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犯罪与刑罚》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犯罪与刑罚教案教学教案

犯罪与刑罚教案教学教案

犯罪与刑罚教案教学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犯罪与刑罚的内容,通过教案的设计和讲解,旨在增强学生对于犯罪与刑罚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案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活动、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扩展探究。

一、导入活动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讨论犯罪与刑罚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了解他们对于犯罪与刑罚的一些基本认识。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观看视频:播放与犯罪与刑罚相关的视频剪辑,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该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犯罪与刑罚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初步认识。

2. 刑罚的种类:讲解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刑罚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执行标准。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教师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例,展示犯罪行为、犯罪事实和被害人的损失等信息。

通过描述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讨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包括犯罪动机、犯罪过程、刑罚选择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尝试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扩展探究1. 深度剖析:提出一个与犯罪与刑罚相关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2. 辩论活动: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支持对犯罪行为严厉惩罚,另一组支持对犯罪行为进行教育和改造。

展开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犯罪与刑罚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学习如何分析犯罪案例,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于犯罪与刑罚的认知水平,并为其未来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好准备。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1《犯罪与刑罚》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1《犯罪与刑罚》教案

犯罪与刑罚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加强法律学习,树立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2.能力目标掌握刑罚的分类,理解刑罚的作用。

3. 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含义、特征,了解刑罚的含义、分类。

教学重点了解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刑罚的作用和分类,树立法律意识。

教师准备:搜集典型的法律案例,查阅相关法律条文,认真研究教材,制作PPT。

学生准备:可以翻阅刑法,简单了解相关内容,搜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

【教师引导】同学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角度提出倡导。

你知道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吗?学生思考、回答、交流。

【多媒体呈现】【教师引导】你知道“法治”的内涵是什么吗?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提出“法治”这一基本内容呢?【学生回答】我国还存在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有些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我国亟待推进法治建设等。

【多媒体呈现】【教师小结】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兼程,经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崛起的经济发达、人民幸福、政治文明的大国,也必须是一个法治的、文明的大国,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须是一个法治的、文明的社会。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充满了“暗礁”和“雷区”,如何引导公民加强法律意识,远离犯罪,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四单元《远离犯罪》。

【多媒体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宣传片【教师引导】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依法治国,我们国家都要依据哪些法律治理国家?学生列举各种法律。

【多媒体呈现】【教师引导】随着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地完善,知法守法也是每个公民应尽地义务。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件中与犯罪行为紧密相连的一部法律——刑法。

【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以怎样分类?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下面我们进入法治讲堂来初步了解一下。

七年级政治教案政治犯罪与刑罚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政治犯罪与刑罚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政治犯罪与刑罚教案政治教案:政治犯罪与刑罚教案教案摘要:本教案旨在教授初中七年级学生有关政治犯罪与刑罚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政治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刑罚的作用与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政治犯罪的定义及其特点,了解刑罚的种类与执行程序,并能够分析政治犯罪与刑罚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犯罪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刑罚的种类与执行程序;3. 分析政治犯罪与刑罚的意义和价值;4. 发展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10分钟)1. 写出“政治犯罪”和“刑罚”这两个概念,并请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犯罪对社会和个人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约30分钟)1. 讲解政治犯罪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鼓励他们提供具体的案例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介绍刑罚的种类与执行程序。

例如,死刑、有期徒刑和缓刑等,以及判刑和执行刑罚的程序。

3. 与学生一同探讨政治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以及刑罚对政治犯罪的作用和目的。

三、案例分析(约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的政治犯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他们可以分析案例中的犯罪行为和判刑结果,探讨是否合理以及背后的社会影响。

2. 鼓励学生就案例展开辩论,讨论不同观点和解释。

四、课堂练习(约15分钟)1. 提供一些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选择题、判断题或填空题。

