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8章 财政收入概述)【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6章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6章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圣才出品】

第6章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一、概念题1.购买性支出答: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按经济性质划分的一种财政支出,如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以及购买用于举办公共投资事业所需的商品与劳务。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分配活动,它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通过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影响社会资源配置,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越大。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

2.财政消费支出答:财政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而进行的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财政消费支出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政府各部门为了进行日常政府活动购买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之外,还包括国防支出、教育支出、保健支出以及科学、文化等支出。

财政消费支出与财政投资支出同属于财政消耗性支出。

3.公共消费支出答:所谓公共消费支出是指财政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用于提供公共消费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它等于经常预算中的经常性支出。

但在中国,由于经常性支出包含了非生产性投资,因此,其公共消费支出与经常支出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

最典型的公共消费支出是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

二、选择题1.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政局是否稳定B.政体结构C.行政效率D.宏观经济政策【答案】ABC2.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监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答案】BC3.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直接因素有()。

A.经济总体增长水平B.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C.行政效率D.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答案】ABCD4.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______同方向变化,同______反方向变化。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习平台

第 13 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13.1 复习笔记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政府的经济职能都是由不同级别的政府共同承担的,因而政府间的 财政关系是否合理将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
一、关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理论 财政联邦制,作为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种规范制度,强调各级政府在财政职能和收 支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级别政府的作用、收支如何在各级政府 间进行划分以及政府间的补助等一系列问题。 1.政府间的职能分配 政府间的职能分配主要考察的是配置、分配以及稳定职能应如何在各级政府间展开,才 能保证这些职能的有效执行。 (1)稳定职能 大多数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的稳定职能应主要为中央政府所承担这一点上的看法是基 本一致的,对这一观点的论证则着眼于考察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使用稳定经济的各种政策工 具。 ①货币政策 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制造和销毁权都由中央政府所掌握,地方政府没有制造新货币的能 力。如果地方有权制造货币,则意味着某一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其他地区的实际资源有无限的 要求权,地方政府只会通过创造新货币来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而不是对其居民征税。 这样,最终的结果将是货币发行混乱,货币量迅速扩张,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
蒂博特模型分析和说明了一个分权式的财政体制将使公共产品的提供更有效率,然而该 模型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条件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使模型的实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④影响分权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 分权的财政体制有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这并不是说中央政府可以不必承担任何 资源配置的职能。相反,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地方政府无法单独解决好的 问题,会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a.外溢性,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收益或成本常常会外溢到辖区以外,因而会产生 对有外溢利益的产品提供不足或对存在外溢成本的产品过量提供的问题,使资源的配置效率 达不到帕累托最优。 b.规模经济,有些公共产品的生产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使成本最小的产出大于 该地区的需求量,如果由各个地方政府分别提供这类产品,则会因生产达不到一定规模而增 大了成本,降低了效率。 c.财政效率,由于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财政需求并不相同,同一级别的不同政 府会向其居民提供不同的净财政收益。所谓净财政收益,就是指居民从公共劳务中得到的收 益减去他所负担的税收成本后的净收益。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要求,要素应从边际产出效率 较低的地区流入产出率较高的地区。净财政收益差异的存在,使人们的移居并非仅以劳动生 产率的高低为标准,而是增加了净财政收益差异的考虑,这违反了效率原则。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第8~14章)【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第8~14章)【圣才出品】

第8章财政收入概述一、概念题1.通货膨胀税答:通货膨胀税是从财政的角度来看,所谓通货膨胀税应理解为政府通过通货膨胀的再分配而增加的收入。

当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发生有利于政府的再分配:一是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纳税人收入随着物价的上升而上升,会提高纳税人纳税的“档次”,由此而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二是当政府由于弥补赤字而发行国债,而且没有实行国债的指数化,由于物价上涨,债券持有人会遭受债券贬值的损失,由此而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但不是增加名义收入。

2.周期预算平衡论答:关于预算收支平衡应从整个经济周期来考察,而不应局限于个别年度预算收支平衡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所谓“补偿财政理论”,亦即周期预算平衡论,作为年度预算平衡论的对立物而出现。

