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基础及血球三分类仪分解

合集下载

血细胞分析仪器三分类法与手工复片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器三分类法与手工复片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器三分类法与手工复片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确定血细胞分析仪器三分类法检测结果与手工复片结果的相关性,观察两者的联系,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的质量。

方法533例健康体检血液常规检测标本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同时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种方法小细胞群与大细胞群计数无明显意义(P>0.05);中间细胞群计数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健康体检的血液常规检测,在现有的复片规则下,当出现中间细胞群异常时,仪器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法复片,应进行涂片染色镜检,以提高中间细胞群中病理细胞的检出率。

【关键词】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中间细胞群大细胞群大细胞群手工复片【中图分类号】R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392-02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引用和基础医学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血液细胞分析仪迅速在国内普及使用。

不仅给临床提供更多重要的诊断指标,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各级大医院已经进入高档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时代了,但中小基层医院及各专业体检中心仍以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为主。

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的大细胞群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小细胞群以淋巴细胞为主,中间型细胞(MO) 主要包括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核左移的各阶段幼稚细胞,白血病时的白血病细胞[1]。

为探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复片分类计数的方法差异,提高健康体检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我们对533 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仪器三分类与手工镜检分类结果的比较。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收集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 EDTA - K2抗凝。

1.1.2 仪器与试剂日本SYSMEX K-4500三分群血液计数仪;配套试剂:稀释液,济南希森美康CELLPACK SYSMEXKX系列血液分析仪专用稀释液;溶血素,江苏无锡希森美康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专用溶血素;瑞特染色液采用贝索生物试剂公司生产。

观察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静脉血和指血的结果

观察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静脉血和指血的结果

33.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临床医学工程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是目前临床诊断中非常常见的诊断仪器类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其三分类检测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较为完善的反应[1]。

但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使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三分类检测的过程中,血液来源有着较多争议,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只有静脉血才能够起到准确的诊断效果,而另一些人认为静脉血的收集较为麻烦,使用指血也可起到相同的效果[2]。

本次研究中,即分析了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静脉血和指血的结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研究对象上,选择本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

男女患者分别为58例和42例,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为(41.21±9.87)岁。

患者病程1~22年,平均为(6.69±1.74)年。

将指血检测设置为对照组,将静脉血检测设置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的手段对指血和静脉血进行相应的检测。

1.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中需要抽取患者的静脉血以及指血。

在采集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在清晨空腹,对其指血以及静脉血进行采集,采集的剂量为2ml 。

在采集完成后,将其放置在2个EDTA 抗凝真空管中混匀,并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对其进行保存,等待实验。

在试验检测的过程中,本次研究中均需要使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可以使用我院配备的型号为POCH-80I 的全自动血球细胞分析仪,在试剂方面可以使用原厂试剂。

在对患者进行采血2h 之内需要完成所有测试。

每一份标本均需要在检测完成后进行瑞氏染色,并且对显微镜进行分类计数的处理。

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定进行,在测定得到质控物的结果后,若认为不准确可以再次测量,在测量完成后取平均值。