2. 给予学生一些实际情景,让他们分析应该如何判刑,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讨论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特殊的政治犯罪类别,以及针对这些犯罪类别应该如何制定刑罚政策。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新闻报道或研究报告,深入了解当代社会中政治犯罪与刑罚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政治犯罪与刑罚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论刑罚与犯罪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

论刑罚与犯罪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

论刑罚与犯罪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犯罪与刑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理解犯罪的本质、成因以及刑罚的目的和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以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也是我们在政治教育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犯罪的定义与类型犯罪,简单来说,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看,犯罪具有明确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侵犯财产罪,如盗窃、抢劫;侵犯人身权利罪,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放火、爆炸;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罪,如贩毒、卖淫嫖娼等。

不同类型的犯罪,其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也有所不同。

二、犯罪的成因犯罪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个体因素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的性格、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状态等都会影响其行为选择。

例如,一些人可能由于性格冲动、缺乏自控能力,在面对冲突或诱惑时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还有些人可能因为价值观扭曲,追求不正当的利益而犯罪。

社会环境也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的溺爱、疏于管教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

贫困、失业、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也可能使一些人感到绝望和无助,从而选择通过犯罪来获取财富或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文化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一些不良的文化观念,如暴力文化、享乐主义等,可能对人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三、刑罚的目的刑罚作为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手段,其目的具有多重性。

首先,刑罚具有惩罚功能。

通过对犯罪分子实施刑罚,让其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代价,感受到痛苦和损失,从而实现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其次,刑罚具有预防功能。

一方面,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对社会上潜在的犯罪者起到威慑作用,使其不敢轻易犯罪;另一方面,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和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归社会,不再犯罪。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册10.1犯罪与刑罚

教科版政治八年级上册10.1犯罪与刑罚

第1站犯罪与刑罚【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加强法律学习,树立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掌握刑罚的分类,理解刑罚的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含义、特征,了解刑罚的含义、分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刑罚的作用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挤在两个座位上,起哄、打闹、吹口哨,并模仿影片中的音乐和对话大声哼唱、喊叫。

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影院工作人员给派出所打了电话,民警赶来后将这三个人带走。

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处罚。

公安机关为什么给予李某等三人以警告的处罚?提示:因为他们做了法律所禁止的,是一种违法行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活动:看教材第66页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问题思考:(1)你知道“法治”这一基本内容的内涵是什么吗?(2)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提出“法治”这一基本内容呢?(3)什么是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2.提示:我国还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我国有些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我国亟待推进法治建设等。

3.教师讲解: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目标导学二:犯罪的含义和犯罪的基本特征活动:看教材第66--67页材料1.问题思考(1)什么是犯罪?(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如何认识这些特征?2.分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3.教师讲解:(1)所谓犯罪行为,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第二,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第三,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具有刑罚当罚性。

八年级政治:犯罪与刑罚(参考教案)

八年级政治:犯罪与刑罚(参考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八年级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犯罪与刑罚(参考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犯罪的三个特征,我国法律责任的种类。

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主刑和附加刑,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七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第七课主要通过讲述违法、犯罪及其制裁,对学生进行刑法教育。

主要讲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教材表述了刑法的概念,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作用。

二是犯罪,犯罪概念有三层涵义,分别揭示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讲犯罪的概念,必须结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掌握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对犯罪的概念也就掌握和理解了。

三是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讲刑罚的概念,主要弄清刑罚与其他制裁措施相比较而具有的特征;讲刑罚的种类,弄清主刑和附加刑的特点,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教法建议1.利用教材或学生们在网络、影视等途径收集到的案例展示于课堂,使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如: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犯罪分子为什么必须实行刑罚?…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收集身边的案例,设计研究专题。

然后以文字、照片、图片、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也可用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探讨。

如:关于主刑和附加刑的量刑问题。

八年级政治犯罪与刑罚参考教案

八年级政治犯罪与刑罚参考教案

八年级政治犯罪与刑罚参考教案本文共计1523字。

政治犯罪与刑罚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犯罪的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刑罚的种类及其作用。

