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储备粮管理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地方储备粮是指各地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保障粮食供应安全而储备的一定数量的粮食。

为了有效管理地方储备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高效发挥作用,各地制定了相应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地方储备粮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储备粮的分类和来源地方储备粮根据其用途和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筹的地方储备粮,另一类是国家储备粮的地方分库。

自筹的地方储备粮主要包括地方政府通过购粮和收购等方式筹集的粮食;国家储备粮的地方分库则是根据国家粮食储备政策,按一定比例由国家调拨给各地区的粮食。

二、地方储备粮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为了贯彻执行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各地设立了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一般由地方粮食局或粮食储备管理局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这些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包括储备粮的采购、存储、检验、统计、销售等环节,并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确保地方储备粮的正常运转。

三、地方储备粮的采购和储存地方储备粮的采购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粮食产量和储备计划,通过集中采购或收购农民的粮食来满足需求。

采购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合同和政策。

采购完毕后,地方储备粮需进行储存。

储存要求储备粮必须放在符合卫生标准的仓库中,采取适当的储存措施,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安全。

四、地方储备粮的使用和管理地方储备粮的使用主要是在面临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进行调用。

同时,地方储备粮还可以用于粮食价格的调控,以维护市场稳定。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

地方储备粮的管理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台账,确保粮食的流转和使用情况的透明和规范。

五、地方储备粮的监督和评估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必须接受相关监督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各级粮食局、审计机关等会定期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监督机构将根据管理制度、政策执行情况、粮食质量和数量等因素,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地区地方储备粮调研报告] 地方储备粮

[地区地方储备粮调研报告] 地方储备粮

[地区地方储备粮调研报告]地方储备粮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厅局下发的《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地方粮食储备情况调研的通知》(新发改经贸[2019]152号)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中有关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的精神,认真总结近几年地方储备粮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地区计委于今年第一季会同粮食、财政、农发行组成调研工作组,对辖区内拜城县、库车县、阿克苏市和阿克苏地区金谷集团的地方储备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的有关情况如下:一、人口及社会粮食消费基本情况(一)人口基本情况截止2005年底,我地区共有242.7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22.78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和农一师,类别为建筑业、采煤工矿企业、石油天然气、旅游业和临时季节拾花人员。

(二)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1、粮食生产情况2005年,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含农一师)为313.26万亩,同比增加37.54万亩,增幅为13.6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56.44万亩(含农一师7.4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18.11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0.99万亩。

粮食总产152.74万吨,同比增加18.09万吨,增幅为13.4%,其中:小麦总产为66.28万吨,同比增加14.54万吨;玉米总产为60.383万吨,同比增加4.15万吨;水稻总产为26.08万吨,同比减少0.6万吨。

2019年粮食计划种植面积为267.79万亩,其中:2005年已冬播小麦137.79万亩(含农一师4.5万亩),水稻计划种植面积30万亩(含农一师20万亩),玉米100万亩。

2、粮食消费情况经测算,2005年阿克苏地区年粮食消费量为100.62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5.88%。

其中:食用粮食消耗量为48.556万吨,占地区粮食总产的31.79%;种子用粮为4.54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97%;饲料用粮为45.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9.54%;工业用粮为2.43万吨,占粮食总产的1.59%,主要用于酿酒业。

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的风险管控难点与对策初探

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的风险管控难点与对策初探

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的风险管控难点与对策初探地方储备粮按照相关轮换文件规定要求三年一轮换,实践中特别是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扬时不少储备点往往通过粮食收购网络采取“以旧粮换新粮”的方式进行粮食轮换,将信贷资金风险短时间内转嫁于农发行贷款上。

这种情况虽然得到当地政府的默许,但因这样轮换形式的特殊性相悖于农发行“钱随粮走,购贷销还”的管理原则引起了争议,对于粮食封闭运行管理机制的完善产生了期盼。

笔者通过对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对粮食贷款封闭运行现状及地方储备粮轮换中管理难点进行分析对如何相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意见。

一、农发行实行粮食封闭运行管理机制取得的成效分析粮食封闭运行管理机制作为农发行独有的信贷资金管理模式,按照“购贷销还、库贷挂钩”的方式,对贷款从发放到收回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农发行在监督粮食企业使用贷款过程中严格要求企业遵循钱随粮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规定,及时地了解粮食库存的增减进度,确保贷款本息准时足额收回。

