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一)好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总论 PPT精品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 PPT精品课件
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
对比剂的分类
高密度对比剂:碘剂、钡剂 碘对比剂: 有机碘剂
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 无机碘剂:碘油 低密度对比剂:空气
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 间接引入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由Hounsfield设计,1972年问世 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
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医学影像学包括:
X线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CT MRI DSA ECT 核素扫描 介入性放射学
(解剖形态)
(功能代谢) (诊断+治疗)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X线的产生
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 产生的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压器和操作 台
1、氢原子核磁矩平时状态 杂乱无章
2、氢原子核置于磁场状态 磁矩按磁力线方向排列
3、施加射频脉冲 氢原子核获得能量
4、射频脉冲停止后 产生MR信号
弛豫与弛豫时间
弛豫:质子中止射频脉冲,由此引起的变化 回到平衡状态
纵向磁化恢复(纵向弛豫) 横向磁化消失(横向弛豫) 纵向磁化由0恢复到63%所需时间,为纵向
CT的分类
螺旋扫描CT: 扫描速度快 提高病灶检出率 CT值测量准确 多功能显示病灶 电子束CT:
CT检查技术
普通CT扫描 平扫 对比增强扫描 造影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短时间高空间分辨力,清
楚显示微小组织
CT检查技术
特殊扫描: 延迟扫描 动态扫描 三维图像重建 多平面重组 CT血管造影 CT仿真内窥镜 CT灌注成像
弛豫时间(T1) 横向磁化由最大减小到最大值37%的时间,
为横向弛豫时间(T2)

医学影像学总论(1)

医学影像学总论(1)

1.5T MRI
医学PPT
24
1.5T HDx MRI
医学PPT
25
五 DSA
动脉DSA(IADSA)
静脉DSA(IVDSA) 旋转DSA 通过减影技术更清楚显示血管,可做血管 成型、栓塞、置入支架等各种介入手术。
医学PPT
26
DSA
医学PPT
27
平板DSA
医学PPT
28
X线成像
一 、X线产生条件
医学PPT
2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8、介入放射学 外周、心脏、神经介入 CT介入 超声介入
9、数字化成像(CR、DR、DDR…) 图像存档与传输(PACS)
信息放射学(PACS、 RIS)
医学PPT
3
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史
• 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1895—W.C.rontgen 1901—第一位nobel物理奖
医学PPT
37
六 对成像大小与失真的影响 ▪ X线阳极靶与人体距离对X线投影的影响
距离越近,晕影越多 ▪ 胶片与人体距离对投影的影响
距离愈远,图像愈放大,晕影愈多 ▪ 斜射投照对图像的影响
倾斜投照使投影变形失真
9
介入放射学
• 定义: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影像设备导 引下,穿刺针、导管、其他介入器材, 对疾病诊断或治疗。
·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电子群在高电压作用下形成高速运行电 子流 电子流受靶面阻拦突然停止、同时发生 能量转换
医学PPT
29
X线成像设备
发生装置主要是X线管、变压器 和操作台。 ·X线是真空的球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 钨靶时产生的,决定X线质和量的因素是: 1 管电压(kv):决定x线穿透力 2 灯丝电流(mA)和时间(s)毫安秒 (mAs)决定x线量

医学影像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影像网络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5. 微创或无创诊疗技术
介入放射学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 MRI电影:正常心脏四腔位
1. 新技术生命周期缩短
农业经济:更新期50年以上 工业经济:更新期20-25年左右 知识经济:更新期4-5年 50年代毕业医师 5年后有1/4知识老化 70年代毕业医师 5年后有1/2知识老化
医学影像学 总论
医学影像学简史: 1895年发现X线
医学影像学范畴
放射诊断学 : X线 CT MRI DSA
超声诊断学: B超 超声心动图
核医学 :ECT(发射体层成像) SP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 血管和非血管性
现代医学影像学特点
◆ 特征
随着现代物理学、 现代材料学、现代微电 子技术、现代计算机技 术等以及生命科学的进 展而产生革命。
射线防护更完善
提供动态血管图像
血管造影机智能化(跟踪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肝 癌 栓 塞 术
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基本原理分四个步骤完成: 图像信息的获取 图像信息的传输 图像信息的储存与压缩 图像信息的处理
影像网络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M
R
CAG
B超
MR
心 脏
肥 厚



