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

合集下载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抽油机井目前普遍存在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机采系统的理论计算,分析了系统效率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结合油井生产运行情况,认为地面设备、井下工具、采油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提高,从而从管理和新技术运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多项措施。

关键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措施1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分析1.1 地面设备对系统效率影响分析1.1.1 电机影响电动机是抽油机井的主要动力设备,也是油田主要的耗能设备之一,机采系统的耗电量最终也体现在电动机耗电上。

电机的影响关键在于电机负载率的影响。

电机负载率过低时,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下降,电机处于“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

多年来抽油机的驱动电机一直采用通用系列异步电机,这种电机额定功率运行时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呈现最大值,而当负载降低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随之下降,无功损耗随之增大。

为解决异步电机所带弊端,我站从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永磁电机等节能电机,目前,节能电机已经占全站总电机数的76.5%。

1.1.2 皮带影响皮带在转动过程中会带来功率损失,皮带传动损失包括:①绕皮带轮的弯曲损失。

②进入与退出轮槽的摩擦损失。

③弹性滑动损失。

④多条皮带传动时,由于皮带长度误差及轮槽误差过大造成的各条皮带间载荷不均而导致的功率损失。

现在使用的皮带一般都是联带和单带,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联带与单带相比,能够减少能量损失,所以应尽量使用联组皮带。

1.1.3 减速箱影响减速箱损失包括轴承损失和齿轮损失,它们都是由摩擦引起,减速箱中一般有三对人字齿轮,齿轮在传动时,相啮合的齿面间有相对滑动,因此就会发生摩擦与损失,增加动力消耗,降低传动效率。

如果减速箱润滑不好,减速箱的损失将增加,效率将下降。

1.1.4 四连杆机构影响在抽油机四连杆机构中共有三副轴承和一根钢丝绳。

四连杆机构损失主要包括摩擦损失及驴头钢丝绳变形损失。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与对策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与对策

率 的分布规律,并且结合实际提 出提高抽耗
目前 ,有杆抽 油设备在机械采油 中占有 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 9 0 , 0 0 0 多 口机采井 中,抽油机 井约 占 9 0 % 。抽 油系统 的低效率运行 则是在 国 内石 油 系统中普遍存 在的一个重要 问题 。本文主要分 析了 目前抽 油机井系统效 率 、耗能概况 ,找出影响系统 效率的 因素 ,以及系统效率 的分布规律 ,并 且 结合 实际提出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方法。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与计算 根据抽油机 系统工作 的特 点,可将抽油机系统效 率分为两部分 ,即地 面效率和 井下效率 。一 般情况下 ,以光杆 悬绳器 为界 ,悬绳 器 以上机械传

