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孙武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
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史记》卷六五)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于是鼓.之右()(2)趣使.使下令曰()13.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孙子武者,齐人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D.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14.翻译下列句子。
(3分)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15.请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孙武的形象特点。
(4分)(三)12分12.(2分)(1)击鼓(2)派遣13.(3分)C14.(3分)阖庐从此了解孙武会用兵,终于用他为将。
15.(4分)要点:孙武善于治军、军纪严明;对用兵之道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合要点分析,意对即可)。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阅读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阅读答案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2020年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0山东中考语文卷
2020-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卷I型:A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
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古诗文积累(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默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父》)3、根据提示默写。
(4分)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
(4分)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
②更:又。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5、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史记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史记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题目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了孙子请教吴起有关佚书的问题,问以下哪句话是孙子对吴起的佩服之辞?A. “闻两君不辩不明而坐,常以为少年兴也。
”B. “将军熟读兵书,胜之不武,败之不息。
”C. “斩白蛇,缚大蛇,是何等人也?”D. “愿得闻将军之政令而复见其威名。
”答案:D. “愿得闻将军之政令而复见其威名。
”在《孙子吴起列传》中,孙子认为吴起很有政治才能,所以他表达了对吴起的钦佩之情。
此句话表明他想了解吴起的治国策略,并在未来再次见到他。
题目二下面哪句话是描述项羽的评价?A. “眼疾,足疾,须眉俱长,形貌不短小。
”B. “闻者险之,见者必惧。
”C. “其为人也飏飚恣肆,以莽壮为能。
”D. “徐州亡,蔡阳陷,赵尽灭,项籍独擅其名。
”答案:C. “其为人也飏飚恣肆,以莽壮为能。
”在《史记》中,项羽的形貌受到了详细的描述。
他被描述为一个身体健康、面色好、发现长的壮汉。
但他不仅仅是外表出众,更是一位有决断力的人——铜雀台之战中,他认真地评估了各种情况,最终作出了明智的决策,获得了胜利。
因此,他被描述为“为人也飏飚恣肆,以莽壮为能。
”题目三下面哪篇文章的主题是“政治哲学”?A. 《滑稽志·猴子上天》B. 《三朝名臣言行录·陈羽》C. 《太史公曰ftp:此等法度,足以为治世之通轨。
》D. 《革命家书》答案:C. 《太史公曰ftp:此等法度,足以为治世之通轨。
》《史记》是一部包含了许多不同主题的书籍。
在其中,有一些章节探讨了当时的政治哲学。
在这些章节中,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被论述,包括君主的责任、政治制度、法律等等。
这些文章是有教育意义的,因为它们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影响,对现代政治理论也有启示作用。
题目四下面哪个是《史记》中的传说?A.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周武王曰:“肆汝相国之言,尽吾所欲。
”C. 戴公将军上谏:“王弗听而出民望,非导天下之长计也。
《孙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膑①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②。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③,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④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孙膑,孙武的后代,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②重射:下很大赌注赌输赢。
射:打赌。
③临质:临近比赛。
④刑馀:受刑。
132.下列中“之”与“田忌信然之.”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田忌欲引兵之.赵B.乃记之.而去C.处处志之.D.能以径寸之.木13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为田忌重新设计赛马的顺序,让田忌赢得了重金。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孙膑分析形势,劝说田忌不要劳师远袭,而应该迫使魏国设法自救。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
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
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1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①窃.载与之齐②齐威王欲将.孙膑③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④田忌一不胜而再.胜135.翻译下列句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答案】132.B133.B134.①偷偷地,暗地里②让……做将领,使……为将③快速④两次135.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孙子兵法满分答案
1.1 《孙子兵法》简介练习题1按《孙子兵法》所言,将者,除了智、信、仁、勇,还应具备什么特点?()A、义B、严C、礼D、诚正确答案:B2“管理最早是从军队学来的”,这句话出自()。
A、马克思B、恩格斯C、毛泽东D、隆美尔正确答案:A3下面哪一项是“将者”有“勇”的表现?()A、舍鱼而取熊掌B、恻隐之心C、狭路相逢勇者胜D、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正确答案:C4将才高于将德,将无德,即使有张良、陈平、诸葛亮才干,也不能重用。
()正确答案:×1.2 孙武及评价应用练习1《孙子略解》(即《孙子注》)的作者是谁?()A、孙膑B、刘邦C、曹操D、曾国藩正确答案:C2人类思想史上三大智慧奇书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孙子兵法B、君主论C、智慧书D、论语正确答案:D3《孙子兵法》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
()正确答案:×1.3 有知识,有文化,缺谋略?练习题1下面哪一项不是《孙子兵法》中“利”的体现?()A、进不求名B、退不避利C、唯民是保D、利于主正确答案:B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孙子兵法》“胜”的层面?()A、将胜B、先胜C、利胜D、威胜正确答案:C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毛泽东所写的“老三篇”?()A、为人民服务B、愚公移山C、纪念白求恩D、论持久战正确答案:D4“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而止”中的“利”是指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正确答案:√5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正确答案:√1.4 执政艺术练习题1作战时,“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排序为下面哪一项?()A、地利>人和>天时B、地利>天时>人和C、人和>地利>天时D、天时>地利>人和正确答案:C2《孙子兵法》的战略目的是下面哪一项?()A、屈人之兵B、攻城拔寨C、国家权力D、长治久安正确答案:D3执政能力是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
