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PPT:晚期死亡变化
法医病理学死后变化PPT课件
(6)尸斑能指出外界环境条件对尸体的影 响。
(7)尸斑应与皮下出血相区别。皮下出血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范围常较小,边
第33页/共74页
七、内脏器官血液坠积
死后血坠积,可使同一器官内血液 量分布不均,上部位少而下部位多。
第34页/共74页
(七)尸僵
第31页/共74页
✓影响尸斑的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与死因有关。 外在因素:低下受压迫处呈苍白色,压迫物形态
第32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1)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指征之一。
(2)尸斑可推测死亡时尸体位置和以后位 置有无变更。
(3)根据尸斑发展的程度可大致推测死亡 时间。
(4)尸斑的颜色能提示某些中毒。
第58页/共74页
1、木乃伊
定义:尸体因水分迅速蒸发而 不发生腐败,以干枯状态保存 下来,称木乃伊(mummy)或 称干尸。
第59页/共74页
木 乃 伊
第60页/共74页
形成机理和条件 1)环境条件:干燥、通风和
高温环境是形成木乃伊的首要 条件。
2)尸体条件:消瘦、脱水; 婴幼儿、老人;砷中毒。
第55页/共74页
白骨化尸体
第56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1)尸骨上可长久保存损伤痕迹。 2)某些金属毒物中毒,可取骨质
作为化验检材。 3)可判定死者年龄、性别和种族
等。
第57页/共74页
尸体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腐败过程中断,软
(二)保存型尸体现象
组织免于崩解液化,并将尸体部分或全部保留下 来,称为保存型尸体(preserved corpse)。
定义 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 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 尸僵(rigor mortis,cadaveric rigidity)。 尸僵形成的机制:与肌肉内ATP耗 竭有关 尸僵形成的顺序 分为上行型和下行型两种。
法医学 死亡现象课件
● 董某,男,22岁,工人。与人争吵,胸腹部被打了 几拳,当时感不适。第二天有腹疼、呕吐和腹泻。第 五天死亡。尸检发现 1)肝硬化。2)脾肿大、破裂。 结论:1)董某患有肝硬化,继发脾肿大,因发生延迟 性脾破裂出血而引起出血性休克而死亡。2)董某在死 前5天与人斗殴被拳击是促发脾破裂出血的原因。
2. 活体 主要是轻重伤的鉴定 3. 物证 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其分泌物、
排泄物
4. 文证 笔迹、信件等 5. 现场勘验
4
五. 法医学鉴定人
对被鉴定的事物有专门知识,受司 法机关指派和聘请,就鉴定对象进行检 验研究,作出具有法律证据效力的鉴定 结论人。
5
七. 法医学分支学科
1. 病理学 2. 毒理学 3. 毒物分析 4. 物证 5. 牙科学 6. 人类学 7. 临床法医学 8. 精神病学
16
2) 霉变 ● 在潮湿而通风不好的环境或浸泡在水中,尸体的表
面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而覆盖一层白色斑点状霉斑 或细毛。
3)白骨化 ●3-4年
4)保存型尸体 ●干尸 ●尸腊:脂肪组织皂化
17
5)尸体火化
● 水分蒸发,含碳组织完全燃烧,只剩骨架的无机灰份 (主要是磷酸钙。650度 - 950度,1 - 1.5小时。 6)动物所至尸体破坏 ● 蝇:每次产卵150粒。30度,8 - 14小时可孵化成蛆, 后者在春秋天每日增长0.1cm。经12日成蛹,两周成 蝇。婴儿6 - 8日,成人3 - 4周,蝇及蛆就能吃尽软组 织而仅剩骨骼。
状。常伴有擦伤,挫伤,一 伤,出血较多
般出血较少
凹凸不平,两创壁之间常有 平滑,两创壁之间无组织间
组织间桥
桥
多为钝圆,常有撕裂
多数尖锐
医学法医学课件死后变化
肌肉松弛 尸冷 尸斑 尸僵
缢死
角膜混浊 皮革样化
自溶 超生反应
第二节 晚期尸体现象
腐败: 各种现象→白骨化 影响腐败发展的因素 法医学意义
保存型尸体现象 木乃伊 尸蜡 泥炭鞣尸 *第三保存型尸体
第二节 晚期尸体现象
一、 腐败(putrefaction): (一) 尸臭
(二)尸绿 (三)腐败水气泡和水泡 (四)腐败静脉网 (五)腐败巨人观 (六)死后分娩 (七)白骨化
部干燥变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称为皮革样化 或局部干燥。
口唇,阴囊,损伤部位 易发生