损 失,提 高电网和设备 的利 用率 ,并可 改善 电动机 的经济运行状 态,配 电 线 路 节 电率 为 7 % 。 3 .减 少 地 面 磨 损 地面 部分的能量损 失除电动机外 ,还有 三角带 ,减速箱 ,抽油机 的连 杆机构 。我管理区于 2 0 1 1月在抽油机井传动装置方面安装 了皮带 涨紧器 。 皮带涨紧器主要根 据丝杆 的转动 与杠杆 的作 用,并借助于 弹簧的弹力 使辊 轮对皮带产生 涨紧。现有八 口抽 油机井使用 了皮带涨紧器 ,有效地 改善 了 皮带打滑、皮带松弛而导致 的抽油机运转 效率降低的情 况 4 . 搞好抽油机的平衡 动效率和 电机运行效 率的乘积为地 面效率 。而悬绳器 以下到抽油 泵,再 由 抽油泵到井下 的效率为井下效率 。 抽油机运行 不平衡,会造成 电流 ,功率 因数波 动太大 。少量 电机 出现 负功现象 ,而且平均运行 电流升高 8 . 0 %左右 ,造 成不必要 的耗 电。因此 ,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具体分解如 图一: 要 保 证 抽 油 机 的 平 衡 度 要 求 。抽 油 机 工 作 的 平 衡 度 应 在 8 5 % ~ 1 2 0 % ,这 时 电 动机 的负荷 最低 ,所 以平衡度越好节 电效果越理想 。 5 .抽油机井 的参数 匹配 油 井参数 ( 泵 、 杆 、 冲 程 、 冲 次 等 )匹 配 。对 系 统 效 率 的 影 响 很 大 , 参 数匹配 ( 包括泵 挂 ) 不 同,系统 效率可 以高达 2 . 5 倍。因此在 抽油机 井 参数优选 匹配 尚未应 用之 时, 建议在保证产液量的前提下 , 应选择较 大泵径 , 较长冲 程和较 低冲 次。 ( 二)抽油机井下部分的管理 抽 油 机 的井 下 部 分 是 从 抽 油 机 的 悬 绳 器 算 起 的 ,主 要 包 括 : 抽 油 机 深 井泵、油管、井 口、盘根盒的井 口回压等 。井下 的能量损失主要有 : l _抽油杆与盘根之间的摩擦损耗 光杆与盘根 盒之间存在滑动 摩擦,根据现场 示功图测试 ,盘 根盒太紧 与正 常松紧 时相 比,抽油机 驴头悬 点载荷 会增加 l 一2 t ,引起摩 擦阻力 的 图一 系统效率分解图 进一 步增大。 目前我管 理区现场 中采 用了光杆密 封器 ,有 效保证 了盘根盒 抽油机井 的系统 效率是 以上七个 分效率组成的 ,各个 分效率的大小 , 的松 紧 度 ,减 小 了光 杆 与 盘 根 盒 之 间 的滑 动摩 擦 。 也就是说 各部分 能量损失 的多少,主要取 决于油井井况系 统的设计 ,设备 2 .抽油杆与油管之 间的摩擦损 失 运 行 , 工 作 条 件 及 生产 管理 等 。 主要 原因是抽油杆 、油管变 曲后抽油杆 接箍与 本体和油管 本体,接箍 二 、抽油机系统 效率现状分析 部位 的摩擦 , 目 前现场 中主要采用油管铅 固定法减 少油管蠕动和弯 曲程度 , 通过对 测试结 果的分析 ,可 以得 出在实际运行 中影响系统效率 的因素 以及抽 油杆扶 正器减 少抽 油杆与油管接 触面积, 以减少摩擦 , 同时 降低磨损 , 有 以下 6点 : 减 少 油 管漏 机 会 ( 1 )在一个 生产周期 中,抽油机载 荷变化较 大。大部分 油井 的抽 油机 3 .抽油泵 内活塞 与衬套 间的摩擦损失 配 备电动机功率过大 ,同时许多 电动机 已经多次维修 ,严重老化: 主要原 因是活 塞面与衬套光洁 度不够 引起 的磨阻 。液体 内砂、盐等 杂 ( 2 ) 井场配 电箱破坏严重 , 无功补 偿器损坏 , 造成 电动机功率因数偏低。 质进入活塞 ,防砂泵 内部 引起 的摩 阻, 目前现场主 要应用高精 度深井泵 , ( 3 )油 田已进入稠 油开发 中后期,油井供 液不足 ,造 成大部分 油井泵 以及防砂泵等井下工具,减少地层砂、盐进入泵筒机率 。 效低 。2 0 l 1年统 计,平 均泵 效为 3 0 . 6 2 % ,低 于 4 0 %的油井 占总 开井 数 的 4 .抽油杆与液体之 间的摩擦阻力和液体与油管本体之 间的摩擦 阻力 6 8 . 2 %。 主要原 因是抽油机本体与 流体运动时 引起的摩擦 阻力,在抽油杆 本体 ( 4 ) 油井分散 , 且靠近村庄 , 故盗 电现象严重, 电力损 失大 , 机采能耗高 。 光洁度 不够,结蜡 、结 盐时摩擦阻力 会大大增加 ,现场主要 采用 固化杆、 ( 5 )抽 油 机 服 役 年 限长 , 机械性能变差 , 运动部件不灵活或磨损 , 冲程 、 加 药 热 洗 防蜡 减 少 腐 蚀 。 冲 次 调 节 困难 ,而 且 抽 油 机 匹配 维 修差 , 得不 到 及 时合 理 的维 修 。 5 .深井泵和油管丝扣漏失造成 的功率损 失 ( 6 )普通 电动机拖动抽油设备 的系统效率低,我管理区可测 的 8 3口抽 目前 ,由于现场油 管腐 蚀、偏磨严 重。针对 油管丝扣漏 失加剧 ,主 要 油机井 中普通 电机 为 l 7 口, 占 7 3 . 9 % ,使用该 电机 的油井 平均系统效率 为 对 策是减少腐蚀 ,加强作业监 督,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涂 抹丝扣 油,并普遍 6 . 9 2 %。 采用 固化接 箍,固化杆材料 , 同时加油井防腐剂 , 采用防气锚减少气体腐 蚀。 三、提 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措施及取得效果 四 、 结 论 ( 一)抽 油机地面部分的管理 搞好抽油机优化 配置,综合 治理,提高抽 油机系统效率 ,是一个全面 L 选 择合 理电动机 组织协调 的系统工作。 通过对抽油机系统 效率的研 究, 采用先进 的节 能技术, 根 据 抽 油 机 系 统 耗 能 状 况 分 析 : 地 面 部 分 的 能 量 损 失 在 电 机 , 因 此 优 化设计参数匹配 , 加强管理 , 是能够提高抽油机 系统 效率, 达到节 能降耗、 要提 高系统 效率,就要采 用高效率 的节能 电机 ,为减少 电机老化 ,运行 效 降低采油成本的 目的。 系统效率是 随时间变 化的量, 实际生产 中要 不断监 测, 率 低 ,耗 能 大 缺 点 ,我 管 理 区 于 2 0 1 2年 针 对 7口 日耗 电 量 大 于 5 0 0 K W・ h 经常分析 ,才能使油井保持高效生产 。 抽 油 机进 行 了整 改 ,调换 节 能 电机 7台,7口井 的单 井平 均 日耗 电量 由 6 2 0 . 6 K W・ h下降到 5 4 0 . 2 K W・ h , 日节 电 8 0 . 4 K W・ h ,系统 效率提高 3 . O % , 参考文献 见到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 。 [ 1 ]高思强 : 张保 国 : 庞超乾 . P r o / E 在节 能抽油机设计 中的应用 [ J ]: 2 .采用三相异步 电动机就地补偿技术 今 日科苑 : 2 0 1 0 ( 0 6 ) 目前,基层 队抽油机井所 用电机都是三相异 步 电动机 ,采用 就地补偿 [ 2 ] 陈超 .应用 多节 点节能组合 技术提 高系 统效率 [ J ] ; 石油 石化节 技 术,对 电动 机所 需无 功功率实行 就地补偿 ,降低 了无功功率 ,减少 电能 能 : 2 0 1 1 ( 0 4 )

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88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从抽油机井系统来看,其能够持续地进行能力转化与能量传递,有效能量与油井的入口能量之比是油井采油系统的效率,而系统的效率,则包括地面和井下效率,从四连杆、减速箱、皮带、电动机等构成,后者是油管柱效率、抽油泵效率、抽油杆效率、盘根箱效率构成的。

地面因素主要有抽油机在运转过程中负荷具有交变载荷的特点,要求在选择驱动电动机容量时都留有足够的裕度。

井下因素主要有油管柱功率损失直接影响到机采系统效率的高低,其损失主要包括油管漏失损失、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抽油杆的摩擦及弹性伸缩损失。

设计和管理因素主要有泵径、泵深、冲程、冲次的大小对杆柱和液柱的惯性载荷、泵阀球的运动、柱塞的有效行程及运动状态都起着决定作用[1-2]。

2 提高抽油机井提高系统效率措施系统效率是由产液量、有效扬程、电机输入功率等因素决定的要提高系统效率就必须要减少各个环节的损失。

2.1 优化抽油机井间开制度单井系统效率的高低是有杆抽油井运行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单井系统效率越高,产液的吨油耗电量越少。

以“有效冲程最大化、生产载荷最小化”为原则,重点开展油井间开、参数优化、平衡调整等工作,治理井泵效提高5.6%,系统效率提升1.2%[3]。

通过评价电费与效益关系,确定无效井临界效益产量0.033吨/小时,依据液面恢复,按照单井供液能力,确定停井时间。

关井时间通过液面恢复法确定最佳关井时间5天。

充分依托现有数字化建设条件,通过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两个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建设,实现油井管理智能化,打造智能采油示范区,图1[4-5],见表1。

图1 地层井下关井压力测试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陈鹏 曹开开 刘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油田开采选用的多为有杆抽油法,近些年来油田开采工程的开展,采油成本有了明显的上升,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来提升采油效率,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效井的分析方法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效井的分析方法

