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中考资料音乐中的曲目解析与演奏技巧
中考资料音乐中的曲目解析与演奏技巧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通过曲目的选择和演奏技巧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在中考音乐考试中,我们常见到一些经典的曲目,本文将对其中的曲目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中的演奏技巧。
一、《柔情曲》《柔情曲》是一首古典钢琴曲,由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创作。
这首曲目在中考音乐考试中非常常见,要求考生掌握其基本结构和特点。
《柔情曲》的曲式为ABA,第一部分A节为主题部分,表现出柔和、优雅的情感;第二部分B节为副题部分,音乐逐渐变得激昂起来;第三部分A节的再现与开头A节类似,但在情感上有所增强。
在演奏技巧方面,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 手指力度的掌握:在A节中,要通过正确控制力度,使得琴音柔和、细腻;在B节中,力度逐渐增强,琴音也要相应增大;2. 节奏感的把握:要注意A节与B节的转换,用适当的连贯性奏出转换的节奏感,同时在再现A节时,要保持与第一次的一致性。
二、西方古典乐器演奏技巧在中考音乐中,还会考察西方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例如小提琴、大提琴等。
以下以小提琴为例,介绍其演奏技巧。
1. 手指位移和按弦技巧:小提琴演奏时需要经常进行手指位移和按弦操作,考生需掌握准确的手指位移和放松力度的技巧,以获得流畅的演奏效果;2. 弓的运用:弓的运用对小提琴演奏至关重要。
考生需要学会掌握弓的重量和速度,合理运用弓的各种技巧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3. 节奏感和音准的把握:小提琴演奏需要准确把握节奏感和音准,通过大量练习和自我调整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在中考音乐考试中,还会涉及到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有其独特的演奏技巧。
以二胡为例,演奏技巧包括以下几点:1. 手指技巧:二胡演奏需要通过手指的滑动、拉弦等技巧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考生需熟悉和掌握这些手指技巧,以实现演奏的流畅性和准确性;2. 弓的运用:二胡演奏需要灵活运用弓,通过控制弓的速度和力度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变化;3. 转调技巧:二胡是一种转调乐器,考生需要熟悉转调技巧,同时注意在演奏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
音乐学专业科目三《曲式与作品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
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肖邦《降E圆舞曲》OP18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音乐作品曲式分析
中国优秀创作歌曲1、《花非花》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d —e 。
2、《长城谣》由四个复合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度 d —f3、《二月里来》全曲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四句体乐段结构。
各句节奏安排各不相同。
音域:十一度 c —f4、《延水谣》这是一首多句体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 e —#f5、《绣红旗》该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b b—f6、《半屏山》作品为单乐段结构。
音域:十一度 c —f7、《牧羊姑娘》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度f —b a8、《大海啊,故乡》这是一首单二部结构的作品。
音域:九度c —d9、《思乡曲》(夏之秋曲)属乐段结构(带有变奏性质)的分节歌。
郑秋枫的《思乡曲》是“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
音域:九度 d —e10、《金凤吹来的时候》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九度b b—c11、《故乡的小路》作品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音域:十一度 a—d12、《月之故乡》作品属于多乐段带变奏性质的四句头结构。
音域:十一度 c —f13、《红叶红了的时候》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十度c —e14、《妹妹找哥泪花流》作品采用了上下句式变化而成的结构,单乐段。
音域:十度 d —f 。
15、《绒花》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九度 g—a16、《小草》作品为两段体结构。
音域:17、《绿岛小夜曲》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音域:十三度 a—f 。
18、《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采用了分节变奏的曲式结构。
音域:十二度 b—#f19、《铁蹄下的歌女》作品为三段体结构。
音域:九度 c —d20、《点降唇、赋登楼》作品采用平行结构的形式。
音域:十一度 b—e 。
21、《梅娘曲》作品为分节歌结构。
