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1)
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伟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文学创作和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他不但以战斗性极强被称为“艺苑珍珠”的杂文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在艺术上的创造也达到极高的造诣。
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称“鲁迅是短篇小说的能手”,说“他善于简短地,明了地,朴素地把思想形象化,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以个别的人描写典型。
”杰出的作家矛盾说过:“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
”鲁迅就是这样,他那著作称于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奠基坚定基础的《呐喊》、《彷徨》这两部小说,塑造了狂人、闰土、阿Q、祥林嫂、孔乙己、涓生、子君等一系列从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到封建士绅阶级,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第一批典型形象。
这些典型形象的塑造,鲁迅不但直接、间接采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左右中国形势的大事件,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描写”。
这是因为,对故事情节、大事件,给予关键时刻行动的描写,可以为人物刻画定下充实的骨架,但是,作为成功地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是不够的。
只有运用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鲁迅在人物细节描写和人情世态细节描写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小说充分表现了精细而准确勾鲜明的艺术。
鲁迅小说细节描写的特色之一,在于以他那犀利的观察力,勾画出社会风俗人情画。
鲁迅在《孔乙己》、《明天》、《风波》、《祝福》里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作为江南典型小镇鲁镇的风俗人情画,逼真而富于乡土气息,《孔乙己》中所写的段衣帮靠柜外站着喝酒,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是旧中国社会缩影的写照,以此作为衬托,再写孔乙己作为既不是短衣帮,也不是真正穿长衫的,而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那就非常绝妙了。
孔乙己站在咸亨酒店柜台外,买一小碟茴香豆慢慢地吃着,并将它一颗一颗分散给孩子们吃,这就活画出他那贫穷潦倒、受尽折磨、尝尽苦头而有不肯放下架子的老童生的形象了。
细枝末节唤新生——浅析鲁迅《风波》中细节描写对主题的揭示、深化作用
孝 子、忠 臣和 烈女成 为了伦理时代青年 个体人格 的宿命 ,
看到 了现实对生 命原有热情 与丰沛 的残 酷消解 ,使之 失去
2 0 0 9 ,( 1 3 ) .
了生命 的诗性精 神 。作 品用宝玉 的出家和黛玉 的死 亡,说
( 郭惠芬
江苏省 无锡 高等师范学校
2 1 4 1 5 3 )
若他也说过 这些混帐话 ,我早和他 生分了 。”这就 更确认 们为我们 喊出 了最初 的生命宣言 : “ 让生命亮 出最初 的光 了宝黛 爱情 的根本前提 是两人对人 生观、价值观 取 向的志 彩 !”
同道合。
《 红楼 梦》借贾 宝玉成 “ 人 ”的精神追求 与贾政等人 注释: 成 “ 材 ”的家族要求 的不断搏击 ,艰难又坚 决地亮 出 自己 对生命的思索之三——生命之性应是完整、灵动 的。 《 红楼 梦》借 贾宝玉 的形 象表 达 了曹雪 芹对于 生命 的 理解 ,他认定生命应 该是 自然 、纯洁 的,平 等、 自由的, 完整 、灵动 的,揭示 了社会 、教育对 生命 的异化和遮 蔽 , [ 1 】 周浩渡: 《 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参考文献: 【 1 ] 曾雪芹. 红楼梦 [ M ] .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7 . 【 2 ] 冯建军. 生命与教育【 M 】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4 . 【 3 】 石莎莎. 逃离与回归:曹雪芹视界中的生命教育重建——以 Ⅸ 红
细枝末节唤示 、深化作 用
。乔 雪 玮
摘 要 :细节描 写对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推进情节发展 、开拓独特意境都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真 实的细节描 写是
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 的重要手段 ,是 艺术以形 象反映现 实生活的不可 忽视的手法。鲁迅 小说 ( 《 风波 中的细节描 写对深化人物性格 、揭示小说主 旨具有潜移默化 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鲁迅 细节描 写 风波》
试论鲁迅《彷徨》的细节描写
《 彷徨 》 收集 了鲁迅写于 1 2 94年到 12 年的 1 篇作品 集 中反映 了鲁迅 2 年代 中期的思想苦 闷, 现了不甘沉 95 1 0 表
沦 ,探索真理 的精抻。鲁迅 的 《 彷镗 》和 《 呐喊》在艺术上更蒜完善 表现了作家的独特风格 。《 彷徨 )中鞍多地运用
了 细节 描 写 ,对 于塑 造 典 型形 象 , 示 主 题 , 染气 氛 , 产 生 了巨 大 的作用 。鲁迅 对 生 j 观 察 得 探 刻 , 映 得 形象 前 揭 渲 都 舌 反
个 纯 洁 、 良 的 中国 劳 动妇 女 的 形象 , 是 心灵 上受 封建 扎教 戕 害最 重 , 运 最 悲 惨 的 典 型 . 建 礼 教 既 剥夺 了始 生 存 善 也 命 封
的权力 ,卫加给她死后的恐怖 ,无情她蹂瞒她酃质朴、善 良的灵魂 。( 祝福》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拌林嫂 五年前花 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垒 白 , 垒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刖不堪,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 的神 色, 佛是木刻 仿 似的 只有那眼珠 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话物 。 地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 , 的I一手拄 着一 支比地更 空 长的竹杆 ,下端开 了裂 ; 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了。 这一段细节描写采用 了白描的艺术手法 , 她 ” 语盲简洁 精练 , 质 朴 却溶人 了丰富的内涵,揭示了祥#嫂的悲惨命运 鲁迅从样林媲头发的 花白 变成 垒 白” ,从地 脸 上消尽 了