率 为 4 % ~5 % 时为 工作 正 常 ; 载 率 大 于 5 %时 0 0 负 0
+ 李修文 , , 男 工程师 ,98年 毕业于西安地质 学院 , 18 现从事 采油 工程 工作 。地 址 : 山东 省东 明县 中原 油 田分公 司第 六采 油厂 , 邮政 编码
4 7 0l 50 。
油井 要认 真 分 析 资 料 的 真 实性 , 别 是 系 统 效 率 大 特
于 4 %的抽 油 井测 试 参 数 很 可 能 有 问 题 ; 系统 效 0 而
统 效 率 的计 算误 差 也 集 中反 映 在 这 几 个 参 数 上 , 尤
率小 于 1% 的井 原 因 比较 明 显 ; 0 系统 效 率 在 1 %左 右或 小 于 0的 井 大 多 数 是 喷 抽 井 。 系 统 效 率 的 高 低, 可参 考 平均 值 进 行 比较 。
应用 新 技术 节 能 、 电 、 产 , 高 抽 油 机 井 系 节 增 提 统 效 率 , 到越 来 越 多 的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的 重 视 。 针 受 对 如何 提 高低 效 井 系 统 效 率 及 应 采 取 的 措 施 , 文 本 进 行 了全 面 的分 析 , 提 出 了 有关 喷 抽 井 的 系 统 效 并 率 计算 方 法 。 实践 证 明 , 该方 法 简 单 实用 , 有 一 定 具 的可操 作 性 。
因此 , 分 析 时 , 于 系 统 效 率 在 3 % ~4 % 的抽 在 对 0 0
Q p (6 0 ) S / 8 40
() 1
式 中 : — — 产 液量 , 3d p m/ ;

抽 油 系统 实 耗功 率 ,W ; k


泵对 液 体 做功 高 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抽油机地面效率现状调查与分析

抽油机地面效率现状调查与分析
配 置 电机 之 间 的 匹 配 关 系 。
关键 词 : 系统 效率 地 面效 率 井下 效率 抽 油
1概 述
根据 抽 油机 系统 工作 的特点 . 将 抽 油机 系 统 要 的效率 分为 两部 分 , 即地 面 效率 和井 下 效率 以光
给液 体 的有效 能量 。这 一为将 液体举 升至 地面 的有 效 做 功 能量 与 系统 输 入 能 量之 比值 即为 抽 油 机 系 统效率
抽 油机 系 统效 率 的主 要 因素 .从 提 高 油 井 井 下 效
抽 油机 的光杆 功率 ( ) P光
光 杆 提 升 液 体 和 克 服井 下各 种 阻力 所 消耗 的
功 率为抽 油机 的光杆 功率
抽油 机系统 的有效 功率 ( ) P 在 一定 的扬 程 下 . 一 定 排量 的 井下 液体 提 升 将
案 与文 例 论
生产 厂家 为 大港 中成 、 州石 化 、 兰 苏州 吴 县 、 新苑 科
复合 平衡 抽油 机 2 1台 , 偏杠 铃抽 油机5 下 2台 , 驴 双 头 1 1台 , 带机 5台 , 皮 平均 地面 效率 为 6 . %。其 86 6
技 、 利 高原 、 港长 虹 、 港亿 州 ; 配备 的电 机 胜 大 大 所 主要 为高转 差 、 磁 电机 。 永
1 2 3 4 5
常 规 抽 油机 复 合 平 衡 抽油 机 下 偏 杠 铃 抽油 机 双 驴头 抽 油 机 皮 带 机 合 计
1 2 2 l 5 2 1 l 5 11 0
1 1 1 8 4 0 1 1 4 8 4
由上表 可 以看 出 .我厂 下偏 杠 铃抽 油 机较 多 .
q- :
2定 义及 影 响 因素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提高系统效率方法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提高系统效率方法
Pe
Pt
Pe—抽油机有效功率 Pt—电机输入功率
• 2、系统效率的分解 根据有杆抽油系统工作的特点,可以盘根盒为界,
将整个系统分为地面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效率主要指从电动机到盘根盒之间所有的设备
包括电动机、皮带轮、减速箱、各连杆和盘根盒的效率。
地面 电动机 皮带轮 减速箱 各连杆 盘根盒
井下效率是指从盘根盒以下到抽油泵之间所有设备包 括油杆柱、油管柱和抽油泵的效率。
泵效 %
33.32 44.43 44.67 59.56 15.95 21.27 22.50 30.00
目前白狼城综合日报中计算出泵效的有110口井,其中泵 效小于30%的油井约有50口,这些井日产液量均小于7方, 冲次基本全为8次/分,泵径大都为44泵,建议调整工作参数, 提高泵效;另外有4口井泵效大于90%,这几口井产液量均 大于15方,建议下一步换大泵径抽油泵。
4、国内外系统效率统计 • 有杆泵采油是最目前最主要的采油方式
井数:中国80%,美国85%,俄罗斯75% 产量份额:产油量的75%,产液量的60% • 能耗统计 系统效率:中国26%,美国40%
白狼城34%,魏家楼17% 用电量:占整个油田用电量的25-30% 与世界水平相比则有相当的差距,大量的能量在原油举升 过程中被损耗掉,系统效率的提高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如果能够将抽油机的系统效率平均提高 1 个百分点,那么 全国每年将节约近 2亿度电。
• 井下影响因素 (1)杆柱效率:主要是油杆柱磨擦损失和弹性变形损失 (2)油管柱效率 主要是由于油管漏失引起的损失和原油沿油管流动引起 功率损失即水力损失。 (3)抽油泵效率 抽油泵效率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地层因素:地层因素是影响抽油泵效率最重要的因素, 地层能量和渗透率的高低影响液面高低; 沉没度:沉没度(下泵深度)影响泵的吸入量; 油井工作制度:冲程、冲次和泵径影响泵的理论排量; 日开抽时间;油井日开抽时间决定泵的理论排量; 活塞与泵筒之间的密封程度,活塞与泵筒的摩擦; 抽油杆柱和管柱的弹性伸缩影响泵的吸入量。

影响抽油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与改进措施

影响抽油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与改进措施

影响抽油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与改进措施摘要:抽油井系统效率是评价抽油井抽油机系统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采油生产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抽油机系统的效率比较低,对该系统的优化成为油田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而提高抽油井系统效率是油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地面、地下、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抽油井系统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抽油井系统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抽油机系统效率改进措施1 抽油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1 井下因素(1)油管柱功率损失直接影响到抽油机系统效率的高低,其损失主要包括油管漏失损失、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2)抽油杆的影响体现在抽油杆功率的损失,包括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损失、抽油杆与井下液体的摩擦损失和杆柱弹性伸缩损失,与生产参数的确定有直接关系。

