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英谚语的研究与英语学习初探
从中西方谚语中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摘要谚语是意义完整的固定句子,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
在不同文化的谚语中,相同的物体和行为往往被赋予不一样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本文研究的目的便是通过研究英汉谚语来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文章首先从谚语的构成方面比较了英汉谚语的差异,然后从中西方人们的居住环境、人文思想、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五个方面对英汉谚语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总结出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通过本文对英汉谚语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将学习到两种谚语的不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使用英汉谚语。
因此,研究中西方谚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谚语;中西方文化;差异AbstractProverb is a complete sentence,and it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language. In the different proverbs that from different culture, the same things and the same behavior show represent different means and different feelings. The paper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 Firstly,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n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s of living environment, humanistic idea, moral views, religious beliefs and social custom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one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Chinese proverbs and English ones. Through the study and summary of this paper we will lear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from different culture. What’s more, we will use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 more easily and more accurately. So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is of grea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Proverbs;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differencesAcknowledgements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help of my supervisor, Xia Li, who has offered me valuable suggestions in the academic studies. Without her encouragement, insightful criticism and gracious guidanc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I also owe a special debt of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i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from whose devoted teaching and enlightening lectures I have benefited a lot and academically prepared for the thesis.I should finally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y beloved parents who have always been helping me out of difficulties and supporting without a word of complaint.OutlineⅠ. IntroductionⅡ.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ProverbsA.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Proverbs1. Form of Characters2. Sentence Pattern3. Rhetorical DevicesB.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Proverbs in the Real LifeⅢ.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roverbsA. Proverbs of Living EnvironmentB. Proverbs of Humanistic IdeaC. Proverbs of Moral Views1. The Attitude Towards Reputation2. The View of Love3. Filial Duty4. The Attitude Towards WomanD. Proverbs of Religious Beliefs1. God and no God2. The Idea of Equality and GradeE. Proverbs of CustomⅣ.Conclusion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Ⅰ. IntroductionDuring the etymology, proverb is defined as a settled saying accompanied with the long history. In the modern version of the Dictionary, proverbs indicated these briefly, popular and meaningful sentences which are popular in folk among traditional social of China. In western, many English dictionaries have the analogous definition which is popular short saying with words of advice or warning. There are many proverbs in our daily life and be used very popular during our daily life.“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said by Bacon, a well-known British writer. Every nation has abundant proverbs in their own native language, which were using reflect their life experience, thoughts and feelings.Ⅱ.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ProverbsA.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ProverbsAs a quintessence of native language, proverbs have many unique characteristic which different from other language forms. Next we will introduce its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include characters form, sentence pattern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1. Form of CharactersProverb is summarizes of labor practice of the masses, it has a heavy flavor of life.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have regular sentence pattern and shapely syllable, it selects the words is very refined. Proverbs can express luxuriant idea content with highly condensed language. It has highly ability of generalizing, which aimed at reflect a profound moral vividly. It displayed mainly follow the three points: First of all, proverbs always using small amount of words and flat structure to compress the abundant content. These sentences, which are dapper, crisp andfinger-popping, embodies the language feat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ve. For example: 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雨过天晴).In our native proverbs, there are also many examples like: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人伴,三人散。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化,英汉语谚语的翻译问题备受关注。
