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隋唐五代十国知识点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汇总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汇总(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文帝死后次子杨广即位,就是隋炀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大一统)。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从分裂到全国南北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2)隋朝的经济建设活动:(注意三点)①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②兴建东京洛阳城(隋炀帝兴建东京洛阳城);③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但要注意运河的修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3)李唐代隋(隋亡):(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大规模起义,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李渊也趁机起兵。
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视为唐高祖,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10、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注意三点)(1)政治演变:(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被视为:文治武功的盛世,后世政治的楷模)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②武周政治: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高宗死后不久,皇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史称“武周政治”。
(贞观遗风)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③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历史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历史小高考必背知识点一、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朝代,甲骨文是其主要文字。
-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形成了诸侯国的封建体系。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兴起。
3.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中古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
-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
2. 隋唐五代- 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
-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
3. 宋元明清-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国力。
-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近现代历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来自强。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
2. 民国时期-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
-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
-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的金字塔、法老和象形文字。
-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如雅典的民主政治。
- 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影响。
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传播。
高三隋唐时期历史知识点

高三隋唐时期历史知识点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隋朝到唐朝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政权更迭、社会经济的繁荣等重大变革。
以下是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 隋朝的建立:在北朝时期,北方多个政权割据,形成分裂局面,杨坚发动兵变成功,建立隋朝,并被尊为隋文帝。
2. 北方统一: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改革、加强对南方的征服,最终实现了对北方的统一。
二、隋朝的政治改革1. 科举制度:隋朝推行科举制度,并对其进行改革,使其更加公平合理并且体现了功绩的选才制度,为后世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2. 倡导节俭:隋文帝倡导节俭,成为隋朝政府的治国理念。
三、隋朝与外国的交往1. 中亚和滇池:隋朝进行了对中亚地区和滇池地区的控制和征服,扩大了隋朝的势力范围。
2. 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征战:为了巩固北方的统一,隋朝对北方的游牧民族进行了多次征战。
四、唐朝的建立与盛世1. 李渊的起义:唐朝的奠基人李渊发动起义,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并建立唐朝。
2. 武则天的统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去世后,武则天成为女皇帝,统治着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五、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1. 文治政策:唐玄宗进行了一系列优秀的政策,如开元礼乐、推行佛教等,使得唐朝进入了一个繁荣的盛世。
2. 诗词的繁荣:唐朝出现了众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如杜甫、白居易等,使得唐代成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鼎盛时期。
3. 对外扩张:唐玄宗时期进行了对外的扩张,如对吐蕃的战争,进一步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六、唐末的动荡时期1. 宦官的干政:唐朝晚期,宦官插手政治,干涉朝政,导致朝廷内部动荡不安。
2.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末年的一场重大叛乱,使得唐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国力大幅下降。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并且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梳理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在统一北方后,于581年建立隋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2. 隋炀帝的改革:隋炀帝杨广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包括封禅制度、均田制度等,但后期统治不善导致国家内外交困。
3. 安史之乱:唐朝初年的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安史之乱爆发,给唐朝带来严重的政治动荡和战乱。
4. 延续与发展:唐朝通过变法和政治手段,逐渐稳定国家局势,实行科举制度,开创了贞观之治。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与农业1. 天下统一:隋文帝杨坚统一华北后,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修筑了大运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2. 粮食生产: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度,有效分配了土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保证了国家的稳定。
3. 经济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家开展了轮作耕作、水利工程建设等,加强了农田开垦和水利灌溉。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与教育1. 科举制度:唐朝贞观年间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进入官府,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2. 文学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王勃、杜甫、李白等。
3. 文化交流:隋唐时期与西域、中亚等地的交流频繁,带来了佛教、回纥文化等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隋唐时期的科技与发明1. 造纸术:隋朝末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书写、阅读和传播知识的便利性。
2. 印刷术:隋唐时期,唐朝宰相韩愈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大规模印刷和流通。
3. 航海技术:隋唐时期的航海技术大幅提升,促成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加强了东西方交流。