实践证明,这一项管理机制完全符合当前粮食收购资金流动特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防范粮食收购资金贷款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粮食购销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规范贷款管理环节,保证粮食收购工作有序开展粮食贷款资金管理作为农发行基础信贷工作之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

保证粮食收购工作正常开展是封闭运行管理机制首要解决的问题。

农发行在贷款管理上主要取得了两个成效:一是把握住收购工作实施环节。

粮食购销具体实施过程中,全面落实总行关于收购资金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到了严把“五关口”落实“八环节”,守住“十条底线”。

根据企业前提条件核准、贷款发放前准备、贷款资金使用、库存管理、贷后检查、贷款收回六项业务流程,严格明确资金管理要求。

二是强化粮食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了客户经理粮食管理基础知识学习,同时也严格落实信贷人员行为规范。

客户经理和分管领导坚持定期清仓查库,及时发现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

更使得客户经理按规定采集信息,根据贷款发放、使用、收回的情况,已经库存管理情况,适时地登记CM2006系统相应模块,准确地反映粮食收购、库存与贷款增减变化情况。

新时期下储备粮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下储备粮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下储备粮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储备粮管理经验,分析了当前储备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来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储备粮管理;体制;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ts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16-01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储备粮管理,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储备粮管理存在问题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始于建国之初,半个世纪以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充实和调整,初步形成了以中央储备为中心,地方储备和农村储备相配套的粮食储备体系。

目前,我国储备粮管理的良性运行正受某些因素的制约,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行管理体制上不够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1.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现行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储备粮的动用权属各级人民政府,承储企业仅对粮食储藏的安全负责。

只要按照上级委托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做到账实相符,专人、专仓、专账管理和品种、数量、质量、地点落实,并实现“一符四无”的要求即可。

至于储存时间长短,品质质量是否陈化劣变,出库后有无食用价值等等,均与承储企业的经济利益无关紧要。

2.业务与财务分离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对储备粮的财务均采取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购、销、调、存各个业务环节,财政部门都是直接参与,并起着决定作用。

由于管得过细,统得过死,不仅导致责任不明确,挫伤承储企业的积极性,而且因财务与业务脱节,也制约了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形成目前陈化粮过多,亏损挂帐不断增加的被动局面。

某国库准备收购一批早籼稻,当时收购价为35元/50kg,农发行不贷款,国库无法收粮,时过一个月,价格上涨为45元/50kg,使他们失去了一次增收创效的好机会。

3.仓储设施滞后就各地仓容量而言,已具备一定规模,机械化程度也有所提高。

但从推广应用先进的储粮技术来看,相当部分的仓储设施陈旧落后,操作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受人为因素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不适应粮食储藏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1. 引言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之一。

它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建立的针对本地区粮食储备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储备粮的定义和意义、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储备粮的定义和意义储备粮是指在粮食生产丰收年份,通过收购或者国家调拨,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购买的一定数量的粮食,用于供应应急救灾、市场稳定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

储备粮的建立和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稳定、人民群众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3.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建立有以下几个必要性:3.1 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调配和利用本地区的粮食资源,确保地方的粮食供应,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提供粮食援助,保障地方居民的生活需求。

3.2 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市场调控手段,平衡供求关系,稳定粮食市场价格,防止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应对突发事件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可以灵活调配储备粮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比如自然灾害、紧急救援、重大节日等,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

4. 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运作机制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储备粮购销管理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履行对地方储备粮的购销职责,确保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4.2 储备粮储存管理地方政府根据储备粮质量要求,建立储存仓库和设施,确保储备粮的安全、卫生和保质期。

4.3 储备粮调度管理地方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和应急情况,进行储备粮的调度,确保储备粮的及时供应。

4.4 储备粮信息管理地方政府建立储备粮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和发布储备粮的相关信息,提供粮食市场监测和分析的依据。

5. 结论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完善的运作机制,可以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应对突发事件。

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

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

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5〕45号),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保证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结构合理、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调用高效,维护全省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地方储备粮在全省粮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内从事和参与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监督检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方储备粮是指依据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指导计划,由省和省辖市政府储备用于调节本行政区域内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保证军粮供应、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含食用油,下同)。

