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5.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7.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8.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9. 耐力素质: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使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0. 遗传度:是指某一特定的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二、填空题1.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部分组成。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有(竞技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3. 运动训练学的的主要学科特征是(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4. 运动训练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 竞技能力的遗传一般规律是(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
6. 运动员选材可分(自然选材阶段)、(经验选材阶段)和(科学选材阶段)。
7. 骨龄在运动员选材中主要用于(发育类型的判定)。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的构成:⑴ 运动员选材(少年儿童的选材;高水平运动员选材)(前提)⑵运动训练(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阶段)(途径)⑶运动竞赛(成果表现和社会承认)(形式⑷竞技体育管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思想)(保障)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⑵规范性⑶公平性⑷集群性(协同性)⑸公开性⑹ 观赏性(娱乐性)⑺ 功利性4、运动训练:(狭义)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广义)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⑴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⑵ 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⑶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⑷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⑸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⑹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6、项群理论:研究或揭示同一项群不同项目共同规律的理论。
7、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8、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⑴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以便同项群不同项目在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相互借鉴、移植。
⑵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理论更直接更有效地指导专项训练实践。
⑶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沟通了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联系,使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9、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三个层次:一般训练理论(应用所有项目)―项群训练理论(应用同一项群不同项目)―专项训练理论(单一项目)10、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22、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项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3、竞技能力:运动员参赛能力。
24、协调能力:
32、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3、最大力量: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客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34、相对力量: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值。
35、速度力量: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20、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检查评定、实现目标)六个环节。
21.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往往很难单纯地发展某一个运动素质。( — )
22.优秀运动员在赛前的负荷安排过程中,往往采用连续的人负荷训练课,以便让运动员的机体产生更大的超量恢复。( — )
23.运动竞赛实际上就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 )
24.技能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的体能训练,其中有很大成份是在技、战术的训练十实现的。( + )
17、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训练过程中,常指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 )
18、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训练的开始或结束。( — )
19.若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大负荷课,课后无氧能
力的恢复可忽略不计。( — )
20.在对抗性项口中,全年安排双周期的训练,往往第一大周期的过渡期与第二大周期的准备期时间的划分,没有明显的界线。( — )
17、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方法途径。
《 运动训练学 》—期末考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完整训练法:3、灵敏素质:4、耐力素质:5、重复训练法:6、力量素质:7、速度素质:8、战术意识:9、持续训练法:10、间歇训练法: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和()。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
3、速度素质包括()、()和()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
4、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准备活动和()准备活动两类。
5、耐力素质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可分为:()、()。
6、技术结构包括()和()两层含义。
7、战术按表现特点可分为()、()。
三、单项选择题1、篮球、足球属于()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周期性; 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B、负荷和心理;C、负荷和恢复;D、身体和心理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C、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
A、方法;B、手段;C、本领;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岁。
A、7-10;B、11-13;C、14-17;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基础训练;B、最佳竞技;C、专项提高;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
A、300米计时跑;B、150米计时跑C、200米计时跑;D、60米计时跑。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变速跑
—法特莱特跑
2、间歇训练法
①负荷强度心率170~180次/分
②负荷量
③间歇时间机体尚未充分恢复(心率恢复到120次/分左右)
④休息方式
⑤练习的持续时间
3、循环练习
4、游戏练习(适用于少儿训练)
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负荷的确定
1、负荷强度80%~90%
2、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
第四节运动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起始状态诊断
设立训练目标
制定训练计划
组织训练实施
进行检查评定
实现训练目标
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起始状态诊断→目标状态建立
运动成绩诊断
竞技能力诊断
训练负荷诊断
运动成绩指标
竞技能力指标
训练负荷指标
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
三个体系: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给予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三从一大原则),以及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采用间歇训练法时,局部负荷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比赛时的负荷强度,而一个训练单元的负荷的总量亦可大大的超过一次完整的练习的量。由于机体在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可有效提高机体的乳酸供能、磷酸盐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供能能力以及多种混合供能能力。(间歇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见书67页表格,了解即可)
3、比赛训练法
“木桶”理论
木桶中能成下的水的多少,取决于那条短木片的长度。即“短板效应“。””桶中所盛的水平面的高度表示运动员的总体竞技水平,各个木片的长度则代表不同的子能力,即体能、技能心理能力的发展状况。
“积木模型”
“积木模型”用代表不同竞技子能力的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堆成一个大积木,代表运动员的综合的竞技能力。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可做个别的调换,而大积木的体积,即综合竞技能力的水平保持不变。“积木模型”揭示了竞技能力系统中的非衡状态,同时也描述了通过训练主动的加强优势要素,实现对弱势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补给,从而使整体竞技能力仍然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可能。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①竞技体育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②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③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④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⑤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⑥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性、集群性、公开性、公平性、观赏性、规范性、功利性。
第二节①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知道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②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③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揭示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④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实践性、综合性。
⑤运动训练研究基本内容:运动训练原则、内容、负荷、方法、安排。
⑥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运动训练、项群、专项。
