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夔ppt
合集下载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课件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1这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小序
1此序文精炼简洁,请概况其主要内容。 2这段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缘由及主旨。
低沉悲凉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旧唐书·地理志》
▪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 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姜夔写作这首词时,虽已时隔十五年 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满目。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1这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小序
1此序文精炼简洁,请概况其主要内容。 2这段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写作缘由及主旨。
低沉悲凉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旧唐书·地理志》
▪ 扬州富庶甲天下。
▪
《资治通鉴》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 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 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姜夔写作这首词时,虽已时隔十五年 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满目。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扬州慢》PPT课件
化学课件: .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 /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 /kejian/dili/
历史课件: . /kejian/lishi/
“自胡马窥江去后”交代“荠麦青青”景象由战
火所致。以至于连园林荒废、草木荒芜之景都似在倾
诉厌战之情。
描图景
作者巧用拟人手法,将废池、乔木人格化,连“废
(1)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 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2)作者的情感(予怀怆然)
(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黍离之悲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王风·黍离》
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 洛邑一带的乐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 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 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能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吗?
1.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2.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深入分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赏析诗句妙处。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 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 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 调单指字数。《扬州慢》共 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 一首慢词。
01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
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 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 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 不如。
——《赠别》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文采 。 (2)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 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 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三读赏佳句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扬州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
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 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 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Ⅹ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 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 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扬州慢》ppt课件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少 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一生 屡试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 之畔。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他诗 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 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多为记游、 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也有寄寓忧国伤 时之作。姜夔深谙音律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 即其自度曲之一。
背 景 介 绍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 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 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 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 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 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 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 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借 代、设问、反问、用典、互文、排比、……
起兴、象征、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 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写法……
最爱是 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 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 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 历史古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上片
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长街。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春
风
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扬州慢》ppt课件
2.诗人抒情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将扬州作了今 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概写 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 “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 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 其强烈。
㈡所听:清角吹寒: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 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 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 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倚声协律。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途 经扬州时。十六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沦陷,金 兵一度占领扬州,烧杀抢掠,城池残破不堪。后完颜亮在瓜 州被部下杀死,宋军乘机收复两淮,金兵北去,未能渡江。 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多年难以恢复,人们的心灵创伤 更难以医治。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 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总结:写作特点
❖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巧于用典,隐为对
比,在对比中述悲愤。 ❖ 4、运用移情手法。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课件PPT
拓展提高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辛词: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 姜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辛词: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姜词: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辛词: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姜词: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作业布置
上网查找宋词发展之史,认识 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特点, 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一千字。
下片怀古伤今,抒发了诗人的“《黍离 》之辈”。
合作探究
昔日:名都、佳处
比
春风十里
劫后
扬
对正面渲染
今日:荠麦青青 黄昏、清角
萧 条景 象
州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侧面烘托
杜郎重到须惊 冷月无声
红药为谁生
《黍离》之悲
合作探究
词作主旨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 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 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 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 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原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 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 ,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 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 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 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朗读诗歌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 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 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姜夔《扬州慢》优秀PPT课件
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 什么?
因“空”而“惊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 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此地,此情 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 目惊心、心惊心痛了。杜牧尚且如此, “我”何以堪?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废池、乔木没有知觉,词 人将其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 战争的恐怖,种种景象仍留在它 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 何况当地人民呢?这样写,深刻 地反映出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 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痛苦的 深深同情。
解词牌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 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 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 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 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1.词作时间 2.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3.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
卷春豆娉 上风蔻娉
赠 别
珠十梢袅 二
帘里头袅 总扬二十
首 (
不州月三 其
如路初馀 一
)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郎俊赏扬州辞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扬州慢》
原句、出处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姜夔《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精选可编辑ppt
1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 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 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 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 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 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9
淮左名都,
杜郎俊赏,
慢 扬 竹西佳处,
算而今、
解鞍少驻初程。 重到须惊。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州 尽荠麦青青。 青楼梦好, 自胡马窥江去后, 难赋深情。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仍在,
犹厌言兵。 姜 渐黄昏, 夔 清角吹寒,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都在空城。
年年知为谁生!
精选可编辑ppt
“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 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跟“寒”“空” 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 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而用一“都” 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精选可编辑ppt
15
名句赏析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好在哪里?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所写是明月当空, 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 寂静无声,何等冷清。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 愈加浓烈。
10
思考: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精选可编辑ppt
1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 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 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 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 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 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9
淮左名都,
杜郎俊赏,
慢 扬 竹西佳处,
算而今、
解鞍少驻初程。 重到须惊。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州 尽荠麦青青。 青楼梦好, 自胡马窥江去后, 难赋深情。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仍在,
犹厌言兵。 姜 渐黄昏, 夔 清角吹寒,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都在空城。
年年知为谁生!
