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考试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月考试题答案(2016-11)

一、名词解释

1. 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

2. 社会团体:是一群拥有类似规范、价值观及期望,并且彼此有规律地互动的一些人。

3. 自我:自我是个体所拥有的有关自己的整体信息。

4. 角色冲突:当同一个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位置,而这些角色的预期互不相容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5. 帕森斯“模式变量”:一种类型学的工具。任何行动者在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时,必然要面对五种类型的选择,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情感性与中立性,先赋性与自获性,私利性与公益性。

6. 扩散:代表一个文化项目从一个群体传播到另一个群体,或从一个社会传播到另一个社会的过程。

二、填空题

1. 家庭、邻里、伙伴群体都属于(初级)群体

2. 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 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概念化以获得对社会整体的了解,这一理论视角是(互动论),代表人物有(库利)和(米德)

4.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论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是(印象管理)

5. 行为者之间为共同目标展开的较量、争夺的互动形式是(竞争)

6. 初级群体规模一般在(0~20)人

三、判断题(只给出正确说法)

1. 相距365厘米以上距离属于公众距离

2. “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才是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创造性

3. 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下考察这体现了全球性思想

4. “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么吃才是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习得性

5. 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0~20人

6. 伦斯基的社会结构理论被成为文化演进论

7. 上代人对下代人到底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是正向社会化

8.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分类标准是成员的心理归属

四、简答题

1.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第二,培养角色意识

第三,时间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2. 什么是社会?

社会学中,社会是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应包含有如下含义:社会是人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是社会关系的体系。

3. 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1)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2)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面临只是增长与更新的需求。

(3)积累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

(4)基于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4. 中西方新时期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

(1)进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2)文化交流主体从西方转向我国(3)文化交流媒介从商贸、书信往来、图书电影译介到卫星电视、互联网(4)文化交流的内容从政治扩展到经济、文化、日常生活。(5)文化交流的范围与社会参与程度大大扩展。(6)仍以吸收“西方文化”为主要表现(7)呈现中国文化逆差现象5. 科层制理想型的主要特征。

(1)劳动分工(2)权威等级(3)成文法规(4)非人性化(5)因才任用

五、论述题

1. 简述社会化的意义。

(1)从个人角度来看,首先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其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须的途径。(2)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新的一代总是从上一代人那里接受社会文化。

2. 论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般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第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

第三,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商品生产产生后,为了交换的安全和信誉,人们在长期的交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关于交换的习惯和仪式。这些商品交换的习惯和仪式便逐渐成为调整商品交换的一般规则。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私有制和正常的经济秩序,把有利于他们的商品交换的习惯和规则用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行。于是商品交换的合同法律形成便应运而生了。古罗马时期合同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合同仪式的术语和动作被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就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繁琐的形式直接影响到商品交换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罗马法逐渐克服了缔约中的形式主义。要物合同和合意合同的出现,标志着罗马法从重视形式转为重视缔约人的意志,从而使商品交换从繁琐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并且成为现代合同自由观念的历史渊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