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天坛冷知识
![天坛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73935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d.png)
天坛冷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天坛那些超有意思的冷知识。
你知道吗,天坛那可是老北京的宝贝啊!那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琢,可藏着好多咱不知道的小秘密呢。
咱先说说天坛的圜丘,那可是祭天的地儿。
你站在圜丘中间说话,是不是感觉声音特别响亮啊?嘿嘿,这可不是啥魔法,这是巧妙的建筑设计呢!就好像有人在给你的声音加了个大喇叭,神奇吧?这要是在古代,皇帝在这儿祭天,那声音得传多远啊,说不定天上的神仙都能清楚听到呢!还有啊,天坛里的那些古树,那可都是老家伙了。
它们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多少历史的故事啊。
想象一下,这些古树要是能开口说话,那得给咱讲多少有趣的事儿呀。
说不定它们能告诉咱,当年皇帝来祭天的时候是啥样的排场,那些大臣们又是啥表情呢。
再看看天坛的那些建筑颜色,为啥大多是蓝色的呀?这可不是随便选的。
在古代,蓝色可代表着天呢,这是要和老天爷套近乎呀。
就好像咱去见一个重要人物,总得穿得正式点、得体点不是?这就是古人的讲究。
天坛的布局也很有讲究哦。
那对称的美感,那严谨的规划,可不比咱现在的建筑差。
走在天坛里,你就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能体会到那种庄严和神圣。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特别有格调的地方,不自觉地就会被那种氛围感染,变得庄重起来。
还有那些雕刻精美的栏杆、台阶,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你说他们咋就能做得那么好呢?咱现在的工艺也不差呀,但就是感觉少了点那种韵味。
这难道就是时间的魔力?天坛啊,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每次去都能有新发现,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
它不只是一个景点,更是咱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咱可得好好珍惜它,把这些冷知识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感受它的魅力。
所以啊,朋友们,有时间一定要去天坛逛逛,去亲身体验一下那些神奇的冷知识,感受一下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相信我,你会被深深震撼的!。
走进北京天坛
![走进北京天坛](https://img.taocdn.com/s3/m/81efcc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4.png)
走进北京天坛天坛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处古代祭祀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瑰宝。
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历代帝王进行祭祀的最高殿堂。
天坛占地面积约273公顷,由圜丘、大殿、祈年殿、圆丈、曲阶、仪门和围墙等主要建筑组成,建筑精美,神圣庄严。
以下将带你走进北京天坛,一同探寻其中的神秘和美丽。
首先,当你踏进天坛的大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广的中轴线,被称为祈谷大道。
这条直线贯穿了整个天坛的建筑群,从南至北一气呵成。
它的起点是呈方形的祈年殿,终点在圆丈。
沿着中轴线向北行走,你会看到帝王进行祭天仪式的场所。
在祈年殿的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圆丈和大殿。
圆丈的形状独特,它是一个三层圆形的建筑,顶部覆盖着石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台基。
大殿则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是最重要、最庄严的一座建筑。
它是一个圆形的建筑,由两个圆环和一个平台组成。
大殿的顶部是一块圆形的石板,被称为天心石。
帝王在这里进行祭天仪式,代表着国家的安康和丰收。
除了祈年殿和大殿,天坛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建筑。
其中之一是圜丘,它是天坛的核心建筑,用来祭祀天地神明。
它的形状是三层圆形的,顶部有一块青白色的石板,被称为天心石。
在圆丘的正中央,有一个古老的祭坛,帝王在这里向上天祈求丰年富民。
此外,还有曲阶和仪门等建筑,它们都是天坛建筑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坛不仅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每年的农历神农节上,天坛会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个仪式上,你可以看到传统的祭祀活动,包括祈福、祭祀、燃香等。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除了仪式,天坛周围的环境也非常宜人。
坐落在天坛公园内,周围有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景观。
你可以选择漫步在宽敞的大道上,感受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同时,你还可以在公园里找一处舒适的座位,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震惊!天坛里的12大秘密,第一个就没听说过!
