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归纳总结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归纳总结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归纳总结近现代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内外各种力量的冲突,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篇文章旨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和启示。

一、政治变革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主要表现为清朝的衰落和推翻,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

清朝由于内外压力和腐败堕落,逐渐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政治格局的重塑,推动了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变。

随后,中华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变革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经济变革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开放与发展,以及封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被迫开放贸易,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掠夺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然而,这也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兴起。

在近现代社会变革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思想兴起,提倡中国实现现代工业化和国家独立,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变革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封建思想的冲击和儒家经典的重新解读。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蒙思想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渗入中国社会。

国民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与颠覆。

这也导致了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解读,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四、教育变革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教育变革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的解放和现代教育的兴起。

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固守传统封建文化,儒家教育一直是主导,使得社会思想相对封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的教育体制逐渐向现代教育转型,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国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五、文化变革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文化变革主要表现为文学艺术的触动和现代文化的涌现。

近现代社会的变革使得中国文化和艺术开始真正融入世界潮流,中国文化创作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自由多样化。

首次以来,新诗运动的兴起、电影产业的兴盛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都标志着中国文化正逐渐走向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大事件、事变汇总时间事件、事变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运动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现代不平等条约汇总阶段条约名称时间获得的权利特点备注一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1取得自由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服饰变化⑴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⑵表现:①近代:男性: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性:改良后的旗袍②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民众服饰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③改革开放后: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文化变化⑴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⑵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3、居室建筑变化⑴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⑵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欧化的新式住宅。

4、社会习俗变化⑴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的影响。

⑵表现:①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②社交礼仪:民国初,采用西方的握手和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和同志,取代老爷和大人。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更新⑴特点:更迭速度快,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⑵概况:①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②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普及③公共交通: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开通。

④轮船:1865年,中国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⑤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⑥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2008年,中国民航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1.92亿人次2、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⑴邮政:①19世纪中叶,依靠驿站和民信局通信②1896年海关正式办理邮政,“大清邮政局”成立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⑵电信:①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到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⑶电话:①1882年,传入中国②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⑴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⑵加速了城市化进程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⑷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的发展⑴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⑵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

一:服饰的变化1.概况A.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原因:西方的影响;吸收西方服饰特征加以改造;人们思想解放,观念变化,审美观发生变化具体表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上衣下裙.旗袍同时流行主要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体现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

原因:苏联的影响,政治运动影响,革命思想影响具体表现:列宁装、连衣裙.干部装、绿军装成为时尚主要特征: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体现时代特征:独立自主,巩固独立C.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78年-至今)。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国力增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创新意识…..具体表现:服饰美观大方,款式层出不穷。

主要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体现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代2、变化特征: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到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二:饮食文化1.概况:传统菜系:粤菜、鲁菜、川菜、淮扬菜2、变化趋势:由传统菜系向传统菜系交融,中西餐并行。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概况: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2、变化特征:传统居室建筑趋向西化、中西合璧。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1、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婚姻:清末民初,提倡婚姻自主丧葬:19世纪20年代初出现西式丧礼.新中国成立后, 丧葬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其他:民国建立后发型、放足、历法、社交礼仪发生变化思考: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变化原因: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外因:国外外来文化的涌入变因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2.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例一:朱家三子朱传杰成长为一个青年商人,最初经营一家货栈,后逢张作霖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蔚然成风。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社会生活的变迁更是显著而深远的。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社会,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人们的生活围绕着农业生产展开。

封建等级制度严格,社会地位固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受到了严格的束缚。

然而,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社会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运动,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政治体制,也影响了社会生活。

新的思想观念开始涌现,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传统的封建观念逐渐被打破,社会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化,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注重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消费。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快捷。

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社交、学习等各种活动,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还将继续,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近现代中国通讯交通技术发展中国的交通通讯技术可以说是主要是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2、近代(1840—1949)(1)海:轮船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洋务运动时,创办马尾造船厂。

②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2)陆:①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

)②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沪淞铁路:中国出现最早的铁路(外国商人修筑)唐胥铁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出现“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③电车,公共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3)空: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3、现代(1949年后)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发展快,多层次,范围广,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原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1)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

1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巨变

1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巨变
开始改革开 小平理 放(1978年)论)
共 是共和国和共产党
产 党
历史上重要的转折 点,开始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摘要)
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修福金委员提出,明 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应该举办一 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 和平发展,更加坚定全世界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 信心与决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分析 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的理由。
----1997年,江泽民,中共十五大报告摘要
中国近现代三次 历史巨变
------三次历史飞跃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次数
巨变
领导人 党派 及其理 论
意义
第一次
孙中 辛亥革命 山(三
报 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

