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4题型2赏析句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专题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备考攻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专题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备考攻略】高考考查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具备“诗歌思维”意识。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理解诗歌的难点在于诗歌表达的含蓄性,而理解诗歌的重点在于其抒情性。
要在短短的二十几个字里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就需要诗人精心选择词语和意象,大多数诗歌总是力求情感的含而不露,把情感借助意象及意境委婉地表达出来。
对读者来说,鉴赏就是一个反过程,需要读者通过对诗歌词语、意象的品味来把握诗人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读者具备联想与想象力来补充诗歌留白,在品味中领悟诗歌妙处,这就是“诗歌思维”。
不少同学觉得诗歌难理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诗歌当成诗歌读,不能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意象组合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品味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就需要在平时阅读鉴赏的时候注意培养这种素养。
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诗歌中所给的意象加以再创造,形成画面感,进而力求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缺少联想和想象就会使答案成为诗句的简单扩展,造成失分。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再如,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专题卷2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桂林道中作李商隐①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
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
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
②嘒嘒:蝉鸣声。
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此题考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嘒嘒〞表示蝉的叫声,“依依〞是指依依不舍。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蝉以人的情感,它好似在对客居他乡的人发出依依不舍的鸣叫。
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物象之上,这种艺术手法叫作寓情于物(移情)。
【答案】运用了寓情于物(移情)的手法。
作者将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在秋蝉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似在抚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
(手法2分,分析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此题考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注释中介绍了李商隐的不得志与写作背景,从中可以看出本诗的情感基调。
首联描写“无秋色〞“有暮晖〞之景,暮色夕阳自然引发诗人思乡之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江苏卷五年考情导向试卷出处体裁命题方向2021年[宋]辛弃疾?八声甘州?宋词①归纳内容要点;②评价思想情感2021 年[唐]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唐诗①归纳内容要点;②鉴赏艺术技巧;③评价思想情感2021年[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唐]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唐诗①评价思想情感;②归纳内容要点;③鉴赏表达技巧2021年[宋]唐庚?醉眠?宋诗①理解句子含意;②评价思想情感;③鉴赏语言2021年[唐]温庭筠?梦江南?晚唐词①评价思想情感;②鉴赏人物形象;③鉴赏表达技巧考点一归纳内容要点(202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大方,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第一问:饮罢夜归来,恨灞陵醉尉,李广射虎,归隐田园。
第二问:这些事迹描写了英雄晚景落魄凄凉的境况,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2评价思想情感课件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景中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首先,抓住上阕中 的“忽”字把景象分成两个层次,分别根据景物特征不难得出“惊喜”“温暖” 两层内涵来。再结合下阕“凄凉只恐乡心起”可以得出“思乡”这一层内涵。
【答案】 抒发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苦之情,(2 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 分) 和对父母的担忧思念之情。(2 分)
[综 合 练]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导学号:20332023】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注】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情感,要善 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子规啼”“曙鸡”等,同时也要留意关键词,如 “独游”“空”等,由此体会诗人独自在外而不能归去的愁苦。
【答案】 本诗表达了诗人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欲归不能的惆怅。(2 分)“独游”点出诗人孤独失意的境遇,闻“子规啼”和“空留听”道出诗人正 沉浸在杜鹃的悲啼声中,“闻曙鸡”表明诗人经历了不寐的一夜,又将上路,进 一步突显了他对故乡的依恋和独自远游的愁苦。(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般从修辞 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对于写景的诗句,一般从多视角、多 感官等角度分析。颔联中“山月临窗”“天河入户”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山之 高。颈联写“绿”和“啼”,主要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眼前之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三章 题点训练三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名师课件
有定向赏析(如上面第1题)、自选角度赏析(如上面第2题)。
答好这种题型,要掌握好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
①角度
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
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
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
本 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本
训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练