M a 2 0 r 02
试 论 鲁迅 《 彷徨 》的细节描 写
张 雯 红 ,孙 永 华
( . 通 化师 范 学 院 中文 系 ,吉 林通 化 1 14 0 ;2 长 白县 一 中 ,吉 林 长 白 10 0 ) 3 03 . 3 0 0
《风波》艺术特色分析
《风波》鲁迅艺术特色分析1 .善于以小见大的总体特点。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所以常常需要从小处落笔,在有限的篇幅内,从看似小事、寻常现象入手,反映大的事件、大的主题。
本文在这方面表现得便非常突出,作者透过江南水乡一场小小的辫子风波,反映了张勋复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由此进一步对辛亥革命进行反思,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启发农民觉悟对于中国农村变革的重要性,反映出深刻的社会主题。
2 .巧妙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
小说紧紧围绕“辫子”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描写,以“辫子事件”、“辫子风波”为中心,依次交代了由辫子引发的这场风波产生、发展、高潮直至平息的整个过程。
风波的很快平息,显示出当时的革命在中国农村并未受到多大触动。
小说开头有关水乡民俗的场面描写,与最后颇具暗示性的结尾相互呼应,更是不仅使小说结构在形式上非常完整,而且对揭示当时农村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的现状,反映深刻的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当时农村不同人们真实的存在状态。
如七斤是一个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装腔作势、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典型;七斤嫂愚昧无知而又刁蛮泼辣,八一嫂心地善良,九斤老太则是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恋过去的不平家典型。
4 .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
小说总体上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简练的笔墨刻画人物。
但有些地方也很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作者善于抓住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写七斤为没有辫子发愁时“忘却了吸烟”的细节,形象刻画出他的怕事愚昧的心理;写赵七爷一会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会儿又放下的细节,则刻画出他善于应变而又时刻不忘复辟的特点。
(2)对话描写。
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赵七爷关于“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等言论,七斤叹着气所说的“我没有辫子”一类话,八一嫂劝解七斤嫂的言语,七斤嫂的“恨棒打人”,特别是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都对突出人物个性起到了传神的效果。
论述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
论述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真实感人、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真实细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鲁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1)极其深刻的艺术化人物命名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艺术,对人物的塑造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暗示情节等作用,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联想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鲁迅小说中的人名,有一部分就是勾勒人物外形特征的漫画。
比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赵白眼”等,都极其省俭地活画了人物的外形特点。
还有不少人物的名字,恰好揭示了其性格特征,使得作品人物“人如其名”,《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中的“狂人”和“疯子”,一“狂”一“疯”正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鲁迅笔下人物所用的名字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如“华大妈”“夏四奶奶”等。
(2)揭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动作形态描写鲁迅喜欢通过描写人物的形态动作,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反映社会现实。
例如《药》的主人公华老栓的性格,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
华老栓是一个小茶馆的主人,勤快、朴实、谨慎而又愚昧。
他每天“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人冲茶”。
辛勤劳动积攒了一包洋钱,准备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却寄希望于人X馒头。
当得知人X馒头即将到手时,他半夜里“忽然坐起身”,“一面听着”儿子小栓咳嗽,“一面应着”老伴的问话,“一面扣着”衣服,“伸手”向老伴要钱。
接着作者有一个出色的动作细节描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出门遇上几个人,他又“按了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这里的一“抖”一“按”的两个细微的动作,比较细腻的展示了华老栓的性格特征,一个老实巴交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形象,他一方面心疼来之不易的洋钱,一方面又爱子心切的心理跃然纸上。
