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讲义)
首先,徐老师留得这两道题目,难,很难,非常难.本来以为会有一些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利用,结果查找资料的时候才发现真没有现成的研究资料,只有一位同志,发在5.28日的百度知道里的一个提问,和徐老师留得题目一样,但是也只有两个回复,并且回复内容是错误的,不是咱们班的同学提问的吧?
这两道题目,思考起来一题比一题难,一题比一题更有深度,所以能力有限,水平不够,只能选择稍微简单一点的第一题来试着整理了。第一题的题目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
规律也称为“法则”,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具有普遍性、重复性等特点;它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它,但人们能够认识它,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规律的总结整理,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分析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都有着怎样的发展,这些发展有什么共性和个性,之后找出这些发展历程之中必然的,本质的特点,进行总结凝练,推导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我想这就是我们党史组得出以下规律的思路。
本题的切入方法
中国近代是一个变化急剧、的时代, 各个阶级、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政治思想异常纷繁复杂。在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切入方法上,学术界一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四种,一个方法是重点掌握几种主要思潮, 如经世思潮、太平天国思想、洋务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等。这种思潮的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进步思想的发展演变, 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对规律的整理和总结。
另一个常用方法是重点掌握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也就是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思想。这些人的思想, 不但有代表性, 而且与实际政治活动紧密联系, 通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来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是一种好方法。其不足之处还是对于规律的总结难以反映全貌,会让研究者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地步。
第三种方法是阶级分析法, 即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来给政治思想分类,这种方法有利于认识各种政治思想的本质, 但容易出现教条主义和简单化、绝对化、扩大化等错误倾向。
第四种方法是通过不同的主题来掌握各种主要思想,如反帝、反封、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维新改革、民主革命、宪政、政党政治、新文化运动、抗日建国、民主建国, 等等。这种方法比较灵活, 但类似的内容很多, 有些主题分布在在好几个时期, 有的还贯穿于中国近代史全过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为了方便本题演变规律的得出,我们采用政治思潮的研究方法,结合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家的学说,对应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其思想发展、衰落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首先认可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趋势,在哲学上说,这是一个共性的部分,之后在总趋势的宏观层面上,进而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若干特点,这是个性的一方面,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特出若干条演变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趋势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总的有两大趋势,一是对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国家观及维护这种国家观的君权神授说和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和摒弃,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国家观形成发展,并经过实践最终失败的历史。二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维护国家主权、抵抗外来侵略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基本问题,近代任何先进的思想家大都对此提出过主张,并努力进行了实践,但最终都没有能够实现其思想主张。在这两大趋势之内,还有着四条主线:爱国主义,以孙中山、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主线,实业救国,民主宪政等现代化主线,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国外学习主线。这四条主线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史分析的一条思路,在这些主线的分析下,我们再来总结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继而归纳出发展规律。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特点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来源于以上的两大趋势和四条线索,这里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纷繁复杂,肤浅粗糙。为什么这么说,纷繁复杂是指,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走过了欧洲几百年的政治思想历程,社会政治思想从封建主义跃进到社会主义,各个阶级、各个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当思想的主流正汹涌澎湃之时,潜伏的支流也已初现端倪。今日进步思想战线的旗手,明日已沦为落后思想的护兵。有继承传统的,有借鉴外来的,有糅和中西的,政治思想成为缤纷异彩、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肤浅粗糙,是指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针对迫切的救亡图存的政治问题而提出的,现实斗争的紧迫性没有给思想家们留有足够的条件来构筑他们的理论体系,往往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方案已经形成之后才去找哲学的支撑点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便不可能形成成熟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规律
1.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是政治思想演变的源动力
至1949年止,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延续了一百多年,亡国的危机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而日趋严重。当然,危机的存在并不能自发构成思想发展的动力,只有当危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切身感受到时,它才能扮
演助推器的角色,但是这种动力却是政治思想得以迅速发展的源动力。
2.社会的发展变迁是推动政治思想演变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以农为本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在资本主义国家洋枪大炮的轰炸下,这种封建的经济体系开始逐渐瓦解,新的生产方式开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长。这样,原来掌握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优势资源的阶级和阶层开始发生分化,不少人从其原本所从属的阶级和阶层中游离出来。并且,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知识分子也开始出现。新的社会群体,必定会产生新的利益要求,而这种利益要求肯定会对代表旧的生产方式但仍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分权与集权的冲突中,更先进的思想就这样出现了,固有的意识形态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牢牢地控制所有的人,新的思想观念必定会努力在上层建筑领域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各种政治思想的开始了不断的发展、演变。
3.向外国学习是推动政治思想演变的重要条件
帝国主义的人侵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西学的输人是与列强的侵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容易使国人在仇视西方侵略者的同时,对西学也“一视同仁”,从而不能正确处理反抗侵略与学习西方的关系。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还是逐渐认识到西学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主动承担起接受与引进的任务。虽然这种接受与引进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色彩,但不能否认的是,西学的输人还是有力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4.爱国主义是政治思想不断演变并得到社会认同的基础动力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而在帝国主义人侵、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空前的高涨。无论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韬的“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还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者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等,虽然他们的阶级立场不同,政治主张相异,但他们自始至终都有着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爱国主义,也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救亡图存亡这是政治思想不断演变并得到社会认同的基础动力。
5.每一次政治思想的演变都是对前一次的反思和扬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决定着人们的思想。但思想认识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它必须凭借先前已有的思想资料才能得以发展。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工商科技思想,就是“师夷长技”思想的延续,并比之递进了一个层面。而早期维新派又是直接脱胎于洋务派,毫无疑问,他们的思想主张会有很多相通之处,只是早期维新派比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又多了主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君民共主制度,希望资产阶级能够参与政权。发展到戊戌维新派,“古今之变局”的时局观已经上升到进化论历史观,“与民共治、与民共利”的重民思想上升为资产阶级民权学说,而“以本治末”的变法主张也已经上升到“大变”、“全变”的维新政治纲领。从戊戌到辛亥,是从“维新”到“革命”的又一个历史扬弃过程。虽然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政治主张有诸多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维新派人士中如梁启超、严复和谭嗣同等人的思想,都直接催生了革命派的力量,许多爱国青年包括孙中山都是从他们的反满思想和进化论思想得到启发和鼓舞。至于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也是对前面所有思潮反思和扬弃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选择。
6.与现实结合紧密的政治思想演变则会兴起一场运动
在政治思想演变的过程中,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些运动既是涤荡旧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运动,又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新旧文化交融、斗争的文化运动,中国人民都是将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结合起来,无不体现了先进文化对政治改革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派政治思想都会得到社会群里力量的认可,他必须要与现实紧密结合并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好,我们小组对这道题的解答报告完毕,不足指出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