心 脏

MR电影
T2WI
DWI
MR弥散成像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
宽窗宽显示的CT值范围大,每级灰阶代表的CT值跨度大, 对组织或结构在密度差异之间显示的黑白对比度小。层次 丰富。适用于密度差异大的组织或结构的显示
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空间分辨力:
某物体间对X线吸收具有高的差异、形成高对比的条件下,鉴别其细 微结构的能力
影响因素:探测器数目,重建算法,图像 矩阵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MRI)
自旋与核磁
地球自转产生磁场
原子核总是不停地按一定频率绕着自身的轴发生自旋 ( Spin )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荷,其自旋产生的磁场称为核磁,因 而以前把磁共振成像称为核磁共振成像(NMRI)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MRI)
MR按主磁场的场强分类 —低场强 小于0.5T —中场强 0.5-1.0T —高场强 1.0-2.0T(1.0T 1.5T 2.0T) —超高场强 大于2.0T(3.0T 4.7T 7.0T)
像的一种单位,相对在CT成像设备中,用每个体素对X线 束的吸收系数来表示其影像信息,并转换成各组织的CT 值,映射在平面图像上对应的像素
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图像矩阵 把受检体的体层影像人为加上一个栅格,
并有规律的划分为许多大小(面积)均等的小单 元体。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和编号,便形成一个有 序的数组,此有序数组反映在影像平面形成图像 矩阵。图像矩阵中每个元素即为像素。图像矩阵 是X线束扫描过程中形成的
第一节:X线成像
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安全 准确 简便 经济
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CT)
体素: 依据CT成像的物理原理,将人体内器官或组织体层划
分有限个小单元体,称为体素。即受检体体层上按一定坐 标人为划分的小体积元
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医学影像技术学总论PPT课件

医学影像技术学总论PPT课件

(二)腹部透视
多用于急腹症的检查,通常取立位,观 察胃肠道有无穿孔和梗阻。可以发现和确 定腹部的钙化、结石、金属异物的大致部 位。也可取卧位或斜位作胸腹联合透视。 下腹透视主要用于节育器的检查,可以确 定其有无、位置形态的变化。
注意: 透视时需缩小照射野,紧贴腹 部。卧位比立位易于发现病变。
(三)四肢透视
3、可以借助电视通讯、监视器、摄像 等,远距离传递到其它地区会诊或教学。 4、由于射线剂量降低,X线管负载降低, 可以用小焦点进行工作,则有效地提高了 影像清晰度。 5、空间分辨率提高,可以观察较厚和对比 差的部位。 6、有利于造影检查和介入性技术操作。
缺点:设备较贵;影像细节显示 不 够清晰;不利于防护;不能永久 记 录。
三、X线特殊摄影检查
是指区别于普通平片检查,且能得 到某种特殊诊断要求的摄影技术。常 用的有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软X线 摄影、放大摄影以及口腔X线摄影等检 查方法。
四、放大摄影
利用X线几何投影原理使X线 影 像放大的一种方法。
五、X线造影检查
是将对比剂引入脏器或周围, 因对比剂与被检查脏器对X线的吸 收衰减有很大差异,而使其在成 像媒质上有较大密度差异的影像, 扩大X线检查范围。
一、X线透视
是一种常用的经济、简便的检查方 法,分为荧光屏透视和影像增强器透 视。 优点:可以动态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 态;并立即得到检查结果。 缺点:影像细节显示不够清晰;不能 留下永久纪录;辐射剂量大。
荧光屏透视
必须在暗室内进行。因此,应 注意选择适当透视条件,做好暗 适应。透视时间不可过长,应注 意射线防护。透视照射野不宜过 大,严禁超出荧光屏围,病人应 尽量贴近荧光屏,以防止图像失 真。
(一)胸部透视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PPT课件
21
X线球管
医学影像学
球管基本结构 高速电子流轰击在阳极靶上产生x射线 冷却系统保证球管能连续高效的运22转
医学影像学
二、 X线的特性
X线属于电磁波。
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用 于 X 线 成 像 的 波 长 为 0.031 ~ 0.008nm (相当于40~150kV时),比可见光的波 长短,肉眼看不见。此外,X线还具有以 下几方面与X线成像和X线检查相关的特 性:
琴射线,但伦琴愿意谦逊地称它为x射线(简
称x线)。这就是伦琴射线和x射线的由来。
除少数德语国家称它为伦琴射线,全球普
遍称它为x线。
6
医学影像学
随后,x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对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和放 射治疗学。x线还用于疾病的预防、康 复和预后随访。在医学之外,还用于X 线衍射分析和工业探伤等多种用途。
9
医学影像学
介 入 放 射 学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 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等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 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 断的学科。
10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它面向临床各科,应用 于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 显著扩大了原放射学的检查范围和诊断 水平。在服务于临床各科的同时,也大 大促进了各临床学科的发展。
条件、学术水平)
3
医学影像学
4
医学影像学
1895年12月22日伦琴为夫人拍摄了一张手 部X线照片,也是人类第一张x线年1月23日将这一重大发现
在沃尔兹堡物理医学会
(WurzburgPhysico—MedicalSociety)上报告。