他认为,从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来看,政府可以用经济繁荣年份的预算盈余来补偿经济萧条时期的预算赤字,实现整个周期内的预算收支平衡。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扩大财政支出(包括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另一方面,相对减少税收,以增加消费和促进投资。

这时,从年度预算收支对比关系来看一定是支出大于收入,出现预算赤字。

而当经济复苏后逐渐高涨的时期,政府则应采用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少支出,相对增加收入,从年度预算收支对比关系来看,肯定出现收大于支的预算盈余。

这样,就可以用后一阶段的盈余来补偿前一阶段的赤字。

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预算收支是平衡的。

因此,“周期预算平衡论”实际上是“以丰补歉,以盈填亏”,一方面依然维持预算平衡的外壳,另一方面又可以达到维持和稳定经济的目的。

3.决算赤字答:决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计划的财政收支是平衡的,即政府预算时并没有安排赤字,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致使决算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这种支大于收的差额在国家决算中即表现为“决算赤字”,它说明的是一种事实。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圣才出品】

第6章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6.1复习笔记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标准,财政支出可以有多种分类。

按财政支出是否能得到相应的直接的商品和劳务补偿为标准,可以将全部财政支出划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包括政府各部门为进行日常政府活动购买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而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政府并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直接收益。

一、财政消费支出财政消耗性支出又可分为财政消费支出和财政投资支出,财政消费支出主要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而进行的支出,它与财政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1.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是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费用支出。

国防是一种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国防产品具有非排除性和非竞争性,国防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1)国防支出的变动趋势分析国防支出作为国家基本支出之一,在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日益成为政府干预和影响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国防支出常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

(2)国防支出的合理预算规模在一国经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国防支出与民用产品产量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从而也就引出了国防支出的合理预算规模问题。

①国防预算合理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国防属于纯公共产品,可以对其合理支出规模进行理论上的局部均衡分析,但是这一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并不可行。

a.由于“搭便车”思想的存在,每个人均会低估自己为获得收益而进行支付的意愿,从而有效的私人总需求无法在此机制下获得。

即使由政府介入调查个人偏好,求得总需求表达式,也会因为成本太高而不可行。

b.为了保证国防的有效供给水平,政府必须对个人征收合理的税费价格,其值等于均衡产出水平上的个人边际效益,而这同样也是实际中无法实现的。

②国防预算合理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引出了军需品与民用品之间存在的总量制约关系。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2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2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圣才出品】

第2章公共财政的职能一、概念题1.经济稳定职能答: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订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致于达到充分就业;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经济学意义上的稳定通常包括多方面的含义。

首先是就业率的稳定。

即指一切在法律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者中,能够通过自己劳动赚取收入者所占的比重。

理论上,这部分所占的比重越大越好,即就业率为100%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在实践中,往往不可能达到100%的就业率。

因此经济学家们使用“充分就业”一词来描述理想的就业状态。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一个国家中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的劳动人口的充分就业。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部分劳动人口在全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为95%左右。

由此推断,95%左右的就业率应当属于理想的就业率。

其次是物价水平稳定,物价水平稳定的理想指标为物价涨幅为零。

然而,在绝大多数国家中,这个指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此,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稳定物价水平就是指在一个时期内,社会可以忍受的物价波动水平。

许多人认为年率为3~5%的年度物价上涨幅度一般来说是可以忍受的,因而被视为物价水平稳定的一个界线。

再次是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在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或者“资本项目”的收支大体保持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稳定与否与政府财政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一般地,经济稳定与否首先是同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供求相对平衡,则经济相对稳定,反之则相反。

而财政活动通常是同社会总供求、尤其是同总需求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财政收支规模的伸缩,直接构成了社会总需求规模伸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以及税种、税率的变化,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到社会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进而影响到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状态,最终,会影响到上述经济稳定各项指标的平衡状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认为财政具有调节和控制经济稳定的功能,即稳定和增长职能。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3章 公共产品理论)【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3章 公共产品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公共产品理论一、基本概念1.公共的悲剧答:这个概念是大卫·休谟在1740年提出的,他指出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存在公共产品或服务,而每个人性本自私,当他相信付费与否都能消费公共产品时就不会自愿付费,成为“免费搭乘者”,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这么做。

公共产品的投资和维护费用就无法筹集,最终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2.林达尔均衡答:林达尔均衡是瑞典济学家林达尔提出的关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模型。