音域:九度d —e 。
22、《天下黄河十八弯》23、《草原夜色美》这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作品。
音域:十三度 f—d24、《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和答案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和答案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入研究。
考研中的曲式分析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给定的音乐作品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论证。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曲式分析考研真题及答案。
真题:请分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开头: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其正式名称为《C#小调钢琴奏鸣曲》Op.27 No.2。
这一乐章以其宁静而深沉的旋律著称,是贝多芬早期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主体:1. 曲式结构:该乐章采用的是一种变奏曲式,即主题与变奏的形式。
主题首先出现,随后是一系列的变奏,每个变奏都对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
2. 主题特点:主题以三连音的节奏型开始,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主题的旋律线条流畅,和声简洁,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3. 变奏一:第一个变奏在保持原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装饰音和变化节奏,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动感。
4. 变奏二:第二个变奏进一步发展了主题,通过改变和声和节奏,以及引入新的音型,使得音乐更加复杂和深邃。
5. 变奏三:最后一个变奏是对前两个变奏的总结和升华,它在保持主题旋律的同时,通过更加大胆的和声变化和节奏处理,将音乐推向高潮。
结尾:贝多芬在《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变奏曲式,使得整个乐章既有统一性,又充满变化和发展。
这种曲式结构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对音乐形式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创新精神。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模拟的真题和答案,实际的考研题目和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参考历年真题和专业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练习。
《扬州慢》曲式分析
扬州慢曲式分析引言《扬州慢》是一首著名的江南古典曲目,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品以江南扬州的慢板为基础,融入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气息,被誉为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对《扬州慢》的曲式进行详细分析。
曲式分析第一段(A)《扬州慢》的曲式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段为A部分。
在《扬州慢》中,第一段是整首曲子的开头,通常由演奏者自由发挥,展示扬州慢曲调的风采。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舒缓的节奏、流畅的音符和优雅的旋律。
乐曲以柔和的旋律和悠扬的音色表达出扬州水乡的宁静与和谐。
第二段(B)第二段为B部分,通常是整个曲子的主体部分。
这一部分的曲调略显热烈,展示出扬州的热闹与活力。
音乐的节奏明朗有力,旋律高亢激昂,表达出扬州的繁华景象。
整个B部分可分为两个小节,第一个小节相对较长,第二个小节则相对较短。
第一个小节的音乐动机丰富多变,旋律跌宕起伏,活泼生动;而第二个小节则相对平稳缓慢,让人有片刻的休息与凝神。
第三段(C)第三段为C部分,是整首曲子的结尾部分。
C部分是对A部分的回顾与总结,同时也是曲子的高潮部分。
在这一段中,旋律的音域和强度逐渐增加,同时节奏也加快,展示出扬州的热闹与喧嚣。
整个C部分的旋律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扬州音乐的独特魅力。
结论通过对《扬州慢》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古曲的独特之处。
通过曲式上的三个部分的不同特点,整首曲子展现了扬州的多样魅力。
第一段的舒缓、流畅的旋律描绘了扬州水乡的宁静与和谐;第二段的热烈与活力展示了扬州的繁华景象;第三段的回顾与总结则以激情与活力拉开了整首曲子的高潮。
这种曲式结构的设置使得《扬州慢》成为一首富有个性与情感的古典曲目。
总之,通过对《扬州慢》曲式的深入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扬州的独特风景和情感,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深厚底蕴。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妙之处。
《醉了千古爱》曲式分析及演唱风格
《醉了千古爱》曲式分析及演唱风格《醉了千古爱》是一首以古风为主题的歌曲,它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魅力。