(3)抽油泵效率是抽油机系统并下效率重要的一部分,其功率损失主要为抽油泵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泵漏失损失和产出液流经泵阀时由于水力引起的功率损失。

(4)盘根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杆与盘根盒中密封填料的摩擦损失,突出表现在密封填料的材质、产出液含水率的高低和井口对中程度等方面。

1.2 地面因素抽油井地面效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机效率、皮带传动效率、减速箱和四连杆机构效率。

(1)抽油机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时均以轻载运行,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使电机负载率低,对抽油机系统效率影响较大。

(2)传动皮带和减速箱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动过程中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

(3)抽油机四连杆机构,它对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摩擦传动过程的功率损失和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损失。

抽油机各部件松动或润滑保养不好,造成抽油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变形,致使抽油机不平稳运行影响机采效率。

(4)某些抽油机平衡度达不到相关要求。

平衡度在80%-105%以上的井较多,而且随着抽油机载荷的变化和使用年限的增加,过去平衡的井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甚至有的更为严重。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 共69页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 共69页

抽油机代号的表示
Y-- 游梁平衡
B—曲柄平衡

第三 一章
F—复合平衡 平衡方式
Q—气动平衡


减速器结构型式代号
简语
H---圆弧齿轮
要介和
减速器额定扭矩
绍定

光杆最大冲程
游梁式抽油机代号
悬点额定载荷 CYJ 常规型 CYJQ 前置型
主要工作参数:泵径、冲程、冲次。
泵径:指深井泵活塞直径的名义尺寸。
平均功率,否则,视在功率总是大于平均功率(即有功功率),也 就是说,视在功率不是单口网络实际所消耗的功率。
为以示区别,视在功率不用瓦特(W)为单位,而用伏安(VA
)或千伏安(KVA)为单位。
功率因数,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
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
泵定

1—游动凡尔 2—活塞 3—衬套 4—固定凡尔
第 第三 三章

术 语 抽油和 泵定 义
第 第三 三章

术 语 抽油和 泵定 义
深井泵的活塞在做往复运动:
1、当活塞到达下死点开始上行程的瞬间,
游动凡尔立即关闭,使活塞不连通。此时
,光杆虽然在上移,但活塞相对于泵筒来
说,实际未动,这样就画出AB斜直线。(
义 合不同时,冲程损失不同。
一般采用小泵径、大冲程、小冲次,
可减小气体对泵效的影响;对油比较稠
的井,一般采用大泵径、大冲程、低冲
次;对连抽带喷井则选用大冲次快速抽
汲,增强诱喷作用。
井下管柱图
第 第三 一章

术 简语 要介和 绍定 义
筛管和丝堵是防止有异物进泵。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对策
技术 ・ 应用 , T e c h n o l o g y&A p p l i c a t i o n
3 )减 速 箱 :减 速 箱 中 一 般 有 三 对 人 字 齿 轮 , 井 中 ,泵 的充满 系数 与 生产参 数 密切相 关 。 齿 轮在 转动 时 ,相 齿合 的齿 面 问有 相对 滑 动 ,因此 4 )油 管 柱 :管 柱 效 率 损 失 包 括容 积损 失 和 原
盘 根 盒
损失
摩 擦 损 失
摩 擦 损 失 机 械摩 擦 损失 、 容积损失 、 水 力 损 失 容积损失 、 水 力 损 失
抽 油 杆 抽 油 泵
管 柱
图 2 提 高 地面 部 分 系统 效 率 流 程
3 . 1 . 1 提 高 电 动 机 效 率
目前 国 内抽油 机井 使 用 的部分 电动机 能量 损耗 1 )盘 根 盒 :盘根 盒过 紧 、井 口偏 中会 造 成 悬 仍 然 较高 ,而 且 配置 的额 定功 率 远大 于抽 油 机实 际 点 载荷 增 加 ,磨 阻增 大 ,效 率 降低 。影 响 盘根 盒效 输 入 功率 ,存 在 “ 功 率不 匹 配” 现象 ,造 成 负载 率 率 主 要 因 素是 盘 根 盒 的松 紧度 以 及 驴 头 井 口对 中 和功 率 因数偏 低 ,无 功功 率偏 大 是影 响 电动 机效 率
就要 发 生摩擦 ,产 生能 量损 失 ,同时 ,三副 轴 承也 油 沿 油 管 流 动 引 起 的 功 率 损 失 ( 即水 力 损 失 ) 组
要 产 生摩 擦 损 失 。影 响 减 速箱 效 率 的主 要 因 素是 成 ,在管 柱 不漏 的情 况下 ,影 响 管柱 效率 的主要 因 齿 轮及 轴 承 的润滑 度 。一般 出问题 少 ,对 机采 系统 素是 泵挂深 度 、原 油黏 度 、结 蜡程 度等 。

抽油机系统效率

抽油机系统效率

ρl-混合液密度 h-有效扬程
二、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
(二)评价指标——理论依据
输入功率的理论体系 地面损失功率(PU) 深井泵生产过程中,地面抽油机和电机所损耗的功率。
Pd:电机空载功率
S:冲程 n:冲次
F上:光杆在上冲程中的平均载荷 F下:光杆在下冲程中的平均载荷
K1、K2:地面损失功率同光杆在上、下冲程中的平均载荷的相关系数
系统效率:
Q H g QH
86400 P 8816.3P
百米吨液耗电: x W QH
两者之间关系: x 1
3.67
一、前 言
传统的考核指标体系
目前涉及抽油井系统效率评价与管理相关的行业标准有三个。
SY/T5264-2006
SY/T6275-2007
SY/T6374-2008
一、前 言
η = P有/ P入 = P有/(P地+P粘+P滑+P有-P膨)
二、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
(二)评价指标——理论依据
输入功率的理论体系
有用功率(Pef) 在一定扬程下,将一定排量的井下液体提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称
作有效功率。
Pef=Qtρlgh/86400
h=H+(P油-P套)/ ρl
Qt-产液量 g-重力加速度
2011年3月
目录
一、前言 二、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 三、开展主要工作 四、取得主要成果 五、认识及建议
一、前 言
鲁明公司2010年生产耗电4863.65万千瓦时,提液系统耗电
3254万千瓦时。占总生产能耗的66.9%。分公司提液系统耗电占
总生产能耗的54%。
100.0% 90.0%
96.8% 88.9% 91.6% 89.7%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措施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措施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措施摘要:抽油机系统效率是衡量油井工作状况的主要指标,系统效率反映着油井的生产水平,抽油机的耗电能力,目前各油田产量紧张,单方液量成本高,有必要对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提升一、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因素1.地下因素1.1原油粘度原油粘度是影响油井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原油粘度过大,会致使油井供液不足,油泵充不满,造成系统效率的降低。

