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性卵巢肿瘤中PHLPP表达论文

合集下载

卵巢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卵巢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卵巢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卢玉波;张林
【期刊名称】《云南医药》
【年(卷),期】1999(020)004
【摘要】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40例卵巢恶性肿瘤及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P-糖蛋白表达及其与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临床分期及术前化疗的关系。

结果P-gp在良性肿瘤中无阳性表达。

在恶性肿瘤中P-gp表达阳性率为37.50%,P-gp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术前化疗无关。

P-gp生表达在低分化癌中占58.33%,高于高、中分化癌(14.28%
【总页数】2页(P247-248)
【作者】卢玉波;张林
【作者单位】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0.2
【相关文献】
1.Skp2和PTEN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张芳;唐密;王建辉
2.端粒酶及hTERT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李玲;谢明水;刘杨
3.卵巢肿瘤中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贾平;王磊;卢运萍;马丁
4.卵巢肿瘤组织中的P-糖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J], 李力;陈心秋;陈忠;黄薇;陈发龙;张洁清;唐步坚
5.卵巢肿瘤组织中p53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李力;陈忠;黄薇;陈岁龙;陈心秋;唐东平;张洁清;唐步坚4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贺乐奇;申春梅;王龙武【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4(021)002【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receptor,IGF-1 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ovarian 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5例EOC和2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IGF-1、IGF-1R、IGFBP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IGF-1、IGF-1 R、IGFBP3在EOC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表达的升高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IGF-1、IGF-1R、IGFBP3的表达升高与EOC的发生发展、分化、转移相关.【总页数】4页(P118-121)【作者】贺乐奇;申春梅;王龙武【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240;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240;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410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DJ-1和HSP27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J], 赖小青;刘朝霞;张帆2.腺病毒包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对大鼠肝组织中 NF-κBp65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J], 孙小雅;张海燕;刘立新;郭晓红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马瑞琼;程洪艳;叶雪;陈军;崔恒;魏丽惠;昌晓红4.CXCR4蛋白、TNF-α蛋白、NF-κβ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J], 陈尧;傅芬5.P53、PTEN和HER2蛋白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J], 孙志杰; 申培红; 杨琛擘; 张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肿瘤论文(共2篇)

卵巢肿瘤论文(共2篇)

卵巢肿瘤论文(共2篇)第一篇: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卵巢肿瘤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卵巢肿瘤依据其不同的病理类型分为多种临床症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术中进行病理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有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两种方式[1]。

术中病理检查结果直接影响着手术方式以及术中的切除范围,对患者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选取合适的术中病理诊断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院常用的术中病理诊断方式主要为冰冻切片。

现对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1例卵巢肿瘤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2.4±5.2)岁,肿瘤部位:右侧21例,左侧20例。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卵巢肿瘤,符合卵巢肿瘤的诊断标准,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进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确诊,均同意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1. 2. 1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将术中所切除的病理组织放置在温度为-20℃左右的冷冻机中,周边滴入包埋剂,病理组织大小大约在24 mm×24 mm×2 mm,将冰冻好组织进行切片,切片的薄厚需依据组织而定,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进行病理诊断。

1. 2. 2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术后将患者剩余的病理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的方式进行病理诊断。

1. 3 观察指标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比较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及准确率。

2 结果2. 1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41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有恶性肿瘤9例(22.0%),交界性肿瘤12例(29.3%),良性肿瘤20例(48.8%)。

2. 2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41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有恶性肿瘤8例(19.5%),交界性肿瘤12例(29.3%),良性肿瘤21例(51.2%)。