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

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

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
1、全自动三分群,检测参数≥19项+3个直方图;
2、检测速度≥30个样本/小时;
▲3、7寸以上彩色液晶大屏幕, 所有参数和三个直方图同屏显示;
4、具有全血和预稀释两种用血模式,抗凝全血用量≤15µl;
▲5、可以单独测量WBC/HGB,或者是RBC/PLT;
6、主机配有内置稀释器,仪器可以自动加注稀释液, 预稀释可重复测定一次;
7、全中文操作界面,主机可外接键盘直接输入病人中文信息;
8、具备多种质控方式,包括L-J、X-B质控,仪器可以自动生成质控图;
9、具备成年男、成年女、儿童、新生儿和通用五种参考值;
10、交叉污染率WBC、RBC、HGB<0.5% PLT<1%;
11、主要指标精度(CV值) WBC<2% RBC<2% HGB<1.5% MCV<1% PLT<4%;
12、八种中文报告格式任选;
▲13、配套校准:能提供与原厂仪器配套的通过sFDA注册的校准物;(要求提供注册证及登记表)
▲14、能提供与原厂仪器配套的通过sFDA注册的质控品;(要求提供注册证及登记表)。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解析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 与参数解析
2020年4月20日星期一
➢简 介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原理 ➢检测参数(报警) ➢临床应用
➢简 介
➢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早年称血细胞技术
仪,已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检验最常用的筛检 仪器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W.H.Coulter
溶血剂解红细胞和血小板,而白细胞
膜仅部分溶解出现小开口,核酸荧光
染料聚次甲基进入受损的白细胞内, 与DNA、RNA和细胞器结合,使之着 色。染色后白细胞色深(未成熟粒细
胞、异常细胞染色更深,成熟白细胞
荧光染色浅),红细胞不染色,血小
板稍染色。因荧光强度与细胞所含核 酸量成比例,从而得到4DIFF白细胞散 点图,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申请了粒子计数法的技术专利,在世界上研
发了第1台电子血细胞技术仪,并应用于临
床,开创了血细胞计数的新纪元。从此,随
着基础医学和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
术的发展,其检测原理逐渐完善,检测技术
不断创新,检测的参数显著增多。
➢ 传统手工法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或分类
方法,不仅速度慢,而且因操作过程的随 机误差、实验器材的系统误差和检测方法 的固有误差,检测的精密度不高。
三、激光散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原理
➢ 如细胞(或其他颗粒)用荧 光染料染色,则染色后的细胞( 或其他颗粒)被激光照射时,可 产生不同波长的荧光散射,可用 检测器接受散射荧光。将来自各 种散射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即可准确区分正常类型的细胞( 其他颗粒)。激光散射法在区别 体积相同而类型不同的细胞特征 时,比电阻抗法血细胞分群更准 确。故激光散射法已成为现代五 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主要检测原理 之一。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及技术参数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及技术参数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及技术参数GK8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一、特点介绍1、测量参数22项.2、双通道细胞计数系统.3、带图储存报告>5000例,可用U盘扩充.4、8.4英寸,TFT文触摸液晶屏.5、USB口软件升级.6、实时样品温度检测并显示温度.7、五种全中文打印报告单含正常值范围.8、宽范围电源设计AC 100V - 264V.二、一般规格1、型号名称: GKTOP86002、样本量:静脉9.7μl 末梢20μl3、双通道小孔直径:100μm 80μm4、测量时间: 60秒5、稀释比率: WBC/HGB 1 :400 ; RBC/PLT 1 :50000三、测量参数22项1、白细胞 WBC 电阻法2、粒细胞数 GRA#3、粒细胞百分比 GRA%4、单核细胞数 MON#5、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6、淋巴细胞数 LYM#7、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8、血红蛋白测定 HGB 氰化高铁比色法9、红细胞计数 RBC 电阻法10、红细胞压积测定 HCT 红细胞脉冲峰值累加平均红细胞11、体积 MCV HCT和RBC的计算值平均红细胞血12、红蛋白含量 MCH RBC和HGB的计算值1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HGB和HCT的计算值14、红细胞体积分布SD RDW-SD 红细胞分布的偏离SD15、血小板计数 PLT 电阻法16、血小板压积 PCT 血小板脉冲峰值累加17、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PLT和PCT计算值18、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血小板分布的偏离19、大血小板比率 P-LCR20、WBC直方图21、RBC直方图22、PLT直方图四、技术指标1、测量性能测定项目测量范围准确度WBC 1.0×109/L~99.9×109/L ±0.3×109/L或±3%RBC 1.00×1012/L~9.99×1012/L ±0.1×1012/L 或±2% HGB 5.0g/L~400g/L ±3g/L或±2%PLT 50×109/L~999×109/L ±20×109/L或±5%HCT 10%~33% ±0.9 33%~75% ±3%2、重复性(CV)测定项目测量范围精密度(C.V.)WBC 4.0×109/L~10.0×109/L ≤2.0%RBC 3.50×1012/L~5.50×1012/L ≤1.5%HGB 110g/L~160g/L ≤1.5%PLT 100×109/L~300×109/L ≤4.0%HCT 35%~50% ≤3.0%MCV 80fl ~100 fL ≤3.0%3、线性偏差参数检测范围线性误差WBC 1.0×109/ L ~10.0×109/L 不超过±0.5×109/L10.1×109/ L~99.9×109/L 不超过±5%RBC 0.30×1012/L~1.00×1012/L 不超过±0.05×1012/L1.01×1012/L~7.00×1012/L 不超过±5%HGB 20g/L~70g/L 不超过±2g/L71g/L~240g/L 不超过±3% PLT 20×109/ L~100×109/L 不超过±10×109/L101×109/ L ~999×109/L 不超过±10%五、显示模式: 8.4英寸,TFT文触摸液晶屏点阵格式: 800x600尺寸:8.4英寸显示项目:22项测量参数 RBC、WBC、PLT直方图错误提示信息六、打印机打印系统:热敏打印打印速度:30mm/sec打印宽度:57mm记录项目:样本编号、温度 22项参数含直方图正常值参考值七、其他存储: 1000个样品数据接口: RS232接口输入电压: AC 100V - 264V 50/60 Hz 能源消耗:约 <50VA尺寸: 530长×490深×600高重量: 16 公斤。