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 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
要 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
界所瞩目。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民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3.居室建筑变化: ①建国后:住房基本解决,但总体较拥挤, 家具陈设简单 ②改革开放后: 住房状况改善
▲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 ② 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 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4.习俗风尚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 A取缔黄赌毒,涤荡封建糟粕 B1950年《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促进妇女解放、移风易俗 C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成为时尚,社会风气根本变化 ②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 A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 B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风尚正在形成
中国近现代社会 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服饰变化: ①男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西装流行的原因: A.西方列强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受西方文化 影响 B.洋务运动兴起(买办、留学幼童) C.向西方学习要求的反映
②女装: 旗装
改良旗袍
③变化趋势: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 由拘 谨、呆板走向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 走向 “开放” ④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 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2.饮食变化: 饮食丰富、习惯多样 (1)中国传统饮食: 地方特色鲜明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宣传维新改良思想 ⑴戊戌变法 : 《时务报》 ⑵辛亥革命: 《民报》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⑶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作用: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的武器,发挥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国民党:《中央日报》 作用:为夺取民主革命的 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光明日报》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赵丹
阮玲玉
胡蝶
朱飞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 渔光曲》 年 月在上海 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 个月, 引起轰动,连映 个月,主题歌 渔光曲》哀婉动人, 《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唱 一时的流行歌曲。 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年2月在 年 月在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 影片
陆 火车(19世纪末 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一 火车( 世纪末 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一 近代以来 个快速发展期)、 个快速发展期)、 汽车(1924年上海 、电车(1906年天津) 年上海)、电车( 年天津) 汽车 年上海 年天津 空: 飞机(20世纪 年代) 飞机( 世纪20年代) 世纪 年代
变化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 的演进;发展不平衡,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城市显著, 城市显著
——轮船 轮船(1865年) 轮船 年
“万年清”号 万年清” 万年清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 我国最早的铁路 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 )沪淞铁路通车, 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重点3、 重点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 社会生活的影响
• 1、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 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 • 2、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 、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 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 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 们的思想观念, 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 3、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 、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 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 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

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在发展理念上,中国坚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体制建设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不规范、人才流失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实施了多轮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科技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实现了科技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型。

在科技研究成果方面,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例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等。

此外,在航空、军工、信息技术等领域,中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新兴领域如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方面,中国也不断有新的突破。

在科技创新环境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例如,实施科技计划、科技奖励、人才引进等政策,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科技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积极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的作用,及时提出关系我国科技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建议。

这体现了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前瞻性思考。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经历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变革。

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和
高校的主体作用,通过改革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次巨变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次巨变

一、三次巨变表现 1、第一次巨变在哪些方面? ① ② ③ ④ 2、第二次巨变在哪些方面? ① ② ③ ④
3、第三次巨变在哪些方面? ① ② ③ ④ 二、三次巨变的结论 ① ② ③ ④
三、相关知识和图片 1、辛亥革命 末代皇帝、中山装、 2、孙中山 孙中山、 同盟会 、临时大总统、 3、新中国成就 一五计划、两弹一星 4、毛泽东 毛泽东、1955授军衔、会见尼克松、会见钱学森、 题词、与斯大林、与家人、毛泽东录音 5、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大京九、神舟四号、 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秦山核电站、 长征三号、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上海浦东、开放新格局 6、邓小平 邓小平、会见杨振宁、题词
20世纪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世纪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个世纪以来,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有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 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 毛泽东、邓小平。 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 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 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2、 ①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②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③世界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和平、 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是十月革命和二战以来最伟大的 历史事件。 返回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阶段特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19世纪40—80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设立企业(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起来。

这些新现象又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产生了进步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土地资源,加强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同时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政策放宽,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以及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权利的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之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经济便走下坡路。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存在3种经济形态: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经历了逐步瓦解的过程,但仍占中国社会的主体。

餐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由前期的商品输出为让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这样的3个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帝国主义列强如美国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倾销商品,尤其是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2)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3)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摧残,日益萎缩。

(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采取了消灭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变革和发展。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的真实写照。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在政治方面,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清朝末期的禁足令、太平天国的起义、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

清朝末期的禁足令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闭塞和落后,人民生活在极度压迫和贫困之中。

太平天国的起义掀起了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浪潮,虽然最终失败,但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政治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在经济方面,近现代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再到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和改革开放。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经济衰败,民族工业几乎被西方列强控制,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试图进行一系列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中国经济仍然贫困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计划经济,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仍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文化方面,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从封建礼教到人民大众文化的传播。

封建社会推崇礼俗和儒家思想,文化保守且僵化,人民生活贫困且落后。

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觉醒意识,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倡导人民大众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中国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中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磨难和困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伟大的进步。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知识梳理(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