如何准确、恰当地翻译英汉语谚语,不仅涉及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更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对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对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谚语文化差异对于促进英汉语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谚语是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的集合体,通过研究不同语言中的谚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自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谚语翻译是语言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比较英汉语谚语的异同,可以挖掘出两种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研究谚语文化差异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
探讨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英汉语谚语的概念与特点英汉语谚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着丰富的谚语资源。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智慧和哲理的短小句子,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英汉语谚语在表达形式、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区别。
英汉语谚语都是用简练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的哲理和经验。
它们在几个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能够直观地传达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英语谚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传达了实际行动比空谈更有力量的道理;而汉语谚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则强调了了解对手和自己才能取得胜利。
英汉语谚语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谚语多以自然、动物、日常生活等为载体,强调实用性和生活智慧;而汉语谚语则更注重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
英语谚语"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比喻不安定的生活方式不利于积累财富和成就;而汉语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则讲述了一个塞翁因失马而获福的故事,强调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思考。
巧妙运用谚语促进英语学习
巧妙运用谚语促进英语学习广东省阳山县黄坌老区学校麦素洁[内容提要]英语谚语凝聚西方各民族文化于一体,是英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具有言简意赅、精辟深邃、富含哲理、风趣幽默的特点。
根据其特点,将其巧妙地运用的英语教学中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充英语词汇、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巧用;英语谚语;英语学习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会表现在他们的谚语中。
”英语谚语凝聚西方各民族文化于一体,是英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具有言简意赅、精辟深邃、富含哲理、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师如能将其巧妙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掌握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语言修养,并在思想上获取有益的启迪,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巧用谚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兴趣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实践证明,凡是学生有强烈兴趣的学科,学习成绩就明显地好,并且学得活,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然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知,初中生兴趣稳定性较差,对英语学习,他们开始时觉得新奇有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难度的加深,他们就慢慢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对英语学习。
只要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地学。
笔者认为,巧妙地把英语谚语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
因为英语谚语短小精悍,音韵和谐,哲理性强,适于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如: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
)Seeing is believing.(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Strike whil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相关推荐浅析英汉谚语互译论文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一种字义最不容易对付。
”谚语是一种最富联想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一种简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故事等。
一、谚语的内涵何谓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著的警句妙语。
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眼不见,心不烦。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汉谚: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一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谚语的翻译需灵活处理。
一般来说,谚语的翻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义谚语借用法同义谚语借用法就是运用相同意思的谚语相互翻译的方法。
虽然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习惯、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
中国古谚语的特点及其英译方法策略探究
省略句(包括存现句和祈使句)
例18.Marry in haste, repent at leisure. 一念之差,终身受累。 例19.No sweat, no sweet.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例20.Never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例 21.Never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本末倒置。 例 22.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例23.Don’t judge a man until you’ve walked in his boots. 不当家不知柴 米贵。 例24.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例25.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 赶十五不如 赶初一。
复句
例7. Thos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n‘t throw stones. (定语从句)打 铁全靠本身硬。 例8. He who hesitates is lost. (定语从句)举棋不定,坐失良机。 例9. What is bred in the bone will never come out of the flesh. (主语从 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例10.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may play. (时间状语从句)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2.形式与内容。英语谚语的句式变换多样,明喻、隐喻、借代、拟人和重复等修辞