第三节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②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③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④比赛结果的评定包含: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⑤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构成——竞技表现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心里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运动只能——知识运用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①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实施。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揭示运动训练的普遍活动规律,指导各项运动训练时间,使各专项的训练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3、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5、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和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6、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7、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联系的训练方法8、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联系的训练方法。
9、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状特征。
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长度、围度、和充实度;反映内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和横断面等。
10、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填空题1、间歇训练法的三种形态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2、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3、重复训练法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分为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4、体能的发展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5、运动素质(5种)1)力量2)耐力3)速度4)灵敏5)柔韧6、耐力素质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可分为1)肌肉耐力(力量耐力)2)心血管耐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7、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8、周训练分类1)基本训练周2)赛前训练周3)比赛周4)恢复周9、逐进增加的负荷形式1)直线式2)阶梯式3)波浪式4)跳跃式10、判断运动疲劳的方法1)自我感觉2)外部观察3)生理测试4)心理测试11、竞技能力的构成1)体能2)技能3)战术能力4)运动智能5)心理能力12、系统训练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13、有效控制的训练学要点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3)及时对训练计划惊醒必要的修正和调整简答题1、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4、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5、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7、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
10、现代运动训练从仅由少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构成的封闭训练向有社会多种角色积极介入的开放性训练的方向发展。
11、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同,但对每名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特点是相同的。
12、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单选题: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7、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运动管理8、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提高竞技能力C.参加竞赛D.增强体制9、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D.社会效应10、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主要的竞技能力B.次要的竞技能力C.一般的竞技能力D.超常竞技能力11、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12、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超负荷B.适宜负荷C.最大负荷D.极限负荷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9、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有:A.训练内容B.训练负荷C.训练方法D.训练安排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7、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A.运动员B.教练员C.训练管理工作者D.训练科学家8.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B.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C.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D.显示国家的综合国力7.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层次所构成?A.一般训练理论B.项群训练理论C.专项训练理论D.特殊训练理论8.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除了技能,还包括哪些?A.体能B.战术能力C.心理能力D.智能填空题:1.提高运动员的和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总 复 习
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2、适宜的运动负荷原则3、超量恢复原理:4、体能:5、训练原则:6、多年训练计划:7、运动训练方法:8、训练的大周期:9、力量素质:10、竞技能力:11、竞技水平:12、运动训练:13、运动训练手段:14、重复训练法:15、间歇训练法:16、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7、变换训练法:18、比赛训练法:19、法特莱克训练法:20、速度素质:21、最大力量:22、快速力量:23、爆发力:24、分解训练法,25、完整训练法:26、循环训练法:二、填空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
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
3、最终目的:。
4、竞技体育的基本构件:、、、,主要的是;5、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是+:、、、、。
其中体能包括、、三个方面。
6、对运动员训练状态进行诊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7、分解训练法主要有:、、、、。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9、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10、动力特征:、、3要素。
11、动作构成:、、、、、、7要素。
12、动作过程:、、3阶段。
13、比赛训练法包括有:训练法、比赛法、比赛法、比赛训练法14、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身体训练中的运用目的是:以发展系统为主,适当发展与系统混合供能能力。
15、完整训练法在技战术训练运用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或的完整结构和的内在联系。
16、顺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及作用:便于建立和的完整概念,形成良好的和。
17、逆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与作用:多运用于最后一个环节为的技术或战术的训练,如、、等动作。
18、负荷变换训练法有4种搭配方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
19、构成体能的3因素是:、、。
20.负荷量:可通过、、、等反应出来。
负荷强度:可通过、、、表现出来。
21.重复训练法的类型:、、重复训练方法。
2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考研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①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②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③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①运动员选材②运动训练③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是竞技体育的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一个层次;它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项群理论认为由于训练活动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体能类中又有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三个项群;在技能类中有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五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1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14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14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18.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①运动成绩指标..②竞技能力指标..③运动负荷指标..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0.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b.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c.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c.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训练学要点:①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②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C.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26.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科学依据: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C.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循序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C.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27.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科学基础:A.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b.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c.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训练学要点:a.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2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b.动作技能形成原理..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b.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c.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30.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3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3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33.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 b.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d.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e.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34.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a.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b.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3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36.