(3)独特而成功的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鲁迅先生记细节描写的句子
鲁迅先生记细节描写的句子【整理】
回忆鲁迅先生细节描写句子赏析是如下: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突出鲁迅的平易近人,乐观、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走路的姿态: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精干敏捷的性格特征。
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突出“轻捷”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
3、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4、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再次描写“明朗”的笑声。
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5、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鲁迅生活简朴,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但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坚强的个性。
他的胃不好,但对着萧红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既有对妻子尊重与爱意,更有对晚辈的体恤。
鲁迅的细描分类浅析
种完全相反 的细节对 比使我们
自己 高人 一
等 他一 ,
连穿 了十几
非常鲜 明的看到 了封建统治者
年没有补也 没有洗 。 可 以说 ,这长
扼杀 了人 的生命 和活力 。
衫 就 是孔 乙 己 的 “ 学 历 文 凭 ” 。 站 “
着 喝酒 而 穿长 衫 ” 深刻揭示 出孑L乙 己 是 个
于 正 视淋漓的鲜血 。
在语 言学 上
它是一
,
种修辞手法 ,它能够
强调被表达 主体 的重要性 。 其实在文学作
品 中 , 故意的重 复也 能深刻的揭示 人物的
性 格 特征 , 推 动故事情节 向前 发展 。
《纪 念 刘 和 珍 君 》是 一 篇 非 同一 般 的 纪
念性 的文 章 , 文 章 中类 似 “ 我 也 早 觉 得 有 写
常鲜 明地看到封建礼教 把 人变成鬼 的过
程 ,从而 突 出了文章的主题 。
=.
四 :.象征
小说 中使用 象征细节 , 可 以深化 主
题 , 含 蓄 的表达 作者 的感 受 。 《秋 夜 》中歌 颂
两
株枣树
“
:
他简直落尽
叶子
,
单剩干 了 ,
… … 而 最 直最 长 的几 枝却 已 默默地 铁似地
直刺奇怪 而 高 的天 空 , 使天 空 闪 闪地 啖着
里 白景 琦 白七 爷 的 长 烟 管 , 那 是 威 严 的 象 征. 而 闰土 的长烟管是 用来排遣苦 闷的 ,某 种 意 义上 说那就是 他 的精神支柱 。
有 出路 才有 前途 。 此 外 , 《祝 福 》中祥林 嫂 反 复诉说 “ 我 真傻 ” , 《阿 Q 正 传 》中 阿 Q 的 “ 得 得 , 锵锵 得 , ,锵 锵 锵 ” 。 由此 可 见 , 作 家行 文
细枝末节 顶上功夫——谈鲁迅作品的细节描写
的
细 节
细 筱末节一 顶上功夫 描
写
恍然大悟的说。” 革命者的行为是 要解救这些人的,但是反过来被 他们看成是疯子。 这就是鲁迅对那 个 时期 的社 会状 况 的深 刻剖 析 和 认识 , 这也正是 他感 到特 别悲哀 和 痛心的地方。这样一个“ 革命一 疯子” 的角色错位 , 在鲁迅的小说
弃之 义 。“ 孤 舟之 嫠妇 ”孤 舟 、 泣 , 寡妇也都是孤独的隐喻。此两句 可 以互相 参 照 比证 。这 点 已有 人
龙德 而 隐居 不显 。易 ・ ・ 言》 《 乾 文 : “ 初九 , ‘ 日:潜龙勿用 。’ 何谓也? 子日:龙德而隐者也 , ‘ 不易乎世 , 不成 乎名 , 遁世 无 闷 , 不见 是 而无 闷, 乐则行之 , 忧则违之 , 确乎其 不可拔, 潜龙 也 。 ’ 比喻有 大德 ”后 而未 为世 用 的人 。苏 轼被 贬 到黄 州 , 心 不 甘 , 乃 以潜 蛟 自况 、 于 实 自许 、 励 、 自 自策 、 自慰 。 “ 妇 ” 嫠 , 实则暗用 了“ 不恤纬” 典故 。 嫠 的
-+ -+ - --+ -4 -+ -+ -+ -+ -+ - + -+ -+ ・
然纸上。再如《 里的经典对话: 药》
“ 阿义 可 怜——疯 话 ,简 直是 发 ‘
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 说 。 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人也 ‘ ’
— -
言描写塑造 了典型 的形 象。
细节动作 , 展示性格。如《 阿
◎
河 北
一
路
“ 使尽 了平生的力画圆圈 他生怕 被人笑话 , 立志要 画得 圆” 而另 ; 面却是 “ 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 重 , 且不 听话 , 并 刚刚 一抖 一 抖 的
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细节描写
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细节描写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都非常精彩,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下面我将以《狂人日记》为例,进行详细解释。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许朝阳的日记,描述了清朝晚期的封建社会和国人的精神面貌。
在这篇作品中,鲁迅先生使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主人公的极端纠结、痛苦的内心世界和影响他的社会环境。
1.外貌描写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对主人公的外貌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写。
他写道:“头发自高而起,竖起来象戟;眼睛凸得像蛤蟆;皮包骨头,瘦得像小鸟。
”这一描写让人不由得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而且表现出主人公的憔悴和颓废。
这种外貌描写是从人的外表、形态、神态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主人公的形象深刻地刻画出来。
2.环境描写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环境描写可以说是他的拿手好戏之一。
在《狂人日记》中,他用精致的笔触,将北京城的景象描摹得栩栩如生。
他写道:“胡同中多是些些凌乱的木屋,薄薄麻窗,突出来的瓦脊,差不多悬在两旁相对的房子之间。