五、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1. 与北方民族的关系:唐朝通过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与突厥、回纥等北方民族建立了友好关系,确保了边疆的稳定。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演变和变革。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对于隋唐时期的知识点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隋唐历史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隋唐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建立了集中大权的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设立多个郡县进行地方治理。
皇帝拥有强大的权力,在各地设立官员进行官职任免,建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进行中央集权。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机构,管理国家事务。
地方上继续实行郡县制,但在唐朝时期加强了地方自治,设立节度使、刺史等地方官员,改善了地方治理状况。
二、隋唐社会经济1. 隋朝社会经济隋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水利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隋文帝实行均田制,平定乱世,恢复了社会经济秩序。
同时,隋朝加强对商业和手工业的支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唐朝社会经济唐朝时期继续强调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增加了农民的土地保有量和兵员编制。
唐朝还大力发展了丝绸之路,进行对外贸易,推动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同时,唐朝还实行了均输法,限制土地兼并,保护农民的权益。
三、隋唐文化与科技1. 隋唐文化隋朝是文化艺术复兴的时期,隋文帝注重教育,修筑了大量的宫殿和文化建筑。
唐朝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唐朝的文化活动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和文化艺术作品。
如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壁画艺术的发展等。
2. 隋唐科技隋唐时期也是科技创新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农业、水利和印刷术等方面。
隋朝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唐朝在水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改善了水资源利用状况。
同时,唐朝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传播效率。
四、隋唐对外交往1. 隋朝对外交往隋朝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隋文帝时期,秦晋两周、高丽等国先后向隋朝称臣。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时间知识点梳理一、秦朝(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成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
二、汉朝(前206年-220年)
刘邦建立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三、三国时代(220年-280年)
三国魏、蜀、吴相争,蜀汉最先被灭。
四、隋朝(581年-618年)
隋文帝统一南北,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
五、唐朝(618年-907年)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六、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南汉、南唐、吴越、南吴、荆南、南楚、闽、后蜀、前蜀、吴。
七、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靖康之耻,丧失北方土地。
南宋(1127年-1279年):与金朝抗争,最后被元朝所灭。
八、元朝(1271年-1368年)
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民族政权。
九、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成祖洪武年间国力强盛。
十、清朝(1644年-1912年)
满族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十一、近代时期(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以上是对中国历史中一些重要时间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时间与事件的关系,深入理解历史演变的整体脉络,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面对当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清单-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一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朝的建设(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物资和备水旱赈济。
(2)隋炀帝的建设①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②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隋朝的灭亡(1)原因①隋炀帝的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各地起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李渊起兵反隋。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2.“贞观之治”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3.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4.“开元盛世”(1)背景: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
(2)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3)评价: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民族关系(1)东突厥:6世纪中叶,突厥建立政权,后来分为东、西突厥。
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2)西突厥:高宗在位时,联合回纥灭亡西突厥。
唐朝中央政权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3)吐蕃: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历史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历史高考对应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历史高考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时期:黄帝、尧、舜、禹、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的强大、秦始皇的政治和军事措施、秦朝的政治制度。
3. 西汉、东汉及三国时期: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兴汉思想、东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三国鼎立的原因和特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国力的衰落、魏晋南北朝政治和社会制度、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6. 宋朝及元朝时期:宋朝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元朝的统治和后果。
7. 明朝及清朝前期:明朝的统治及其政治、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清朝的建立和社会状况。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及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目标、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建设、文化大革命。
5. 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就。
三、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旧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最早的文化特征、农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铁器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 古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成就、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4.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清真教的形成、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背诵知识汇总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背诵知识汇总(1)唐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注意两点)①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这是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②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主要代表:越窑的青瓷像玉像冰,邢窑的白瓷像银像雪;此外,还有造型美观大方、堪称艺术的珍品三彩陶器)(2)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后期急转直下,从此走向衰落)安史之乱、唐朝覆亡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知道这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天宝年间,怠于政事,政治腐败,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755-763年)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唐朝覆亡: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黄巢起义,使唐王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
