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简介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合集下载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一个重要节气。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结束,为人们带来喜庆和吉祥的祝福。

下面将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最早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个宴会活动。

据传,汉武帝时期,宫廷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元宵夜宴,而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过欢聚、猜灯谜和观赏花灯来庆祝这个节日。

二、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下面会逐一介绍。

1.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各地会悬挂各种各样的灯笼,并在灯笼下面贴上谜语。

人们可以互相猜谜语,猜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份小奖品。

猜灯谜既能锻炼智力,又能增加节日气氛。

2. 赏花灯:赏花灯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各地都会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动物、花鸟、美人等各种造型的灯笼。

人们会在夜晚出门欣赏这些花灯,同时也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传统民俗活动。

3. 吃元宵:元宵节的传统食品就是元宵,它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形糕点,内馅多样,如豆沙、花生、红枣等。

元宵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家人们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庆祝元宵节的传统表演。

人们穿上龙狮的服装,表演起舞龙舞狮,既能展示技艺,也能庆祝团圆和繁荣。

5. 点燃孔明灯: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点燃孔明灯。

孔明灯是一种由纸制成的像灯笼一样的装置,里面点燃蜡烛,然后放在空中飞行。

这一习俗象征着人们向上祈福和放飞困扰和不愉快。

三、元宵节的意义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这个节日以其独特的习俗和活动,让人们能够欢聚一堂,感受到家庭团圆的温暖和喜庆的氛围。

总结:元宵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习俗包括猜灯谜、赏花灯、吃元宵、舞龙舞狮和点燃孔明灯等。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2023年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元宵节的来历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

古代把正月称为元月,把夜称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就叫元宵。

元宵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纪念“诸吕之乱”的平定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独揽大权,吕氏宗亲霸占朝野。

后来吕后死后,诸吕共谋作乱,想上位掌权,这就是历史上的诸吕之乱。

这场动乱很快被刘家人平定,汉文帝登基,觉得安定生活来之不易,就将平乱的正月十五,定为全民欢庆日,家家张灯结彩。

二、祭祀在古时候,人们崇拜很多天神,其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

传说汉武帝生了一场大病,怎么都医不好,后祭拜太一神后病很快就好了。

后来汉武帝就决定在正月十五专门祭祀太一神,祭祀从晚上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早上,灯也要点一个通宵。

三、佛教说按照佛教的说法,佛祖释迦摩尼会在正月十五这天变成神去降妖伏魔。

所以这一天被定为佛祖神变日,信徒们需举行燃灯法会庆祝。

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皇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燃灯,以示礼佛。

我们总结一下,以上几种说法都与灯有关,又都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于是元宵节赏灯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在古代,平时实施宵禁,晚上不许老百姓出门,只有元宵节这天会取消宵禁,所以元宵节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节日。

历朝历代还会在元宵节放假,唐朝时放假3天,宋朝时放假5天,明朝时达到了10天,清朝时也有3-5天。

元宵节的风俗每年第一个日出叫元旦每年的第一个月份称为元月每个世纪的第一年叫元年宵: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元宵,即正月十五,意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元宵的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十五、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正月圆月之时,人们便喜来庆祝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元宵节承载着丰收和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一、元宵节的由来和来历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其由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最早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中的宴会习俗。

古时的赏月活动,也演化成为了今天元宵节庆祝的主要内容之一。

元宵节起初是宫廷里举行的一项重要仪式,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

而元宵节的名字,则是因为这一天的晚上人们供奉、品尝汤圆(俗称元宵)而得名。

另外,元宵节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相传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升仙的日子。

为了纪念佛陀的圆寂成佛,此夜佛寺内会点亮灯笼、放放烟花、舞龙舞狮,来庆祝佛教的圣节。

这样,佛教的元宵节和民间的元宵节逐渐融合,形成了如今民众所庆祝的元宵节。

二、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元宵节背后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传说是关于汉武帝与女儿的故事。