这首歌曲在曲式上融合了传统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特点,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时代感和流行元素。
在演唱风格上,歌手需要有扎实的唱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展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故事和情感。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醉了千古爱》的曲式。
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较为简洁,通常包括前奏、主歌、副歌和尾奏四个部分。
前奏部分通常采用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如古筝、琵琶等,营造出古风的氛围。
主歌部分的旋律流畅优美,歌词简洁清晰,具有叙事性,引导听众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
副歌部分通常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音乐编曲和歌词都会加入更加激昂和激情的元素,从而让整首歌曲更加耐人寻味。
尾奏部分则往往以悠扬的旋律作为结束,让听众在歌曲的余音中回味悠长。
在演唱风格上,歌手需要有扎实的唱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以演绎出《醉了千古爱》所要表达的故事和情感。
歌手需要有一定的咏唱技巧,尤其是古风曲目对唱腔和音准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歌手需要借助声音来传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婉转、悲怆、豪放等。
歌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通过个人的动作和神态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醉了千古爱》的演唱风格是古风曲目所独有的,需要歌手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完美演绎。
古风音乐的特点是古朴典雅、充满文化内涵,因此演唱者需要具备对古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细腻把握。
对于一些古典表达和意境的追求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呈现出古风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在歌曲的音乐编曲上,《醉了千古爱》也将传统和现代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传统的乐器如古筝、琵琶等被用来打造出古风的氛围,同时现代的节奏和编曲风格也被巧妙地应用在歌曲中,为整首歌曲增添了新鲜感和时代感。
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使得《醉了千古爱》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不失时代和流行的元素,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听众。
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和表达要求,对声音的运用和表现技巧进行灵活的转换。
妮娜和声曲式分析
妮娜和声曲式分析
《尼娜》是十七至十八世纪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优秀的代表作品,是绝大多数声乐学习者的必学曲目,更是音乐会演唱的经典曲目。
歌曲《尼娜》是一首广为流传,深受大众喜爱的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具有浓郁的时代特点,鲜明的艺术特征。
歌曲描述了痛失爱女的母亲,绝望但又无法相信现实,苦苦哀歌,呼唤女儿复生的深切情怀。
歌曲篇幅不大,但精致而优美,情感深刻,富有艺术内涵及感染力。
经过长达4个世纪的历史发展,意大利美声唱法已经为全世界所接受,形成符合歌唱内在规律的科学体系,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国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这样解释意大利美声唱法:“我们今天的唱法,包括欧洲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我们统称为美声唱法。
”
意大利美声唱法是从歌唱者的生理特点出发,科学的融合了音响学、声学、心理学、物理学等相交叉的学科,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协调统一的演唱方法。
包括气息的控制、发声原理、共鸣训练、咬字吐字训练等一系列对歌唱生理机能进行训练的方法。
因此,演唱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尼娜》,必须以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科学的演唱方法为基础,运用美声唱法丰富而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演唱中的实际问题,训练对歌曲的驾驭能力。
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训练,达到形成良好的演唱机能,而后再有效的服务于歌曲的演唱。
《春之歌》曲式分析报告
《春之歌》曲式分析报告《春之歌》是一首音乐作品,该作品采用了二重奏曲式,即由两个主要主题的交替出现组成的序列。
该曲式在古典音乐中被广泛使用,既可以表现欢快轻盈的氛围,也可以表现深情激越的情感。
