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其关键在于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
订单班是指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按照企业的需求、特点和要求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实践与思考。
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包括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培养计划的制定、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导师的配备等环节。
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合作协调。
这一过程包括确定合作的目标和需求,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合作协议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学生实习等重要环节,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
双方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专业需求和技能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实习、实训及项目研究等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获得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技能及能力。
企业也可以提供实际案例、问题,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培养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订单班模式下进行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学习和实践,同时参与企业实习、项目实训等活动,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与企业需求匹配的实际能力与技能,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也需要配备专门的企业导师。
企业导师可以与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指导与建议。
企业导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企业,并成为企业中的中坚力量。
以上即是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实践方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王晖(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中双方对资源要素的需求,揭示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依赖理论;会计专业一、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1985年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独立角色,全国就开始不断尝试和实践适用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生通过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环境中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
但一直以来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公办院校,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其更注重社会效益,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补齐学校课堂教学的短板,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因为追求目标不同,导致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利益不一致。
校企合作模式下主导者为学校,在合作中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不高。
即使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双方也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终学校也无法实现其目标。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相继在2017年、2019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这两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校企合作的办学主体是学校,而产教融合办学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这就从机制上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得到充分的重视,有利于双方的合作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
虽然产教融合是发展趋势,然而目前阶段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具备产教融合的条件和资源,有很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找到合适的契机实现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一、引言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
包括汽车制造商、整车厂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车联网生态圈的雏形已经出现。
车联网已经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
在此形势下,将车联网专业纳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一批具备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车联网产业联合培养既有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又能掌握车联网的专业知识,解决车联网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性问题的专门性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二、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前期的认识实习,学习中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后期的专业方向实习、学生毕业前的定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行业背景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能力。
但是,本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是在原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建设的,原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于车联网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校内实验室设备不足原有的实验设备能满足基础课程和汽车交通方面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
针对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没有?C诺氖笛槭液褪笛樯璞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设计车联网方向的实验项目,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没有真正的车联网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无法完善车联网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学院原有的老师没有车联网行业背景,不具备车联网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与研发过程,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车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在介绍了该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实践案例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探讨、问题与挑战、建议与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可以促进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良性互动。
也为未来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案例分析、成功因素、问题、挑战、建议、展望、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学校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企业培训员工则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界限,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实际的培训,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交流等活动,学校可以吸纳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前沿技术,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趋势,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校企协同育人_实践教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协同育人,即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本文将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内涵、实施策略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1.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 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企业参与高校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降低人才引进成本。
3. 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可以提前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政府引导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训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合作主体校企协同育人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等。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政府负责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受益者。
2. 合作内容校企协同育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产教融合及行业需求为导向
获得价值增加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2017年,教育部审议通过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提出要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随后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提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
包装工程专业作为服务型应用学科,其目前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未达到与行业的一线需求有效结合,基于企业的协同平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尚且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同时暨南大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中的一所,其包装工程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在这样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工程认证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和推进。