传说相传,汉武帝非常疼爱他唯一的女儿,公主宛姬。

一年的元宵节,汉武帝陪伴公主宛姬一同赏月。

然而,公主却因为太想念母亲,眼泪流了下来。

汉武帝看在眼里,感到十分心疼,于是悄悄地给了公主一个惊喜。

他在宫廷后院的池塘里,点亮了许许多多的莲花灯笼,照亮了整个夜空,并令人目不暇接。

从那之后,汉武帝下令每年的元宵节,都要点亮灯笼,以纪念他与公主的温馨时刻。

这个传说也逐渐演变为元宵节灯笼的流行习俗之一。

三、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行庆祝活动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习俗。

1. 赏花灯:元宵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赏花灯。

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展示各种各样的彩灯,从小巧精致的灯笼到宏伟壮观的灯彩,犹如艺术品一般令人叹为观止。

2. 吃汤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物就是汤圆。

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小球状食物,寓意团团圆圆,代表着家人团聚和幸福安康。

而在吃汤圆的时候,也会有一种"团圆"的感觉。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中国的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正月十五”等,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传统节日。

这一节日和新春一样重要,是中国人民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因其丰富多彩的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带大家了解这一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节日。

一、元宵节的来历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

当时,元宵节还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称为“上元节”。

据传说,汉武帝黄龙元年(公元前104年)正月十五夜,有很多神出现在皇城和民间,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便在这一天点起灯笼,燃放烟火,以示纪念和祭祀。

从此,元宵节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浓郁民间文化色彩的节日。

二、元宵节的习俗1、猜灯谜在中国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常常会在灯笼下猜灯谜。

传统的灯谜多是由四个字组成,一般是谐音字、文化典故、历史名人等,难度和趣味性都很高。

猜中灯谜的人一般会得到小礼品或一些糖果作为奖励。

2、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代表食品,是一种由糯米粉包裹各种馅料而制成的小球状食品。

元宵的馅料有各种水果、豆沙、芝麻或花生等。

另外,元宵还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例如红、绿、紫等,十分漂亮。

吃元宵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在中国也有“团圆之夜”之称。

3、放烟火本土民间的习俗中,元宵节时燃放烟火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地方则会举行烟花、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场面十分盛大。

4、挂灯笼元宵节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是挂灯笼。

灯笼是一种彩色的、装饰性强的灯具,通常是由纸糊或絮制成,中间放置一盏灯泡。

灯笼多为圆形或方形,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花鸟虫鱼、民间艺术品、神话传说和文化象征等。

在元宵节的这一天,人们会将灯笼挂起,以表达对吉祥如意的美好期待。

5、舞龙舞狮元宵节的舞龙舞狮也是常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表演者将龙头或狮头套在自己的头上,用灵活的身手扭曲腰肢、肢体动作协调回旋,表现出神鬼世界的瑰丽绝伦。

三、结语中国元宵节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团圆

元宵节的团圆

元宵节的团圆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

这个节日象征着新年之后人们团圆的时刻。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点亮彩灯,举行灯笼展览活动,以表达对团圆和吉祥的美好祝愿。

本文将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庆祝活动和习俗。

1. 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相传汉武帝为了纪念被称为“炼丹圣人”的张仪,命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燃灯活动。

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2.1 点亮彩灯元宵节的一个主要庆祝活动就是点亮彩灯。

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和彩灯,以照亮夜晚。

彩灯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花灯、动物灯、人物灯等等。

人们可以欣赏这些美丽的彩灯,并通过灯展活动体验节日的喜庆氛围。

2.2 举行灯笼展览在元宵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灯笼展览活动。

这些灯笼通常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或者独特的设计为主题。

参观者可以领略到不同灯笼的艺术之美,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文化交流和娱乐活动。

2.3 赏花灯元宵节的另一个庆祝活动就是赏花灯。

传统的花灯通常由薄纸制成,上面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文字。

人们会一家大小一起走出家门,欣赏夜晚中绚丽的花灯,同时也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3. 元宵节的习俗3.1 吃元宵元宵节最经典的习俗就是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球状小甜点,内里通常有芝麻、豆沙或者果蓉等馅料。

元宵在元宵节的晚上成为家庭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一起品味元宵的甜美,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3.2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在灯谜上写下谜底,挂在灯笼下或者隐晦的地方。

在晚上,人们聚集在一起猜灯谜,通过解谜来增进友谊和智慧。

3.3 舞龙灯舞龙灯是元宵节的另一个受欢迎的习俗。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人们一起跳舞和演绎龙的形象,以期望带来好运和吉祥。