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唐朝灭亡。
(自907年唐朝灭亡后的半个多世纪,南北方出现了十余个割据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3)五代十国:(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北方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9个割据政权9(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4)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清除五代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基础。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正是伴随各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主要了解选官制度、中央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总结
一、历史解释——隋唐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客观上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比较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4)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大规模兴修水利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二、唐朝民族关系
1.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因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使唐朝时期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
(2)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
(3)唐太宗能采取开明的政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4)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5)“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也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2.历史解释——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1)设立机构:唐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册封首领:唐玄宗曾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3)武力征服: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军大败东突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定。
(4)政治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5)会盟通好:唐政府与吐蕃会盟巩固了双方友好关系,也符合当时双方关系的实际。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
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通典》
帝不以同诸之蕃处酋:长一毕般集朝洛代阳多…是…王于朝端末门街期盛资陈源百调戏配,能戏力场(财政能力)枯竭,隋朝
周国围库五充千盈步,,但执是丝隋竹炀者帝万穷八奢千极人欲,声、闻大数兴十土里木,、自滥昏用民力、穷兵黩武超过社
〔概念解析〕藩镇割据
三、唐中后期的衰亡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几个主要的藩镇 仍然不服从中央,他们在名义上接受了 唐中央的官职,但实际上是半独立的状 态。节度使是世代相传的,或是由军官 们共同推举的,唐中央只是按既成事实 加委而已。当时的藩镇割据主要是在河 北,就是安、史原来占领的地方,即卢 龙、成德、魏博,这三个镇长期割据。
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
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
点的是( )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欧阳修《新唐书·兵志》
三、唐中后期的衰亡
〔思维点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
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东南型 边疆型
数量(个) 7 8 9 17
官员任免 藩镇自擅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赋税供纳 不上供 少上供
上供 少上供
兵额与功能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兵少防盗贼 驻重兵守边疆
赋”,三是“选用廉吏”,四是“使民衣食有余”。
材料四 贞观时期强调以仁为本,以刑为末。④唐太强宗调称司:法“宽死容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的1.了解隋朝建立、统一及灭亡的历史过程。
重点讲述了隋朝的各项建设,但隋朝短命而亡,隋炀帝的统治被人民群众推翻,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
2.了解唐朝的繁荣和民族交融。
描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并通过介绍周边少数民族和唐王朝的关系变化表达出少数民族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了解安史之乱及唐末五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国家政局外重内轻,藩镇割据、国家力量削弱,唐朝最终灭亡。
五代中讲述后周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时空坐标知识点 1 隋朝兴亡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且经济联系加强,民族交融不断增强。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建设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兴建两都兴建大兴城和洛阳城。
开通大运河大运河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延伸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1)从政治方面来看,隋朝作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集中力量兴建大型工程,有效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促进民族交融,巩固统治。
(2)从经济方面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便利了南北运输。
(3)从主观目的来看,开凿大运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隋炀帝前往江南繁华地区巡游享乐的需要。
4灭亡(1)时间: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规模起义。
辨析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统治时间短,都因为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二世而亡。
(3)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
秦修建了万里长城,隋开通了大运河。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上)

盛唐
短
初唐
武周
安史之乱(755-763)
藩镇割据
乱
开皇之治 589年完成统一
政治
贞观 之治
黄巢起义
581年 隋朝
建立
隋
618年 唐朝
建立
581—618
755年
唐
618—907
907年 朱温废唐 960年 北宋 建立
五代十国
907—979
【阶段特征】
隋 总体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四、基础知识
二、唐朝(618—907):盛世荣耀,万世景仰
(四)民族关系
材料1:(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 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明重点
1.隋朝的工程建设成就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交融、隋唐处 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及意义。
备热词
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家统一 、唐蕃和亲、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 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五代十国
涉及章节: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选择性必修1:第1、5、8、11、15、16、17课。 选择性必修2:第7、12、14课; 选择性必修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军事上促使 中央集权削弱
政治上导致 社会矛盾激化
2、过程:755年安 禄山/史思明在范 阳起兵,发动叛乱, 历时八年,763年 被唐平定。
四、基础知识
三、唐末五代:盛世危局,衰败始末
高三历史隋唐知识点

高三历史隋唐知识点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隋朝与唐朝两个朝代,时间跨度长达近300年。