七、皮革样化
(2)区别: 1、生前损伤性皮革样化 2、死后损伤性皮革样化 3、自发性皮革样化
皮革样化图例(共4图)
图一 巩膜黑斑
图二 生前表皮剥脱皮革样化
图三 颈部索沟的皮革样变
图四 阴囊的皮革样变
八、自溶
第三章 死后变化
第二节 早期尸体现象
尸体现象(postmorten changes)
人死后,身体的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命活动 停止,并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发生一 系列特殊征象的死后变化,称为尸体现象。
一、超生反应 三、尸冷 五、尸僵 七、皮革样化
二、肌肉松弛 四、尸斑 六、角膜混浊 八、自溶
图3 1972年出土于新疆某地,葬于公元562年
图4 长沙马王堆女尸
(二 )尸蜡(adipocere)
尸体长期浸在空气不足的水中或埋在 空气不足的湿土中,尸体的脂肪组织 因皂化或氧化作用,形成污白色蜡样 物质,使尸体部分或全部保存下来, 称尸蜡。
案例图示(共2图)
图1 一青年男子被人杀害后,抛入化粪池内6个月,全
身软组织皂化,形成尸蜡。
法医病理学-死后变化
有下标字符∶尸体化学中C3,α1,α2附图16张字符数37215第三章死后变化人个体死亡后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死后变化(postmortem changes),亦称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
其发生和发展过程,随气温、湿度、空气流通情况,以及死者体质、死因等情况的不同而异。
根据人的个体死亡现代概念,死后变化又区分为脑死亡后(尤其原发性脑死亡后)和心跳循环停止后的死后变化。
第一节脑死亡后的变化㈠脑死亡后脑部的变化主要是脑组织本身死后自溶,而且随人工呼吸和脑外循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尤以脑神经细胞为明显,由大脑扩延到小脑和脑干,甚至包括上段颈髓。
由于脑死亡的病因和病变不一,脑死亡后脑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关于脑死亡后脑的变化以及呼吸机脑的改变详见第二章。
㈡脑死亡后脑外器官的变化原发性脑死亡后,借助人工呼吸机等支持疗法,心肺功能得以维持并在一定时间内脑外器官可继续存活。
此期间内各器官发生的变化,对于器官移植有一定的意义,人体及实验性研究所见如下。
1.心:脑死后12小时可见心内膜下点、片状出血,心脏静脉淤血,至24小时更加明显。
光镜下,脑死亡6小时,可见心内膜下心肌嗜伊红染色增强和淡染相间,肌浆淡染,空泡变,有微小出血灶和肌溶灶。
有些横纹不清。
肌间小动脉内皮肿胀,核极性紊乱呈栅栏状排列,有的管腔闭塞和附壁血栓形成及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脑死亡12小时,心内膜下出血、心肌断裂、溶解,小动脉肿胀加重。
脑死亡24小时,心内膜粘液水肿,内膜下出血广泛(图3-1),普遍性心肌嗜伊红变,多发性肌溶灶。
心肌微血管闭塞及微小局灶性炎。
电镜下,脑死亡6小时,见心肌内线粒体肿胀,嵴不清,有的核周可见肌丝溶解。
12~24小时,心肌细胞核膜双重结构不清,线粒体有些崩解,空泡增多,散在肌丝溶解。
图3-12.肺:脑死后12小时,肺体积增大,淤血、水肿,24小时更为明显。
光镜下,脑死后6小时,有些肺泡壁明显增宽,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少量白细胞积聚和浸润,小支气管平滑肌肥大,有的支气管粘膜上皮脱落;12小时,肺泡壁明显增宽,细胞数增多,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内出血,微血栓、透明膜形成(图3-2)。
医学法医学课件死后变化
病理学检查技术
组织化学检查
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了解生前接触有害物质或感染疾病后机体发生的变化。
免疫学检查
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生前感染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及其抗体。
细胞学检查
通过对细胞进行显微观察,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死亡原因的联系。
基因组学
通过对基因进行全测序,分析基因突变与死亡原因的联系。
解剖检查
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观察,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死亡原因的联系。
组织学检查
形态学检查技术
DNA分析