医学影像学总论36424 ppt

医学影像学总论36424 ppt

概述
•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或放射学 (Radiology)包括:
透视(fluoroscopy) X线摄影(x-ray radiography) 常规体层摄影(conventional tomography)、 造影检查(contrast examination)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
communication systen ,PACS)
➢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
映分子、生化方面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 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诊断与治疗方向发展, 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也是目前发展最迅 速、最活跃的临床学科之一
➢ 学习放射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应注意掌握各种 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影像诊断、诊 断价值及限度
• 1969 G.H.Hounfield(英)设计成功CT装置, 1972发表第一幅CT图像,1979获诺贝尔医学生 理学奖
➢ 螺旋CT(spiral or helical CT)
➢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 超高速CT(ultrafast CT,UFCT)
第一章 医学影像学总论
教师:汪湍 讲师 主治医师 新医大三附院
• 目的:通过总论X线相关内容学习,掌握X 线检查技术、X线观察、分析与诊断 。为各 论学习打下基础。
• 要求:
• 1、了解X线的产生、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骨、关节X线检查方法。
• 2、熟悉X线的特性。
• 3、掌握X线检查技术,X线成像的观察、分 析、诊断 。

《医学影像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技术的多模态化和多维度化
未来医学影像技术将向多模态化和多维度化方向发展,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医学信息,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医学影像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存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和制定相关标准。
核医学检查技术
01
核医学检查技术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对 人体内部进行成像,能够显示组 织的功能代谢信息。
02
核医学检查技术的 优点
能够显示功能代谢信息、无创性 。
03
核医学检查技术的 局限性
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存在辐射 风险。
04
医学影像诊断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诊断原则
功能性MRI
研究大脑活动和功能连接的成像 技术。
全身MRI
快速获取全身图像,无创检查手 段。Leabharlann 超声影像设备超声探头
利用高频声波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实时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显示血流和血管情况的超声检查。
实时三维超声
获取立体和动态的超声图像,用于胎儿和心脏检 查等。
核医学影像设备
核医学成像设备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进行成像,显示器官功能和代谢 情况。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
01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组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能够显示
人体内部结构的细节。
CT检查技术的优点
02
高分辨率、能够显示三维结构、无创性。
CT检查技术的局限性
03
存在辐射风险,价格相对较高。
MRI检查技术
1 2
MRI检查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线穿过人体密度和厚度不同的组织 结构,被吸收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胶 片或影像板上的剩余 x 线量不同,激发出 明暗不同的图像。
(2)
★X线成像基础:X线特性+密度和厚度差 16 ★影像对比产生的基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 度的差别所形成的对比。 ★人工对比--用人工的方法向器官内部或其 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形成的对比 ★病变成像基础---局部密度或/和厚度改变
X线图像→像素化→数字化
分类
➢ CR(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板(IP板)作为介质
(2)
20
➢ DF(数字X线荧光成像)--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IITV)为介 质,图像用高分辨力摄像管扫描
➢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优点
➢ X线辐射小
➢ 摄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宽容度大
➢ 图像灰度可调,一次摄影可清晰观察各种密度结构
4
(1)
2.介入放射学
5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引导和监视
下采取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包括穿刺活检、穿刺引流、栓塞、灌注、
成形、消融、取异物术。
(1)
二、医学影像学的作用
6
1.疾病诊断中起“侦察兵”的特殊作用
2.临床医学的支柱学科:介入放射学为与 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体系之一。
(1)
A 离子型常用的为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等。 B 非离子型常用的有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C 非离子型碘制剂具有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价较高
(1)
1人7 工 对 比