3.探讨政治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政治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刑罚的种类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正确思考政治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政治犯罪的概念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政治犯罪的概念。

可以提到一些有关政治犯罪的历史事件,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等。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政治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要求学生思考政治犯罪的产生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

2.刑罚的种类及其作用介绍刑罚的种类,如罚款、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刑罚对犯罪分子和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刑罚的目的是惩罚还是教育,刑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政治犯罪与刑罚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政治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犯罪是否应该受到特殊对待,是否有不同于普通犯罪的考量因素。

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政治课本、法律相关书籍。

2.图片、视频案例。

六、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政治犯罪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

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政治犯罪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犯罪的产生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

3.小组讨论(3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总结出政治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知识讲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刑罚的种类及其作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刑罚对犯罪分子和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刑罚的目的是惩罚还是教育,刑罚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初中犯罪与刑罚教案

初中犯罪与刑罚教案

初中犯罪与刑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刑罚的种类及作用。

教学难点:1. 犯罪行为与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别;2. 刑罚的适用及法律依据。

教学准备:1. 教材;2. PPT;3. 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犯罪?我们身边有没有犯罪行为?2. 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犯罪的特点(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故意性、违法性、社会危害性;2. 分析犯罪行为与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别;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刑罚的种类(10分钟)1. 让学生了解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2. 讲解主刑(如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的适用及作用;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犯罪行为的后果(10分钟)1.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2. 分析犯罪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痛苦;3.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

五、遵纪守法,预防犯罪(10分钟)1. 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后果;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自觉遵纪守法;3. 学生分享感悟,教师总结。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犯罪与刑罚的关系;2. 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远离犯罪。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犯罪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刑罚的种类,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解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

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

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引言:犯罪与刑罚是社会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了解与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法治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旨在为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示例。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犯罪与刑罚的定义和区别;2、学生能够分析不同犯罪行为与相应刑罚的关系;3、学生能够理解刑罚的作用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1、犯罪的定义和分类;2、刑罚的定义和种类;3、犯罪与刑罚的关系;4、刑罚的作用和目的。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犯罪与刑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引导学生分析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4、角色扮演法:让部分学生扮演犯罪分子和法官,模拟庭审过程,深化学生对刑罚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犯罪与刑罚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2、讲授犯罪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犯罪,以及常见的犯罪类型,例如盗窃、抢劫、贩毒等;3、讲授刑罚的定义和种类:解释刑罚的概念,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和死刑等,对每种刑罚进行简要说明;4、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典型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犯罪行为与刑罚的关系,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某些犯罪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刑罚,而其他犯罪行为则相对较轻;5、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和辩论,尝试阐述自己对犯罪与刑罚的理解和观点;6、角色扮演:模拟庭审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犯罪分子和法官,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刑罚的深入理解和感受;7、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犯罪与刑罚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观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2、角色扮演的表演技巧和对刑罚目的的理解;3、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取相关章节作为基础教学内容;2、案例资料:准备真实案例或者虚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3、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新)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1《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1《犯罪与刑罚》教学设计

《犯罪与刑罚》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拒绝犯罪》第一站犯罪与刑罚。

本课内容主要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犯罪应受刑事处罚三方面讲解的。

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学会辨识犯罪。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特别是犯罪行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违法行为应当受法律制裁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守法精神,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学会辨识犯罪。

【教学重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侵犯和危害他人的健康、生命和其他权利。

【教学难点】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

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搜集有关法律知识,课上和大家分享。

一、导入(思想驿站)1、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一个社会问题。

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不断增多,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最高。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2、19岁的王某和17岁的李某共谋抢劫。

他们持刀抢劫了一位妇女,该妇女身上只有2元钱,所以他们只劫得现金2元。

事后分赃时,李某嫌钱太少没要,赃款全归王某。

想一想(1)有必要因2元钱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吗?(2)对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3、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严重的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1《犯罪与刑罚》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1《犯罪与刑罚》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1《犯罪与刑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犯罪与刑罚》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犯罪的法律责任。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尚浅。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犯罪现象,但对其本质和法律后果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特点,以及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征,掌握犯罪的法律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犯罪行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2.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3.学生对犯罪现象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特点和后果。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法律意识。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犯罪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展示犯罪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介绍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后果。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知识拓展:讲解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规定。