第四条地方储备粮包括省级储备粮和市级储备粮。

省级储备粮的所有权归省政府,市级储备粮的所有权归市政府。

第二章部门职责第五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国家或省下达的计划,结合本行政区的实际情况,拟定地方储备粮规模总量、品种结构和总体布局意见;根据粮食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需要,拟定地方储备粮动用意见,经本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对全省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及轮换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检查,同时,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储备粮实行属地监督。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本级地方储备粮的保管费用、贷款利息等相关补贴,并按规定标准及时、足额拨付。

参与地方储备粮监管,对有关财务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农业发展银行负责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地方储备粮计划,及时、足额发放地方储备粮收购和轮换所需贷款,并对其实施信贷监管。

第六条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本级地方储备粮日常管理的储备粮管理公司或本级政府指定的单位、部门。

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受本级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的监督指导下,对本级地方储备粮实施管理,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等负责。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地方储备粮是指由地方政府组织储备的粮食,用于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和应对突发粮食需求的重要保障措施。

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确保本地区粮食供应充足,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具体任务包括:1. 建立健全地方粮食储备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 加强粮食储备设施建设,提高储备粮的储存能力和保鲜条件;3.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调度机制,确保储备粮能够及时调配到需要的地方;4. 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监管,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2. 加强对粮食储备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储备粮的储存能力和保鲜条件;3. 建立健全的地方粮食储备调度机制,确保储备粮能够及时调配到需要的地方;4. 加强对地方粮食储备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5. 定期组织地方粮食储备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对地方粮食储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储备粮管理水平;2. 建立健全的地方粮食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储备粮的数量、品质和存放情况;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确保地方粮食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4.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五、总结地方储备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地方粮食储备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地方粮食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本地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2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现状及问题
监管体系与制度建设
监管体系不完善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 标准。
制度建设滞后
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滞后, 难以适应当前地方储备粮食监管 工作的需要。
监管手段与技术应用
监管手段单一
目前地方储备粮食监管手段较为单一 ,主要依靠人工检查和抽检,缺乏科 技手段的支持。
02
随着粮食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粮食 储备规模的扩大,地方储备粮食 监管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研 究与实践。
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
分析当前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地方储 备粮食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通过对地方储备粮食监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产生 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对策的有效性。
责任不清
地方储备粮食监管责任不清,存在多 头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职责交叉等现象,导致监管 效果不佳。
03
对策建议与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完善制度体系
制定和完善地方储备粮食监管法律法规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地方储备粮食监管法律 法规,明确监管职责、权限和程序。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食监管制度体系,包括计划管理、购销管理、质量管理、储 备管理等方面,确保各项制度科学、合理、有效。
技术应用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在地方储备粮食监管中 的应用不足,尚未实现信息化、智能 化监管。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监管不力
意识不强
由于监管体系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 以及监管手段单一等原因,导致地方 储备粮食监管不力,存在诸多问题。

地方储备粮情况的报告

地方储备粮情况的报告

地方储备粮情况报告一、储备粮规模本地区储备粮规模为XX吨,其中中央储备粮XX吨,地方储备粮XX吨。

储备粮规模能够满足本地区应急需求和市场调控需要。

二、储备粮种类本地区储备粮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品种,其中小麦储备量为XX吨,稻谷储备量为XX吨,玉米储备量为XX吨。

根据市场需求和粮食生产情况,储备粮种类会进行适时调整。

三、储备粮存储设施本地区拥有现代化的储备粮库,具备完善的储粮设施设备,包括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不同种类的仓库,以满足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模的粮食储存需求。

同时,储备粮库配备了齐全的计量、检测、通风、熏蒸等设备,以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四、储备粮质量状况本地区对储备粮实行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检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储备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同时,对储备粮进行科学储存和轮换,防止出现陈化、霉变等问题,保证储备粮的品质和口感。

五、储备粮轮换情况本地区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对储备粮进行适时轮换。

在轮换过程中,注重把握轮换时机和轮换量,以保持储备粮的品质和口感。

同时,加强轮换管理,严格遵守轮换程序和操作规范,确保轮换工作顺利进行。

六、储备粮经营状况本地区在储备粮经营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竞价交易等方式进行销售。

同时,加强与粮食加工企业的合作,推动储备粮的加工转化和增值。

此外,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提高储备粮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七、储备粮财务管理本地区对储备粮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体系,对储备粮的购入、销售、轮换等业务进行全面的核算和监督。

同时,加强成本管理和效益分析,合理安排储备资金的使用和调度,确保储备粮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八、储备粮监管情况本地区建立健全的储备粮监管体系,对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轮换、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

