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25

合集下载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了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5.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唐朝的建立与盛世、唐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在案例背景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以实用性为原则,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展示教学实际。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段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讲授新知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唐朝的建立与盛世、唐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二)问题导向
1.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PPT
——《剑桥中国隋唐史》——《剑桥 中国隋唐史》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扬州、苏州、杭州
积极作用: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一、隋朝兴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吴兢:论奢纵·贞观政要
(1)广设仓库; (2)兴建洛阳 (3)修建运河
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 仓—含其嘉时仓府遗库址极。为面充积实达,重45要万多的平去方处米, ,仓内储探亦出极2丰59盈个。粮其窖国。富其,中古还今有少一可个比粮拟 窖的还。留有已—经—炭吕化思的勉谷《子中5国0万通斤史。》
2、隋朝成就
又造龙舟凤䑽,黄龙赤舰,
楼船篾舫。募诸水工,谓之殿
脚,衣锦行幐,执青丝缆挽船,
以幸江都。帝御龙舟,文武官
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
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
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隋书·食货志》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一、隋朝兴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樊树志《国史概要》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通典·州郡典》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一:盛极一时的隋朝
1. 隋朝为何能开创统一局面?
(1)大势所趋: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隋唐大一统盛世奠定基础 (2)隋的特点:“混合交融”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 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47张PPT)
隋的国富,一方面固然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统 治者面对经济的发展而忘乎所以,推行过分聚敛财富的政策。这种聚 敛财富的政策忽视藏富于民而只注意藏富于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 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国富民穷, 基础是脆弱的,一旦动乱,立刻崩溃。何况隋炀帝自恃国富而滥用民 力,加速了崩溃的进程。《隋书》说:“(炀帝)自恃富强,外思广地, 以骄取怨,以怨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隋炀帝这个人 自负才学比别人高,刚愎自用,刚愎自用的最大危害,是好大喜功, 炫耀国威,滥用民力。 炫耀国威、滥用民力的最大危害是对外发动侵 略战争,其中最突出的是攻打高句丽。渡过鸭绿江的隋军主力三十万 ,在萨水(清川江)大败,逃回辽东城(今辽阳)只剩下三千七百人,进攻 平壤的四万水军也全军覆没。炀帝恼羞成怒,不顾一切地再次发动更 大规模的战争,终于酿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几年之间,各地大小起义 军增至一百三十多支,义军人数达三四百万,隋王朝土崩瓦解了。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情景创设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3.运用史料实证方法,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曲折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3.小组合作互动积极: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历史事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场景,如大明宫、大运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隋唐盛世的氛围。
2.以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场景为背景,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动荡局面。
3.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课件

5这8些1年字杨大坚致建分立为隋下朝列,几5类89:年派杨广灭陈,结束南北
044倍跳,出明循清环北看京两城汉的·文1.化繁荣
戒【奢思从 考简】,怎知样人评善价任隋,炀虚帝怀?纳谏
朱一雀百大 零街八长坊5对公应里着,10宽8达位1神5灵0米(至天1罡55、米地煞)
一高、仙隋 芝朝,兴李亡光弼(58,1-仆61固8)怀恩,安禄山,鲜于仲通,.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程标准]
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 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CONTENT
目 录
01 ·隋朝

02 ·唐朝 盛
03 ·五代十国 乱
一、隋朝兴亡(581-618)
1. “开皇之治”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派杨广灭陈,结束南北 分裂。杨坚在位时励精图治、国力日强。




一、隋朝兴亡(581-618)
1.“开皇之治”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派杨广灭陈,结束南北 分裂。杨坚在位时励精图治、国力日强。
2.隋朝的各项建设
广设仓库
修建东都洛阳




开通大运河
“洛口仓米逾巨亿”、“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
炀帝工程
思考 大运河该不该修? 应该怎么修?
贯通南北 巩固统一 经济发展
过度徭役 滥用刑罚 激化矛盾
3.一代暴君 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白居易
晚年的李隆基:“专以声色自娱”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炀”
杨坚在位时励精图治、国力日强。 ②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

人教统编版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优秀课件

人教统编版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优秀课件
黄河流域
十国
十国指五代之
外南方先后并 立的九个割据 政权,连同北 汉,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农民起义以后割据 局面扩大到全国而形成的。五代…… 实际上是五个大藩镇。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忧患1:边疆威胁与藩镇割据
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 为加强边境防御增设10 个节度使,天宝初年10 年节度使共有边兵49万, 而中央禁军仅9万。
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 又有其财赋 。
——《新唐书·兵志》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 政府任命一批安史降将为 节度使,内地军将、地方 长官也被委任为节度使,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削弱了中央集权。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 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 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人教统编版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优秀课件
人教统编版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优秀课件
01 02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稻米(流62脂7—6粟49年米)白,公(私690仓-70廪5年俱) 丰实。( 712—741年)
……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人教统编版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优秀课件
统一多民族国家盛 极而衰原因何在?
人教统编版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优秀课件
贞 观 之 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又下令把它拆毁。
虚怀纳谏
唐太宗
破题2:民族新生与边疆治理 人教统编版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

