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教师寄语:要想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学习目标】

1、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

【学习重点】

1、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知识。

2、本文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尤其注意本文写景的句子。

【学习难点】

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

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

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

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

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

中有画” “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

2、背景资料:

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

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

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

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3、关于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

字,故又名月台寺。

4、关于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

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5、题目解说

《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

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他与其父,

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

2、给加点字注音:

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解()衣欲睡积水空()明

3、划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

(2)月色入户()

(3)欣然起行()(4)水中澡荇交横()

(5) 遂至承天寺()(6 )盖竹柏影也()

(7) 相与步于中庭()(8 )庭下如积水空明.()

(9) 念无与为乐者()(10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人者耳。

【合作探究】

6、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六要素分别是什么?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尽量用文中词

语概括)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8、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例:句中无一

个“”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

作者用“”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从描绘月色,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的美感。

用“”四字,比喻,从烘托月色,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找出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闲” 并结合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11、面对如此乐观豁达的苏轼,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苏轼,我想对你说: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 —12题。(18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