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以及治疗效果的不理想。

本报告旨在对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一、眼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及适用的抗菌药物眼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泪囊炎等。

针对不同的感染类型,所选用的抗菌药物也有所不同。

结膜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对于细菌性结膜炎,常见的抗菌药物有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

角膜炎的病因较为复杂,细菌、真菌、病毒等都可能导致。

在明确病原菌之前,常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如果是真菌性角膜炎,则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那他霉素滴眼液。

麦粒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局部应用红霉素眼膏等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泪囊炎可能由多种细菌引起,治疗时除了局部用药,可能还需要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如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二、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主要包括局部滴眼、眼膏涂抹、结膜下注射以及全身应用。

局部滴眼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作用于眼部病变部位,起效快,且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但需要注意的是,滴眼时应避免药瓶接触眼睛,以免污染药液。

眼膏涂抹适用于夜间或病情较重时,眼膏在眼内停留时间较长,能持续发挥作用。

结膜下注射则用于病情严重或滴眼效果不佳的情况,能使药物在局部迅速达到较高浓度。

全身应用抗菌药物一般用于眼部感染严重,或合并有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但需要考虑药物的血眼屏障穿透性以及全身不良反应。

三、眼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1、明确诊断: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必须尽可能明确感染的病原体,通过病原学检查、症状和体征等综合判断,避免盲目用药。

2、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病原菌的敏感性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

3、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疗程: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临床指南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剂量不足导致治疗失败或剂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浅谈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浅谈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浅谈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摘要:目的:对眼科临床治疗中的综合记录进行调取分析,研究多方面影响因素对抗菌药物的影响,选择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治疗中最为合理的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眼科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来我院经过干预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40例最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全面的档案调取,结合实际用药分析,实现抗菌药物用药研究,得出相应的结果。

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用药用量为28(70.00%),用药方式为20(50.00%),联合用药为13(32.50%),用药总合理率为14(35.00%)。

干预组40例患者中,用药用量为37(92.50%),用药方式为38(95.00%),联合用药为37(92.50%),用药总合理率为37(92.50%)。

干预组用药用量、用药方式、联合用药以及用药总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进行眼科疾病治疗的时候,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可以提升治疗的效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为良好的作用,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眼科临床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随着各类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广泛临床推广使用,眼部细菌感染治疗已发生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药物毒性、过敏感染、细菌耐药性等都是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现今主要是通过药物选择、用药方式、联合用药来进行实验探讨。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眼科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来我院经过干预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40例最为干预组。

两组患者均患有眼科疾病,主要是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在进行实验研究前,对所有的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实验研究的过程讲解,确保患者和家属具有充分的知情权,并签署实验研究知情书。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眼科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特别是在治疗眼部感染和炎症的过程中。

但是,随着抗菌药物不适当使用和滥用的增加,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以充分利用抗菌药物的优势,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潜在的风险。

一、常见眼科感染疾病及治疗1.结膜炎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多数病原体是细菌。

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和药敏性进行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设计。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2.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感染疾病,常被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

在治疗中,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同时,应避免使用过度的抗菌药物剂量,防止影响眼部组织的正常功能。

3.眼部感染眼部感染是眼科医疗过程中的常见病,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和临床特征进行药物选择。

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甲硝唑、氧氟沙星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眼部感染的发展和恢复。

二、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原则随着抗菌药物不适当使用和滥用的增加,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因此,在眼科临床中,应根据合理的应用原则,来避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和降低潜在的风险。

1.目标治疗在眼科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和临床特征进行目标治疗。

应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根据药敏测定结果选择最优抗菌药物或联合用药。

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治疗,以免引起越来越严重的耐药菌株的发生。

2.合理用量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最小剂量,最低浓度,最短疗程,以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和潜在风险。

长期使用高强度抗菌药物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3.禁忌症和患者特殊情况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禁忌症的限制和排除。

特殊病人应谨慎使用,包括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和儿童等。

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状态的特点,考虑患者承受力和药物剂量。

眼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

眼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

眼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北京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南》
1.眼科围手术期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2.预防性用药以局部滴眼为主,有感染倾向者可全身使用抗菌药;
3.外眼手术前一般局部用药1~2天,术后一般局部用药1~2周(急诊手术除外),内眼手术前一般局部用药1~3天,术后一般局部用药2~3周(急诊手术除外)。

