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做风筝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制作科学玩具的能力;2.在装饰风筝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能够放飞的风筝。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完成风筝外形的制作。

教学难点:使风筝能够放飞。

用具准备:1.教师:风筝成品三个刀子胶水棉线方纸彩纸书2.学生:学具配套材料胶水彩纸铅笔书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做风筝三、讲授新课:1.风筝的构造:利用风筝的成品演示讲解(1)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2)蒙面: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做成,也有用绢作的。

(3)尾巴:起平衡稳定的作用。

也有风筝没有尾巴,靠蒙面本身起作用。

(4)提线:风筝和放飞的连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

(5)放飞线:起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是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上升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

2.风筝起飞的原理:3.风筝的种类:立体风筝几何形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分带风筝4.带领学生制作几何形风筝的制作:(1)制作骨架(2)糊裱蒙面纸(3)安装提线(4)安装尾巴和左右平衡条(5)连接放飞线5.调试风筝的问题:(1)风筝的中心影响平衡(2)左右对称(3)提线的位置第二节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制作情况二、讲授新课:风筝的装饰及美化1.图案的选择:选用对称的纹样,如金鱼、蝴蝶、青蛙等动物或几何形图案等2.起稿方法:因蒙面纸与竹条粘结处不平,所以不要用铅笔起稿,而是用毛笔蘸浅色。

3.着色的注意事项:选择鲜艳及富有装饰性的色彩,由浅入深。

可多是用暖色,适当加以黑、白、灰、金、银等协调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形象找准,主意左右对称。

2.充满画面,不要过小。

3.颜色稍稠些,使蒙面纸不至于起皱。

四、学生绘制,教师辅导五、课堂小结:1.展示作业成果,赏析;2.收拾用具。

课后小结:比例与美感2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2.了解认识比例美感的规律;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业要求: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50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精选多篇)】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50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精选多篇)】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50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精选多篇)】课题:菊花(中国画)课型:中国画临摹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

(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三、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

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

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

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2、读画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学画抽象画》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学画抽象画》教案

《学画抽象画》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PPT、吸铁、道具。

课时:1课时、教学模式:造型表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发现抽象)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你也许时常会看到蓝天绿地,听到鸟语,闻到花香。

可是就在这熟悉的天地里,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事物却以另一番模样存在着:2、看——斑驳的墙面,碎裂的玻璃,树木的纹理,细胞的纹理……(课件播放)3、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的景象,一定让你大吃一惊,那么让我抛开景物在你脑海中原来的样子,来看看这些图片你都看到了哪些美术语言??你有怎样的感觉呢?(生答:点,线,面,颜色……)三、新授(了解抽象)1、说的太好了。

这些由点线面组成的图案美吗?真像是一幅幅美妙的作品啊。

那好,看老师这里这算是一幅画吗?(生自由回答)可别小瞧这些没有具体形象的点线色彩,当颜料离开了容器,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纸上时,它就有了自己的个性,你获得的感觉,就是它们的抽象语言。

很多当代的设计师,利用这些抽象的语言来装点我们生活,你看……(课件播放:家装设计,服装设计)2、走近画家怎么样?现代设计师巧妙的运用抽象语言可要归功于这个人——!早在几十年前,有一位画家就意境开始大胆的将滴、甩、引入绘画艺术了,他就是20世界美国最伟大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课件出示)这就是他的抽象画作《蓝棒no11》,初看这幅作品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生答:厚重\自由\颜色绚丽,有种爆炸的感觉,没有具体突出哪里,到处都是颜色……)这是一幅有我们两个黑板那么大的作品,这样一幅与众不同的巨作,画家波洛克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你瞧,他的笔不接触画面,他在泼色\甩色,创作时没有草图,只是由一系列记性的行动完成作品。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认识抽象画》教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认识抽象画》教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认识抽象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六单元《抽象之美》,主要涉及第1课《认识抽象画》。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抽象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通过欣赏和分析抽象画作品,学习抽象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抽象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对抽象艺术的审美情趣。

2. 学会运用基本的抽象画创作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具有个性的抽象画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抽象画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抽象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抽象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挂图、范画等。

