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届江苏省扬州市2018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苏省扬州市2018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11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读下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生产关系开始调整B.土地私有制已开始瓦解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D.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实行2.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
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3.下图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简图。
此组图片可用来说明A.专制政治与商品经济的联系B.农耕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C.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的结合4.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
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
据此可知,陆王“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5.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幅。
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
这反映出魏源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最新-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三历史2018.01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钢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3、请填好自己的姓名与考号,填写不正确,视为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2.下图体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不符合史实的是A.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D.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3.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下列②属于哪一基本要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②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这一民族政策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钥匙”,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国家的统一A.史料 B.史料解释C.历史叙述D.历史评价4.下图是1949~201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C.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5.某书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
最新 2018年2018月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期中考试历史 精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2018.11一、选择题:1.商部落兴起于A.黄河上游B.黄河下游C.南方D.泾水、渭水流域2.商朝的奴隶主驱使奴隶在田野里进行集体耕作,其根本原因是A.奴隶的地位低下B.奴隶主极其残忍C.当时的牲畜较少D.当时工具和技术落后3.我国铁农具的使用,可以上溯到A.商周晚期B.西周晚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4.认为商鞅变法使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B.废除奴隶主的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5.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 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6.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当时刚过渡到封建制阶段B.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C.对秦汉北部边境的骚扰,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D. 匈奴族对中国北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7.下列关于秦汉文化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②统一和多样化有机结合③气势恢弘④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下列史实,在《史记》和《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A.城濮之战B.班超出使西域C.派窦固、窦宪北击匈奴D.平定七国之乱9.秦隋两朝的共同点没有A.结束分裂割据,完成大一统B. 都建都于长安C.都因暴政短命而亡D. 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10.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曰:“安事劳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 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以失去防御作用C. 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政权11.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他们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B.更新生产方式C.调整生产关系D.巩固上层建筑12.下列关于募兵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家供给衣食B.免征赋役C.以当兵为职业,由将领长期统帅,兵将间有隶属关系D. 以均田制为基础1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者15.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封建社会危机四伏B. 清王朝坚持闭关政策C.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D. 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16.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闭关政策被打破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7.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社会日益半封建化C.思想界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态势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1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兼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的是A.中俄《爱珲条约》B.中法《天津条约》C.中英《北京条约》D.中美《望厦条约》19.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设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21.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B.光绪皇帝和部分清政府的官员C.开明地主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22.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23.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①控制北洋新军②立宪派的支持③帝国主义的扶植④革命党人妥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4.与维新派主张的兴民权思想相比,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25.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之时,好勇武,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谒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郁之胸,誉谀之声日满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
2018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月)历史试题(解析版)
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老子主张取消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孔子对“大同”之世推崇备至,对“小康”之世有所微词,但在“小康”的夏商周三代中,对周公及西周情有独钟。
这反映了两者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A. 主张“无为而治”B. 倾向保守复古C. 倡导“克己复礼”D. 反对压迫剥削【答案】B【解析】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原始社会的“小国寡民”,而孔子“克己复礼”的理念西周的奴隶社会,故选B;主张“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克己复礼”则为孔子的专利,两人都没有明确反对压迫剥削,故A、C、D三项均错误。
2.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材料表明西汉初期A. 尚未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采取了歧视商人的政策C. 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D. 对外贸易得到充分发展【答案】C【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治上歧视商人,故B项错误;从“(西)汉兴,海内为一”说明国家的统一,又从材料后的言语说明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不是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3. 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
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A. 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 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D. 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可看出,中书省处于核心地位,地方行省治理地方要“遵成宪”,“决大狱”也要报中书省认可而后行,表明中央集权的加强。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说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传统的族群社会逐步被取消,B正确;宗法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风俗观念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社会治理作用逐渐加强,D错误。
2.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A.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 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 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 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江东地区,显然不是整个长江流域,并不能说广泛使用,A正确;B、C 和D都能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答案,排除。
3.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参考人员多元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 选拔方式多样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答案】B【解析】“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以免考官认识笔迹”说明考试程序的规范和严密,B正确;人员不符合表格信息,A错误;选拔方式并不是多样化,仍然是科举考试,C错误;D 中流于形式说法错误。
4. 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作者批评的是A. 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B. 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C. 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D. 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答案】A【解析】“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说明作者讲究务实的学风,反对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德低下风气,B错误;王阳明是明朝时期,C 错误;实践理学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说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传统的族群社会逐步被取消,B正确;宗法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风俗观念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社会治理作用逐渐加强,D错误。