![震惊!天坛里的12大秘密,第一个就没听说过!](https://img.taocdn.com/s3/m/d783c2d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d.png)
震惊!天坛⾥的12⼤秘密,第⼀个就没听说过!世界⽂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No!No!No!关于天坛这个中国乃⾄世界现存的最⼤祭坛建筑群,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呢!北京城⾥有四坛⽇坛,⽉坛,天坛,地坛北京⼈⼉都知道:天坛最⼤⼤到什么程度?其他三坛加⼀起,再翻四倍也⽐不上在这么⼤的天坛⾥藏着不少很神奇的秘密呢!如果你还不知道就快抓紧补习⼀下吧!No.1▼天坛为什么不建在中轴线上?北京城地界⼉⼤但中轴线⼤家却都不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帝都⼏⼤最重要的建筑⼏乎全压在这条线上⽆论是前门和景⼭、还是紫禁城三⼤殿⽆⼀例外~然⽽到了天坛这,却稍稍偏东了⼀点这是为什么呢?真相是这样的建成于永乐⼗⼋年(1420年)的天坛是那会⼉北京城⾥独⼀⽆⼆的祭祀建筑群如果想在故宫附近挑个压着中轴线的显要位置选址可以说完全No Problem!之所以选择落户到现在的南⼆环边上其中的根源在于天上的太阳《易经》有云:东南⽅向是皇宫的巳位是太阳光线最充⾜的⾄阳之位当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场所所以,天坛就这么被选在了北京城南中轴线靠东⼀点的位置No.2▼祈年殿为何⼀圈都是门?作为⼀个在天坛⾥360°⽆死⾓的明星建筑祈年殿的神奇⼀⽅⾯在于它⼀圈都是门,门开后四边穿堂风⽆论从哪个⾓度看,好像长得都⼀样另⼀⽅⾯也在于《明会典》中有明确记载1420年天坛建成之初为⼀座矩形建筑⽽今浮现我们眼中的却是三重圆形...为什么会如此呢?真相是这样的⼀切都要“归功”于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当年,明武宗死后⽆嗣武宗堂弟的朱厚熜被张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内阁⾸辅杨廷和破格提拔成了皇帝朱厚熜为证明⾃⼰的皇位是天意如此⽽⾮“名不正⾔不顺”遂号召群⾂翻阅古籍寻找证据没想到真搬出了不少“礼数”同时他还按照“天圆地⽅”的说法把天坛的主要建筑都建成了圆形矩形的⼤祀殿被改建成了圆形的⼤享殿在设计⼤享殿时,他参考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祭祀建筑“明堂”(⼀个⼀圈⼉开窗、四⾯通风的独特建筑)最后将⼤享殿建造成了⼤家现在看到的样⼦(PS:祈年殿于1889年毁于雷⽕,数年后依原样重建)No.3▼祈年殿为何建成三檐攒尖式?三檐攒尖式?祈年殿为何建成前⾯说明了祈年殿圆形屋顶的成因是嘉靖皇帝为证明⾃⼰皇位正统+受“天圆地⽅”学说影响那么,祈年殿为什么⼜要建成三檐攒尖式呢?这个,说来话有点长了...⾸先,需要普及⼀下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和等级正式和杂式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分为两类:正式和杂式庑殿式、歇⼭式、悬⼭式、正式主要包括庑殿式、歇⼭式、悬⼭式、硬⼭式和卷棚式等级依次降低重檐的建筑等级要⾼于单檐攒尖式、盝(lù)式和⼗字脊式⽽杂式主要包括攒尖式、盝(它们没有等级之分,⽐较少见知道了这些,再来回答上⾯的问题众所周知,天坛祭祀是皇帝来“敬天礼神”⾯对天上神灵,天⼦也要以天为敬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建筑等级要⽐皇帝更⾼⼀筹所以祈年殿⽤的是三重屋檐,⽐太和殿还多⼀重有趣的是,祈年殿的三檐建成了圆形攒尖式这⼜巧妙地规避了建筑等级问题可以说既表达了对上天的敬意,体现了天⼈合⼀⼜因为攒尖式⽆等级所以⼈间的建筑等级还是太和殿最⾼这⾥头难免有点皇帝想“胜天半⼦”的⼩⼼思吧!No.4▼圜丘为何是秃顶?说到圜丘,去过天坛的⼈肯定都知道但是你有想过它为什么是露天的吗?这⾥边也是有典故的~且听⼩编细细道来圜丘是皇帝举⾏祭天⼤典的场所⼜称祭天坛⼜称祭天坛据史料记载,祭天⼤典在冬⾄那天举⾏开始祭祀时间为“⽇出前七刻”也就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在嘉靖皇帝(没错,⼜是他)之前祭祀活动都在祈年殿⾥举⾏但嘉靖皇帝建造了地坛、⽇坛、⽉坛和圜丘坛后祈年殿便成了祈⾕的地⽅祭祀的神仙是皇天上帝,必须是屋下祭⽽圜丘坛却成了祭天的场所,必须在坛上祭嘉靖皇帝为了更加贴近诸天神祇便没有建造屋顶⽽他之后的所有的明朝皇帝甚⾄连清朝的各个皇帝也沿袭了这个规矩把祭天的仪式安排在了圜丘坛上No.5▼皇帝祭天为何住西厢?都知道了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那么问题来了,天坛这么⼤皇帝来祭天时通常住在哪呢?答案是:斋宫斋宫在天坛西路(也就是天坛的西部)地图上这座相当⽓派的建筑在天坛的⽅位格局简直不能更惨位置偏僻不说,还是个坐东朝西的西厢房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怎么能住这种地⽅呢?原因很简单祭天祭天,⽼天爷坐北朝南皇帝退居天⼦之位,只能坐西朝东了紫禁城⾥的琉璃⽡是⾦黄⾊的⽽斋宫虽然也是皇帝住的地⽅琉璃⽡却是⼀⽔⼉的青绿⾊看来,⾯对⾼⾼在上的⽼天爷皇帝也只能屈尊和平民⽼百姓⼀个待遇了No.6▼天坛为何只有钟楼、不设⿎楼?⿎楼和钟楼仿若⼀对兄弟往往同时存在、如影随⾏可在天坛⾥,却只设了钟楼、⽽没有⿎楼这⼜是为什么?真相是这样的有⼀句成语叫“晨钟暮⿎”⽽作为皇家祭祀建筑的天坛只设钟楼,不设⿎楼则有只取“晨钟”,舍弃“暮⿎”,寓意皇帝永⽣之意此外,在祭祀礼仪中钟声⽐⿎声传得更远可以让更多的百姓听到有着“击钟聚众”之⽤所以钟⽐⿎在祭祀时地位更加重要其实,除了天坛之外北京的地坛和历代帝王庙也都只设钟楼,不设⿎楼No.7▼七星⽯为何有⼋块?七星⽯位于天坛七⼗⼆长廊东南的场地是按照北⽃七星的⽅位排列的七块巨⽯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七星⽯的东北隅还有⼀块⼩⽯所以七星⽯实际上有⼋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有两种说法其⼀:七星⽯原是明朝嘉靖年间设置的七块镇⽯寓意泰⼭七峰满清⼊主中原之后为表明满族也是华夏民族的⼀员乾隆皇诏令于东北⽅向增设⼀⼩⽯寓意华夏⼀家、江⼭⼀统。