如何分析血细胞三分类直方图

如何分析血细胞三分类直方图

如何分析血细胞三分类直方图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马升俊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多数数据的同时,把它们的体积大小、出现的相对频率以坐标式的曲线图表示出来,形成了血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不仅能提供细胞相对频率信息和他们的分布状态,还可以与临床上其它检查数据结合进行分析。

三分类仪器的血细胞直方图通常有白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三种。

一.白细胞直方图血液分析仪对有关白细胞数据的测定,通常是在加入溶血剂后,溶血剂在溶解红细胞的同时也使白细胞膜穿孔,使白细胞失水皱缩,再根据皱缩后的白细胞膜及白细胞核在体积上大小的不同,其在通过计数孔时所表现出的阻抗大小不同来区分。

三分类仪器可把白细胞分为大、中、小白细胞,大白细胞代表中性粒细胞,小白细胞代表淋巴细胞,中白细胞则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白细胞在直方图上分布位置如下:淋巴细胞在30―100fl,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100―150fl,而中性粒细胞分布在150―300fl之间。

直方图坐标横轴(X轴)表示白细胞的体积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纵轴(Y轴)表示在一定范围的白细胞数量,即不同体积白细胞的相对频率(百分率)。

因此,正常的三分类白细胞直方图是一条有三个波峰的曲线。

通常白细胞直方图是我们判断是否要进行显微镜复检的主要指标之一。

比如在一些白血病人的白细胞直方图中,由于出现了早期幼稚细胞,往往会看到该种类白细胞的峰值会向左或向右推移,而且加阔了该种类白细胞的分布宽度。

因此,把它与其它的血液参数、各种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结合分析可对白血病的诊断有所提示。

当然,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数据,任何血细胞分析仪所提供的白细胞直方图对血液病诊断都只能作过筛作用,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显微镜检查的。

二.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是反映红细胞大小或任何相当于红细胞大小范围内的粒子的分布图。