2.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A.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 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 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 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江东地区,显然不是整个长江流域,并不能说广泛使用,A正确;B、C和D都能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答案,排除。
3.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别头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誊录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 参考人员多元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 选拔方式多样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答案】B【解析】“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以免考官认识笔迹”说明考试程序的规范和严密,B正确;人员不符合表格信息,A错误;选拔方式并不是多样化,仍然是科举考试,C错误;D中流于形式说法错误。
最新 2018年江苏地区高三历史试卷 精品
18届高三历史能力测试(12)(18年11月底)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用时4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是与北宋并存的哪一政权的疆域?A.辽 B.西夏 C.金 D.大理2、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应该是A、负责市场的税收B、核准和监督市场的物价C、管理对外贸易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3、明清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突出的表现是A.福建、山东一些地区成为特色农业生产区 B.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推广C.江浙一些农村崛起为工商业市镇D.浙江嘉兴使用纱绸机4.曾经在公元前作过重要都城的城市是A.北京、南京、西安、开封B.西安、洛阳、开封、杭州C.西安、洛阳、开封、南京D.开封、西安、洛阳、北京5.下列史实,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具有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是()A.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B.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C.文天祥的抗元斗争D.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置6.历史学家翦伯赞有诗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
诗中表达的思想是A.颂扬汉武帝的旷世奇功 B.推崇“和亲”,消除民族隔阂C.谴责民族之间的仇杀 D.倡导民族和解,友好往来7.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的统治秩序自相矛盾的是A.有教无类B.知之为知 C.学而不思则罔D.因材施材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百家争鸣”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潮9、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董仲舒10、最能反映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1、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指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最新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精品
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 史 注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7题,共7题,其中24~27是选做题,考生任选两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2.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痃市,而问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
”(《青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A .“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B .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 .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D .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3.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下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
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加快了西方迈人近代社会的步伐。
“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 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5.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6.右图所示作品的内容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
最新 江苏扬州2018年上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考试 精品
江苏扬州18-18年上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考试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总分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
)郡县制与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据此回答1—2题1、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对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彻底否定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D、主观愿意与客观效果不相一致2、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其目的是为了A、巩固封建统治B、控制边远地区C、防止地方割据D、防止人民反抗为了巩固统治,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控制人民的思想。
据此回答3—4题3、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C、儒家法家激烈斗争的表现D、思想文化出现倒退4、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上说是因为A、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B、历代都由信奉儒家思想的人把持朝政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标准是A、考试成绩B、道德水平C、出身门第D、德才兼备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
据此回答6—8题6、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化,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
这一政策转变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民族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7、对辽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南面官和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C、均沿用唐以来官制统治汉和其他少数民族D、南面官和北面官拥有相同的权力8、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穴其地以为牧场。
”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由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统治者重视由游牧向农耕的转变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D、落后民族最终为中原地区较高文明所征服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2.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A.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 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 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 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3.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别头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誊录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 参考人员多元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 选拔方式多样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4. 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作者批评的是A. 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B. 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C. 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D. 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5. 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
最新-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答案 精品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卷2018.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时务必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2.南宋陈亮、叶适等思想家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与他们的思想一致的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3.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4.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
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
材料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 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 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 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6.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有司法独立意义的内容写入公报,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2018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历史开学考试2018.04.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2.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不断改造和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③④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4.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最新-2018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2018月)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高三历史(选修)2018.1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这表明( )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君主专制‛也体现民主性C.皇帝制度经常遭到权臣的控制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中央集权的削弱4.《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最有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①《尚书》②《春秋》③《法经》④《四书章句集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图为唐寅的扇面作品,与之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幅画的灵魂是其特有的意境 B.体现出诗书画篆刻多种艺术的融合C.这种画科源于北宋《清明上河图》 D.古代文人常用此方式展示自己的个性6.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
这说明此时期( )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7.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历史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测试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2. 吕思勉先生说:“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
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对此理解正确是A.表彰儒学之后诸学皆绝B.学识佳者皆成为官员C.儒学由此得以发扬光大D.百家争鸣从此时结束3.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