在该曲目中,二重奏曲式与和声、节奏等元素相互作用,以营造出一个春天的场景,让人耳目一新。
整首曲子由A、B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A部分是由A1、A2、A3三个小部分组成的序列,B部分是由B1、B2、B3三个小部分组成的序列。
两部分主要通过不同的曲调来区分,呈现出富有层次感的效果。
A部分的A1段是先以8度的重复音符带入,接着出现了明快的主旋律,以传统的三段式进行调式进行。
节奏轻盈活泼,以3/4的拍号为主,让人迅速进入春天的氛围中。
A2段呈现了一种轻盈、优雅的氛围,它是由低音和高音的对位所组成。
在这个主题中,演奏者通过速度的快慢、音符的长度和力度等手段表现出主旋律和伴奏的差异感。
A3段出现了简洁的主题,原声部和伴奏部之间相互呼应,增强了整个章节的紧凑感。
该部分主要演奏了B小调的旋律,让人听起来更加深情。
B部分的B1段是以温柔缓慢的节奏引入的,感觉像春雨飘落的气氛。
在这个部分中,原声部与伴奏部分别发挥自己的主题,而伴奏部分则采用了绵长的和弦进展和特有的节奏感。
B2段以快速的节奏和热情洋溢的旋律为特点,旋律的发展起伏很大,展现出春天的繁荣和活力。
同时,在这个部分中,将弱拍的强度加强,增强了曲目的动感,为整个曲目增加了更多热情的元素。
B3段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和欢乐氛围,演奏者通过加快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表现出整个曲目的高潮部分。
最后,主题的重复和和弦的渐弱让整个曲目的节奏逐渐缓慢和减弱,在和声和节奏的交响中,完成了这首《春之歌》。
综上所述,《春之歌》采用了二重奏的曲式,结合了各种元素的配合和协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它以生动自然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春天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让人们感到无限温暖、舒适和愉悦。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关系都叫旋律。
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关系叫节奏。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关系”叫和声。
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旋律的常见音型: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
大山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山。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
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向心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对分:节奏对称,增强形式性;数分:特定数字关系,增强奇异性。
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的定义:当音乐真切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概括性主题:当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自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律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歌舞性主题:由“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特点结合而成。
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性格刻画性主题:借用音乐的时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考试曲目分析
声乐考试曲目分析08级音乐表演1班杨馥宁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曲目有两首。
一首是《乡音乡情》,一首是《天涯望月》。
总的来说,上学期考试发挥出来正常水平,虽然有很多不足,但还是比较满意的。
下面我来简单的分析下这两首曲目。
艺术歌曲是一种格调高雅、内涵深邃、创作手法娴熟、伴奏精巧的歌曲。
艺术歌曲和演唱以抒情为主,因此,多样的音色、清晰的吐字、细致的语调,就成为演唱者艺术表现和演唱水准的重要标尺。
徐沛东创作的《乡音乡情》曲式严谨,情感内涵深刻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其创作歌曲的典型手法——质朴纯美。
歌曲对演唱者声音的行腔及内在情感的处理要求很高。
因此,多样的音色、清晰的吐字等成为了演唱者艺术表现和演唱水准的重要标尺。
所以全方位的分析《乡音乡情》,使演唱者更能完美的表现作品及对音乐鉴赏提供帮助。
一、《乡音乡情》作者与背景介绍由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余卓群配伴奏的《乡音乡情》,作曲家徐沛东先生创造了丰富的音乐美,这些音乐美,不是艳美、华美,而大多是一种质朴的美,纯净的美。
徐沛东才华横溢,生于1954年,辽宁大连人,197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承杜鸣心教授。
《乡音乡情》是一首风格淳朴,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美的艺术歌曲。
通过歌曲独具个性的创作手法,从作者与背景介绍,艺术作品分析,演唱技法等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该曲的教学、演唱及鉴赏方面有所提示和帮助。
