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含糊、纷乱、僻静、恐怖、严峻、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这篇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哪些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精神和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从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其精神品质;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说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先自学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同时还让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并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感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位。

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明确学习目的1.谈话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篇1[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

(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

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

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

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之际,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这篇课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斗争的残酷性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同志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课文。

3、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

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

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四、课文小结 课文通过对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遇害前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 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展示了革命先烈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的 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读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父亲的被害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严重—态度坚决 被捕时→敌人残暴—安定沉着 被审时——平静慈祥 被害后→记住被害的日子
前后照应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 ,并在授课中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并合理设计练习形式,降低了学 生练习的难度。在教学内容上,课件内容呈现过多,给学生在心理 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课件内容的精简, 课件内容多的情况下,要作恰当处理,可以通过自己读给学生听, 让学生朗读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板块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 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
2.学习被捕时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 (“我”的惊恐、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和蔑视)
3.学习被审时部分。(关注人物外貌、神态)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经受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安定、沉着”从容镇定,绝不动摇。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 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

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

达到了学以致用。

三、说方法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3.对比朗读谈发现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

五、说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前后照应被捕时(法庭上)忠于革命事业记住4月28日被害被害后。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小语大纲五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五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

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

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

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热革命传统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2、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12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2.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是李星华。

课文以第一人称,回忆了李星华的父亲、革命烈士李大钊从被捕到遇害的全过程,表现了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

文中有很多对人物的神态、言行描写,反映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也反映出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的品质和沉稳、正直不屈的性格特点,这也紧扣了单元主题: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捕捉信息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饱含深情,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充分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者诚挚的情感。

主要采用学生跟随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朴实无话,情感直白,学生可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的是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品格言行的分析,了解形式的严峻、敌人的残暴,还有父亲的沉稳和高尚的品格,带领学生感受革命者的高度忠诚和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及李大钊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

作者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

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含糊”、“尖锐”、“残暴”、“扣留”等词语;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感情朗读,再现情境,加深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教学难点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掌握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在语文内容的学习上,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但是对文本的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还需要教师有重点的点拨、引导和帮助。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

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

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四)学习第四段: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阅读是一种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笔者以为: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

所以,《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建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的。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及,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结合预习卡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趣导学1.导入: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我们将和作家李星华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

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设计意图:抓住题眼、触发情思,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新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幼稚(zhì) 避免(bì) 僻静(pì) 严峻(jù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5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理解词语。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____”画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打开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组课文,一种浓浓的革命气息迎面而来,在作者李星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坚强不屈的革命烈士——李大钊,被捕前面对严峻的局势毫不动摇的坚定之势、被捕时面对军阀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也绝不妥协的镇定、沉着之势,直到被害也是那样从容,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百姓的安宁幸福,他无怨无悔,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首伟大的赞歌,文中前后照应与对比的写作手法运用淋漓尽致,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顺序,在老师的指引下,也能领会到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运用,只是,文中的那段革命历史是学生无法一时半会就能理清的,因为他不曾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代,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呢?课前,应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说目标
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的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恐怖、残暴”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句子,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英勇事迹。

并从中
领悟作者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受到生动的革命
传统教育,并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革命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索。

结合这一理念,我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语文活动走进文本、走进李大钊,在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五、说流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教师教学中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志趣和定向来制定自己教学的内容、定位和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教学过程细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走近文本——未成曲调先有情
高尔基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课题,并提出:“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那是怎样的一段回忆?”“作者回忆了些什么?”“作者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等问题,学生在学习欲望的驱动下,兴趣高涨了,思维激活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二)走进文本,走进李大钊——一字一句总关情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的思路更为清晰。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通过初读课文,学生能够很快地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即按照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的顺序来回忆的,以及文章的写作对象——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李大钊是谁呢?为了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为下文学习作铺垫,我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阅读李大钊相关的文章和相关的图片,从整体上对这一中心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为下文体味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坚强不屈、沉着、镇定的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我以“你心中的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学生可能会归纳出: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是一个坚强不屈的革命者、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结合学生的感受,我让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是一个……的人。

默读课文能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且在读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适当作些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组织同学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请中心发言人进行汇报:从“父亲很慈祥,从来没骂过我们……”和父亲含糊回答我的问题进行对比感受到父亲是很慈祥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难,难就难在对于李大钊在工作上的认真严肃的态度的感悟。

下面就着重讲讲我是怎么进行教学的:首先,请学生找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坚定、沉着的?着重抓住文中描写李大钊神态、语言的句子,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从“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能感受到他坚决地态度,哪怕后来工友严振三被抓,局势越来月严峻的,他还是不肯离开,他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我们看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在他身上闪光;从“短短的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道理可讲的。

”字里行间都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父亲的沉着与敌人的来之汹汹、粗暴的、丑恶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法庭上,李大钊沉着与镇定的神态更是让人为之动容,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的背后,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此处,我出示李大钊在监狱中的自叙: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言,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让学生透过李大钊的自叙,充分的感受到李大钊为挽救民族危亡而立志从事革命的抱负,从而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崇高敬意。

3、含情诵读,体味升华。

教学千法读为本。

有了前面情感的熏陶,我让学生同桌练读,在相互评价中,再现李大钊光辉形象,然后通过对比读边读边想象,展现敌人的丑恶的嘴脸和凶残的手段,从而更烘托了李大钊坚强不屈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当他们面对地李大钊被害的消息时,悲痛心情油然而生。

最后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体味文本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三)走出文本——此情绵绵无绝期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有,无时不有。

教材只是一个引子,学习完本篇课文,学生还处在情感高昂之机,他们一定有很多感受,于是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感慨,然后走进李大钊的墓地,指导学生读碑文: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
像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烈,下课后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吧!徜徉在革命的摇篮里,真是“回忆父亲有尽时,此情绵绵无绝期!”
六、说感受
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肯定会留下一些遗憾之处,因此我恳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予以批评和指正,我有责任提升,因为我知道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最终受益者始终是学生。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