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解说词俄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俄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俄国【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简评《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大国崛起》作为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重拳出击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此片一出,誉之者有之,毁之者亦有之,孰是孰非,我们暂且搁置一边,专门在解说词方面进行简要评析。

央视为本片的制作可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光请近百位中外著名学者领袖参与节目的录制,用3d还原了好多遗址,更夺人眼球的是撰稿的高超功力。

本片的解说词通篇在向观众传达一种思想,那就是以人为本。

以第四集的《工业先声》为例,解说词透着一股人情味,这与我国传统的纪录片的那种政治教育风格不同。

以往单方面的强调政治意义,一味地说教,不厌其烦地高唱社会主义,让那个时代的人们实在有点审美疲劳。

显然,编导在策划这部片子时就为全片定下了基调,而撰稿在编写时很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这一指导思想,这样做出来的片子才不至于千篇一律,苍白无力。

通览全集可以看出,这一集讲的是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强大,从而达到了其“日不落”的盛况。

本来这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主题,但是解说词把重点落实到了人身上,三位为英国崛起作出突出贡献的或者说是十分典型的伟人身上——牛顿、瓦特、亚当.斯密。

每个人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每个人有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如此典型,可谓精挑细选。

除了转场的亮点外,解说词很好地补充了画面的不足,弥补了电视画面的一些天生缺点,比如对背景的介绍,内容的概括等方面。

例如第6分钟评价1763赢得英法七年战争的影响:从战争结束起,英国较其周围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

因为英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

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在细节方面,有8分43秒:纺织厂无一例外的选址在河边,揭示当时工厂的局限性,从而引出下问题;第23分50秒:出殡的那天??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很简明得凸显出牛顿在当时的英国受尊崇的程度。

【PPT】-《大国崛起》解说词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

【PPT】-《大国崛起》解说词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 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 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产业革命后)一千个 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1831年英国出版《机器的成绩》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万能的原动机”
2.意义: ⑴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畜力→蒸汽 ⑵工厂大量出现、工业布局改变 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 A. 瓦特
B. 斯蒂芬逊
• C. 富尔顿
D. 莱特兄弟
5、发电机的发明与蒸汽机的改进主要的不 同是( ) A、有科学理论做基础 B、发明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C、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D、有较长时间的完善过程
• 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P94 P97
世界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亚非拉地区开 始近代化
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 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 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 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
变化:英国媒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⑴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⑵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 ⑶水力资源不如煤炭资源便利 ⑷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 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化学工业 诺贝尔
炸药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 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3)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主要在重工业中进行

4 《大国崛起》解说词(节选)

4 《大国崛起》解说词(节选)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 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 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 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 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 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 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 泪、创痛和牺牲终于 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 公元1143年,一个独 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 牙,在光复领土的战 争中应运而生,并且 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 认,这是欧洲大陆上 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 民族国家。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 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 京,它的名字叫做荷兰。
写作训练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 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 的不竭动力。
根据上述主题,给 下列画面配一段解说词。
课堂小结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我国 第一颗氢弹爆炸; 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0年我国成功发射洲际导弹; 2003年我国实现载人飞船成功升空;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2010年我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样的第一次将会不断出现,这 样的举世瞩目令东方巨龙不断腾飞。但是,这些是否就意味着我国已 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了呢?我们不但要深思,更要行动。相信每一个中 国人智慧和力量的聚合,一定会产生“两弹一星”那样的聚变。中国, 正走在强国的大道上。
• 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 望角;
• 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
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
• 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
• 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 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大国崛起》各集精彩内容总结

《大国崛起》各集精彩内容总结

《大国崛起》各集精彩内容总结《大国崛起》是一部纪录片系列,探讨了不同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崛起过程。

以下是每一集的精彩内容总结:第一集:《新兴大国的崛起》本集主要关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大国的崛起。

通过深入了解两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展示了它们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趋势。

同时,纪录片还呈现了两国在科技、军事和外交等领域的突破和成就。

第二集:《美国的崩溃》这一集重点探讨了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衰落趋势。

纪录片详细分析了美国的经济问题、政治分歧和社会矛盾,揭示了美国在全球霸权地位上的挑战和困境。

同时,还探讨了其他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的崛起对美国的影响。

第三集:《科技的较量》这一集聚焦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

纪录片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5G技术和高科技制造业等领域的突破,以及美国在硅谷的创新力量。

通过对比两国的科技实力和政策支持,揭示了科技竞争对世界格局的重要影响。

第四集:《军事力量的崛起》本集重点探讨了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在军事领域的崛起。