4.眼科局部使用抗菌药的途径包括滴眼,结膜下,球结膜下,玻璃体腔,球旁以及球后注射等。

局部应用抗菌药首选高效广谱低毒的抗菌药,应避免眼部长期应用抗菌药,以防止抗菌药耐药性的发生。

妇产科涉及阴道手术、剖宫产等预防用药
1.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

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2.剖宫产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3.妇科手术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4.防止手术给阴道感染性疾病可能造成的逆行感染,阴道感染者条件许可应先治疗后择期性手术。

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

眼 睛 是极 为精 细 和灵 巧 的器 官 , 即使 轻 微 感 染 和损 伤 , 可 能 也 造 成 永 久 性 功 能 障 碍 。 此 抗 菌药 物 在 眼 科 抗 感 染 治 疗 方 面具 有 因 重 要 地 位 , 理 用 药 可 最 大 限度 地 保 护 患 眼免 受 损 害 。 者 针 对 眼 合 笔 局 部 药 物 代 谢 动 力 学 、 用 眼 药 剂 型 与 给 药 方 式 以 及 局 部 用 药 方 常
及非角膜途径 吸收 ) 局部用药 的全身吸收 。 物用 于眼表后 , 和 药 首 先与 泪液 混合 , 后一 小部 分转 运至 眼 内( 物利 用度 约 1 ~ 而 生 %
各 组 织 ( 虹 膜 一睫状 体 、 状 体 、 网膜 、 络 膜 等 )影 响 分 布 的 如 晶 视 脉 。
因素 包 括 给 药 途 径 、 织 血 流 量 、 织 亲 和 力 、 素 细 胞 结 合 以及 组 组 色
眼 局 部 药 物 代 谢 动 力 学 主要 研 究 药 物 的 眼 内过 程 , 眼 对 药 即 物 的 吸收 、 布 、 化 、 出过 程 。 用 药 物 局 部 给 药 后 , 部 分 药 分 转 排 眼 大 物 通 过 泪 液 引 流 、 眼反 射 以及 与泪 液 中蛋 白结 合 而 消 除 , 有 少 眨 只
2 1 年第 2 01 0卷第 1 期 7
抗 菌药 物 在 眼科 的合 理应 用
李 金 英 , 国威 周
( 山东省聊 城 市第 二人 民 医院药剂 科 , 山东 聊城 2 2 0 ) 5 6 0
综报 述告
摘要 : 目的 综 合 分 析 各 影 响 因素 , 眼科 抗 菌 药 物 合 理 应 用 提 供 依 据 。 法 从 眼 局 部 药 物 代 谢 动 力 学 、 用 眼 药 剂型 与给 药方 式 以及 抗 为 方 常 菌 药物 局 部 用 药 方 法等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果 在 感 染性 眼病 的 治 疗 中 , 选 用合 适 的 抗 菌 药物 进 行 治 疗 。 论 制 订 眼 科 抗 菌 药物 合 理 应 用 结 应 结 原则 , 于确 保 临 床 用 药安 全 具 有 积 极 的 意 义 。 对 关键词 : 眼科 ; 菌 药物 ; 理 应 用 抗 合 中图 分 类 号 : 9 9 3 R 7 . R 6. :98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9 12 1 )7— 0 7— 3 10 4 3 (0 1 1 0 7 0 药 物 透 过 角 膜 进 入 房水 过 程 属 二 级 开 放 模 型 , 一 过 程 与角 膜 生 这 理 结 构 和 药 物 本 身 的 化 学 结 构 有 关 。 膜 上 皮 和 内皮 均 含 有 丰 富 角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作者:肖以钦陆肇曾来源:《上海医药》2010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9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7-0293-03随着抗生素及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眼部细菌感染的治疗已卓有成效,但也带来不少的问题,如药物的毒性、过敏反应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等。

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出现,必须掌握抗菌药物的眼科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

下文就抗菌药物在眼科应用的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抗菌药物的选择对眼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感染性质的准确诊断、分离病原菌、作药敏测定,然后选用最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因此,抗菌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可从病原微生物和药物的抗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

1.1 病原微生物在眼部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则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眼部细菌感染的种类和机体其它部位感染有很大不同:眼部不同化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致病菌。