学具:水粉颜料、画笔、画纸、调色盘、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抽象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抽象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分析经典抽象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环节:a. 教师示范:现场创作一幅抽象画,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

b.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抽象画创作练习。

c. 互动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抽象画的基本概念、特点2. 抽象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3. 经典抽象画作品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心情,运用所学的抽象画创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抽象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抽象画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进行创作。

组织一次抽象画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认识抽象画》优质教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认识抽象画》优质教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认识抽象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第四章《形与色世界》第二节——《认识抽象画》。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解抽象画概念、特点以及表现手法,掌握欣赏和分析抽象画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抽象画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抽象画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画表现手法和内在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抽象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画册、范画等。

2. 学具:彩笔、水粉、画纸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抽象图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对抽象画兴趣。

a. 展示PPT,包括建筑、家具、服装等设计中抽象元素。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图案感受。

2. 知识讲解:介绍抽象画概念、特点以及表现手法。

a. 讲解抽象画定义,即不依赖于自然形象,以点、线、面、色块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画。

b. 分析抽象画特点,如强调形式、色彩、构图等。

c. 举例讲解抽象画表现手法,如冷抽象和热抽象。

3. 实践情景引入:欣赏和分析著名抽象画家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抽象画魅力。

a. 展示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抽象画家作品。

b. 让学生讨论这些作品共同点和特点。

c. 解析作品中色彩、构图、线条等元素,引导学生感受画家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一幅抽象画为例,讲解分析方法。

a. 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抽象画,如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

b. 分析画中色彩、构图、线条等元素。

c.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幅抽象画。

a. 提供一幅抽象画,要求学生从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b. 学生独立完成分析,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第3课美丽的纹样(教案)

第3课美丽的纹样(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设计思路。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纹样设计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丽的纹样。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纹样设计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的作品也展现出丰富的创意。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过于依赖模仿,缺乏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进行更多尝试和改变。
-例如:如何通过调整纹样的大小、间隔、排列方式等,使设计更具美感。
-传统纹样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对传统纹样的文化背景认识不足,难以深入理解纹样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龙纹、凤纹等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民族、地区纹样的文化差异。
-创作实践中的创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局限于模仿,难以发挥个人创意,需引导他们如何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纹样的基本概念。纹样是指以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工艺技术,对点、线、面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图案。它是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传统纹样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提升服饰的美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美丽的纹样》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纹样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到了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当中。从教学效果来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纹样分类和特点的教学,我采用了丰富的案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纹样的魅力。这一点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反馈,他们能迅速掌握各类纹样的特点。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纹样实例,以增强他们对纹样分类的理解。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说课(经典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说课(经典版)

精心整理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肖像艺术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难点]: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1、 2 3 (经过[123[[[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2、仔细观察,说说“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莎》: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丽莎》——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2)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3)《凡高自画像》: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4)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5)现代版的《蒙娜丽萨》三、探索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12341征?2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描绘五想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中国画中的山水画与花鸟画;2.掌握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基本画法;3.能够画出基本的山水画和花鸟画;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山水画1.山水画中的“山”和“水”: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史,并通过观察山水画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认识;2.画“山”的步骤:从简单的点、线、面讲起,逐步引导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和构思画面;3.画“水”的步骤:以水墨画为主,从渐变和肌理刻画讲起,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水的变化和蜿蜒的形态;4.画“树”的步骤:以古人作品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画树的基本特点和方法,尤其是“破墨法”、“写实法”和“写意法”等;5.画“石”的步骤:以写实法和写意法为主,让学生体会不同画法对石的表现效果。

花鸟画1.花鸟画的鉴赏:让学生通过欣赏古今花鸟画作品,建立对花鸟的感觉和好奇心;2.画“花”的步骤:从线条到空间,逐步引导学生把握花卉的基本形态和构造,了解花色的深浅和色调的渐变;3.画“鸟”的步骤: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为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鸟的神态和身体形态,通过色彩和线条表现鸟的羽毛和纹理;4.画“昆虫”的步骤:以传统的画法为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讲解法:老师讲解基本画法和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始作画;2.演示法:老师演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掌握基本画法;3.实践法:学生通过跟随老师或自己的思考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无数的实践来熟悉和掌握各种画法;4.联想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和维持对山水画、花鸟画的形象记忆和印象,进而运用到实际作画中去。