新知讲解 唐朝疆域图
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 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 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 力,统一全国。
新知讲解
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一)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 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继 帝位,其统治时期政治开明,史称“贞观之 治”。 (1)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 奢从简。 (2)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知识概览
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 重新统一。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李唐兴起后,唐 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朝中期 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 了激烈的挑战。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 暂分裂时期。
(一)概念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利可汗。
新知讲解
武则天设北庭 都护府。
唐高宗时灭西 突厥。
新知讲解

.
唐 与
7世纪前期,吐蕃赞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民族交融和国家的开发。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六课,而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内容包括隋唐盛世出现前提、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及盛世走向分裂,经济是基础,这节课的学习将为隋唐的制度创新、文化发展繁荣及中外交流等内容的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学习对于理解后面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以史纲的形式表述隋唐盛世出现的前提、盛世的表现及走向分裂的史实,线索和思路清晰,但内容含量大,史料内容需要提炼和整合,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并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提供的不同形式的史料,从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进而开拓思维,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1.知识层次虽然初中开设了历史学科,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分值的比例,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方法欠缺,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要通过直观的历史史料先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历史学科能力经过高一前一个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史料解读的历史学习方法,且进入高中以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使多角度、深层次探究隋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成为可能。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隋唐盛世出现的条件的学习中,其中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巩固统治更需要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然而隋朝短命而亡中对隋炀帝的评价让学生学会甄别史料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课本中的图文内容展现了隋唐盛世是吏治清明、制度创新、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综合作用的成果。