睑缘炎、麦粒肿、眼睑脓肿、泪囊炎等大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细菌性角膜炎主要由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

对眼内炎研究发现,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以凝固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最多,表皮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1.8%,手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厌氧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

对于严重的眼部感染,细菌培养又往往获阴性结果,治疗常凭经验疗法进行。

此时。

针对致病菌选药有两点须注意:其一,从感染的性质和部位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如上所述;其二,是患者用药的疗效。

如一种抗菌药物足量用药3~5 d后临床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则应考虑改用其它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1.2 药物的抗菌作用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适应证不相同。

临床诊断、细菌学检查及其药敏试验可作为选药的重要参考。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作者:陈莺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通过对眼科疾病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方法,给药量,给药途径及药物选择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得到抗菌类药物在眼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减少抗菌类药物的毒性或者过敏反应。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因治疗眼部疾病服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回访,结合眼局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给药方式和途径等总结。

结果给药途径方面,局部给药临床应用相对合理。

结论眼部疾病的临床治疗要注重抗菌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不可从一而终。

【关键词】抗菌类药物;眼科疾病;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58-02眼睛非常容易受微生物感染,微生物可分为真核、原核和非细胞等三种种类,其中真核中的真菌以及原核中的衣原体和支原体,非细胞类属中的病毒三种病菌的眼部感染率逐年增高。

加上现在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对眼部危害很大,而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屏幕对眼部强刺激性是危害眼部健康的最重要原因,其中以手持式电子设备为甚。

针对眼部病菌感染需要对患者注射抗菌药物针剂,抗菌药物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抗菌药物的药性也出现了一些副反应,比如药物的毒性,患者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病菌的耐药性。

所以探究抗菌类药物的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极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后,选择并收集某医院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有眼科临床治疗记录的患者的病历共246例,根据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

246例患者有127例是男性患者,年龄在12-67岁,119例是女性患者,年龄在14-72岁。

1.2治疗方法246例患者分别从抗菌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方式)两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从抗菌类药物的选择方面统计,常用的眼部抗菌类药物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其他药物,合理选择药物的有93例,详见统计表1;从给药途径方面统计,给药途径主要有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结果表明局部用药更合理,再具体到给药方式方面统计,给药方式包括直接滴入眼部,静脉注射,口服,局部注射,详见统计表2。

眼科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眼科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孢 菌素作用最强 , 代表 药有 头孢 氨苄 和头孢 唑啉 , 而针对革 兰
遍应 用于临床 , 抗 生素在 眼科 的 临床应 用 中存在 不合 理性 , 近
年来 出现了眼部表皮葡 萄球 菌 、 肠球 菌的耐药现 象 J 。为 防止
阴性 杆菌 , 三代头孢菌 素作 用最 强 , 代表药 有头 孢 噻肟和 头孢
他定, 也可选择氨基糖甙类 。二代头 孢菌素对 革兰 阳性 菌与一
这些 问题 的出现 , 倡 导规范合理使用 抗生素 刻不容缓 。本文就
眼科抗 菌药物使用存在 的问题 、 眼科抗 菌药物 的使用 原则 以及 用 药方法简要阐述如下 。
1 眼 科 抗 生 素 使 用 中 存 在 的 问题
增多, 导 致 感 染 时 间延 长 。
青 霉素 , 优点是血药浓度高 、 半衰期长 , 如绿脓 杆菌引起 的眼 内
炎或 眶内感染 , 细菌培养 阳性时 , 应优先考 虑半合成 青霉素等 , 代表药有 哌拉西林 , 也可选择头孢 哌酮或头孢 他啶 。药敏 检测 结果 为耐药时可选亚胺配能类药与氨基糖 甙类联合 治疗 , 氨基 糖甙类代表 药有 妥布霉 素 、 庆大霉 素等 , 要 根据感 染程 度确 定 剂量 , 根据每 阶段 的检 验报 告确定 疗程 , 以尽力 达到最 高血 药 浓度为佳 。同时还要 考虑药物分子量大小 和溶 解播散情 况 常见抗生 素选用不 当包括 用药指征 不符 、 频繁更换抗生 素 、 不按优先使 用一线 药物 、 偏重进 口药物 等 。抗菌谱重 复造成药物浪费 的也较 为多见 , 例如红 霉素 眼 药膏和林 可霉素眼药水 、 妥布霉素眼 药水 、 氯霉素 眼药水 、 左氧 氟沙 星眼药水同用 等。 以上 用药 问题 引起 耐药 菌株 数量 日益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随着抗生素及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眼部细菌感染的治疗已卓有成效,但也带来不少的问题,如药物的毒性、过敏反应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等。