舞龙灯的表演也是一个精彩的节目,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总结:元宵节是一个具有浓厚年味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祝福。

元宵节的简介

元宵节的简介

元宵节的简介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大盛会。

它是中国农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我国传统的传光节。

庆祝活动多以观赏和品尝元宵为主,同时也有猜灯谜、放烟火、舞龙舞狮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文化内涵。

一、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朝时期。

汉代以前,正月十五这一天被视为祭祀灶神的节日。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与正月十五这一天相连的立春日成了农历年的开始,人们为了庆祝新年、辞旧迎新便开始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庆祝活动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燃放烟火,这是为了驱走野兽,保护庙会的安全。

而在缠绵的烟火中,人们还发现了一种传统习俗:在夜空中放飞孔明灯。

孔明灯是用纸或薄布制成的,内部点燃火炬,然后放飞到空中。

这一活动也成为了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元宵节的名称取自于此,寓意着月亮的光辉洒满大地,象征吉祥和团圆。

元宵也随之演变成一种特制的食品,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呈圆球状,煮熟后食用,因此也称为“汤圆”。

二、庆祝元宵节的方式庆祝元宵节的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观赏元宵灯展是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

这些灯展往往以创意和艺术性著称,展示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灯笼和灯饰,如花灯、舞龙灯、彩灯等。

人们漫步其中,观赏美丽的灯光,感受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其次,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活动。

灯谜是一种谜语形式,将谜底写在彩色纸上贴在灯笼上,人们可以通过猜灯谜来增添乐趣,也是考验智力的一项活动。

当然,解谜成功的人还可以获得小奖品作为鼓励。

此外,元宵节还有舞龙舞狮等民间表演。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表演者分别扮演巨龙和狮子,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

舞龙舞狮的目的是祈求丰收和祥瑞,也寓意着扬起福运和驱邪避祸。

三、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元宵节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庆祝元宵节,人们传承了灯谜、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进一步传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元宵节的文化背景与渊源

元宵节的文化背景与渊源

元宵节的文化背景与渊源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灯节、上元节等,一般是农历正月十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庆祝新春佳节的来临。

元宵节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渊源,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民间传说及传统习俗三个方面来阐述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元宵节起源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最初是设立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为了增强国家凝聚力而设立的夜祭活动。

汉武帝将每年正月十五设置为元宵节,以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运昌盛,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了丰盛的娱乐和消遣活动。

二、民间传说元宵节的起源有多种民间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元宵节和元宵灯的传说。

相传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曹操的政治家,他聪明睿智,善于抵御外敌侵略。

有一年的元宵节,曹操就发动了一次秘密行动,他派人在城里和城外同时点燃了信号火把,以传递给自己的军队,让他们准时发起攻击。

这个计谋奏效了,曹操的军队在元宵节夜晚出其不意地发动了攻击,一举击败了外敌。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从此在元宵节点亮彩灯,象征着胜利和光明。

三、传统习俗元宵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灯谜、猜灯谜和赏花灯等。

灯谜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元宵节期间,公园、社区、庙会等地会举办灯谜活动。

人们可以从各式各样的灯谜中猜出答案,增加了节日的趣味和乐趣。

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竞争性的活动之一,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习俗。

猜灯谜的题目通常被写在纸上或贴在花灯上,要猜出答案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观察力。

人们通过猜谜语,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与互动。

赏花灯则是元宵节最热闹、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

各地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花灯,如动物、人物、花草等,灯光闪烁、五彩缤纷,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们在热闹的庆祝氛围中,欣赏花灯、拍照留念,共同庆祝传统节日。

总结:元宵节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的起源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起源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起源来历和习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华夏第一节”。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也是中国农历历法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元宵节的起源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相传,在东汉时期,汉明帝下令在正月十五点灯献祭太一神灵,祈求国泰民安、丰收吉祥。

这一活动逐渐演变为民间的元宵节,成为了一种传统民俗。

另外,元宵节的起源还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后,元宵节被划定为佛教节日之一,用以纪念释迦牟尼佛的涅槃日和阿罗汉祖师的生日。

为了庆祝这一节日,寺庙会在正月十五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人们在夜晚点灯祈福,披上彩绸,围着佛塔绕行,形成了独特的元宵节文化。

