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变电站勘察报告
变电站勘察报告
![变电站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50ba636294dd88d1d26b0e.png)
1 前言1.1 拟建工程概况由青岛市电力设计院委托我单位勘察的青岛创新工业园变电站位于青岛市创新工业园规划7号线以北、规划4号线以西。
拟建工程规划占地面积42.0m×30.0m。
拟建建筑物为2F变电站,设计室内坪±0.00=5.97m,基底标高为3.37m。
该变电站拟采用筏基,框架结构。
该工程由青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本次勘察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针对拟建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遵循有关规范规程,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是: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5)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评价场地地震效应;7)根据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3勘察工作概述1.3.1 勘察方案按照甲方委托书要求,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结合拟建工程特征,布置勘探及试验工作量如下:1 勘探点布置与终孔原则本次勘察,勘探点按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均匀布设,共布设勘探点9点,勘探点间距15.0~21.0米。
终孔原则:勘探孔深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且进入基础底板以下不小于5.0米。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遇基岩等稳定地层,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2 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对粘土层和强风化岩层进行,揭露主要土层每层不少于6次,评价岩土层的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填土层进行,不少于3孔,确定填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3)电阻率测试:不少于32点。
3样品采集在施工现场,对场地内粉质粘土取原状土,孔数不少于揭露孔数1/3,且数量不少于6件,钻孔内取水样不少于2件。
ijv某市西江镇变电站详勘报告
![ijv某市西江镇变电站详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6ed5f8ed630b1c58eeb55e.png)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4a57ac1a37f111f1855b3e.png)
436-Q1450K-G01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可研设计阶段110kV变电站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单位:湖南送变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工程勘察证书批准:审核:校核:编写:专业乙级编号:182078-k y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目次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1.3勘察依据 (1)1.4遵循的规程、规范 (2)1.5岩土工程勘查等级 (2)1.6工作概述 (2)2 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 (3)2.1地质构造 (3)2.2地震地质 (4)3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5)3.1场地地形、地貌 (5)3.2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5)3.3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6)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4.1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水质评价 (7)4.2对变电所生活及施工用水开采的建议 (8)5 场地土壤视电阻率 (8)6 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6.1场地类别划分 (9)6.2场地地震效应 (9)6.3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9)7 地基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分析与评价 (10)8 主要建(构)筑物基础型式的建议 (10)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9 填方与挖方 (11)10 边坡稳定性分析 (11)11 结论与建议 (12)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附件目录钻探现场验证照片附图目录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1 前言1.1 工程概况辰溪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位于长城北路与县城远期规划道路(城东新区外围临界段规划路)交汇处以东,距离县城环线约500m,临近城东新区外围临界线,为城镇近郊。
电力勘察报告
![电力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37fc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a.png)
电力勘察报告报告编号:DLKC20190101勘察单位:X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勘察项目:XXX电站勘察时间:2018年12月1日-2019年1月1日报告时间:2019年1月10日报告目的本报告是为了对XXX电站的电力勘察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为后续的电力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勘察范围本次勘察的范围主要涉及XXX电站的电力设备和布局,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以及用电厂房和线路等。
勘察内容1.电力设备和布局通过实地勘察和现场测量,我们发现XXX电站的电力设备和布局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电力设备分布不均匀,有的设备集中在同一区域,有的设备分布较分散,导致配电负荷不均衡。
(2)一些电力设备安装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容易影响电力的稳定供应。
(3)电力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比较滞后,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1)采用智能电力布局方法,对电力设备分布进行调整,并确保同类设备分散布局。
(2)将易受外界干扰的设备进行迁移或加以保护。
(3)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换,并建立设备台账,保证日常维护和管理。
2.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我们对XXX电站的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进行了检测和测量,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变压器有过载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2)部分导线和电缆老旧,需要进行更新。
(3)配电柜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防火措施。
我们建议:(1)对有过载现象的变压器进行检修或更新。
(2)配电柜添加通风口和散热设备,确保温度不超过40℃。
(3)对老旧导线和电缆进行更换。
3.用电厂房和线路我们对用电厂房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了以下问题:(1)用电线路随意穿越,存在安全风险。
(2)用电厂房的防雷设备不完善,存在雷击风险。
我们建议:(1)重新对用电线路进行规划和布置。
(2)对用电厂房进行防雷处理,增强防雷能力。