加强对储备粮库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强化对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地方储备粮管理模式分析

地方储备粮管理模式分析

式 , 般 由本 级 粮 食行 政 管理 部 门和 财 政 部 门直 接 一
监管 , 必要 时授 权 下 级 政 府 部 门履 行 相关 职 权 。不
设 立 专 门的储 备粮 管 理 企 业 或 独 立 法 人 粮 库 , 确定
具 备 一定 资格 条件 的社 会 粮 食 企 业 储 存 、 理储 备 管
责 授 予下 级 粮 食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一 定 的 监督 检 查 职
权。 1 3 分 级 管 理 模 式 .
在储 备粮 规模 一 定情 况下 , 代理 的环 节越 多 , 代理 成
本越 大 , 相应 的 监督 收 益 越 少 ; 罚 的 力 度越 大 , 惩 监 督 收益越 大 。地 方储 备 粮 的所 有权 归 各 级政 府 , 从
维普资讯

4・
地 方储 备粮 管理 模式 分析
仓 储 管理
地方储 备粮 管理模 式分析
杨 航 柱
( 安 市粮 食 局 西
摘 要
7 00 ) 1 0 3
储 备粮 一般 分 为 中央储备 粮 和地 方储 备粮 两类 。本 文将 地 方储备 粮 的 管理 大致
1 2 委托 代 理管 理模 式 .
委托 给专 门 的国有 储 备 粮 经 营 管 理 公 司 ( 部 分 隶 大
属 于政府 粮 食行政 管 理 部门 ) 专 门国有 储 备粮 经营 ,
管理 公 司再 委托 给 专 门 储 备粮 承 储 粮 库 , 委托 层 次
多; 二是政 府 粮 食行 政 管 理 部 门 和 专 门 国 有储 备粮
分为 垂直 管理 、 委托 代理 管理 和 分级 管理 三 种 模 式 , 对 三 种 管 理 模 式 的主 要 特 征 进 行 了分 并 析, 为优化 地 方储备 粮 管理提 供参 考 。

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方案

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方案

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方案
一、背景
地方储备粮是国家储备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保障。

为加强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提
高储备粮质量和运营效能,本方案制定。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地方储备粮质量的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加强储备粮的供需分析,提高储备粮调度水平;
3.加强对储备粮使用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与市场调节机制的联动,提高地方储备粮的运营效益。

三、具体工作
1.完善储备粮质量监管体系。

制定并实施储备粮质量监管制度,对储藏场所、包装材料、储存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建
立储备粮质量档案,及时发现和排查安全隐患。

2.加强储备粮供需分析。

对储备粮总量、品种、储存期限等进
行统计分析,建立储备粮需求预测与调度机制,有效协调储备粮供
需关系,确保储备粮调度顺畅。

3.加强资金监管。

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度和合规性,及时做好储
备粮使用记录、账务核算和统计分析工作,优化使用流程,在保障
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地方储备粮管理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地方储备粮管理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17EXPERIENC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杨 帅,生于1986年,硕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地方储备粮管理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杨帅摘要:地方各级粮食储备是国家战略储备中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目前我国具有较为完善的储备体系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储备库存。

但是,作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地方粮食储备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本文以贵州省地方粮食储备作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地方粮食储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地方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方储备粮食;国家战略储备;国家粮食安全中图分类号:F7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5-0017-0001一、贵州省地方粮食储备体系问题分析(一)规模结构方面1.储备布局贵州省地方储备库点多且空间布局分散,监管难度大,不利于全面实时掌握各库的实际储备情况,影响调控和动用;同时,由于规模布局散、小、广,很难发挥规模优势,且管理费用等固定成本相对较高,导致自身生存压力较大。

2.储备结构贵州省地方储备以原粮为主,成品粮比例较低。

从质量结构上看,优质品种偏少,出库粮食缺乏市场竞争力;粮食储备品种结构的调整缺少灵活性,随着消费需求的转变,一些地区的粮食储备已不能满足“主食口粮品种占总规模70%以上”的结构要求。

(二)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方面1.仓库设施仓储设施投资欠缺,部分为需大修和待报废仓容,收储设施陈旧老化严重,整体配套设备落后,粮食储备的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已不适应现代化储粮新技术的要求。