手段使用频繁,头韵、尾韵为其增色,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性更使其广为流传。与汉 语的好重复、讲究成对工整等特点相比,英语多用省略和替代等表现形式,达到言简意赅, 语言凝练的效果,但部分谚语为追求艺术性和普适性而采用重复这一修辞方式。如例 5 .The post of honor is the post of danger.汉语译文“出头的鸟遭打,出头的椽子先 朽(烂)”。采用重复和比喻,达到对仗平衡,通俗易懂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谚语的翻 译还应考虑不同的上下文及文体等因素。因此,除上述较口语化的表述外,还可以有相对 书面语的译文“位尊身危,名高忌起”。同理,对于例15.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根据不同的文体,也可选择译文“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而例13、例26和例32的译 文都可根据谚语的引用文体和语用功能只取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也能充分表达其寓意。 最巧妙的译文是例19.No sweat, no sweet.出多少汗,吃多少饭。原文押韵对称,译文同 样格式工整,语音和谐,韵律优美。
浅谈英语谚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英语谚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每一门语言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是世界上最活泼、最富活力、应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英语中有数万计的谚语和俗语,它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充满活力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若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谚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它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丰富词汇,掌握基本句式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和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是学好语言的基础。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而且要学好,更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因为词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段,段构成篇—形成文章。
如果不懂句子的结构,即使背诵的单词再多,也不可能说出正确、完整的句子,更别说读懂文章。
反之,懂得句子结构但缺乏必要的词汇量,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谚语是扩大词汇、弄清句子结构的良好学习材料。
例如:1.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定语从句)2. Barking dogs seldom bit.吠犬不咬人(V-ing形式作定语修饰名词)3. Call a spade a spade.实事求是(祈使句)4. Don’t lose the opportunity.别坐失良机(祈使句)5. Better late than never.5.迟做总比不做好(比较句型)6. To see is to believe.眼见为实(不定式做主语和表语)二、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讲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等,吸取它的精华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
英语谚语主要来源是《圣经》、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
当然也有许多谚语则从实际生活和家喻户晓的句子演变而来,经过广泛流传和逐步完善,具有特定的含义。
如果懂得Every Jack must have his Jill(每一个Jack一定有他自己的Jill)这一谚语,就不难理解在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人公为何取名Jack。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摘要:谚语,顾名思义就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句式也大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谚语,不仅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民群众智慧的果实。
汉英谚语历史非常悠久并且数量十分庞大。
本文着重分析了英汉谚语文化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各自的成因,研究了一些英汉谚语翻译的技巧,最后强调英汉语谚语文化在当今世界各国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谚语;英汉语对比;跨文化交际一、介绍谚语,是由民间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的较为定性的特殊语句,是广大民众智慧与经验的体现。
因此,谚语一般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可以说,英汉语的谚语都具有结构紧凑、风格独特、寓意深刻,使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英汉两个民族虽然语言各不相同,文化与风俗习惯也相差甚远,但由于人们的心理与个性的特点存在着共性,因此,英汉语的谚语在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索要表达的含义都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然而,有共性就必然存在着差异,由于各国的具体文化与风俗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背景,因此,英汉语的谚语也存在着差异。
英汉谚语有着类似的文化起源和语言特点,起初也大多来自于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以及外来语。
二、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体现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实践的经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学者以及读者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外国的谚语,尤其是英语中的谚语。
然而,英汉谚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生活环境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地理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差异。
从地理方面的差异来看:地理和气候环境对谚语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以英国为例,英国人早期大多居住在海边且以捕鱼和航海为生,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惯以及居住环境就对其谚语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Neverfryafishtillitiscaught.”(鱼没捉到手,不要忙着煎)。
英语谚语翻译初探
英语谚语翻译初探英语谚语翻译初探一引言德国学者赛勒尔在《德国谚语(proverb)学》中认为“谚语(p roverb)是在民间流传的、具有诲人倾向和高雅形式的独立语句。
”作为英国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英语(E nglish)谚语(proverb)早已成为英语(English)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谚语(proverb),有的寓意深刻、充满智慧;有的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有的琅琅上口、易诵易记。
的确,英语(English)谚语(proverb)具有深刻的哲理、简洁的用词、和谐的语调及鲜明的形象等诸多特征,充满思想智慧和语言艺术的光彩,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翻译是科学,因为它涉及思维和语言,反映了存在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翻译是艺术,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进行再创造的过程;翻译是技能,因为译文的信息需用译语以恰当的方式再现(陈宏薇,1998) 。
对英语(English)谚语(pro verb)比喻结构的研究和翻译恰恰是翻译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能性的结合与体现。
英语(English)和汉语(Chinese)中存在大量的谚语(prover b)。
谚语(proverb)一般是民间流传于口头的语言,一般短小精悍,是人们生活经验,生活智慧的结晶。
寓意深刻,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在翻译英语(E nglish)谚语 (proverb)的时候要表达出英语(English)谚语(pr overb)的修辞,意思以及韵律,实为不易。
二实证研究广义地说,英语(English)的比喻结构包括明喻、暗喻、换喻、换喻和拟人等。
本文从比喻这一修辞格的角度,再结合翻译理论从五个方面来研究英语(English)谚语(proverb)诸多特点。
1 、明喻(Simile) ,就是把本体(tenor) 和喻体(vehicle) 通过比喻词(like , as , than , and , the same 等) 联系起来。
汉英谚语对比研究