5.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法律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犯罪概念、特征的掌握程度。

道德与法治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

道德与法治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

道德与法治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一、引言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议题。

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判断准则,而法治则是社会对于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力。

在初中教育中,犯罪与刑法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中的相互关系及其教育价值。

二、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道德和法律都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一种形式,它们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然而,道德和法律在其本质和特点上有一些区别。

道德是基于社会共识和个人良知的行为准则,强调的是内心的自律和良好的品德;而法律则是国家或社会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强调的是行为的合法性和违法性。

同时,道德基于个人的内心选择,而法律是由国家或社会强制实施的。

2. 道德与法治的互补关系道德和法治在实践中相互补充。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道德,法治就无从谈起。

道德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促使人们自觉遵循社会规范。

同时,法治也对道德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在社会规范不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下,法律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起到更加明确、有效的行为规范作用。

三、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的教育意义1.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学习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以及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犯罪与刑法教案不仅仅是一种法律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行为背后的道德问题。

教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伤害,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3. 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案例,辨析案件的利害关系,判断犯罪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通过学习初中犯罪与刑法教案,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罪行、刑法的适用、法律的流程等法律相关知识。

论刑罚与犯罪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

论刑罚与犯罪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

论刑罚与犯罪政治教案犯罪与刑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犯罪与刑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对于青少年来说,理解这一概念更是关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政治教案让学生清晰地认识犯罪与刑罚,培养他们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犯罪的定义和本质。

犯罪,简单来说,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但它的内涵远不止如此。

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道德准则。

例如,盗窃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杀人行为剥夺了他人的生命权,这些都是明显的犯罪行为。

然而,有些犯罪行为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经济犯罪中的诈骗、贪污等,它们同样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犯罪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个人的心理因素是其中之一。

一些人可能因为贪婪、嫉妒、仇恨等不良情绪而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贫困、失业、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会歧视等都可能增加一个人犯罪的可能性。

此外,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法律的规定和后果,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触犯法律。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刑罚。

刑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制裁手段,其目的是惩罚犯罪者,预防犯罪的再次发生,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刑罚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不同的刑罚适用于不同的犯罪情节和犯罪人。

刑罚的实施并不是简单地对犯罪者进行惩罚,它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对犯罪者施加刑罚,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从而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刑罚对社会上的其他人也起到了警示作用,让人们知道犯罪的后果,从而不敢轻易触犯法律。

同时,刑罚的公正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让人们相信法律能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政治教案-犯罪和刑罚

政治教案-犯罪和刑罚
③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必然法律后果。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的一种评价。
问:刑罚中的说明什么?刑罚轻的说明什么?(社会危害性较大,社会危害性较小)
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犯罪分析应受到刑罚处罚
1.什么叫刑罚
阅读小字的案例,形象地了解刑罚的种类。
请同学们阅读刑罚的概念,回答:刑罚与其他制裁措施比较有那些特征?
讲授新课:二。犯罪与刑罚
(一) 我国刑罚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首先我们要了解刑法的概念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1. 什么是刑法
① 刑罚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
② 刑法规定各种犯罪应受的刑罚处罚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2. 我国刑法的任务
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才是目的。这也是制定刑法的最终目的。
C. 特点: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阅读小字,了解具体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呢?犯罪的含义和三个基本特征,以及犯罪要受到的刑罚处罚及刑罚的种类。
作业 :什么是刑法、犯罪、刑罚?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教 学 后 记
学习中,我们还要多收集学生熟悉的案例,这样就更能更好的了解这些法律知识。
教材分析
1.重点
犯罪的含义以及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2.难点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板 书 设 计
二.犯罪与刑罚
(一)我国刑罚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二)什么是犯罪
(三)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时序
导入 新课:什么是违法?违法的类别是怎样的?
从违法的类别里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有一类是犯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什么是犯罪?犯罪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犯罪与刑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认识刑法
第1 课时第1 目犯罪与刑罚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探究分享案例、写法制宣传标语,认识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认识到加强
法律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视频材料、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提高抽象思维与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提高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违法犯罪。

