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氓》学案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篇1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1、讨论交流法2、个性展示法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4课《诗经 卫风 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卫风·氓》【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仆人公简单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叙事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争辩法【教学时数】两课时一、导入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如: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⑤生命诚贵重,爱情价更高。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
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
《氓》诗中的女仆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
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国风”,民间歌谣。
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赋、比、兴手法,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2、品析语言,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重点难点】1、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2、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掠过时光的尘沙,穿过蒹葭,我们便会感悟到人类童年的纯真,多情和感伤的声调会拨动我们的心灵的琴弦,让我们感受到多情和哀伤的雅致与疼痛。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去感受一味痴情的女子心灵的呐喊。
二、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
“比”,即比喻,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古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1、阅读正音,背诵。
①结合课文注释,边读便勾画注音。
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将qiāng子载zài笑载言于嗟xūjiē鸠兮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②集体阅读背诵。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六二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氓》学案
3、翻译(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4、默写1、2段:
作业:
背诵默写时格外注意“蚩蚩”“愆”的写法,和“泣涕涟涟”而不是“涕泣”。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其中“风”有15国风,大都是_______,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意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雅”分大雅和小雅,是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是________________的乐歌。
D.“国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礼的民歌。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体无咎言(jiù)
B.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如《氓》。比,即比喻。《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二、将注释中的字音和1.2段的重点词义标注在原文中,并自测下列题目。
蚩蚩:贸丝:愆期:将子:
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
【课中研学】
1、写出1、2段的译文:
2、你能感觉到这两节诗中女子是什么样的感情吗?
《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教学设计篇1【教材依据】《氓》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属于《诗经》中“卫风”里的作品。
这首诗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以诵读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引,以语言活动为基本探究手段来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丰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拓展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故事到现实延伸、拓展。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主人公形象,认识其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教学方法】学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分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教法:点拨梳理归纳【教学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学生用导学案,搜集古代婚姻制度等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外知识作为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精美的教学课件,每一组学生都准备了课堂小黑板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无论古今,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是我们羡慕且称颂的美好爱情,但是爱情里也有不负责任,始乱终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来了解一下《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之氓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解读
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整首诗歌。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4.探究诗歌的比兴手法,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诗歌的比兴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预习任务安排
自查评分:组长评分:
序号预习任务要求自学
完成
合作
完成
不能
完成
1 阅读大聚焦32---33页勾划常识,填写诗句,并完
成一二三题
2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
意
3 思考文中主人的情感变
化及人物形象
试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4 找出诗歌中使用了比兴
手法的句子在课文中圈出比兴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四、问题反馈
主要问题与问题存在原因问题解决的需要与建议
五、学法指导
1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来背诵诗歌,先背易背诵的诗句或段落,再串起来。
2可从婚姻的阶段或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变化来分析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六、知识点睛
《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卫风.氓》教学设计
卫风·氓一、课题:氓二、课型:人文学科语言类讲授课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够增加古汉语字词基础知识,例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可以了解上古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懂得什么是“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文学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语言韵律和谐之美;懂得如何判断“赋、比、兴”手法;体味主人公前后情感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得到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上古语言的魅力和先民的思想,进而喜欢《诗经》等上古文学作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也可以提高语言审美能力。
另外,本文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叙事诗,通过学习这首两千多年以前的爱情悲歌,对今后的爱情观产生影响,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感有所思考,努力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和语言特色等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征等文本深层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与文本内容距离较远,尤其是古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和我们现在的语言大不相同,对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困难,另外学生对古文本身也有畏惧心理。