纪录片揭示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恢复,以及它们对世界军事平衡的影响。

同时,还探讨了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第五集:《文化的影响力》这一集关注了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崛起。

纪录片展示了中国的电影、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印度的电影和音乐产业的崛起。

同时,还探讨了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崛起过程,揭示了全球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重塑。

每一集都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各国的成就和挑战,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大国崛起英国的解说词]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

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

这个国家的而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而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与此前任何一个夏季一样,波涛汹涌。

这一天,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轻士兵从西班牙起航,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拥有一个显赫的劣号——无敌舰队。

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在它的护卫下,已经称霸了半个多世纪。

无敌舰队此行的目的是控制英吉利海峡,教训大西洋上的岛国英格兰。

英西战争源于宗教改革。

16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变成了新教国家。

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国恢复信仰天主教,接受(信奉天主教的王室成员)亨利八世女儿玛丽的管制。

除了宗教信仰,让四班牙国王挥戈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正在试图抢占和扩大海上优势,四班牙帝国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以来并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小岛国,为什么会对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汕画上这位用巨型裙箍、偃硬皱领、宽大衣袖、绣金披纱来装饰的女性,就是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一一伊丽莎白一世。

在重叠繁复的服装下,妇女的形体不见了,人们记住的是一个庄严髙傲的王权偶像。

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这位25岁登基、终身未婚的女王: “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坐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

这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国崛起解说词(一)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这些大国的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XXX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XXX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然而,欧洲人的绘图却描绘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在当时欧洲人的笔下,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XXX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第一集海洋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国崛起解说词(7篇)大国崛起解说词1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

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

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荷兰北方航海博物馆馆长维歇尔·克尔克迈尔:它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

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

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

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

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伦: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

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荷兰国务委员约里斯·福尔胡弗: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

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

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

这些并不醒目的标志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鹿特丹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历史,就是从一只只装满咸鲱鱼的大缸开始的。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

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

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

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16—17世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一个国家的崛起势必对整个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叫爱尔兰岛,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国。

这个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岛国,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 多万,可谓“小国寡民” 。

面对地图,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 傲视全球?这个开启了人类历史的近代化进程的岛国,建立了如此伟业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其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军事力量——海权新航路开辟后,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中心线上,海运便利。

岛国本身的地理位置,使英国只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实现对本土的防卫,同时,用它来保护海上交通与贸易,支援海外殖民活动。

二.统治者推行的政策——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其伟大成就离不开女王的开明政策。

政治上,她关心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

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

他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

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

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

正如在女王统治时期,海盗猖狂,但女王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放宽政策,跟他们分赃,同流合污。

先是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再是打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后,正式拥有海上霸权,四处掠夺殖民地,是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文化上,她任其发展,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使英国文化达到了顶峰。

三.大国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走符合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英国的王朝更替中,“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多和传承,随着《大宪章》和议会的诞生,“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

