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2
基本形式
强制性再社会化 主动性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
再社会化
抛弃已有的社会化, 形成新的社会化 方向和内容与原先不 一致 思想、生活方式、行 为模式发生基本的、 急剧的、迅速的改变, 不适应感强烈
继续社会化
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 上发展、提高、完善 基本方向和内容则与 原先一致 逐渐的、部分的变化, 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 行
(三)对社会化的理解
1、社会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2、社会化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过程
3、社会化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4、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
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即使人们接 使个体学会现有的政治制度所接受 受社会的道德标准,并按照公众认可的社 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会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即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 使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 的过程。 个体理解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 意识和精神,按照法律制度调节自己 1、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与之相符行为的规范,按照社会的 行为的过程。 获得某种民族社会意识,使个体尊重自己 2、政治社会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的过程。 民族的习俗和传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 3、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 自豪。 4、性别角色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5、民族社会化(ethnic socialization)
现代社会的青年期个体越来越
推迟了
在心理上与经济上独立的时间
3、成人期的社会化
成人期: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 生活与事业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调整自己,以面对声望的
强制性再社会化 主动性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
再社会化
抛弃已有的社会化, 形成新的社会化 方向和内容与原先不 一致 思想、生活方式、行 为模式发生基本的、 急剧的、迅速的改变, 不适应感强烈
继续社会化
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 上发展、提高、完善 基本方向和内容则与 原先一致 逐渐的、部分的变化, 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进 行
(三)对社会化的理解
1、社会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2、社会化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过程
3、社会化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4、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
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即使人们接 使个体学会现有的政治制度所接受 受社会的道德标准,并按照公众认可的社 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会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即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 使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 的过程。 个体理解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 意识和精神,按照法律制度调节自己 1、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与之相符行为的规范,按照社会的 行为的过程。 获得某种民族社会意识,使个体尊重自己 2、政治社会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的过程。 民族的习俗和传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 3、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 自豪。 4、性别角色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5、民族社会化(ethnic socialization)
现代社会的青年期个体越来越
推迟了
在心理上与经济上独立的时间
3、成人期的社会化
成人期:初级社会化已经完成 生活与事业趋于稳定,心理更加成熟 成人晚期:调整自己,以面对声望的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广义说:人的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 值标准,学习角色扮演,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贯穿人生的始终。
2
• 2、单向说与双向说
• 单向说: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技
能与社会文化,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 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 双向说:人的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以社会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 社会性表现为:人是自身存在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有着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如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有一套超越生物性 本能的行为模式,并受一定的伦理规范所指导。
6
• 人特有的生理特征为社会化提供可能 • 人的生理状况制约着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2
• 2、单向说与双向说
• 单向说: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技
能与社会文化,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 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 双向说:人的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以社会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 社会性表现为:人是自身存在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有着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如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有一套超越生物性 本能的行为模式,并受一定的伦理规范所指导。
6
• 人特有的生理特征为社会化提供可能 • 人的生理状况制约着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PPT课件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印度狼孩(1920)
《一个儿童的极度社会隔绝》戴维思(美)
1938年2月6日,《纽约 时报》报道了美国宾州 一座农庄里一个六岁半 女童的故事。这个女孩 叫安娜,是个私生女, 出生后,母亲由于害怕 社会的压力,将孩子关 在了二楼的储藏室,不 让她与任何人接触……
人的社会发展与人的生理发展必须是同步的, 如果没有社会维度的发展,人的有机体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给出的社会化的定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 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 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 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 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 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认知加工
认知加工是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 像、表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把现实世 界内部化的过程。个体对现实世界的反 映,不是像照镜子那样简单机械。每个 人的经验不一样,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 也不一样,因而进入人脑的现实世界也 不一样。 个体认知加工的意义,就在于对现 实世界有选择,而在内部改造个体的知 识经验。
一、社会教化
在社会教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往往 是作为宏观社会环境对人发生作用的, 它对人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 通过与人有直接联系的家庭、学校、同 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来实现的。