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应用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37.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A.基本结构:a.动作特征-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B.动作构成-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C.动作过程-动作开始、动作进行、动作结束..38.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动作结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包括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两种具有整体思维特征的训练方法..3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操作程序:a.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b.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c.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 d.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e.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f.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g.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模式训练法的特点:具有信息化特点、具体定量化特点..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教练员指导-训练模型、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信息-评定结果-调控信息-教练员指导..4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基本结构: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基本特点:系统化特点、定性化特点、程序化特点.. --应用过程:训练程序、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评定标准-教练员指导――=训练程序、训练手段..41.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单纯训练法:首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掌握各个部分或环节内容;再综合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 特点:分解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相对复杂;分解后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训练..递进分解训练法:需要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掌握后再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合成起来训练;掌握后两部分后;再训练第三部分;掌握后将三部分合起来训练..顺进分解训练法:需要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掌握后;再将三部分一起训练;如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掌握技术或战术..特点: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大体一致;后一步骤的练习内容包括前一部分的内容..递进分解训练法:需将应用时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训练内容到最前一部分;如此进行直至掌握完整的技术或战术.. 特点: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恰恰相反;多运用于最后一环节为关键环节的技术和战术的训练..4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运用完整训练法;便于运动员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或技术配合;保持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完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整练习法..可用于单一动作训练..多元动作训练;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43.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44.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作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配合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45.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作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46.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根据实际比赛过程的复杂性对抗程度的激烈性;运动技术的变异性;运动技术的变化性;运动能力的多样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出的.. ――作用: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展;从而使之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应变能力..47.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法.. ――结构因素:每站的练习内容;每站的练习负荷;练习站的安排顺序;练习站之间的间歇;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站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 ――作用:可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产生;并有利于全面身体训练..――分类;循环重复训练循环过程-间歇且充分;负荷强度-最大;负荷性质-速度、爆发力;供能系统-以磷酸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循环间歇训练间歇不充分;次大;速度耐力、力量大小;以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循环持续训练基本无间歇;较小;耐力;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 三种供能系统的组织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48.循环重复训练法的目的:提高高强度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性;提高攻防过程中的对抗性;并将技术动作和运动素质与代谢系统的训练融合为一体;使之共同提高;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磷酸盐系统的储备和供能能力;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有关肌群的收缩速度和爆发力..循环间歇训练法的目的:有效地提高该类项目运动负荷糖酵解系统及其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有效地提高该供能状态下的速度耐力及力量耐力..循环持续训练法的作用:可提高运动员持久的对抗能力;运动技术的稳定能力以及技术之间的衔接能力;可提高运动员攻防技术的转换能力、疲劳状态下连续作战的能力以及有氧工作强度;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工作强度以及有氧代谢供能状态下的力量耐力..49.比赛: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在特定的规则之中;让参赛者的在智力、体能、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分别的或综合的较量;最终依照规则评定出胜负或者排名..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定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50.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分类全身周期性练习各种快跑练习、跳推杠铃练习、拉测功仪练习局部周期性练习快速挥臂练习、卧推杠铃练习、拉橡皮待练习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分类全身混合型练习:跳动跨跳练习、助跑掷枪练习、助跑扣球练习;局部混合型练习;助跑掷球练习、助跑起跳练习、摆浪收腹练习固定组合练习手段:是将各种练习依固定行式组合的身体练习..举例:有氧健身操、各种自选拳练习、各种协调性练习、变异组合练习手段: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分类完整变异组合练习:各种格斗性对抗练习、各种同场性对抗练习、各种隔网性对抗练习;局部变异组合练习:进攻战术配合练习、防守战术配合练习5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三要素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体能训练的意义;a.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b.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c.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d.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分类:a.一般体能训练;b.专项体能训练..5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A.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B.体能训练应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学特征相近似..C.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D.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E.在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53.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的性状特征..――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A.一定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B.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C.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54.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A.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训练方法..B.专项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通过专项训练方法手段实现..C.手持轻器械训练法..D.舞蹈训练法..。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doc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妃竞技体育的重要纟II成部分,足为提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竞技体竹是体竹的熏要组成部分,是以体竹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缋,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裾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S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周期性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拟则运动训练方法:足运动训练活动屮,提品竞技运动水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屮,以提W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刈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AI时的1川歇时1川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S 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负荷量: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fi,足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而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側。
训练密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训练效來:指4: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苗:补偿现象。
竞技状态:在屮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卜‘,体力、技术、夂体素质、心理能力方而达到较高水平,并.R.平衡、协调、稳定,冇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陈作竞技水平。
