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北征》诗词鉴赏
北征杜甫原文及注释
北征杜甫原文及注释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是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
其中《北征》就是一篇反映唐代军事情况的诗歌。
下面就围绕“北征杜甫原文及注释”来讲一讲。
一、杜甫的北征北征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共六十句。
全诗从开头的“唐从北海来,战死沙场数万裁。
”就表明了这是关于唐朝在北方作战的故事。
杜甫通过描写士兵的战争生活,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
二、北征杜甫原文唐从北海来,战死沙场数万裁。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当时明月在,曾照彝陵城。
若个曾参战,胡马大如象。
战伐两凋瘵,愁看白日长。
千里一戎衣,单于万马狂。
蜀国门庭犬,荆王宅里鸡。
欲知生死事,请看说创业。
胡未灭兮鬼不绝,祭扫犹在河西。
圣人痛释危机,谁为挽狂澜止沸翁?远瞳犇目不暇接,群情鼎沸故障中。
三、北征杜甫注释1. 北海:指的是较远的北方,与唐朝中央相隔甚远。
2. 数万裁:指战死士兵达到了数万之多。
3. 千里无鸡鸣:形容战争的恐怖,使得田间万物无声。
4. 华山:位于政治中心的西北,是一个战略要地。
5. 彝陵城:位于今天的宜宾市境内,与蜀国相隔,是对南部地区的防守要塞。
6. 胡马:指敌方骑兵。
7. 两凋瘵:指战争损失太大,使得军队饥饿而致病。
8. 千里一戎衣:指战士们在长途行军中,只有一袍一甲,无法更换。
9. 单于:即匈奴的领袖。
10. 府门庭犬:指桀骜不驯的汉族骑兵。
11. 荆王宅里鸡:指贵族家族饱食终日的寓言。
12. 创业:指李世民发动的革命,这是唐朝汉族打败胡族的第一步。
13. 痛释危机:指杜甫希望国家能看到内忧外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浅析杜甫《北征》的叙事艺术
2020年5月May. ,2020第□卷第3期Vol. 11, No. 3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浅析杜甫《北征》的叙事艺术靳明圆(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00)摘 要:杜甫的五言长篇裁事诗《北征》是具有“史诗”性质的名作。
本文从具体的叙事学理论出发,从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节奏三个方面分析了此诗的丰富而高超的叙事艺术,以此探寻诗人杜甫忧国爱家、感时念乱的圣贤之心。
关键词:杜甫;歳述;叙事诗文章编号:978 -7 -80736 -771 -0(2020)03 -162 -03诗歌作为一种抒情性文体,从《诗经》时代已经出现 了带有史诗性质的诗歌,如《大雅》中的《生民》《皇矣》等;《商颂》中的《玄鸟》《长发》等诸篇,抒情过程中都穿 插着叙事。
直至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 代叙事诗的成熟。
如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直接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其故事情节 跌宕起伏,叙事艺术成熟。
建安时期女诗人蔡琰的《悲愤诗》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人物与画面描写地真实而生动。
到了唐代,这种叙中抒情,以情带事的叙事诗已 经成为我国古典叙事诗的主要类型。
杜甫的名篇《北征》受到前人叙事诗的影响,用叙事手法写时事,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法国叙事学研究者热奈特提 出,人们谈论的叙事学中的“叙述”这个词包括了三种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 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
因此本文借用此概念来分析《北征》一诗的叙事艺术。
一、叙述内容1•故事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故事。
只要是叙事,它的叙述就必然是某种“事件”——在某种环境中的某个或某些人身上发生了 些什么,上述的诸种因素仍在不同意义上起着作用。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路有恍惚/⑴《北征》的开篇是由杜甫自叙自己北征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杜甫《北征》诗词鉴赏
杜甫《北征》诗词鉴赏北征唐代:杜甫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所遇多被伤,*更* 。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杜甫北征韵脚
杜甫北征韵脚【最新版】目录1.杜甫北征背景介绍2.杜甫北征韵脚的艺术特点3.杜甫北征韵脚的影响和价值正文【杜甫北征背景介绍】杜甫北征,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712-770 年)在唐朝安史之乱期间,为了躲避战乱,从长安北上至凤翔、鄜州、洛州等地的迁徙过程。
在这段时期,杜甫创作了一系列描绘战乱、流离失所、忧国忧民的诗歌,被称为“北征诗”。
