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祖父和我》课文原文、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三篇.doc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三篇.doc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体味文章中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2、结合自己的童年,反复朗读文章体现人的自由和天性的片段,并谈谈个人体会。

[辅助资料]:一、对女作家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的介绍。

二、1、[作家简介]: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

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

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

1942年1月22日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

这时,她只有三十一岁。

萧红,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中国才女作家萧红,她红颜薄命,被死神紧追不舍,年仅三十一岁便离开了苦难的人世。

她的一生如同白雪一样美丽纯洁,在寒风中零落成了泥土。

[作品介绍]《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学生通过听说读《祖父和我》这篇文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正确地阅读并领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并能够在口头表达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3.学生能够通过写作的方式,准确地传达自己对文章中情感与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地阅读把握本文的情感与内涵。

难点:正确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的内容包括:1.祖父和孙子在一起的故事;2.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内涵。

4. 教学方法1.组织课前预习;2.课堂导入,通过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调整学生的情绪;3.集中讲解,以教师为主导,对文章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情感与内涵;4.互动式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导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播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对话题有所感知。

2. 阅读与理解(1)整体阅读祖父和我这篇文章。

(2)课堂讲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梳理文章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中的情感与内涵,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 语言运用(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对文章的感受与总结。

(2)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公开表述自己的感受与总结。

4. 教学归纳通过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共同对文章中的情感与内涵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清晰地表述出自己的感受与总结,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了对文章的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准确地表述出来。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也更加轻松活跃。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有思想性、有文化性的,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心理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1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1

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 能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由此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3、初步了解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作用4、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2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有家真好”,选择的都是和“家”有关的各类文章,本文是单元中的第一篇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将祖孙间浓浓的亲情表现得趣味盎然考虑到文章的可读性非常强,因此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中那童真的世界和温馨的亲情3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由学生大多有和祖辈生活的经历,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活动2【讲授】朗读二、朗读课文1.标上小节号2.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读音问题,教师协助(预初新生或许没有带字词典的习惯,需要教师协助解决)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三、朗读指导1、提问: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快乐、自由)板书:感情基调2、圈划,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3、朗读课文30小节,体会并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向往自由的情感板书:朗读语气教师指导:尝试用不同的语气(如轻快的、活泼的、舒缓的…)反复朗读,比较朗读时的不同感受,说说哪种语气更适合4、阅读第四页《朗读中的语调》,简单交流,并试读一下这几个句子板书:朗读语调小结:我们懂得了朗读需要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气、朗读语调活动3【活动】品读深入品读1.文中哪些画面最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些语段?找出来读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教师示例:老师也找了些句子段落,大家一起读一读,并说说写得好在什么地方?(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2)第7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眼中的大榆树例: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听觉,声音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视觉,形态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视觉,亮度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明确: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法指导:说出比喻的作用时,应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并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来理解和说出它的表达效果现在请大家按以下的形式来在书上写一写这三句比喻句的表达作用:(多媒体出示)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3. 以上述方法对圈划的语句作些批注,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和修辞方法的分析活动4【作业】作业1.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2.圈画出阅读过程中让你感到疑惑的部分,第二节课上共同商讨解决3.用“人(或实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的格式概括本文事例如:1、蜻蜓、蚂蚱、蜂子在园子里自由地活动2、榆树在不同的时候尽显风姿4、文章写了哪些事?怎样分段?5、我和祖父是怎样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材(最新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材(最新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材(最新2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