栏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目
开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关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
英”句。②政:通“正”。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
栏 目
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开 关
答案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
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
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
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2.(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目 开
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
关
③分析
“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
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
“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
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模式一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篇1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例如,2023年高考(微博)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题点训练学案第三章 古诗鉴赏二
题点训练二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目标解说]对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中的一个重点、热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重点、难点,而准确判断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则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准备:一是继续强化各种表达技巧特征、例句及表达效果的学习;二是提高读懂诗歌的能力,掌握判断表达技巧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当然,这一切都得靠在训练中实现。
宜增大练习量,增强自信,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
【真题回做】(2013·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的意象中。
韦诗中的意象是: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
恬静的月色,人略显孤独。
赵诗中的意象是: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
凄冷萧瑟之景蕴含凄凉孤独之感。
同时两人对景物描写的差别体现了两人心境的细微差别。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
考向一 炼字 【典题重温】 【典题1】(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考题: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现场答案
得分:_3_分__
理由:_答__出__了__用__字__的__特__点__,__得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_分__;__答__出__了__蕴__含__的__思__想__感__情__,_ 得2分。没有解释词义,扣1分
【评后反思】请在解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之处打上“√”,想想怎 么办。 1.没有结合内容理解字义。( ) 2.分析角度单一,遗漏要点。( ) 3.答案缺乏条理性,层次混乱。( )
(2)表颜色的词。例:唐代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析:﹒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
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对点训练】 (2015·忻州三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道中 [宋]曾巩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5.特殊词。
(1)叠词。例: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
﹒﹒﹒﹒ ﹒﹒﹒
﹒析﹒:﹒这﹒七﹒组叠﹒词只用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五、确定“诗眼” 就一首诗而言:“诗眼”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全诗的 主旨所在;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 尤其是精练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有时也指某一词。
第一步:通读题干,抓住关键。
抓对象,主语;副词;限制性词和短语;
审
文中的关键词;题干所引材料中的评价性词句。
题 第二步:找准切口,明晰指令。
、
之
读懂命题者意图,切勿乱套“套路”
术 第。三步:调动储备,思维建模。
调 动 知 识 储 备 ( 知 识 框 架 、 课 本 等 ) 根 据 题意灵活迁移。
(二)真题再思考:你穿越到2021年高考,你会如何组织答案?
复盘归因:请你指出以下答卷的存在问题。
0分,被“套路”!误读了人物形象 。 2分。没有扣准题干关键词“关系”,并且第一点对 文本有误读。
4分。没有扣准题干关键词“入寺庙……”不是立足文本的分 析,无效作答。
4分。没有扣题干“关系”,对“隐逸”内容的提炼 可以更精准些。
原则:读懂诗歌,立足文本,因题制宜
·(2021新高考Ⅱ《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 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
·(2022南海区统考《检校山园书所见》)“亲仁善邻”“睦乃四邻 ”是古人对美好邻里关系的表述。本词体现了词人与乡人之间和睦融 洽的邻里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3鉴赏形象课件
指向人物→衬托人物的性格或节操。 指向意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指向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指向情感→奠定感情基调,烘托诗人情感。
[专 项 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淮夜泊 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
提
考
考
题 ·
考点三 鉴赏形象
能 ·
以
以
题
题
觅
试
法
法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 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 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 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 一条巨大的鱼。
恣肆、水势浩大、气势 生
澎湃的景象。为下文抒 乙
情做了铺垫。
该生分析形象作用时过于笼统,没 有联系下文,具体答出为什么做了 3分 铺垫。 (短板二:景物作用分析笼统)
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大意如下: 前四句:写出了江水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 渲染了一派雄壮的气象,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 中间两句:写六朝的沦亡。 后四句:使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既有对唐代盛世的热烈歌颂,也透露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1归纳内容要点.doc.docx