六、学情掌握:1.知识能力情况这册课本是为高一下学期学生准备的,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图书资料查阅或互联网搜集《诗经》或《氓》相关信息,有了初步的探索和感知,再加上初中及上学期的古文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2.学生阶段特征从初中到高中,学生首先需要有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将由老师督促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有些学生还不太适应,他们有足够的学习热情但是缺乏攻坚意志;其次,初高中知识难度的巨大落差,知识层次的加深,教师授课风格方法的改变会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次,学习心理的调整,由初中的佼佼者进入人才济济的高中课堂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也是学生比较苦恼的一点。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4《氓》 精品教案
《氓》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 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3.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
重点难点1. 感受女主人的形象。
2. 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手法1. 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2. 讨论法:从故事情节,女主人的心理变化来讨论女主人公的形象的二三其德。
从诗中找出诗经赋比兴的用法及其效果讨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中有大量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
《诗经·邶风·静女》中描写的那种甜蜜浪漫的约会,那种自主而又愉快的恋爱,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那么,我们今天再开看一看另外一种爱情,另外一种婚姻:《氓》RIXWNsxIN1二鉴赏: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假字:蚩—→媸无—→毋于—→吁说—→脱泮—→畔匪—→非实词:将<请,愿> 即<走进,靠近> 愆<延误>体<卦象> 咎<不吉利> 贿<财物,嫁妆>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2,结合课后的注解,理解课文,诗歌写到了什么事情?明确《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
它叙写了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
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欺骗,最后遭虐待遗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和痛苦。
她悔恨交加,义正词严地控诉了男子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学案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1)关关水鸟叫声。
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洲:河中沙洲。
(2)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淑:善,好。
逑(通仇):配偶。
(3)参差:长短不齐。
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
寐(音妹):睡眠。
(4)思:语助。
服:思念。
悠:忧思貌。
辗:半转。
反侧:反身,侧身。
(5)琴:五弦或七弦乐器。
瑟:二十五弦乐器。
友:交好。
(6)芼(音帽):有选择之意。
钟:金属打击乐器。
鼓:皮革打击乐器。
2、《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氓》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氓》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掌握诗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体会主人公前后的情感变化,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自主学习1、题目解说《氓》出自《》卫国的民间歌谣。
《卫风》的特点是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作品较多,约占《卫风》中诗总数的一半以上。
2、文学常识填空《诗经》是我国《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首,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有诗105篇,其中“”31篇,“”74篇。
“”是祭祀乐歌,分“”31篇、“”4篇、“”5篇,共40篇。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五经”之一。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与、、合称“六义”。
多以四言为主。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的骚体《楚辞》交相辉映,并称“”。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并完成以下注音。
氓蚩淇愆垝垣筮咎于鸠汤汤渐夙靡隰4、常用字的特殊用法填空。
言言既遂矣——,静言思之——,3、通假字填空:(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于:通,(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3)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通,4、古今异义填空(1)以我贿迁贿 --- 古义:;今义:。
(2)三岁为妇三岁 --- 古义:;今义:。
三、合作探究1、填写下面空格,归纳概括诗歌一二两章的内容和情感,每条横线上不超过十个字。
章节内容情感第一章第二章2、诗歌的第一章中女主公和氓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氓:四、课堂检测1、翻译前两章诗,并工整洁净的写在下面第一章译文第二章译文2、背诵并默写诗歌第一、二章五、相关链接《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小嫦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
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导学案《诗经两首·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掌握《氓》的故事情节及《采薇》中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中的重章叠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学习重点】:1、理解《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学习《采薇》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熟读两首诗,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4、有感情朗读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5、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二、整体理解原文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合作探究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四、课堂达标与迁移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篇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经两首卫风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教学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知识梳理: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通假字:氓之蚩蚩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不可说也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一词多义:(1)其: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③士贰其行④咥其笑矣(2)以:①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以尔车来④以我贿迁(3)于:①俟我于城隅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之:①匪女之为美②美人之贻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5)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静言思之(6)说:①说怿女美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①搔首弄姿:②踟蹰不前:③贻人口实:④匪夷所思:⑤图穷匕见:⑥若即若离:⑦尔虞我诈:出尔反尔:⑧毫厘不爽:屡试不爽:⑨载歌载舞:⑩忠心不贰:⑾白头偕老:⑿信誓旦旦:⒀夙兴夜寐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氓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氓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2. 鉴赏《氓》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氓》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每章情节。
2.《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合作探究】
1. 《氓》中女主人公情感有何变化?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而她的丈夫
“氓”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找出《氓》中比兴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文中的比兴有何作用。
3.《氓》中多次写到“淇水”有何作用?