3、通过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让学体会到历史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说课稿
1.隋朝的统一与繁荣:隋文帝、隋炀帝的统治政策,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2.唐朝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女皇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成就。
3.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割据: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各政权的兴衰更迭,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2)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割据。
2.教学难点:
(1)对隋唐时期盛世局面的理解与分析。
(2)对五代十国时期历史背景、政权的兴衰更迭、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征: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和事件有较高的兴趣;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历史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较感兴趣,喜欢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途径了解历史。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还需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激励。
2.组织课后小组讨论,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3.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
2.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历史事件、人物、成就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过度徭役 激化矛盾
历史纵横
皇帝的谥号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 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 的才能或“道德博厚” 。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 “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
唐太宗说:“自古 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民族迁徙+争战割据+各族同化
•唐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战争统一+政令措施+和亲联姻+上层归附+经贸往来+文化影响
6、盛世民族关系
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甚至官拜宰相。 1、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逝世后,赠兵部尚书、夏 州都督。 2、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徙封凉国公,死后陪葬昭陵。 3、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居留唐朝五十年,曾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官。 4、高仙芝,高丽人,玄宗时官至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
兵额与功能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重兵守边疆 驻兵少防盗贼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D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8、唐朝覆亡
①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 治。 ②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 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③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
后周世宗虽未能统一,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25张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 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 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 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 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 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 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 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 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 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 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 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 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 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 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 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 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 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 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 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82、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 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83、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8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8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8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87、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88、过去一切 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89、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9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9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 想。——鲁巴金9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9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94、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9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 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9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7、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98、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 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b.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c.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学评价与反馈: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
b.创设图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清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脉络,降低学习难度。