结论本次电力勘察发现了XXX电站在电力设备和布局、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以及用电厂房和线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也为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4a57ac1a37f111f1855b3e.png)
436-Q1450K-G01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可研设计阶段110kV变电站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单位:湖南送变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工程勘察证书批准:审核:校核:编写:专业乙级编号:182078-k y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目次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1.3勘察依据 (1)1.4遵循的规程、规范 (2)1.5岩土工程勘查等级 (2)1.6工作概述 (2)2 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 (3)2.1地质构造 (3)2.2地震地质 (4)3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5)3.1场地地形、地貌 (5)3.2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5)3.3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6)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4.1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水质评价 (7)4.2对变电所生活及施工用水开采的建议 (8)5 场地土壤视电阻率 (8)6 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6.1场地类别划分 (9)6.2场地地震效应 (9)6.3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9)7 地基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分析与评价 (10)8 主要建(构)筑物基础型式的建议 (10)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9 填方与挖方 (11)10 边坡稳定性分析 (11)11 结论与建议 (12)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附件目录钻探现场验证照片附图目录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1 前言1.1 工程概况辰溪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位于长城北路与县城远期规划道路(城东新区外围临界段规划路)交汇处以东,距离县城环线约500m,临近城东新区外围临界线,为城镇近郊。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模板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bac6d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9.png)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模板一、引言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电能转换、传输和分配的重要功能。
本报告旨在对某变电站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以确定其现状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背景介绍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变电站的位置、规模和主要功能等基本信息,同时说明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依据。
三、勘察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实地勘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具体勘察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列出具体的步骤)四、变电站设备情况本节将分别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隔离开关和保护设备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评估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潜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
五、电力系统连接与运行状况本节主要对变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关系和接线图进行详细描述,并评估其运行状况和潜在问题。
我们还需要对供电能力、负荷分布等进行分析。
六、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评估在本节中,我们将列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消防设备不完善等,并对其进行具体评估。
同时,我们还将评估变电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电磁辐射等。
七、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本节将综合以上的勘察结果,对变电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将重点关注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八、结论和建议在本节中,我们将总结勘察结果,指出变电站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强调改进建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出对变电站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的展望。
九、通过对变电站的体勘察过程,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设备情况描述,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隔离开关和保护设备等的评估和分类。
同时,我们对电力系统的连接与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供电能力和负荷分布等因素。
在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评估中,我们列举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具体评估。
通过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我们提出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变电站勘查记录模板
![变电站勘查记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eefb03cfd0a79563c1e72b6.png)
现场勘察复测记录
勘察单位:XX建设有限公司部门(班组)电气一班编号201909001
勘察负责人勘察人员
勘察设备的双重名称(多回应注明双重称号):
XXXX66kV变电站
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地段)以及工作内容]:
新增20MVA主变一台、66kV罐式断路器2台、66kV隔离开关5组、66kV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各一组、10kV侧新增2MVar电容器组2组、10kV站用变100kvA一台、10kV断路器9台、通讯、计量设备安装。
现场勘察内容:
勘查人员签字:
现场勘察记录
勘察单位内蒙古浩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部门(班组)电气一班编号201904001 勘察负责人邱海涛勘察人员李进、曹树辉、康晓刚
勘察设备的双重名称(多回应注明双重称号):
科右前旗额尔格图66kV变电站
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地段)以及工作内容]:
新增20MVA主变一台、66kV罐式断路器2台、66kV隔离开关5组、66kV电压互感器、避雷
器各一组、10kV侧新增2MVar电容器组2组、10kV站用变100kvA一台、10kV断路器9台、