PHLPP1与肿瘤的关系及其研究

PHLPP1与肿瘤的关系及其研究

在 PHLPP1 缺失,并且正常人的 B 细胞和稳定转染了 PHLPP1 的 CLL 细胞增殖速度比 CLL 细胞要慢[10] 。 肿瘤细胞 PHLPP1 和 PHLPP2 表达含量的降低甚至消失,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 PHLPP 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有关,也有可能与在细胞中翻译 PHLPP1 蛋白的 mRNA 的稳定性下降有关, 也有可能与在肿瘤细胞内 PHLPP1 蛋白的稳定性下降有关,具体的情况还有待我们去研究 探索[11] 。 既然 PHLPP1 是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而存在,那么它在 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目前对 PHLPP1 的抗 肿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 CML 细 胞 系 ( K562, Meg01 和 SHG3 ) 和 AML 细 胞 系 ( U937 和 HL60)中,PHLPP1 mRNA 均可被检测出,在 CML 细胞 系里 PHLPP1 mRNA 的表达较在 AML 细胞系低。 用 Abl 激酶抑
· 96·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3 年 3 月第 7 卷第 5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March 1,2013,Vol.7,No.5
2.对肿瘤转移的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是一个多阶段的过 程,涉及肿瘤细胞骨架的重排、变形从原发灶脱落,侵入周围细 胞外基质,并降解之,侵入血管和淋巴管而进入循环系统,并与 血小板和靶点处内皮细胞黏附,相互作用而穿出脉管系统,通过 肿瘤细胞增 殖 和 血 管 生 成, 形 成 一 个 新 的 癌 巢, 然 后 又 再 次 转 移,如此恶性循环。 在上述每一步骤中,肿瘤细胞有效地逃避机 体免疫清除而生存下来[19] 。 PHLPP1 是通过使 AKT 的疏水基团 在 Ser473 位点去磷酸化,从而实现对 AKT 及其下游激酶的活性 的负调控,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在人乳腺癌 21T 细胞系中,用 LY294002 抑制 AKT 磷酸化,两个转移性 MT1 和 MT2 细胞中 PHLPP1 的表达量比早期乳腺癌 NT 细胞中要低很多,据此我们 可以推断肿瘤细胞中 PHLPP1 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很大 的关系[20] 。

卵巢上皮性癌PARP 抑制剂耐药的研究进展(全文)

卵巢上皮性癌PARP 抑制剂耐药的研究进展(全文)

卵巢上皮性癌PARP 抑制剂耐药的研究进展(全文)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死亡率居第1位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万例被诊断为卵巢癌,12.5万例死于此病[1]。

尽管初次化疗的有效率达70%,但是大多数晚期卵巢癌患者最终因对化疗耐药而复发[25]。

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验证PARPi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以奥拉帕尼(olaparib)为例,在奥拉帕尼用于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即SOLO9]。

然而,随着PARPi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PARPi耐药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卵巢癌患者对PARPi耐药的情况,并针对PARPi可能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各种假说。

本文从PARPi耐药的机制及针对逆转PARPi耐药进行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介绍,为更好的使用该类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一、卵巢癌PARPi耐药的机制目前,对于PARPi的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的定义尚不明确。

从机制上看原发性耐药通常有以下3种情形:(1)聚二磷酸腺苷(PAR)糖原水解酶(PARG)活性降低:PARG 活性降低会导致PARP1基因p.R591C位点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对奥拉帕尼产生原发性耐药。

总之,目前关于原发性耐药的相关研究较少;而继发性耐药的机制主要是基于PARPi的作用机制提出的各种假说,包括HR活性恢复和PARP基因的低表达状态这两种情况,下面将针对这两种继发性耐药机制进行阐述。

(一)HR活性恢复在接受PARPi治疗之初,存在HR功能缺陷的卵巢癌患者对PARPi 敏感已经得到多次证实。

但随着PARPi使用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对PARPi产生耐药,导致疾病再次进展。

对于这部分患者的耐药机制,可能是由于一些基因发生突变或信号通路发生改变导致HR活性恢复,能重新修复DNA损伤,最终使卵巢癌细胞逃避PARPi的杀伤作用而导致药物失效。

综合既往的研究,HR活性恢复主要可能与BRCA基因的二次突变(secondary mutation)、p53BP1基因的表达缺失以及受体酪氨酸激酶(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等有关。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会转移至腹腔,导致病情加重。