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出现,必须掌握抗菌药物的眼科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

下文就抗菌药物在眼科应用的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抗菌药物的选择对眼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感染性质的准确诊断、分离病原菌、作药敏测定,然后选用最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因此,抗菌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可从病原微生物和药物的抗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

1.1 病原微生物在眼部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则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眼部细菌感染的种类和机体其它部位感染有很大不同:眼部不同化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致病菌。

睑缘炎、麦粒肿、眼睑脓肿、泪囊炎等大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细菌性角膜炎主要由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

对眼内炎研究发现,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以凝固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最多,表皮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1.8%,手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厌氧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

对于严重的眼部感染,细菌培养又往往获阴性结果,治疗常凭经验疗法进行。

此时。

针对致病菌选药有两点须注意:其一,从感染的性质和部位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如上所述;其二,是患者用药的疗效。

如一种抗菌药物足量用药3~5 d后临床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则应考虑改用其它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1.2 药物的抗菌作用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适应证不相同。

临床诊断、细菌学检查及其药敏试验可作为选药的重要参考。

选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了解所用药物的抗菌谱、抗菌作用特点,以便选择相应的有效药物。

对病原菌不明的感染应采用广谱抗菌药物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其合理使用却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和谨慎对待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促进其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

一、眼科抗菌药物的种类及特点目前,常用于眼科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这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疗效。

2、氨基糖苷类:例如妥布霉素。

其对于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较强。

3、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眼膏。

常用于治疗眼部的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

4、磺胺类: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是常见的代表药物。

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副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原菌的类型以及药物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二、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眼科抗菌药物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外眼感染:如睑腺炎(麦粒肿)、睑缘炎、结膜炎等,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炎症。

2、内眼感染:包括角膜炎、眼内炎等,这些感染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抗菌治疗以防止视力受损。

3、眼部手术后预防感染:例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等,术前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三、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滴眼剂:这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

患者需要将药液滴入下结膜囊内,通常每天使用数次。

在滴眼时,要注意保持瓶口不接触眼部,以免污染药液。

2、眼膏:眼膏的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夜间使用。

使用时将适量眼膏涂于下结膜囊内。

3、结膜下注射:对于严重的眼部感染,可能会采用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的方式,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但这种方法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

四、眼科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指征用药:部分医生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仅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药物的滥用。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一、引言眼睛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而眼部感染则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

在治疗眼部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以促进其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的应用。

二、眼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一)结膜炎结膜炎是最常见的眼部感染之一,可由细菌、病毒、过敏等因素引起。

细菌性结膜炎通常表现为眼红、眼痒、眼屎增多等症状。

(二)角膜炎角膜炎较为严重,常由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症状包括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

(三)麦粒肿和霰粒肿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霰粒肿则是睑板腺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

三、常用眼科抗菌药物分类(一)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二)氨基糖苷类例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三)大环内酯类常见的有红霉素眼膏等。

(四)磺胺类如磺胺醋酰钠滴眼液。

四、眼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一)明确诊断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必须明确眼部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避免盲目用药。

(二)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三)合理的给药途径眼科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滴眼、眼膏涂眼、结膜下注射、眼内注射等。

一般来说,轻度感染多采用滴眼和眼膏涂眼,严重感染可能需要结膜下注射或眼内注射。

(四)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频率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浓度和使用频率,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五)避免滥用防止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五、眼科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患者 A,女,25 岁,因双眼红肿、眼屎增多 3 天就诊。