【当堂达标】
阅读《诗经•硕鼠》,回答问题。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 对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三岁贯女.(通“汝”,你)
B. 逝将去.女(前往)
C. 适.彼乐土(到)
D. 莫我肯德.(施恩)
2. 这首诗歌通篇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3. 诗中反复咏唱的“乐土”“乐国”“乐郊”,表达了奴隶们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氓》。
2.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氓》教学设计
4、《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
(4)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
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方法】1.以诵读为切入点,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设想】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
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氓》教案学习目标: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反复诵读,体会感情3、品味语言,赏析形象导语:在古代诗歌中也有很多“薄命红颜”和“痴心女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诗歌《氓》中的“痴心女子”。
让我们带着爱心去关注她。
一、读诗(检查预习)(一)读通要求:(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氓》是典型的四言诗,二二节拍)。
(2)读完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集体正音。
(二)读懂读懂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大意。
1、用幻灯片出示全文,标出重点字词和重要句子。
2、把第一段讲给同学们听(“痴心女子”的心声是用四言古诗诉说出来的,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替她诉说?)氓啊,我们初次相识时,你是那么憨厚,你抱着布匹到我这儿来换丝,其实你不是来换我的丝呀,你是向我来求婚的,我看你那么憨厚,就爱上了你。
你走的时候,我送你一程又一程,送过淇水后,一直送到你顿丘,我们是那样恋恋不舍。
路上你和我商定婚期,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我们实在是没有好的媒人,可是你听到这儿就生气了,我心里是多么盼望和你在一起,我说你不要生气了,我们的婚期就定在秋天吧!或者第三段:桑树的叶子在夏天里是那样的茂盛,就像我们女人的容貌和爱情,可是呀,斑鸠鸟啊,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可是呀,女人呀,不要和男人沉湎于爱情,男人沉湎于爱情,是可以解脱的,而女人沉湎于爱情,是无法解脱的。
或者最好一段:本想和你白头到老,可是你这种行为真让我心生怨恨。
淇水再宽也是又岸的,湿地再大也是有边的,可是我痛苦却没有尽头。
想起我们少年时候,在一起玩耍,那是多么的快快乐乐,说说笑笑是那样亲切。
你的誓言是那么诚恳,我是万万想不到你会变心的。
唉,现在你既然变了心,我又能怎样呢?算了,我不想这些事了。
(或者,唉,现在你既然变了心,我就不想这些了。
)(三)读深以关键句子为例,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学生分组诵读。
(2)诵读指导:此句写的是女子的恋爱时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所以前句要读的慢重低,后句要读的轻快高,读出女子对爱情的痴情和陶醉。
(3)指名读,然后学生集体诵读。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学生诵读。
(2)诵读指导:这段文字写的是女子回忆婚后生活,贫苦而艰辛,沉痛而压抑。
朗读六个“矣”字时,由低到高,达到高潮后,又转而为低,起伏曲折,情感复杂。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女子开始倾诉,一吐苦水,生活艰辛劳累,起调“矣”字宜重而缓。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的碾盘碾过了一遍又一遍,而女子的生活却丝毫无改变,怨情顿生,“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女子付出无数却无回报,没有过错反遭遗弃,内心由怨生恨,“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爱情已逝去,亲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而为悲。
感情抒发达到高潮,朗读时“矣”字高重到了极点,可谓悲声。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当女子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时,感慨万千,陷入沉思,情绪也由激动转为平静,“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3)学生依据诵读指导再次诵读。
六个“矣”字如同六声叹息,每个“矣”字都含有伤心、哀怨。
你读的真好!仿佛带我们走进了那位女子的内心世界。
二、赏诗(一)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女主人公称呼氓的词语,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并明确写作手法,然后完成下表。
教师点拨明确第一章里,先是称“氓”,不知哪儿来的一个野小子,说明女子对他毫无认识。
接着称“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时,女子已经把男子当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称“尔”了,这是两人感情很好以后的亲昵的称呼,此时双方处于恋爱阶段,感情是热烈的。
第三、四章称之为“士”,视其为一般的路人,婚姻发生变故,感情上已经淡漠了,处于冷却状态。
第五、六章连“士”也不称呼了,心里积攒的怨气使她连提也不想再提这个人了,在怨恨、沉痛中保持一份清醒、刚烈和坚强,婚姻走到了尽头,感情至此冰冻。