c.组织课堂辩论会,让学生就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战乱与和平等话题展开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认识。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a.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对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方面有扎实掌握。
5.针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乱,思考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并与现实社会进行联系。将思考成果以书面形式提交。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2.作业提交前,可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3.提交作业时,请标注清楚作业序号,方便老师批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我将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隋唐时期的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2.分析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原因。
3.简述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及其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强调以下知识点:
b.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讨隋唐盛世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_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_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PPT教学课件
民族交融下的
第6+7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581年—907年】 【907年—979年】
Ⅰ 隋唐盛世的风华
隋唐时期皇室的婚配状况
隋唐时期皇帝 隋文帝,汉族 唐高祖,汉族 唐太宗,汉族
配偶 独孤氏,鲜卑族 窦氏,鲜卑族 长孙氏,鲜卑族
女婿 女婿宇文赟为鲜卑人 19女中有7位嫁给胡族 21女中有8位异族驸马
Ⅱ 隋唐盛世的凋零
2.两税法的出台与唐代中期的改革
(两税法实行后)“天下便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身丁为本,资产 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旧唐书·杨炎传》
问题8:(1)什么是两税法?唐王朝为何改行两税法? (2)为什么两税法施行后“天下便之”? (3)这种纳税标准的变化有何积极意义?
——葛承雍《大唐之国》
问题3:(1)域外各国纷纷遣使来唐初交流,反映了什么问题?
(2)各国为何会选择与唐进行频繁的交流?请用史实加以阐述。 (3)唐代前期为什么会出现繁荣富强的局面?
Ⅰ 隋唐盛世的风华
3.先进的制度
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过渡:除了唐初君主的开明统治,唐代还有哪些光彩照人的制度建设?
盛世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2.晚唐政策的调整 例如: 凋谢 2.黄巢起义的冲荡 3.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4.五代十国的到来
(2)频繁的中外交流 9. ①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远呢?
交融下的盛世兴替 隋盛风隋唐世华唐 231...强先安盛进史的 的 之国制乱力度的— 爆((((发从1234“))))贞均租三科观田庸省举之制调六制治的制部的”延出巩发到续 台 固 展“— — — —开— — — —元奠充成完盛定裕熟善世了了了了”经财政官济政治僚基赋制政础税度治 在562采医43G展6电级第顾故中于用二重3由【319尝生的31到元逐明待本识6B3①。能,尽.... . 、 、 、 . 、 、 、0.项222如作购院E望话制八客选国革现、要地学自:人了佑之年之课,贾廷不数害、将气做2手配分分用根手遭,果业 代 服 公 — 测 度 条 的 B资 命 代 地 的 球 生 谓 三 民 1元 四 春 。 首 生 尉 及 用 之淝2统规体好势色封封动本9机到。“1把现理务司—试有功产领词球战的回:年英年年,徽先断名乃也五,水世计年则充加符制制词原,了5场机前重也助能阶导汇的役赤答“解雄,,又宗讲”谊言。,乃之纪方,内作的装气S合::“因数中((为彻构总建是于性级者替大和道】放们轼积减立述洛贾孝为短改战,西西法刘化文意前前汽竞:码外”底在裁。一维满民及换小战半有战。以以价,了阳生文官贾善:周周“的备于如思应的车是争农相反3推成韦种持足主其古争径规争上七论粜更自人年帝名生活分分8选在心行不检检代”上民机动3表动交尔检服与革纲代算则时溯品事常三由也少说,曰动封封定成、云是年查查替岗阶的势判供奇测务心命领词出才期到服,平大与年,之悉:5的诸诸都外流“,气工了条 级 照 力S东依断应说方品理包、汇地有(一入为米敖规十颇,更“记侯侯活称化水洛瓶作马件的相的晋据。商,式质性括对。球自千侍当,,则八通超秦1录的的动帝于,阳阀,车的局机联9与”,确创。的满旧象如的由八延轴多遂的以诸迁之﹐4制制,,行初之门及,人限,合前6跳而定新对一足民、把赤。百和者作提关能子,法利度度使国-。无人、时员性利镇1秦石是后是于致主任道四,所饘举系诵百一。“用9))员号最定吾,压发--要:用压的4成--“必电化主务周十即恨粥玉诗家岁孝2:于--9工汉后社截质、年力现汉汉积①光。个战为年胜话。义、长年赐。药局属之中文向对,指会取,余少表充武武极无学工役障)能服此革结是银轼剂观书书至帝4上于史出规”但、初及装帝帝参法传作万,,碍,东力务外命果指绯恐,,闻。太初司安称我则常予学连过实实与提感日千该。为晋。人,等从,不遣复于文中即(的全蜀们划行”,1接程施施竞出器内米句等此了8以他员还因迁见使朝郡帝大位1报用汉要定于专管中4推 推争切来,。8正换后最少希,可素中容挟奉中召夫,0告4电。维了所欲线的恩恩上合捕在(年确成在0后胜望在以。书,医郎吴以。谦等、年护自当擅等潜令令岗实获青理鸦的“英摧多我他应进舍请分。廷为②让方确鸦和由行权符在,,,际图海解片翻国分分毁。”的征行人外坊轼尉博贾未面保片改的,,,合危通的象政4战译伦封封国员的顾,,治自为士生遑﹐万消战进边把止纷要险过革府争应敦封封民工时客三拜病元河。以也它千防争规界“于乱求,竞命采到该尔的封封党勇候满年龙,佑南是为。就米通起则,所诸,对争纲购社1是、街再再反于就意权图活以守时汉诸可9的道,,不事无有上领网会使:汝道1分分动创需度知阁者来闻贾兴律以长畅9中可。异隐岗;、规之孔”上封封统年等新要调礼学甚,其生至令成度通国不”常患提②青则更子于,,,治五出换,跟查部士众未秀年孝所消消为:、进止。车高领海是加删是而四现成有他和贡、。尝才二文更弱弱一课配入。辆素导招人符篡天牺运了“前讲市举知轼以召十二定诸诸个后戴民你”不质集标们合《虽子牲动如瞻清场会杭曰岁置余十,侯侯广练安主”允、团投享人。尚嬉后的)今意楚意大州:课门,余及势势受和习全主许增腐标有民书笑亦英这识工见雪。乞下最年列“力力各新2帽义杭加强败网自的》怒疏:雄种。作的苦既迁甚为,侯;;方民、革,气能,上由利,骂之一们人其的反寒至,幸少天悉--好主遵命水--。力无公的益从之,个--。行含条应士杭故爱。下就西西评主守时陆、法告保和《辞不人三横义款调坐,官每和国晋晋的义搬期孝之展长成障社尧,用日十道是。查庭大止诏洽,分分资革运一文会示 期交。 会典皆 其行年线, 公 。 中 旱 于 令 , 其封 封料命物百皇,才保结接发》可议5是。不司噤,此议而说同同。(品多0帝疫1华持果着展开书,指千它守要未饥。下固皆9姓姓的年初死1。团,提的始而乃1米洁旧通能疫建,当自诸诸9要来立比9结同出要截诵以年,1白,过言并中诸改贾侯侯点在,他9;时我求取之贾五绕醒年不监轼作靖老正生王王养反闻处向们。记。生四地目“过听宽。国先朔发成帝河五常成要述其为运球,度来其轼元生,之习反像南四多交通。体长动赤保掌禁请年不易。惯封斑守”。供过运浑沙到道守控约于,能服于,建马吴”应自动涵王1乃一,电使朝卒言色是9建斗身公商律至光太裒4圈追话得,于,,天立争上治9发与1芒傅羡要年求服尽免常贾法子9有中的平出他,。缗4走中未务技本州生制议规牺条为9成律雄得8华年来的巡路,尽度以律牲斑天0交做视二人新0。品铺上轼为,为的的,下天所通到百千民中因质内供师之定贾作人第—以知自代,共国此,侍米父对官生业民一—又书觉,复和成,可每三洵,名任现英,环称。遵有发国立G以摧之为人,公场雄故游“守文橐斑成,E录辱一文人兴卿,们与地规章中马立这公音举,,各礼之那,李球则以黄线整)司,子复既如乐位两么表斯8;来金同”个的或且得而其,。0。个安示同天,五时新人者持赐得意乃绛阶全永邑。盖十要民才随暖度之所悉、段事远而)亦两敬主培时昧僧于欲草灌。故的常鲜,畏主训抽单牒天出具、革次纪学矣以规义宗查词,,。其东命数念事。作则革旨监诬易诸事阳性必。焉病、命是听以米生仪侯质定,坊树阶:,为以于法、的大乃,立段觉这罪救是,冯确大征稍规中醒样轼饥乃色敬定降为畜则牺的尽者以尚之—取低廷钱意牲高奏。为黄属—决。尉粮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5PPT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5PPT
AD581,北周外戚杨坚取代北周称 帝;
AD589,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分 裂局面,统一全国;
隋文帝励精图治,厉行勤俭,在他 治下隋朝国富民强,史称“开皇之 治”;
隋文帝统治晚期,纵情淫乐,帝国 统治出现危机。
隋炀帝的统治与隋帝国的灭亡
兴建洛阳城; 修建大运河; 修长城; 修宫殿; 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惨败; 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重创隋帝国 的统治; 隋朝贵族李渊趁机起兵,隋炀帝被 杀,隋朝灭亡。