产 生


人体组织结构依据密度不同分
高 密 度: 骨组织、钙化灶 中等密度: 软骨、肌肉、神经、 实质器官、结缔组织、 体液 低密度: 脂肪组织、气体
(1)
18
(2)
第四节 数字X线成像(DR)19
原理:X线摄影或透视装置
同计算机相结合,影像的X线信息 由模拟信息→数字信息,得到数 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1
医学影像学总论
概述
一、医学影像学 1.影像诊断学 2.介入放射学
(0.5)
2
1.影像诊断学
(1)
3
应用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成像,
了解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达到诊断目的。属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
成像技术:X线、 DSA 、CT、MR、
超声、核素扫描等。
学习内容:X线成像、CT、MR
(0.5)
➢ 图像信息可数字化传输储存
(2)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1
原理:用计算机处理X线血管造影所得的数字化 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突出造影 血管的成像技术
方法:多用时间减影法:不含对比剂(蒙片) 的数字矩阵图像-含对比剂的数字矩阵图像 →DSA图像
第六节 X线检查方法
(0.5)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主要用于关节造影
(0.5)
(1)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而非工33 业 用硫酸钡(内含硫化钡,吸收会产生高神经毒性)
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肠造影。
(2) 碘剂:分两大类
(1.5)
34
① 有机碘
用途:血管造影+向血管内注入对比
剂使其他器官显影的造影
分型:离子型、非离子型
③不能检查厚度大、 密度高的部位
④难以显示密度差较 小的病变
(二)x线摄影 应用最多的X线检查方法
(0.5)
26
得到某一部位、某一角度的瞬间图像
1.优点: ①应用范围广 ②图像清晰 ③可留下客观记录
2.缺点: 不能功能方面的观察,
不如透视方便和直接,费用 比透视稍高。
透视和摄影各有优缺 点,联合使用可提高应用 价值。
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的特性
X线是1895年11月8日伦琴 (德国)发现。又称伦琴射线。
(1)
10
X线本质上是电磁波。 波长0.0006-50nm。用于 X线成像的在0.008nm-0.031nm(40-150Kv)。
X线与成像有关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 光效应、电离效应。
1.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22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 x线摄影
二、特殊检查 三、造影检查
体层摄影 软线摄影 放大摄影 荧光摄影
}基本被取代
一、普通检查
(一)荧光透视
(0.25)
23
(0.25)
24
1.优点 ①可观察内脏器
官的运动情况 ②能从不同的角
度进行观察 ③简单方便 ④经济
2.缺点
(1.5)
25
①不能留下客观记录
②图像欠清晰
(1.5)
27
二、特殊检查
(一)体层摄影
(0.25)
28
---使机体选定层面的结构显示清楚,
而该层前后方向的结构变模糊。
主要用于: 结构复杂或重叠严重的部位,如颌骨
口腔全景摄影
(0.25)
29
(二)软线摄影
---又称钼靶摄影,其X 线为电子群撞击钼靶所 产生,波长较长,穿透 性较弱。 适合于软组织病变的检 查,特别是乳腺
(0.5)
12
X线产生的设备
主要包括 ①X线管 ②变压器 ③控制台 ④检查床
(0.5)
13
X线的发生程序
接通电源
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
(1)
14
X线 1%
降压变压器
产生自由电子 云集在阴极附近
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
X线管灯丝 加热
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
热能 99%
(2)
第三节 X线成像原理15
(0.5)
30
三、造影检查
---向缺乏自然对比 的结构或器官内部或 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 密度物质后进行的X 线检查。
造影检查时引入 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物 质称为对比剂。
(2)
31
(一)对比剂
高密度造影剂:
(0.5)
32
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 碘剂: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欧乃派克 无机碘:碘油 碘苯酯
(1)
11
3.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照射-潜影-显、定影-感光的
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Ag),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
4.电离效应: ①辐射测量的基础,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 ②对人体有害,应注意防护
③放疗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X线的产生
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自由电子群 ②电子群高速运行 ③高速运行电子群的突然受阻
三、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7
1.了解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2.熟悉观察、分析、诊断方法
3.掌握正常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
4.掌握各技术的价值与限度,正确选择
8
第一章 X线成像9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X线的特性 X线的产生 X线成像原理 数字X线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检查方法 检查中的防护 图像的特点 诊断原则与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