这些诗歌以真实的历史背景、沉痛的社会现实、深切的人民关怀,成为了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诗歌的瑰宝。
【杜甫北征韵脚的艺术特点】杜甫北征韵脚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反映历史:杜甫北征诗描绘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这些诗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2.人民性的诗歌:杜甫北征诗关注人民生活,表达了对平民百姓的同情和关怀。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了诗人的人民性。
3.独特的艺术风格:杜甫北征韵脚在艺术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的诗歌形式多样,五言、七言、古体、近体皆有,用韵则以古韵为主,兼有近体韵脚。
这种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为北征诗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4.高度的艺术成就:杜甫北征韵脚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同时,杜甫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杜甫北征韵脚的影响和价值】杜甫北征韵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的典范。
杜甫北征诗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同时,杜甫北征韵脚的艺术成就,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杜甫北征韵脚是杜甫诗歌中的瑰宝,也是唐代诗歌的珍品。
杜甫《北征》详解
杜甫《北征》详解杜甫《北征》详解公遭禄山之乱,自行在往州,州在凤翔东北,故以《北征》命题。
【鹤注】此诗述在路及到家之事,当在羌村后,至德二载九月作,故云:“菊垂今秋花。
”班彪作《北征赋》:“用以为题。
”皇帝二载秋①,闰八月初吉②。
杜子将北征③,苍茫问家室④。
(首段从北征问家叙起。
)①《春秋露》:德天地者,称皇帝。
邕《独断》:“秦承周末,自以为德兼三王,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因之而不改。
②《诗》:“二月初吉。
”初吉,朔日也。
③《楚辞》:“驾玄兮北征。
”④阴铿诗:“苍茫岁欲晚。
”苍茫,急遽之意。
《诗》:“宜其家室。
”维时遭艰虞①,朝野少暇日②。
顾惭恩私被③,诏许归蓬荜④。
拜辞诣阙下⑤,怵惕久未出⑥。
虽乏谏诤姿⑦,恐君有遗失⑧。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⑨。
东胡反未已⑩,臣甫愤所切(11)。
挥涕恋行在(12),道途犹恍惚(13)。
乾坤含疮痍(14),忧虞何时毕。
(次述辞朝恋主之情,上八,欲去不忍,忧在君德。
下八,既行犹思,忧在世事。
)①王曰:时房得罪,甫上言:罪细不宜免。
帝怒,诏三司推问。
甫谢,因称宰相子,少自树立,有大臣体。
帝不省录,诏放甫归州。
信《哀江南赋》:“逮永嘉之艰虞。
”②张协诗:“朝野多欢娱。
”王《登楼赋》:“聊暇日以销忧。
”梦弼曰:少暇日,谓军兴之际,公私不安处。
③顾惭,自顾惭愧也。
裴松之《三国志注表》:“顾惭二物。
”曹植诗:“不得顾恩私。
”④傅咸诗:“发身蓬荜庐。
”⑤《晋史论》:陈王就国,则拜辞陨涕。
班彪诗:“上书诣阙下。
”⑥曹植诗:“皇恩过隆,只承怵惕。
”⑦《孔丛子》:“犯颜谏诤,公正无私。
”⑧公为遗,故恐君有遗失。
《前汉·张安世传》:“无所遗失。
”⑨《文心雕龙》:“经纬区宇,弥纶宪。
”傅亮表:“密勿军国,心力俱尽。
”密,秘也。
勿,勉也。
⑩东胡,指安庆绪。
(11)钟惺曰:臣甫,用章奏字面,如对君语。
《家语》:敬姜曰:“无挥涕。
”(12)行在,见《窜凤翔》诗。
(13)《法言》:“人心恍惚。
长篇叙事诗北征【唐】杜甫
课外思考
1、为何称杜甫之诗为“诗史”,称其人为 “诗圣”?从诗篇中梳理出诗人忧国忧民思 想的具体表现。 2、如何理解杜诗“沉郁顿挫”之特点 3、诗中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背诵 第二段。
杜 甫 《 北 征 》
一、背景简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 长安陷落,756年,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只身 从鄜州投奔肃宗,半路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期间亲眼目 睹叛军罪行。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冒生命危险逃出长安, 赴肃宗行在凤翔。后因疏救好友房琯,得罪肃宗,险遭杀身 之祸,经宰相张镐相救,幸免一死。是年闰八月,肃宗特许 杜甫会鄜州探亲,实则有意疏远,对杜甫是一次沉重打击。 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杜甫走上了探亲之路,写下了千古名 篇《北征》。 鄜州在凤翔的东北方,故诗题为《北征》
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之二:恋家与忧国(喜忧
参半,身在家而心在国)
(四)记叙了唐肃宗向回纥借兵的事件,并表 达了诗人对此事的看法。——议论当前形势。 充分肯定了回纥骁勇善战、破敌迅猛的 特点,含蓄点出此辈少用为贵的道理。表达 了破贼应以官军为主的主张。 此段议论重在说明当前谨慎处理军国大 事是争取中兴的关键。 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之三:对战争及回纥的态度