()正确答案:√1.5 简介《孙子兵法》重要思想(一)练习题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属于哪种军事理论?()A、攻坚战B、布防战C、阵地战D、情报战正确答案:D2“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是《孙子兵法》的哪种价值取向?()A、哲学价值B、经济价值C、社会价值D、政治价值正确答案:D3“战”的前提是下列哪一项?()A、防B、知C、信D、器正确答案:B4“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汉武帝之语。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
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
”②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A. 卒无验卒:最终B. 钦宗不答答:答复C. 钦宗亟召安国亟:急切D. 不意复有斯人也意:想到【答案】B【解析】(1)B项,答:理睬。
【答案】A【解析】(2)“常若痛切于其身”意思是“就好像痛在自己身上”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讫”是“到”的意思,“然自登第迄谢事”译为“可是他从考中进士到离职”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A。
【答案】B【解析】(3)B项,“在告”就是官员处在休假期。
【答案】D【解析】(4)D项,“迎送”理解有误,据“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之意,是强调送别胡安国时规规矩矩、端端正正。
【答案】(4)①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
”②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能只惦记自己的儿子呢?”【解析】(5)①不臣:不合臣道,不忠。
渠:第三人称代词,他。
向背:背离,背叛。
句意: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
《孙子兵法》名篇阅读及答案
《孙子兵法》名篇阅读及答案孙子兵法名篇阅读及答案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经典之作,作者孙武(孙子)是春秋末年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本文将介绍《孙子兵法》中的几个名篇,以及对这些名篇的阅读理解与答案。
名篇一:计篇计篇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一篇,主要强调制定战略和计划的重要性。
其中提到了几个重要的战争原则,如兵不厌诈,敌人强大时要用计谋进行作战等等。
通过计篇,我们可以了解到制定合理的战略对于战争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阅读理解与答案:- 为什么计划和战略对战争至关重要?应答:计划和战略能够提前预判敌人的行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名篇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三篇,主要介绍了战争的准备和实施过程。
其中包括了兵力的合理调配、士兵的训练和作战技巧等等。
作战篇强调了统帅必须具备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阅读理解与答案:- 为什么统帅需要具备聪明才智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应答:在战争中,情况常常变化,统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名篇三:攻守篇攻守篇是《孙子兵法》中的第六篇,主要强调了攻守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
与计篇和作战篇类似,攻守篇强调了制定合理的战略和灵活应变的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理解与答案:- 攻守战略和战术为什么重要?应答:攻守战略和战术能够帮助指挥官在战争中根据敌军的行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战场上的有利地位。
结论通过阅读《孙子兵法》的名篇,我们可以了解到战争中计划、作战和攻守战略的重要性。
这些名篇不仅对历史上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现代社会中的决策和策略制定具有借鉴作用。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2020-2021学年淄博市张店区傅家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淄博市张店区傅家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已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
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B.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
2020年潍坊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潍坊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大家可能都接触过“神话”,比如很多人看过《西游记》,其中有孙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大家在生活中把它当成“神话”;一些朋友可能会看过《搜神记》《封神演义》之类,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了好多神,诸如财神、福神等,这也被当作“神话”。
以上,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话概念。
而学术界的神话概念是不大一样的,学术界所研究的神话,是要有神圣性的。
人们是真的相信、崇拜那些神灵,并且希望那些神灵能保佑自己,这类的神的故事,学术界才称之为神话。
学术界定义的这个神话,是古人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也就是说,古代那些讲神话的人,是把所讲的神话里面提到的那些神灵当作真实存在的自己真实信仰的对象。
他们把这个故事当作远古时代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
而我们今天是不会把它当历史的,我们认为神话是古人的想象。
在我们眼里,盘古开天地,那是绝对的神话;而三皇五帝属于上古史传说,还不算真正可信的历史。
但是,古人认为这些神话是真的,把它们都当作历史来看。
我们从俗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可以看出,古人是把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都看作连续的历史。
总之,神话是古代社会的基本规范。
社会文化的那些规范,都是通过神话得到证明、得到肯定的。
因此,神话在古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也就是学术界对神话进行严格定义的根本原因。
虚构的故事是无法完成上述社会功能的。
(摘编自陈连山《古代神话传递了哪些关键信息》)材料二神话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遗产。
如何继承与利用好这些遗产?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神话观仍然有启发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如何“拿来”,关键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以众所周知的女娲造人神话为例,我们怎样看待它?就要辩证分析,学会“拿来”与“扬弃”。
苏洵《孙武》阅读练习
苏洵《孙武》阅读练习文言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苏洵《孙武》阅读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武苏洵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
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
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
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
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
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
《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
”而武使秦得听包胥之言,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
其失一也。
《作战》曰:“久暴师则钝兵挫锐,诸侯乘其弊而起。
”且武以九冬伐楚,至十秋始还,可谓久暴矣。
越人能无乘间入国乎!其失二也。
又曰:“杀敌者,怒也。
