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计算有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教学重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时安排:5 课时信息窗1:第1 课时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二、重点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课题:2、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A.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2、探索新知:(一)千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B、交流: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 10 个一百是 1 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 1 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一步感知 10 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 页纸,1000 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从99 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

(关注99-100、101、110 几个段的拨珠)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C、学生说一说 125 的组成。

并说出为什么。

2、尝试: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并说一说组成。

(关注空位)(三)千以内数的读法1、376 是多少?怎么读?学生说一说怎么读,读数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
3、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3.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3、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估数,理解近似数
教学设想
1200○950 895○806
第2课时
自主练习:
1、第1题:结合现实情境比较数的大小的题目。题目中有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两种情况。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
2.在○里填上“<”或“>”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2.学生写数比读数好,读数时经常漏写数位,把汉字写为数字,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2、学生写数比读数好,读数时经常漏写数位,把汉字写为数字,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1.个别学生808不会写,写数时应强调把数读完再写,先写好数位,再写数。
2、读数、写数有的学生分辩不出,以后须多练习。
2.读数、写数有的学生分辩不出,以后须多练习。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2.我说你写
3.432.304.840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多少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
(1)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2)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
4.学习数的组成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够进行基本的图形分类和识别。

3. 引导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5.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力、注意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特征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异同。

3. 教学方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单元:测量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2.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等。

第四单元:数据统计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目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品的过程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余数与除数关系中的重要性。

3.体会数学与正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

教学难点: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磁铁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的游戏。

出示磁铁卡片,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顺序排列。

师:我猜第15个应该摆放绿色的卡片,第20个应该摆放黄色的卡片,对吗?谁愿意上来验证一下?学生验证。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卡片的颜色呢?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利用猜颜色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为什么老师这么快猜出来,有什么秘密?”的问题。

这一生成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你问我说师:我们班参加过野营的同学请举举手,好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参加野营得最大感受。

(学生发言)野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野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野营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师:请大家仔细地观察画面,你能够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①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个人?②7根火腿肠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③17瓶酸奶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④12个草莓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展开,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单元一:加法与减法2. 单元二:数字的认识3. 单元三:长度与重量4. 单元四:时间与日历5. 单元五:图形与位置6. 单元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步骤:第一课:加法与减法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呈现: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加法与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与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数字的认识1. 导入:通过数字卡片和数学游戏,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呈现:通过数字的排列和组合,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3. 练习:设计一些数字认识的活动,如填写数字表格、数数等。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第三课:长度与重量1. 导入:通过实物比较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和重量的概念。

2. 呈现:通过测量实物的长度和重量,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设计一些测量长度和重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重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食材、制作手工等。

第四课:时间与日历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2. 呈现:通过时钟和日历的展示,让学生理解时间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一些时间计算和日历填写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日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安排日程、制定计划等。

第五课:图形与位置1. 导入:通过图形卡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常见图形的认识。

2. 呈现:通过图形的比较和组合,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带反思教学设计

一、厘米、分米、米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能估测熟悉物品的长度。

教学设计:反思:个别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是没有对齐0刻度线,需要加强测量物体的练习。

第二课时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教学设计:反思:通过学生亲自动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感觉到厘米这个单位小了,需要一个更大的适合的单位。

在教授1米=100厘米时,有的学生在观察米尺时不是很理解,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认识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米,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直尺、8厘米、1米、60厘米的彩带各一根,长纸条。

教学过程:反思: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分米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分米的应用上学生把握不是特别准确,需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强单位换算的联系。

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

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最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最新】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知识点】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1分=60秒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8:058时55分:8:55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练习题】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知识点:1、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初步的分析和预测。

2.通过“泡豆芽”小实验记录的数据,能在方格纸上绘制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辨认方向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路线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辨认方向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知识点: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全册教材内容本册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如下:万以内数的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图形与拼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混合运算;统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图形的周长;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全册教材内容分析一、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第一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是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二、用,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将认识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二年级下册数学新青岛版(教案)(最新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新青岛版(教案)(最新整理)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乘法运算等。

2.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等。

4.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

2. 教学难点:乘法运算、面积的计算、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 主要内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3. 重点与难点:乘法运算、面积的计算、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践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根据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编写,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练习本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

(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青岛版认识方向教案】《认识方向》教学设计(详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4~76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给定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3. 认识平面图,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1.认识辨认东西南北四方向。

2.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难点:在生活中能辨认方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生1:因为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生2:我们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花坛,还有教学楼、实验室、餐厅??师:今天,我们就邀请热情的小导游——小军,带着我们一起去参观他美丽的学校。

(教师板书课题:美丽的校园)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

(1)、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师:瞧,多美的校园呀!走进学校的大门,你们发现校园里都有什么建筑物呢?生:有教学楼、实验楼、还有宽敞的操场。

师:同学们,那他们都在小军的什么方向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得问问大家,你们认识方向吗?生:认识。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认识哪些方向?生:我认识东。

师:你能指指吗?(学生用手指指东方。

)师:你怎么断定那里是东?生:那是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除了东方,你们还认识哪些方向?生:我认识西方。

师:你能给大家指指哪是西方吗?(学生指西方。

)师:为什么那里是西方?生:因为太阳从西方落下。

师: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方。

除了东、西两个方向,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呢?生:左边是北方。

师:你是怎么知道左边是北方呢?生:因为晚上北极星在那个方向。

师:你还知道晚上北极星在北方,你的知识真渊博。

师:还知道哪个方向呢?生:这边是南方。

(学生用手指着右边。

)师:为什么?生:太阳中午就偏向南方,指南针也指向南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及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单元划分:1、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智慧广场2、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3、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4、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5、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6、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7、爱心行动——图形拼组8、休闲假日——解决问题9、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漂亮的花朵 10、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共有学生30人,这些学生我已经教了半年了,对他们的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

他们大多活泼可爱,求知欲很强。

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针对本班学生们的特点,重点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情况分析: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2、注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4、强化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建议、措施: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握课标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学习目标。

2、在教学中,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

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进行交流,使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要重视口算练习和计算正确率的及时检测,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教材中的一些不太适合本校学生接受的信息窗可以有选择、有限度地进行删改,但一定要保证知识点的不遗漏。

7、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

利用各种评价时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野营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措施: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5、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二单元手拉手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5、提倡方法多样化。

课时安排:10课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教学内容: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毫米、分米、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算。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是千数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4、把握计算教学的要求,恰当评价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

课时安排:10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