知识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讨论问题;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和掌握犯罪的含义、特征,刑罚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刑罚的作用和分类。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小竞赛“法律名称知多少”把学生带入到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起到课前热身赛的作用。

【教师引导】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坚持的基本方略。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已制定出几百部现行有效的法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部重要法律,那就是《刑法》。

环节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别让悔恨伴青春
【教师展示】“别让悔恨伴青春”(剪辑合并视频)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1.两位少年都是因为什么失去了自由?2.两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什么样的法律后果?3.你对画面中的孩子感到惋惜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深刻认识到是犯罪让孩子受到了刑罚处罚。

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失去了自由,青春之花还没有绽放就在悔恨中度过了。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在大家
身上发生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好好学习《刑法》。

理解和掌握犯罪与刑罚的基本内涵。

活动二:“温故而知新”
【学生活动】回顾七下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教师引导】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其中,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使学生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初步了解犯罪的含义。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案例分析”
【教师呈现】徐玉玉案视频及相关文字资料
“ 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8 月,被告人陈文辉、郑金峰等六人,通过网络购买山东省高考学生10 万余条信息和公民购房信息,实施电信诈骗。

骗取他人钱款共计人民币56 万余元,并造成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录取新生徐玉玉死亡。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陈文辉等人的犯罪行为对公民、对社会有何危害?
【教师引导】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危害性极大。

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第一个特征)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特征、最本质特征。

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意味着任何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
犯罪,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严重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

【教师呈现】徐玉玉案相关文字资料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陈文辉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诈骗,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均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被告人陈文辉以非法方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触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学生活动】看材料回答问题陈文辉等人的犯罪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
【教师引导】只有做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第二个特征)。

【教师呈现】徐玉玉案相关文字资料
2017 年7 月19 日,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主犯陈文辉因诈骗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 年到3 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法律对陈文辉等人的犯罪行为进行了怎样的处罚?【教师引导】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处罚犯罪的手段。

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具有刑罚当罚性(第三个特征)
【教师展示】归纳总结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生活动】齐读犯罪的基本特征,巩固重点知识
【学生活动】交流展示课前预习准备的刑罚分类的材料,说说每种处罚方法的特点。

【教师呈现】
【教师归纳】主刑只能独立适用,而附加刑既可与主刑同时适用;也可独立适用
【教师呈现】徐玉玉案相关文字资料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法律对陈文辉等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制裁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从对犯罪人、对被害人、对国家对社会三个角度思考。

【教师引导】我国刑罚对犯罪行为人具有惩罚、威慑、感化、教育的功能;对被害人具有慰藉、安抚、补偿的功能;对国家对社会起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有序
的作用。

环节三:拓展延伸
活动三:警钟长鸣
【学生活动】每人写一句关于学习刑法,拒绝犯罪的宣传语
【教师呈现】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
环节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青春少不得弯路,但容不得歧路;让我们认真学习法律,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少年,莫让悔恨伴青春!让我们的青春之花开的更加绚烂多彩吧!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我国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专门法律是( )
A.宪法B.教育法C.刑法D.民法
2.下列属于犯罪的特征的是()
①触犯了法律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应该受到刑罚处罚④触犯了刑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4 年2 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普东刑事审判法庭集中公开宣判毒品犯罪案件,4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的24 名毒品犯罪分子依法受到严惩。

对毒品犯罪分子进行宣判制裁,可以()
①及时制止犯罪分子继续犯罪
②杜绝一切违法犯罪的发生
③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④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 C
2. B
3.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