精选可编辑ppt
“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 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跟“寒”“空” 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 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而用一“都” 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精选可编辑ppt
15
名句赏析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好在哪里?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所写是明月当空, 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 寂静无声,何等冷清。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 愈加浓烈。
10
思考: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
《扬州慢》ppt课件17张
扬州慢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 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 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 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 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 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 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 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 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 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 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 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 为三等:狂,狷,乡愿。
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 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 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 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 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
扬州慢
姜夔
任务一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姜夔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诗词俱工,词尤负盛 名,词风清丽典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集中
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
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 家,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长大后四次回家乡 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齐读: 扬州慢 姜夔(kuí)
•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jì)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kòu)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 1 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 →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 2 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 堪”,痛恨战争
• 3 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 非事事休”,凄清冷落
• 4 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 时伤乱
作者的写作手法
• 反衬(静中见动) • “渐黄昏”—用来反衬周遭一片沉寂,从而暗示出敌骑威
名句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
用的是拟人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 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 十五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 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jing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 极端痛恨。
胁未除,而朝廷却只图暂时苟安,以空城防边,这种现象 使词人不仅深感凄寂,而且更觉忧心忡忡,哀不可抑。这 里揭出空城,用以衬托起首的“佳处”“名都”十分出色, 且由此生发出下片词意。 • 拟人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哀时伤乱,饮恨无穷。 • 借代 • “胡马窥江” • 反问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听觉细节,“清角吹寒”渲染凄清的氛围, 点明扬州已成一座“空城”,初步写出了 词人的“黍离之悲”。而从词的章法看, “空城”二字实为全词词眼,词人在写过 “荠麦”“废池”“清角”之后,用它来 结住上片,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 之警策”。
下片仍以“空城”为主线 继续展开,可分两层: 前一层是虚写,以杜牧的 “重到须惊”和“难赋深情”返 照出今日扬州何等凄清、 荒凉,何等令人哀痛; 后一层是实写,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在唐代曾是游人荟萃之地,杜牧曾 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 形容那里的欢乐图景,然而今日却是满目凄 凉,使人不忍目睹,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然后词人又将目光凝聚在桥边的红药上,并 直抒胸臆道:“年年知为谁生!”
写作背景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 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 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 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 这首《扬州慢》。
•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 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 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 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黍离:《诗经》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 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 离》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亡国之痛。
赏析:
虚写:“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 会; “竹西佳处”,使人联想到唐杜牧的诗句“谁知竹 西路,歌吹是扬州”,这是写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 华的图景。
序 在词中有何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 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情,满目凄凉, 引发诗人伤感之情)。
•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名句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 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 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 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 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 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 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接着是虚实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也是杜牧 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 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
转入直抒胸臆,
以“胡马窥江”表示对侵略者的愤恨,
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揭露侵略者给 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表达了词人 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名句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 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 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 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 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词人因而发出这样的感叹,进一步 表达了他感时伤乱的情怀。
慢词介绍
•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 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 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 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 词。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作者简介
❖ 姜 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 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 精通 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 江河变异之慨。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 有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的词留下 了十七首当时 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 代表作有《暗香》 、《疏影》等。著有《白石 道人诗集》。
进入扬州城,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用感官来描写
见到: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物尚如 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 写静)、冷月无声、红药
听到: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联想: 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 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 悲”的?
•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jì)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kòu)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 1 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 →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 2 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 堪”,痛恨战争
• 3 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 非事事休”,凄清冷落
• 4 红药――直抒胸臆-→“寂寞开无主”,感 时伤乱
作者的写作手法
• 反衬(静中见动) • “渐黄昏”—用来反衬周遭一片沉寂,从而暗示出敌骑威
名句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
用的是拟人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 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 十五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 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jing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 极端痛恨。
胁未除,而朝廷却只图暂时苟安,以空城防边,这种现象 使词人不仅深感凄寂,而且更觉忧心忡忡,哀不可抑。这 里揭出空城,用以衬托起首的“佳处”“名都”十分出色, 且由此生发出下片词意。 • 拟人 •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哀时伤乱,饮恨无穷。 • 借代 • “胡马窥江” • 反问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听觉细节,“清角吹寒”渲染凄清的氛围, 点明扬州已成一座“空城”,初步写出了 词人的“黍离之悲”。而从词的章法看, “空城”二字实为全词词眼,词人在写过 “荠麦”“废池”“清角”之后,用它来 结住上片,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 之警策”。
下片仍以“空城”为主线 继续展开,可分两层: 前一层是虚写,以杜牧的 “重到须惊”和“难赋深情”返 照出今日扬州何等凄清、 荒凉,何等令人哀痛; 后一层是实写,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在唐代曾是游人荟萃之地,杜牧曾 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 形容那里的欢乐图景,然而今日却是满目凄 凉,使人不忍目睹,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然后词人又将目光凝聚在桥边的红药上,并 直抒胸臆道:“年年知为谁生!”
写作背景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 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 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 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 这首《扬州慢》。
•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 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 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 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黍离:《诗经》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 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 离》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亡国之痛。
赏析:
虚写:“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 会; “竹西佳处”,使人联想到唐杜牧的诗句“谁知竹 西路,歌吹是扬州”,这是写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 华的图景。
序 在词中有何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 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情,满目凄凉, 引发诗人伤感之情)。
•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名句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 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 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 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 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 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 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接着是虚实结合的写法:“春风十里”,也是杜牧 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 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
转入直抒胸臆,
以“胡马窥江”表示对侵略者的愤恨,
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揭露侵略者给 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表达了词人 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名句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 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 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 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 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词人因而发出这样的感叹,进一步 表达了他感时伤乱的情怀。
慢词介绍
•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 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 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 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 词。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
作者简介
❖ 姜 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 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 精通 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 江河变异之慨。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 有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的词留下 了十七首当时 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 代表作有《暗香》 、《疏影》等。著有《白石 道人诗集》。
进入扬州城,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用感官来描写
见到: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物尚如 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 写静)、冷月无声、红药
听到: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联想: 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 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这些景物描写是怎样表现词人“黍离之 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