模:成训结法:是一种按具有M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祚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孕控制的方法。
状态诊断:生物适应:基础知识:※竞技体育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基木特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三、现代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运动管理四、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开性、娱乐性五、运动训练的定义: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是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所作准备的全过程。
六、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起始状态诊断;确定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定;(提出反馈信息,发出反馈指令,组织、实施)实现训练目标。
七、运动训练的特点: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子能力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八、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九、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专项训练学。
十、、运动成绩释义: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2.比赛名次十四、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十五、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十六、竞技能力的构成:体能(形态、机能、素质);技能(技术、战术);智能;心理。
十七、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竞技能力十八、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成绩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价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测定。
4、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经济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把我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8、分解训练法:是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和部分。
9、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10、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2、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教程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设施变换,以提高运行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一次王城没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5、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
5.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系统的控制性训练方法,不是直接地告诉人们在一堂训练课上如何组织训练,而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路。
7.运动训练方法:即指运动训练活动中,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8.完整训练法: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的方法9.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0.持续训练法: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叫做持续训练法。
11.重复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比较充分,则称为重复训练法。
12.间歇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明显地很不充分,则称为间歇训练法。
13.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4.变换训练法:指通过变化负荷量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疲劳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15.循环训练法: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练方法,称作循环训练法。
16.运动训练计划:在运动训练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作出的一种理论设计,是建立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之上,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
17.运动训练原则: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运动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汇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汇总复习资料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是以国际奥委会及个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的组织进行的。
3.奥委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及系列大奖赛是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比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
4.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5.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①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②规范性③公平性④集群性⑤公开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
8.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教练员和运动员。
9.训练效应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10.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
11.现代运动训练的6个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12.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13.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的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4.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
15.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分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2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3 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4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6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7 运动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8 训练原则: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9 训练成绩:二、简答题1、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2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A 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B 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C 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D 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E 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3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4 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5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A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是指,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 2.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是指,根据运动项目比赛的共性特点从实战出发,针对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3.运动员的运动战术:运动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未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4.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6.分解训练法: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7.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训练的方法;8.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技参赛和竞技体育管理4个部分组成;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个人的利益以人为本,加强医务监督做好目标监控,信息反馈,及时调节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竞技比赛对于训练活动的导向性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科学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决定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因素: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运动技术的构成-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运动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直观法和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和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项目制胜规律深刻领会战术意识培养的核心作用着重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运动能力处理好和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重视战术组合加强战术创新研究目标设置技能:表现的目标与结果的目标挑战性的目标与轻而易举的目标现实的目标和非现实的目标具体的目标与笼统的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个体目标与全队的目标运动训练负荷的结构与类型,负荷量、负荷强度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训练负荷包含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维度,负荷量是指练习的时间、次数、组数、重量,负荷强度是指训练达到的高度、远度、难度、练习的密度、准确度、节奏等;训练负荷的结构是指身体练习的数量和强度各要素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及其构架;运动训练负荷计划与安排的基本模式:运动员生涯全过程的训练负荷计划与安排单、双、多峰负荷计划与安排“练调交替”的负荷计划与安排“冲平交替”的负荷设计安排大周期里有哪三种周期类型:单周期全年训练按照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主要是用于马拉松,长距离竞走,越野滑雪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以及冬季项目等气候条件限制较大的项目; 双周期在传统的竞赛体系安排中,有些项目在一个年度里会安排两次重要的比赛,或者两个重要的比赛阶段,运动员的训练也相应地按照两个大周期来设计和实施,成为双周期; 多周期当代竞技运动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比赛不断增多,一个年份里会有多个重要比赛,这就要求运动队结合实际情况;一年之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周期,称为多周期安排;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对运动员起始竞技状态的诊断,运动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运动训练活动的系统组织;对运动训练的成效的评估;运动训练发展目标的实现,六个基本的组织环节;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训练负荷设计的依据:能量物质的供给与利用;适应与超量恢复原理;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规律;运动项目特征与比赛情景;训练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订:准备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时间跨度5~20周比赛期参加比赛创造好成绩时间跨度3~20周恢复期促进心理/生理恢复时间跨度1~4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1.