大国崛起解说词精选

大国崛起解说词精选

大国崛起解说词精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之谜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正是他们,用激情划破了海面幽蓝的平静,满载着贸易货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财富的雄心鼓荡下,启动了大国的旅程.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世界性大国出现了.那些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最先把机会抢到手里.☆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它是非常分散的.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分裂的.可是民族国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国家就可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强大.就像你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力量,而别的国家没有.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些手指.☆当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时,历史首先记住了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和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是恩里克王子以国家名义来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成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当怀揣着航海计划的哥伦布同西班牙王室讨价还价时,伊莎贝尔女王在谈判中接受了这个普通百姓的利益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近代世界历史的大幕,就这样从海洋上拉开了.但是,民族国家和海洋优势,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人们能揭开沉淀已久的大国之谜吗?☆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大国的崛起.☆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一个强国仅仅物质力量强大还不够,它还应该具有吸引力.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所有的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吧,对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国家能崛起吗?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缚住了,能创新吗?创新不了.所以文化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一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取决于产生这种文化的强盛经济.☆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学者们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比如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以后,等于是在一个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相对来说呢,就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国之谜之所以难解,还在于各国的发展模式,从来都无法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他们成为大国的谜底又在哪里呢?☆1697年,一批俄国青年来到了荷兰赞丹镇的一家造船厂做学徒,学徒中最出色的是一个身高两米,自称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人,师傅和工友们都推荐他为"优秀工匠".这个人就是俄国沙皇彼得.彼得大帝的这番举动,拉开了俄罗斯强国的序幕.这位雄心勃勃的沙皇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他要缩短的不仅是与欧洲的空间距离,还有国家实力的差距.☆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学习的目的是赶超.在历史上,像俄罗斯一样实施赶超战略的后发国家,还有德国和日本.他们构建的社会体制,他们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和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像德国、日本、苏联,还有其它一些20世纪的国家那样,可以说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因为这些国家大都是刚刚经历了国家重建,相对于社会力量,国家的力量比较强大.☆德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上而下由国家发起和实现的.美国和英国却主要是由社会来推动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入流的过程.所以后发国家要起来,它得要入流,你不入流你就要落后.那么这个入流的过程当中,它必须要国家来主导.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但历史的胸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它总是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它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今天,当我们环视世界,不难发现:二战结束六十年了,战前的大国,依然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强国.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时候,这些国家已率先走过这段历程.日本实现了现代化,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现代化不是西欧独有的,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须要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必须有一个经济与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是崛起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也就是实现现代化,近五百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大国.大国之惑大国崛起以后,将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呢?1494年,在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的时候,当时的两个海上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就用一纸契约,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从那以后,与大国崛起相伴随的,总是殖民地的扩张、划分和掠夺.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样对比鲜明: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丰富的资源,但那里的人们却过着贫困的生活.早期大国对殖民地的剥夺是惊人的.虽然,大国也给殖民地带去了一些现代文明,但当地人却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他们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经济资源,也失去了国家的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大国称霸的故事虽然丰富多彩,却从来都缺少美好和顺利的故事线索.因为它造成的麻烦总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它固然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和扩大利益的烦恼.☆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于是,战争,大国之间的战争,似乎成为历史上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的必由之路.☆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兴大国直接打败霸权国的先例.德国的兴衰,就是历史留给所有大国的一个深刻思考.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欧洲列强在几个世纪中以各种方式阻止德意志统一,令这片欧洲中部的土地饱受分裂的屈辱.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当这个新兴的大国遵循欧洲大国均势原则的时候,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西班牙试过,但是失败了;法国试过,拿破仑试图创立世界帝国,也失败了.德国试过,特别是希特勒试过了,却输给了美国.或许这也是一个结论.也就是说,今天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应该再试图建立殖民统治.学者们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1970年的一天,德国人开始考问世界了.这是人们已经熟悉的镜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世界舆论评价说,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腿,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在这一跪一站之间,人们走到了真理的门槛前,开始做出新的选择.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从大国崛起到持续强大,然后转入衰退,是一出需要耐着性子观看的历史长剧.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认清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重要的.我想,只要做这样的改变,我们就在做出正确的调整来适应旧帝国的消失.你可以完全不对旧帝国加以赞扬.20世纪见证了英帝国全球霸权的衰落,日不落帝国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但是,英国作为大国的历史并没有落幕,今天,人们依然能看到它在世界舞台上绝非是可有可无的演出.五百年争霸的历史一去不返了,无论是曾经的帝国,还是今天渴望强大的新兴力量,都必须更加理智地在21世纪寻找新的大国之路.大国之路1955年,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来到美国拓展市场.美国一家大公司决定向他订购10万台小型收音机,条件是必须换上美国公司的商标出售.10万台的订单对于刚刚起步的商人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但盛田昭夫却坚持使用自己的商标,放弃了这宗生意.因为他看重的不是一笔买卖,而是公司的品牌.盛田昭夫所坚持的品牌就是今天的"索尼".没有人知道,如果不是盛田昭夫的坚持,索尼的命运会怎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在战后崛起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正是靠了一批像索尼这样的跨国公司.如果说,六十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那么,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也就是说,它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认为美国要衰落了.他们看到美国钢铁工业和重工业的衰落,说美国要完蛋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的激烈竞争.所以美国实质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1945年9月6日,在二战刚刚结束、日本正式投降后的第四天,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而当今的世界,经过二战后六十年的发展,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简而言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比一百年前更相互牵连、相互依赖的世界.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中,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差别不大.这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的传播,非典,艾滋病,或跨国恐怖主义.我们应当了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考虑到其他人的存在.☆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发生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至今提起来还心有余悸的例证.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损害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使有的国家在一夜之间经济倒退十年,同时也波与了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最后,连被人们视为罪魁祸首的美国索罗斯基金也不能置身事外,它很快由赢家变成了输家,一度损失了20多亿美元.在20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世界舞台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奇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闪耀着另外一个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这种选择,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治、安全和战略因素的考量.我们发现很多国家聚在一起,建立地区组织,一旦一个地区组织建立,别的地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地区组织.地区化与全球化一样,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进程,因为它给相对较弱的国家提供了在地区组织范围内弥补全球化带来的不足.战后欧洲的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为防止德国进攻,法国从1930年开始修建马奇诺防线,边境上的这座炮楼距离德国只有10公里.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两国就逐步开始和解了,70到8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改善.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成功化解了两个国家几百年来的仇恨,共同开启了欧洲历史崭新的一页.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人们意识到,"欧盟式"的和平发展,为新兴力量的大国之路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注脚.欧盟现在试图通过走与以往传统的强国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名活跃分子,即把多个国家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世界政治将会认识到这种互相依赖的模式.也许通过学习过去一个世纪里得出的经验,欧洲正在共识、默许和接受的基础上,率先创立一个超越国家的机构.我认为从长远的方向来看,有可能世界也会这样组织起来.大国之思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千年.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做出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如果沿用传统大国的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实际的征服幻想来鲁莽从事,都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主题.沿着这条新路,人们开始表达新的愿望,寻求新的答案:当今世界,究竟什么样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大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国?☆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和法国人的##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也是不同的.☆强国还应该是那些能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的国家.☆我们只可以解释部分的原因,但是不能完全做到.最终可能是文化.正如一位历史学家形容的,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开始的时候,好像是在地上爬,然后是站起来走.到近代的五百年,就好像是在跑.而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大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我们共存的这个世界,大国担负着怎样的责任?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国,到底是什么样?☆那意味着承担领导责任,在气候不稳定时要稳定气候.那意味着,处理贫困问题.☆要乐于和其它国家分享其决策,通过说服而不是强迫来执行.☆一个具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文明大国的崛起,对我们全球是有好处的.☆我认为一个大国必须具备两方面,就是物质的和精神的.☆一个理想的世界大国应该在更广的角度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应该将其有吸引力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或许,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实际.也可以说这是人们的思考,却已越来越接近真理.正是这些思考,成为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具有关键意义的成就.这些成就发出的光芒,无疑将照亮新老大国未来的行程!五百年前,因为海洋,人类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五百年后,因为天空,人类进一步拓展了这个舞台的空间.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步知晓天下事的时候,世界变小了.世界也变大了.1961年,一个叫加加林的苏联人离开了地球,第一次在太空中飘荡行走.一个月以后,美国的阿连·小谢泼德也上了太空.他在太空飞行时不断说的一句话是:地球外面的世界真美好.从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样的遥远清澄,偶尔飘过的云彩,会遮住人们的视线.云彩的上面,将会是什么呢?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温床,还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疆场?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全球对峙时代的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的五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世界的发展仍将经受各种考验.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大国崛起纪录片旁白词