汉英谚语对比研究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英谚语都富含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为人们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汉英谚语的背景、特点、使用场景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汉英谚语对比汉英谚语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汉语谚语通常以对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表达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英语谚语则以直白的语言陈述事实,道理深刻,言简意赅,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汉英谚语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
汉语谚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道德、礼仪,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
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表达感恩回报的思想。
英语谚语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竞争,如“No pain, no gain.”(无苦无甜)反映了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的观念。
使用场景汉英谚语的使用场景大多与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场合密切相关。
汉语谚语在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应用广泛。
如“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表达礼仪的重要性。
英语谚语则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提醒人们注意健康饮食。
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汉英谚语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汉英谚语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其次,通过学习汉英谚语,学生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此外,汉英谚语的寓意深刻,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在具体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文化背景引入:介绍汉英谚语的背景和出处,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2、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汉英谚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点,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视角。
3、情境演绎:组织学生表演汉英谚语所蕴含的故事或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谚语的含义和用法。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英汉语谚语是各自语言文化的结晶,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谚语也不例外。
本文将对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可以窥见两种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
英汉语谚语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英语谚语极其善于利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常常直接表现为一幅生动的画面,而中文谚语则更注重于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英语中的“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hatch”(不要在小鸡孵出来之前就数小鸡),直观形象地表达了不要事先作无意义的推测或者在决定之前不要过于乐观,而中文的谚语“实事求是”则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英语更倾向于形象、生动,中文更偏向于含蓄、言简意赅。
英汉语谚语在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英语谚语多以动植物、自然现象等为比喻,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界的观察,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这句谚语是从铁匠作坊中的操作中得来的,意指“事情要趁热打铁,趁时机,抓住机会”,而中文谚语则多以历史人物、典故为譬喻,蕴含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求,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论语》,意为“真正的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淡泊如水的”,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淡泊清静、不张扬的价值观。
这反映了英语谚语更强调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而中文谚语更注重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
英汉语谚语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上也有所不同。
英语谚语传承于英国的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强调实用主义、务实精神和乐观态度,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乌云后必有阳光),强调了在困难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而中文谚语则传承于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礼仪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和敬老孝亲,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表达了对道德教化的强调。
对英语谚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认识
对英语谚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认识张丽、蒙佳、张玲丽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英语课堂谚语导入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有必要对英语谚语作一些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是一种工具,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
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和连贯的发音,还是那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还是那准确的表达能力,英文都充分的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
记得某位著名的语言教育家说:“学习外文就像是攻碉堡,我们要从四面八方去冲击它。
”对于一个外国语言,人们很多时候抱怨因为找不到一个好语言环境而总学不好。
其实,攻下英语这个“碉堡”其实不麻烦:阅读英文原著,学习英文教材,观看英文电影,听英语演讲,看英语杂志,听英文歌曲,甚至,平时把注意到的英文生单词记住……这些都可以一点点的累积英语能力,于是,我们尝试通过英语谚语导入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英语谚语概述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群众经验的提炼。
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化等特点。
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注英语谚语的定义为: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1](P1192) 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的一种现成话,具有广泛的流传性,以说知识、讲道理为主,且大都以短句的形式出现。
英语资源丰富,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资料的收集比较轻松,也能让大家接受,容易调动研究兴趣。
这是我们进行研究的有利条件。
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的几个难点。
由于英语谚语调用了较多通俗口语,打破了语法规则,使得理解难度加大,而且谚语涉及生活各个方面,选择难度大,我们容易按照中文习惯而造成理解的错误。
二、英语谚语的历史形成英语谚语形成的途径比较,尤其是其历史形成。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英汉语谚语是两种语言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引用和传承的智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英汉语谚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也逐渐受到重视。