该图坐标的横轴表示仪器所设立的红细胞通道排列范围,可看作是细胞体积的大小,纵轴表示在一定范围的红细胞数量,即体积大小不同的红细胞相对频率。

血球分析仪有关剖浅析

血球分析仪有关剖浅析
5.1)计算各参数的均数与定值相差的百分数(不计正负),计算公式: (均数-定值)÷定值×100%,计算结果与表1中的标准数据比较。 5.2)各参数均数与定值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表中第一列数值时,仪器 不需进行调整,记录检测数据即可;若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大于表 中的第二列数值时,需请维修人员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各参数均数与 定值的差异在表中第一列与第二列数值之间时,需对仪器进行调整,调 整方法可按说明书要求进行。若仪器无自动校准功能,则将定值除以所 测均值,求出校准系数,将仪器原来的系数乘以校准系数即为校准后的
3.1.5)将两瓶校准物合在一起,混匀后再分装于两瓶内.
3.2)使用新鲜血作为校准物
3.2.1用EDTA-2K为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取建康人新 鲜血10ml,每ml需用抗凝剂量为1.5~2.2mg,要求 WBC、RBC、HGB、HCT和PLT的检测结果在参 考值范围内。将混匀后分装3管,每管3ml。 3.2.2)取其中1管,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或规范操作 的检测系统连续检测11次,计算第2~11次检测结果 的均,以此均值作为新鲜血的定值。 3.2.3)其他2管血作为定值的校准物,用于仪器的校 准。
3)批内精密度
方法:取高中低值标本各1份,分别在仪器各 测20次,计算出均数、SD和CV值。
判断标准:厂家规定的精密度或可溯源文件 的相应标准 合格判断:所有项目应不高于厂家或可溯源 文件规定的批内精密度标准,。
4) 批间精密度
方法:取2个批号质控物每天在仪器上测定1次 ,连续20天,计算出均数、SD和CV值。 判断标准:厂家规定的批间精密度标准或可溯 源文件的相应标准 合格判断:所有项目应不高于厂家或可溯源文 件规定的批间精密度标准
类 别 正常人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再障 单纯小细胞贫血 MCV N ↓ ↑ ↑ N N ↓ RDW N ↑ ↑ ↑ ↑ N N

血液三分类仪检查SOP文件

血液三分类仪检查SOP文件

文件目录1.原理2.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1标本的采集2.2标本的处理3.操作步骤3.1打开电源前的检查3.2打开电源3.3自我检测3.4质控3.5样品分析4.结果审核5.临床意义5.1白细胞计数5.2红细胞计数异常5.3红细胞形态5.4血红蛋白异常5.5红细胞比积5.6红细胞平均指数5.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5.8血小板5.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日常维护7.干扰因素8.仪器性能8.1线性范围8.2显示范围8.3重复性9.血细胞危急值10.安全性预警措施11.质量控制12运行环境.13.常见故障及处理14.关机程序BC—3000用阻抗法测量WBC、RBC和PLT的体积分布和数目。

电极插在液体中计数孔的两边,在计数孔的两边周围建立了一个电场环境,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当有细胞通过计数孔时,将引起阻抗变化,阻抗变化的大小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2.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1标本的采集静脉血标本:推荐用K2EDTA抗凝剂,含量规定为1.5-2.2mg/ml血。

静脉采集血样。

稀释标本:用20ul的采血管采集血样,注意,不要用力捏挤指尖使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分析结果不准。

用棉球擦拭干净附着在血管外壁的血。

立即把血样注入盛有1.6ml稀释液的样品杯。

立即将样品杯摇匀。

2.2标本的处理采集后的标本立即送检,不能立即送检的在4~8℃冷藏(不超过4h)如分析冷藏样品,应先在室温下放置 30min .3.操作步骤3.1打开电源前的检查3.1.1试剂的检查:检查当天检测样品所需的试剂量,如果不够,应更换试剂,更换试剂后,进行几次空白检查,当空白计数结果低于标准才能开始检测样品。

3.1.2检查废液桶、液体管路、电缆、记录仪、打印机3.2打开电源,按下机器后部的开关键,电源指示灯亮。

3.3自我检测,检测系统硬件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溶血试剂、稀释液、冲洗液。

约一分钟后出现计数界面。

3.4质控:分析样品前按质控操作程序进行质控,如出现问题应检查仪器,标本,试剂等有无错误,并排除问题。

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分类镜检差异论文

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分类镜检差异论文

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分类与镜检差异【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79-01【摘要】目的就血细胞计数仪与镜检法计数三分类白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在仪器分类的同时,每份标本推血片1张,(厚薄适当,分头体尾3部分,细胞分布均匀),经瑞氏法染色后,在100x油镜下计数200个有棱细胞,得出分类结果。

结果镜检结果同仪器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kx一2 1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

其原理是:仪器直接吸取5 0全血,稀释后与适量溶血剂混合,通过溶血剂的作用,使细胞装从细胞膜内散出,根据皱缩的膜包裹着的细胞核和细胞浆颗粒的不同,在通过电极间孔径感受区时产生不同的电阻而将细胞分类。