关于天坛的神话故事
![关于天坛的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31bb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0.png)
关于天坛的神话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南方,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祭祀建筑群,以其巍峨宏伟的建筑、精美细致的石雕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葩。
天坛是我国封建帝王专供祭祀天地、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场所。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因感天地神灵恩泽,遂命宦官弘历奉旨修筑天坛,至永乐元年(1420年)完工。
自永乐年间建成以后,“祀昊天宵往德”之大典举世无双,宗教活动贞节本色,气宇轩昂,纪念性质浓郁。
相传在天坛中,还有许多神话故事传说。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关于“天坛上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天坛中,住着一位神秘的女神,她美丽善良,冰清玉洁,被称为“天坛之女神”。
传说女神守护着天坛,保佑着人们平安顺利。
有一次,天坛遭到了凶恶的魔王的袭击,魔王想要毁坏天坛,让那里再也不会有丰收和平安。
而女神为了保护天坛和人们,奋勇抵抗,与魔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几个昼夜的激战,女神终于打败了魔王,将其封印在天坛的某个角落,让它再也无法伤害天坛和人们。
从此以后,女神成为天坛的守护神,每年春节和秋分等重要的时刻,她都会加强守护,为人们祈福祝福。
这个神话故事被传颂了下来,成为了人们心中关于天坛的传说。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秘的女神,每年都会前来天坛祈福,祈求家人平安、国家繁荣。
女神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对天坛的热爱和崇敬的象征。
天坛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的精神家园。
在天坛的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每一块石雕,每一座殿堂,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天坛中的神话故事也让人们感受到神秘和传奇的魅力。
天坛的神话故事,让这座古老的建筑更加神秘和动人。
人们在感受天坛的庄严肃穆时,也会被这些神话故事所吸引,想象着那个神秘的女神在天坛中守护着人们的平安和幸福。
历史趣谈揭秘北京城天坛祈年殿的“变身”之谜!
![历史趣谈揭秘北京城天坛祈年殿的“变身”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3ac6e7ee4693daef5ef73d8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北京城天坛祈年殿的“变身”之谜!
导语:说起天坛,相信各位脑子里立马想到的肯定就是这两个东西这是举世瞩目的,作为北京旅游标志,出现在各种旅游杂志中的“祈年殿”; 而这个是
说起天坛,相信各位脑子里立马想到的肯定就是这两个东西
这是举世瞩目的,作为北京旅游标志,出现在各种旅游杂志中的“祈年殿”;
而这个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圜丘坛;
天坛是干什么的呢?
祭天的呗!确实,它在朱棣开始建北京城时,是和紫禁城一起配套建设的,因为皇帝多迷信啊,自称是天的儿子,那既然都给自己建房子了,是不是也应该给作为父亲的“天”也建个房子呢,因此,“天坛”应运而生。
(当然,那个时候可不叫“天坛”哦)
朱棣时期,祭天祭地祭日祭月都在这“天坛”举行,准确的说,当时天坛这,仅仅有现在被我们称为“祈年殿”的大殿,当时它叫“大祀殿”,“大祀”,就是“全部祭祀”,而且这座殿是长方形的。
那现在我们看到的怎么是圆形大殿呢?它是怎么完成从长方形到圆形的“变身”呢?
很简单,肯定是有人折腾的呗。
这人就是历史上那位20多年不上朝,晚上睡觉差点被宫女们勒死的嘉靖皇帝。
因为他的哥哥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没有留下子嗣,因此死后没办法,只能找他的弟弟,也就是这位嘉靖皇帝来继位。
而嘉靖皇帝虽然当上皇帝,但毕竟自己也觉得“明正言不顺”,所以总想折腾些事来为自己的皇位正名,什么“大礼仪”事件就是他搞出来的。
而当时的“大祀殿”也成为他折腾的对象。
咋折腾呢?