假定社会中有两个人,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各自应负担公共产品成本的比例,进一步假定两个人讨价还价的能力势均力敌,通过若干回合的较量,在某个公共产品产量水平,两个人愿意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比例相加等于1,这时就达到均衡的成本分配比例和均衡的公共产品规模,这种均衡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3.俱乐部产品答:俱乐部产品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产品:在某一消费量的约束之内许多人共同消费,单个消费者的消费质量不受消费者人数增加的影响。

但当人数超过一定规模时就会发生拥挤;同时可以对消费者收费。

俱乐部产品有两个基本方面与公共产品不同:①俱乐部产品具有非排除性,即仅由其全体内部成员消费,非内部成员则被排除在外;②俱乐部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有临界点,在一定的规模内消费具有非竞争性,超过此规模则会出现拥挤。

4.边际拥挤成本答:边际拥挤成本是指对某一可由多人消费的产品而言,一个新的消费者加入将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质量,即产生“拥挤”,则再加入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拥挤程度的净增加称为边际拥挤成本。

5.准公共产品答:某些产品所产生的利益的一部分由其所有者享有,具有可分性,带有私人产品的特征;而其利益的另一部分发生外溢,可由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是不可分的,又带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这类具有外部收益的产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利益外溢会导致这类产品在市场机制下供给不足,需要政府的介入。

二、思考题1.以下商品或服务属于公共产品的是()A.面包B.道路C.基础教育D.海上航标灯答:选BCD。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6章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6章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圣才出品】

第6章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一、基本概念1.财政消耗性支出答:财政消耗性支出又可分为财政消费支出和财政投资支出,财政消费支出主要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而进行的支出,它与财政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

2.政府投资答:政府投资是指项目总额构成中出资人的资金来源性质对投资进行一种分类。

政府投资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宏观政策,从字面上理解为来自政府的投资,它是相对于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的,属于投资来源或投资主体的概念划分。

3.政府消费答: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常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4.计划一方案一预算制度答: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提出了一种新的国防支出预算方法,称为“计划一方案一预算”制度。

该方法按照以下程序编制预算:①制定一国所需的军事力量规模,并为此制定军事通盘计划;②为各个计划制定一系列可以相互替代的实施方案;③对各个方案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选定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方案;④根据被选定的方案,编制国防支出预算。

5.保健市场的第三者付费答:保健市场的第三者付费是指在保健市场上,真正支付大部分费用的往往是政府或保险公司,消费者承担的只是保健产品价格的一个较小比例,而对于一般商品,消费者购买时要支付全部价格。

第三者付费导致患者能够接受价格更高的保健产品和服务,即出现过度需求,从而带来效率损失,影响保健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

6.财政投融资答: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圣才出品】

第7章公共财政转移性支出7.1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转移性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它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保证贫困线以下的社会成员的生活,通过与市场机制的配合,实现一个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

它还为年老、失业、生病、残疾的社会成员提供了生活保障,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了稳定的经济环境。

19世纪80年代,在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人类社会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20年后,在工人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德国的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工伤和养老三项社会保险立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障制度,开创了社会保障的先河。

1.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及其筹集方式(1)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行的必要前提。

在各国的实践中,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①社会保险税,②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支付。

社会保险税的资金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受保人与投保人有对称性,社会保障收入可以根据所交纳的社会保险税按一定比例计算出来。

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则不同,提供资金来源的社会成员不一定是接受转移支付的社会成员。

即使是同一人,其接受社会保障的收入也同他交纳的税收无关,即收入与支出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对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社会保险税对于协调有收入的社会成员的公平和社会效率是行之有效的:①同商业保险相比,社会保险采用社会保险税的方式更为公平。

征收社会保险税实行社会保障有利于防止商业保险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

在社会保险的各个项目中,投保人的风险与收入一般不成正比,若实行商业保险可能导致高风险但并非高收入的社会成员承担高额保险费用,社会分配趋向更不公平。

开征社会保险税,实施社会保险,可以以强制力要求风险小的社会成员参与保险,避免了高风险但非高收入的社会成员承担高额保险费。

同时由于低风险的投保人加入,保险费用将降低,这实际上是用社会保险税的形式,将收入在不同风险的社会成员中再分配,维护了高风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使社会收入更趋于公平。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9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9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圣才出品】