唐末五代又十国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时代的 开始和结束。
思考一下 是什么导致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出现
玄宗走上 黑化之路
矛盾尖锐 边疆紧张
边镇势力 尾大不掉
地方中央 矛盾激化
安禄山等 铤而走险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唐玄宗在边境种地增置军镇, 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 大。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 重内轻的局面。此时的唐玄宗沉湎 于享乐(纵情淫乐),怠于政事, 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隋唐大运河:功过得失
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 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 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盛世大唐天下知
从贞观之治、武周时代到开元 盛世。
唐朝盛世的出现
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武周武则天
政启开元 治弘贞观
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讨论一下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有哪些表现?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
贞观之治
开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 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提出“‘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条件有哪些”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该部分内容,并勾画重点。(板书问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解答上一问题,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句加以辅助解释。(分点板书答案)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等发明创造,展示课前准备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工业革命时期的其他发明。
华夷一体,四海一家 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四海升平,天下一家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社会 繁荣
贞观之治;武周;开元盛世

东突厥:委派突厥贵族管辖,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民族 融合
西突厥:在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吐蕃:文成公主入藏与唐蕃会盟
靺鞨: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任务1:何种治国理念成就盛世?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 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 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人之法。
——《贞观政要》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朋党之争
由于政见与利益的分歧形成朝廷中的派系、集团
牛僧孺:“牛党” VS 李德裕:“李党”
两党交替掌权,斗争持续达四十年之久
宦官专权
操纵:禁军 藩镇节度使 朝廷将相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黄巢起义
时间:875年 领导:黄巢 过程:攻占长安,重创唐朝 结果:朱温降唐,被封节度使
黄巢起义被镇压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均田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
隋朝兴亡
问题2:隋为何能盛极一时?
其二,“大索貌阅”(地方官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 用以编订户籍)和输籍之法(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 法)的实行,使魏晋以来大族荫庇的民户成为编户齐民,政府 直接控制的纳税人口和纳税耕地骤然增加。
——樊树志《国史概要》
大索貌阅 输籍之法
问题3:隋为何“短命而亡”?
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 姓而惜仓库”,国富民穷,基础是脆弱的,一旦动乱,立刻崩溃。
隋炀帝自恃国富而滥用民力,加速了崩溃的进程。《隋书》说: “(炀帝)自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怨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 未之闻也。”
隋炀帝这个人自负才学比别人高,刚愎自用,刚愎自用的最大危害, 是好大喜功,炫耀国威,滥用民力。炫耀国威、滥用民力的最大危害是对 外发动侵略战争,其中最突出的是攻打高句丽。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回答

3、解答并导入新课——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樊树志《国史概要》
宇文泰军事贵族杨忠
宇文邕
杨坚
宇文赟
杨丽华
独孤信 独孤氏
民族交融
大势所趋
隋朝兴亡Biblioteka 问题2:隋为何能盛极一时?
其一,北魏至北齐、北周时期均田制的实施对农业生产
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均田制规定耕牛可以授田,
刺激了农家饲养耕牛、使用牛耕的积极性。牛耕的发展又促
进了农具的一系列革新,形成了牛耕的完整体系。
任务1:何种治国理念成就盛世?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开元盛世
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 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爱惜民力 爱惜人才 发展经济 发展文化 政治稳定
选贤任能 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 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任务2:唐朝疆域与少数民族分布
唐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图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任务3:唐朝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樊树志《国史概要》
隋朝兴亡
问题3:隋为何“短命而亡”?
617年,李渊 在太原起兵
618年,李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隋炀帝 被部将 杀死
隋朝兴亡
建立 589年,杨坚,长安


举措 广设仓库;新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灭亡
618年,李渊称帝,唐朝建立,都长安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隋朝兴亡
问题2:隋为何能盛极一时?
其三,江淮以南经过三国以来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经
济重心,大运河的开凿,把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与江淮以南财
富之地联系起来,在转输物资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运河保证
隋朝能获取最富饶地区的资源,其后唐朝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可
以归因于这一运河体系。
大运河
——樊树志《国史概要》
隋朝兴亡
东突厥:
唐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图
武力征服 册封突厥贵族管辖 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西突厥:
武力征服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任务3:唐朝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回纥:
唐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图
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
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会盟
靺鞨:
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唐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图
隋朝为何能开创统一局面?
西魏 北周
东 汉

十六国
蜀 吴
西晋
东晋
北魏 东魏 北齐

宋齐梁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师:陈可新
隋朝兴亡
问题1:为何隋能开创统一局面?
隋文帝杨坚有着汉族与 鲜卑族混合血统,在他身上 兼具汉人胡化、胡人汉化的 双重色彩,这种汉人与胡人 传统兼容的身份,使他轻而 易举地征服了南方的陈朝, 恢复了中华帝国的统治。
五代十国
五代
后 梁
后 唐
后 晋
后 汉
后 周
前 后 南南 吴
蜀 蜀 吴唐 越
十国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衰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唐朝统治 象
唐朝灭亡: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 五代十国:北方5个短命王朝和10个割据政权

开 安史

贞 观
宗 武 后
元 之乱 天 宝
镇 割 据
626 649
704 712 755 763
907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控制边境 节度使
行财军 政政事 权权权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唐: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唐: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