通讯、计量设备安装。
现场勘察内容:
勘查人员签字:。
供电企业勘察现场检查报告
![供电企业勘察现场检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48e5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b.png)
供电企业勘察现场检查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本次勘察现场检查报告旨在对供电企业的现场运营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检查,以确保供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
通过对现场选择、检查内容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介绍,本报告将全面呈现现场勘察的过程和结果,为供电企业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总结。
本报告的编写旨在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为消除安全隐患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本篇报告的整体结构和组织安排。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1. 简要介绍整篇报告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安排。
2. 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概要说明:可以简单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涉及的方面。
3. 引导读者对报告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指导读者在阅读报告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4. 对于每个部分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可以说明每个部分在整篇报告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引导读者关注重点内容。
例如:"文章的结构简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次勘察现场检查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包括勘察现场选择、检查内容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本次检查的发现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与改进方案。
每个部分都有其重要性,对于整篇报告的阐述和逻辑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对每个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整篇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供电企业现场进行勘察检查,并收集相关数据,从而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
同时,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为供电企业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
2.正文2.1 勘察现场选择在本次供电企业勘察现场检查中,我们选择了多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
这些地点包括了供电设施、变电站、输电线路等相关设施。
电力勘察报告总结
![电力勘察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87fb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9.png)
电力勘察报告总结1. 引言电力勘察报告是对电力工程进行勘察和评估的结果总结。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在电力勘察项目中所进行的工作和发现。
本次电力勘察项目的目标是对特定区域的电力供应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供电稳定性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
2. 勘察范围本次电力勘察项目包括以下内容:•电力供应设备的调查和评估•电力线路的检测和勘察•变电站的评估•电力设施的安全性检查•变压器和发电机的性能测试3. 勘察结果3.1 电力供应设备调查和评估我们对电力供应设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经过测试和测量,我们发现该区域的电力供应设备在工作正常,并满足供电要求。
然而,在一些设备使用年限较长的地区,我们建议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3.2 电力线路检测和勘察我们对电力线路进行了检测和勘察,发现线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无异常。
同时,线路在运行时也没有出现过载或过热现象。
建议定期巡检线路,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3.3 变电站评估我们对变电站进行了评估,发现变电站设备状态良好,运行正常。
然而,由于变电站是电力供应的核心环节,我们建议加强对其定期巡检和维护的力度,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3.4 电力设施安全性检查我们对电力设施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接地系统、线缆绝缘、过载保护等。
经过检查,我们没有发现安全隐患。
然而,我们建议定期检查和测试设施的安全性,以确保供电过程中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3.5 变压器和发电机性能测试我们对变压器和发电机进行了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满足供电需求。
我们建议定期对变压器和发电机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结论经过对电力供应设备、电力线路、变电站、电力设施以及变压器和发电机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该区域的电力供应设备工作正常,供电稳定可靠。
•电力线路没有出现异常,工作正常。
•变电站设备状态良好,运行正常。
定造牵引变电所工程勘察报告_secret
![定造牵引变电所工程勘察报告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92edc722482fb4daa58d4bbd.png)
新建铁路田德线定造牵引变电所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者:复核者:审核者:审定者:1.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为定造牵引变电所,位于定造岩溶谷地中,毗邻定造村,北侧紧邻一岩溶孤梁。
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分布规律。
2.为设计提供各项岩土参数及地基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情况。
4.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分析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判定场地的地震液化效应。
6.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7.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3.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国家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国家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国家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钻探工作从2006年11月14日开始,于2006年11月15日结束,共完成钻孔5个。
此次勘察采用了钻探、原位试验、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对拟建场地进行了综合性勘察。
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勘探工作量一览表):勘探工作量一览表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中低山岩溶谷地区。