第9章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概念题1.税收职能答:税收职能指税收所固有的功能。

具体包括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和反映监督三项职能。

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简称为“财政职能”或“收入职能”,指国家以政治权力为依托,通过征税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所需要的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简称为“调节职能”,指国家通过税收分配,可以调节纳税人的经济利益,进而影响和诱导社会经济活动,贯彻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反映监督的职能,简称为“监督职能”,指国家在税收分配活动中通过分析税收收入总量的和结构的变化及日常征收管理活动,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税收的三项职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其中,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

如果没有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其他两项职能就无法存在。

而其他两项职能反过来又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实现,因为税收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和反映监督的职能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从而使税收的来源不断增加。

通过税收监督还可以保证税收收入不被侵蚀,从而保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圆满实现。

2.税收特征答:税收特征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

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分配活动,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课税,并通过制定、颁布税法规定公民的纳税义务。

税法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违抗性,因而,公民只要从事了税法规定的应该纳税的行为,无论愿意与否,都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无偿性。

国家征税不需要偿还,也不付给纳税人任何报酬。

尽管公民可以从税收收入的使用中获益,但这与他是否纳过税、纳过多少税并无直接关系。

③固定性。

指税收是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征收的。

在一种税开征之前,其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期限、征收方法及违章处罚办法等都预先确定,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作为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公共产品理论【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公共产品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公共产品理论3.1复习笔记一、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1.公共产品的特征(1)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纯粹的公共产品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非排除性,对于私人产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产品的所有权并可轻易地排斥他人消费这种产品,这就是排除性;而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

②非竞争性,对一般私人产品来说,一个人消费了这一产品,别人就无法再消费了;公共产品则不同,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非竞争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a.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b.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这种产品不但是共同消费的,而且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

私人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可分割的,用数学式子表述为1n i i X X ==∑,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用数学式子表述为i X X =。

公共产品不同于公有产品,后者不具非竞争性。

这里的公共产品是从消费角度考察的,而公有产品是从所有权角度考察的。

公共产品也不必然是政府直接生产的产品,部分军用产品交由私人企业去生产,并不意味着国防就成为私人产品。

(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意味着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品的帕累托最优产量。

①由于具有非排除性,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那么,他就不会有自愿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从而公共产品的投资无法收回,私人企业自然不会提供这类产品。

②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的原则,这些产品必须免费提供,这也是私人企业必然难以接受的。

公共产品往往是增进社会的福利所不可或缺的,因此需要公共经济部门的介入,用税收手段来集资,提供这些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导致了政府的产生。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13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一、基本概念1.财政联邦制答:财政联邦制,作为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种规范制度,强调各级政府在财政职能和收支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级别政府的作用、收支如何在各级政府间进行划分以及政府间的补助等一系列问题。

2.进口漏损答:假如某一地方政府试图单独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降低地方税收,给居民提供现金补助,或扩大政府购买等),居民就很可能增加消费支出,但在辖区之间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该辖区的绝大部分购买力将用于购买其他辖区的商品,从而带动商品和劳动的销售或生产在其他辖区的增长。

这种现象称为进口漏损。

3.最佳的政府规模答:大部分地方性公共产品只是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的受益范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增加一个消费者会增加该地区的拥挤程度。

因此,在既定的公共产品和劳务提供水平下,地方政府的规模有一定的限度。

关于政府最佳规模的决定,许多经济学家采用了成本与收益相比较的方法,即新增一个人所带来的边际拥挤成本正好等于边际收益时,社区的净收益达到最大。

4.以足投票答:消费者投票人会在众多提供不同公共劳务水平的社区中进行选择,寻找一个公共劳务提供水平及税收负担符合其要求的社区前去居住,因而具有相同偏好的人会居住在同一区域里。

5.净财政收益答:净财政收益,就是指居民从公共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他所负担的税收成本后的净收益。

6.税收分享答:一种税收更适合于某一级政府征管,并不意味着其他政府不能使用该税的收入,而是可以由各级政府共同分享。

税收分享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对某一税基分别设置中央税和地方税,由两套税制共同征收;②对某一税基只设置中央税,地方政府通过在中央税税率上附加一定的比例或附加费的形式分享;③只设一种税,由一级政府进行征管,征得的收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享。