1.2 试剂稀释液一cellpack,溶血剂stromatoyser—wh,清洗剂eelclean。

质控物为四川省通广制剂公司提供的全血质控物1.3 标本来源取不同年龄段门诊患者指血50p.1于装有edta —k的抗凝小管内馄匀。

1 .4 方法仪器开机自控后,做全血质控,保证机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常规采血后t 标本均在 3 0 r ai n内测定完毕,仪器自动打印结果。

在仪器分类的同时,每份标本推血片1张,( 厚薄适当,分头体尾3部分,细胞分布均匀),经瑞氏法染色后,在100x 油镜下计数200个有棱细胞,得出分类结果。

2 结果在自动分析仪分类mxd~8的274例和mxd>8的26例t其结果与手工镜控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3 讨论从表 1 可见,对于仪器分类显示 mx d≤8的标本,仪器法和手工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仪器 3 项分类的中间型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原始和幼稚细胞在手工镜检分类中一单核细胞的正常范围为3%--8,因此,我们把仪器中间型细胞分类数值≤8为正常范围,说明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仪器分析和手工镜检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十分显著,两者呈正线性关系。

血细胞分析仪分解

血细胞分析仪分解

第一群(35~90fl)小细胞区:淋巴细胞(体积 最小)。 第二群( 90 ~ 160fl )单个核细胞区,(中间细 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原始、幼稚细胞、异常细胞等。
第三群( 160fl 以上)大细胞区:嗜中性粒细胞 (体积最大)。
三分群血液分析仪 正常白细胞分类模式图(直方图)
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组合应用
电学 光学
细胞化学等
在细胞分类的过程中,激光 散射法较电阻抗法更准确。
4.分光光度检测原理
主要用于血红蛋白测定。使用含有溶 血剂的稀释液,使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再与溶血剂中的某 些成分结合,形成稳定的血红蛋白衍生 物,于特定波长内比色,根据吸光度得 到血红蛋白浓度。
3、精密度越来越高
4、速度越来越快
5、越来越注重环保
6、质控功能得到加强
7、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血液分析仪优势
检测项目多
速度快
精度高
易操作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血液分析仪的原理
仪器基本结构
1、机械系统
2、电学系统
3、光学系统
1、电阻抗检测原理
脉冲信号传递步骤
1、放大:通过电子放大器,将微伏讯
号放大为脉冲讯号; 2、阈值调节:调节参考电平的大小;
%
35
90 160
300
400 450(fl)
2、体积、电导、光散射法 volume conductivity scatter, VCS
原理
细胞体积技术(测量细胞 大小) 电导性技术(测量细胞内 部结构) 光散射技术(测量细胞形 态、细胞核和细胞颗粒)。
VCS检测
V
C

体外诊断实验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与结构

体外诊断实验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与结构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体外诊断仪器原理与实践
实验项目名称: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和结构
学院:医学院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指导教师:齐素文
报告人:何旖迪学号:2011220025 班级:01
实验时间:2013-9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12
教务部制
图一库尔特原理
图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二、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内部结构(找了一台老师帮我测血细胞的那款分析仪)
各类型血细胞分析仪结构各不同。

但大都由机械系统、电学系统、血细胞检测系统、血红蛋白测定系统、计算机和键盘控制系统等,以不同的形式组成。

图三: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图四:分析仪内部主要构成
基本组成:
3.2.4血标本测定: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3.2.5结果分析判断(要按打印结果的键,全部过程不用五分钟)
图五:三分类分析仪上的简介
图六:三分类分析仪介绍
图七:测试结果显示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临床血液基础及血球三分类仪

临床血液基础及血球三分类仪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 炎症或免疫系统疾病的重 要指标,正常值范围为 4.0~10.0×10^9/L。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和 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 常值范围为 100~300×10^9/L。
血液的疾病与异常
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 范围,可由缺铁、缺乏维生素
B12或叶酸、慢性疾病等多种原 因引起。
血球三分类仪在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在治疗过程中,血球三分类仪的检测结果可以用于疗效观 察和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白细胞 计数和分类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在治疗贫血时,血 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有效性。
通过定期检测血球三分类仪的指标,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血球三分类仪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在疾病诊断中,血球三分类仪的检测 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例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异常可 以提示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疾病; 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的降低可 以提示贫血;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可以 提示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形成等疾病。
VS
血球三分类仪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 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 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监测病情进展
通过定期检测血液指标,血球三分类仪有助于监 测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血球三分类仪的发展趋势
更高效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血球三分类仪将采用更高效的技术, 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多功能集成
未来的血球三分类仪可能会集成更多的功能,如自动进样、样本处 理等,提高工作效率。
个性化定制
联系专业维修
如仪器出现异常声音、图像、错误提 示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排查故障。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对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分析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对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分析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对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中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