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重大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一、隋朝(581年-618年)1. 隋文帝杨坚开创隋朝,统一南北朝局面。
他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 隋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历史上著名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为后来的唐朝提供了人才基础。
3. 隋炀帝杨广推行修筑大运河,该工程的完成加强了南北交通,有助于促进了经济发展。
4. 隋末民变爆发,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史之乱,导致隋朝的灭亡。
二、唐朝(618年-907年)1.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开元盛世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帝国。
2. 唐朝实行了节度使制度,削弱地方豪强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3. 唐朝推行了唐律和唐令,加强了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社会的秩序。
4. 唐朝的科技、文化达到了巅峰。
盛唐时期,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唐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与周边的吐蕃、突厥等国家保持着良好的交往。
6. 唐朝中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导致王朝逐渐衰落。
总结:高三历史上隋唐时期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昌盛的时期。
两个朝代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知识,深入了解这段宏伟壮丽的历史。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
高三学子们要努力学习历史,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隋唐知识点汇总

高三隋唐知识点汇总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学科的隋唐知识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的,以统一北方和南方为目标。
他通过一系列军事征讨,在581年统一了北方的北周王朝,随后又在589年攻灭了南方的陈朝,完成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2. 隋朝政治制度与改革隋朝采用了统一的政治制度,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此外,隋文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简化官制、推行均田制等,提高了国家的统治能力,为隋唐之际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3. 隋朝的疆域扩展与对外关系隋朝进行了大规模的疆域扩张,先后征服高句丽、百济、东突厥等周边国家,边疆地区的统一为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此外,隋朝还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与突厥、吐谷浑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4. 隋朝的经济发展隋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通过实行均田制和推行农田水利工程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隋朝还积极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此外,隋朝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水陆交通和商品流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隋朝的文化繁荣隋朝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继承了北方汉魏鲜明的艺术传统,发展了石窟艺术和彩画艺术。
此外,隋文帝杨坚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兴办了国子学和太学,培养了一批文化人才。
6. 唐朝的建立与盛世唐朝是由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建立的,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
唐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誉为“贞观之治”。
7.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唐朝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李渊建立了国家的中央组织和官员的任用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民还推行了征战制度、均田制和法令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知识清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清单一、隋唐盛世(一)隋朝1、统一全国公元 581 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589 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节俭,开创了“开皇之治”,为隋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杨广在位时,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使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入朝为官,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唐朝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轻徭薄赋,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武则天统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3、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进入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经济发展(1)农业: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等新农具,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手工业:唐朝的手工业发达,丝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等都有很大的发展。
其中,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
(3)商业: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布局规整,商业活动频繁。
5、民族关系(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2)唐玄宗时期,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6、对外交往(1)日本: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回国后仿照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归纳隋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高考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隋唐时期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力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隋朝的兴起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建立的,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标志着中国自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中走向统一。
杨坚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重视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以及开展灭突厥等措施,为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法律制度隋朝在法律制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代表作为《隋律》和《开皇律令》,被后世视为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遗产。
这些法律注重了犯罪的惩罚和赏罚相对应的原则,对于治理社会、维护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隋朝的经济制度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税制改革、农田水利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繁荣的发展,推动着隋朝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四、隋朝的科技与文化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重要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巅峰。
在科技方面,隋朝发展了许多重要的技术,如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
在文化方面,隋朝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果,如雕版印刷、唐诗鉴赏等等。
五、唐朝的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开创者为李渊,其实际统治者为唐高祖李世民。