大国崛起纪录片旁白词

《大国崛起》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第1章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序】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第一集海洋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一个国家的崛起势必对整个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叫爱尔兰岛,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国。

这个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岛国,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 多万,可谓“小国寡民” 。

面对地图,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 傲视全球?这个开启了人类历史的近代化进程的岛国,建立了如此伟业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其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军事力量——海权新航路开辟后,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中心线上,海运便利。

岛国本身的地理位置,使英国只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实现对本土的防卫,同时,用它来保护海上交通与贸易,支援海外殖民活动。

二.统治者推行的政策——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其伟大成就离不开女王的开明政策。

政治上,她关心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

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

他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

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

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

正如在女王统治时期,海盗猖狂,但女王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放宽政策,跟他们分赃,同流合污。

先是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再是打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后,正式拥有海上霸权,四处掠夺殖民地,是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文化上,她任其发展,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使英国文化达到了顶峰。

三.大国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走符合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英国的王朝更替中,“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多和传承,随着《大宪章》和议会的诞生,“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

最新-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精品

最新-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精品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出处:发布时间:2019-11-21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中)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中)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这是当时让所有国家都会眼红的生意。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第四集观后感最近看了《大国崛起》的第四集,感触颇多呀!这一集主要讲的是英国的崛起历程,那真叫一个精彩。

在这一集中,我看到了英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岛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霸主的过程。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

以前只在课本上知道工业革命这回事儿,但这次通过纪录片,那画面感一下子就来了。

当时的英国,到处都是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那一个个巨大的蒸汽机,就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不停地转动着。

工人们在工厂里忙碌着,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手工劳动,而是操作着各种新奇的机器。

就说纺织业吧,以前人们织布那可是一针一线地来,速度慢得很。

可工业革命之后呢,有了那种大型的纺织机器,纱线呼呼地就织成了布。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女工们,一开始面对这些大家伙时的那种好奇和紧张。