二、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是个体的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外 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 响,并把外部现实转变为内部现实。这个过程 称个体内化。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 主观认同、自我奖赏是个体内化的主要方式。 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 同以及自我奖赏,在个体内化的过程中互为关 联又相对区分,共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即外 部现实的内部化。
人的社会化
印度狼孩(1920)
《一个儿童的极度社会隔绝》戴维思(美)
1938年2月6日,《纽约 时报》报道了美国宾州 一座农庄里一个六岁半 女童的故事。这个女孩 叫安娜,是个私生女, 出生后,母亲由于害怕 社会的压力,将孩子关 在了二楼的储藏室,不 让她与任何人接触……
人的社会发展与人的生理发展必须是同步的, 如果没有社会维度的发展,人的有机体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给出的社会化的定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 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 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 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 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 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认知加工
认知加工是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 像、表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把现实世 界内部化的过程。个体对现实世界的反 映,不是像照镜子那样简单机械。每个 人的经验不一样,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 也不一样,因而进入人脑的现实世界也 不一样。 个体认知加工的意义,就在于对现 实世界有选择,而在内部改造个体的知 识经验。
一、社会教化
在社会教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往往 是作为宏观社会环境对人发生作用的, 它对人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 通过与人有直接联系的家庭、学校、同 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来实现的。
二、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是个体的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外 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 响,并把外部现实转变为内部现实。这个过程 称个体内化。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 主观认同、自我奖赏是个体内化的主要方式。 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 同以及自我奖赏,在个体内化的过程中互为关 联又相对区分,共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即外 部现实的内部化。
社会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三种理解“社会化”的角度:
A、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 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 内化。——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 B、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 的人。——社会化研究中的心理学派或社会心理学派。 C、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得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 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顺利地 完成角色义务。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 构。——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及冲突论 以上三种研究视角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成为社会学内部 研究社会化的研究工具。
幼儿期(3-6或7):游戏玩耍(学习社会角色)
学龄初期(6、7-12):重大转折时期,口头语言 向书面语言过度,抽象思维逐步形成 少年期(13-15):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道德观 形成的重要时期
青年初期(15-28):延长趋势,“心理上的断乳 期”,生活范围扩大,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2、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1、儿童社会化的问题
城市的儿童社会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娇惯、过分容 忍一些行为,消费重心主要在儿童身上,众星捧 月,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养育方式导致发育缺 陷。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 “小留学生问题”
1、中年危机与自我校正的继续社会化
中年人年富力强,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工作经验,情绪相对稳定。 通常是工作中的骨干,有的还担负领导责任。从全社会来看,中年人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这 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表现在 (1)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丈夫早出晚归,难以顾及配偶和子女关系, 由此引发夫妻情感危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由此 对身心的健康带来伤害。英年早逝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2)现代社会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 技能,但中年的成熟和老练又养成固执,对事物的心理定势不易纠正,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欲望减弱,使中年人更新知识的难度加大。社会 变迁带来的失业、下岗,再就业就非常困难。 (3)因婚姻导致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扩展,使中年人要处理的 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关系都要谨慎处理,才不会引起家庭和亲 友之间的矛盾。中年男子面对婆媳矛盾往往两头不是人。人情世故的 处理不当往往是引发家庭冲突的原由。 因此,中年人的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协调好夫妻关系、父母 子女关系、职业行为及其关系,不断校正原来的目标,不断学习以跟 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弥合代沟,继续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获奖课件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狼孩与野孩
人旳社会化
在狼旳环境中
,她“狼化”得相 当快。她不但学会 了像狼一样用四肢 飞快地奔跑,而且 学会像狼一样生吞 活剥、撕咬食物。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
狼孩与野孩
——1799年,在法国南部亚维伦旳山中, 三个猎人发觉了一种约11岁旳裸体小朋 友,他们将他强行带回,交附近乡村一 寡妇看守,数后来他逃至山上, 六个月后 又被强行送入医院。他行走如禽兽,喜欢 生吃菜果和小动物,不辨冷热, 不了解语言。 经过心理学家测试,他旳智力还不如1岁旳 小朋友。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社会化旳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化旳可能性: (1)人有较长旳依赖生活期 (2)人有较强旳学习能力 (3)人有语言旳能力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旳基本内容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人旳社会化旳内容
学习生活旳基本技能 学习谋生旳基本手段 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
什么是人旳社会化
社会学中所讲旳“社会化”主要是指人旳社会化。人 旳社会化是一种人学习社会旳文化、增长自己旳社会性、 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旳过程。这里所说旳“社会旳文化”, 涉及了他生活于其中旳群体(社会)旳多种形式旳文化, 主要是该群体、该社会旳价值观和多种规范。在这一过 程中不是人旳生物体被压制,而是人旳先天就有旳生物 性冲动在一定程度上被克制,代之以用人旳社会性去指 导人旳行为。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 在被隔离旳情况下长大旳猴子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THANKS
3
4
人有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是客观事物在 人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维的外部表 现。
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传授社会技能 教导社会规范
软性:信念、习惯、风俗、传统 道德、伦理等; 硬性:法律、法令、条例、命令、 决定等。
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 社会交往的技能; 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知识技能。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 微观:一个生物个体成长发育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独立地参与