化学治疗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化疗药物目前,上皮性卵巢癌的化学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白蛋白结合紫杉醇、卡铂和顺铂等。

1.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紫杉醇(nab-PTX)是一种新型的紫杉醇类药物,与传统的紫杉醇不同的是,它使用白蛋白作为药物的载体,可以更好地靶向肿瘤细胞并发挥抗肿瘤疗效。

研究表明,与紫杉醇相比,nab-PTX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同时还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2.卡铂卡铂是一种铂类化合物,可通过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来杀死癌细胞。

研究表明,卡铂与顺铂相比,其毒副作用较小,但疗效却更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的化学治疗中。

3.顺铂顺铂也是一种铂类化合物,与卡铂的作用机制相似,均可通过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和修复而发挥抗肿瘤疗效。

虽然顺铂的毒副作用较卡铂要大,但它的耐药性要比卡铂低,因此在患者发生耐药时常常会选择使用顺铂。

二、疗效化学治疗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例如,在卡铂和紫杉醇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中,患者的最佳缓解率可以达到70%以上。

此外,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也被证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三、不良反应化学治疗虽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但同时也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1.消化系统不适: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并可能引起胃肠道炎症和溃疡。

2.血液系统不适:化疗药物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血小板和红、白细胞数量下降,从而使患者容易出现贫血、感染和出血等症状。

3.神经系统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疲劳等不适感。

4.肝肾功能损害:长期的化疗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2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2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2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高会玲;焦悦;孙树静【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27 and P53 in the pathogenesis,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27 and P53.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P27 and P53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y( SP )in 57 cases of malignant ovarian tumor( malignancy group ),18 cases of borderline ovarian epithelial neoplasm( borderline group ),25 cases of benign ovarian tumor( benign group )and 20 cases of normal ovarian tissue samples( control group ).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27 was gradually reduced in the order of control group, benign group, borderline group and malignancy group,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of P27 in malignanc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benign group( P 〈 0. 05 ). The expression of P27 in malignancy group was not related with patient's age, pathological typ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 05 ).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P27 in malignancy group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staging and tissu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 05 ). The expression of P53 was not found in controlgroup,however,the expression of P53 in malignanc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benign group and borderline group( P 〈 0. 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P53 in malignancy group among patient' s age,pathologicaltype,lymph node metastasis( P 〉0. 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P53 in low differenti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edium andhigh differentiation group, which at Ⅲ ~ Ⅳ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Ⅰ ~ Ⅱ stage( P 〈0. 05 ). The expression of P27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53( r = -0.397, P 〈0.05 ). Conclusion The decreaseof P27 expression and abnormal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may play a certain promo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pithelial ovariancancer,furthermore,P27 protein may be the sign of malignant degree and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which prognosticates bad prognosis.%目的探讨P27、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良性上皮性肿瘤25例(良性组)、交界性肿瘤18例(交界性组)、恶性肿瘤57例(恶性组)和同期正常卵巢组织20例(对照组)P27、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1)P27在对照组、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恶性组P2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卵巢上皮性癌中,P2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53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恶性组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良性组和交界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恶性组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27和P53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s=-0.397,P<0.05).结论 P27的表达下降P5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由良性向恶性的转化发展起着某种促进作用.且P27蛋白可能是作为卵巢上皮性癌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的标志,预示预后不良.【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4页(P180-183)【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P27;P53;免疫组化【作者】高会玲;焦悦;孙树静【作者单位】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产科;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在妇科肿瘤中,卵巢癌是死亡的首要原因,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五年[1]。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27~(kipl)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27~(kipl)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 7 poen v a sa o t t l e icd n e a d d v lp n v r p tei a c r T ee p e s n o 2 p o 2 rti ly i r e i t ie c e eo me t o a i e i l c e . h x rs i P 7 n mp a r n o nh n n f o n a h a n l o f r— ti y s re a n id p n e t rg o t a tri s efn e p o oi v r n e i di a c r en ma ev a e e d n o s c fco as s g t r g sso o ai o t a c n e s n p n i n i h n f n h l Ke r s 1 7 ;Ov r n e pa m; I y wo d : ) 2 ai n o ls a mmu o i o h mi r ; P o o i n hs c e s y t t rg s n s
(P s )法 ,检测 4 例卵巢 上皮 性恶性肿瘤组织 、1 7 7例卵 巢 良性 肿瘤 组织 及 1 正常 卵巢组 织 中 P 7i 白的表 0例 2k蛋 P 1
达 。【 结果】()卵巢上皮性 恶性肿瘤组织 巾 P7 白表达 的阳性率 ,明显低 于 卵巢 良性 肿瘤 组织 及正 常卵巢 1 2“蛋
p ti v r pteil a crwa orl e i l c tg d p too ia ga e ( ) n o ai pteilC cr o r eni o ai e i l n e screa dwt ci a sae a a lgc rd . 3 I vr e i l a e , n n a h ac t h i nl n h l n a h a n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蔡喆;李艳芳;刘富元;冯艳玲;侯景辉;赵美卿【期刊名称】《癌症(英文版)》【年(卷),期】2007(026)003【摘要】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uPA、PAI-1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上皮性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uPA阳性率分别为77.5%和30.0%(P<0.001),PAI-1阳性率分别为55.0%和20.0%(P=0.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 表达与PAI-1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uPA阳性与盆腹腔转移病灶直径>1 cm有关(P=0.038),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术前血CA125值、卵巢病灶大小、残留病灶大小无显著性相关(P>0.05);PAI-1阳性与FIGO分期有显著性相关(P=0.022),与上述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性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uPA表达是肿瘤无进展生存、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AI-1表达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uPA、PAI-1表达上调.uPA、PAI-1有可能作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参考指标.【总页数】6页(P312-317)【作者】蔡喆;李艳芳;刘富元;冯艳玲;侯景辉;赵美卿【作者单位】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东,广州,51006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东,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上皮性肿瘤论文:卵巢上皮性肿瘤gelsolincyclinD1