”今武纵子胥、伯?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戍、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
勾践不颓旧冢①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
武不达此,其失三也。
④然则始吴能以入郢,乃因胥、?、唐、蔡之怒,及乘楚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
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
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⑤且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曰“孙吴”。
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⑥然吴起始用于鲁,破齐;及入魏,又能制秦兵;入楚,楚复霸。
而武之所为反如是,书之不足信也,固矣。
(选自《权书》,有删改)【注】旧冢:这里指吴王的祖坟。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弭:消除B.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交:交战C.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祖:效法D.草略无所统纪略:简略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B.兵家举以为师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C.其失一也D.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杀敌者,怒也书之不足信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东省枣庄市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021年整理)
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江西省九江市湖西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湖西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王寨乡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王寨乡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晚清名臣沈葆桢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家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武经总要 前集》(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九年,吴王①“谓子骨、孙武曰:“始子言郢不可入,今果何如?”二将曰:“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
”吴王曰:“吾欲复击楚,奈何而有功?”孙武曰:“囊瓦②“者,贪而多过于诸侯,而唐、蔡怨之。
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
”吴王于是使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
”唐侯使其子乾为质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阵。
子常遂济汉而阵,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
十月,二师阵于柏举。
阖闾之弟夫概展起请于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思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
夫概曰:“所谓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谓此也。
”遂以其部五千人击子常。
大败走,奔郑,楚师大乱。
吴师乘之,遂破楚众。
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
夫概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
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半济而后可击也。
”从之,又败之。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
雍滋五战,径至于郢。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材料二:吴王问孙武曰:“衢地③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孙武曰:“诸侯三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
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思,兵虽后至,众以属矣。
简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候。
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犄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英知所当。
”(节选自《武经总要•前集》)【注】①吴王:阖闾,春秋后期吴国君主。
吴王阖闾三年,阖闾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舒邑,谋划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将军孙武说:“此时民众疲劳,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
”②囊瓦: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
③衢地:指各国相吡邻的要冲。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如果追溯儒家创始人的言论,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导的伦理观念绝大多数都有丰富的感情内涵。
孔子讲到“礼”“乐”时就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乎,乐乎,钟鼓云乎哉!”“礼”“乐”不在于“玉帛”“钟鼓”这些物质形式,那么在于什么呢?孔子认为在于仁心俱足、在于敬畏和真诚,根本上来说还是在于感情的真挚。
他谈到“仁”时也不热衷于外在的规范,而强调感情的到位。
“仁”到底是什么?孔子最直截了当的回答就是“爱人”,因此可以说“仁”的内涵就是“爱”,就是对他人倾注更多的关切。
孟子在传播儒学、在与其他学派辩论、在说服诸侯采纳他的意见的时候,都是用充满了感情的话语去打动人的。
孟子的成功以及生前身后的际遇,与《孟子》一书的文学化与其理论直接诉诸人的感情密切相关。
如孟子讲“大丈夫”的品格,讲“舍生取义”的追求,讲“仁政”的理想,讲“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向往,都是感情充沛的文字,非常具有震撼性,而其中讲的道理很少,甚至不讲道理。
当儒学取得了正统地位以后,统治者和儒生们感到只用“感情”、用感动力、感染力来推销自己的学说是大大不够了,因为这时候儒学已经是官方的意识形态了,统治者不是用它来感化民众,而是要用它来威慑老百姓了。
于是,在汉代出现了融合阴阳五行学说、强调天人合一的董仲舒。
董氏把儒学神学化、宗教化,把孔子神化为通天教主,神道设教,以愚弄老百姓。
到了宋代,儒生们把儒家创始者们基于感情的伦理观念抽象化、理性化。
“仁义礼智信”等在原始儒家看来是极为鲜活、极富感情的基本观念都看作是“天理”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他们要通过逻辑论证这些观念的正确,用讲道理的方式推行儒学,逐渐使儒学概念远离了情感,从而也使它失去了感染力,变得僵化,面目可憎。
实际上,真正能和原始儒学接轨的不是后世形形色色的儒学家或经学家,而是富于感情的文学家、诗人,这大约是人们没有想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孙武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
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史记》卷六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于是鼓.之右()(2)趣使.使下令曰()
13.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孙子武者,齐人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14.翻译下列句子。
(3分)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15.请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孙武的形象特点。
(4分)
(三)12分
12.(2分)(1)击鼓(2)派遣
13.(3分)C
14.(3分)阖庐从此了解孙武会用兵,终于用他为将。
15.(4分)要点:孙武善于治军、军纪严明;对用兵之道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合要点分析,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