1.2气体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在抽油过程中时,总会有气体随液体一起进入泵内。

气体占用一定的泵内容积,影响液体进泵及排油;因此,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泵效,当大量气体进入泵内,还会产生气锁,使泵无法工作。

1.3密封盒功率损失光杆摩擦力主要与工作压力、密封材质及硬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而在调参前后仅有光杆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密封盒功率损失仅与光杆运行速度有关,且呈线性关系。

1.4抽油杆功率损失抽油杆运动过程中,杆管间、杆柱与液柱间产生摩擦造成功率损失。

在注水开发的油井中,采出液黏度较低,杆柱液柱间摩擦力仅有(100—200) N,可忽略不计。

1.5抽油泵功率损失泵功率损失包括机械摩擦、容积和水力损失功率。

其中在产液量保持不变条件下,水抽油泵损失功率仅与冲程S、冲数n和柱塞两端压差△p有关,且成线性关系,而压差△p与流压有关。

1.6管柱功率损失管柱功率损失包括管柱漏失和流体沿油管流动引起的功率损失两部分,在调参前后管柱功率损失与流速、流量有关,这两项参数在产液量稳定的条件下实际上可转化为冲次与冲程的函数关系。

因此调整参数前后对比,各部分功率损失可以变成为地面参数变化量的函数关系,从而为系统效率分析奠定了基础。

2.地面因素2.1电动机方面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油田配置机型与产能不匹配,部分仍在大电机、高参数下生产,机械效率低于85%.由于抽油机的的载荷变化大,上下冲程峰值电流差异较大,及平衡度不够造成电动机负载率低、功率配置过大、运行效率下降、设备老化功率损失大等问题。

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及提高措施

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及提高措施

李丹丹等: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及提高措施第10卷第9期(2020-09)我国有92%的油井采用机械采油方式[1],但部分机采系统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油气生产能耗成本较大;因此,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对油田的节能降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机采系统能耗影响因素多且较为复杂,主要分地面及井下两部分[2-3]。

近几年,对胜利、西北等8家中石化范围内的油田分公司开展了4000余口井的机采系统效率测试分析,本文仅从电参数及生产参数两个影响机采系统能耗的主要方面进行节能潜力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提高措施。

1机采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通过对机采系统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细致剖析,仅从电参数及生产参数两方面入手,发现影响油田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1部分电动机功率因数较低1)不同类型电动机平均功率因数差异较大。

根据测试数据,对目前油田应用的安装变频器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安装电容器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功率因数的统计分析(图1)。

由图1可知,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功率因数差异较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器电动机、电容器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

图1各类电动机功率因数情况统计三相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低,原因是为维持电动机运转,需要消耗一部分功率来产生磁场;永磁电动机的磁场由磁铁产生,无需消耗这部分功率;电容补偿柜是利用电容的容抗来补偿电感负载的感抗,可有效改善线路功率因数。

油田用变频器多为三相不可控元件,直流侧一般不外接电抗器,功率因数基本在0.65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变频器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较高,但因产生谐波,一般不作为功率因数治理手段。

2)节能技术产品应用占比较少。

从上述分析中得出,节能技术产品应用占比是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部分抽油机井应用普通电动机且投用年限较长,故功率因数较低,使得系统能耗增加。

3)节能技术产品运行状态欠佳。

在测试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永磁同步电动机可能存在退磁、电压过多偏离电动机反电势点(超过±2%)的问题,变频器存在运行状态欠佳的问题,电容器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分析及提高措施李丹丹1刘向东2张晓菡1宋泓霖1董伟佳1(1.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2.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摘要:为了进一步深挖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节能潜力,开展了大范围机采系统效率测试工作。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ppt课件(共68张PPT)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ppt课件(共68张PPT)

6、出砂影响的示功图
第 第三 四章章 术 示功语 图和 分析定 义
7、油井结蜡的示功图
第 第三 四章章 术 示功语 图和 分析定 义
8、稠油井的示功图
第 第三 四章章 术 示功语 图和 分析定 义
此类功力图比较圆滑,肥大。
9、泵卡的示功图
第 三章第四

术 语示功 和图分 定析 义
解决办法:检泵 解卡
第 三第 章四 章
术 语示 功 和定图 分 析 义
第 三第 章四

术 语示功 和图分 定析 义
第 三第 章四

术 语示功 和图分 定析 义
第 三章第四

术 语示功 和图分 定析 义
第 三第 章四

术 语示功 和图分 定析 义
第 第三 四章章
术 示功语 图和 分析定 义
第 三第 章四

术 语示功 和图分 定析 义
语 抽油和
4、当弹性变形完毕,活塞下行,行程快接近死点 时,固定凡尔关闭着,游动凡尔打开,此时活塞上 下连通,光杆上只承受抽油杆在油中的重量,油管
泵定
承受了全部液柱重量,光杆所受负荷不变,所以画 出DA线。(图4)

示功图分析的目的
第 三章第四

术 语示功 和图分 定析 义
第 第三 四章章
术 示功语 图和 分析定 义
双漏失示功图
第四章 示功图分析
第 如何选择合理工作参数:当抽油机已选定,并且设备能力足够大时,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应以获得最高的泵效为基本出发点来调整参数。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1. 表2 油田渗透率对机采井系统效率影响系数
三章 表2第、5二第四示螺章功杆图泵的井右定节上义能角、监的术测形语项状目是与比指较标尖要的求;

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

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
抽油井系统效率组成
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 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
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 在有效扬程下,以一定的排量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 要的功率为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
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 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抽油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1.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 :
18
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 机、泵设计
冲程、冲次是决定抽油泵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系统效率 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保证排量的情况下,冲程减少、冲次增 大后,抽油机振动载荷、摩擦载荷相对增大,单位时间内做 的功以及输入功率增大,导致系统效率下降。
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
机、泵设计
2.泵径、泵挂与系统效率的关系
2.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
p有 p入
100%
P有
Q
H
86400
g
3.输入功率
P入=1.732*电压*电流*功率因数/1000
4.有效扬程
H
Hd
( p0
p1) 1000
g
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
系统效率 低的原因
设备 设计 管理
设备
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
1、电机 2、皮带及减速箱 3、四连杆 4、光杆 5、盘根 6、抽油杆 7、抽油泵 8、井下管柱
表2 NP1-4X584换泵前后对比表
序 号
井号
泵径
泵挂
有效 扬程
有效 功率
输入 功率
系统 效率
电流 电压
1 NP1-4X584 44 2059.21 661.27
1.59
22.42
7.09
59 380
2 NP1-4X584 56 1625.71 722.99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及提高对策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及提高对策