通过对DNA进行检测,确定死者的身份、生前感染的疾病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
蛋白质分析
通过对蛋白质进行检测,了解死者生前是否接触过某些有害物质或感染某种疾病。
生了解死者生前是否接触过某些有害物质或感染某种疾病。
作用机制
死后变化的机制复杂,主要包括细胞死亡、酶活性消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等。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死后变化的形态学改变
02
1
尸斑
2
3
尸斑一般在人死后24-48小时出现,并随时间发展而扩散。
尸斑出现时间
尸斑的颜色因死亡原因和时间不同而异,通常为红色、紫色或褐色。
尸斑颜色
尸斑通常分布在身体的低垂部位,如背部、腰部和下肢。
细胞凋亡
死亡后,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形式,由基因控制,与细胞萎缩不同。
细胞及细胞器的病理变化
免疫反应减弱
死亡后,免疫系统停止工作,免疫反应逐渐减弱。
免疫排斥反应
在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内,免疫系统仍可对外来物质产生排斥反应。
免疫学改变
心脏骤停、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死亡的死后变化表现为心脏扩张、心肌细胞肿胀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
医学法医学课件死后变化
• 中毒致死是指由于摄入有毒物质或过量药物导致的死亡。在医学法医学中,对于中毒致死的案例分析需要仔细 调查和分析中毒的途径、剂量、时间等因素。
• 案例描述:在一名女性尸体上发现其面部表情紧张、口唇青紫、四肢痉挛等中毒症状。通过对尸体解剖和毒物 分析,发现女性尸体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磷农药成分。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概述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大分 子的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定的 技术。在医学法医学中,分子生物学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疾病预 防和治疗等方面。
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 异性和高准确性等优点。该技术可以 检测出微量的生物分子,并且可以提 供准确的基因信息和疾病进程信息。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检 测生物样品中的病毒、细菌和其他微 生物等。
在医学法医学中,分子生物学技术被 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疾病预防和治 疗等方面。该技术还可以用于个体识 别和亲子鉴定等,以及用于检测生物 样品中的药物和毒品等。
05
医学法医学中死后变化的未来研究方向
提高死后变化判断的准确性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在判断死后变化时采用统一的 标准和操作流程,减少判断结果的差异。
03
促进法医学发展
死后变化的研究是法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死后变化的深入
研究,可以促进法医学的发展,提高法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02
死后变化的常见类型
早期死后变化
尸冷
死后一段时间内,尸体温度逐渐下降 ,体表温度先降低,最终中心温度降 至与环境温度相同。
肌肉僵硬
法医学课件-死亡与学说PPT
安乐死 Euthanasia
Painless killing of people who are incurably ill or very old .
Euthanasia is illegal in most countries. positive euthanasia negative euthanasia
than a few weeks is referred to as a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假死
个体生命活动处在极度微弱状态,用一般临床检查 方法查不出生命指征,外表看来好像已死亡,而 实际上并未死亡。
假死者经抢救可复苏。 Drowning Electrocution Poisoning Brain trauma Thermal injury, etc.