卵巢上皮性肿瘤论文:卵巢上皮性肿瘤gelsolincyclinD1

卵巢上皮性肿瘤论文:卵巢上皮性肿瘤 gelsolin cyclinD1【中文摘要】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有稳定增高的趋势,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近几十年来,妇科肿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对卵巢癌的疗效依然较差,导致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复发、转移及死亡率较高。

主要原因是由于卵巢癌生长部位隐蔽,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以及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多数初诊患者已发生盆腹腔转移甚至远处转移。

确定一些敏感指标用于卵巢癌的早期发现、预测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就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本实验对比研究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与卵巢上皮癌组织中gelsolin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探讨肿瘤早期发生与浸润进展之间gelsolin和cyclinD1的表达的异同、gelsolin和cyclinD1与与卵巢癌的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gelsolin和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研究gelsolin和cyclinD1对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提示意义。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卵巢上皮癌、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gelsolin、cyclinD1的表达情况,分析gelsolin、cyclinD1在卵巢上皮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的异同,及gelsolin cyclinD1与卵巢癌的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gelsolin、cyclinD1相互之间的关系。

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gelsolin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3.3%、16.9%。

gelsolin在卵巢上皮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且gelsolin在卵巢上皮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gelsolin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TEN蛋白表达及意义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TEN蛋白表达及意义
18.768
P
-
0.000
0.000
3. 讨论
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是发生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特别是以卵巢 上皮癌居多,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即便是有症状也不特异,容易和其它妇科疾病混 淆,筛查的作用又比较局限,早期的诊断比较困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 了,尽管卵巢癌的发病率较宫颈癌、子宫上皮癌低,但是死亡率却非常高,居妇科 癌症首位,5 年生存率不足 1/5,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最大疾患。只有通过 对卵巢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来寻找作为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3]。
综上所述,p-AKT 是影响卵巢癌恶性生物学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p-AKT 的过表达伴随着 PTEN 表达缺失参与了卵巢癌变的过程,研究 PI3K/AKT 通路的 关系对治疗卵巢癌有一定的额知道作用,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1.1 一般资料 , 选取 2015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卵巢肿瘤 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根据肿瘤良恶性质将 34 例恶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将 50 例良 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31 ~ 62 岁、平均(45.57±5.38)岁;对照组:年 龄 32 ~ 63 岁、平均(45.64±5.29)岁,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 所有染色均设阴性、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分别取已知 p-AKT、PTEN 蛋白表达阳性 的卵巢癌组织的石蜡切片;阴性对照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 1 抗。