方法:该研究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分别收集指血和静脉血进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对两种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静脉血同指血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间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中,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静脉血指标的值更加稳定。

【关键词】指血;静脉血;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分类检测【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316-02临床中,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是临床诊断中常见的一种诊断仪器,实际使用中,其三分类检测可完善反映出患者疾病情况[1]。

但是,在进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中,人们对于血液来源存在较多争议,有认为静脉血的诊断比较有效,而有学者认为收集静脉血比较麻烦,收集指血进行诊断的效果同静脉血相近[2]。

为了探讨和分析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中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该研究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以下为研究的具体内容:1.资料、方法1.1 资料该研究是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为(42.33±8.52)岁;患者病程是在2~20年之间,平均为(7.32±1.51)年。

1.2 方法分别收集指血和静脉血进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三分类检测:清晨空腹采集2ml的静脉血以及指血,分别放在抗凝真空管中进行混匀,在-20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

选择SYSMEX希森美康血液分析仪pocH-80i,选择配套的试剂,收集标本后的2小时内完成测试,在检测完成后,做瑞氏染色,由显微镜进行分类计数,要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检测,测得质控物后,对平均值进行计算。

三分类血分仪血球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三分类血分仪血球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三分类血分仪血球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血液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多种疾病状态。

血分仪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血细胞数量和形态。

目前市场上的血分仪分为二分类和三分类两种,二分类血分仪只能测量血红细胞和白细胞,而无法测量血小板;三分类血分仪则可以同时测量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分仪测量出的血球数字信号需要进行信号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血球类型、数量和形态信息。

因此,血分仪血球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实现一个三分类血分仪血球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模块。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球数字信号预处理:在数字信号采集后,通过信号滤波和降噪等预处理技术,使数字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得到充分的准备。

(2) 血球数字信号特征提取:通过对血球数字信号的特征分析,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信息。

(3) 血球数字信号分类:将特征提取的结果输入到分类算法中,通过分析和判断血球数量、类型和形态等信息。

本研究将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信号分类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等,通过对大量的血球图像进行分类学习,提高血球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模块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 研究进程已经完成了对二分类和三分类血分仪原理和数字信号采集的深入了解,完成了相关文献调研工作。

目前正在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信号分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血球数字信号特征提取的算法设计和实现。

计划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完成软件模块的设计和初步实现,并进行初步的实验验证。