中英两种语言的谚语在表达形式、内涵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障碍。
研究英汉语谚语的文化差异,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性质和表达形式、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比较英汉语谚语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
通过深入分析英汉语谚语之间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启示和帮助。
结合现实生活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英汉语谚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价值观差异。
通过对英语和汉语谚语的深入分析,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谚语的差异性,探讨谚语的性质和表达形式在英汉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进一步研究英汉语谚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谚语对于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研究英汉语谚语的文化价值观,揭示不同文化间的认知差异和交流困难,旨在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挑战。
通过本研究,有望深入了解英汉语谚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及其在语言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2. 正文2.1 文化背景下的英汉语谚语差异英汉语谚语是反映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差异主要源于英汉两国的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在英国,许多谚语都与农业、乡村生活有关,如“一次不成,再来一次”和“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些谚语反映了英国人注重实用主义和务实精神的特点。
而在中国,谚语往往与历史、哲学有关,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知足常乐”。
这些谚语体现了中国人注重缘分和顺势而为的价值观。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英汉语谚语是两种语言中的固定词组或表达方式,经常用于传达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智慧。
通过比较英汉语谚语的文化差异,可以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之处。
英汉语谚语在文化内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谚语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家庭和社会关系以及道德规范。
中文谚语“一家人,一条心”强调家庭团结、互助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而英文谚语更注重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如“Time is money”强调时间的宝贵和效率。
英汉语谚语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谚语更注重形象、比喻和诗意的表达方式。
“积少成多”这个中文谚语通过简洁却意味深长的比喻,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
而英文谚语则更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如“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中通过对比两种行为方式,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英汉语谚语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中的应用也存在差异。
中文谚语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交流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
而英文谚语在西方社会中也被广泛使用,但在教育和社会交流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更多的体现在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中。
英汉语谚语在文化因素上的差异也值得关注。
中文谚语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农耕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联系,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达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分类和归属。
而英文谚语则更注重商业、工业和个人价值观念,如“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通过对比鸟在手和鸟在林的拥有价值,强调短期利益的重要性。
英汉语谚语的比较研究能够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通过比较谚语的文化内涵、表达方式、教育应用和文化因素,可以加深我们对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的发展。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
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第一篇: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浅析英汉谚语的翻译摘要谚语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谚语的翻译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针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提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套译法、直译加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以及省略法。
关键词谚语套译直译意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0引言谚语是人类千百年来口耳相传、言简意赅的箴言。
它是民间集体创造并广为流传,用于反映深刻道理的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人类普遍的社会活动以及思维过程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使得汉英谚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又有很多相同点。
1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1.1套译法有些英汉谚语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隐喻,并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这类谚语在翻译时则可以直接套用与之对应的异语谚语即可。
例如英语中的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汉语中的“趁热打铁”即属于此类。
再例如,英语中的Walls have ears可直接套用汉语中的成语“隔墙有耳”。
另一类亦可用套用法翻译的谚语不似上述例证所举,它们有相同的意义,却并未用相似的形象作为比喻。
例如英语中的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可翻译成中文中的“家丑不可外扬”,两者的意义相通,所用形象却截然不同。
在英语中使用鸟这种动物以及鸟巢的形象作为隐喻,而中文中的形象则是人类以及人的居所。
1.2直译加注法很多汉英谚语都暗含典故,如果直接翻译容易为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异国读者所不能理解。
而在异国文化中又很难找到与之同出一辙的相同典故或寓意相同的典故,因此在翻译此类谚语时应用直译加注法。
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最好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mind.通过在诸葛亮后加注the mastermind,让不了解中国文化或未曾听说过诸葛亮的读者也能知道诸葛亮智者的代名词。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语言,谚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邃.既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受该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的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经受风雨,捕鱼捉虾。
而游牧民族的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和豺狼。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
谚语内容精辟,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有广泛的感染力。
正如培根所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正如上所说,语言与文化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影响制约的关系。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这样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