社会生活的过程;
• 宏观:一个生物群体,为了使自己的群体发展、延续下去,就要 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一代一代的新人,把工作接替下去。
综合起来:人的社会化指一个从出生时什么也不懂的人, 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 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 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劳动
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转变为人 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人口的交替,而且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为何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只有中国文明延 续了下来?
拓展:神秘的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 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文明的一 个重要时期。 四大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 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 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 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 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 明了阿拉伯数字。 文明古国为何消失?外敌入侵?内部战争?自然恶化?中国文明为何延 续?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话题。
人的社会化演示文稿
出的。
作为社会的产物,自我的出现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设想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设想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最后,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
的行为,并作出进一步的行动。
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
感觉来理解自我 。
第十四页,共98页。
第十五页,共98页。
2.米德的“角色扮演”
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 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 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 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 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 监护的时期。
第三十四页,共98页。
二、社会化的主体
家庭
学校
个体社会化
大众传媒
第三十五页,共98页。
同龄群体
工作单位
1.家庭
• “ 家庭是人生的 第一所学校,父母是 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种趋向, 即平常所说的 “良心”、 “理
性” , 它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 会规范、 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
果。 “超我” 评价是非善恶,以 “至 善原则”为宗旨。其主要功能有3点: ①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 ②诱导 “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规 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③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
的过程。代表人物,C·库利、G·米德。
▪ 社会结构的角度
▪ 实质是社会学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变得具有社
会性。本质就是角色承担,角色学习的过程。代表 人物,S·萨金特、T·帕森斯。
第六页,共98页。
3、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 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 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作为社会的产物,自我的出现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设想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设想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最后,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
的行为,并作出进一步的行动。
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
感觉来理解自我 。
第十四页,共98页。
第十五页,共98页。
2.米德的“角色扮演”
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 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 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 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 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 监护的时期。
第三十四页,共98页。
二、社会化的主体
家庭
学校
个体社会化
大众传媒
第三十五页,共98页。
同龄群体
工作单位
1.家庭
• “ 家庭是人生的 第一所学校,父母是 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种趋向, 即平常所说的 “良心”、 “理
性” , 它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 会规范、 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
果。 “超我” 评价是非善恶,以 “至 善原则”为宗旨。其主要功能有3点: ①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 ②诱导 “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规 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③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
的过程。代表人物,C·库利、G·米德。
▪ 社会结构的角度
▪ 实质是社会学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变得具有社
会性。本质就是角色承担,角色学习的过程。代表 人物,S·萨金特、T·帕森斯。
第六页,共98页。
3、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 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 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1.儿童期(14岁以前)
主要内容是: (1)学习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2)掌握基本社会 规范,形成价值判断的态度;(3)与父母、兄 弟姐妹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对相 关社会团体的积极态度,扮演性别角色。
青少年期(15-25岁)
主要任务是:(1)自我身份与角色的区分与探 索;(2)由信赖逐步走向独立(突破交往活动 中对家庭的依赖,突破学习技能上对老师的依 附,突破在集中观念上对成人的依附)。
3.成年期(成年早期25-40岁,成年后期40-60岁) 主要任务:(1)婚姻家庭角色的学习与适应; (2)职业生涯的调整与发展。
4.老年期(60岁以后) 主要问题:(1)接受和适应生理上的老化;(2) 完成角色转换(劳动角色转为供养角色,决策角 色转为平民角色,工具角色钻为情感角色,父母 角色转为祖父母角色等);(3)面对死亡(重 症患者面对死亡可能经历的阶段:拒绝,愤怒, 讨价还价,沮丧,接受)。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一、关于社会化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1.库利 的“镜中我 ”理论 首先,我们察觉到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自 己的行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 “自然”特征。
首先,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其次,工作单位给个人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
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既没有家庭和学校的强制灌输,也没有职业环境中 的各种束缚,是公众性的和开放性的传播;且大众传播 的方式不同于枯燥的说教,可接受性强。从人的社会化 角度看,大众传媒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社会学课件】人的社会化
☆ 甚至他们的房子和花园都非常地接近(指 大小、布局以及颜色等)。
☆ 2002年他们两个都死于同一种疾病而且是 同一天。
鲍查德和莱肯找到了56对分开养育的同 卵双胞胎(MzA),这56对双胞胎来自美国 等8个国家,他们同意参加为期一周的心 理测验和生理测量。研究者将这些双胞 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 行比较。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第二节 社会化的历程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三、人是如何炼成的 四、社会化的内容 五、人格发展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化