教学评估1.老师现场查看、点评学生作品,传达肯定和建议;2.针对学生完成画作的不同程度和特点,老师可以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巩固和发挥;3.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老师可以与学生和家长打通沟通线路,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有人脸的器物》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九册15.有人脸的器物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掌握人物浮雕、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一个有人脸的器物。

(3)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中,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课前准备:紫沙泥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008年2月14日,北京朝阳公园草坪上竖起的一座高6米、长30米的巨型“笑脸墙”,这是从全国征集来的4000余张笑脸照片中筛选出2008张,制作成现在我们看到的笑脸墙。

微笑是人类最普通的一种表情,也是我们最想从别人脸上看到的表情。

这些笑脸仅仅是开始,参与奥运、奉献奥运,让我们从每天的微笑开始才是笑脸墙的意义。

你们看这么多的笑脸,却各有特色。

人类的表情是多么丰富生动啊!二、讲授新课古代的中国就有不少用人脸装饰的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人脸的器物》。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禾人面同方鼎吧。

谁能把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呢?(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两件艺术品)1.大禾人面铜方鼎商方鼎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为商代后期鼎常见的样式。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征突出,十分醒目。

表情威严肃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唇紧闭,双耳肥大。

上饰勾云纹,下有手爪形纹饰。

地衬云雷纹。

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此鼎亦被称之为大禾方鼎。

古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呢?青铜器特别是鼎,作为一种礼器,这上面的人面装饰,主要起到庄严肃穆以及震慑的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人脸装饰,例如人面盉(he),这是商代商代后期的一件容酒器。

该器为大口宽腹圈圆足式,有盖,为具有龙角的人面形,两耳有孔,人面仰天朝上。

器盖与器身连起来看,如同一个仰卧的人头,形态甚为奇异。

这件器皿的人脸装饰是什么样的表情?生回答表情沉稳,稚拙,平静。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十课  色彩的色相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十课色彩的色相第十课色彩的色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

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教学准备: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

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

(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

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

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三、学生作业创作一幅色彩画四、小结。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防灾减灾》教案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防灾减灾》教案

教学设计《防灾减灾》教材类型人美版课程名称《防灾减灾》课时:1课时课程类型展示课授课教师秦秋芳授课时间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具PPT课件教学目的1、学习在灾难面前保持清醒的意识,和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2、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3、提高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想法的意识。

学习一些火灾、地震、小学生防拐骗等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敢于用画笔表达。

【教学难点】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视频导入二、指课题,同学们灾难要是来了,你准备好了吗?你打算怎么做?(播放视频)【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多灾难的认识,教师传授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灾难?(学生说一说)师:同学们,今天是几号?几年前的5月12日天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大事?你知道5.12被定为什么日子吗?为什么要这么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三、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设计意图:防灾减灾日的了解是加强学生对灾难的认识,和对灾难的重视】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3、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学生抢答)【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轻松氛围,让课堂气氛活跃】小组交流:师:你认识这些标志吗?(学生说一说,讨论各个标志的意思)师总结:到公共场合用该先注意这些警示标志标志问:什么是自然灾害?答: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

问:遇到地震,你知道怎么逃生吗?答: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问: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护?答: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弯腰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5篇)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5篇)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5篇)学校美术教案人美版篇1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爱的课余生活,并使同学进一步把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力量目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育同学的制造性。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喜爱生活的美妙情感。

教学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教学方法:观赏观看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沟通商量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手段:示范学具预备:铅笔、彩笔、油画棒教具预备:同学的优秀作品、铅笔、彩笔、油画棒德育渗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心情,检查用具预备状况,做好上课预备。

二、导入师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爱去什么地方?最爱干什么呢?三、讲授新课1、能仿照一下你参与的活动的动作吗?(1)、老师请五位同学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

(2)、其他同学观看,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出示课题:放学了观赏(出示优秀作品)请同学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