直接死因
Disease or injury result in death immediately ;
根本死因
(major cause of death)
The original cause of death ; Disease 、injury and violent incident that result
脑死亡
定义 : 大脑、小脑和脑干
等全脑功能不可逆 转的永久性停止
诊断脑死亡的先决条件
• proximate cause is known and demonstrably irreversible
• metabolic derangements corrected to extent possible
Manner of death
暴力性死亡/非自然死 亡
法医学 第三章 尸体变化
自溶
•
人死后组织细胞被其本身所释放的酶的作用下发生分
解,而使各器官组织变软或液化。这种现象就是自溶。
•
• 尸体的自溶过程同细菌无关,是自发进行的。
•
• 只是自溶后,由于细菌的作用而发生分解,进入尸体腐败。
• 肠管内的细菌迅速参加到组织溶解过程中去。
• • 暴露在空气中的离体脏器的自溶速度要比留在腔内的脏器
的自溶速度快,而且其自溶往往是从边缘部位开始的,这 就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参与了组织自溶的过程。 • • 在人体的各种脏器中,胰腺是最早发生自溶的脏器之一。
• 可以采取冷藏和注射福尔马林溶液的办法防止自溶。
• 图片
晚期尸体现象
尸体腐败
• 死后,躯体保护功能和防御屏障消失。生前不能侵入人体 的腐败微生物和环境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于尸体。
• 分:早期尸体现象、晚期尸体现象
早期尸体现象
• Early Postmortem phenomena定义: 24小时之内出现的死后变化称为早期尸体现象,包括肌 肉松弛、尸僵、尸体痉挛、角膜混浊、皮革样化、尸 斑、尸冷和自溶。
肌肉松弛(Muscular flaccidity)• 指人死后,肌肉的紧张丧失而出现肌肉松弛,肢体变软的现
括性别、年龄、体质、营养状况、个体反应性、地理位置 和气候条件而没有固定模式。
1.死亡与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功能停止同时出现。
2.皮肤肌肉松弛和面部表情丧失在死后立即出现。此时,尸 体尚温,尸僵及永久性角膜混浊并未出现。若在夏季,死 亡时间约在1小时内;若在冬季,死亡时间约在2小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尸冷曾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推测死亡时间的方法,但是由于 尸温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括死者生前健康状况、代谢 水平及细菌活动在内的自身因素,和包括测量手段的差异 在内的外部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可靠性。
医学法医学课件死后变化
死后骨骼因钙化而变硬,表面可能形成钙化物。
组织细胞改变
细胞溶解
死后细胞因失去营养和水分而溶解。
细胞坏死
由于缺氧和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坏死。
03
死后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改变
基因表达的改变
基因表达调控
死后,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受到细胞死亡程序和环境因 素的影响,如缺血、缺氧等。
细胞凋亡
死后,细胞凋亡过程加速,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释放凋亡 小体和细胞内成分,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05
医学法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病理学技术
活体组织检查
尸体解剖
对可疑病变或异常情况进行病理学检查,以 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对死亡后的人体进行剖验,观察器官、组织 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细胞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通过对细胞进行显微镜检查,了解细胞的形 态、结构和功能变化。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中 的特定抗原或抗体,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蛋白质的改变
蛋白质合成抑制
死后,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降低,导致细胞功能受 损和细胞死亡。
蛋白质降解加速