生活常识分享。
逛天坛有讲究,这几处地方别瞎走
![逛天坛有讲究,这几处地方别瞎走](https://img.taocdn.com/s3/m/a2fc7f9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a.png)
逛天坛有讲究,这几处地方别瞎走天坛,北京人的“后花园”,位于北京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过去是明清两代皇家祭天的场所,市民喜欢去里面遛弯儿,来京旅游的朋友天坛也是必去的景点之一。
到天坛游玩还是有一些小“禁忌”的:这几处地方最好别乱走。
首先是两座门,一座是祈谷坛南砖门外丹陛桥北端西侧的花甲门,另一座是位于皇乾殿西墙的古稀门。
通常管人到六十岁叫花甲之年,七十叫古稀。
如果您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两座门无论在位置上和形制上都与天坛整体建筑极不协调,一看就是后开的。
没错儿,开这两座门的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
在古代,皇家祭祀活动非常多,有的需要皇帝参与,有的需要皇后妃子们参加,当然祭祀也分级别,一般皇帝可以不亲自参加,找个大臣或宗室成员代替。
像祭天大典、祈谷大典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祭祀仪式,在乾隆当皇帝的时候,这两项活动他都要亲自参与。
古代的祭祀仪式有非常繁复的流程和严格的制度,最起码的一条就是全程不能乘车、坐轿或骑马,即便您是九五之尊也得走着。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已62岁,过了花甲之年,全套礼仪下来,甚感身心疲惫,便下旨请大臣“降辇步行之远近”等“无关大体诸仪节”。
于是大臣们商议,在祈谷坛南砖门西再开一座门,因为是乾隆花甲之年开的,所以被称作“花甲门”。
到乾隆71岁的时候,又在皇乾殿西墙外再设一门,称作“古稀门”。
这两座门都是为了年老体衰的皇帝减少步行路程而设,乾隆也下令,后辈子孙不满六十岁不能走花甲门,不满七十不得进出古稀门。
可谁知道从他以后,再没有哪个皇帝活过七十的(最接近的是道光、69),因此古稀门只有乾隆一人走过。
还有一处地方,就是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是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连接祈年殿和皇穹宇的南北大道。
每当走上这座桥,想必都会被中央那条稍微凸起的石板道所吸引。
当年的设计者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北高南低,寓意北行令人步步登高,所以你若参观天坛记得从南往北走,别走反了!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拥入天坛,然后走出天坛。
天坛里的12大秘密
![天坛里的12大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6368c35bcfc789eb172dc8df.png)
天坛里的12大秘密天坛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必不少小伙伴儿应该都去玩过吧~但是,你们知道吗天坛里面还藏着不少很神奇的秘密哦~1天坛为何盖的有点歪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这条纵贯北京城的中轴线大家绝对不会陌生。
前门、紫禁城三大殿、景山,几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几大建筑都压在了这条中轴线上。
但是,可以明显发现:天坛的位置有点偏,在中轴线往东一点。
要知道,天坛和故宫一样,都是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
那会儿的北京城,还没有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作为北京独一无二的祭祀建筑群,天坛的选址完全可以在故宫附近挑个压着中轴线的显要位置,而不是现在的南二环边上。
那么,作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圣场所,天坛这么重要的建筑,为什么偏偏选在了南边,又不建在中轴线上呢其实,这其中的根源不在于永乐皇帝和天坛的设计者们,而在于天上的太阳。
因为按照《易经》的说法,东南方向是皇宫的巳位,是至阳之位,是太阳光线最充足的方位,当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场所了。
所以天坛就被古人选在了北京城南中轴线靠东一点的位置。
2祈年殿为何一圈都是门祈年殿绝对算是天坛里的一个360°无死角明星建筑,因为不管你从哪一个角度看,祈年殿长得都一样,一圈都是门,打开后四边都有穿堂风。
可是,它为什么会被建成这样呢另外,《明会典》(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确记载了大祀殿(祈年殿初名)在1420年天坛建成之初是一座矩形建筑。
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重圆形尖顶建筑呢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
由于明武宗死后无嗣,所以作为武宗堂弟的朱厚熜就被张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破格提拔成了皇帝,也就是说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朱厚熜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如此,便号召群臣翻阅古籍寻找证据,没想到还真被他搬出了不少“礼数”。
比如,天坛在永乐皇帝建造之初叫天地坛,于是他便在北京城的北边、东边和西边分别盖了地坛、日坛和月坛,以分担天坛祭祀的压力。
北京天坛的传说故事 150字
![北京天坛的传说故事 1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6a6889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2.png)
北京天坛的传说故事150字
篇一
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篇二
天坛初建是合祀天地的场所,故名天地坛,这从现今天坛坛墙的形状仍可看出。
其坛墙有内外两重,都是南方北圆,正符合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虽然从嘉靖九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北郊另建了地坛,而天坛的围墙并未改动。
天坛传说的创作,一般是有现实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依据,其体裁特点是解释性的,虽然也还保留着某些解释性的痕迹,却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
篇三
不管是天坛的建筑形式,还是祭祀活动的影响,因而渐渐使得民众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口头传说。
所以围绕着的口头传说越来越多,既有了神圣感,也能体现是世俗性,神圣与世俗想成了统一,这也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
这里景物和风物也都有着相应的传
说,在我国还比较发达的时候,老百姓把身边的山水景物都赋予了灵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也成为了地域之间的文化。
北京天坛公园深度游玩攻略
![北京天坛公园深度游玩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d68c3f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8.png)
北京天坛公园深度游玩攻略北京天坛公园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天的场所,也是一处集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这里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庭园,以及广袤的草坪和古树参天的林木,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如果你计划深度游玩北京天坛公园,以下攻略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迷人的地方。
一、场馆介绍北京天坛公园由内坛、外坛和祈年殿组成,内坛是祭天活动的中心地,外坛是皇帝出行和献祭的场所,而祈年殿是举行祈年仪式的地方。
游玩天坛公园,你可以先参观外坛,感受古代皇室活动的氛围,然后再进入内坛,聆听历史的回声。
二、游览路线在天坛公园游览时,最好按照以下路线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体验公园的美丽和历史氛围。
1. 入口大门天坛公园有东、南、西、北四个入口,你可以选择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
大门雄伟壮观,上方有“天坛”两个大字,不容错过。
2. 回音壁从任何一个大门进入后,你会看到回音壁。
这是一片圆形的石墙,能够反射声音。
你可以在石墙内的一个位置说话,然后在对称位置听到自己的声音回响,非常有趣。
3. 坛墙顺着回音壁继续前行,你会看到高大的坛墙。
这是一道环绕内坛的城墙,有四座门洞,每个门洞正中都有一块匾额,分别是“方丈门”、“显礼门”、“复礼门”和“祈年门”。
4. 圜丘坛经过坛墙门洞,你会到达圜丘坛,这是内坛的核心区域,有三层圆形台基,上面是圜丘和圜丘坛庙。
5. 祈年殿从圜丘坛继续向北走,你会来到祈年殿。
这是一座木质建筑,用于举行祭祀典礼。
里面有一个圆形的祈年祭坛,上面有九条中轴线,象征着九个天(九重天)。
6. 回广成殿从祈年殿向北方向继续前行,你会到达回广成殿。
这是一个环形建筑,有三层楼,内部有石碑和铜铸器物供游客观看。
7. 祈年门从回广成殿出来,你会看到祈年门,这是内坛的北门。
门前有一块长方形的石台,是举行祈年礼仪时皇帝的待位坛。
8. 祈年台从祈年门继续向北,你会到达祈年台,这是内坛的最北部分。
台上有一块大理石炉,用于焚香祭祀。
天坛公园游览注意事项
![天坛公园游览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17ecf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c.png)
天坛公园游览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不走花甲门、古稀门
天坛是举行祭祀的场所!全套礼仪下来身心疲惫,当年乾隆皇帝62岁,大臣们就商议在祈谷坛南砖门西再开一座门,因为是乾隆花甲之年开的,所以被称作“花甲门”~后来乾隆71岁又在皇乾殿西墙外设一门,称作“古稀门”!后来乾隆也下令,后辈子孙不满60不能走花甲门,不满70不得进出古稀门~所以去游览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完全可以不走这两个门,避开
一般古稀门是锁着的,注意避开花甲门,毕竟,这大好时光仅追求个花甲,是不是不太吉利?