分油 井的产 液量 比较 低 ;三是 部分 抽油 机配 套 电机的 效率 低 ,大马 拉 小车 ;四是 部分 油井 的套 压 比回压 大造 成有 效扬 程较 低 ,通过 采取 相 应措施 提高 抽油 机井 生产 系统 的 设计水 平及 油井 管理 水平 ,从 而提 高
机采 系统 效 率。
定 装机 功率 3 0 k W ;更换 稀 土永磁 同步 电动 机 3井次 ,高起 动 转矩 高
二 、 机 采 系 统 效 率 统 计
对桩 西采油 厂桩二 区采油 一队 的 3 5口抽油机 井进行 了 系统效 率测
试 ,采集 了各油 井正 常生 产 时的 日耗 电量 、生产 基础 数据 以及 其他 与
系统 效 率有 关 的基 础 资料 。测 试结 果 表明 ,油 井平 均 动液 面 l 2 4 5 m,

定 程 度 上提 高 了 油 田开 发 经 济 效 益 。 关 键 词 :抽 油机 井 系统 效 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响因素
措 施

基 本 概 况
效率由 2 7 . 6 8 %提 高 到 3 1 . 8 8 % ,平 均 日耗 电由 1 3 6 k W・ h降 低 到 1 2 4
k W・ h , 日节 电 1 2 k W? h 。
2 . 合理 匹配 电机 ,降低 电机额 定功率

般 来讲 ,电机 的有 功 功率 越低 ,系 统效 率就 越高 。桩 西 采 油一
队 抽 油机井 电机 平均 负载 率 2 5 . 6 %,平均功 率 因数 0 . 4 6 ,针对 负载 率
低于 2 0 %、功率 因数 低于 O . 3的机 采井 优化 匹 配 电机 4井 次 ,降低 额

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

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

(二) 抽油量法
在求出抽油机的抽油量后,通过下式可
计算系统效率
η=
1.134104 qp H p m
式中 Hp--泵挂深度,Ni m;
qp—抽油量,t/d。
(12)
停机后测得油井自喷量,再按下式计算qp :
qp= q- qf
(13)
式中 q—开井生产时测得的产液量,t/d;
qf-油井停机后测得的自喷量,t/d。
400-600 米
大于 600 米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百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百
井数 日耗电
米耗电 井数 日耗电 米耗电
(kw.h) kw.h/(t.m)
kw.h kw.h/(tm)
kw.h kw.h/(t. m)
kw.h kw.h/(t.m)
32
6
106
2.0483
3
81
1.48
6
87
1.4943
7
128
抽油泵合理沉没度的确定有两种方案: (1)以系统效率最高作为优化目标函数 (2)以经济效益最好作为优化目标函数
合理沉没度的选择
临东区块分泵径不同沉没度与平均吨液百米耗电关系表
沉没度
泵径 (mm)
井数
小于 200 米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百
日耗电 米耗电
பைடு நூலகம்
井数
200-400 米 平均单井 平均吨液
日耗电 百米耗电
6.3. 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增大沉没度可使泵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 但增加的幅度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悬点载荷 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增大电机负荷,降低地面效 率,进而降低系统效率。
6.3. 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胜利采油厂含水大于80%时泵效与沉没度的统计 规律——保持200~300 m 的沉没度较合理。

提高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研究与现场应用

提高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研究与现场应用
工 业 技 术
C ias inea dTc nlg eiw h n c ec n eh ooyR ve
提高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研究与现场应用
孙 伟 王继强 盖 峰 许开杰 钟卫修
( 中石化胜利油 田分公 司桩西采油厂 ,山东 东营 , 5 2 7 273 )
[ 要1 摘 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的高低是衡量机采设备能耗的重要指标,目前机采系统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原因为地面因素和井下因素
1存 在 问题
抽油机井具有泵下入深度 、抽汲排量选择范围大的特点 ,在石油 开采 中被广泛采用 , 但是 随着油 田开发对加强成本控制要求越来越严 格. 机采井系统效率低所导致的无功生 产成本消耗大的特点越来越 突 出, 尤其是低效机采井在 高成本 的条件下很难产生效益。综合分析影 ‘ 响抽油机机采系统效率低 的因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 ( ) 1 地层供液不足、 管柱设计不合理 、 抽油井 泵生产状况不合理 等因素影响。 () 2 地面设备设施不匹配、 设备老化严重 、 备能耗高因素影响。 设 ( 3)管理因素影响。
41目标实施 . 通过对采油 四队系统效率偏低 的抽油机井进行分析 , 对症下药 , 目 前见到 了一定的成效 ,与 2 l 0 0年相 比,系统效率由 2 . % 9 3 上升至 2
的影响 。地面配套 工艺设备的优化、井下生产系统的设计水平及油井管理水平的提高 的措施 ,对提高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有着重要 的作用 。 [ 关键词】 机采井系统效率 地面效率 井下效率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0 . 文献标识码:A 4 36 文章编号:10 — 1X( 0 2 20 3 — 1 0 99 4 2 1 )0— 0 7 0
4 效 果 实 施