死后,蛋白质降解途径激活,细胞内蛋白质被迅速分解,导致细胞结构破坏 和功能丧失。
细胞信号转导的改变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
死后,细胞信号转导受到抑制,包括MAPK通路、PI3K通路等,影响细胞生长、 增殖和凋亡过程。
作用机制
死后变化的机制因具体变化而异,如尸冷是由于死后心脏停止跳动,肌肉松弛, 血管失去张力,血液淤积于血管内,散热大于产热所致;尸斑是由于血液淤积于 血管内,死后血液因重力作用而坠积于低下部位形成。
02
死后变化的形态学改变
法医晚期死亡变化
尸绿(greenish discoloration on cadaver)
• 概念: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生成硫 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称为尸绿。
尸绿通常在死~5日,尸绿可以遍布全腹及更广泛的部位。
• 动物对尸体的毁坏与死后变化无内在联系, 但是可以造成典型的损坏表现,需与生前 损伤加以区分。
• 常见的动物:
鼠类 狼、犬类 鸟类 水族动物
昆虫对尸体的毁坏
• 法庭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 • 常见的昆虫:
蝇(fly)、蛆 蚂蚁(ant) 甲虫(beetles)
其它自然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
• 法医学意义: (1)浸软胎儿是死胎,死后已在宫内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母体受伤不 是引起胎儿死亡的原因。 (2)浸软胎儿一旦暴露于空气中极易发生腐败,故应尽早进行法医学 检验。
死后化学变化 (postmortem chemical changes)
• 概念:人死后,尸体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因持 续分解而发生的一些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称为 死后化学变化。
晚期死后变化
(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概念:个体死亡24小时后在尸体上表现出的死 后变化(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 包括两类:毁坏型死后变化; 保存型死后变化。
• 基本上在死后第一昼夜末或2~3昼夜表现出来,但充 分达到白骨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毁坏型晚期
晚
死后变化
期
死
后
变
化
保存型晚期 死后变化
尸体腐败 霉尸 白骨化 尸蜡 木乃伊 泥炭鞣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概念:个体死亡24小时后在尸体上表现出的死 后变化(late postmortem phenomenon) 。
• 包括两类:毁坏型死后变化; 保存型死后变化。
• 基本上在死后第一昼夜末或2~3昼夜表现出来,但充 分达到白骨化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 法医学意义: A.可保留生前某些损伤形态; B.可保留某些个人特征 C.可保留生前某些病变
尸蜡(adipocere)
• 概念:埋于湿土或浸于水中的尸体,皮下脂肪组 织因皂化或氢化作用,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蜡样 物质而被保存,称为尸蜡。多为局部性,罕见全身
性尸蜡。
• 外观:一般呈白色、灰白色、黄色坚实的蜡样物,有油腻感,可以 压陷,但脆而易碎。
食管经口鼻腔排出,称死后呕吐。同样,也 可压迫积聚在气管和支气管中的腐败血性液 体自口鼻腔排出。
死后分娩(postmortem delivery) 高度腐败的尸体,腐败气体可以将子宫
内的胎儿挤出子宫,称为死后分娩,或棺内 分娩。
影响因素
• 温度 • 湿度 • 空气流通 • 尸体本身因素:个体差异、死亡原因
• 法医学意义:可以保留某些生前的损伤痕迹。
浸软(maceration)
形成机制: 腐败气体的硫化氢与溶血产物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结合生成硫化血红
蛋白或硫化变性血红蛋白,或与血液中的游离铁结合成为硫化铁,使皮 肤呈污绿色。
腐败静脉网(putrefactive networks)
尸体内部器官及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 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 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污绿色树枝状血 管网,称为腐败静脉网。
法医学意义
• 推断死亡时间; • 区别腐败征象与生前的疾病和损伤; • 争取及早进行尸解,采取措施防止腐败; • 注意有意义的证据的提取 如:骨折的保存,骨髓的硅藻检验,颈动脉的内