1.3 观察指标 , 对比两组 p-AKT、PTEN 的阳性检出率。 1.4 评价标准 , 阳性细胞比例积分:在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择 5 个视野,每个 视野计数 100 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的所占比,取均值,阳性细胞比例≤ 10%为 1 分;10% -50%计 2 分;50% -75%计 3 分;≥ 75%计 4 分。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计分: 细胞无显色计 0 分;细胞浅黄色计 1 分;棕黄色计 2 分;黄褐色计 3 分;阳性细胞 比例与细胞染色强度计分乘积 0 分为(-),1-4 分为(+),5-8 分为(++),9-12 分 为(+++);分值范围 0-12 分;积分≥ 4 分为阳性表达 [2]。 1.5 统计学分析 ,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1.0 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 ”, t 检验;计数资料(:n,%),χ2 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XIAP的表达及意义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XIAP的表达及意义

用免疫组 化 s 法检测 8 例卵巢上 P 4
皮癌组织 、9例 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 2 例 正常卵巢 组织 中的 ⅪA 。结 果 ⅪA 3 l P P在上皮 性卵巢 肿瘤组 织的细 胞质 中表 达。正常卵巢组 织中未见 XA I . P表达。上皮性 卵巢癌 组织 中 X A 阳性表 达率为 6 . % , I P 3 1 良性上 皮性 卵 巢肿瘤组织 为 3 .% , 0 8 两者相 比, P<0 0 ; . 1 上皮 性卵 巢癌 的 XA I P表 达强 度随 临床 分 期增 高而 增加 ( P<0 0 ) .5 。 XA IP弱 阳性 和阴性表达 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生存 预后好于强 阳性表达者 ( P<00 ) .5 。结论
( iw nMii d r ru et l o i lS ad n 7 2 3 , . . hn ) X n e nn I  ̄t GopC nr s t ,h n og2 1 3 P R C ia gn y aH p a
Abt c:O jc v T td eepes nads nf ac f I Pi vr p e a crio a Meh d sr t bet e os yt xrsi n i icn eo A o a a ei l l a nm . to a i u h o gi X n i n h t i c
c nc ae( l a s g sP<00 ) b tt i o s nf at hnebt enlw adh htmor i o g a gae dted - i l t i .5 , u dn t i ic l cag e e id g in y w o n u u s l il rdsa i h to c n h f
a d2 oma v r s Reu t T ea sn eo I tiigi o a v r sh e nd mo s ae .T ee peso n 1o n r l o ai . s l f e s h b e c fX AP sann n r l o a e a b e e n t td h x rsin n m i S r

PHLP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HLP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HLP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PHLPP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82例NSCLC组织中PHLP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PHLPP主要在细胞膜上表达,在NSCLC中63%阴性表达、11%为+、10%为++、16%为+++,PHLPP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24),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及分期没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PHLPP蛋白在人NSCLC组织中表达率为37%,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HLPP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and its correlations of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All of 82 tissue specimens with NSCLC were exam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and the results of IHC were analyz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PHLPP mainly expressed on the cell membrane. The rate of PHLPP expression was negative in 63%,poor in 11%,moderate in 10% and strong in 16%,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PHLPP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tiation,but not with age,smoking states,pathological type and stage.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HLPP is 37% in human NSCLC tissue specimens and was correlated with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HLPP;Immunohistochemistry(IHC)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癌基因的激活及抑制基因的缺失和(或)突变是导致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p53R2和CSNK2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p53R2和CSNK2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I期组(无浸润和转移)和II~Ⅳ期组(有浸润和转移)两组之间,p53R2的表达程度有统计学差异,随临床浸润和转移的出现,p53R2的表达逐渐增强。