2.信息化水平贵州省粮食行业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信息化基础仍较薄弱,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强,信息化谋、建、管、用不平衡,特别是管和用的人员和资金保障不够,基层网络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2024年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24年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____年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一、工作总结____年,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为区域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作总结如下:1.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

我们注重推进机构改革,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2.严格执行储备粮收购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我们认真履行储备粮收购职责,加强与农民和粮食经营者的沟通协调,确保收购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和价格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市场供求情况,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3.创新储备粮管理模式,提高仓储运输效率。

我们积极推动储备粮仓储运输设施的改造升级,优化储粮仓容能力和储存环境。

同时,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科学高效的储备粮管理模式,提高仓储运输效率,降低损耗率,确保储备粮质量安全。

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们加大对储备粮质量的监督检验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储备粮安全饮食。

同时,推动建立食品追溯和投诉处理机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公众对储备粮的信任度。

5.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促进储备粮国际化进程。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开展国际研讨会和培训交流活动,学习借鉴海外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同时,我们加强与国际粮食组织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推进储备粮国际化进程,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二、工作计划2025年,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将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牢记“安全第一、服务为先”的工作宗旨,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开展以下工作:1.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与改革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储备粮 两分开 组织架构

储备粮 两分开 组织架构

储备粮两分开组织架构储备粮是指国家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或紧急情况等造成的粮食供应短缺而储备的粮食物资。

为了提高储备粮的管理效率和应急能力,组织架构方面采取两分开的模式,即由国家粮食局和地方粮食局共同负责。

在国家级组织层面,国家粮食局负责储备粮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工作。

国家粮食局设立相应的机构,包括储备粮管理司、储备粮调拨司等,来负责具体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储备粮管理司负责编制和实施储备粮的计划,包括确定储备粮的种类、数量、储存地点等;同时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地方粮食局的储备粮工作,并组织调拨和配送等工作。

储备粮调拨司负责协调各地方粮食局之间的粮食调拨工作,确保储备粮能够迅速、有效地调配到需要的地方。

在地方级组织层面,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地方粮食局来负责地方范围内的储备粮工作。

省级地方粮食局负责协调和指导本省内各地市的储备粮工作,包括储备粮的选购、收储、储存、保管和检验等工作。

地方粮食局设立相应的机构,如储备粮管理处、储备粮调拨处等,来具体执行储备粮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储备粮管理处负责具体的收储和储存工作,包括选购合适的粮食品种和数量,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和完整性。

储备粮调拨处负责协调本地范围内的粮食调拨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和储备粮的库存情况,及时、灵活地进行调配。

两分开的组织架构模式有助于提高储备粮的管理效率和应急能力。

国家粮食局作为总体规划和管理的机构,负责统筹储备粮的总量和布局,确保储备粮能够满足国家的需要;地方粮食局则负责具体的操作和执行工作,负责分散储备粮的管理和调拨。

这样的分工明确,能够使储备粮的管理和调拨更加高效和灵活。

此外,两分开的组织架构还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地方粮食局作为地方政府的机构,更加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地的粮食供应需求。

同时,地方粮食局还负有协助国家粮食局的工作职责,通过与国家粮食局紧密合作,共同抓好储备粮的管理和调拨。

综上所述,储备粮的两分开组织架构模式能够提高储备粮的管理效率和应急能力,保障国家粮食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最新-粮食储备企业经营模式 精品

最新-粮食储备企业经营模式 精品

粮食储备企业经营模式摘要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凸显出激烈竞争态势,因此需要粮食储备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扩大销售、延伸经营链条,这样才能搞活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文章分析了粮食储备企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形势下经营模式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经营模式;粮食储备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创新途径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粮食储备企业被推向经济市场,粮食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战略物资向一般性商品过渡。

粮食储备企业过去靠国家政策完成吞吐、中转、储粮任务,企业干部职工靠财政补贴吃大锅饭,每天无忧无虑地上班下班,每月心安理得领取工资的安逸生活在经济市场的冲击下被打破,旧的经营模式也被摒弃。

国家粮食储备企业面临着新形势下市场竞争的挑战,干部职工面临着能者上岗、庸者下岗的选择。

粮食储备企业下属粮库的领导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市场竞争之中。

有的粮库领导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精简机构、精简工作人员,将年富力强、学历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经营管理岗位,将年老体弱、学历低的工作人员撤了下来,鼓励他们自主择业。