膜裂伤,动脉粥样硬化,器官组织的异物存留及 某些毒物中毒等。
霉尸(molded cadaver)
• 定义:尸体处于适宜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在裸 露的局部或全身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或灰绿霉斑,称 为霉尸(molded cadaver)。
• 法医学意义: 可以保存生前的伤痕,如颈部的索沟、扼痕等;个 人识别。
泥炭鞣尸(cadaver tanned in peat bog)
• 概念:处于酸性土壤或泥炭沼泽中的尸体,因鞣酸和多 种腐植酸等酸性物质的作用,腐败停止发展,皮肤鞣化, 骨骼脱钙,变成体积小、重量轻、易弯曲的软尸,称为 泥炭鞣尸 。又称“软尸”。
木乃伊(mummy)
• 概念:尸体处在干热或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 因水分迅速蒸发而不发生腐败,以干枯状态保存 下来,称为木乃伊(mummy),或称为干尸。
• 形成条件:
外因:干燥、通风、较高的环境温度或周围有强吸水的物质(大量木炭、灯芯、多层棉 质吸水的衣物、香灰等);
内因:尸体条件(死前有严重脱水的死因-砷中毒致腹泻;死前体质消瘦或脱水)
• 法医学意义: 尸骨可以长久保存损伤痕迹; 重金属毒物可以在骨质中进行检测; 骨髓可用于硅藻检查;
个人识别(法医人类学)。
保存型尸体(preserved corpse)
• 概念:尸体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腐败 过程中断,软组织免于崩解液化,并将尸体 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称为保存型尸体。
• 种类: 木乃伊(mummy) 尸蜡(adipocere) 泥炭鞣尸(tanned cadaver in peat bog)
• 表现:颜面膨大,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舌尖突出于口外,颈
部变粗,胸、腹部显著膨胀隆起,阴茎、阴囊高度肿胀,皮肤呈 污绿色、腐败静脉网多见,皮下组织和肌肉呈气肿状,四肢增粗, 有的手和足的皮肤可呈手套和袜状脱落,容貌难以辨认。
死后呕吐(postmortem vomiting) 死后胃24~48h
尸绿 腐败静脉网
5~7d 腐败巨人观
腐败水气泡
腐败发展概图
腐败巨人观
尸臭
腐败细菌 大量繁殖
分解蛋白质、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
腐败 气体
泡沫脏器
腐败静脉网
尸绿 腐败水气泡
尸臭(odor of putrefaction)
• 概念:个体死亡后3~6小时,肠道内的腐败菌繁 殖生长,产生并释放出腐败气体,发出腐败臭味, 称为尸臭(odor of putrefaction)。
毁坏型晚期
晚
死后变化
期
死
后
变
化
保存型晚期 死后变化
尸体腐败 霉尸 白骨化 尸蜡 木乃伊 泥炭鞣尸
尸体腐败(putrefaction)
• 概念:人死后腐败细菌在尸体内大量生长繁殖, 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无 机物和腐败气体,使尸体软组织逐渐分解和消失 的过程。
• 一般过程:环境温度为常温下
• 腐败气体的成份: 含氧氮氢的小分子气体,二氧化碳,还有含氨、 硫化氢、甲烷等具有强烈臭味的成份。
尸绿(greenish discoloration on cadaver)
• 概念: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生成硫 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称为尸绿。
尸绿通常在死后24小时开始出现,最初多见于右下腹 部,经3~5日,尸绿可以遍布全腹及更广泛的部位。
• 死后循环:尸体血管内产生的腐败气体,压迫血 液使之流动,称为死后循环(cadaveric
circulation)。
泡沫脏器(foaming organ)
因腐败气体使尸体器官形成大小不等的海绵样 空泡,称为泡沫器官。
腐败巨人观(bloated cadaver)
• 成因: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尸体软组织内 充满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胀,体积变大,面 目全非,称为巨人观。
• 形态表现:霉斑开始多见于颜面部的眼、鼻、口唇 及周围,颈部和腹股沟等处。
• 法医学意义 1 推测尸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分析案情。 2 注意与某些损伤和疾病相鉴别。
白骨化(skeletonized remains)
• 概念: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逐渐软化、液化,直 至完全溶解消失,指甲毛发脱落,仅残余骨骼, 称为白骨化( skeletonized remai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