由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的<乡音乡情>是一首深情的新时期艺术歌曲.作者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域、不同景物和不同风情的赞美,将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愫融为一体,抒发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天涯望月》是一首爱情歌曲,作词:石顺义,作曲:郭小虎。
描述的是一对情侣身在异地确心挂着对方的爱情故事。
歌词如下:“天涯望月,望到的是你的双眼,你那一双弯弯的眉毛,此时也弯在月亮里面,此时也弯在月亮里面,天涯望月,月最灿烂,天涯望月人更思念,只能把那月亮也望作恋人,夜夜陪伴在我的身边,天涯望月,望到的是你的不眠,天涯望月,望到的是你的无言你那一脸淡淡的相思,此时也挂在月亮里面,你那一脸淡淡的相思,天涯望月月最灿烂,天涯望月人更思恋,只能把那月亮也望作恋人,夜夜陪伴在我的身边,只能把那月亮也望作恋人,夜夜陪伴在我的身边”。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一、和声分析的次序(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一)和声终止式1.半终止2.完全终止(二)关注和声低音和声的原位与转位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原则一: 原则二:(1)并列原则(1)呼应原则(2)再现原则(2)三部性原则(3)变奏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回旋原则(4)变奏原则(5)奏鸣原则(5)回旋原则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一、一部曲式定义二、乐段分类(乐段内部结构)(一)单乐段1.一句类乐段2.二句类乐段3.三句类乐段4.四句类乐段5.五句类乐段(二)展开型乐段(三)平行复乐段三、一部曲式的和声(一)和声结构的开放性(二)和声结构的收拢性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五、一部曲式的应用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并运用呼应原则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二、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的特点,即运用稳定的音乐陈述方式构成。
三、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根据第二段第二句的写法。
如果第二句再现第一段的某一句就是再现性二段式,如果没有再现则是并置型二段式。
(一)并置型:两段的材料具有对比性,如:《苏尔维格之歌》,第一段为四拍子,a小调;第二段三拍子,大调。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弹唱曲目解析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弹唱曲目解析考题解析幼儿园中班弹唱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主要活动过程(一)音乐导入1.幼儿跟随音乐自由舞动,激发研究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点点头,扭扭腰,转个圈。
2.教师提问,引出活动主题。
师:你们喜欢的玩具有什么?它们有怎样的动作?你们知道XXX跟洋娃娃是怎样跳舞的吗?(二)活动展开1.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熟悉歌词。
师:歌曲名字叫什么?它们跳舞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它们喊的口号什么?(2)教师出示洋娃娃和小熊布偶,巩固歌词内容。
师:洋娃娃邀请小朋友们玩游戏,可是小朋友们还不会唱这首歌,现在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后跟着洋娃娃和小熊玩耍吧。
2.学唱歌曲。
(1)教师轻声演唱,幼儿随乐哼唱。
师:老师想跟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老师唱歌词,小朋友用“la”音为老师伴唱旋律。
(2)教师以小声带唱的体式格局,引导幼儿将歌曲完全地唱一遍。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要是小朋友们能把歌词也唱出来,洋娃娃和小熊一定很开心。
大家勇敢的唱起来吧。
(3)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歌唱,并匡助幼儿找出唱的缺乏的地方,改正错误,幼儿根本掌握歌曲后,采用分组接唱的游戏体式格局,巩固歌曲。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棒!老师记得洋娃娃在玩游戏的时候,还配有动作,我们也给这首歌曲配上动作吧!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觉得洋娃娃和小熊是怎样样跳舞的呢?3.研究音乐律动,尝试表演双人舞。
(1)按乐句研究舞蹈动作,根据歌词帮助幼儿将动作串联起来。
师:两个人面对面站好。
洋娃娃和XXX见面后高兴的拍起手来,两个人对着“拍拍手;两个小朋友拉起手来,小跑步转一圈再回到自己位置上;两只手食指指着自己的小脸蛋。
微笑的看着你对面的洋娃娃。
(2)幼儿站好双圈。
①学跳双圈舞。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站好圆圈,找自己的舞伴面临面站好。
研究怎样变换位置,交换舞伴。
放马山歌 管弦乐曲谱 曲式分析
放马山歌管弦乐曲谱曲式分析
这是一首云南汉族山歌。