传统的元宵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

一是赏花灯。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把各种各样的花灯挂在门前、院子里或街道上,照亮夜空。

花灯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形式各异,有花鸟、人物、动物等各种题材。

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方的“灯谜”活动,即在花灯上贴上谜语,让民众猜谜语,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是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形状圆润,象征圆圆满满的美好寓意。

元宵内有馅料,通常有花生、豆沙、玫瑰酱等多种口味。

在品尝元宵的同时,还有一项叫“猜灯谜”的活动。

人们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然后大家一起猜谜语。

猜中谜语的人会有奖品或者称号,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三是舞龙灯。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被视为吉祥和神奇的象征。

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举行重大的舞龙灯活动,龙灯由许多人手持,龙身蜿蜒起伏,灯光闪烁,形成一幅美丽壮观的景象。

舞龙灯的活动寓意着人们的祈福和希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放天灯、献花烛灯、祭祀祖先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活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遗产。

元宵节作为一个优秀的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视角。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其它传说元宵节的习俗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传说1、汉文帝定名元宵节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

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2、汉武帝提倡放灯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

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

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

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3、汉明帝燃灯礼佛东汉明帝时,蔡口从印度求得佛法回来,明帝就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去张灯以示礼佛。

据载,佛祖释迎牟尼神变显灵,是西历12月30日,即中国的正月十五。

为纪念佛祖神变,这天就要举行燃灯法会。

为表示对佛祖的尊敬和虔诚信仰,明帝要求士庶全民一律在这天张灯张灯结彩,唐代诗人崔夜曾有《上元夜》六首,其中有“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无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等句,描写的就是唐代元宵之夜燃灯火的灿烂情景。

4、道教祭神礼仪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又为下元节。

合成为三元。

昊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这天信奉道教的人们要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他来赐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形态新颖的花灯也不断出现,观灯赏灯者多如穿梭,于是便称为闹花灯了。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城池中的佛道两家活动各自进行、互不相伤,这样使元宵之夜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人们观赏的场面也更为热烈。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流行于青海省乐都县地方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元宵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元宵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元宵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或小年夜,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是在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庆祝的。

元宵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丰富多样,让我们一同来探寻这个古老节日的来历与传承。

一、历史渊源元宵节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记载,元宵节最早是由汉武帝提倡而兴起的,当时的元宵节与如今有所不同,被称为“上元节”,是为了祈福祭天而设立的节日。

后来元宵节逐渐演变成民间的传统节日,成为家庭团聚、燃放烟火、赏花灯的盛大节日。

二、文化内涵1. 精神寄托元宵节是春节十五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人们辞旧迎新、欢度新春的最后一个浓重载体。

在传统文化中,元宵节寓意着团圆和祥和。

人们在这一天一起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美满。

同时,元宵节也是新一年开始的时刻,人们会祈求吉祥如意,迎接新的一年。

2. 灯火辉煌元宵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热闹非凡的花灯表演。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花灯展览。

灯会上,五彩缤纷的灯笼、各种造型的灯彩、灯谜等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观众。

花灯在这一天点亮,寓意着光明和希望。

人们还会一边观赏花灯一边猜灯谜,增添了节日的乐趣。

3. 民俗表演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龙舞狮、击鼓传花、耍高跷等民俗表演。

舞龙舞狮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表演,舞龙舞狮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并逐渐演变成庆祝节日和驱邪辟邪的表演形式。

击鼓传花和耍高跷等活动则是人们参与体验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拉近亲朋友好关系的方式。

4. 汤圆文化元宵节吃汤圆是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作的小圆球,外皮柔软,内馅丰富多样。

汤圆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吃汤圆寄托了对家庭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此外,吃汤圆也象征着一岁圆满、团团圆圆,意味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和幸福。

总体来说,元宵节是一个既具有历史渊源又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它承载了人们对新年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祈愿,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元宵节的文化背景

元宵节的文化背景

元宵节的文化背景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标志着中国春节庆祝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

作为一个富有浓厚文化背景的节日,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本文将从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习俗、灯笼与元宵节的关系以及元宵节的文化意义等方面来介绍这个节日的文化背景。