地势开阔,地型较平坦,地表为甘蔗林覆盖,地面高程152~157m,相对高差1~5m。
场地向南30m处有一乡村便道通过,交通便利。
2.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报告及现场调查,场地西南侧约220 m处发育f2及f3两条断层。
f2断层在DK15+140附近通过,产状:N50°W/80°N。
破碎带10~20m,延伸大于5km,断层上盘为二叠系上统的石灰岩,下盘为二叠系下统的石灰岩,为一右旋平移走滑断层,该断层在地表无明显的出露,仅在地貌上有所反映。
f3分布于场地北侧约,与f2断层相交,断层产状:N67°E/60°S,断层破碎带5~10m,断层上盘为二叠系下统的石灰岩,下盘为三叠系中统的泥岩夹砂岩,为一逆断层。
输变电勘察报告
![输变电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869d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4.png)
输变电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输变电工程的勘察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的文档。
输变电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站点的过程,包括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两个部分。
在该勘察报告中,我们将对输变电工程的勘察目的、勘察范围、勘察方法以及勘察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勘察目的本次输变电工程的勘察目的如下:1.了解输变电工程的现状和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2.分析输变电工程在承载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3.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输变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勘察范围本次输变电工程的勘察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输电线路:–线路起点和终点;–线路长度和导线规格;–线路的输电能力和承载能力;–线路的绝缘状况和防雷措施。
2.变电站:–变电站的位置和规模;–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技术参数;–变电站的防灾设计和应急处置措施;–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
4. 勘察方法本次输变电工程的勘察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勘察:–我们将亲自前往输变电工程的现场,对线路和变电站进行实地勘察。
这包括检查线路的绝缘状况、杆塔的稳定性,以及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和设备运行情况。
2.技术资料收集:–我们将收集与输变电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工程设计图纸、设备运行记录、维护记录等。
这些资料将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工程的技术参数和运行情况。
3.专家访谈:–我们将与输变电工程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包括工程设计师、运维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工程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
5. 勘察结果根据我们的勘察工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输电线路的绝缘状况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损坏和老化现象。
然而,部分杆塔的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加强杆塔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2.变电站的主要设备运行稳定,但存在一些老化和损坏的情况。
建议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换,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在输变电工程的防灾设计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建议对防灾设备进行更新和完善,并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水电站现场勘察报告范文
![水电站现场勘察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4459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a.png)
水电站现场勘察报告范文一、引言水电站是利用水流能量来发电的重要装置,对于国家能源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现场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报告旨在对某水电站现场勘察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
二、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水电站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状况、地质地貌特征、土壤情况等,为后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依据。
三、勘察范围和方法本次勘察的范围包括水电站的选址区域及周边地区,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的方法。
勘察过程中,我们对选址区域的地形、水文、气象、生态环境以及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测量。
四、勘察结果1. 地理环境:水电站选址区域位于山地地带,地势较高,周边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地理条件适宜建设水电站。
2. 水资源状况:根据现场调查和水文数据分析,选址区域的水资源丰富,年均水量稳定,水质良好,适合建设大型水电站。
3. 地质地貌特征:选址区域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砂砾岩等构成,地层较为稳定,地质条件适宜建设水电站。
4. 土壤情况:选址区域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适合建设水电站。
五、勘察结论根据本次勘察的结果,选址区域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地质条件稳定,土壤情况良好,非常适合建设水电站。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水电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合理规划水库蓄水量等。
六、建议基于勘察结果,我们建议在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水资源状况、地质地貌特征和土壤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和保护措施。
同时,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七、总结通过本次水电站现场勘察,我们对选址区域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状况、地质地貌特征和土壤情况有了全面了解。
这将为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依据,有利于保证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发电。
初勘报告1
![初勘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f5a0610f581b6bd97f19ea54.png)
1.0概述1.1任务来源XXXX工程有限公司(乙方)受XXX勘测设计院(甲方)的委托,对XX220KV变电站进行初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2工程概况XX220KV变电站位于XXXXXX组北侧,场地形状为正方形(详见附图01)。
1.3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目的主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为此应完成下列任务:⑴查明拟建场地土层的类型、分布,评价其均匀性,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评价地基土的压缩性。