基础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依专项需要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年限3~5年2.专项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年限4~6年 3.最佳竞技阶段主要任务是创造最佳的优异成绩,年限4~8年4.高水平保持阶段:保持专项竞技能力年限2~5年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在运动队所掌握的运动技术结构中,有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之分;在训练中,这两种技术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体战术行为的核心是什么:战术配合是集体战术行为的核心,战术配合构成的因素有参与配合的人数,每个人的的行动方式,个人行动的目的与战术配合目的的关系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为了加强运动员的什么能力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的培养与运动员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战术思维是战术意识的核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能力水平决定了其战术意识水平,运动员思维的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等是战术意识的决定因素;为了加强运动员的战术运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包括那几个因素,结合自己的专项说说自己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竞技体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技能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
6、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9、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
10、非衡状态: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成不均衡状态11、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2、训练规律: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3、训练原则: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4、竞技需要原则: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践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5、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6、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员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17、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8、周期安排原则: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的训练原则。
19、适宜负荷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0、区别对待原则: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21、直观教学原则: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2、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23、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4、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25、模式训练法: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26、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辑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27、分解训练法: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8、完整训练法: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9、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0、间歇训练法: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1、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2、变换训练法: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33、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类型: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循环持续训练)34、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35、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36、变异组合练习手段: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次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37、体能训练: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38、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柔韧和灵敏等。
39、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0、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41、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42、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43、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
最短的时间爆发最大力量。
44、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45、反映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46、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能力。
47、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速度。
48、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49、有氧耐力:是指有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50、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它是指有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51、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52、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53、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54、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5、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科学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56、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称为~。
57、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
58、训练性比赛:将某些比赛作为一种基本手段进行实战训练,以便在比赛条件下培养运动员专项所需的综合能力或提高训练强度。
59、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
2、问答题:1、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一)竞争性(二)规范性(三)公平性(四)集群性(五)公开性(六)观赏性3、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3、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答: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5、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含:运动成绩目标、竞技能力目标及训练负荷指标。
6、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7、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2)专向竞技需要的特异性(3)现代训练的专向化发展趋向8、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9、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10、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关系?任何一个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这样两个方面。
负荷量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负荷强度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
负荷的量和强度分别通过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来,人们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指标去反映负荷量和强度的大小。
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
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
这些测量的方法和指标分别适用与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练习。
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有相互影响,任何负荷的量都是以一定的强度为条件而存在的,任何负荷的强度又都以一定的量为其存在的必要基础。
一个方面变化必然会导致另一个方面的相应变化。
11、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三)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12、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1)训练学恢复手段(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3)营养学恢复手段(4)心理学恢复手段13、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14、分解训练法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
15、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磷酸盐系统供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的训练。
所有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力量性运动项群的技术、素质训练,以及所有技能主导类对抗和表现性运动项群的高、难、强技术的训练和有关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发展,都以此为主要训练方法。
16、间歇训练法分为: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17、循环间歇训练法的应用、基本要点?该法常用于发展运动员体能,亦用于协调发展技术、战术和素质之间的有机联系。
应用目的:有效地提高该项目运动员糖酵解系统及其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该供能状态下的速度耐力及力量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