人类学家Sapir在其《语言论》中说:“语言是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体的一个群。
语言…….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
”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总的说来,英美文化的主线是个人主义(或称个人本位),而中国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代表)则以集体主义(或称人伦本位)为主线。
此外,英美文化受宗教的影响比较大,而儒家思想则在中国的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看英汉谚语的异同一、价值观念价值是人们对什么是可取,什么是不可取的指向性考虑和评价。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谚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英汉语谚语是两种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
在日常交流中,谚语的应用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谚语在表达方式、意义和使用场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英汉语谚语的比较研究,探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增进对英汉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一、英汉语谚语的概念和特点英汉语谚语是各自语言文化中流传较广的短小精悍的格言或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关生活智慧和道德观念的表达方式。
谚语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抒发感情、传递思想等特点。
在英语中,如“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总比不做好。
)等谚语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在汉语中,“守株待兔”、“狗尾巴续不了一股劲”、“纸包不住火”等谚语也都富有生活哲理和文化智慧。
英汉语谚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成为了各自文化的瑰宝。
二、英汉语谚语的比较研究1.表达方式的比较在英汉语谚语中,表达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谚语大多通过简单明了的词语和结构表达出来,语言简练,意义深刻。
例如“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不要孤注一掷。
)等谚语,都通过简单的句式和通俗易懂的词语,表达了一种明确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而汉语谚语则更注重形象生动,善于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进行表达。
例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掌上明珠”、“一石二鸟”等谚语,都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内容,使得谚语更加鲜活生动。
浅谈英语谚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英语谚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 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
"谚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谚语是成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结构上是固定的,经过民众之口长期以来的习用,它能以最少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英语谚语中的口头语比比皆是。
在英语学习中,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英语谚语,不仅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运用谚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之一。
接触一些思想向上、勉励性强的英语谚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如: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任何一件事情,下决心去做并不是很难,但如果把决心付诸于实践,则需要相当大的毅力。
像这样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英语谚语比比皆是,如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上策);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No pains,no gains(一份耕耘,一份收获);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将这样的谚语结合课程具体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自然合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能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获取了思想教育。
二、借助谚语进行词汇教学中学的英语单词大多数属于基本词汇,它们表示的都是和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事物,其主要特征是常用性。
基本词汇产生了大量谚语。
英汉谚语翻译的文化语言学分析文稿
英汉谚语翻译的文化语言学分析引言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在理论上还不太成熟。
目前,国内与文化语言学有关的研究成果多是语言文化的具体问题,如:词汇文化、礼俗文化、汉字文化、语音文化、修辞文化、语法文化、交际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对比。
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它着眼于揭示语言的文化本质,把语言作为文化模式和文化符号来研究。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谚语是语言中的特殊群体,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习语。
其中必然包含了其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文化语言学理论对谚语中蕴涵的文化的阐释,可以更好的了解其民族的深层文化,以期达到两个民族间文化交融的目的。
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期望通过分析谚语的形成和谚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索英汉谚语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对英汉谚语进行更加准确的翻译,从而使两个民族在文化上更好的交流。
第一章谚语的形成谚语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一种形式,是流传很广的民间口头语言的精华。
它不像古代文字那么晦涩难懂,而是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广泛地反映了各地区或民族的生活、情感、风俗和习惯等,虽形式简单,却质朴、生动而富于哲理。
从谚语俗语中我们可以品味出它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谚语可以对一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出解释,并表达一定的情感、理智和道德评价;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格言,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积累和生活经验在语言中的体现。
其形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1 源自宗教的谚语英语中有许多谚语都来自于宗教,其中又以基督教的《圣经》较为典型,现今,《圣经》的宗教色彩已逐渐被人们所淡化,而其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却广泛的为世人所接受,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
例如:1. Moses’ staff (摩西的手杖)摩西是希伯来人(Hebrew)的领袖,相传《圣经》首五卷是他所制的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英谚语的研究与英语学习初探
组员:冯勤兴、林月敏、叶嘉仪、冯敏仪
指导老师:肖可琦 (培英中学)
Abstract:
We do research on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sayings and English sayings. From so many examples around us,we have found that the little saying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a co untry’s culture history, custom, and so on. We try to find out if the English sayings can help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western culture and thus study English in a better and easier way.