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旨是A.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主流B.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C.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D.打倒孔家店能打到中国传统4.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B. 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C. 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D. 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6.民国初年有一副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联考模拟综合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联合模拟调研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2.西汉时期在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展现出宏阔硕大的大国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体现这一特征的有①思想领域完成了由“诸子并进”到“思想一统”的转变②张衡的《二京赋》写得富丽堂皇、气势恢弘③洛阳、成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④丝绸之路开通,对外贸易发展起来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B.行省设丞相,拥有行政大权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D.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5.鸦片战争前,道光帝曾要求粤东夷船“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
道光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A.鸦片走私危害了清朝统治 B.林则徐等上书请求禁烟C.鸦片流人有损人民的健康 D.人民强烈要求政府禁烟6.2018年2月25日法国佳土得公司不顾中国人民的抗议,悍然拍卖圆明园兽首。
这一行为望国有正义感媒体的抨击,下列报道或评论中,最为客观公正的是A.兽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联军洗劫圆明园所得B.兽首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法国商人从北京非法获得C.拍卖者利用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劫持了这次拍卖D.佳士得公司必须无偿地把抢掠的兽首归还中国7.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说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传统的族群社会逐步被取消,B正确;宗法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风俗观念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社会治理作用逐渐加强,D错误。
2.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A.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 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 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 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江东地区,显然不是整个长江流域,并不能说广泛使用,A正确;B、C和D都能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答案,排除。
3.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参考人员多元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 选拔方式多样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答案】B【解析】“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以免考官认识笔迹”说明考试程序的规范和严密,B正确;人员不符合表格信息,A错误;选拔方式并不是多样化,仍然是科举考试,C错误;D中流于形式说法错误。
4. 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作者批评的是A. 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B. 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C. 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D. 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答案】A【解析】“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说明作者讲究务实的学风,反对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德低下风气,B错误;王阳明是明朝时期,C错误;实践理学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5. 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
”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A. 诗画同源B. 典范指引C. 类型多样D. 崇尚自然【答案】D【解析】“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说明作者认为中国画的特点从自然出发,D正确;A属于文人画特点;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6.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答案】B【解析】“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反的纲领并没有走向下层民众,这是导致失败的客观原因,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太平天国反封建信息,A错误;C 明显与材料不符合;D中根源不符合材料主旨。
7. 1864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等书籍。
曾国藩此举A. 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B. 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C. 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D. 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答案】D8. 下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
此漫画反映民众A. 触发武昌起义B. 反对君主专制C. 欢庆民国成立D. 声讨帝制复辟【答案】B【解析】1911年是武昌起义之后时局,“万目一的”下面的共和说明民众反对君主专制,渴望共和,B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A错误;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D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9. 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315.3万元。
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
这表明A. 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 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答案】A【解析】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企业逐年上升,可见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正确;B 项主要是针对国内民族企业;C中英国资本没有比较数值;D中矿产领域不符合事实。
10. 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
”这次战役A. 使东三省逐步沦陷B. 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 是正面战场的胜利D. 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答案】D【解析】1937年上海的战役是淞沪会战,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D正确;A是九一八事变;B是太原会战;C是台儿庄战役胜利。
11. 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
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这一变化反映A. 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B. 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C. 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D. 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答案】D【解析】“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说明服饰变化逐渐走向平民化,等级观念逐渐淡化,D正确;A中取代说法错误;B中审美观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崩溃说法错误。
12. 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
”在该会议上中国A. 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D. 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答案】C【解析】“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
”说明是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应该是日内瓦会议,该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C正确;A是朝鲜战争;B是会见中因代表团提出;D是万隆会议。
13. 导致下下图年至2000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D【解析】2000年之后市场指数突然上升,主要是中国在21世纪初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确;A是1979年;B是1984年;C是2001年主要是外贸。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14. 《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
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
”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A. 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答案】A【解析】“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说明罗马法最大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A正确;B中保护特权不符合材料主旨;C明显不符合材料意思;D个人权益说法错误。
15. 下图是某一历史现象路线示意图,它最有可能是A. 美洲白银流向B. 欧洲资本输出C. 东方香料出口D. 世界奴隶贸易【答案】D【解析】图片中欧洲——非洲——美洲说明是三角贸易,属于世界奴隶贸易,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特点;亚洲没有参与此次贸易,D错误。
点睛:16. “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
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
”由此可见,“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在于A. 人性解放B. 道德提升C. 信仰重建D. 理性启蒙【答案】D【解析】“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说明近代思想开始启蒙源于启蒙运动,D正确;A 属于文艺复兴;B和C不符合启蒙运动时期心灵的震撼,排除。
17.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
”这一理论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B.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是一个致命打击,故选B。
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是文艺复兴,排除A;启蒙运动是进化论的思想武器,排除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排除D。
18. 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
这表明——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A.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B. 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C. 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 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德国从1932年失业率逐渐下降,说明就业率开始上升,B正确;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失业率仍然上升,A错误;英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受到经济危机打击,C错误;德国没有遏制法西斯势力,D错误。
19.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美欧关系趋向紧张B. 美苏冷战促进欧洲一体化C. 美国冷战战略受挫D. 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答案】B【解析】“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说明冷战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受挫说法错误;D中美苏帮助显然不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