”这段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北京城的怀旧气息和人口密集的拥挤感,将主人公身处的环境形象地体现了出来。
3.内心描写除了外貌和环境的描写,鲁迅先生在作品中还大量运用了内心描写,表达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状态。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的内心描写非常细腻,充满了情感色彩。
他写道:“从我一进这小而幽怨的屋子里来,心头就轻微地发少年癫狂的性子。
”这种内心描写往往是从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心情反应等描绘得十分清晰。
总的来说,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非常精彩,鲜明、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人格特征,还带给读者强烈的感性体验和情感共鸣。
运用细节描写 凸现人物形象——鲁迅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之我见
“ 有钱 人 ” 身份 . 的 这种 得 意 的动 作 既是 对
嘲 笑 者 的 有 力 回击 .又 遮 掩 了 自 己被 嘲 笑
、
通过 外貌 细 节 刻 画 人 物 形 象
外 貌 描 写 是 细 节 描 写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的 尴 尬 。但 当他 被 丁 举 人 打 折 了腿 , 手 走 用
生 , 字 须 . 着 眼 镜 , 着 一 叠 大 大 小 小 的 不 如前 了 最 为传 神 的动作 细节 则是 他 给 八 戴 夹
书 … … ” “ 衣 服 太模 糊 了 .有 时 竟 会 忘 记 邻 居 的孩 子们 茴香 豆吃 , .穿 一人 一颗 , 当孩子
眼睛 望 着 碟 子 时 ,孑 乙 ‘L ‘ 带 领 结 . 天是 一 件 旧 外 套 , 颤 颤 的 … … ” 们 吃 完 后 仍 然 不 散 . 冬 寒
一
.
只要 抓 住 人 物 外 貌 上 的某 一 特 征 进 行 渲 进 来 时 . 掏 钱 的 动 作 大 不 如 前 潇 洒 . 不 他 他
排 了 而 从 染性 的细节描写 。 就能凸现人物形象 。如《 藤 再 是 “ 出 九 文 大 钱 ” . 是 “ 破 衣 袋 里
来 暗 野 先 生 》 中 , 其 时 进 来 的 是 一 个 黑 瘦 的先 摸 出 四 文 大 钱 ” . 示 了他 的 生 活 境 况 大 “
个 性 化 的 语 言 是 由人 物 的 经 历 、 习惯 和 多 乎 哉 ? 不 多 也 。 一 个 “ ” , 个 “ ” 慌 字 一 罩
准 迂 而 思想 决定 的 , 此 。 说 常用“ 其言 ” 因 小 听 的方 字 . 确 形 象 地 刻 画 出 这 个 善 良 、 腐 , 式 来 “ 其 ” 观 t 。如 《 乡》 b 故 中的 “ 豆腐 西施 ” 杨 又 囊 中羞 涩 的 知 识 分 子 此 时 此 刻 复 杂 的 内 二 嫂 一 出场 就 说 :哈 !这 模 样 了 !胡 子 这 么 心 世 界 “ 长 了 ! ,不 认 识 了吗 ? 还 抱 过 你 咧 ! ,迅 ”“ 我 ”“ 总 之 . 为 一 种 描 写 手 法 , 节 描 写 在 作 细
浅谈鲁迅小说《药》的细节真实
浅谈鲁迅小说《药》的细节真实《药》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写的一篇小说。
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药》写主人公华老栓用自己的血汗钱买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给儿子治病而终于没有治好的悲剧。
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充分暴露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狰狞嘴脸,赞扬了夏瑜(革命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也写了群众的愚昧落后、精神麻木状态的表现。
提示了革命者:必须要唤起群众,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中国才能得救,革命才能够取得胜利。
鲁讯在小说《药》中采用客观描绘生活画面的手法,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他的细节描写是很严格的,不可随意变动。
如小说开头通过写“遍身油腻的灯盏”、“满幅补丁的夹被”以及“小栓吃泡饭”等细节就交代了华家的经济状况,华家是一个穷苦人家。
动作细节描写。
小说中对动作的描写也很细腻、逼真。
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来,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课文中多次重复写这一动作)。
这一系列的“掏”、“抖抖的”、“按了两下”动作描写,体现了这包钱来之易,放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两下,看看是否真的把钱装进衣袋了。
接下去写了华老栓去取“人血馒头”的时候,两次用“抖抖的”手“按了按”衣袋,感到“硬硬的”东西还在。
“硬硬的”指的是揣在怀里的银元,作者为什么几次写华老栓用“抖抖的”手呢?“抖抖”就是手在发抖,因为这些银元都他的血汗钱,不是可以轻易地花掉的,是为了儿子的性命才拿出来的,这也包含着他对儿子的爱,所以他的手在发抖。
这个动作细节描写非常真实地表现出华老栓当时的精神状态。
这是一种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的真实性。
又如小说写华老栓到了刑场,康大叔过来交给他“人血馒头”时,华老栓不敢接,康的动作是“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抢、扯、裹、塞”这系列的动作细节的描写把一个凶残、恶棍形象活脱凸现出来了。
漫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
简析《祝福》中的细节描写
简析《祝福》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注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蕴意。
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尤其是《祝福》中一些细节描写很有特色。
1.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和鲁四老爷的“三次”皱眉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描述了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祥林嫂,被冷漠的社会剥夺了做人和生存的权利,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中寂然死去的事情,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文章通过对两个对立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的生动刻画,突出了小说的反封建主题。