抽油机用超越离合器提高系统效率与节能效果分析

抽油机用超越离合器提高系统效率与节能效果分析

作 者 简 介 ;孙 亚 州 ,2 0 1 4 年 毕 业 于 黑龙 江 科 技 学 院 ,从 事 油 田节 能
监 测 工 作 ,E — ma J J :i 3 I 3 6 8 I 3 5 6 6 @1 6 3 , c o n, 地 血 r 上 : 黑 龙 江 省 大 庆
市 让 胡 路 区西 宾路 4 8 号,l 6 3 4 5 3 。
具有 平衡 自适应 能 力 ,提 高节 能效 果及 系统 效率 关键 词 游 梁式抽 油机 超越 离合 器 系统效 率 动 态平衡
D 0I : 1 0. 3 9 6 9 /i . i s s n. 2 0 9 5 - 1 4 9 3. 2 0 1 5. 0 0 7. 0 2 1
随 着油 田开发 进 入高 含 水 阶段 ,能 耗 量 持续 增 负 发 电现 象非 常 普遍 ,这 也 是造 成 抽油 机 地面 系统
抽油 机 拖动 下 进行 的 ,转 速不 稳定 ,其所 发 电 的相
机 提 升原 油 及抽 油 杆柱 上 升 ;下 冲程 时 ,由于 受 四 连 杆机 构 的影 响 ,抽油 机悬 点 载荷 作 用 在 曲柄 轴 上 的载 荷 扭 矩会 产 生 一 定 的偏 移n ,即会 出现 “ 负 扭
块 中 的机械 能 转化 为 了 电能 反馈 到 电 网 ,而 这部 分
1 抽 油 机 电 动 机 运 行
1 . 1 抽 油 机 电动 机 反 发 电 特 性
游 梁 式抽 油 机 工作 原 理 是 电动机 通 过 皮带 传 动 带 动 减 速箱 ,由 四连杆 机 构把 减 速箱 输 出轴 的旋 转 运 动 变 为 游 梁 驴 头 带 动 抽 油 杆 的上 下 往 复 直 线 运 动 。 目前 国 内外 抽 油机 是 以驴 头 悬点 上 下 冲程 时 间

分析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监测数据的EMD分析

分析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监测数据的EMD分析

Ab ta t I e au t g h s c e -o p mp n p roma c o al i wel t e sr c: n v l ai t e u k rd u i g efr n e f l n r ol l, h me s rd in l s n vtby a u e sg a i ie ia l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4期
20 0 7年 7月







