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04-01T17:07:42.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作者:钟静芬[导读] 观察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对于孕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
(奉化市莼湖镇卫生院产科浙江宁波 315506)【摘要】目的:观察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对于孕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社区医院内80例产妇进行研究,其中40例完成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的为观察组,未接受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的4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产后出血率2.5%,对照组20.0%,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产后2h、24h内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时予以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产前保健;产后出血;产时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09-02 产后出血作为产科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1]。目前,我国产妇致死因素中产后出血居于首位[2]。为进一步加强大众对于产科出血的认知,做好预防、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笔者特研究了社区80例产妇中产前保健与产时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受试对象与方法
1.1 受试者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社区医院内80例产妇进行研究,其中40例完成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的为观察组,未接受产前保健和产时护理的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27.6±4.1)岁;初产22例、流产18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8.0±3.7)岁;初产21例、流产19例。两组在年龄、孕产次情况上比较,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均知情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80例受试者均于我院完成分娩等,且均接受常规产后出血预防对策没,以降低发生率。观察组受试者均完成产前保健、产时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孕前保健:社区内积极做好孕前指导,降低人流发生率,在停经48d以内者,孕囊不超过2cm建议药物流产。②孕期保健:进一步完善孕期相关检查内容,增强孕期风险评估,识别高危妊娠以便及时救治。例如,贫血等症及时纠正,肝功能异常建议专科就诊,孕中期监测MAP,妊高症及时口服阿司匹林50mg,巨大儿、羊水过多等及时住院观察治疗。③分娩期:分娩过程中,精神因素是除产道、产力、胎儿因素以外至关重要的一项。因此,不仅需要在分娩期做好助产配合,责任护士还应及时了解孕妇心理需求,讲解分娩过程,解除孕妇恐惧、焦虑等情绪;同时教会一些放松、屏气、休息的动作技巧,以减少分娩时的体力消耗;及时有效处理产程,避免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胎盘滞留及时处理,注意保护产妇隐私;对于有性别歧视的孕妇,应做好心理疏导,缓解心理负担,在新生儿出生后当及时予以宫缩强化措施。④产后护理:在产后的2h内宜在产房观察,做好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子宫底高度、阴道出血情况,宜30min观察1次;对于子宫膨胀明显的产妇,例如巨大儿、双胎等,可常规双合按摩子宫;尽可能母婴早接触,尽早吸吮,以便子宫收缩;产后2h排尿产妇应予以协助,如产后6h还未及时排尿,应用温热水冲洗外阴,热敷、按摩下腹,或让其听水流声诱导其排尿,必要时可予以导尿措施。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医务工作人员需要紧密配合,积极实施抢救措施,让产妇处于平卧位,予以吸氧、做好保暖,及时开通筋脉通道并维持畅通,予以心电监护,快速、准确查找出血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记录24h内出血量,遵医嘱输液、输血,及时科学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⑤产后心理护理:产后由于身体不适、角色转换等因素,产妇极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士应及时和产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现状,在适当时机下予以安慰和鼓励,指导家属新生儿照顾方法,解除产妇后顾之忧,以消除顾虑,良好改善心理情绪。
1.3 观察指标
产后出血的诊断:24h出血量超过500ml[3]。观察并分别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n(%)”形式录入计数资料,并以χ2检验;“x-±s”形式录入计量资料,结果用t检验;P<0.05示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产后出血1例(2.5%),对照组8例(20.0%),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产后2h、24h内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则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作为孕产妇致死的四大因素之一,尤其在我国边远落后地区更为突显。目前普遍认为产后出血的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因此,做好预防保健措施对于改善产妇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观察组中产后出血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说明产前保健、产时护理的实施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同时,观察组在产后2h、24h内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提示科学有效的护理保健措施明显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因此,笔者认为做好产前保健措施,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引起足够重视,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同时产妇经历妊娠、分娩、角色变化,可能引起心理情绪变化,导致机体一些列不利变化,故此积极予以心理护理。从研究结果来看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将产前保健、产时护理科学合理结合并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蓝卫美.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32.
[2]方笑爱.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02-1803.
[3]郭瑞清.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子宫全切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