目前大多数专职教师缺乏对行业背景的深入了解,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理论深厚的优势,整合学校、企业及社会的优质资源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可行条件和实践场所。
其目标是实现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制订并不断完善,以此初步建立实践平台运行机制及其维护运作的保障措施。
一、以“包装工程”为例的工科专业背景下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包装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包装企业拥有推动行业发展的高尖精设备,同时对高新前沿技术具有迫切需求,而高等院校关注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如何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融合,搭建产教研融合的平台。
在此平台上,一方面提高培养面向企业自身需求的包装人才,增强实践环节对人才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将前沿科技应用到包装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在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上,对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不但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场所,而且能为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与实践对接的机会,同时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后备人才,提高包装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搭建的目的是: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学校育人目标与未来工作要求对接,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要求对接,学生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校科学研究与企业技术开发对接,校内实验条件与企业生产设施对接。
浅析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教育
浅析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发布时间:2023-01-05T05:26:37.71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7期作者:麦洁贞[导读] 本文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普遍现状、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的困境开始,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麦洁贞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507摘要: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教育也呈现多样化格局,引企驻校共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实施1+X课证融通教学是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从这些途径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本文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普遍现状、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的困境开始,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会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财税政策不断更新变化,会计岗位群的用人需求标准也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会计学生在专业岗位的实习和就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促使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财税政策的更新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技能型向技术型转化的新要求。
鉴于此,职业院校需积极发掘校企合作的契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根据会计行业的用人标准,组织校企合作教育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普遍现状会计专业是众多职业院校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专业,其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在校接受专业教育教学,一般能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中仍主要存在几方面的局限性:其一是会计专业工作最基本的是核算与监督经济活动,掌握着单位的经济商业信息,其工作对人才聘任在诚信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需具备专业经验,这使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或较少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与业务,缺乏在会计工作岗位实践、见习、实习的切身体验,难以积累到实际的专业工作经验;其二是财税政策的更新变化和专业工作智能化的趋势变革,这要求专业工作人员需及时掌握财税政策与法规应用到专业业务工作中,以及具有一定职业判断能力和基本业务分析管理能力,若教师在繁忙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参加专业实践、企业调研,从中掌握财税政策的变化与应用,会导致教材、教学内容出现滞后政策的变化发展;其三是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促使会计专业岗位群的基本工作趋向智能化,这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能熟练计算机、网络平台的运用,以及掌握智能化财税工具开展基本会计工作业务,而且要求基层会计工作人员从传统的技能型向技术型转化,若职业院校没有及时根据专业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更新课程设置,或者人才培养方案流于形式,没有及时进行师资培训与转型,会导致教学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校企协同育人 专业实践
校企协同育人专业实践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比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学校与企业可以合作开展项目研究,让学生通过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供学生专业实践的经验和指导。
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真实、更贴近职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真实运作情况,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同时,校企合作还有助于学校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更好地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和管理机制,确保协同育人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校企协同育人是一种有效的专业实践模式,通过学校与
企业的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引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显露出瓶颈和不足,校企合作成为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倡导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通过将学校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资源与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有效地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与优势的互补。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为解决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通过本文将对该模式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思考,探讨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旨在为推动高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之一,其意义重大且深远。
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这种模式还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打破传统的界限,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学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且,校企合作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培养机会。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探索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实践与思考,针对这一新模式的特点、优势、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一、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与企业需求对接: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企业的需求,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
2. 实践能力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实习和项目实践中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双向选择: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会由企业负责选拔学生,学生也能够在实习期间对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最终双方都能够达到共赢的目的。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诸多优势:3. 加强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4. 提高学校声誉:通过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对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虽然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这对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订单班与传统班级要求不同,在管理和实施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3. 合作企业的选择和管理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学校有一支专门的团队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调。
四、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有以下几点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和培养计划。
2. 拓展合作企业:发掘更多的潜在合作企业,扩大合作范围,提高订单班的影响力。
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的会计专业教学路径探索