⑵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查明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并提出整治方案。
⑶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⑷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年变化幅度、渗透性以及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⑸对天然地基方案进行论证评价,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1.4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勘察手段选择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a.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b.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c.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d.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e.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f.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g.《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h.《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2勘察方法选择为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的性状及提供各土层的岩土工程设计技术参数,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
1)钻探:现场钻探采用GX-50型钻机钻进,严格遵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钻孔孔径91~130mm。
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63.5kg机械提引自动脱钩的标准贯入器试验。
读取贯入300mm锤击数,利用标贯击数评价砂土的密实度及土的强度。
变电站调研报告
![变电站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b856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8.png)
变电站调研报告
《变电站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内容
1. 变电站的基本情况
调研团队首先对变电站的地理位置、规模、设备配置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变电站的整体布局和规模。
2. 变电站的技术设备
调研团队对变电站的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等技术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掌握了变电站的技术配置和运行状态。
3.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团队还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变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情况。
4. 变电站的发展规划
最后,调研团队还了解了变电站的未来发展规划,包括扩建、更新设备、提升运行效率等方面的计划。
三、调研成果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也为变电站的管理部门提供了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
四、结语
本次调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完善调研内容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6bda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3.png)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本次变电站勘察项目是为了对地区新建的变电站进行勘察和评估。
该变电站属于110kV电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输送电力至周边的购电用户。
本次勘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该变电站的基本情况和可行性评估,为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二、勘察内容1.变电站地理位置和环境根据勘察实地情况,该变电站位于城市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周边地势平坦,无明显地质隐患。
变电站周边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2.供电情况该变电站为供电局所下达的供电任务,主要为周边购电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购电用户主要包括附近居民区和工业园区,总购电量为5000kW,峰值用电量约为3000kW。
3.设备情况根据勘察,该变电站主要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柜、遥控装置等。
变压器型号为S11-800/110,额定容量为800kVA。
断路器为SF6气体断路器,额定电流为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为25kA。
组合电器柜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等。
遥控装置采用PLC控制方式,能远程控制变电站的运行状态。
4.安全与环保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变电站的安全和环保工作进行了评估。
变电站内部设有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置了灭火器和应急照明设备。
在变电站周边设置了围墙和门禁系统,实现了对未授权人员的限制管理。
变电站设有故障监测装置和漏电自动断电装置,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故障。
同时,变电站的设备运行噪音和电磁辐射都已经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三、评估结果根据勘察情况,对该变电站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显示,该变电站具备建设的条件,可以满足周边购电用户的用电需求。
变电站设备完整,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均已经达到相关标准,能够确保供电工作的稳定和可靠。
四、建设建议1.建议对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进行负荷计算和隐患排查,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2.建议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建议建设单位做好变电站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变电站调研报告(共5篇)
![变电站调研报告(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6efeca6edb6f1afe001f31.png)
变电站调研报告(共5篇)第1篇:35kv箱式变电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5kv箱式变电站设计一、箱式变电站概述及应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特别是空调、电饭锅、微波炉等功率大、耗电多的用电设备逐步在普通家庭中普及。
市政居民用电负荷的剧增,较早建成的居民生活小区的供电设施亦不能满足目前居民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小区内的变压器容量普遍偏小,原设计容量仅仅是按能满足居民生活照明用电负荷考虑的,所以急待增容。
另外配电设备陈旧落后,需要更新改造。
二是小区变配电室面积普遍偏小,不能满足变压器增容及设备改造的需要。