她们不再坐在自家的小屋里慢慢织布,而是走进了宽敞的工厂,被机器的节奏带着走。

还有煤矿业,以前挖煤全靠人力,工人们在又黑又窄的矿道里,弯着腰,一点点地往外刨煤,辛苦得不行。

可后来呢,有了蒸汽机驱动的抽水机,能把矿井里的水抽出去,让更多的煤层得以开采。

而且还有了运输煤炭的轨道车,那效率可比人背马拉高多了。

再说说交通方面的变化。

铁路的出现简直是太神奇了!以前人们出行要么靠两条腿走,要么骑马坐马车,又慢又不方便。

可铁路一修起来,那火车“呜呜”地跑,速度快得惊人。

我能想象到第一批坐上火车的人,那种又兴奋又有点害怕的表情。

他们看着窗外的风景刷刷地往后退,心里肯定在想:“这世界变得也太快啦!”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

以前安静的小镇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工厂、商店和工人宿舍。

看着这些画面,我就在想,这英国能崛起,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

首先,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

那些发明家、企业家们,一个个都充满了冒险精神,不怕失败,一心想着怎么让事情变得更好、更快、更有效率。

大国崛起~英国

大国崛起~英国

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作者:未知大国崛起英国第一部分引子:为什么是英国?1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叫爱尔兰岛。

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英国。

这个位于北大西洋惊涛骇浪中的岛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成,面积24 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

在这个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线不超过75 英里的国家里,17 世纪末人口只有600 万,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 多万,可谓“小国寡民”。

面对地图,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个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对中国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它还是一部长达100 多年屈辱历史的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帝国的眼里,“英吉利国”不过是“岛夷”,在1997 年公映的电影《鸦片战争》中,导演谢晋为道光皇帝设计了这样一句台词:“那英吉利仅是个弹丸小岛,做大清的属国都不配,怎敢如此放肆!” 在18、19 世纪的历史舞台上,中央帝国和日不落帝国同样地自信和傲慢,不同的是,一方将自己的自信和傲慢建立在对历史的沉迷与无知之上,而另一方则是建立在对双方实力的充分了解之上。

1793 年两个帝国的首次官方接触,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聋子和瞎子的对话”,没有产生任何结果。

1840 年代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的开始。

在经过了大清帝国一次次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之后,欧洲人狂妄地宣称:“对付中国人的办法,就是将他痛打一顿,再跟他讲道理。

” 对于这个在近代史上对中国“作最沉痛之宰割”的国家,我们无法对它视而不见。

因为,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就无法清晰地了解整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这是当时让所有国家都会眼红的生意。

英国伦敦大学王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

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

他们更愿意承担必要的赋税支持国家对外作战,特别是在18世纪初期与法国和西班牙作战。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评论说:“从战争结束起,英国较其周围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

因为英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

”有史以来第一次,英国把自己看作是世界性的大国了。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理查德·哈丁英法七年战争对英国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是海战第一次,对欧洲的外交格局产生了决定性作用。

西班牙和法国再不能忽视英国的力量,如果对英宣战,他们就会失去重要的领地。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

为了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几乎整个英国都被动员了起来。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 “你必须想办法发明,在工业中你们大有可为,……”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

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一步步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

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教授米歇尔·亨特旧式的纺织生产单位非常小,一般以户为单位,妻子、孩子甚至连丈夫一家人在一起织布。

但随着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等发明的出现,生产规模就大大扩展了,更多的人能在一起工作。

这样就出现了工厂模式,为以后的工厂模式打下了基础。

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但是这些工厂却有着共同的局限,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这是因为到18世纪初,能够使机器运转的动力源,还是人类已经使用了将近两千年的风车和水排。

这种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动力源,严重制约了生产。

因此,哪个国家能最先造出适应工业化需求的动力机器,那它就将在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那台能够启动新时代的机器,将会在怎样的机缘汇聚下诞生呢?率先跨入工业时代大门的英国人,究竟为此做了哪些准备?事实上,当整个英国,甚至是整个欧洲,都伸直了脖子,盼望那台可以产生无穷动力的机器的时候,最终制造出“万能蒸汽发动机”的詹姆斯·瓦特先生,却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1773年3月,瓦特先生的合伙人破产了,这不仅使他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不得不变卖家产来还债。