校园公关理论版125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的会计专业教学路径探索文/丁丽华(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江苏东台..2242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专业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
而当前职业教育现阶段的校企合作还处在以学校为主,企业进行有限的参与(辅助)低层次合作关系,以至于学生进入企业后由于缺乏实践技能、经验,难以满足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未来高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协同育人必然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就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路径展开研究,文章中首先介绍了校企协同教育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会计专业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 会计专业 教学引言校企协同育人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办学,根据行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进行教学与实习,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企业打造优秀的人才,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校企协同育人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实现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校企协同育人能够充分弥补职业学校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短板,解决当前面临的职业学校人才输出过剩而企业专业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
校企协同教育模式最早是从西方国家借鉴过来的,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发展时间早于我国,其相关模式、制度及政策等也都比较完善,而我国校企协同育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真正要做好校企合作育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针对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思路展开详细研究。
1.校企协同教育的重要意义1.1校企协同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开始迈进了“新经济时代”,在未来人才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还未能达到均衡。
因此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人力资源供给改革,是实现人才供给链和产业需求链有效结合的必然途径,是加强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以及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然要求。
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究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培养综合性职业人才的重要场所。
而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那么在现阶段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推动会计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的着力点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
由此可见,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形式。
一、产教融合的涵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根本涵义在于产教一体化、校企合作发展,主要原理在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与专业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服务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职业院校与行业联合的形式,推动企业参与到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活动中。
产教融合模式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构建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适应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和持续推进教育工作创新的最终结果。
二、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高职教育工作中,推动专业教育产教融合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对接工作:首先是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对接,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学生岗位能力要求之间的对接,第三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学生实践活动之间的对接;第四是学生职业技能证书与毕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对接;第五是职业教育活动与学生终身学习对接。
实际上,高职院校促进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产教融合,是突破生产与教育、企业与学校以及学生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屏障的重要形式。
其一,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所需。
伯德教育家曾经表示,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具体表现在社会宏观层面上,即对学生对接岗位工作、适应社会生活以及提升自我价值有着正向的推动作用。
而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否,是由学生能否迅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否创造额外经济效益而决定的,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进产教融合能够使得学生尽快熟练岗位工作,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其社会价值。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内容:
1. 建立会计专业实践基地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会计实践基地,提供实习职位,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基地应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专业的会计师团队,提供实践指导。
2. 开设企业实践课程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实践课程,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就业。
3. 拓展就业渠道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开展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4. 举办会计专业实践活动
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会计专业实践活动,包括会计模拟实践、财务实操培训等。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推动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合作企业
学校与企业合作,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的企业,开展合
作。
2. 建立实践基地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会计实践基地。
3. 开设企业实践课程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实践课程。
4. 拓展就业渠道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开展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5. 举办会计专业实践活动
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会计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素养。
四、实施效果评估:
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五、实施周期:
本实施方案为长期实施方案,周期为3年,实施过程中随时可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新探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新探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与校企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需求背景、校企合作模式和深度融合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新探。
一、需求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撑。
尤其是会计职业,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就业需求量大,但相应的人才缺口也很大。
许多企业面临着会计人才短缺的现象,专业能力不足的人才更是不敷使用。
职业教育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需与校企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模式中职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已经普遍存在,但如何实现深度融合,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
目前,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赞助计划。
企业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机会,提供教材、设备和资金等赞助。
2、企业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培训,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实践操作技能。
3、企业兼职导师。
企业聘请中职学校的教师兼职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咨询。
以上几种模式对于校企合作是有积极的作用的,但是并不完全能达到深度融合的需要。
因此,中职学校和企业应该探索更加深入的合作模式,共同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协同。
三、深度融合方式1、课程共建。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中职学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计划,编制实用性强、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会计课程体系。
学校应参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强化课程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开设适合各行各业业务需求的专业课程。
2、实践项目合作。
中职学校和企业应该通过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中的会计操作流程、基本技能、职业素养等。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合作模式不够成熟、教学与实践脱节等。