②不走丹陛桥!也就是祈年殿前,南北走向的一条笔直漫长的路~
长360米、宽30米,南接圜丘坛成贞门,北连祈谷坛南砖门,将圜丘与祈年殿连在一体,也叫海墁大道。
它是三部分组成,中间是汉白玉石条砌成的,两侧铺的是城砖!严格来讲是说,不走丹陛桥中间的汉白玉石条砌成这条路。
有传说这是皇帝走的一条神路能治病,其实不然···神道可不是皇帝走的,而是祭天时供天帝走的!右侧的叫御道,那才是皇帝走的,中间这条连皇帝都没资格走,我们平民老百姓无福消受,建议避开!
③想拍祈年殿的照片一定要下午五点前到,五点后祈年殿园区就关闭了
④建议穿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出片且礼貌(毕竟天坛是祭祀型的建筑)
⑤天坛没有身份证是完全可以去的,打开手机验证码就可以通过,还有买优惠票的同学,可以不带学生证件,可以直接扫码通过
⑥冬季注意保暖,带水!园区很大,要走很长时间。
说不完的天坛探不完的秘密
![说不完的天坛探不完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1658601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3.png)
文化·生活 RANGE ROVER古都揽胜栏目主持:陆杨说不完的天坛 探不完的秘密文:陆杨说到天坛,这地方的知名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如今的天坛早已不是皇家的专用场所,住在天坛周边的老百姓把这里当成天然氧吧,很多人即便不住在南城,也会起个大早,大老远的赶过来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晨练。
不仅北京人对天坛不陌生,全国人民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天坛经常作为北京的标志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天坛的祈年殿更是作为了咱们北京市的旅游标志。
虽然现在的天坛很“平易近人”,但偌大的天坛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秘密。
22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天坛为何盖得有点歪打开北京的地图,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这条纵贯京城的中轴线大家绝对不陌生,景山、紫禁城三大殿、正阳门这一连串的建筑都是北京城的地标,几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建筑都压在了这条中轴线上。
但天坛的位置却有点偏,中轴线往东了一点,为什么天坛不建在中轴线上呢?天坛在明朝永乐十八年刚刚建成的时候,总面积足足有273公顷,相当于将近四个紫禁城的大小,如今的天坛公园保留下来了205公顷,这也相当于380多个足球场的大小了,这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二环以内绝对算是黄金地段里的大块头了。
天坛在古代是皇帝祭天的神圣场所,可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它为什么偏偏选在了南边,又为什么盖歪了呢?这事儿咱还得追溯到永乐初年,问问正在大建北京城的永乐皇帝朱棣。
1416年底,在南京夺了侄子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琢磨着把国都迁回自己起家的地方——北京,于是北京立马成了一个大工地。
从1417年开工到1420年完工,短短四年的时间,北京城大变样,皇帝自己的宅子紫禁城和他给神仙预备的天坛,年纪一样大,在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一起落成。
明朝初年,北京城市的概念仅限于如今的地铁二号线这一圈,南二环边上已经是郊外了,那皇帝为什么不把天坛建的稍微近一点呢?其实天坛从选址到里面的每一座建筑都和这里的主要功能密不可分,那就是——祭天。
关于北京天坛的小故事
![关于北京天坛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9bbca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9.png)
关于北京天坛的小故事
北京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在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天坛的小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天坛的建造。
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为了祈求天地保佑自己的统治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决定在北京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祭祀建筑,即天坛。
他派遣了众多工匠和建筑师前往各地考察,最终选定了现在的位置。
在建造过程中,朱棣还亲自监督工程进展,并下令要求建筑必须精美绝伦,以彰显皇家的威严和神圣。
据说,天坛的祈年殿屋顶上的琉璃瓦,是朱棣亲自挑选的,以确保其质量和色彩都达到最佳状态。
另一个故事则是关于天坛的神奇力量。
相传在古代,天坛的神坛能够吸引天神下凡,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福祉。
因此,许多人都会前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其中有一位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听闻天坛的神奇力量后,便前来祈求上天赐予他智慧和才华。
他在天坛前苦苦哀求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上天。
据说,从此之后,万年的智慧和才华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除了这些故事之外,天坛还流传着许多其他的传说和神
话。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天坛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理解方式。
如今,天坛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天坛的典故
![天坛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9a0f6e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0.png)
天坛的典故
《天坛的那些事儿》
嘿,你们知道天坛不?那可是咱北京的一处大名鼎鼎的地儿呀!我跟你们说,我有一次去天坛玩,可有意思啦!