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

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

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

《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

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

界。
丽的大花园。
2 、 要 求 学 生 根 据 2. 用简洁的语言
自己的理解有感情 说说
地朗读课文,感知 自己在朗读过程中
作者自由快乐的童 所感受到的作者的
年生活:
童年生活
1)作 者描绘了哪
些童年生活画面?
2)这 些画面最吸
引你的是什么?请
把这些语句挑选出
来,带着情感读一
读,体会其中流露
这节课主要 练习朗读课 文的能力, 朗读课文是 理解课文的 基础,“书 读百遍,其 意自现”, 朗读能帮助 我们理解文 章,提高我 们的表达能 力,同时也 能够给听众 带来美好的 享受。
注上序号;圈画出 书、注释解决简单 六年级学生
读不出或读不准的 的字词问题。
的要求。
词语;尽量做到有
感情的朗读文章。
教师巡回指导,将
共性问题板书。预
设板书:蚂蚱、似
的、啸、蚌 、谷
穗、倭瓜、水瓢。
教师明确注音,并
总结多音字和形似 ( 2)作者回忆了
字的现象。
童年时候“我”和
祖父在大花园的一
( 2 ) 用 简 洁 的 语 些有趣的事,表达
话说简单的概括出 等。
来。从这些趣事中 “ 我 ” 是 一 个 天
可以看出我和祖父 真、
是怎样的人。
调皮的孩子,祖父
2、指导学生朗读这 是 一 个 慈 爱 的 老
些趣事的文字,从 人,爱护我。
哪些方面体现祖父 1. 用轻快、活泼
和我的性格。课文 1、全文很多文字描 1、第 3--7 节中的 从总体上感受文章
一背,看谁背得快 背得好。
生动优美的语句。
作业布置
1、用 “ ABB”结构 按要求完成作业。 的词造句,要求语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祖父和我》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祖父和我》

通过对话及动作描写,再一次展示了后花园自 由的生活。孩子的世界充满了自由的世界,这 与后花园的自由空气互相交融在一起,相得益 彰。
是花也语“ 自虫可能特 由都以够大 自有看看” 在无出出、 的限这孩“ ,的是子特 令本个对别 人领幼花高 向,小园” 往一的的两 不切孩喜个 已都子爱词 。 。,
“蓝悠悠”是一种澄净的色彩,童话般的干净 空灵。“高”“远”似乎让人想起天堂。白云 之亮、白、近这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看世界!
大榆树也是落着叶子,当我和祖父偶尔在树下坐坐,树叶竟落在 我的脸上来了。树叶飞满了后园。
没有多少时候,大雪又落下来了,后园就被埋住了。 通到园去的后门,也用泥封起来了,封得很厚,整个的冬天挂着 白霜。 我家住着五间房子,祖母和祖父排的正房,厨房在中间,一齐是玻璃窗子,青砖墙,瓦 房间。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红花绿草是她的花裙子, 彩蝶小鸟是她的好伙伴。
这道风景,清新亮丽。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首动人的小曲, 喜怒哀乐是她的旋律, 欢声笑语是她的音符。 这收小曲,稚朴无比。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个缤纷的梦境, 蓝天大海是她的背景, 未来希望是她的足迹。 这个梦境,充满希翼。
• 代表作品:《跋涉》(与萧军合著,小说、散文集);《生死场》(中 篇小说);《回忆鲁迅先生》(散文);《呼兰河传》(长篇小说)。
关于《呼兰河传》
• 长篇小说,1940写于香港, 1941年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 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 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从生活 的再现中去探讨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表达了 作者对于就中国扭曲人性损害 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 我们小学时学的课文《火烧云》 就出自《呼兰河传》。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docx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docx

祖父和我教案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王丽萍说明:这是该篇冃教学过程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体味文章中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结合表现童年生活的场景。

2.感受“我”自由、快乐的生活和对犬自然的热爱,及对祖孙情深的怀念教学重点难点:1.引wii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通过赏析重点段落与字词让学生体会“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是密不可分的。

3.通过赏析重点段落与字词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不仅仅是“祖父对我的爱”,而是“浓浓的祖孙情”。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法教学设计的亮点:木文是单元中的首选的篇目,其主题的深刻却不易被学生理解。

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即“童年趣事”入手,勾起学生们的共同回忆;通过朗读和品析关键段落和词句感受文字传达的孩子眼中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祖父对“我”的爱;通过讲述萧红的经历让学生们了解她之所以如此怀念童年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体会字里行间透岀的祖孙间浓浓的亲情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用两三句话形容一下你的祖父或者和我们分享你和祖父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分享交流和祖父Z间的趣事或感人的故事1.大部分同学都在祖父的呵护下长大,这个导入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文本,也为整堂课奠定了温情的基调,营造了温暖的氛围。

2.教师谈自己的祖父和对童年的感怀。

(过渡:童年时光就如触电般不可思议,像一个奇迹,划过你的生命里。

即2.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祖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教师走下了高高的讲台,和使它真的很幼稚,吃吃一串红啊、剪刀石头布啊、办家家阿,可是都很开心,这就是孩子,永远那么天真活泼,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后花园,我们会发现在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里,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大榆树会冒烟会发光、土墙会说话,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散发着神奇的光,这小小的后花园已足以构成爱丽丝梦游的仙境。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祖父和我》精选教案范本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祖父和我》精选教案范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祖父和我》精选教案范本《祖父和我》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祖父和我》精选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知识与技能:1、正确清楚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

