后两句古今对比
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移情手法:,“移人情及事物”
表达了 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之情
赏析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名都 空城
赏析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姜 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
姜夔
作者简介
姜 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 宋词人。他多才多艺,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 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词风清丽 典雅,格律严密,以空灵含蓄著称。代表作有《暗 香》 、《疏影》等。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扬州慢》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为词人自 汉阳出游,途经扬州所作。
小序
▪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 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 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也。
《黍离》之悲
黍离:《诗经》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 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 遂赋《黍离》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 亡国之痛。
赏析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芍药甲天下” 花开依旧,寂寞无主
朗诵 思考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 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 河残破、国土沦丧的哀思。
▪ 作业:比较阅读
《扬州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 辛弃疾 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
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 点?
小序
1此序文精炼简洁,请概况其主要内容。 2这段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缘由及主旨。
低沉悲凉
思考
▪ 这首词写了作者进入扬州城后看到、听到、 想到了什么?
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竹西: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表现出扬州城内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