37岁的瓦特抱怨说:“我还有妻子儿女,眼看自己变得雪染双鬓,却没有任何固定的职业来供养他们。

”中国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豫1773年的秋天,瓦特又遭遇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和他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六个儿女,与他共同合作的工厂又破产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落到了最低谷。

有一位朋友推荐他到俄国去工作,他说:“我眼下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而我又这么贫困。

我感觉到非常苦闷。

”但是英国,这片让瓦特先生沮丧的故土,此时也许会让一个不成功的商人离开,却不会让一个将会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走出自己的视野,因为,它早已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

这些机制,如同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了英国。

其中,专利保护就是重要的一种措施。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历史学教授罗伯特·福克斯专利最早产生于16世纪,但在16和17世纪申请专利并不常见。

自18世纪以来专利申请才普遍起来,变得重要了。

申请专利的目的很简单,即保护一项发明,使它保持新颖。

专利给予发明者约15年左右的保护期,在此期间,他的发明受到保护,其他任何人不得仿冒。

晚年的瓦特,生活非常富庶。

但是瓦特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

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英国发展影响深远,直到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个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的国家,依然将科技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全球高新产品生产国中位列第四。

而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

一本英国刊物称,“工程技术的贡献大于战争和外交;它的贡献大于教堂和大学;它的贡献大于抽象的哲学和文学;在改变社会方面,它的贡献大于我们法律所作的贡献……”在这种全民性的崇拜中,一个新兴阶层表现得最为虔诚,因为技术和发明与他们有着最为密切的利益关系。

这个阶层当时被叫做“工厂主”,今天被称为“企业家”。

1773年,正是他们中的一员挽留住了想要前往俄国的瓦特,他的名字叫马修·博尔顿。

中国南京大学世界历史系教授杨豫博尔顿的索霍工厂在伯明翰,伯明翰是当时英国的小五金生产的中心,博尔顿的工厂有1000多个员工,他主要是生产小五金器械,甚至包括望远镜之类的产品,但是,博尔顿非常有眼光,他看到英国工业正在兴起,许多新的工厂需要新的动力,于是,他就决定转产蒸汽机和加工机械。

后来,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当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正是具备了这种远见,博尔顿极力挽留住了穷困苦闷的瓦特,他在写给瓦特的信中说:“我将为发动机的竣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我们将向全世界提供各种规格的发动机。

您需要一位“助产士”来减轻负担,并且把您的产儿介绍给全世界。

”英国传记作家珍妮·尤格罗马修·博尔顿和詹姆斯·瓦特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

两人能够走到一起是工业历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页U材匪?#183;瓦特心思细腻,做事动作迟缓并且非常容易焦虑。

他常常会灰心丧气。

他会将工作放到一边,感觉好像要彻底放弃了。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修·博尔顿热情洋溢,生气勃勃,与人相处得很好,总是很乐观。

当瓦特说:“不会起作用的。

”博尔顿会说:“当然会成功的,只要再试一下就行。

”博尔顿与瓦特的天作之合,让瓦特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如果瓦特只有一双技艺出众的手,那么,万能蒸汽机还是不会诞生。

因为在瓦特之前,工匠们已经发明了蒸汽机,但这种蒸汽机笨重粗大并且耗煤,只有煤矿才勉强用得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研究员袁正光在近代科学诞生的几千年当中,人类的活动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模式:生产、技术、科学,也就是说凭经验进行生产,在漫长的生产过程当中,提炼出技术,然后在改进技术的过程当中产生科学。

这是一个凭经验办事的过程,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和错路。

瓦特没有重走人类几千年走过的弯路,为了对旧式蒸汽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瓦特曾钻研过力学、数学、化学,做过系统的实验并仔细计算过气缸的热效能。

为什么瓦特会使用这样一种以前的工匠们根本不会想到的方式来进行发明创造?他对于生产、技术、科学三者关系的认知从何而来?在瓦特研制蒸汽机之前的一个世纪里,正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科学鼎盛的时期。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

在这批科学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里是牛顿的故乡,传说牛顿就是看到这颗树上的苹果落地而受到了启发。

虽然,直到今天,这颗树上最大的苹果也不会超过成人的一只拳头,但是,它丝毫也没有妨碍剑桥大学的这位旷世奇才,在17世纪带来一场科学的革命。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

运用这些定律,牛顿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的天平上。

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教授米歇尔·亨特牛顿体系的本质在于,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按照相同规律运动,并且可以量化计算。

你可以将太阳系的任何一部分拿出来,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从而精确地预知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方式。

“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

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这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休谟的一段话,它为我们真切地描述了当时的人们看待世界的被动心态。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