7.一般补助答:一般补助就地方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作任何规定,也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方政府有权自主决定补助的使用方式,所以也称为无条件补助。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财政收入概述【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财政收入概述【圣才出品】

第8章财政收入概述8.1复习笔记一、财政收入的构成1.财政收入的定义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在此定义中需明确几点:(1)财政收入是用于财政支出充当其经费来源的,因此由政府征收但并非用于财政支出的货币收入不能算作财政收入,如日本的邮政储蓄;(2)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来源的,但不一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例如罚金、保护性关税等,罚金是作为维护治安等的一种手段而课征的,保护性关税是作为贸易政策的一个环节而设立的,它们虽不直接以取得收入为目的,但间接地为国家带来了收入;(3)财政收入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历史进程中,财政收入由实物与劳务形式逐渐发展到当今的货币形式。

2.财政收入的构成从财政收入的历史沿革及各国的现状来看,财政收入主要包括:(1)公有财产收入,是国家直接占有财产获得的收入,指来自公有财产的租金、孳息及其转让溢价收入,历史上它曾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公有财产分为动产与不动产。

①公有不动产,如图书馆、公园、道路、机场、公有土地、森林、矿山、河流等;②公有动产,包括有形动产与无形动产两类,有形动产主要有债券、股票、储金、基金与资金等;无形动产主要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各国公有财产的范围、种类、数量、价值、保管使用和处理方法及其收益大小都各不相同,但各国政府都在保护财产、收取租息等收益的基础上积极地对其加以经营或开发,以取得营业利润或投资收益。

(2)公有企业收入,包括公有企业利润收入和价格收入,对于收支独立核算,只需向政府上缴利润的公有企业,则这类收入仅包括其利润收入,如果国家对企业的经营完全不干预,也可将其视为公有财产收入。

公有企业按其经营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由竞争的企业和垄断经营的企业。

自由竞争的企业与私人企业处于同等竞争的地位,垄断经营的企业是国家控制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与流通,在该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取得统治地位,操纵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某些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以获取利润和达到其他社会、经济或政治的目的。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4章 外部效应及其纠正)【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章节练习 第4章 外部效应及其纠正)【圣才出品】

第4章外部效应及其纠正一、概念题1.BOT方式答: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它是政府吸引非官方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

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为该特许权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待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在收回项目建设成本和取得合理利润后,将特许权项目无偿交给政府部门。

BOT方式大多用在基础设施项目上,如电厂、机场、公路、隧道、港口水处理厂等公共项目上。

2.免费搭车者答:免费搭车者即消费者在自利心理的诱惑下,将试图不需要由自己提供公共产品或者不必由自己为公共产品提供付费,而希望坐享他人提供公共产品。

由于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这类产品只要由人提供了,则其效应所及范围内,人们都是天然能够消费的而不管它是否为其消费提供了成本费用。

3.“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答:“成本—效益”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其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项目的效益、成本和贴现率。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那些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支出项目。

二、简答题1.基础产业包括哪些方面?政府为什么要对基础产业投资?答:(1)基础产业是指能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

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机场、航道、码头等)、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及城市公用事业(如水电气供给系统、排污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等。

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工业(煤炭和原油开采、水电、火电、核电生产等)和基本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建材、石化等)。

基础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建设材料、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收益分析【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收益分析【圣才出品】

第5章成本一收益分析5.1复习笔记一、公共部门成本一收益分析的特点1.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定义和步骤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项目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项目,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对于私人经济部门来说,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的程序一般都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确定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2)确定每种方案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每种方案所需要的投入量和将会实现的产出量;(3)对每一种投入和产出进行估价,确定其价值;(4)加总每个项目的所有成本和收益,以估计项目总的获利能力,决定最终的方案。

2.公共部门成本一收益分析的特点公共部门的成本一收益分析又与私人经济部门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公共部门进行经济决策要以社会福利极大化为目标,而不能像私人经济部门一样仅以利润为目标。

社会福利极大化依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包括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而在大部分场合,应主要考虑经济效率的最优,兼顾社会公平目标。