2、学习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语调、重音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思。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

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

3、 ___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及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重点1、 ___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2、 ___浓浓的祖孙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难点1、 ___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2、 ___浓浓的祖孙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一些值得回忆的印象深刻的事,今天我们学习《祖父和我》,一起走进萧红童年时的那些事…… ___简介:1911 年 6 月 2 日(农历五月初六),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 ___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

1919年 8 月母亲病故。

幼年时一直和祖父生活,无忧无虑,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时生活的。

萧红原名张乃莹,她的名字就是由祖父起的,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

这里面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

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她在上学的时候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奖。

大文学家鲁迅对她的影响很大,她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 ___;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沪教版六年级上《祖父和我》教学设计

沪教版六年级上《祖父和我》教学设计

沪教版六年级上《祖父和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由此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3、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品读语句,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一些值得回忆的印象深刻的事。

请介绍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生简介。

)2.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揭示课题。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萧红及其作品,老师适时补充。

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读后交流。

三.体验文本,感悟理解1.再读课文,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体会作者的天真烂漫、热爱自然)2.交流。

江夏区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有家真好 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

江夏区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有家真好 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2 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由学生大多有和祖辈生活的经历,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
1祖父和我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
2学情分析
预初学生刚刚开始初中的学习生活,必须要给他们以适应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想对作者写作意图、结构特点等问题并不适于落实,于是我试图把对课文的理解化入学生的朗读中,在激发他们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读”、“这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等,从而让他们自己感悟。
反馈提高
பைடு நூலகம்五、自测反馈:
1.抄写生字和自己觉得好的词语。
2.对生字词语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做上记号。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

沪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
课堂小结
强调明确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大花园和祖父的感情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紧密结合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速读课文
整理内容
1、我回忆了哪些趣事?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要求:
(1)给每个小节注上序号;圈画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词语;尽量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教师巡回指导||,将共性问题板书||。预设板书:蚂蚱、似的、啸、蚌、谷穗、倭瓜、水瓢||。
教师明确注音||,并总结多音字和形似字的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教师大屏幕提示||。
后这段文字是单纯地写景
还是另有含义呢?
提示:思考作者描写的这些动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合全文内容思考||。
2、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花园中美好的自然和自在的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通过集体交流共同解决难点||,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
读读背背
预设||,能找到相应的文字并用自己的话说简单的概括出来||。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我和祖父是怎样的人||。
2、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趣事的文字||,从哪些方面体现祖父和我的性格||。
1、跟祖父栽花、播种||,拔草、狗尾草事件、吃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
“我”是一个天真、
调皮的孩子||,祖父是一个慈爱的老人||,爱护我||。
《祖父和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调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染力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有家真好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2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有家真好第1课祖父和我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20

1 祖父和我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 能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由此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3、初步了解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作用4、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2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有家真好”,选择的都是和“家”有关的各类文章,本文是单元中的第一篇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将祖孙间浓浓的亲情表现得趣味盎然考虑到文章的可读性非常强,因此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中那童真的世界和温馨的亲情3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由学生大多有和祖辈生活的经历,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活动2【讲授】朗读二、朗读课文1.标上小节号2.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读音问题,教师协助(预初新生或许没有带字词典的习惯,需要教师协助解决)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三、朗读指导1、提问: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快乐、自由)板书:感情基调2、圈划,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3、朗读课文30小节,体会并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向往自由的情感板书:朗读语气教师指导:尝试用不同的语气 (如轻快的、活泼的、舒缓的… )反复朗读,比较朗读时的不同感受,说说哪种语气更适合4、阅读第四页《朗读中的语调》,简单交流,并试读一下这几个句子板书:朗读语调小结:我们懂得了朗读需要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气、朗读语调活动3【活动】品读深入品读1.文中哪些画面最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些语段?找出来读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教师示例:老师也找了些句子段落,大家一起读一读,并说说写得好在什么地方?(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2)第7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眼中的大榆树例:来了风,这榆树先啸;——听觉,声音来了雨,大榆树先冒烟了——视觉,形态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视觉,亮度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比喻句,写出了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奇,好玩明确: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法指导:说出比喻的作用时,应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并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来理解和说出它的表达效果现在请大家按以下的形式来在书上写一写这三句比喻句的表达作用:(多媒体出示)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3. 以上述方法对圈划的语句作些批注,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和修辞方法的分析活动4【作业】作业1.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2.圈画出阅读过程中让你感到疑惑的部分,第二节课上共同商讨解决3.用“人(或实物)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样做的”的格式概括本文事例如:1、蜻蜓、蚂蚱、蜂子在园子里自由地活动2、榆树在不同的时候尽显风姿4、文章写了哪些事?怎样分段?5、我和祖父是怎样的人?。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祖父和我教学目标:一、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浓浓的祖孙之情,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