那一天,我和几个朋友相约一起去天坛。
刚到那儿,哇,就被那宏伟的建筑给震撼到了。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哎,你们说,这以前皇帝在这儿祭天得多威风啊!”我好奇地说道。
“那肯定的呀,这可是皇家重地呢!”朋友 A 回应道。
正说着呢,我们看到有一群游客围着一个导游,导游正绘声绘色地讲着天坛的典故。
我们也凑过去听。
“据说啊,以前有个小工匠,在修建天坛的时候不小心犯了个小错,可把他给吓坏了,生怕皇帝怪罪下来。
结果呢,嘿,啥事也没有!”导游笑着说。
“哈哈,那这皇帝还挺仁慈的嘛。
”朋友 B 打趣道。
我们继续在天坛里溜达,还去了祈年殿。
那里面人可多了,大家都在拍照留念。
我也摆了各种搞怪的姿势,朋友们都笑我太逗了。
“哎呀,难得来一次,当然要好好拍几张啦!”我笑着说。
逛了一大圈,我们都有点累了,就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
看着周围的
景色,我不禁感慨:“这天坛啊,真的见证了好多历史呢!”
“是呀是呀,下次我们再一起来!”朋友们纷纷附和。
那次去天坛的经历,真的让我很难忘。
直到现在,我一想起天坛,就会想起和朋友们在那儿的欢声笑语,想起那些有趣的典故和故事。
天坛,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呀!。
北京天坛南门探寻古代祭祀的仪式
![北京天坛南门探寻古代祭祀的仪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ce02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a.png)
北京天坛南门探寻古代祭祀的仪式北京天坛是中国古代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南门是其进入的主要通道。
探寻天坛南门的古代祭祀仪式,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1. 天坛南门的历史背景天坛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进行祭天仪式的场所。
天坛的建筑群分为内外两部分,南门是进入内部建筑群的入口。
南门的建筑恢宏壮丽,凝聚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2. 古代祭祀仪式的过程古代祭祀活动往往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在天坛南门,祭祀仪式也有其独特的流程。
首先,皇帝会随同百官来到南门,进入天坛的内部建筑群。
然后,在内部建筑群的主殿中,皇帝会向天神祭拜,祈求国家的安宁和丰收。
最后,祭祀活动会以盛大的音乐演奏和舞蹈表演结束。
3. 祭祀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古代中国人认为通过祭祀可以与神灵沟通,祈求各种祝福。
祭祀活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信仰的表达,更是对天地万物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古代祭祀仪式的举行,不仅仅是对天地神灵的尊重,更是希望能够稳定国家社会秩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4. 天坛南门的建筑特色天坛南门的建筑采用了典型的宫殿式风格,整体建筑气势恢宏。
南门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宽阔的牌楼,四周环绕着石坛,石坛上树立着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石像。
南门也是天坛南北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其设计和布局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设计原则。
5. 天坛南门的现状和保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南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祭祀文化,天坛南门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工程。
如今,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和祭祀场景,体验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6. 天坛南门的参观体验如果你有机会参观天坛南门,一定不要错过。
你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祭祀的庄严和雄浑,体验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南门的周围,你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古代建筑的壮丽之处。
在参观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持肃静,不随意触摸或破坏文物。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600字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8e108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b.png)
北京天坛传说故事600字北京天坛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之一,它见证了中国以及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在这个古老的建筑中,有很多神话和传说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关于天球神器的传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关于天球神器的传说。
相传古老的天神轮流统治着天空和地球,他们需要用很多仪式和神器来调动自然力量,来维持天地的和谐。
其中最神秘的神器当属天球了,所谓天球,就是一个由九层圆环组成的巨型球体,每一层圆环都代表着一种元素。
这枚天球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任何人得到了它,就能掌控一切自然力量,能够改变天地万物的走向。
一年,由于人类的欲望,天神不再轮流统治天空和地球,这导致了天地间的矛盾不断增加,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神们商量决定把天球交给一个有智慧和慈善之心的人类保管,让他用心去调动它,使天地间的和谐得到恢复。
在一位资深的天神考察下,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个人类,他叫做伏羲,是中国文化中的神话人物。
伏羲不仅是文化创造者,也是一个智慧和慈善的人。
天神们将天球交给了他,并告诉他如何使用它。
他们告诉他,每一种自然元素都有特定的符号和仪式,他需要使用这些符号和仪式来调动自然的力量,并维持这个世界的和谐。
伏羲非常珍惜这个神器,他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以保证天地间的和谐得到恢复。
他很快就发现,天球虽然可以掌控自然力量,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对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问题,天球无能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不断地向他寻求帮助,请求他使用天球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但他明白这样做只会带来更多的苦难和困扰,因此他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告诉他们应该遵循自己的心灵,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命。
最终,伏羲的智慧和慈善之心帮助他保护了天球,并维护了天地间的和谐。
他帮助人类意识到了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教导他们应该真正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拥有神话般的力量并不等于他可以掌控一切,唯有正义、慈悲和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
北京天坛故事
![北京天坛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de05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0.png)
北京天坛故事
北京天坛,又称皇乾殿,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南部,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祭祀圣地。
天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当时的皇帝朱棣为了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决定在北京南郊修建一座祭天之所。