云南是个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混居地区,明代以来,陆续有多批内地汉族移居此地,他们所带来的汉族传统艺术也成为这一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20世纪40年代以来,音乐家在这里采录到一大批传统民歌曲目,其中,一部分与中原地区仍保留着某些亲缘关系,另一部分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地区的社会生活内容。
50年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通过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更加鲜明,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放马山歌》就是黄虹演唱的代表曲目之一。
从题材内容而言,这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
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从事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农业耕作,一是放牧牲畜,因为这里既有雄伟的崇山峻岭,又有宽阔平坦的盆地——坝子和曲折蜿蜒的河谷,它们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农业种植和养畜放牧的天然条件,从而也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很有代表性的高原农牧经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
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关系都叫旋律。
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关系叫节奏。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关系”叫和声。
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
旋律的常见音型:
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
大山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山。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
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向心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
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
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
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
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
对分:节奏对称,增强形式性;
数分:特定数字关系,增强奇异性。
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的定义:当音乐真切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
概括性主题:当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自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律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歌舞性主题:由“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特点结合而成。
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性格刻画性主题:借用音乐的时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单位的定义:曲式单位的划分及单位之间的关系,曲式中的单位与单位之间是不完全的二进制。
句法的含义:是曲式结构的一种组织方式,它适用于各级结构单位。
它有助于音乐的内容表达,有助于作品的结构形成,也有助于作曲家的个性表现。
句法的类型:
单一句法:结构整体中,不包含明显的一级句逗所形成的句法类型。
并行句法:结构由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后部分开始处重复前部分的开始;真并行:原样重复至少一个单位;假并行:变化重复,包括变奏和位移的变化重复,但不包括逆行和倒影。
贯穿句法:并行句法的一种变化形式。
一个一级句逗将整体一分为二,后部分开始出重复前部分的结束。
顶真句法:贯穿句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个以及句逗把结构一分为二,后段落重复前结构的结束音儿开始。
对称句法:一个一级句逗吧整体一分为二,后部分参照前部分做逆行或反行(倒影)的对应进行。
分裂句法:在并行句法的基础上,后结构由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结果使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细碎的过程。
综合句法:分类句法的逆行式。
在并行句法基础上,前部分被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从而使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扩展的过程。
起承转合句法:“起”指核心材料的初次陈述;“承”指核心材料的重复巩固;“转”指核心材料的发展对比;“合”指核心材料的回归,终止式的强调。