小说精湛地分别描写了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之前三个时期的外貌变化和鲁四老爷的“三次”皱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祥林嫂初到鲁镇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表现她善良、安分、温顺、忠厚老实,还说明她生活艰辛,虽受尽婆婆折磨,但毕竟年轻,仍有青春活力。
也正是一个这样的无法掩盖住青春活力的活生生的人,被封建礼教的捍卫者无情地设置种种做人的障碍,而悲惨地死去了。
祥林嫂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这是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她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惨重打击,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最后,“我”在河边遇到她时,她“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先生记细节描写的句子
鲁迅先生记细节描写的句子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的句子。
下面是几个例子:
《狂人日记》中的这句话:“公园的草坪上有几个男人在打轮滑,他们的轮滑板上冒出白色的气流,轮滑板下的脚印也呈现出深白色。
”
《呐喊》中的这句话:“他走路时,一条腿短一点,走路时常常踩到自己的裤脚上。
”
《故事新编》中的这句话:“我发现,那只小蜜蜂的身体上有一块黑色的碎玻璃,它把翅膀撕得稀烂,身体也裂开了一道又长又深的伤口。
”
《药》中的这句话:“他的脸上长着几根黑胡子,像是被火车的烟气吹得扭曲的铁丝。
”
《孔乙己》中的这句话:“他的鼻子像是一条细长的蚯蚓,挂在他脸上,好像是在吸风。
”
《彷徨》中的这句话:“太阳出来时,我看见那片大海是紫色的,像是一块巨大的紫水晶。
”
这些句子都是鲁迅先生对人物、物品、环境等的细节描写,深刻地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描写功底,帮助读者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容。
萧红鲁迅先生记中的细节描写
萧红鲁迅先生记中的细节描写
在萧红的《鲁迅先生记》中,确实存在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
比如,文中提到了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
这段描写通过色彩(灰蓝色)、形状(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以及花瓶的用途(种万年青)等细节,生动地呈现了鲁迅先生家中的一角,同时也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
此外,萧红还通过描述鲁迅先生的日常习惯,比如抽烟,来进一步刻画他的形象:
“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
”
这段描写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鲁迅先生抽烟的情景,还通过“烟纹的卷痕”和“白丝的发梢”等细节,暗示了鲁迅先生的年纪和沉思的神态。
这些细节都使得鲁迅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鲁迅祝福赏析细节描写
鲁迅祝福赏析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下面是鲁迅祝福细节描写的赏析,欢迎阅读!《祝福》第二段中这样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里留下了许多疑问: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写出全副对联?有没有上联?如果有,上联是什么?我查阅了《四书集注》,认为其上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之所以不写上联,一是暗示鲁四老爷思想的陈腐,二是暗示鲁四老爷品节和德性并不怎么样。
留下的下联,讽刺了鲁四老爷处事并非“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是一个脾气粗暴的人。
他和“我”一见面就大骂其新党,在祥林嫂死的时候骂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在卫老婆子合伙抢劫祥林嫂时,大怒说:“可恶!”如此等等,足见其心浮气躁也。
小说里,祥林嫂死之前的最后一次肖像描写写她四十上下,但究竟是四十以上,还是以下呢?通过细读小说,可以拟出祥林嫂的“大事年表”:二十六~二十七岁第一次到鲁镇二十七~二十八岁再嫁三十~三十一岁第二次道鲁镇三十一~三十二岁捐门槛三十二~三十三岁头发花白起来三十七~三十八岁死在祝福声中所以,祥林嫂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七八岁。
鲁四老爷在文中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且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他的肖像描写很传神,其中写他的两次皱眉颇有意思。
第一次皱眉是在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文章写道:“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第二次是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文章又写道:“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论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杜晓英 & !’() — * , 女, 河北深泽人, 石家庄职工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简介:
!"#