唐朝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被誉为“开国盛世”。
六、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采用了一套完善的官制,其代表作为《唐律疏议》和《唐刑律》。
这些官制尊崇儒家的思想,实行科举制度,注重德才兼备的选拔标准。
这些制度为唐朝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唐朝的经济制度唐朝的经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外贸易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此外,唐朝还大力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为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八、唐朝的文化艺术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的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唐朝出现了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隋唐高考的知识点

隋唐高考的知识点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那时候的文化、科技、科学、艺术都十分发达,人民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因此,它所涵盖的知识点也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隋唐高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一、历史知识点1.隋唐朝的建立、发展及衰落;2.隋炀帝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政策和变化,还有他的下场;3.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政策和变化,还有他对外朝贡体系的开展以及天下大治的形成;4.唐朝之后五代十国的历史演变和开国君主的治理成果;5.唐宋时期的历史经验的;6. 比较唐朝和宋朝两个朝代,看它们共性和差异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文化知识点1.隋唐时期的文学流派,如唐诗、唐歌、唐文、唐赋、和中唐小说等;2.唐朝诗歌高度发展,其中有许多文学经典,如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3.唐代及其前后几个朝代的著名文学家和文学作品;4.隋唐流传下来的一些典籍如《庄子》、《论语》、《道德经》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5.隋唐时期的艺术形式,如画、洛阳铜雕、唐三彩、木雕等都是当时重要的文艺表现方式;三、科技知识点1.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劳动条件,如犁、耕耘机具等的发明与改进,以及渠道建设与水利工程等;2.唐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如制药、制炼、纺织、陶瓷等;3.隋唐时期的航海技术与地图制作;4.隋唐时期科技创新的特点及其成就,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
四、宗教信仰知识点1.隋唐时期的佛教发展及其影响,如进入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了许多经典著作,促进了一些社会制度的初步形成、道教兴起与其发展进化;2.保持宗教信仰的官方制度和文化,其世俗利益对于灵山宝许多寺庙等宗教地点的墙等的建造以及佛教、道教等信仰的流行具有深刻的影响;五、其他知识点1.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变化与发展;2.隋唐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化;以上是隋唐高考的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围绕着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科技这三个方面,详情还需要学生和老师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五代十国:
政治:
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在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工、刑
中书省: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负责具体实施
三省六部运行机制:
如:皇帝想在宫殿内修房子→将这一想法告诉中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交给门下省审议→审议通过→交给尚书省执行
皇帝想在宫殿内修房子→将这一想法告诉中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交给门下省审议→审议不通过→返回中书省修改→修改后再交门下省→门下省重新审议(只有门下省审议通过才能交给尚书省执行)
选官用官制度:
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朝出现后,一直持续到1905年)
隋炀帝时期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
唐太宗时期设置“明经”、“进士”两科
↓
武则天时期开创“武举”和“殿试”
科举取士的意义: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官僚集团精英化);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将选官用官的权利从地方收归到中央,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推动了唐诗的兴盛,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
科举取士的局限性:片面重视文化素质;选拔的官员听命于皇帝,为皇权服务;到了明朝时期异变为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藩镇割据(节度使) 节度使,是一种武将管理地方的制度,最初职能是镇守边疆。
但随着均田制瓦解,府兵制崩溃,募兵制的兴起,节度使权利发生变化,节度使有权在统辖范围内征税、征兵、任命官员,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最终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平定后,节度使继续存在,中央集权继续受到严重的威胁。
外重内轻: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藩镇力量强于中央,这种模式极易形成割据势力。
处理民族的关系: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与吐蕃的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羁縻政策:唐朝实行的一项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控制下,不改变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同样重要。
宦官干政:宦官干政在唐朝后期极为严重,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往来,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商品交易的时间、空间限制被逐渐打破(国家仍然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市场管理仍然严格)
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邸店、柜坊、飞钱、夜市的出现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江南地区得到了发展,南北方经济开始趋于平衡,“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但仍然是北方经济好于南方)。
五代十国时,统治者实施一些奖励农桑、兴修水利的政策,继续推动江南地区的发展,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对外贸易:
唐朝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样重要,唐朝还专门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唐朝时期还出现了一条与西南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的——茶马古道(兴起于唐宋,兴盛于明清,鼎盛于二战中后期)
农业工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唐初延续北魏时期的均田制唐中期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严重
↓↓
租庸调制两税法
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
租:田租
庸:力役(如果不想服徭役可以用绢来代替)
调:丝、麻、布匹
两税法:
原因:安史之乱后,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更为严重,租庸调制不能继续推行
内容:以土地多少和财产多少作为征税的标准,征收方式以金钱为主,一年分两次征税(夏秋两季)
意义:①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改变了人丁税为主的征税方式,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以土地和财产作为征税标准,有利于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
思想文化、科技:
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影响到了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唐朝文化吸收了一些外来风格
三教合一:
唐朝统治者推崇道家思想,佛教、道教盛行。
安史之乱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教化人民,韩愈提出了复兴儒学。
融合了佛、道义理来解释儒学,三教有合一的趋势(三教合一儒)。
唐诗: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动,文化呈现一番繁荣景象,唐诗盛行。
火药、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瓷器(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