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天坛最终在1420年建成。
在明、清两代,每年农历冬至这一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天坛祭天,祈求五谷丰登。
天坛的主要建筑有圜丘、祈谷坛、皇穹宇等。
其中,圜丘是圆形的三层台基,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祈谷坛是方形的三层台基,代表着地方的宇宙观念;皇穹宇是一座双层圆形建筑,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这些建筑不仅在结构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念,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除了建筑本身,天坛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比如天坛的祈年殿内有一块叫做“回音壁”的建筑,它的建筑结构可以使得人在一端轻声细语,而在另一端却能清晰地听到声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奇妙之处。
此外,天坛还有一些历史典故。
比如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在天坛祈年殿举行过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
在这场仪式上,乾隆皇帝亲自祭祀,向天地祈求五谷丰登。
这场祭天仪式不仅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力,更是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生动写照。
总的来说,北京天坛是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不仅在建筑结构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念,更是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生动写照。
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北京天坛公园赏雪有哪些独特的趣味体验
![北京天坛公园赏雪有哪些独特的趣味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d73186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2.png)
北京天坛公园赏雪有哪些独特的趣味体验雪后的北京,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岁月,而天坛公园在雪花的装点下,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每到下雪天,天坛公园就成了许多人向往的赏雪胜地,这里有着独特的趣味体验,让人陶醉其中。
走进天坛公园,最先感受到的是那一片宁静与庄严。
皑皑白雪覆盖在古老的建筑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洁白的披风。
红墙碧瓦与白雪相互映衬,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美得让人窒息。
沿着青石铺就的道路前行,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雪在与你轻声交流。
身旁的古柏在雪中傲然挺立,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却依然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雪花落在柏树枝头,形成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挂,微风拂过,轻轻摇曳,宛如梦幻之景。
来到祈年殿,这座宏伟的建筑在雪中更加庄严肃穆。
蓝色的琉璃瓦被雪覆盖,只露出些许边缘,仿佛是一片蓝色的海洋被冻结在了时光之中。
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挺拔,那精美的建筑工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站在祈年殿前的广场上,放眼望去,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得安静而祥和,让人的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回音壁也是天坛公园赏雪的好去处。
雪后的回音壁显得更加神秘,当你轻声对着墙壁说话时,那声音仿佛在雪的世界中飘荡,久久不散。
这种奇妙的声学现象在雪的陪伴下,更增添了一份浪漫与诗意。
圜丘坛上,洁白的雪铺满了每一级台阶。
登上圜丘坛,俯瞰四周,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尽收眼底。
此时,你会感觉到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仿佛能够触摸到那古老的祭祀文化所蕴含的神秘力量。
在天坛公园赏雪,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时不时会看到一些摄影爱好者,他们扛着长枪短炮,捕捉着雪中天坛的美丽瞬间。
还有一些画家,支起画架,用画笔描绘出这如梦如幻的雪景。
孩子们则在雪地里嬉笑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欣赏雪景,还可以品尝一下公园里的特色小吃。
热气腾腾的烤红薯、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甜蜜。
北京天坛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_传说
![北京天坛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_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cab514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6.png)
北京天坛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天坛传说是北京市的传统民间文学,对保护北京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北京天坛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北京天坛的传说故事篇一在早年没有天坛以前,这里还没圈在城里以前,这里也是一大片黄土地,住了好多庄稼户,他们也是耕种锄刨的打地里找粮食。
在这里,住着一家姓张的庄户,老头子死了二年多了,光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没儿子,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大闺女,母女俩过着这缺人少钱的苦日子。
老大娘因为思念丈夫,又发愁没人给她们种地,日子一多,就生了病了,病一天比一天沉重,老大娘着急了,张姑娘更着急了。
请了好多位医生,吃了好多的药,怎么也不见效。
就在秋天庄稼收净了的时候,张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灵药。
还是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她说故事,说北山的老山老峪里,灵药可多了,只要不怕爬山,找到这种灵药,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
张姑娘早记在心里了。
这时候,她要到北山去找药了,就告诉了妈妈,妈妈不放心,说:“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能走这么远的路呀!”张姑娘说:“妈放心,我会一路上小心留神的。
”她托咐了隔壁的一位大娘,替她照管妈妈,她带上干粮,就出门到北山找灵药去了。
出了家门,张姑娘发愁了:北山在哪里呢?她想:北山一定在北边,朝北走吧!走了一天,看见山了,又走了三天,还没到北山,可是,张姑娘瞧见的山,到底是越来越近了。
这一天,来到了一座山口,张姑娘正想:是不是进这座山口呢?就瞧打山口里,走下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来。
老头儿瞧见张姑娘,乐了乐说:“姑娘,你一个小姑娘,到深山老峪里干什么去呀?”张姑娘就把妈妈怎么有病,自己怎么要到北山找灵药的事,说了一遍,说完又问白胡子老头儿:“老爷爷,这出里有灵药吗?”“有,有。
”“老爷爷,上山怎么走呀?”白胡子老头儿笑了笑,回手向山里一指,说:“小姑娘,你打这儿上山,左拐七道湾,右拐八道湾,饿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见地上天,灵药到手边。
”张姑娘听老爷爷象唱曲似的说话,她心里明白了,就是不懂什么叫“瞧见地上天”,刚要问老爷爷,那白胡子老头儿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远了。
关于天坛的那点事儿