老师可以示范,同学协作,用相互做模特的方法解决。

介绍绘画的方法,老师边讲边示范。

要留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2、观赏课本上的照片,商量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观赏作品: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1)、同学观看,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商量沟通(2)、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

(启发、引导)a、你在放学的路上,遇到过哪些让你难以遗忘的事情?b、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同学观看回答观赏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等特征,为下一步作画打基础,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头商量,然后选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爱的活动。

三、老师总结:1、人物动态:小画的动作都不是简洁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基本上把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2、背景:有冗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

冗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晰,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洁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肖像艺术课时:一课时打算:观赏图片、绘画材料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相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观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观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从不同的美术视察角度去观赏评述。

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相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2、假如让你画一幅你爸爸(妈妈)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想表现他(她)怎样的神态呢?二、深化教学(一)、观赏中国画《张卿子像》1、如今请同学们来观赏一幅中国画肖像画《张卿子像》,这幅作品是我国明代闻名画家曾鲸的作品。

画中的张卿子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2、从这幅肖像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3、脸的哪一局部最能表达情感呢?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的呢?4、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5、同学们从观赏《父亲》这幅肖像画中能感受概括出一幅优秀的肖像画应具备哪几方面的要素吗?(二)、观赏版画《藏族少女》1、同学们确定发觉了这幅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及《张卿子像》不同,谁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的吗?2、你觉得版画和中国画相比拟,它有什么特点?板书:中国画:用线造型,细腻、严谨,色彩高雅明快版画:构造严谨,画面清楚,线条粗暴,色彩剧烈、显明3、细致观赏这幅作品,为什么艺术家在表现女孩的脸部刻画及其他地方不同?4、你认为这幅作品画的好吗?为什么?(三)、观赏雕塑《白求恩》1、你们相识这尊雕像塑造的是哪位人物吗?你们理解他的事迹吗?2、同学们思索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赏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呢?3、你觉得这尊雕像胜利在哪里?《白求恩》:采纳浮雕的形式刻画了白求恩大夫。

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的双眉,似乎在为斗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

任务形象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

新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

第1课肖像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用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态向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肖像作品。

教学重点:欣赏用各种表现形式的肖像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教学难点: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形”“神”互相结合。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和情绪。

二、讲授新课:1、出示不同表现形式的肖像作品:(中国画、雕塑、油画、版画、线描)。

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并分析作品所采用的工具和材料特点。

2、探究学习: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分析。

这幅作品采用了哪种表现形式?向同学描述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你能模仿一下画中人物的神情吗?3、小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

“形”我们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

在优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备的,两者缺一不可。

三、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人物外貌的基础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艺术实践:把课本上《藏族女孩》这幅作品试着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改画,并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背景。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欣赏作品,思考自己的收获。

从课外书上,网上,杂志上去欣赏更多的人物肖像,并体会人物的外表和神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画人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头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画出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4篇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线描画—人物速写活动目标:1、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

2、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幼儿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记号笔、卡纸)师作画工具一份活动过程:一、师现场作画(添画),逐步出示。

1、师画圆,引导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逐步引导,方法同上)。

人物速写完成,师提问:他在干什么?(站着)那里看出来的?(脚)2、师:好玩吗?幼:好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引导幼儿师生共同手指作画。

二、了解速写的概念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出一个简单的形象。

三、师引导不同动态,幼儿作画。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动作,下面幼儿观察动作(手、脚的动作),师示范作画。

2、师动作,请幼儿提笔作画。

3、请一幼儿上来动作,下面幼儿作画。

4、请一家长上来动作,幼儿作画。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儿相互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评价。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目标: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点画小鱼的不同花纹,感受点的变化美、图案美。

2.尝试按自己的意愿,感受点彩这一作画技巧的与众不同。

3.在操作中体验点彩活动的乐趣。

准备:1.点彩大鱼;鱼幻灯片。

2.用浅色卡纸剪成的鱼若干;大、小棉签、彩色圆纸片、颜料、胶棒等。

过程:一、初步感受点彩画由点成面的造型和用色特点1.出示彩色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魔术袋,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2.逐一打开魔术袋上的小门,引导幼儿观察点彩大鱼的局部,发现图案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感受其造型和用色特点。