在粘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四种不同组织类型之间,p53R2的表达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组织学分级不同,p53R2的表达程度有显著性差异,随组织的分化程度越来越差,p53R2的表达越强。

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卵巢癌患者l、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51%、34%、19%、19%;中位生存时间为41.75个月。

p53R2的表达在术后1、2、3年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O.05),术后生存时间越短,p53R2的表达越强。

CK2a阳性反应主要表达在细胞核。

但其阳性程度在正常卵巢、上皮性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卵巢肿瘤中均呈低表达,其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p53R2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低表达,而在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呈中表达,而在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高表达,提示p53R2在区别卵巢的恶性程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卵巢癌临床分期越晚,p53R2越高表达,而在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中p53R2表达程度无明显差异,与病理类型无关。

3.p53R2的表达与卵巢癌的肝转移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4.p53R2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其阳性表达亦有明显变化,说明p53R2的表达强度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

5.术后生存时间越短,p53R2的表达越明显,说明p53R2的表达与卵巢癌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关。

6.通过监测p53R2的表达,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术后生存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7.CK2.ct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均高表达,提示CK20t在区别卵巢的恶性程度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CK2ct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无明显关系。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TBL1XR1、PPA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TBL1XR1、PPA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1988 •现代生物医学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IO MAY.2021doi: 10.13241 /ki.pmb.2021.10.040上皮性卵巢癌组织TBL1XR1、PPA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研究*许明浩1周士源2周明3初学1高星1(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江苏苏州2150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苏州215000;3江苏肖肿瘤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210009)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转导素P1X连锁受体蛋白l(T B L lX R l)和无机焦磷酸酶(PPA1)的表达及二者与临床病例参 数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入住我院的并进行手术切除的8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组织样 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8例组织样衣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TBLIXR丨和PPA1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TBL1XR1和PPAI 表达情况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随访至2019年9月,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BL1XR1和 PPA1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高表达率为48.86%(43/88),T B L lX R l的表达 与FIG 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高表达的患者 具有相对较差的预后PPA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40.91%(36/88),同样的PPA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 F1GO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结果分析表明PPA1高表达的患者具有相对较短的预后生存期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 样本中TBL1X RI和PPA1均存在表达,并且二者的表达情况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紧密相关,TBL1XR丨和PPA1的过 表达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不利预后因素,或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潜在的领后生物标志物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丁81^乂1^丨^?八丨;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73(2021 )10-丨988-04Expression of TBL1XR1, PPA1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nd Its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rognosis*X U Ming-hao', ZHOU Shi-yuair, ZHOU Ming\ CHU Xue1, GAO Xing1(1 Department o f M edical Onc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2 Department o f H e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3 Department o f C linical Laboratory, Jiangsu Cancer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09, China)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ransducin p-like 1X-linked receptor 1(TBL1XR1) and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 (PPA1)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issu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rognosis. M e t h o d s: The tissue samples of 88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1 to April 2015 were coll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BL1XR1 and PPA1 in 88 tissue samples and corre­sponding paracancerous tiss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BL1XR1 and PPA1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ere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until September 2019, and kaplan-Meier sur- vival curve was plott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BL1XR1 and PPA1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 varian cancer. R e s u l t s:The high expression rate of TBL1XR1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as 48.86% (43/88). The expression of TBL1XR1 were correlated with FIGO stag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 Kaplan-Meier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TBL1XR1 in the tissue had a relatively poor prognosis. The high expres­sion rate of PPA1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issues was 40.91% (36/88). The same expression of PPA1 were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al grad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FIGO stage (f*<0.05). Kaplan-Meier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PPA1 had a relatively short prognostic survival. C o n c l u s i o n:Both TBL1XR1 and PPA1 are expressed in epithelial o- varian cancer tissue samples, and their expres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tic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he overexpression of TBL1XR1 and PPA1 may be an adverse prognosis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or may serve as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s for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K e y w o r d s: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TBL1XR1; PPA1;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PrognosisC h i n e s e L i b r a r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C L C):R737.31D o c u m e n t c o d e:AA r t i c l e I D: 1673-6273(2021)10-1988-04*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H201413)作者简介:许明浩(丨991-),男,硕十,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恶性肿瘤,E-m a i丨:m i n g h a o x n91@163.c o m(收稿日期:2021 -0丨-04接受日期:202丨-0丨-27)现物医学 Progress in Modem Biomedicine VoL21 NO.IO MAY.2021• 1989 •»*- »-刖目上皮性卵巢癌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进 行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法|14;超过一半的女性患者死因是 由于上皮性卵巢癌在早期的诊断困难和术后的高复发率由 于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上皮性卵巢癌经 常扩散到腔周围,并在诊断时已经是晚期 ' 尽管目前在手术和 辅助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结果仍 较差,因此,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早期预测或治疗寻找 新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摘要】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化疗。