一、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相传,汉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正是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上山烧香拜佛,因此也有了“上元节”的称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元节逐渐演变成为了元宵节,成为庆祝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习俗1.观夜灯:元宵节的最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观赏各式各样的灯笼。

人们在家门口或公共场所悬挂和点亮精美的灯笼,祈求家庭的幸福和人们的平安。

此外,还会有各种创意的灯谜展览,人们可以猜灯谜并领取奖品,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

2.吃元宵:元宵节的重要传统之一就是家人团聚共同享用元宵。

元宵是由糯米制成的球形糕点,内陷有各种口味的馅料。

吃元宵寓意着团圆和幸福,也是表达对新年美好寓意的一种方式。

3.舞龙灯: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龙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舞龙可以驱除邪气,祈求平安和好运。

人们手持龙灯跳舞,以喜庆的氛围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灯笼与元宵节的关系灯笼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

在古代,灯笼的制作材料以竹篾或纸张为主,以蜡烛点亮。

灯笼的外形多样化,常见的有圆形、方形、动物形状等。

元宵节时,人们会将灯笼悬挂在门前、街道或庭院中,以照亮夜晚,也为节日期间增添热闹的气氛。

灯笼寓意着希望和光明,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点亮灯笼,人们祈愿吉祥如意,照亮前方的道路。

同时,灯笼也象征着人们对祖先的纪念和感恩之情。

四、元宵节的文化意义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

首先,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吉祥、富有希望和家庭团圆的价值观。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和庆祝仪式,例如吃元宵、解谜、放烟火等。

那么,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元宵节的历史和起源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是一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

据传说,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做“明月”的人。

据传,明月是汉武帝的一位宠臣,因为在军事上有很大的功绩,所以武帝嘉奖他,让他成为了一位很有权力的官员。

但是,有一天,明月触犯了贪污之罪,被发现之后被罢免了官职。

后来,明月在一个农村里安居乐业,认识了一个名叫“刘娘”的老奶奶,两人常常喝酒聊天。

但是,一天晚上,明月梦见自己被逼到了天宫,被迫离开了地球。

当他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被刘娘葬在了墓地里。

于是,明月化身为一颗明亮的星星,照耀着整个夜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国家立下卓越功勋的人,就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举行元宵节,燃放烟火,放灯笼,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宠臣。

二、元宵节的传统食品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也是这个节日的标志性物品之一。

元宵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糯米粉和各种口味的馅料,例如芝麻、豆沙、桂花、莲蓉等。

元宵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展示各种独特的元宵,例如“咸蛋黄元宵”、“四果仁豆沙元宵”等。

不仅如此,很多地方还会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吃元宵的比赛,比赛内容多样,例如速度比赛、品尝比赛等。

吃元宵也有一些特别的民俗,例如北方地区的人们会将元宵煮熟之后在锅里加些酱油和葱花,称为“汤圆”或“元宵汤”,这也是一道美食。

三、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放烟火:元宵节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燃放烟火。

从明清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用烟火来庆祝这个节日,祈愿万事如意,生活美满。

在现代,人们还会购买各种花型烟花和爆竹,在晚上点燃,形成五颜六色的烟花喷射,引得众人欢呼。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宵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习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起源于东汉时期,最早的灯节传说与佛教有关。

据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于正月十五达到彻悟境地,宣讲了佛法,为纪念这一重要事件,正月十五成为佛教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与佛教的传统灯节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元宵节文化。

二、元宵节的习俗1.观灯: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观赏灯笼。

人们互相邀请,一起到公园、庙会等地欣赏美丽的彩灯。

家庭也会在自己家中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

这些彩灯通常由纸、丝绸或竹子制作而成,形状各异,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2.猜谜语:元宵节猜灯谜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习俗。

人们用纸条写下一个谜面,将谜语贴在灯笼上供别人猜解。

猜对了可以得到奖品,猜错了则需要罚酒。

3.吃元宵:元宵节也被称为“吃元宵节”,意味着吃汤圆。

汤圆是元宵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它们由糯米粉制成,内部通常填充有芝麻、豆沙、花生等馅料。

吃汤圆象征团圆,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4.舞狮龙:舞狮和舞龙是元宵节的另一个特色表演项目。