(1)教师打开第一扇小门,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许多点点出一个圆)师:你看到什么?这些点点组成了什么图案?(2)教师打开第二扇小门,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感受点的造型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肖像艺术课时:一课时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爸爸(妈妈)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想表现他(她)怎样的神态呢?二、深入教学(一)、欣赏中国画《张卿子像》1、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幅中国画肖像画《张卿子像》,这幅作品是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曾鲸的作品。

画中的张卿子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2、从这幅肖像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3、脸的哪一部分最能表达情感呢?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的呢?4、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5、同学们从欣赏《父亲》这幅肖像画中能感受概括出一幅优秀的肖像画应具备哪几方面的要素吗?(二)、欣赏版画《藏族少女》1、同学们肯定发现了这幅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张卿子像》不同,谁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的吗?2、你觉得版画和中国画相比较,它有什么特点?板书:中国画:用线造型,细腻、严谨,色彩高雅明快版画:结构严谨,画面清晰,线条粗犷,色彩强烈、鲜明3、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为什么艺术家在表现女孩的脸部刻画与其他地方不同?4、你认为这幅作品画的好吗?为什么?(三)、欣赏雕塑《白求恩》1、你们认识这尊雕像塑造的是哪位人物吗?你们了解他的事迹吗?2、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呢?3、你觉得这尊雕像成功在哪里?《白求恩》: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白求恩大夫。

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的双眉,好像在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

任务形象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练习实践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油画《青年女歌手》说一说你的欣赏感受?《青年女歌手》:画家用油画的形式表现人物。

画面以中国山水作为背景。

画面构图类似于欧洲古典绘画风格,可谓中西融合,形成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欣赏线描肖像画《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这幅画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和前两幅又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画中人物的神态怎么样?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进一步感受艺术表现形式与作品的和谐统一。

3、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展评。

五、总结: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首先要抓住“神”,既要表现人的性格、感情,同时也要抓住人的外貌特征。

第2课画人像教学目标: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2、说说“他”的特征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二、新课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蒙娜丽萨》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高自画像》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现代版的《蒙娜丽萨》三、探索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

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作肖像画的新方法。

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五、临摹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认识抽象画教学目标: 1.分辨具象及抽象的差异2.欣赏、认识抽象化的创作原理3.运用线条表现不同心情4.认识及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5.欣赏同学创作教学重点:1、欣赏抽象派艺术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的作品。

2、引导孩子以线条及颜色表达内心的感受。

3、藉由欣赏同学作品,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素养。

教学流程:(一)引起动机:大家来找碴(从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作品中,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

)(二)发展活动:一、抽象画飨宴1. 教师介绍抽象画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2. 引导孩子说出对画作的感受及构图方式3. 分辨抽象画及随手涂鸦作品的不同之处二、线条的表情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线条2.引导学生对不同线条说出不同感受三、线条情绪猜一猜1.请孩子将八开图画纸折成四等分2.引导孩子使用蜡笔将四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以四种不同的线条表现3.请几位孩子上台将自己的心情线条展示给同学,并请同学试着猜出作者所表达的心情四、颜色会说话1.复习色相环,并说出正确的调色方式2.引导孩子说出对色彩的感受,例如:开心、忧伤3.将色彩填入刚才创作的情绪四格画中(三)创作活动1.发表2.实作观察工具教学观察纪录表详版(可辅以轶事记录)第4课学画抽象画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同学们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学具准备: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美国一则报道: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看过吗?你们怎么理解呢?引入课题——抽象画。

二、讲授新课: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2、插入一则小笑话:向美术教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 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

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

”老师:“草呢?”学生:“牛吃光了。

”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么?"3、什么是抽象画呢?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

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1﹞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

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2﹞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 ....,而发展出来。

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

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

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 (Mondrian) 为代表。

4、大师作品欣赏,学习(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

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

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

(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言)(4)毕加索曾说过:“变化不是进化,在艺术中没有进化。

”这句话似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使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沟通的大门。

因此,当我们看到原始人简单概括的线条,关良的戏画,卢梭的原始主义作品、儿童的天真稚拙的艺术形式而感到惊喜。

出示作品《格尔尼卡》简介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