进一步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有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在订单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对该模式的定义、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问题与挑战、以及对策与建议的讨论,旨在深入探讨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局面。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定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和培养资源。
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共同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发现潜在人才,为自身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确保双方的利益得以最大化。
还需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学生受益最大化。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值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推广。
2.2 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背景、意义、实践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等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与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这一模式的出现,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高端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创新性的教育环境。
其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实现人才的精准对接。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开始尝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1. XX大学与XX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设“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
该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开发,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2. XX职业学院与XX制造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3. XX高校与XX设计公司合作,开展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项目。
学生可以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设计项目,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
这些实践案例表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双方的共赢。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足、实习实践经验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该问题的根本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校企合作模式以及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所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校企合作的理解,并探讨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和问题,为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该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2. 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3. 研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探索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路径——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探索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路径——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张岩瑾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归根结底在于职业院校想通过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节约用人成本和缩短企业培养时间。
会计专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和保密性,一直很难打破引入真实业务这一痛点,本文旨在会计行业特殊性和会计专业发展困境,研究为什么会计专业必须走双元育人之路,该专业如何进行双元育人,双元育人过程中如何渗透文化育人,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从顶层设计、课程设计、教师培养、教材编写、考核评价五个维度来研究如何更好地培育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懂业务、懂核算、懂技术”的财务人员,同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并形成可借鉴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国家政策多措并举提供保障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涉及产教融合方面共10次,可见在改革过程中,要想让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方合作育人。
2020年7月,为贯彻落实校企双元育人,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颁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就如何落实双元育人、如何引入产业优势、如何建产业学院给予指南性指导。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这是《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进一步落实,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开展试点,孵化产教融合成果,并形成可借鉴经验进行推广应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21年12月,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的公示》,现代产业学院将推进“引企入教”,为产教融合孕育发展土壤,通过产业学院建设,将在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方面向纵深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孵化、社会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成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的角度,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一批具有特定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的人才。
该模式主要包括企业提出需求、高校定制课程、以企业订单为导向、实践教学为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习实训为基础等特点。
在实践方面,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需求导向:订单班的开设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高校会与企业对接,根据企业提出的具体需求和岗位要求来定制相关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
2. 实践教学为主:订单班的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实际上就业需求为导向。
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实践、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应用能力。
3. 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订单班特点,高校需要具备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养高,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样的教师团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 实习实训为基础:订单班模式培养过程中,实习实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在企业、工厂、实验室等实际岗位上进行实践,接受真实的考验和锻炼。
二、思考在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我们也应该进行一些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完善这一培养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
1. 与行业深度对接:在定制订单班课程时,高校应该更深度地与企业进行对接,了解行业内最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用人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企业输送适应性强、专业性强的人才。
2.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只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作者:张志红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9期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引企驻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
本文分析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方式和内容。
介绍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会计学专业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入驻学校,借助企业资源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引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强调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
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现状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需在企业一线从事会计各岗位的实务操作。
但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还存在与企业要求脱节,毕业生缺乏企业实务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还较差,还需要企业的再次培训。
主要原因是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有差距1.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要求不接轨。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老旧,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特点要求无法接轨,不适用高速发展的地方经济需要。
2.培养内容仍以理论知识培养为主。
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按照设计的培养方案学习理论型的会计学知识体系,实际操作机会少,到企业锻炼的机会更少。
理论无法与实践充分结合。
3.校内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
专业学生实训形式采用校内实验室软件模拟,没有企业真实场景、真实数据做支撑,到企业后适用能力不强,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二)专业师资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会计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毕业后从学校到学校,对现代企业管理、企业会计实务了解不深入,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有限。