![关于天坛的那点事儿](https://img.taocdn.com/s3/m/580b5de7a98271fe910ef994.png)
关于天坛的那点事儿关于天坛,想必所有人都应该比较熟悉。
即使没有实地旅游过,也一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过天坛的图片。
想来心目中的天坛一定是这样的:或者是这样的:其实,天坛不仅仅是那样的,它是这样的:天坛,是一群很壮观的建筑,而你所以为的“天坛”只是其中的一个建筑(祈年殿)而已。
那么天坛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为什么要建个天坛呢?且慢慢道来。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一类非常特别的建筑类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这类建筑不仅仅重在实用,更重要的是对于维系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维系社会的礼教起到重要作用。
那就是礼制建筑。
那么什么是礼制建筑呢?“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例如为“祭祀”而设的郊丘、宗庙、社稷、明堂辟雍等就均属“礼制建筑”之列。
天坛就是为祭祀而设的。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
后来嘉靖皇帝决定天地分祭。
在天坛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称为地坛)。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这是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
看着不怎么起眼?其实你错了。
细节,才能显出尊贵。
明白了吧?天坛不是简单的那一个建筑(最有名的祈年殿),而是一系列的建筑和设施,有着复杂的功能,是当年非常神圣的地方(皇帝与天对话的地方)。
一定听说过回音壁吧?很神奇,对不?其实,说来简单。
皇穹宇围垣具有传声功效,俗称回音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皇帝们也可以称为天子,所以历代皇帝们都是很重视祭天地,因此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和高超的技艺去建造天坛。
所以今日的天坛经可谓气势辉煌,建筑雄伟。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又因从明清开始这里广植松柏,已然成为大型的森林公园。
天坛公园,在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
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
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
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
回音壁名称的由来回音壁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围墙。
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
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
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
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不仅如此,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为“三音石”。
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
七星石?难道跟北斗七星是亲戚七星石是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然而在它们的东北隅还有一小石,共为八石。
所以这和北斗七星倒是没啥亲戚关系。
七星石过去一直被半人高的护栏围着,很多游客常在此锻炼身体,不利游人观赏。
但改造后的“七星石”景区拆除护拦,改为矮栏杆,对树木进行部分调整,将影响视线和景观效果的乔灌木进行移植,重新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冷季型人工草坪12000平方米,并在绿草间铺仿城砖、透气砖路面5500平方米。
改造完成后,七星石将充分显露,祈年殿、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等古建筑群将更加雄伟壮观。
皇穹宇皇家牌位的存放地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
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
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
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
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为今式。
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檐柱、金柱俱8根,南向开户,菱花格隔扇门窗,蓝琉璃槛墙,东西北三面封以砖俱干摆到顶。
殿内穹窿圆顶,正中贴金盘龙藻井,贴金双龙天花,金柱贴金缠枝莲,内外施金龙和玺彩画。
殿内正中有前圆后翘角石须弥座,座高1.51米,径2.53米。
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
殿内开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
走进皇乾殿祈谷坛的另一座重要建筑是皇乾殿,它坐落在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其间有琉璃门相通。
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
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神版均供奉在形状象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
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
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
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
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
“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
里制作供馔和糕点。
明、清时代,祭天是在日出前进行的。
因此祭品要在夜间运送。
七十二连房内设有一种古式木座落地灯,高约1.5米,安六角莲花木盘,盘中插红色蜡烛,罩黄绵纸灯罩,称为“戳灯”。
灯光烛影,时明时暗,一片灰暗惨淡的景像,使人觉得阴森可怕。
方士、道士们为了附会祈年殿有三十六天罡的说法,说这七十二连房就是七十二地煞的聚集地。
丹陛桥what 听说你还叫鬼门关?丹陛桥位于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又叫海墁大道,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因其下面有两孔涵洞而称桥。
丹陛桥呈南北走向,其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逾4.5米。
它南接圜丘成贞门,北接及祈谷坛南砖门,将圜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天坛丹陛桥丹陛桥北连祈谷坛,南接圜丘坛,南低北高。
丹陛桥平坦宽阔,中心墁白石,石面稍向上凸起呈弧状,昔日祭典时此路为神舆行经之路,称为神道,神道左右为城砖海墁,供帝王大臣行走。
丹陛桥桥东有一方形砖台,称具服台,三面有雕石栏杆,是皇帝祭祀时漱洗更衣的地方。
每年在祈年殿举行祈谷礼时,先在此台上支搭圆形幄帐,称为“幄次”,通称“小金殿”,是个活动的房屋。
皇帝由斋宫到祈年殿行礼,先到这“小金殿”中更换礼服。
明朝皇帝到这里时,还要脱掉鞋再到祈年殿上行礼。
这表示洁净,不将微尘带到神坛上。
脱鞋以后,所经过的神路(即丹陛桥)便是铺满棕毯
的走道了。
这条宽大的甬道直通祈年殿大道下有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每次祭祀,都用黄绒线将“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门而过,因此此洞也叫鬼门关。
后记4月中下旬可在天坛公园内观赏丁香花开放,此景为整个公园点缀了鲜艳的色彩。
夏季公园内满目苍翠,在古建筑内享受荫蔽。
秋季北京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古建筑在天空掩映下更显庄严。
冬天去过于冷清,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这个冷清的时段好好体会天坛那些声学建筑物(三音石、回音壁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