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

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 4 小时滴眼 1 次,治疗 5 天后症状明显缓解。

(二)案例二患者 B,男,40 岁,因右眼疼痛、畏光、流泪 2 天就诊。

诊断为角膜炎。

经过病原学检查,确定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合理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合理应用分析
析[ J ] .海峡药学 , 2 0 1 0 , 2 2 ( 7 ) : 2 1 3
抗 菌药 物 在 眼科 临床 中合 理应 用分 析
靳三全( 河南焦作煤业( 集团) 方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一分院眼科 焦作 4 5 4 0 0 0 )
摘要 : 随着全球环境日益恶化,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接触 日 益频繁, 我国的人民群众中出现获得性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几率不断的增加, 加上 电
查。
参考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督查 的过程中 , 临床药师 能够积极 宣传抗 菌药物 临床
合理应用的有关文件 , 利用 自己掌握 的药学 知识 , 推荐抗菌药 物 的合理使用 , 特别 是在 I 类切 口的手术上 , 严格控制临床使
用一代头孢霉素 。从表 2可见 , 医院头孢 唑啉钠 的使用 构成
比达 4 6 . 9 3 % 。同时杜绝了氟喹诺酮 药物在 预 防手 术感染上
间不确定 、 手术接 台延误等 问题 , 我院医务部规定所有术前 预 防使用抗菌药物 , 均 由 临床科 室带 药 , 由麻 醉手 术科 护士 执
行, 并在手术护理记 录单上详 细登记 , 包括 品名 、 规格 、 剂 量、
[ 5 ] 何芬芬 , 李名扬 . 我院 I 类切 口手术预 防应 用抗菌药物 的调查分
2 0 1 5年
第2 7卷 第 8期
给药途径 、 给药时间等。从根本 上解决 了抗 菌药物是用 药时
机不 及 时 的 问题 。手 术 预 防用 药 平 均 术 前 给 药 时 间 : 7 3 . 7 5±
2 1 . 1 7 m i n ( n =4 4 6 ) , 符合《 卫 生部 办公厅关 于抗 菌药 物临床 应用管理有关 问题 的通 知》 ( 2 0 0 9年 3 8号文 件 ) 的要求 。对

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分析

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分析

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8-31T01:31:17.28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4期作者:刘媛媛[导读] 其目的是分析评价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及效果。

方法:本次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眼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采取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40例则采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比较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抗菌药物更换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眼科抗菌药物实施合理应用方法,可提高合理应用率,进一步促进眼科患者病情的改善;因此,具备使用价值。

【关键词】眼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率【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4-0144-01眼科疾病类型较多,包括:白内障、青光眼、斜视以及视网膜脱离等。

与此同时,眼科疾病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较多,比如常使用的氟氧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以及妥布霉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眼科疾病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需确保其应用的合理性,从而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用药疗效及安全性[1]。

本次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眼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纳入研究的眼科患者,一共80例,入选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跨度为23~76岁,平均为(56.8±1.2)岁。

眼科抗菌药物药理及合理使用

眼科抗菌药物药理及合理使用

眼科抗菌药物药理及合理使用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理合理使用眼科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3.016眼科使用的抗感染药主要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抗感染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浪费,同时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不断增加,使现有的抗感染药物失去作用,重则致人死亡。

抗感染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在医院中是应用最广泛,消耗量最大的一类药物,在眼科也是如此[1]。

随机抽查2011年4月~10月门诊处方700张,抗菌药物的使用率73.725%,其中一联抗生素55.6%,二联抗生素18.125%。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糖肽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喹诺酮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作用点是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CDAA为靶点,阻碍DNA回旋酶,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

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氨基糖苷类: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使合成异常的蛋白,阻碍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的外漏,引起细菌死亡,为静止期的杀菌剂。

甲氧苄啶类及磺胺类:作用机制都是影响细菌的叶酸代谢。

甲氧苄啶类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磺胺则竟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障碍二氢叶酸合成。

两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碍,因而增大了抗菌幅度,属于慢效抑菌剂。

利福平为半合成广谱杀菌剂,与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阻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

大环内酯类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长期抑菌剂。

四环素、氯霉素也是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活性的。

抗菌药物的分类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这些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这些药物只能增加给药的次数来提高MIC。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24T01:40:51.07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张利皓刘民胡冬冬[导读] 研究分析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病例进行分析,从病例的各个方面对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从诊断方法,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进行分析。

张利皓刘民胡冬冬聊城市眼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病例进行分析,从病例的各个方面对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从诊断方法,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进行分析。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收集了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眼科病例,并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结果:通过对抗菌药物的研究分析,发现我院眼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感染应用时间较长,用药时机不合理。