三是、随着居民生活小区内各种公共设施的多年建设与不断的完善,目前在小区内已找不到一个较合适的地方来重新建造一座变配电室,以满足居民生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
箱式变电站又称户外成套变电站,也称做组合式变电站,因其具有组合灵活、便于运输、迁移、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无污染、免维护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
农网建设(改造)中,被广泛应用于城区、农村10~110kV中小型变(配)电所、厂矿及流动作业用变电所的建设与改造,因其易于深入负荷中心,减少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质量,特别适用于农村电网改造,被誉为21世纪变电所建设的目标模式。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将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低压配电设备、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及电度计量装置等变电站设备组合成一体的快装型成套配电设备。
上世纪60年代,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始使用这种新型户外成套变电设备,由于箱式站与传统的变电所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国外已经大量使用箱式站,以美国为例,箱式站已占90%以上。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开始陆续采用箱式站,到90年代末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用电量迅速增长,特别是农网改造工程启动后,科研开发、制造技术及规模等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箱式站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城区、农村中小型变电站、工矿企业、大型工地及流动作业用变电站的建设与改造。
筠连龙镇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筠连龙镇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c39ce5172ded630b1cb617.png)
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筠连电力有限公司龙镇35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研勘察报告二0一一年十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三、勘察技术方法及工作量 (2)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一、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 (3)二、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 (4)三、不良地质作用 (4)四、地层结构 (4)五、水文地质条件 (4)第三章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一、场地稳定性、适应性评价 (5)二、场地地震效应 (5)第四章结论和建议 (6)第一章概述一、工程概况筠连龙镇35kV变电站位于筠连县龙镇乡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场地高程1003.53~1015.94米,地势较陡,高差较大,覆盖层薄,紧邻公路,无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水出露,地下水位深,适宜建站。
本工程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三级,地基等级均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勘察提供岩土工程地质资料。
其任务要求为:1、初步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初步提出整治方案及建议。
2、初步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乙级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初步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
4、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并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提供场地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三、勘察技术方法及工作量(一)勘查工作依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在充分收集该地区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以下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地方标准及设计要求,按勘察阶段要求严格执行。
本次工作应依据的规程、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变电站改造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XXXX勘察公司二○一九年三月目录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一)拟建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三)依据的勘察技术标准 (2)(四)工程勘察等级 (2)(五)勘察工作布置、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一)自然地理、气象及水文情况 (3)(二)区域地质背景 (4)(三)不良地质作用 (4)(四)地层特征 (4)(五)地下埋藏物 (5)(六)地下水和地表水 (5)三、岩土参数统计 (5)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一)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6)(二)场地地震效应影响 (6)(三)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6)(四)地下水评价 (7)(五)土的腐蚀性评价 (7)(六)岩土工程参数分析 (8)(七)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8)五、结论与建议 (8)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工程地质剖面图 (2)钻孔柱状图 (4)附表: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1)水分析报告 (1)附件:工程勘察任务书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拟建工程概况我院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委托,对XXXX县66kv变电站改造工程项目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场地位于XXXX县市XXXX县变电所院内,拟建建筑物为两根钢管杆和一个配电室。
钢管杆设计高度约10m,直径约25cm,基础埋深8~10m;配电室(1F)尺寸为9m×28m。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根据建设单位布置的钻孔位置开展工程钻探工作,查明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水位,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拟建场地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出基础形式建议;(6)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及抗震设防烈度;(6)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依据的勘察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1-201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5)《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T907-2015,J10615-2015);(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岩土现场描述规程》(GB/T1368-2005,J10568-2005);(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四)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为一般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为中等复杂地基。