Vo .2 1 5 NO.4
J OURNAL O P I CI NCE F AP L ED S E S
J1 0 7 u .2 0
文章 编 号 : 2 5 89 (0 7 0 . 3 — 0 5 . 7 2 0 ) 40 70 2 4 4
试 数 据 分 析 , 效 地提 取 了抽 油机 井 系统 效率 的 变 化 趋 势 , 真结 果 表 明该 方 法 具 有 简 便 和 高 效 的 特 点 . 有 仿
关键 词 : 油 机 井 ;系 统 效 率 ; 化 趋 势 ;经 验 模 式 分 解 抽 变 中图分类号 : H 1; H 8 T 13 T 0 文 献 标 志 码 :A
2. ea m n Meh n a n l t ncE gneig,C ia U ie i esine ,Wu a 3 0 4,C i ) D p r to ca i la Ee r i n ier t e f c d co n hn nvrt o oc cs sy fG e hn407 hn a
sg a rn xr cin.T e EM D meh d h s b e o n o b etr a d u e n a ay ig t e mo i rn i a f in te d e ta t l o h t o a e n fu d t e b te , n s d i l zn h nti g sg l o n o n s c e - d p mp n nt h a ain te d o y t m fiin yo e olweli bmn d.Nu rc i lt n h w u k rr u i gu i.T e v r to r n fs se e ce c ft i l so t e o i h me a smu ai ss o il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 程 5 4.8 4.8 5 5 5 4.8
冲次 4 4 4 4 1 4 4
载荷 7.5 7.36 7.36 3 3 3 2.76
平衡重 8.64 5.92 2.96 4 4
启动电流 150 260 268 103 60 270 385
最大电流 40 57.8 73 27 23.8 18 70
最小电流 22 47 43 21 23.4 6 50
据前所述,抽油系统的井下效率可表示为盘根 盒效率、抽油杆柱效率、抽油泵效率和油管效 率的乘积,有石墨润滑时,盘根盒效率η4=90 %,抽油杆柱效率 η5=90%,抽油泵效率η6= 80%,油管柱效率η7=95%。 井下效率最大目标值为 ηw=η4η5η6η7=90%×90%×80%×95%=62 %
6.3. 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增大沉没度可使泵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 但增加的幅度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悬点载荷 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增大电机负荷,降低地面效 率,进而降低系统效率。
6.3. 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胜利采油厂含水大于80%时泵效与沉没度的统计 规律——保持200~300 m 的沉没度较合理。
(二) 抽油量法
在求出抽油机的抽油量后,通过下式可 计算系统效率 1.13410 q H η= (12) N 式中 Hp--泵挂深度,m; qp—抽油量,t/d。
4 p p m i
停机后测得油井自喷量,再按下式计算qp : qp= q- qf (13) 式中 q—开井生产时测得的产液量,t/d; qf-油井停机后测得的自喷量,t/d。
(2).抽油机井的有效功率
Ne
(3)
抽油井口的实际有效功率,又称水功率。 Ne=QH ρmg/86400 kW 式中 Q-油井实际产混合液量,m3/d; H-有效举升高度,m; ρm-油管内混合液相对密度,103kg/m3。 ρm=0.66(1-0.1402fw)-2.75 fw-抽油井的含水率,%。 有效举升高度H由下式计算: H=Hd+ 102(pt- - PC )/ ρm 式中 Hd-抽油机井的动液面深度,m; pt-井口油压,MPa; PC-井口套压,MPa。
吨液百米耗电( k w . h / t . 1 0 0 m )
32 38 44 56(57) 70
6.2.经济泵效的确定
经济泵效的确定
由上图表可见:对于各种不同的泵径,泵效越低, 系统效率越低。同时以平均单井耗电量、吨液百 米耗电、系统效率为目标值,泵效高于30%是一 “拐点“即:经济泵效值界线。因此,治理低于 30%泵效井成为提高系统效率的重要途径。
胜利采油厂含水小于80%时泵效与沉没度的统计 规律——沉没度范围为300~400 m。
6.3.1 合理沉没度的确定
不合理的沉没度会导致两种结果: (1)沉没度过大——为避免或减少气体对泵效的影响,往 往采用较大的沉没度,使杆、管过长而产生伸缩变形, 导致较大的冲程损失,同时使悬点载荷增大、工作条件 恶劣,易损件寿命缩短,增加作业工作量。 (2)沉没度过小——气体影响过大而降低泵的充满度,影 响泵效,严重时会导致“气锁”。井液粘度大时会导致 进泵阻力加大,降低充满度而影响泵效和系统效率。
图4 悬点加速度曲线
3、负荷特征
游梁式 抽油机 悬点负 荷的变 化规律 可用悬 点的示 功图表 示,如 图5、 6所示。
图5 静力示功图
图6 动力示功图
图7 扭矩曲线
1.净扭矩 2、负荷扭矩 3、平衡扭矩 图7 扭矩曲线
4、电动机特性
现场测试抽油机适配电动机的负 荷率在20%左右。但为了满足最大负 荷的要求,不得不配用大功率电机, 即所谓“大马”拉“小车”。在这样 的负荷率下,效率再高的电动机的实 际效率也只有80%左右。
5、游梁式抽油机节能原理
一、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特征 二、实际抽油机用电情况
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特征
1、结构特点 由四连杆机 构实现运动 的转换,将 电机的旋转 运动转换为 光杆的上下 往复直线运 动。如图3所 示。
图3 游梁式抽油机结构简图
2、运动特征
悬点的运 动为周期 性的变速 运动。在 一个抽油 循环中, 加速度接 近余玄规 律变化。 如图4所 示
(kw.h) kw.h/(t.m) 32 38 44 56 18 (57) 70 3 154.2 0.5035 1 138.7 1.1124 20 6 48 42 106 97 119.4 2.0483 1.667 1.3884
抽油机井系统优化
抽油机井系统优化
1、系统效率的定义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地面电能传递给 井下液体,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做 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 机井系统的有效功率Ne与输入功率Ni之 比。η=Ne/Ni×100%
(1).抽油机井的输入功率Ni
拖动抽油系统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抽油井的 输入功率。 Ni= 3600 np k k1 /(nw tp) (2) 式中Ni-抽油机井输入功率,kW; np-有功电能表所转的圈数,r; k—电流互感器变比,常数; k1-电压互感器变比,常数; nw-有功电能表耗电为1 kW.h时所转的圈数, r/(kW.h); tp-有功电能表转np圈所用的时间,s。
节能型抽油机的节能评价--现场数据
600型皮带机与普通10型机耗能对比表
平均单井 吨液百米耗 系统效 日耗电 电 率(%) (kw.h) kw.h/t.100m 154 143 0.7827 0.9509 17.7% 34.78 28.63
机型
统计 井数 3 41
泵径 (mm) 56 56
泵深 (m ) 933 1037
实际抽油机用电情况 1、抽油机用电情况
表1 临盘油田部分抽油机井用电测试数据(1998年10月测)
2、抽油机发电情况分析
1)抽油机平衡率与发电量
图10 65—47井电功率曲线
图11 65—92井电功率曲线
抽油机的平衡调整好后,油井的供液 情况还会影响抽油机的平衡与发电。
图12 65—104井的示功图和电功率曲线
图1 系统效率分解图
1.电动机效率η1 电动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为电动机效率,一 般电机铭牌上标的电动机效率是在负载率高于 60%的 情况下的数据。 电动机主要功率损失包括:基本铜损,铁芯损耗,通 风系统损耗及轴承摩擦损耗等。 2.皮带—减速箱传动效率η2 减速箱的输出功率与电动机输出功率之比为皮带 — 减 速箱传动效率。 皮带造成的功率损失为皮带与轮槽的摩擦损失和打滑 损失;减速箱造成的功率损失为轴承损失和齿轮损失。 3.四连杆机构传动效率η3 光杆功率与减速箱输出功率之比为四连杆机构传动效 率。主要的功率损失为轴承损失和钢丝绳的变形损失。
6、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
6.1 推广采用节能型抽油机
6.1.1 采用变臂型(双驴头)游梁 式抽油机 —— 变臂型游梁式 抽油机是在常规型游梁式抽 油机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总体设计方案是游梁的前端 与驴头相连,尾端制成变臂 型椭圆弧轮廓,使游梁后臂 呈椭圆形状,从而实现由曲 柄、连杆、横梁、游梁及柔 性连接件等构成的变参数四 连杆传动机构。该机保留游 梁式抽油机的基本结构,仅 仅将游梁的尾端制成变臂型 椭圆弧轮廓。
4.盘根盒的效率η4 盘根盒输出功率与光杆功率之比为盘根盒的效 率。其主要的功率损失为光杆与盘根盒中填料 摩擦损失,不同的填料擦力相差10倍。 5.抽油杆效率η5 抽油杆输出功率与盘根盒输出功率之比为抽油 杆效率。其主要的功率损失为抽油杆与油管的 摩擦损失、抽油杆与液体之间的摩擦损失、杆 柱弹性伸缩损失。 6.抽油泵效率η6 抽油泵的输出功率与抽油杆输出功率之比为抽 油泵效率。其主要的功率损失为抽油泵柱塞与 衬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泵漏失损失(又称容积 损失),原油流经泵阀时由于水力阻力引起的 功率损失(又称水力损失)。
(4)
(5)
实用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6 )
实用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4 QH m g η= 1.13410 Ni
2、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分析
(一)系统效率的分解 系统效率分为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以 光杆悬绳器为界,悬绳器以上为地面效 率,悬绳器以下为井下效率。可表示为 η=ηsηw (7 ) 式 中 ηs- - 抽 油 系 统 的 地 面 效 率 ; ηw-抽油系统的井下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具体分解见图1。
6.1 推广采用节能型抽油机
6.1.2 采用长冲程抽油机
6.1 推广采用节能型抽油机
节能型抽油机的节能评价—室内试验
室内实验数据
机型 CYJ12-5-53HB CYJ12-4.8-73HB CYJ12-4.8-73HB 600 型皮带机 600 型皮带机 CYJ12-5-53HB CYJ12-4。8-73HB
4、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
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情况复杂,比如 油井地层压力较高,抽油机井往往连抽带喷。 如果动液面在井口而套压又大于油压时,按式 (6)计算出的有效举液高度为负值,因而系统效 率也为负值。但现场实践表明,这类井尽管供 液能力很强,但抽油时的产量要比不抽油时的 大,这说明抽油机是做了功的。对这种计算值 与实测结果相矛盾的现实问题,要求研究出新 的计算方法予以解决。
7.管柱效率η7 抽油系统的有效功率与抽油泵输出功率 之比为管柱效率。其主要的功率损失为 油管漏失损失,液体与油管内壁产生的 摩擦损失,油管弹性伸缩损失。 抽油系统的总效率为 η=ηsηw=η1η2η3η4η5η6η7 (8)
3、有杆抽油系统效率最大目标值分 析
(1).地面效率的最大目标值 抽油机系统由电动机、皮带轮、减速器(由3副齿轮和3副轴 承组成)和四连杆机构(由3副轴承和钢丝绳组成)组成。 查有关的机械工程手册, 电动机最大效率达 95%,但是由于抽油机载荷的不均匀及 电动机功率因数较低等原因造成抽油系统的电动机效率最 大只能达到η1=80%。 皮带轮的效率 η 胶= 90%,齿轮的传递效率 η 齿 =98 % (3副) , 轴承的效率η轴=99%(3副),皮带轮—减速器的效率可表示 为 η2=η胶η齿3η轴3=90%×(98%)3×(99%)3=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