结论:提高眼科疾病的治疗,首先就要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眼科临床;应用效果如今,我国制药业发展迅速,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已成为眼科的重要治疗方式【1】。

在眼科使用抗菌药物对剂量和使用时间均有明确规定。

抗菌药物是能够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

通过使用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 方法及资料1.1 患者资料抽选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眼科病例,200份中,女性患者102例,男性患者98例,患者年龄28-76岁,患者平均年龄(43.2±3.6)岁,本次实验设计疾病类型:白内障手术治疗72例,青光眼手术治疗45例,视网膜疾病患者32例,眼外伤患者51例。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我院眼科患者;(2)治疗期间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3)患者年龄25岁以上。

眼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眼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眼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一、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二、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设立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三、医务人员应掌握抗菌药物尤其联合应用的适应症,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确保抗菌药物应用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对患者是适宜的。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的分级原则,明确各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落实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医师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尤其无菌部位标本的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提高病原学诊断的能力、效率和准确性。

促进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疗,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目的。

定期向临床科室公布医院微生物监测数据及耐药警示信息。

六、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影响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增长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应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理念和医疗行为,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环节管理如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基础疾病、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术中血糖水平、加强无菌操作、手卫生管理等综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

七、医师和药师应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识。

八、各临床科室应落实签署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对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

九、科室监控小组负责监督本科室医生合理用药,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症明确。

护士根据抗菌药物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必要时向床位医生报告。

十、加强监督检查,院感办参与每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的调查,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通过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

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

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发布时间:2023-03-01T05:56:27.40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柳军[导读] 伴随着临床科技的不断进步柳军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中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109一、概述伴随着临床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抗生素等抗菌药物,且种类繁多,这些抗菌药物在临床当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眼部细菌感染患者,能够获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

但是在实际的用药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细菌的耐药性、药物是否存在毒性、患者是否对药物存在过敏性,上述因素将会导致用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正因如此,临床上在治疗眼科患者的过程当中,应该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的药物剂量以及给药方式方法,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增强药物的临床疗效。

二、消炎杀菌的眼药水有哪些红霉素类,例如0.5%红霉素眼膏、0.1%利福平滴眼液等。

抗真菌药物,例如两性霉素B滴眼液、那他霉素滴眼液等。

非甾体类消炎药,例如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例如氧氟沙星滴眼液、诺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抗细菌眼药水有氨基糖苷类,例如庆大霉素滴眼液、新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

消炎药还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氟米龙滴眼液、0.1%地塞米松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

三、在眼科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1、红霉素眼膏在眼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临床上在治疗眼部疾病患者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与抗感染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抗菌性药物是红霉素眼膏,该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抗炎抗菌的巨大功效。

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该药物,将会导致患者产生比较强的抗药性,使得病情反复发作,将会严重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而且,眼部疾病患者在患有细菌感染致病的同时,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症状更加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
摘要】
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为眼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从抗菌药物的选
择分析、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分析以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
阐述了在感染性眼病的治疗中,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观点,只要本
着制订眼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将会对于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眼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内容】
眼睛是极为精细和灵巧的器官,即使轻微感染和损伤,也可能造成永久性功
能障碍。

因此抗菌药物在眼科抗感染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合理用药可最大限
度地保护患眼免受损害。

本文针多种方法探讨抗菌药物在眼科的合理应用,供临
床参考。

一、菌药物的选择分析
对于眼部感染疾病的治疗,主要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眼部感染的性
质进行准确的确定,分离出病原菌; 另一方面,对患者做药物过敏测定,选择出
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所以感染的诊断和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而抗菌药
物的选择通常可以从病原微生物及药物抗菌作用两个方面重点分析。

1、病原微生物分析。

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眼部感染的患者,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葡萄球菌为主,再者是肺炎球菌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以铜绿假单
胞菌为主,再者是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

值得一提的是,眼部的感染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感染不同,眼部的不同性质的
化脓感染均为不同的病原菌导致的。

如常见的眼睑肿胀、麦粒肿、睑缘炎、泪囊
炎等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异常导致的,细菌性的角膜炎多数是由葡萄球菌导
致的。