江苏专版 2019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 3 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 1 归纳内容要点江苏卷五年考情导向试卷出处体裁命题方向2016 年[ 宋 ] 辛弃疾《八声甘州》宋词①归纳内容要点;②评价思想情感2015 年[ 唐 ] 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唐诗①归纳内容要点;②鉴赏艺术技德里新居》巧;③评价思想情感[ 唐 ] 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①评价思想情感;②归纳内容要2014 年不遇》、 [ 唐] 李商隐《访隐者唐诗点;③鉴赏表达技巧不遇成二绝 ( 其二 ) 》2013 年[ 宋 ] 唐庚《醉眠》宋诗①理解句子含意;②评价思想情感;③鉴赏语言2012 年[ 唐 ] 温庭筠《梦江南》晚唐词①评价思想情感;②鉴赏人物形象;③鉴赏表达技巧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第一问:饮罢夜归来,恨该生对李广的事迹概括不准确。
“饮罢夜归学灞陵醉尉,李广射虎,归来,恨灞陵醉尉”是一个事迹,应概括为“灞生隐田园。
(江苏专)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 考点5 鉴赏艺术技巧不分版本
(江苏专)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5 鉴赏艺术技巧不分版本考点五鉴赏艺术技巧(XXXX·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答复下列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拟人、对偶。
用“争先〞“鏖战〞“缴缠〞把“诗豪〞“诗〞“风〞和“雪〞拟人化。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了作者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对偶,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分该生修辞判断错误,混淆了“拟人〞与“拟物〞的区别,混淆了“对偶〞与“排比〞的区别,导致丢分。
〔短板一:混淆表现手法〕学生乙“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运用拟人,“诗和雪缴缠〞,运用拟物,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雪搅在一起,难分难辨的情景,表现作者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
2分该生一开始没有明确指出诗句所运用的修辞,又没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不明确此类题的答题思路,导致丢分。
〔短板二:不明确鉴赏艺术技巧题的答题思路〕这首曲子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此作风格豪迈,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3 Word版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三)(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发安化回望黄州山①张耒流落江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②。
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故人。
碧落已瞻新日月,故园好在旧交亲。
此生可免嘲伧父③,莫避北风京洛尘。
【注】①安化即安化驿。
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风与苏轼接近。
1097年因朝中党争,被贬黄州;1101年宋徽宗新立,被召回京师,担任太常。
此诗写于回京途中。
②朱轮:达官贵人所乘之车。
③伧父:骂人的话,南朝谓北人为伧父,意即粗野,即今所谓“北方佬”。
1.颔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一句是回忆,从“相得”可知诗人的愉悦之情;下句“江山是故人”则主要写自己将要返回京城,而昔日江山将成为故人,所以内心又是惆怅的。
【答案】表现了诗人回望黄州山时愉快与惆怅交织的复杂情感。
(1分)是通过今昔对比来表现的。
(1分)上句通过追忆几年来与鸟鱼山水相处愉快的往事,以此表现内心的愉悦情感;下句写承受天恩,得以返回京城,从今往后,与黄州的鸟鱼江山作别,昔日的江山将成为故人,以此来表现内心的惆怅情感。
(3分) 2.诗人被贬谪黄州过着怎样的生活?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二 赏析句子(2016·浙江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其一)[宋]刘克庄。
废殿泣铜驼,寝园残石马添人白发多。
,事①试说东都 。
②妆髻尚宣和,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胡运占难久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这首诗中的画线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 得分 误区诊断 学生甲这两句诗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石马的残破、铜驼的哭泣,描写了陵园、废殿的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
1分 该生不明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思路。
只是描绘了诗句的画面,既没有点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也没有表明诗句抒发的诗人的情感。
(短板一:不明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思路) 学生乙 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衰败凄凉的景象,抒发了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2分 该生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该生明确此类题的答题思路,修辞、画面特点概括准确,但对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抒发了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的分析不准确。
(短板二: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本诗是关于北宋亡国的感悟诗,作者通过石马、铜驼、旧京女等意象,表达了一种沧桑悲凉的心境。
大意如下: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人们便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白发。
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
叫人感到多么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破口,本题有以下突破口:从形式入手赏析其形式美。
本题的突破口是对偶与拟人。
这两句对仗工整,用了对偶(对仗)的修辞;“泣”赋予铜驼人的情感,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从内容入手赏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
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所抒发的家毁国亡之痛。
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赏析其艺术魅力。
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用“寝园”和“废殿”的意象,“泣铜驼”的拟人来抒情;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两句诗所写的意象,据象索意,可以发现写“寝园”“废殿”这些破败之景,实为抒发亡国之痛,艺术手法上,这叫作情景交融。