经过体制改革,形同虚设的机构精简了,人浮于事的状况消失了,改制后的粮库精干利索、充满朝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市场竞争之中;有的粮库领导实施了以量计补、按量计酬的绩效考核制度,在粮库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绩效考核与薪酬直接挂钩的体制,国家下拨给粮库的各种管理经费也统一分配,实行定额补贴、包干使用、节约归己、超支自付的考核方法,使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还有的粮库领导迅速转变经营理念,采取灵活机动的经营模式占领市场,由过去被动地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转变为创新经营模式,主动出击、面向市场抓质量,以质量促销售,以销售带收购,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改革创新的征途上,粮食储备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强化新形势下经营理念,积累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和经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使干部职工福利薪酬不断提高,仓储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经济实力逐步好转,粮食储备企业的干部职工正乘着新时代列车向着自己制定的宏伟蓝图高歌猛进。

政府粮食市场管控模式

政府粮食市场管控模式

政府粮食市场管控模式2008年,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势下,总体看,我国粮价仍处于平稳运行阶段。

这其中虽然也有95%自给率因素的存有,但在更大水准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行之有效的管控模式。

一、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面对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保障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是我国政府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形势下重申,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在市场经济中,粮食市场的稳定依靠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粮食流通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

在有效的政府管控下,我国粮食市场实现了平稳运行,粮价波动被有效抑制、农民利益得到了合理体现。

顾名思义,资源配置(resourceallocation)就是对资源的安排和搭配,是将资源(生产要素)在各种潜在用途上进行分配,以生产出一组特定的最终产品的经济方式。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可能地将有限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地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流通环节得以产生,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资源在流通环节中的优化配置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

有专家指出,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几乎90%的时间用于流通。

在市场经济里,生产商品仅仅是为了销售而不是消费。

销售和消费的脱节其实是很大的浪费,这种资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而只有“物畅其流”,才能保障生产与消费的衔接,才能有效解决供需矛盾、资源浪费、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二、管控的手段坚持以市场为主导。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持续深化粮食体制改革。

对粮食市场的管控手段日渐成熟,已经由单一的计划指令发展为以市场为主导、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这一基本方式,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正如计划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一样,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也有两种基本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地方储备粮四分开实施方案

地方储备粮四分开实施方案

地方储备粮四分开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地方储备粮四分开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地方粮食储备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下面将就该方案的实施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分散储备
为了提高地方储备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地方储备粮将进行分散储备。

各地区将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多个地点进行储备,避免集中储备带来的风险,确保粮食储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分类储备
地方储备粮将按照不同的品种和用途进行分类储备。

根据粮食的种类和用途,分别进行储备,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定量储备
地方储备粮将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数量进行定量储备。

各地区将根据
粮食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储备的数量和比例,确保储备粮的充足
和合理利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动态储备
地方储备粮将进行动态储备,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

各地区将根据粮食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储备粮
的数量和种类,确保储备粮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

地方储备粮四分开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地方粮食储备的
灵活性和应对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
和安全。

各地区要严格按照该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方
案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一、储备粮现状分析粮食储备量及构成本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在过去一年里,粮食储备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具体数据为XX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了XX%。

其中,大米储备量为XX万吨,小麦为XX万吨,玉米为XX万吨,其他杂粮为XX万吨。

这一构成既满足了本区居民的日常需求,也考虑到了粮食市场的波动和应急情况下的需求。

粮食质量与安全粮食质量是储备粮管理工作的核心。

我们通过严格把关入库粮食的质量,加强储粮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了储备粮的安全。

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粮食质量检测和评估工作,确保储备粮的品质稳定和食品安全。

二、粮食储备管理储备粮运营模式本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即根据市场需求和粮食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储备粮的进出库。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储备粮轮换机制,确保储备粮的新鲜度和品质。

储备粮设施与设备储粮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储备粮的安全和管理效率。

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对老旧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引入了先进的储粮设备和技术,如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自动化粮情检测系统等,大大提高了储粮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三、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应急预案为确保粮食应急情况下的供应稳定,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粮食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储备粮的调用流程、运输保障、市场监测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粮食市场监测与预警通过建立健全的粮食市场监测与预警系统,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市场风险。

这为我们制定和调整粮食储备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科技创新与应用信息化建设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重点加强了储备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储备粮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智能化技术应用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在储备粮管理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引入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设备,实现了对储粮设施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巡检,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