一般来说,人们会在庙会上观看舞狮和舞龙表演。

这些表演通常具有高难度动作,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技艺与美。

5.放孔明灯:在部分地区,人们还会放孔明灯庆祝元宵节。

孔明灯是由薄纸制成的灯笼,内部装有蜡烛。

人们将孔明灯点燃后放飞,希望将自己的心愿传达给上天,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三、元宵节的意义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更是家庭团聚和感情交流的时刻。

这一天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元宵、猜灯谜、观赏烟火,共同庆贺节日。

此外,元宵节也是传递祝福和追求美好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祈求幸福与健康。

总的来说,元宵节作为一个传统的重要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观灯、猜灯谜,还是品尝汤圆、舞狮龙,这些习俗都映射了中国人欢庆节日、祈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大全)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大全)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大全)元宵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大全),以供大家参考!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由来已久,现在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汉朝。

汉代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观舍利子祈福的习惯,换地推崇佛教,就命令从宫廷到民间在这一日都点灯。

这就逐渐形成了元宵节的雏形。

后来汉武帝将祭祀“太一”的活动也定在了这一天,有了祭祀神灵的活动加持,元宵节开始被人们重视。

元宵节作为一个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成长扩展。

形成于汉代,在唐代时因为国力强盛,不论京城还是城镇都流行挂灯,满城火树银花是唐朝人最喜欢的繁花盛景。

元宵节作为灯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宋朝的元宵节已经发展成最热闹的狂欢节,彩灯无数,烟花如星雨。

元宵节作为新年的延续,是过年庆祝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观灯、吃元宵、放烟花、舞狮子等,大家庆祝大地回春,也是预先庆祝一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的风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3、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庆祝,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元宵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一、由来和来历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当时受到佛教传统节日灯节的影响,加上中国传统的元宵赏灯活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元宵节。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一位豆蔻年华的宫女叫元宵,她聪颖美丽,深受皇帝宠爱。

元宵非常聪明,她曾经帮助皇帝解救了一个权臣设计陷害皇帝的阴谋,因此深得皇帝的信任。

为了感谢元宵的帮助,皇帝下令在元宵的生日当晚燃放烟花,并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以纪念元宵对皇帝的贡献。

此后,元宵节逐渐成为一个庆祝活动,人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举行燃放烟花、赏灯、猜灯谜等活动。

二、传说故事在元宵节的背后,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1. 关于灯节起源的传说相传,灯节的起源与一位名叫佛波罗摩的头陀有关。

佛波罗摩是释迦摩尼的亲信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明智慧。

一天,他在燃烧火焰的时候,突然触摸到火焰,火焰并没有烧伤他的手指。

佛波罗摩将这种奇特的现象告诉了释迦摩尼,并且提出了用灯火来纪念这一神奇时刻的建议。

释迦摩尼接受了佛波罗摩的建议,并传下了灯节的传统。

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会点亮灯笼和烛光,用以纪念这一奇迹和佛陀的智慧。

2. 关于元宵节消灾的传说另一个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是与灯插有关的。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相信,灯火可以驱散厄运和恶灵。

据说,夜晚的时候,恶鬼和妖精们会出来作怪,吃人的魂魄。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点起灯笼,制造出光明和温暖,恶鬼们就会被吓跑。

为了避免恶鬼偷袭,人们会在屋子里、大街上、庙宇和灯谜会等地方挂起灯笼、点燃烛光。

这样,他们相信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幸福,并且消灾避难。

三、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是一个富有浓厚民俗色彩的节日,人们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1. 赏灯活动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灯。

元宵节的来历与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与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一直是很重要的节日,大家都很看重,那么元宵节是怎么 来的,关于元宵节的传说都有哪些呢?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灯节”,是春节 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 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在元宵节里,人们的风俗通常是张挂灯笼、放爆竹、烟花、吃汤圆。在福建等地 区,通常以庭人数确定挂灯笼的数目,所以以前人们在挂灯笼时挂得越多越好,寓 意多子多孙。 元宵节的民间活动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踩高跷,打腰鼓,舞驴子,舞狮子,猜灯 谜等。其中以舞狮子和猜灯谜最为重要,有趣。舞狮需要2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另 外还有一个人带面具扮演女人或者胖娃娃。狮子或蹦或跳,打滚,鞠躬,为人们祝贺 新春。猜灯谜是将谜语贴在灯笼上,以供游人猜,猜对者当场即可得奖。