【答案】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1分)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分)(针对“短板一”)”步骤3“一、解答赏析句子题的 步骤1:确定赏析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
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
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
如涉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
步骤2:结合诗句分析分析就是把你赏析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
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步骤3:点明表达效果 一般而言,古诗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
(针对“短板二”)”角度3“二、分析句子表达效果 分析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 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
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
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
3.位置角度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
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1.赏析句子的写景艺术这类题,有的题干中明确要求赏析写景艺术,有的虽无要求,但所给句子是个写景句。
对于这类题,赏析时注意:(1)赏析角度写景艺术的赏析角度较窄,从表达方式角度看,主要是描写艺术,兼及一些与写景有关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常见的角度有:①描写角度与层次: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②感官角度: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等入手。
③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
④其他手法,如反衬、融情于景,一些修辞手法等。
(2)效果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写景艺术的阐释。
如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简单解释一下何为“动”何为“静”,“动”“静”如何结合。
二是对表达效果的分析。
分析时要扣住手法自身效果,主要是在诗歌中的效果。
写景的艺术效果无非是以下几点:①对景物自身的效果,如使景物生动形象;②造境,营造了什么意境,渲染了什么氛围,扩大了什么意境等;③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为抒发什么情感做铺垫。
2.赏析句子的抒情艺术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对抒情艺术(手法)的赏析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赏析的对象有时是全篇,但更多的是一两个句子(或某联、或上阕、或下阕),题干一般带有“请赏析××××的抒情艺术(手法)”或“××××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等要求。
答这类题,一般是由“所用的抒情艺术(手法)+所要抒发的情感”构成,关键是对所用抒情艺术(手法)的准确判断。
而抒情艺术无非两种,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寓理)、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抒怀)、用典抒情等。
从近年考查的手法来看,抒情艺术(手法)更多的是结合句子的内容及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判断,如句子本身是人物描写,则要从描写的手法(语言、动作、细节等)入手;如句子内容是议论说理,则可能是以理写情。
总之,一定要读懂内容,切实从诗歌自身内容与关系上判断,而不是先入为主或者只想着那几个最常用的抒情手法。
[专项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赏析“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关注两点:①诗句使用的具体的艺术手法,如修辞手法、结构特点、景与情的关系等。
②相关手法在诗句中的应用及表达效果等。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
(3分)作者描绘如此明丽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祐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3分)[或:运用了①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晚山”对“秋水”,“翠”对“明”。
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3分)②以景结情。
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3分)]【诗歌鉴赏】本词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
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使人不觉哀伤。
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
本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词的后两句以景结情,回答了前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枕上偶成陆游放臣不复望修门【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修门:楚国郢都城门的名称,这里借指南宋都城临安。
2.这首诗首联中“身寄江头黄叶村”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首先应分析首联的内容,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之后的住处及季节(秋季);其次应分析首联与其他诗句的联系,尾联中的“云际雁”“南来”与首联中的季节(秋季)相呼应;最后分析首联与诗歌思想情感的联系,首联营造了凄苦孤愁的氛围,而全诗都是在表达这种情感。
【答案】①点出了诗人被贬官后的寄身之处;②“黄叶”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云际雁”埋下伏笔;③为全诗奠定了凄苦孤愁的情感基调。
(每点2分)【诗歌鉴赏】首联中第一句“放臣不复望修门”,起句突兀,表达愤然不平之情。
既然“不复望修门”,那么此身何以寄托?这不寻常的起句,如高山落石,势不可遏,所以接着便顶上一句:那江畔遍地黄叶的村庄便是我的托身之所。
“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之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埋下伏笔。
颔联说长时间没有酒喝如同渴之思水一样。
又闻疏雨声声,听来犹如把壶沥酒,故曰“喜闻”。
不过,尽管沉沉白昼,无酒消愁,但在睡梦之中还是尽可驰骋奇想的,可是一梦醒来,依旧是昏灯一盏,愁绪满怀。
此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在梦中可以驰骋想象,夙愿得展;但醒来之后,依旧只有昏黄的孤灯为伴,这里写出了诗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颈联的意思是,像黄河、潼关那样的形胜之地,难道就忍心这么永远地放弃了吗?要知道周汉两代都是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海内的。
朝廷对周、汉立国的规模不是应该细加思索吗?颈联便是颔联“愁”字的延伸,妙在不再说“愁”,而是拓开一层,提出自己对时局的主张,立意颇为高远。
尾联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云际雁”,大雁尚且能够北归,自己何时才能看到收复中原、北伐成功呢?这里在人不如雁的强烈对比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