二部性句法:结构整体被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前后结构在材料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种开放的,特殊的句法类型。
三部性句法:结构整体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句逗划分为若干段落,首尾段落为重复关系,中间部分则与前后形成对比。
乐段:以明确终止结束,能表达相对完整的乐思的基础性结构单位。
乐句:是介于乐段与乐节之间的单位。
不能表达完整的乐思;和声上有终止但不稳定。
乐节:是介于乐句与乐汇之间的单位。
远不能表达完整的乐思,但节奏上有停顿。
乐汇:最小的曲式单位。
常有断开性的节奏,以跨小节的方式出现,并包含一个强拍。
单一调性:作品的调性始终统一在一个调性上。
开放调性:作品的开始与结束在不同的调性上。
一段曲式:是以某种类型的一个乐段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作品的曲式。
二段曲式:由功能不同的两个乐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曲式结构。
辨析:
复奏与复合:复奏是无调性变化,复合是有调性变化。
补充与扩充:补充在终止之后,扩中在终止之前。
乐段与乐段曲式:乐段曲式是完整的曲式类型,乐段是曲式单位。
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与有再现二段式的区别:
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的规模是乐段,只有一个终止;有再现的二段曲式的规模是两个乐段,所以至少有四个终止式。
曲式分析《死神与少女》 结构性质:无再现二段式或对比性二段式曲式
结构图示:□
A 43=Int 8+A 11(a 4+a '7)+Re 2+
B 16(b 8+b '8)+coda 6 d D
第一段:(1-19小节)为贯穿二句式乐段;
1-8小节为前奏;从第9小节开始进入主题,第一段分为两句第一句是9-12小节,第二句是13-19小节。
第一句的末尾与第二句开始产生变化重复是顶针关系,第一句的材料钢琴声部是柱式同音反复,和弦和左手交替演奏,旋律音型是锯齿型和阶梯上行,节奏整体式逆分,节奏处理上中间的特征是休止,表示上气不接下气慌张的感觉。
第二句从第13小节贯穿进入。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15小节旋律是以上行为主,加入很多大跳,伴奏织体延续了第一句的特征,在第14小节转到F 大调;第二部分从第16小节开始,旋律是以下行为主,在第17小节转回d 小调,突然伴奏织体改编,变成左右手同步演奏,和旋律节奏一致,人声声部是互为级进下行,表示死神已经慢慢逼近,最后开放终止在d 小调。
中间经过两小节的间奏,进入第二段;
第二段:(22-43小节)为假并行的二句式乐段; 第一句是22-29小节,第二句是30-43小节。
与第一段相比第二段的第一句节奏旋律以直线型为主,节奏是对分加逆分,后面以逆分为主,在第27小节转到F 大调,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假并行与第一句类似,在32小节转到b B 大调,在第34小节转到D 大调,在第37小节终止在D 大调。
曲式分析《小夜曲》
结构性质:使用对比性中句的有再现的二段式曲式,并将呈式段重复
结构图示:□A
=Int4+[A28(a6+ a6+a'6+ a'6)+Re8+A]+A'24 (b8+a'6)+coda9
82
d F d D b D
第一段(5-28小节)为不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式乐段
1-4小节是前奏,主题第5小节开始,第一句(5-10小节),从第5小节到第8小节间奏是钢琴对人声的复对位,第二句(11-16小节)在第11小节并列进入,并且转入F大调。
旋律的跳进拉大,第三句(17-22小节),,第三局是展开性乐句,旋律展开有大山型成分,节奏以附点、切分放在尾句,并转回d小调,伴奏声部模仿吉他演奏,节奏整体逆分,局部切分,第四句(23-28小节)和第三句类似,转到D大调。
第29-36小节是连接段从第37小节开始重复第一段到第60小节。
第二段(61-73小节)
第61-68小节是对比性中句,连续使用一拍附点,钢琴模仿人声进行,第69-73小节是再现句,再现有所缩减,最终终止在D大调上。
第73小节之后是尾声
曲式分析《思乡》
结构性质:该作品曲式结构为使用综合中句的有再现二段曲式。
结构图示:□A 26=Int 3+A 8(a 4+a '4)+Re 3+B 12(b 6+1+a ''5) b E g b B b E 分析报告:
第一段到第十一小节,分成两句,第一句到第七小节;后面是第二句,是一个方正的 假并行二句使乐段4+4。
第十二小节到第十四小节是间奏,采用了前面伴奏的材料。
第二段从第十五小节开始进入到了对比的中句,并且转到降B 大调,钢琴织体改变成柱式和弦和前面的对位节奏,旋律同音反复,出现了调性的变化,包括情绪、力度、渐强、速度的变化,和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十八小节的同音反复推向了高潮,并回到b E 大调,钢琴回到第一段织体,体现综合性中句展开加对比,第二十小节,旋律声部和钢琴声部形成了交错,第二十二小节进入到再现,再现第九到第十一小节的核心音高材料,和前面是摸进关系,最后以柱式主和弦结束全曲。
曲式分析《索尔维格之歌》
结构性质:无再现二段式,并带有整体重复
结构图示:□A78=Int7+『A17【Int2+(a4+ a4+a'3+ a'4)】+B15(b+b'4+ b''5)』+
a A
『A17【Int2+(a4+ a4+a'3+ a'4)】+B15(b+b'4+ b''5)』+Coda7
A A a
分析报告:1~9前奏,第一段到第24小节。
方正的非典型起承转合四句式乐段,不典型体现在第四句式重复第三句,旋律是大山型,节奏以逆分为主,调性a小调转C大调。
第二段分三局,主调在A大调。
和第一段形成调式色彩的对比,节拍的改变也代表韵律的改编,歌词第一段是实词,第二段是虚词,幻想,第二段速度变快。
旋律是锯齿形,节奏以对分为主。
分为三句。
第二段从25~39小节,分为三句第一句到30小节,第二句到34小节,后面是第三句。
与第一段对比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