2022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022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022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

它起源亍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

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高潮华彩乐段。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

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元宵节的民间习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起源及相关传说详解

元宵节的起源及相关传说详解

元宵节的起源及相关传说详解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份)庆祝。

它标志着新春佳节的结束,也是春天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观赏花灯、猜灯谜、品尝元宵等。

然而,你是否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本文将详细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

一、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早在汉朝时期就被记录在古代文献中,起初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

据说,元宵节最初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农作物丰收,同时驱邪祛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与亲友团聚、展示灯笼、猜灯谜等民俗活动相关的传统节日。

二、元宵节的传说故事1. 兔子奔月传说最有名的元宵节传说之一是关于兔子奔月的故事。

相传,玉兔是月宫里的仙兽,会制造各种美味的草药。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住在月宫里,她偷了玉兔的草药,并将其带回人间与丈夫共同享用。

为了惩罚嫦娥,玉帝将她放逐到月亮上,而玉兔则被赐予永远陪伴在嫦娥身边的命运。

因此,在元宵节晚上,人们常常仰望月亮,以纪念这个传说。

2. 汉明帝放火传说据历史记载,在汉明帝时期发生了一场大火。

相传,汉明帝梦到自己的宫殿被火焚烧,火势威胁到了皇宫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梦境的消失,明帝醒来后立即传令,全城禁止用明火,人们都点起了灯笼,起初是为了应对火灾的惊吓,但后来演变成了一个习俗。

从此以后,每年元宵节,人们点亮灯笼,祈祷远离灾难和疾病,保佑家庭和社区的平安。

3. 曹操射月传说相传在曹操统治时期,他曾对一个职位的选择感到困惑。

于是,他决定借助元宵节的月色来决定,他要求将人们的名字分别写在元宵上,并投入河中,只有第一个浮起来的元宵上的名字,就是他应该选用的人选。

然而,在他的意料之外,所有的名字都浮上了水面。

这个奇迹发生在具体的元宵节晚上,让曹操深受触动,他意识到所有人都值得被信任和重用。

4. 孔子点灯传说另一个有关元宵节的传说与孔子有关。

据说,孔子曾向他的学生弟子传授课程,当天已经入夜,不论如何也不能再继续上课了。

元宵节的历史背景解析

元宵节的历史背景解析

元宵节的历史背景解析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标志着春节的正式结束。

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

本文将为您解析元宵节的历史背景,带您深入了解这个独特的节日。

一、起源传说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太阳崇拜和灶神信仰。

相传,汉武帝时期,汉族的祖先华夏族首领伏羲和女娲夫妇以及众多的神灵都居住在人间。

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为了祭祀尊贵的神灵,人们燃放烟火、举行祭典,以期祈求一年的平安和丰收。

这便是后来元宵节传统的雏形。

二、宗教传承元宵节后来也与佛教有了紧密的联系。

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大年初一出生,于十五日达到佛道境地。

为了纪念佛祖,元宵节逐渐成为佛教的重要节日。

在此日,信仰者会在寺庙中放天灯,以示祈福和供奉。

三、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一个多彩多姿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除了燃放焰火和放天灯,元宵节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习俗。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猜灯谜。

在此日,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谜语,通过猜谜来增进娱乐和智力交流。

此外,元宵节还有吃汤圆、舞龙灯等习俗,这些习俗代表着对团圆、幸福和好运的追求。

四、文学名篇元宵节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会在元宵节创作诗词,以表达他们对这个节日的赞美和思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元夕》,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乡愁和思念的情感。

五、元宵节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现代社会,元宵节不仅受到中国人的热爱,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观众。

不同地区还会根据各自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丰富和演绎这一节日。

例如,在南方地区,人们更注重品尝各种不同口味和形状的汤圆,而在北方地区,则更注重燃放烟火和欣赏花灯表演。

总结: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它起源于对神灵的虔诚祭祀,与佛教有着紧密的宗教关联,还承载了人们家庭团聚、智力交流和思乡之情的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的来历简介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
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
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
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元宵节的来历简介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

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

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元宵节的来历简介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
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

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

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

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
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

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

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

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

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

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