《阿 $ 正传》 又如 里赵府四次点灯的细节描写。 根据小说 “定例不准点灯, ” 的交代, 赵府上晚饭早, 一吃完便睡觉。 小说 特意写了赵府四次例外点灯的细节。 第一次是赵太爷的儿子 未进秀才的时候, 准其点灯读书。 第二次是阿 $ 给赵家舂米, “准其点灯舂 从天亮干到天黑, 晚上还要继续干活, 所以破例 米” 。第三次是未庄的人们争相向阿 $ 买偷来的便宜货, 消息 传到赵府, 赵太爷派邹七嫂把阿 $ 叫来, 阿 $ 来晚了, 赵府只 好第三次破例点灯等待阿 $。 第四次是辛亥革命爆发后, 阿$ 趾高气扬地经过赵家门口, 根本不把赵太爷放在眼里, 弄得 “ 老 $” 赵太爷低声下气地改称阿 $ 为 。阿 $ 走后, 赵太爷 “晚上商量到点灯 ” 父子 , 合谋如何对付革命的到来。 这四次 点灯, 从各个侧面揭示了赵太爷的性格特征。 第一次点灯是 为了儿子能读书求官, 表现了他的封建功名思想; 第二次点 灯是为了让阿 $ 多干活, 说明他的残酷; 第三次点灯是想买 阿 $ 偷来的便宜货, 说明他的贪婪; 第四次点灯是为了对付 革命的到来, 说明他的狡猾。 鲁迅就是如此巧妙地通过点灯 这一极平常的细节描写, 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反动地主赵太 爷的丑恶灵魂。 三、 选用典型细节, 通过对比映衬, 丰富人物性格, 深化 作品主题 《故乡 》 小说 的结尾写了这样一段关于豆腐西施杨二嫂 的生活细节: “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 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母亲说,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 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 本是每日必 到的, 前天伊在灰堆里, 掏出十多个碗碟来, 议论之后, 便定 说是闰土埋的, 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 一齐搬回家里去; 杨 ( 这是 二嫂发见了这件事, 自己很以为功, 便拿了那狗气杀 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 木盘上面有着栅栏, 内盛食料, 鸡可 以伸 进颈子去啄, 狗却不能, 只能看着气死 ) , 飞也似的跑 ” 了, 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 竟跑得这么快。 这一细节活 灵活现地写出杨二嫂的可笑、 可鄙和可怜。 如果我们再联系 作品后面的一段话, 它的含义就更深刻、 更丰富了。 作品写 道: “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 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 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 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也不愿意 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 ” 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辛苦恣睢” “辛苦恣睢” 这里的 显然是指杨二嫂。 所谓 , 是 既辛辛苦苦, 有放肆无忌。 杨二嫂正是这样的人。 杨二嫂这种 思想行动正好和作品的主人公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闰土朴 实厚道, 虽然主人慷慨, 任闰土挑选他所需要的东西, 可是他 只要了几件桌椅、 一副香炉和烛台、 一杆抬秤以及所有的草 灰。 杨二嫂见别人不给, 就明拿暗偷, 甚至贼喊捉贼, 借以邀 功。 一个是自私贪小, 一个是麻木迟钝; 一个是放纵任性, 一个 是朴实厚道。 在杨二嫂的衬托下, 闰土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闰土的品格显得更加珍贵。 同时, 借着这种细节的对比描写, “辛苦” 表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作者否定了三种 的人生, 希望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新的生 新的一代通过实践, 创造出 活” 。 四、 运用细节描写, 渲染时代气氛, 揭示主题思想
《药》的细节描写技法例析
《药》的细节描写技法例析描写是小说家常用的手段,而其中又以细节描写最为引人注目。
小说《药》是鲁迅先生早期创作的一篇小说。
细读此文,我发现了不少细节描写技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析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启示。
一、“开火车”式连续细节写法1。
从作者本身着眼。
文章开头就写到“年幼的时候,我曾经盼望能有一种超人的力量。
”可见鲁迅对于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病态的社会现实极为憎恶。
为了揭露这一黑暗现实,老百姓受欺凌,奴才们不抵抗,只知道忍气吞声,对他们而言,死比活更难受,因为想要反抗也是不可能的。
文章第四段写到,“然而自己也常听到一样的话:‘人死了倒干净’,说这话的人,都是不明白人的事的。
”说这话的人,都是没有亲眼看到别人受苦的,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不懂得真正的痛苦。
文章结尾写到,“凡有人的地方,大抵是没有无病的人的”,这些语句,无疑是作者愤慨之情的喷发。
2。
从封建社会着眼。
封建统治者的无能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因此作者选取了人们在清醒时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开端,通过“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人们认为“死比活难受”的心理活动,揭露封建统治者麻木不仁的状态,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3。
从儿童着眼。
上述内容已充分说明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而此处则直接提出对象——儿童。
这些被压迫的儿童应该有怎样的心灵?封建社会压迫儿童,使得他们没有地位,生活悲惨;儿童好奇心强,认识能力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那样的社会里,儿童也是封建统治者的牺牲品。
这几个大字,自然,醒目,新颖,但毕竟是夸张的描写。
“只见一个人,光着脊梁,披着一条破被,向一个土坑跪着,两手在膝上一按,朝天喷出一口唾沫,却满足似的微微喘息着……背后一个声音说:‘他是我的爷爷。
’那个人爬起来,满身泥水,眼睛里却还是‘安祥’,仿佛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事似的,接过孙儿递给他的一个饼子,默默地嚼着。
”如果没有亲眼所见,这样的描写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多处运用了精炼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细节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丰富故事情节、渲染主题思想和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措施。
一个精彩的艺术细节,往往会使作品形象生动,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细节描写是否真实、生动、典型,是否思想容量丰富,是衡量一部小说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