因此确定本次勘察工作等级为乙级。
(五)勘察工作布置、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场地位于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变电所院内,高压线密布,存在多处施工危险区,且施工期间不能停电。
因此,钻孔位置由建设单位、变电站安保人员在保证安全性的条件下布置,共布置钻孔4个。
此次勘察采用车载汽车钻进行施工,各孔均做原位测试工作。
勘察工作主要方法为:工程地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重力触探试验等。
野外勘察于2019年3月4日进入施工现场开展工作,于3月6日结束外业工作。
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工作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满足委托要求。
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气象及水文情况1、场地位置勘察场地位于XXXX县市城区:锦凌路北约200m、新升街西500m 处,XXXX县变电站院内。
西距锦州市约25km,南距102国道约5km,交通便利。
2、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5.6℃。
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9.5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8%,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29.6mm。
最早初霜10月9日,最晚初霜4月14日,无霜期175天左右,最大积雪深度17cm。
多年冻土深度1.2m。
(2)水文勘察场地东距大凌河约2km。
大凌河发源于凌源市打鹿沟,流经朝阳、义县进入工作区,河长397km,总流域面积23540km2。
XXXX 县段长度74km,大凌河锦县站以上流域面积23048km2,根据该站1961~2004年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5×108m3/a,多年平均含砂量为12.77kg/m3。
勘察场地内无河流经过。
3、场地地形、地貌勘察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剥蚀低山丘陵区,表层覆盖杂填土,下伏花岗岩。
场地已经过人工平整,地势开阔、平坦。
孔口高程介于40.0m~40.30m之间,高差为0.10~0.30m。
(二)区域地质背景根据《中国区域地质志(辽宁志)》,勘察区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陆块(Ⅰ)——燕山中新元古代裂陷带(Ⅱ)——绥中-北镇隆起(Ⅲ)——北镇凸起(Ⅳ)。
勘察场地位于构造稳定区内,未见活动断裂迹象,构造形迹不明显。
(三)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场地为早期经人工平整后的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滑坡、崩塌、采空区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四)地层特征根据勘探深度内所揭露地层,场地地层岩性主要为杂填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现分述如下:①杂填土:灰黑色,稍湿,稍密,由粉质粘土、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
②1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原岩结构构造已破坏,岩芯呈砂砾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部分矿物风化成粘土粒。
为极软岩,岩石质量等级Ⅴ级。
②2强风化花岗岩:黄褐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块径2-4cm,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为软岩,岩石质量等级Ⅴ级。
(五)地下埋藏物经勘察,本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埋藏的墓穴、防空洞、孤石及溶洞等分布。
(六)地下水和地表水勘察期间各孔均见地下水,埋深3.9-5.2m,地下水类型为基岩风化裂隙水。
勘察场地距离河流约2km,场地内无地表水分布。
三、岩土参数统计根据场地内地层的特点,岩土参数主要是以进行原位测试的方法取得。
原位测试为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所用的试验及测试方法对本场地适用。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标准值,地基承载力取特征值。
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一)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本区表层为杂填土、全风化花岗岩,大地构造对地表建筑影响较小。
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滑坡、崩塌、采空区及人工不稳定斜坡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设。
(二)场地地震效应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场地地段的划分勘察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剥蚀丘陵区,表层覆盖全风化花岗岩。
地形坡度小于10°。
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根据勘察钻孔资料,场地覆盖土层为全风化花岗岩,覆盖层厚度约9m。
为中硬土,剪切波速经验值v se=400m/s,因此确定本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0s。
(三)地基土均匀性评价勘察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剥蚀丘陵区,为同一地貌单元,场地工程地质性质相同,为低压缩性地基,场地内地基主要受力层的层面坡度小于10%,场地地基为均匀地基。
(四)地下水评价1、地下水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此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及场地地层特征,整体上地下水位对工程建设及基础施工影响较小。
2、地下水腐蚀性根据勘察期间,钻孔揭示地下水埋深3.9~5.2m,根据地下水水质检测报告,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表4-1(五)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钻孔揭示地层情况,覆盖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无土层分布。
(六)岩土工程参数分析根据场地范围内地层埋藏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地区性工程和类似工程经验,对场地地基的岩土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各层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及设计有关参数值,见表3。
各层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表3(七)地基基础方案分析场地范围内表层覆盖杂填土,施工期间应挖除,建议配电室(1F)以全风化花岗岩作为基础持力层,钢管杆以强风化花岗岩作为基础持力层,采用浅基础。
五、结论与建议1、经勘察,场地地表及附近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2、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范围内表层覆盖素填土,施工期间应挖除,建议配电室(1F)以全风化花岗岩作为基础持力层,钢管杆以强风化花岗岩作为基础持力层,采用浅基础;3、勘察期间揭示场地下水埋深3.9m~5.2m,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4、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确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值为0.40s;5、本场区标准冻层深度1.10m;6、基槽开挖后,应及时通知我方验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