《北征》可以说是作者在被放逐的背景下所
作的《陈情表》
(二)返家途中所见所闻
按白天到入夜的时间顺序描写一路上山 川地貌的变化、好恶不齐的景色,交织着随 时触发的感想,刻画出一个背负沉重精神负 担,在寒山荒谷、战场旷野中踽踽独行的诗 人形象。
(三)备述到家景况——悲喜交加、百感 交集
1、先从大乱之后衣衫褴褛的艰难景况着笔,琐细 而又切合人之常情。 2、妻女梳妆一节,以幽默风趣笔致描摹女儿模仿 母亲描眉涂唇情状,憨态可掬,极为传神。 3、天伦之乐,谐趣热闹 4、因种种喜悦欣慰皆发自乱中生还的独特感受, 所以“翻思在贼愁”四句自然将家庭琐事转到国家 大事上来,引出了最后两大段忧国忧民的议论。
第六讲--杜甫《北征》
杜甫生平简介
❖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此前)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 游吴越,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旳生活。5年之后归洛阳应 举,不第。再漫游齐赵。后来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 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 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 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旳生活,最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 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旳小官。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暴发,潼关失守, 杜甫把家安顿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半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因为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 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生平简介
❖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伴随九节度官 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 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旳生活。严 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 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 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据 《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 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 全诗五大段,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旳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旳鄜州旳历程, 依次论述了蒙恩放归探亲、告别朝廷登程时旳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 旳感叹;到家后与妻子子女团聚旳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 怎样借用回纥兵力旳提议;最终回忆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旳可喜变化和体现 了自己对国家前途旳信心、对肃宗中兴旳期望。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来年月 日,谨称“臣甫”,遵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旳旳不安,次叙征途旳观 感,再述家室旳情形,更论国策旳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构造合乎礼 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么旳陈情表旳构 思,显然出于他“奉儒守官”旳思想涵养和“别裁伪体”旳创作要求,更凝聚 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旳深厚感情。
杜甫《北征》第二部分赏析
杜甫《北征》第二部分赏析《北征》第二部分杜甫“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鬚,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来看《北征》第二部分原诗:“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字词典故“坡陀”:【“陀”:驼背。
“坡陀”:坡顶。
】“畤zhi4”:【田际,田界。
】“水滨”:【水与岸。
】“木末”:【树梢。
】赏析杜甫说,我爬上了坡顶,远远望得见鄜州的田界。