鲁迅小说中的素材全部来自自己深厚的生活积累,精心选材,深入挖掘,以极其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情节反映生活的本质。
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匠心独运,一直为读者所称道,本文试图对鲁迅小说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细节描写形象特点目录一、精雕细琢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1)二、形象逼真的人物外貌细节描写 (1)三、烘托情感的外部环境细节描写 (2)四、表露心迹的语言细节描写 (4)参考文献 (5)也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小说中那些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如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环境场面等)的细致入微的描绘。
它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丰富故事情节、渲染主题思想和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措施。
一个精彩的艺术细节,往往会使作品形象生动,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细节描写是否真实、生动、典型,是否思想容量丰富,是衡量一部小说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
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一直为读者所称道。
本文试图对鲁迅小说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一、精雕细琢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诗人在安排情节,用言词把它写出来的时候,应竭力把剧情中情景摆在眼前,唯有这样,看得清清楚楚——仿佛置身于发生事件的现场中。
”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是靠准确的动作细节描写来塑造的。
如《药》中描写围观的人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一“伸”一“提”把人们的神态和体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把人们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病态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真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又如《社戏》中的“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地摸了一回,直起腰来说道,‘偷我们家的罢,我们家的大得多呢。
’”一个“摸”字太精彩了。
“摸”什么呢?“摸”的是豆,在“黑暗只是浓”的深夜,判断豆的大小,豆的饱满与否,只能靠“摸”,摸来摸去,捏来攥去,精心的挑选判断后决定“偷我们家的罢,我们家的大得多呢。
”一个朴实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阿发的无私大方,仗义厚道,热情好客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大凡伟大的作家,对用词是非常重视的。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不论人家所要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再看看《孔乙己》中的一段“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的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此处的“摸”与站着喝酒时的“排”形成鲜明的对比:“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带着爽快炫耀,带着自赏自傲;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则显得缓慢猥琐,显得沮丧悲苦,穷愁潦倒。
这两个动作细节围绕一个“钱”字,不仅写出了孔乙己经济地位日渐低落,而且突出了他的穷酸迂腐,好逸恶劳,麻木不仁的个性形象。
《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吃茴香豆的一段,先写他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一人一颗”。
孩子们吃完后,眼睛还望着他的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他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这一段动态细节描写既写了孔乙己的动作,又写了他的语言和心理,非常生动形象。
二、形象逼真的人物外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也常在外貌描写中使用。
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只需要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一特征,并对其加以描绘就能达到“借一斑观全貌”的目的。
《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时,鲁迅写道:“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地,......”。
这些外貌描写中,作者重点抓住了服饰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了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又如文中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将脖子扭一扭。
实在标志极了。
”作者抓住盘辫子这个细节,刻画了清国留学生的丑陋神态,揭示了他们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反映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好无意思。
”鲁迅先生所说的这种“画眼睛”,就是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的外部形象的某些特征,来刻画人物。
鲁迅先生根据现实主义创造典型人物的要求,适应短篇小说形式的特点,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和民间文学艺术形神结合、写形服从于写神的表现方法。