本文旨在探讨化疗药物选择、化疗方案比较、靶向治疗的进展、免疫治疗的前景以及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发现,不同化疗药物在治疗上皮性卵巢癌中具有一定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比较和优化化疗方案。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结论部分讨论了化疗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多模式治疗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上皮性卵巢癌的化学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化疗药物、多模式治疗、研究目的、治疗现状、化疗方案、临床试验结果、化疗地位、未来研究方向、疾病背景、治疗进展、免疫治疗前景。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起源于卵巢表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据了所有卵巢癌的大约90%。

这种癌症通常在中年妇女中发生,临床症状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常常在晚期才被诊断。

病因方面,遗传因素、生活环境、激素因素等都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有关。

目前,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并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由于该癌症的特点是易侵袭和难以治愈,传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化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影响身体免疫功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研究表明,化学治疗在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有的化疗药物对于该癌症的耐药性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化学药物的选择和疗效评价,探索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治疗手段,对于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治疗现状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恶性的卵巢肿瘤,常见于中老年女性。

目前,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

由于该病的高度异质性和易复发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疗一直被认为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卡铂和顺铂等。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

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卵巢癌的约90%。

该病具有隐匿性强、易于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常常在晚期被发现,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来说,手术常常不能完全切除病灶,放疗效果有限,因此化疗成为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手段。

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进步,针对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方案也在不断完善。

化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杀灭恶性细胞和控制肿瘤的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也会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化疗药物的选用、不同化疗方案的比较、化疗的疗效评价、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预后和生存率分析。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上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以及不同化疗药物在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临床实践的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化疗药物的选用标准和规范化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对化疗的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在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最终目的是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上皮性卵巢癌的化学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在女性生殖器官中发生。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化学治疗作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上皮性卵巢癌化学治疗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通过合理选择化疗药物和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研究化疗在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的地位,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PHLPP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PHLPP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PHLPP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刘凤华;肖会廷;田菁;吴江华;郝权【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年(卷),期】2016(032)002【摘要】目的:检测PHLPP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探讨PHLPP1的表达对初治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耐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资料完整且病理确诊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6例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93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后石蜡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HLPP1与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对p-AKT与PHLPP1的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COX回归模型对影响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HLPP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高表达率为61.5%,在浆液性囊腺癌高表达率为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0.001).PHLPP1与p-AKT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01).PHLPP1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铂类耐药及分期相关,PHLPP1无或低表达及p-AKT高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PHLPP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MST)为48.0±7.6月,平均复发时间为10.2±3.3月;无或低表达组MST 34.0±4.0月,平均复发时间6.0±2.9月,高表达组均高于无或低表达组(P<0.05).PHLPP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25.0%,无或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16.1%.p-AKT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9.4%,而无或低表达组为23.3%.结论:PHLPP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癌,PHLPP1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PHLPP1高表达者预后明显好于无或低表达者,PHLPP1缺乏是浆液性囊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总页数】5页(P146-150)【作者】刘凤华;肖会廷;田菁;吴江华;郝权【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天津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PHLP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何柳青;李婷婷;王姝阳;丁彦青;廖雯婷2.老年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预后影响因素 [J], 石琳3.人脑胶质瘤中PHLPP1的表达及意义 [J], 滕大才;马永超;韩兵4.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DCD4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J], 宋继荣;肖敏;张丹凤5.PHLPP1与PHLPP2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朱辉;王淑君;夏溪;谢林文;张亚儿;吴建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皮性卵巢肿瘤中PHLPP表达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上皮性卵巢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对119例上皮性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病灶的phlpp表达情况。