问题预设(二):你认为女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引入名家评价:(1)钱钟书言:“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
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
”(2)朱熹曾就此诗的内容说过这样一句话:“此淫妇为人所弃,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3)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明确:1、她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联系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爱斯梅拉达(国王近卫队队长弗比斯);《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堂弟查理)。
2、作为恋人的她:浪漫,多情、温柔作为妻子的她:贤慧、勤劳、善良成为弃妇的她:自尊、自爱、自强(或:刚烈、清醒)。
(三)张爱玲说,爱情有时就像五彩缤纷的气球,却经不起一根刺的考验。
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什么成为不堪一刺的“气球”?讨论,各种角度的解读:1.男主人公道德低下。
由“将子无怒”见其喜怒无常,由“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见其道德之低下,反复无常。
2.女子年长色衰而遭人遗弃。
从“桑之未落”到“桑之落矣”是时间无情流逝的自然印记,却也正是一个青春女子走向衰老的隐喻。
3.古代社会女子的经济、社会地位卑微。
关于爱情的沉沦,“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正反映了女子的卑微与无奈;而“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让我们看到那个为了爱情而直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女子在饱受夫权的蹂躏之后,也许因为她对爱情的主动、大胆还受到了族权或家族的压力。
(四)“淇水”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何用意,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一意象。
(诗中有一条河,这条河有时泛起涟漪,波光潋滟;有时波涛汹涌,有时怒涛冲决堤岸,为何要写这条河,你怎么理解的?)方法:以小组单位讨论完成,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投影: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
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景,伴随着这些青年度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
1、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并明确。
在这首诗中,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爱情的来和去,第一次“送子涉淇”时,淇水默默地流淌,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开始;第二次是女主人公被弃回家时“淇水汤汤”,写出了归途中弃妇内心的无限悲愤;第三次“淇则有岸”表明女主人公决绝的态度。
一条“淇水”,在诗中不停地出现,一则说明淇水给她的印象太深,承载着她许多的欢乐和悲伤的记忆,“淇水”就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而悲伤终的生活见证。
二则我们也可以料想,从今往后,她生活在淇水边上,想要忘记与“氓”的种种,怕是永不能够了。
三则可以认为是女主人公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穿越,成功的渡过“淇水”,开始新的生活和人生。
3、老师的学习感受:初读《氓》,我不禁为其不平身世叫屈。
因为“爱”,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因为爱,她“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换来的却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于是,我想起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再读《氓》,我欣赏女主人公的敢爱敢恨,认为她是一位烈女子。
她对爱情和婚姻乃至命运的自主,在那个时代,是十分不易的,否则也不会被“礼制至上”的朱熹称之为“淫妇”了。
于是,我想起了卓文君,当听闻相如有二心之后,便吟诵了一曲《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敢爱敢恨,敢作敢为,面对感情的是非时,绝不含糊,绝不忍气吞声,她们的勇气和果敢一样令人欣赏。
在大量的闺怨诗中,像这样一位敢于大胆主导人生舞台的女子,又有多少呢?三、写诗学了这首婚变的诗,同学们对感情,尤其是爱情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认识,作为高中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懵懂的情感之中,请同学们仿照本诗或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给他们写一首劝诫诗。
幻灯片展示:假如在不经意间,你走进了情感的旋涡,突然而无措,让你放弃了对未来的思索。
孩子,我想对你说:对自己一定要有正确的把握。
前面的路还很宽、很长,不能因此而成为难以前行的陀螺。
既然明白青色的爱没有结果,为何还要纠结不清?既然懂得时光一去不返,为何还要把岁月蹉跎?就当它是一个随风飘逝的经历吧!——《网络文章》四、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就这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选准角度,评说具体,可长可短,但应是自己所得。
角度提示:1、比兴手法。
2、我看“淇水”。
3、我眼中的“氓”4、从《氓》看当时的社会生活画卷。
板书设计《诗经·氓》意象情节情感手法~~~淇水~~~恋爱~~~热烈~~~赋~~~~~~淇水~~~婚变~~~冷却~~比兴赋~~~~~淇水~~~决绝~~~冷冻~~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