在外貌描写上,他不求过分逼真的形似,而追求在形似基础上的神似。
譬如阿Q,鲁迅对他的肖像并没有细致地描绘,他所告诉我们的只是这么几个突出的细节:懒洋洋的瘦伶仃、癞疮疤、黄辫子、厚嘴唇、旧毡帽。
但这一切都是阿Q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地位的产物。
因此,阿Q外貌上的这些特征,对表现阿Q的阶级本质和性格,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富有表现力的东西了。
《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外貌是:脸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又粗又笨,而且开了裂,皱纹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先生只抓住了几个突出特征,就把闰土这一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这样描写长衫又脏又破,一方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另一方面说明他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鲁迅抓住孔乙己外貌细节的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特点,把一个穷困潦倒、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鲁迅在《祝福》中把祥林嫂眼神、气色的变化与精神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精神的变化,写出了她悲惨的一生。
从“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到“没眼神”,“两眼圈上黑圈”,到“眼睛凹陷下去”;从”眼色青黄”到“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圈”无不形象逼真。
这些细节描写,使鲁迅小说中的风土习俗,人情世故穷形尽相,令人信服。
“可见,现实主义重视细节的真实,一来是为了加强真实感,而更重要的却还是为了要更好地揭示生活的本质。
离开了这一根本的目标,细节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三、烘托情感的外部环境细节描写“一切景语即情语”。
关于环境描写鲁迅说过:“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觉得能够将意思传给别人,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上却多有背景),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不疏导一大篇。
”所以,有人认为鲁迅小说的重大特点和亮点之一,正是在于作者十分注重写好人物活动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环境描写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不同的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心情下对环境的感受不同,只有赋予环境以文章的感情基调,才能具有同悲同喜的感染力。
如小说《祝福》中对雪景的细节描写,第二段,“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雪很大,雪飘得很乱,正衬出年底大典镇上的忙碌。
第32段,“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头一句“夜色笼罩”可以表现人物心情压抑;后一句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第88段,“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这句是在祥林嫂和柳妈谈话前对雪的第3次描写。
“微雪点点”,柳妈的话也一点点地给她投下了阴影,这句话对后面情节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全文最后一段,是对鲁镇的大段描写。
在结构方面,飞雪又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在情节方面,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团团飞舞的雪花”衬出鲁镇很热闹,而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在热闹中寂静地死去,就更富悲剧色彩了。
又如《孔乙己》中“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在飒飒的秋风中,孔乙己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鲁迅高明的笔法,塑造了貌似喜剧的环境,将人物的命运显现的更加悲剧。
真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如《药》中第一部分作者描写的环境是黑沉沉的,为夏瑜的牺牲制造了肃杀的气氛;买药回来后,“太阳也出来了”,明写华老栓的高兴、充满希望的心情,暗写夏瑜作为革命者不被百姓理解的悲伤;结尾坟场上的凄凉的景象,实写两位母亲的悲痛的心情,见到坟场上的花环,夏瑜的母亲竟然认为这是“天”的旨意,寄希望于乌鸦飞上坟顶,以证明自己的判断。
生母都不能了解自己的儿子,暗示出了革命者献出生命的悲哀。
还有《在酒楼上》这篇小说,人们把它称之谓“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
文章中六处描写雪景。
刚开头,“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这句烘托出人物落寞、烦闷的内心感受,再次定文章基调为沉闷、压抑。
第五段中有对“废园”和“老梅”的描写,“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老梅和山茶花是"我"独立品格和独立意志的象征,也反村了随后出场的吕纬甫今日的软弱和不彻底的劣性。
这是艺术的曲笔,是全文的神韵。
它也与后面的一段文字形成呼应:"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歪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天空的灰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啾唧的叫着,大概黄昏将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粮食,都赶早回巢去休息了。
"寄寓了作者对现代知识分子以独立人格独立意志与桎梏重重的生存境况相抗衡的期望。
这样的描写有助于深化主题,更有助于形象地再现人物品格。
"老梅"和"山茶花"是"废园"的魂魄,是小说中灰暗、颓败的"故乡"氛围里最浓墨重彩的亮色,是生机和活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