结果 phlpp在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癌中表达率存在统计差异(p75%为4分。

然后将两种评分相加,分为4级:0~1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6分为阳性(++),>6分为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phlpp在良性卵巢肿瘤中高表达,表达率为92.5%,在交界性卵巢肿瘤中表达率为75.0%,在卵巢癌中表达率最低为25.6%,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9.0900,p<0.01)。

见表1。

表1phlpp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表达情况
3 讨论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缺乏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70%患者发现时已有盆腹腔转移、卵巢癌浸润,已属晚期[1]。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综合治疗,但卵巢癌的整体生存率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其5年生存率也仅为30%左右,预后差。

因此,探索卵巢癌发生发展机制,对提高卵巢癌防治水平和改善预后,有极为重要意义。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事件多因子的参与,其发生涉及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的多步骤变化过程,卵巢癌的发生也不例外。

pi3k/akt(phospho inositide
3kinese/proteinkinase b,pi3k/akt)通路发现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很多肿瘤细胞系中均可检测到通路抑制基因的变异或缺失,pi3k 和akt的突变或扩增、受体激活或pi3k/akt通路下游分子的激活。

pi3k/akt通路在细胞代谢、细胞周期调控、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耐药性密切相关。

phlpp 是newton[2]等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及细胞中
均可以表达。

抑癌基因phlpp在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浸润、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phlpp通过使akt的疏水基团在ser473位点去磷酸化,从而实现对akt及其下游激酶的活性的负调控,拮抗pi3k/akt信号系统,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癌作用[3]。

近年对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的转移灶进行检测[4],发现akt过度活化及phlpp表达明显下降。

newton等检测了5种结肠癌细胞系,其中有4种检测到phlpp低表达而akt高表达,将phlpp转染到结肠癌细胞系,与未转染的相比出现了部分位点低磷酸化。

本研究提示phlpp在良性卵巢肿瘤中表达率最高,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表达显著降低,在卵巢癌中表达率最低,各组相比较有
统计学差异(χ2=69.0900,p<0.01)。

这提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存在phlpp蛋白的缺失。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在上皮性卵巢癌病理的诊断,可作为监测卵巢癌的分子靶标,并为卵巢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jemala, tiwarirc, murraytetal.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jclin, 2008, 54 (1): 82.
[2] gao t, furnari f, newton ac etal.phlpp: a phosphatase that directly dephosphory lates akt, promotes apoptosis, and suppresses tumor growth[j].molcel,l 2005, 18 (1): 13.
[3] brognard j, sierecki e, gao t et al.phlpp and a second isoform,phlpp2, differentially attenuate the amplitude of akt signaling by regulating distinct akt
isoforms[j].molcel,l 2007, 25 (6): 917.
[4]qiao m, iglehart jd, pardee ab.metastatic potential of 21t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depends on akt/protein kinase b activation[j].cancerres, 2007, 67(11): 529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