按照帕累托最优准则,任何经济活动只有至少增进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又不损及任何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才是有效率的,但事实上对任何一个政府项目来说,成本总是客观存在的,政府支出项目的实施必然要损及某些社会成员的利益。

(2)许多政府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不能直接用市场价格来估计。

这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①与许多政府项目分析相联系的市场价格根本不存在,因为大部分政府提供的产品不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②考虑到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在许多场合,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相关产品的真实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政府的干预,而政府用于评估其支出项目所采用的价格,应根据市场失灵的情况对现有的价格进行调整而得到。

3.公共部门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具体要求(1)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成本一收益分析分两个部分,即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

成本一收益数量分析的任务,就是根据经济理论,运用原始资料数据,采取科学方法,对收益和成本进行最佳的估计、鉴定和比较,最后评定项目的社会价值。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2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2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圣才出品】

第2章公共财政的职能一、基本慨念1.看不见的手答: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隐喻,用于说明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成员出于个人利己目的的经济行为,通过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益的市场交换以及互动过程,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机制。

这种机制不是出自个人本意所建立的,而是在市场上自行建立的一种社会秩序或规则。

这一基本思想早就存在于18世纪初期一些学者的著作之中,但因亚当·斯密(Smith, Adam,17231790)在其《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用这个概念来概括这种思想,使之成为一个著名隐喻。

后来经济学界对“无形之手”有两种解释。

一种狭义的解释,是把“无形之手”理解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另一种宽义的解释,是把“无形之手”理解为制度和制度安排的一种形成方式。

一些经济学者在研究市场失灵问题时,提出政府有必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包括政府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使私人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促使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对企业进行规制,以克服外部性;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等。

与“无形之手”相对应,人们有时把政府的经济作用比喻为“有形之手”(或“看得见的手”)。

但“无形之手”已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而“有形之手”是一种非规范的、形象的用法。

有学者提出,政府也可能出现像市场一样的失灵。

2.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在市场机制下经济无效、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机制可以对经济进行自发的有效的调节,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由于完全竞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市场状态,其很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具备,因此会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

3.自然垄断答:在电话、供电、供水等行业中,产品的单位成本(平均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其成本必然高于已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公司,从而在竞争中失利,因此,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特别容易形成垄断,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外部效应及其纠正【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外部效应及其纠正【圣才出品】

第4章外部效应及其纠正4.1复习笔记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准公共产品现象事实上是收益外部化的表现,也称正的外部效应。

在另外的很多场合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而他们却无法为此得到补偿,这就是成本的外部化,或称负的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概述1.外部效应的概念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与斯塔布尔宾的定义,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在另一个人的控制之下,则有外部效应存在。

只要私人利益与社会的利益发生了不一致,就存在着某种外部效应,因此广义的外部效应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包括一切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的分类外部效应可能是生产行为或消费行为引起的,有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之分。

因此,可以将外部效应现象做如下分类:①生产的外部正效应;②消费的外部正效应;③生产的外部负效应;④消费的外部负效应;⑤公共资源问题。

公共资源的特征主要有两个:a.资源是稀缺的;b.这种资源的使用不受限制。

3.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最早研究外部效应的是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指出,如果存在外部经济的话,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将不是帕累托最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外部正效应,某种产品收益的外部化将导致这种产品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私人企业的供给不足,从而带来福利损失。

(2)外部负效应,当存在成本外部化现象时,情况则恰恰相反,生产商忽视产品的外部成本将会造成产品的实际供给量大于帕累托最优的供给量,这也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3)公共资源问题,在公共湖泊中,渔船的增加一般会使这个湖泊鱼的总产量增加,但不可能是成比例地增加。

增加一艘渔船的边际社会收益会低于每艘船的平均收益。

二、外部效应的纠正1.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私人经济部门自身有其克服外部效应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5章 成本一收益分析)【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5章 成本一收益分析)【圣才出品】

第5章成本一收益分析一、基本概念1.成本一收益分析答: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

它是一种计划方案,是预先作出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

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

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它来分析人的行为。

2.消费者剩余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都大于其价格。

在利用需求曲线图的条件下,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

3.影子价格答:影子价格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它是指社会处于某种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