手术后的患者眼部感染的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而严重眼部感染的患者,发现细菌的培养通常呈阳性结果,运
用常规治疗手段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分析眼部感染的性质和引起感染的致病菌; 二是考虑患者用药的效果。

例如用一种抗菌药物对患者的眼部感染进行治疗,用药后3~ 5d没有明显的作用,那么就应该考虑换用其他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

2、抗菌药物的疗效分析。

不是每一种抗菌药物都适合每个患者,每种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抗菌谱都有所差异,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时,可以将药敏试验和
细菌学检查作为用药的参考指标,在药物的选择上需要重点考虑药物的作用、特点、抗菌谱、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选择出最优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

对一些不明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最好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或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应
用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预防患者出现感染。

对于抗菌药物的疗效分析,为抗菌
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控制,从而实
现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控。

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在眼科临床中,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在于3 个方面: 一是可以治疗一些不明病
菌引起的眼部急性感染、一般感染、角膜溃疡、眼球穿孔等症状; 二是减少或延
缓耐药菌的出现; 三是可以治疗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

联合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和性能出现增强、相加、拮抗和无关,
这种情况,所以联合用药不合理,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对患者的眼部造成损伤,例如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本身存在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的副、毒作用相叠加、导致二重感染等,所以在联合用药时应该非常的谨慎,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

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药物过敏试验及病菌的菌谱分布来选择抗菌药物,特别是需要参照临床大样本和流行病学的细菌耐药检测结果,要确定适应症时才能够进行联合用药,用药其实一旦出现感染或其他不良情况必须立即停药,以防止加重患者眼部损伤。

三、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分析
在临床中,抗菌药物的给药、使用的途径和剂量主要是根据患者感染的部位定,选择抗菌药物的浓度能在感染部位保留一段时间还必须具有治疗的效果,并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由于角膜上皮与血眼屏障的存在使得药物在应用时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全面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的通透性,才能在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的同时选择出最佳的给药途径,以达到治愈眼部感染的目的。

目前在治疗眼部感染的途径主要有全身给药和眼部局部给药。

1、眼局部给药分析:部给药主要包括了眼周注射、眼球内注射、局部外等,局部外用是指将药水直接滴入结膜囊中或者将药膏涂抹在结膜囊中; 眼周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射在眼球旁或眼球后; 眼球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射在眼球中。

采用眼球旁的注射方式,药液通过巩膜浸润,然后再扩散,并进入到角膜基质,最后通过角膜内皮层到达前房; 或者是通过巩膜扩散到小梁组织,再到玻璃体膜,最后进入到眼球中。

采用眼球旁注射的方式能够使晶体虹膜隔位置的药液浓度达到治疗的水平,尤其是无法用过角膜脂溶性的药物,该方式效果特别明显。

2、用药途径选择:眼部细菌抗感染药物使用主要还是采用局部用药,剂型主要以滴眼液和眼药膏为主。

很多眼部感染性疾病发生之后与其全身因素具有极大的关联,仅仅是依靠局部用药难以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只会针对患处治疗更加重视,而对于全身的用药治疗则显得难以满足要求。

那么这就很可能造成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当然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用药需按照标准进行合理使用,避免药物滥用现象。

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以及阿托品滴眼液,其可以保持患者瞳孔散大,有利于减少炎症反应和疼痛。

玻璃体腔内注射皮质激素对于视力预后不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可能加重细菌感染,故不应使用。

在治疗最初的48h~72h内,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菌药物后如无明显的临床效果改善,则需要重复进行玻璃体腔穿刺和注射抗菌药物。

如果穿刺结果提示感染较重或出现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 ,则应考虑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总之,目前医学领域新研发了诸多抗菌化合物,但真正能运用到临床治疗的相对较少,应用于治疗眼科抗感染的药物只有很少的几种,如磺胺类、氟喹诺酮类、依曲康唑类等。

虽然在临床眼部治疗的效果较明显,但在使用时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考虑,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用药,为患者的安全和生命担负起重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玮 . 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 3) : 305-307.
〔2〕施勉,文少娟 . 对我院眼科滴眼液眼膏应用情况的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0,12( 24) : 21-22.
〔6〕李广东 . 浅谈抗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合理应用〔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2013,( 6) : 311-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