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 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 的过程。
先天论者:遗传(基因)决定一切
杰姆.斯本高和杰姆.刘易斯的故事。1939年一个贫穷 的移民妇女生下了他们两个,他们生下来没几天就被 不同的家庭收养,而且他们的名字也分别是收养他们 的人给取的。39岁时他们重逢,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
☆ 在两个人成长过程中分别都有一个同是被收养的 兄弟而且都叫拉里。
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所 做出的行动,他只有在个体完成了某种活动之后, 才进入他的经验;
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 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映射。这二者 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
Mead: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预备阶段]:儿童会模仿家长和兄弟姐妹的动作,逐
渐学会使用符号的能力(0-2岁)
[游戏阶段]:学会角色扮演(3-4岁) [概化他人阶段]:除了认知自己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还要认知其他人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3、艾里八个认同危机是: (1) 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
☆ 2002年他们两个都死于同一种疾病而且是 同一天。
鲍查德和莱肯找到了56对分开养育的同 卵双胞胎(MzA),这56对双胞胎来自美国 等8个国家,他们同意参加为期一周的心 理测验和生理测量。研究者将这些双胞 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 行比较。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第二节 社会化的历程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三、人是如何炼成的 四、社会化的内容 五、人格发展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化
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 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 的过程。
先天论者:遗传(基因)决定一切
杰姆.斯本高和杰姆.刘易斯的故事。1939年一个贫穷 的移民妇女生下了他们两个,他们生下来没几天就被 不同的家庭收养,而且他们的名字也分别是收养他们 的人给取的。39岁时他们重逢,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
☆ 在两个人成长过程中分别都有一个同是被收养的 兄弟而且都叫拉里。
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所 做出的行动,他只有在个体完成了某种活动之后, 才进入他的经验;
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 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映射。这二者 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
Mead: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预备阶段]:儿童会模仿家长和兄弟姐妹的动作,逐
渐学会使用符号的能力(0-2岁)
[游戏阶段]:学会角色扮演(3-4岁) [概化他人阶段]:除了认知自己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还要认知其他人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3、艾里八个认同危机是: (1) 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 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 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 世的前辈的过程。 在这全新的历史时代面前,年长者的经验不 可避免地丧失了传喻的价值。人类已经将自 己所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开始生活在一个 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 “二次大战以前出生 和长大的每一个人都是时间上的移民,正如 他们的祖先曾是空间上的移民一样。” 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 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 得多。但今天却不再如此”。古往今来,没 有任何一代能象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林林 总总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象他们 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 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 0——1岁)。 婴儿如果能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良好照料,各 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使其对周围环境产 生信任感,否则相反。 2、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 2——3岁)。这 一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肢体活动加以 自主控制,用自己感官来熟悉周围环境。父 母应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的自主性行为,过多 的指导和责怪或限制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二、社会化的过程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7、关注后代和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个人 社会成就相对达到顶峰,子女逐渐长大,使个人增加 对他人特别是下一代的关心。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 形成对后代关注的人,会沉溺于对自我、事业和生活 的关注中。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在人生最后阶 段中,个人会经常回忆和总结自己一生的活动,力图 给自己的一生作出一个使自己满意的解释,并给它画 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如果个人不能找到这样一种满意 的解释,将陷入一种追悔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 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 (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 人格发展五个时期。
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和伊底》《文明及其缺陷》 等。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
的途径。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社会文化不断延续
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生存技能 衣食技能;职业技能 2、传递社会文化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泳
3)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
二、社会化的特点
1、终身性 活到老学到老 2、自主能动性 正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3、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
程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和过程
一、社会化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3、R.哈维格斯特六阶段理论 4、库里的“镜中我”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初创
米德通过对自我的研究发现,自我是通过学习 、扮演其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是他人对自 己看法的总和,是各种角色的总和,代表对占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 角色扮演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实际社会生活中, 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行为。在不同 场合,人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就要求 人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所 扮演的角色。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人际互 动中实现的。这就是米德最初的角色扮演理论 。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S 1.社会化的不一致性(分歧/社会变迁) S 2.代差问题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 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它反映的是社会 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S 3.网络的冲击 (虚拟社会化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家 社 学
庭会 校
出生
7岁
18岁
大学毕业 退休 死亡
(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问题