然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沿途依然是岩石与山谷相互出没。
我越走越快,已经到了水边,而我的仆人却还远远地落在后面的树梢那里。
杜甫这个时候是“左拾遗”了,而且是皇上亲自批准他回去探亲的,所以应该有配备仆人,甚至还有些礼物,恐怕也是要仆人来扛的。
关于“坡驼”一般解释为起伏的山坡,但我觉得解释为坡顶恐怕是更准确的,驼就是隆起的那一部分嘛。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字词典故“鸱chi1鸟”:【一种凶猛的鸟,鹞yao4子。
又名鹞鹰、老鹰、鸢yuan1鹰。
猫头鹰的一类。
】“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赏析杜甫说,天渐渐黑了,我看见猫头鹰在枯黄的桑树上鸣叫。
野鼠在田地里拱着乱七八糟的洞穴。
夜深之时经过了曾经的战场,寒冷的月光照在了森森的白骨上。
杜甫这前两句颇有深意,桑树本来是种来养蚕的,现在枯黄了,也就是无人养蚕缫丝织绸缎了。
而田里的“乱穴”,可见鼠穴很多,说明农田荒芜,无人耕种。
杜甫《北征》赏析
杜甫《北征》赏析
《北征》是杜甫的名篇,它极具象征意义,写出了令人动容的军魂振奋之情,表达了民族解放奋斗的激情,是战争文学的里程碑,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精神文本之一。
在此诗歌里,杜甫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他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对北征的憧憬。
他用朴素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对征战的豪情洋溢和极大的热情,他说:“把剑看作一把利斧,它可以砍碎牢笼,可以破除阻挠。
是时候,把我的血泼在国家的土地上了!”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祖国的深厚的爱护之情,他热爱祖国,以夸张的方式,用极大的勇气和英勇的行为,去拯救自己的国家。
在象征意义上,《北征》代表了中国人在困难时刻顽强抗争的精神,也折射出了中国人民斗争可能性的极大,让人们懂得要在不断的抗争中坚持,不要轻言放弃,才能取得胜利。
杜甫在《北征》中用他激情四射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凸显了自己作为一个国人的责任感,也传递出了一种社会正能量。
《北征》的意义在唱和着杜甫的抒情之歌时,这首诗歌也激励着我们,让人凝聚在一起,把杜甫表达的豪情勇气,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念,发扬光大,传承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
《北征》不仅仅只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歌,它更是一篇激发人们爱国之心的伟大著作。
它不单是一篇文学作品,它更是把中华民族的灵魂打包的的一篇伟大史诗,它使人们在斗争之中愿意为祖国奉献一
切,并在风雨中奋起,为祖国之大义而勇敢地赴汤蹈火。
杜甫北征韵脚
杜甫北征韵脚
一、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一生创作诗歌约千余首,作品丰富多样,主题深刻,风格独特。
二、北征概述
《北征》是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文共五十句,分为五个部分。
诗中描绘了杜甫在北征途中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
三、韵脚分析
《北征》韵脚丰富多样,运用了平声、仄声、三声、四声等多种韵脚,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音乐性。
同时,杜甫在韵脚的运用上具有很高的技巧,使得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四、作品鉴赏
《北征》以纪实的手法,描绘了战乱年代百姓的疾苦。
诗中写到:“肌肤销铄瘦,面目生皱稜”,生动地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艰辛。
此外,杜甫还通过描绘边塞风光,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雪山独立天地间,迥临飞鸟上”。
五、总结
《北征》是杜甫的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佳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杜甫《北征》赏析
杜甫《北征》赏析唐肃宗至德元载(756),杜甫自鄜州(今陕西富县)赴灵武,中途为胡兵所扶,被解送长安困居。
二载(757)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二月,肃宗自彭原(今甘肃宁县)迁凤翔(在今陕西)。
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凤翔,到达后,在五月十六日受任左拾遗。
就在此月,上疏论房琯不当罢相,触怒肃宗,几陷不测,得宰相张镐解救,乃免。
杜甫出于为国而奋不顾身,仍想积极履行谏诤职责,肃宗对此并不乐意,在八月底下“墨制”(皇帝用黑笔亲书的诏令)准他鄜州探家。
闰八月初一日,杜甫自凤翔出发赴鄜州,到达后写了这首《北征》。
鄜周在凤翔东北,“北征”即北行之意。