影子价格是社会对货物真实价值的度量,只有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才会出现。

然而这种完善的市场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现成的影子价格也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对现行价格的调整,才能求得它的近似值。

4.货币的时间价值答:货币时间价值是货币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增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等量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其价值也是不相等的。

应当说,今天的1元钱要比将来的1元钱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平均的利润率。

在实务中,通常以国债一年的利率作为参照。

5.内在报酬率答:内在报酬率又称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内在报酬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该项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1-2【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1-2【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答: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说明一国在某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员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

这是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两个指标。

2.消费者均衡答: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的是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范围内寻求使得效用等级最高的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即MUp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

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

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组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

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满足12MRS 12p p 。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答: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税收效应【圣才出品】

胡庆康《现代公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本一税收效应【圣才出品】

第11章税收效应11.1复习笔记一、税收与劳动和休闲1.劳动和休闲的消费者均衡劳动和休闲的选择是人们最基本的选择。

收入与闲暇都会增进人们的福利水平,然而要取得收入就必须劳动,即放弃休闲,于是人们必须在既定的约束之下选择收入与闲暇的最佳组合,也就是劳动和休闲的最佳组合。

若以Y表示收入,L表示闲暇,L0为总可得时数,税前工资率为W,人们没有非劳动收入,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Y=W(L0-L),如图11-1中的预算线AB,如果最大限度地放弃休闲,能够取得的收入为OA,若不放弃任何休闲,即不工作,则能够取得的收入为零,享有的休闲时间为OB,AB线的斜率为税前工资率W,相当于休闲的价格。

若人们对于收入和休闲的偏好如无差异曲线i0、i1、i2所示,则与预算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i0代表税前人们的最大效用水平,切点E0决定了收入和闲暇的最佳组合。

图11-1劳动和休闲的消费者均衡及比例所得税的影响2.税收的超额负担(1)比例所得税若向劳动收入课征比例税,税率为AC/AO,则税后的预算线为CB,它与无差异曲线i2切于E2,政府取得的税收收入在图中表现为E2至AB的垂直方向的距离。

若采用总额税征收等量的税收收入,税后预算线为通过E2点的AB的平行线DF,它与无差异曲线i1切于E1点,显然,i1线高于i2线,也就是说,征收同等数量的税收收入,采用比例税方式使消费者的福利水平降低更多,i1与i2之间的差异即为比例所得税的效率损失,与商品税的情况相似。

(2)累进所得税与比例所得税的比较比例所得税的公式为T=tY其中T为税额,t为税率,Y为收入。

累进所得税意味着平均税率随着所得的增加而上升,最简单的累进所得税是线性累进所得税,其特征是不变边际税率,公式为T=t(Y—E)其中t为边际税率,E是固定的减免水平,平均税率T/Y=t(1-E/Y),可见,当收入Y上升时,平均税率T/Y也上升。

图11-2累进所得税与劳动与休闲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图11-2表示这种线性累进所得税,设税前预算线仍为AB,其斜率为w,税后预算线为GHB,GH段的斜率为w(1-t),HB表示完全不工作时可获得转移支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财政收入概述
一、基本概念
1.财政收入
答: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从经济主体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的概念有三个要点:①财政收入是用于财政支出充当其经费来源,因此由政府征收但并非用于财政支出的货币收入不能算作财政收入;②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来源的,但不一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③财政收入是一个历史范畴。

2.公有财产收入
答:公有财产收入是国家直接占有财产获得的收入,一般来自公有财产的租金、孳息及其转让溢价收入。

公有财产分为动产与不动产。

一般来说,各国公有财产的范围、种类、数量、价值、保管使用和处理方法及其收益大小都各不相同,但各国政府都在收益的基础上积极地对其加以经营或开发,以取得营业利润。

3.公有企业收入
答:公有企业收入包括公有企业利润收入和价格收入,对于收支独立核算只需向政府上缴利润的公有企业,则这类收入仅包括其利润收入。

如果国家对企业的经营完全不干预,也可将其视为公有财产收入。

公有企业按其经营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由竞争的企业和垄断经营的企业。

4.规费
答:规费是各种公共机关为个人或者企业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所取得的报偿。