一、社会化的过程 生命周期,即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
过程。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周期 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
阶段不同,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很大 的差别,社会化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 学 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 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 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 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 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 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 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 中的人际关系。
3. 同龄群体
特点:
二、社会化的环境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 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
S 1.家庭 S 2.学校 S 3.同龄群体 S 4.工作单位 S 5.大众传播媒介
1. 家 庭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 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 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 化具有重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 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它反映的是社会 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S 3.网络的冲击 (虚拟社会化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家 社 学
庭会 校
出生
7岁
18岁
大学毕业 退休 死亡
(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问题
一、社会化的过程 生命周期,即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
过程。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周期 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
阶段不同,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很大 的差别,社会化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 学 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 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 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 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 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 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 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 中的人际关系。
3. 同龄群体
特点:
二、社会化的环境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 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
S 1.家庭 S 2.学校 S 3.同龄群体 S 4.工作单位 S 5.大众传播媒介
1. 家 庭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 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 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 化具有重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
(恋父情节:“克勒厄屈拉情节”)。
④、潜伏期(5~11岁):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 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此时的性发展呈现一 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 觉,前生殖期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 抑的里比多差不多一扫而光,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以上三个阶段称为前生殖阶段。弗洛伊德认为,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 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 中扮演许多角色。”
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 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 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 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一、社会角色的涵义与类型
描述
人格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 在与现实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
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
遵循原则
快乐原则 现实原则 至善原则
第八页,共44页
第九页,共44页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发展: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
①口唇期(0~1岁):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从 嘴开始,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这一年龄段内婴儿的活 动大多以口唇为主,摄入、撕咬、含住、吐出和紧闭是五 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模式。如果对一种原始模式产生固着作 用,成年后就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 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 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规范、思想道德 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
④、潜伏期(5~11岁):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 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此时的性发展呈现一 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 觉,前生殖期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 抑的里比多差不多一扫而光,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以上三个阶段称为前生殖阶段。弗洛伊德认为,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 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 中扮演许多角色。”
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 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 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 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一、社会角色的涵义与类型
描述
人格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 在与现实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
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
遵循原则
快乐原则 现实原则 至善原则
第八页,共44页
第九页,共44页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发展: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
①口唇期(0~1岁):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从 嘴开始,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这一年龄段内婴儿的活 动大多以口唇为主,摄入、撕咬、含住、吐出和紧闭是五 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模式。如果对一种原始模式产生固着作 用,成年后就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 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 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规范、思想道德 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心理学家E·埃里克在《童年和社会》(1950)一书
中,以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来表示社会化的 8个阶段:
①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②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2-3岁)
③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④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ll岁)
⑤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⑥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2)卡斯巴浩塞(KasparHauser)的野童。 1828年在德国南部纳安堡发现的野童,当 时他已经有十多岁。
(3)印度的狼孩。1920年10月,印度牧师
在加尔各答附近的狼洞中发现两个女孩,
大的8岁,名叫玛拉,小的约1岁半,不久,
小女孩死于疾病。
4
2.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条件)
1、人具有不同于其他一切动物的特殊 生理条件。
会,没有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
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行;②没
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
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③没有社会化,
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
3
案例:三个“野人”
(1)亚维伦(Aveyron)的野童。1799年9 月,在法国南部亚维伦 11岁 的儿童。
8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特点
一、社会化的过程 1、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阶段划分 有影响的两种划分社会化过程的方法是
E.埃里克森的8阶段划分方法和R.哈维 格斯特的6阶段划分法。 2、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少儿期、 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9
二、基本社会化
1.艾利克森的人类成长阶段说
2、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3、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4、人有语言能力 5、人的需要
5
三、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学习生活的基本基本技能 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的行为规范,就是指人们行为的准则、 规矩和方式。它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生 活准则、宗教戒律、政治法律规范以及各种各 样的规章制度、准则、条例、条令等。
⑦关注后代和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⑧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10
2.儿童青年社会化
从婴儿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社会化称 为基本社会化。
(1)婴儿——学龄初期的社会化 (2)少年期社会化 (3)青年期的社会化。
11
3.少年—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详
见课本第58-59页)
(1)心理上的断乳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社会的迅速变迁 (5)代沟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1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一般来说,社会学上的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作 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
对个体社会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 义的理解认为,个体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 的学习或受化过程。
狭义的理解认为,个体社会化主要指一个人从 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
12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1.继续社会化
也叫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指青年人步
入成年之后,个体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 为规范,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因为个体在基
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简单,生活阅历又比较贫
乏,进入成年期后,环境复杂了,社会不仅赋予
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也提出了新的
2
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社会化的必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②继续社会 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方面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
的前提条件。①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
4、明确生活目标 5、培养社会角色
6
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1.社会化的机制(见课本第54页)
人的社会化的机制是指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在机理。
对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 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 互动论。
教化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的实施者向社会 化对象实施教他的过程。
学习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对象主动学习的 过程。
互动论认为,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由社会化的实施者与
社会化对象共同参与的过程。
7
2.社会化的机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
1、家庭是社会化的摇篮 2、 学校是社会化的基地 3、工作单位(劳动集体)是社会化
的主要阵地 4、同龄群体是社会化的榜样 5、大众传媒是社会化的催化剂
(1)遗传因子的结合。 (2)环境的特殊模型。 (3)个人对环境的特殊反应。 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兴趣、
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17
2、个性的形成
人的个性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生物基础为 前提,特别是以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类型 为前提的。
但是,人的个性主要是社会化的产物。 人的个性是在人们所处的一定的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制约下,在教育作用的影响下, 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一定的 社会群体环境中形成的。社会化对于人格 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期待和要求,这会使个体不适应。二是前期社会
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不断受到新的角色期
待的冲击。三是现代化社会的急剧变化需要新的
知识、技能和规范。
13
2.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 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内化 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由于生 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或变迁,人们自觉地转 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这 是主动的再社会化。
另一种是指特殊的、带有高度强制性的 社会化,它的教化对象是越轨者。这是被 动的再社会化。
14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他们都是继续学习新的价值标准和 行为规范。
区别: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本质的
不同。第一,继续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
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
会化的形式一般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再
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有些是负面
的和强制性的。而继续社会化,不是强制
性的负面的。
15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一、个性及其形成 1、什么是个性 所谓个性,是指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
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 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 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6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存在着差异 。造 成这种差异的,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