(一)课题的提出:
谚语之所以能在“民间”广泛流传,最重要的是其内容来自与我们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
既然谚语是由下层农民所创,语言当然是通俗易懂,也挺趣顺口和口语化的,有些即使是几岁的小朋友也容光焕发易理解或记住。
我们之所以选择“中西谚语的区别”这一研究性课题,与上述有莫大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喜欢通俗且幽默的谚语。
例如:1. Glad it’s all over! 2. Learning to speak English is a piece of cake.这些谚语在引我们发笑后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我们想通过两者的对比,从中培养我们的语感,同时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若能掌握中英谚语特点,从中了解所涉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在作文中适当用一两句,也是挺惹人欢喜的。
这种轻松而又不经意的提高,无论对我们现在还是以后有帮助的。
(二)研究目的:
谚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深”,引用它既可以节约语言,用很少的话,就能表达深刻的意思。
而且它引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列宁曾说过:“谚语以惊人的准确性,道出了事物十分复杂的本质。
”还有鲁迅也说过:“在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好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
”终止上述,足以让人知道研究其的价值性。
而最令人提起兴趣的是,从谚语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和其他特点,也可以看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法等发展变化的历史痕迹。
而这也是我们能从中摄取中英谚语分别的原因,并且借此我们就能很明了地分析出中西谚语的区别,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谚语与说英语的国家的谚语的精髓,提高对这种文化的重视。
(三)课题成果
以下几例中英谚语都有是围绕相同的事物来展开分析的
(四)结论
我们通过查阅许多资料和老师的指导,同时经过一翻脑力劳动,我们实探出中国谚语和Engilsh-speaking国家的上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帮助大家学习、掌握、了解英语。
For example:英语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语言,只是表现得不明显,有时隐藏了像“M 记”的那种吸引力。
因此我们就从它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利用我们有限的知识尽可能为大家解说。
(若有更好的提意和独到的见解欢迎来信。
)
像English-speaking 国家的人们都有保守的思想,因此所表达的语句,用的词语就会比较含畜,比较优雅。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发现它涉及的事物。
就十分普遍、大多是易见的、易被发现的。
For example .dogs ,duck,flowers ,tiger , lion, apple and so on .还发现中国谚语和说英语的国家的谚语用了不同的事物去说明,而所要表在的意思却十分相似。
(大家可以在我们所举的例子中看到)我们认为通过对比这些差别和找出共同点能有助于我们在翻译英语、阅读理解文章,以及提高用英语写作文的水平在一篇文章里添一两句谚语,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而且还能Array
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在研究的过程式中,我们不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不少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
化,而且为我们工作积累了经验,领悟了友谊的真谛。
(五)体会
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中英谚语的研究性学习,令我们视野开拓的同时也受到了虽精悍但十分富于幽默和哲理的谚语的陶冶。
朋友们我们也不想多说,还是让你们体味一下吧。
“一猫龙,二猫虎,三猫捉老鼠。
”“黄鼠狼不在,貂也摆架子。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 “One must draw back on order to leap better.” 朋友们,心想你们也与我们有同样的感受吧?若你们想像我们一样,在轻松而双不经义的同时将各方面知识提交的话,不妨像我们这样,也多看一些中英方的谚语。
(六)参考资料
《英语谚语手册》现代文化出版社
《谚语手册》知识出版社
《中国谚语》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谚语总汇·汉族卷俗谚》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