规费数额的确定通常有两个标准:①填补主义,即根据公共机关提供服务所需的费用而定规费的数额;
②报偿主义,即以个人或企业从公共机关服务中得到的利益为准。

各种规费又可分为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两类。

5.特别课征
答:特别课征是政府为公共目的新增设施或改良旧有营建,根据受益区域内受益人所受利益的大小按比例进行的课征,以充工程费用的全部或部分。

如修建沟渠、公园等可增加附近房地产价值的设施,其费用由房地产所有者分摊负担。

6.特许金
答:特许金是指政府公共机关给与个人或企业某种行为或营业活动的特别权利而收取的一定金额。

7.通货膨胀税
答: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收取决于货币收入,而适用税率的等级是按货币收入水平确定的。

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受通货膨胀,纳税人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的所得级距,形成档次爬升,从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

这种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隐蔽性的增税,也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8.使用费
答:使用费是指对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的
费用,使用费通常低于提供该种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所需的平均成本,差额就是对使用者的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补贴。

政府收取使用费的作用在于增进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效率。

9.税收
答: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取出的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与其他各种财政收入不同的是税收的三个显著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决定着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和要求着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三性是统一的,缺一不可。

10.纳税人
答: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亦称课税主体,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也称法定直接纳税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即指公民个人,也可以是法人,即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1.课税对象
答:课税对象也称课税客体,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即对什么进行征税。

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不同的课税对象,决定着税收的不同种类以及各种税收的征税特点。

12.比例税率
答: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在课税对象既定的条件下,税额和税负的
大小就决定于税率的高低。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

比例税率是不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比例税率一般运用于课征流转税,如营业税。

13.累进税率
答: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又分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全额累进税率是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一个税率征税,课税对象数额越大所适用的税率越高。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

14.全额累进税率
答:全额累进税率是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一个税率征税,课税对象数额越大,所适用的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计算比较简单并且取得税收多,但全额累进税负担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累进分界点上下负担相差悬殊。

15.超额累进税率
答: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

在超额累进的情况下采用平均税率的概念来反映纳税人的真实负担。

平均税率等于实际缴纳税款与应税所得额的比率。

超额累进的平均税率往往要低予全额累进的平均税率。

16.累退税率
答:累退税是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与累进税相反的税率。

类退税特点是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低。

严格符合定义的累退税是比较少的,所以累退税通常也指一些具有累退性质的税。

如某些比例税,与纳税人的净收入相比,则为累退税。

17.定额税率
答:定额税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实际上是比例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

定额税率同价格没有直接联系,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

此外,对于定额税征收的计量单位一般也不一致,一般是建立在课税对象的核算对象上。

18.纳税环节
答: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商品一般经过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

同一税种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一次课征制;在两个环节征税的,称两次课征制;在每个环节都征税的,称为多次课征制。

正确确定纳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收入、便于管理有重要意义。

19.公债
答:公债亦称国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一种手段。

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②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

公债与税收同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与税收并无本质区别,公债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总是来源于税收,公债只不过是延期的税收,变相的税收。

20.自由公债
答:自由公债是公债的一种基本形式,自由公债也是由政府发行的公债,自由公债可以根据购买者的自身条件选择决定是否购买或者是否转让,不加任何限制。

由于自由公债的诸多优点,现在世界各国的公债一般都采取自由公债的形式。

21.强制公债
答:强制公债是指当政府财政状况异常困难时,凭借政府权力向人民强行推销的公债。

强制公债的推销方法有根据公民的财产或所得按比例分摊,以公债的形式支付薪金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曾在所得税外加征一定金额作为纳税人贷给政府的贷款,并承诺战后分期偿还,随所得税附征的金额也是强制公债的一种形式。

22.可转让公债
答:可转让公债是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大多数的公债属这种形式。

对于可转让公债的持有者来说,重要的往往不是期限和利息率的规定,而是债券的行市。

因为他可以随时出售债券,所以期限长短对他关系不大;而债券的行市可高于或低于票面额,所以法定利息率对他也无关紧要。

23.公募法
答:公债的发行方法有公募法、公卖法和承购包销三种方法。

公募法又可分为两种:
①国家财政部向社会直接公开发行国债,取得资金,其发行费用与损失皆由国家承担,这种发行方式的好处是发行面比较广,能普遍地吸收社会上的闲置资金,缺点是推销时间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