(三)校内外专业实践条件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经营业务日益复杂,对既熟悉核算又懂得管理的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专业生源也急剧扩大。
但会计岗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企业财务信息保密性有较强要求,不会接受实习人员进行实质性接触,一家企业更不会同时接纳大量在校生顶岗实习。
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愿意接收少数学生进行实习,做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琐碎、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会计学专业校内外实验条件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或不能适用此专业应用型培养需要。
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内涵(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含义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各方主体自愿合作,资源共享,为学校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一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协同育人的前提,只有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效果才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才会实现。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践操作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
2.有利于专业及课程建设。
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建设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等,使专业建设目标对接社会及企业的实际需要。
3.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
通过校企业合作,学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能不断提高,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
4.有利于企业解决人才需求矛盾。
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后,学校的师生均可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矛盾,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主要方式1.引校入企,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在企业建设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和专业教师到基地参加企业生产经营。
2.引企驻校,共建校内实践基地。
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引进企业进驻学校,学校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企业提供业务和专门技术人员,学校师生轮流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业务。
3.引企入教,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
引进企业资源,共享企业专家及业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各方面,企业全程参与,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生产经营需要。
(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内容1.校企人才互聘。
一是企業的业务骨干聘任为学校的实践教学老师,一些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任务由这些企业专家担任,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二是学校的老师可以到企业兼职,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企业降低了用人成本,同时也可以发挥老师们的理论优势,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
2.实践资源共享。
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后,企业的业务可以共享给学校,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按企业要求完成各项实务工作,让学生能有机会参加企业实际工作,理论与实践能真正结合。
3.实践条件共建。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可以是“企中校”还可以引企驻校,构建“校中企”合作模式。
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会计学专业引企驻校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2016年与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共建了正鉴财税实习基地。
由学校在实验楼免费提供220平方的实训场所,会计师事务所整体搬迁入驻校园,该实训场所由事务所按实际工作环境自行设计,工作设备由事务所自行购置。
共建专业实习基地,共享事务所专家、业务等,利用企业真实账务、真实流程、真实场景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真实操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从2016年12月开始至现在,会计学专业各年级学生均有参加此实训基地的税审及代理记账工作。
(一)主要做法1.成立基地实践工作小组。
为使基地工作能有序开展,既要按事务所的工作特点实际运作,又能按计划安排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轮流参加实际业务的训练,基地成立了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派人参加,主要任务是制定实践计划、落实实践内容,协调实践时间等。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基地实践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文案,设计与基地实践配套的课程体系,将税法、审计学课程等提前到学生实践学期之前上完,为基地实践工作奠定好理论基础。
将人才培养方案的第六学期5月31日前定为专业实习阶段,所有会计学专业该年级的学生均须在正鉴财税基地参加实务轮训。
3.共享企业专家资源。
在学生参与实际业务操作前,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委派资深的注册会计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审计实务、纳税申报实务、代理记账实务等,使学生能尽早地掌握企业实务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
同时,会计学专业实务性比较强的会计电算化、审计实务、纳税实务等课程由会计师事务所派人授课,确保授课内容与实务操作具有一致性。
4.共享企业实际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的所得税汇算清缴业务、审计业务、代理记账业务等均让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实习的时间段内按事务所的任务要求参与并完成,用真实业务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5.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定期安排青年教到到校内实践基地兼职工作,承担企业实际业务和指导学生实践,与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完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学到了实践技能,发现了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工作需求的差距,积累了课程教学丰富的实践素材,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
6.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业评价。
学生在事务所参加实际业务操作后,如税审报告,除按学生完成的数量支付一定酬金给学生外,根据学生完成工作的质量,事务所的老师须与学校带队老师一起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作为相应课程实践学分取得依据。
7.文化制度互融。
正鉴财税实习基地实际上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场所,只是工作地点移到了学校,一方面会计事事务所的管理文化,制度环境融入到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时学校的管理文化也在基地适时体现,包括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实习成绩的评定、实习工作的总结表彰等。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8.共同搭建就业平台。
正鉴财税实习基地除了每年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利用事务所的业务进行实习外,还将在实习工作中表现优秀,业务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毕业时招聘到本事务所或推荐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业务单位工作。
每年至少有20多位毕业生通过实习基地按排到事务所及其关联单位就业。
(二)取得的成效1.搭建了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
以引企驻校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作为合作平台,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与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向企业输送大批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确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企业方面,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人才资源得到保证,人才招聘与培训成本大大降低;在职员工素质得到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升级。
学校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保障,师资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断提升。
学生方面,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奖助学金和顶岗工作工资收入,大大减轻了其家庭经济负担;职业适应性明显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多方共赢下,校企校外实践基地模式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实践育人,学做一体。
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由课堂移到校内实践基地。
上课地点由教室移到工作岗位。
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室授课转移到理财、会计、审计等工作岗位进行。
通过轮岗工作形成各項核心服务与管理技能。
五、结语事实证明,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意义重大,可采用的方式有很多,特别是引进企业入驻学校能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成功的将会计师事务所引进学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利用企业真实业务,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让学生参加实践,创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助于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GXJK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