二、口语交际训练目标:要求学生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语文基础积累目标: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四、阅读要突出的核心问题: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童贞,体会亲情。

五、写作训练借鉴目标:1、学习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表现事物的方法。

2、学习文中描写方法,回忆过去,表现亲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一些值得回忆的印象深刻的事,今天我们学习《祖父和我》,看看作者萧红写了她童年时的哪些事。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全文。

2、作者主要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体验文本,感悟理解1、我家的大花园里有些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是从颜色、形状等角度描写景物,这样能把景物写得更加生动更形象。

2、“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3、根据“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再说一句话。

————例如:教师里边静悄悄的,写的写,想的想,专心致致。

4、祖父对我怎样?我是一个有着怎样个性的孩子?————祖父对我充满了“慈爱、宽容”,而我却是一个“天真、顽皮、对自然热爱”的孩子,学生圈划文中的语句。

四、朗读训练教师范读29、30节,学生散读,要求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小结:《祖父和我》描绘了童年时我和祖父之间的生活画卷,写出了浓浓的祖孙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布置1、摘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学习文中描写方法,选择一处自然景色,加以描写。

或者写写自己童年时的事情,写出与亲人之间的感情。

2《凡卡》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祖父和我》资料作品解读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祖父和我》资料作品解读

《祖父和我》资料
作品解读
这篇文章写的是萧红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文中,祖父是一个慈爱、仁厚、善解人意的老人,而作者则是天真无邪、顽皮可爱、随意以及自由的。

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文章用生动的笔墨展示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祖孙生活画卷,表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同时描绘了自由美好的大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文章一开头并未着笔写“我”和祖父的故事,而是着重描写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一种自由轻松的生活氛围,为下文表现祖孙间的真挚情感做了铺垫。

不仅自然环境的美好让“我”喜爱,更重要的是祖父给予我的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

如:祖父对“我”调皮捣蛋行为的宽容,耐心地教“我”区分谷子和狗尾巴草等。

这份真挚的祖孙情与愉快自由的生活氛围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作者借园中的景与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歌颂。

萧红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
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萧红就是用这样的小说文体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祖父和我》课文原文、教案及反思【原文】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

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

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

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

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

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

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

《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

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一、回顾及解答作业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

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

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

(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

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2、现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谓丰富,学弹琴、学画画……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选择拥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为什么?(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反思】今天开了新课——《祖父和我》。

首先导入课文部分,我让大家谈了谈自己对家的感受,家人中谁对自己,有什么具体事例。

反思:点评不够,在问问题前应该想好自己的答案,而不要临时想,特别是我这种临时想肯定语言组织不到一块儿的人。

其次,我请同学介绍了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背景知识,并播放了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的PPT。

反思:同学照着书念,内容复杂,不知是否理解。

只是一味的表扬预习的同学,没有最后总结文学常识有哪些要点。

再次,我先请大家翻到了知识卡片的一页,让大家了解了朗读时候要注意不漏字加字、语调、重音、停顿、语速等等。

随后我开始范读课文,并请同学们划出认为要读重音、要注意语调的地方。

范读完毕后,我请同学们就自己划出的部分示范朗读,并说明理由。

第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分段,说说每一段都写了些什么?我和祖父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反思:有两位同学有不同意见,我选择了后者,但是没有给出使人信服的依据,有同学举手问分段的依据是什么,及时解释:按内容、按顺序、按论点,这是临时反应的,没有查证。

第五,总结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写了2部分,花园里的事物,以及我和祖父之间的故事。

先分析第二大段,请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这时下课铃声响起,我才匆匆布置作业:反思:时间没有把握好,第五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