之后,将进一步优化软件模块,加强其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争取更好的实验效果。

4. 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设计与实现一个三分类血分仪血球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模块,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测量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等相关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血液检测结果,增强了血分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是呼 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1.34ml。血红蛋白约65%合成于有核红细 胞,35%合成于网织红细胞。正常血红蛋白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 (2)参考范围: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70g/L 新生儿:170~200g/L
(3)参考值范围 ①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②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百分率(%) 20~40 3~8 50~70 0.5~5 0~1
新生儿:(15~20)×109/L
绝对值(×109/L ) (0.8~4) (0.12~0.8) (2~7) (0.02~0.5) (0~1)
4、白细胞 (1)人体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根据粒 细胞胞浆中所含的特殊颗粒,将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机制消灭 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及参与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是机体抵御病原微 生物等异物的主要防线。
(2)白细胞的生理
5、红细胞检测原理(注意白细胞增高干扰) (1)稀释血液中含有白细胞,当血液进入红细胞检测通道时,红细胞检 测的各项参数中均含有白细胞因素。正常时,血液红细胞与白细胞的 比列约为(500-750):1,因此,白细胞因素可忽略不计。 (2)当病理情况下,如白血病时,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同时又伴有贫血 时,使所得红细胞参数可产生明显误差。 (3)红细胞其他参数的检测:MCV、MCH、MCHC、HCT、RDW等 6、血红蛋白检测原理(比色原理)
二、血液分析仪
1、现代血液分析仪特点:自动化程度增高、检测参数增多、精度增高、 速度增快、指控功能强大、智能化程度增高。 2、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①电阻抗法(库尔特原理)设计基础 ②光散射法 3、血液分析仪主要功能: ①血细胞计数功能 ②血细胞分类功能
㈠电阻抗法原理(库尔特原理)
1、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库尔特(Coulter WH)发明并申请了粒子计数 技的设计专利,其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对电解质溶液 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作为基础,来 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 2、库尔特原理图 细胞计数池中,小孔内外两个电极和稀释液(等渗电解质溶液)构成 一个电流回路,在负压作用下,血细胞通过小孔,电极能感应到一个 瞬间的电压变化,并将其转换成脉冲信号。脉冲大小反映细胞体积, 脉冲的数量代表细胞计数的结果。
3、电阻抗法仪器的主要组成 ①信号发生器(脉冲检测器) ②放大器(把微伏放大为伏级的脉冲信号) ③阀值调节(计数不同细胞有不同的阀值) ④甄别器(去除假脉冲信号) ⑤整形器(把波形调整为标准一致的平顶波) ⑥计数系统(把不同的脉冲区分成不同细胞并计数)
4、白细胞检测原理 根据电阻抗的原理,经溶血剂处理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35450fL)通过小孔时产生脉冲的大小的明显差异而区分相应的三群细胞
8、血液标本的采集 (1)静脉采血法 ①部位:主要是肘静脉。其次:手背部、手腕部等静脉,幼儿可采用颈 外静脉采血。 ②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③采血步骤及注意事项(略)
(2)毛细血管采血法 ①部位:左手无名指指尖内侧。婴幼儿可采拇指或足跟内侧,特殊人员 视情况而定。 ②采血器材:一次性采血针、微量吸管 ③采血步骤及注意事项(略)
(2)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成熟红细胞的平 均寿命约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3)红细胞的功能:交换和携带气体。通过胞内血红蛋白来实现。 12 (4)参考值范围:女性:(3.5~5.0)×10 /L 12 男性:(4.0~5.5)×10 /L 12 新生儿:(6.0~7.0)×10 /L
5、红细胞: (1)红细胞检测的主要临床意义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正常的成熟红 细胞形态为双凹圆盘状,细胞大小一致,平均直径7.2μm,厚度约2μ各种贫血时,红细 胞可出现大小不一。凡直径>10μm者称为大红细胞, >15μm者称为巨红细 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直径<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多 见于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9、血液标本的保存 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要保留以备复查时,应在室温保存。抗凝 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 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可发生变化,故需做镜下分 类者应及早推制血片。虽然4℃条件下可延长血液贮存期,但会影响 PLT和MPV值。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三分群)
基础理论
一、血液生理概要
1、血液:血液是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红色、粘稠、不透明、带腥味的混悬液。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后, 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 液体称为血浆。
2、血液的组成:
3、血液的功能: ①运输功能:气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②协调功能:激素、酶类 ③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pH、温度 ④防御功能:止血、抗微生物、免疫反应等
7、血小板 (1)骨髓中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巨核细胞后,其胞浆裂解剥落即形 成血小板。全身约有1/3的血小板滞留于脾脏细胞间,这种现象称“脾 池化”,脾池内的血小板与循环中的血小板可互换。初生成的血小板 体积较大,黏着力强,易于聚集和发生释放反应,有很强的止血和凝 血功能,在循环血液中只有出生成的血小板有止血功能,且只能维持 2d。血小板一部分在发挥其生理功能时解体,另一部分血小板衰老后 在脾脏、肝脏、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破坏。 9 (2)参考范围:(100~300)×10 /L
7、血小板检测原理 根据电阻抗法,血小板随红细胞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检测,在红细胞/血小 板计数池中计数2fL~30fL的颗粒为血小板。为了增加血小板准确性,设置了血 小板直方图(浮动界标计数、拟合曲线技术等)。 8、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英文缩写词和中文名称及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