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

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

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

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

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

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

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

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

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变迁特点: ①形式上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 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地, 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 城市和乡村差异明显 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清朝末年,北京城流行的竹枝词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生活景象。如: “分科大学指开堂,功课启蒙教育良”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 问题:依据材料,指出清末北京城市生活出现的 新现象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生活:改变生活方式; •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教育:近代教育发展
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
航空
水运
移风易俗
天足
看报纸
看电影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05年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影片
1935年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项目
衣 食 住 行 习俗 通讯 传媒
1840——1911——1949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竞上洋装” “异味争尝” 洋房 中西合璧建筑
1.变迁原因
铁路、公路 水运、航空
剪辫易服、废止裹足 鞠躬握手、文明婚礼
电报、电话 读报刊、看电影
变迁原因: 政治因素:政治运动的推动 政府政策的支持
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 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 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风 剪辫易服 俗 废止裹足 鞠躬握手 文明婚礼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最后高考历史知识反扣中国近代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鸦片战争以后至义和团运动(1840—1898)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矛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然而这阶段,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还处于上升时期,所以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仍然是此时的主要矛盾。

如:“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以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而导致的。

二、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1898—190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深,民族矛盾上升,成为社会中最主要矛盾。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的口号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地尖锐。

三、《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辛亥革命(1901—191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工具。

这样,国内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汇合,反对清政府即反对帝国主义,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四、辛亥革命以后至国民革命爆发前(1912-1923)孙中山所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国民革命,孙中山在护国运动中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在护法运动中发表《讨逆宣言》。

这些都体现了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的斗争。

五、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北洋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突出的历史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六、国民革命以后至1935年华北事变(1927—1935)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阶级矛盾发生变化,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之间的矛盾。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知识点一、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1.近代:1840年至1949年变化表现:(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4)风俗:①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②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等新节日。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

(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工买到合适的住房4)风俗习惯: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1.政治制度上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国的转变。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很多变化。

清朝时期的封建制度被废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开启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终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新起点。

2.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本质上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变。

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生产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3.传统文化的转变:从传统宗教到思想启蒙。

伴随经济、社会、政治变迁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封建宗教逐渐被取代,新兴的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4.思想文化的变化:从愚昧封建思想到新时代的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民族自豪感、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等现代思想在中国也逐渐盛行。

5.国际地位的变化:从落后到富强。

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原来的落后和半殖民地状态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位置,近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从未像如今这般地位尊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成就之一
中国走向民族独立过程
中国近代的小游戏
中国近代的无数仁人志士
中国近代的无数仁人志士
中国近代的无数仁人志士
中国近代的无数仁人志士
中国近代无数的仁人志士
近代以来的变化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 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 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六十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 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 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六十年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 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 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 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 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 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 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 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一,建国六十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建立了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没收了大官僚垄断资本,通过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消灭了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就从根 本上铲除了阶级剥削的根源,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现象;这是我国历史 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许多方 面有着显著的提高。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黄河文化源地 四大发明 唐朝是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 心 宋朝国力军力及火气曾是世界最强 元 蒙古铁骑横 扫欧亚,东至整个朝鲜半岛,西至今德国玛瑙河上游 即便清朝 在康熙年间也盛极一时 多次击退当时也相 当强大的沙皇俄国 版图最南端覆盖整个越南 还有一 些有代表性的事 比如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 之路 8年抗战一样是辉煌的历史 当然还有抗美援朝 美国对所有历史事件都不避讳 唯一在朝鲜战争中对中 国人民志愿军不愿意多谈 中国有2000年的历史 而 2000年中国仍然是古中国(现在的印度已经不是古印 度,埃及也不是古埃及),炎皇子孙屹立世界民族之 林,有过衰落,却从未倒下过,这就是最大的辉煌

中国近代以来的变化
• 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胡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 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 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胡书记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党中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现在又为我们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代接一代地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十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 和玉兔;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 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 献! 六十年来,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以前,农村人知识很少,只知 道劳作。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连许多老年人都发 奋学习。农业不仅用上了力气,同时也充分运用上了智慧。越来越多的农村 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以前,农村生活是吃 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 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 样样成为了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为 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 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 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我坚信,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近代以来的变化
• 消灭了剥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优点,从此全体人民有了共同的根本利益。 人民利害相同、休戚与共,每个人的利益都依赖于国家、集体事业的发展。人们在生 产中建立起了同志式的协作关系。尽管在人民内部还有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在根本利 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局部的、暂时的,只要正确处理,就不难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因此人们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把祖国 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是我国人民共同的 理想和奋斗目标。它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符合我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经过全 体人民的奋斗,一定能实现。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有着坚强的共同信念, 并由此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我们的生产力能够高速度地向前发展。建国60年来, 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工业的发展上,我们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半个多世纪 走过的路程。我们的农业、交通运输、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都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实现“四化”创立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中国近代以来的变化
• 我们的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放眼未来,我 们信心百倍。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从北京天安门升起,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了。新中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表明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 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第二,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第三,宣告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 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