《北征》可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自起句至“忧虞何时毕”,写作者奉诏探家,将要离开朝廷的复杂心情;第二段,自“靡靡逾阡陌”至“又归尽华发”,写跋涉旅途的所见所感;第三段,自“经年至茅屋”至“生理焉得说”,写到家后和妻儿团聚的情况;第四段,自“至尊尚蒙尘”至结束,写对时局的感想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通过这些内容,反映“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特别是关中军民)的创伤,表现了诗人对政治形势和国家命运的关切,是继《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后的又一篇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全诗一百四十句,七百字,是杜甫最长的一篇五言古诗。
作为一篇伟大作品,《北征》有其独具而不易企及,并且成为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特色。
现分四点略作说明:(一)宏大与精微的统一。
《北征》不但整篇内容丰富,规模宏伟,而且篇中的议论,都很正大。
例如第四段的议论:其一,指出回纥兵虽作战勇敢,但唐朝不宜过分依赖他们,说“此辈少为贵”,后来的事实证明,依赖回纥兵以收京,又造成很大的祸患。
其二,希望乘着“祸转亡朝岁”的有利时机,依靠官军力量“蓄锐”、“深入”,做到“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向山东、山西、河北进军,直捣叛军的巢穴,使他们失去根据地,进退不利,便于肃清他们,这和李泌的正确的战略决策是一致的。
其三,批评唐肃宗眼光短浅,一意孤行,不能接受臣下建议,使得言路不开,“时议气欲夺”。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八月,诗人从凤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叙述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
当时宰相房琯被贺兰进明等人诬谤贿赂而论罪,作为左拾遗的杜甫上疏为房琯辩罪,触怒唐肃宗,下三司问罪,得张镐营救释放。
八月,肃宗命他离凤翔探家,实为遣归。
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
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内容,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
《北征》【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诗篇——杜甫《北征》论析
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诗篇——杜甫《北征》
论析
杜甫的《北征》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篇,他把战争的
残酷描绘的淋漓尽致,肃穆哀怨地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不满。
诗的开篇,杜甫用肃穆而深情的语言,描述了军队出征前
的情景:“满城鼙鼓动地来,百战百胜空须回。
”杜甫用晦涩的
语言表达出军队出征时的壮阔景象,但他也不免对战争的残酷
性有所感叹:“军书十二行,朔风吹雁塞。
”这里的“军书”暗指
军队出征的令,令人唏嘘的是,这令可能会令许多士兵永远离
乡背井,而“雁塞”则代表了军队远行无归的凄凉。
接下来,杜甫描写了军队出征时的情景:“营中排鼓收,
马鞭催西东。
”杜甫用简洁的语言把军队出征时的场景描绘得
淋漓尽致,士兵们在排鼓声中奋勇前行,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接着,杜甫用激昂的语言描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痛苦抗争:“车轮滚滚来,戈壁沙中行。
”这里的“车轮滚滚”暗指士兵
们奔赴战场的壮丽景象,而“戈壁沙中行”则代表了士兵们在战
场上的艰苦抗争。
最后,杜甫在诗的最后一句,用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战
争苦难的不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里的“草心”暗
指士兵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三春晖”则暗示了士兵们毫无回
报的悲情。
总之,杜甫的《北征》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篇,他对战乱的残酷性深有感受,用淋漓尽致的笔触,肃穆而哀怨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不满。
杜甫《北征》诗中“赋”手法的特色
杜甫《北征》诗中“赋”手法的特色作者:何若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北征》是杜甫最长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赋”,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宏大而磅礴的叙事结构、深刻而精微的细节描写以及强烈而沉重的批判等方面。
《北征》中层层深入的叙事格局和纷杂深广的内容从整体上构成了该诗史诗性的品格,展示出杜甫对生命个体和国家命运的深度关怀。
关键词:杜甫;“诗史”;《北征》;赋作者简介:何若宁(1999-),女,汉族,湖南宁乡人,现为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2《北征》创作于至德二载(757)秋,是杜甫最长的一首五言古诗,亦被一些学者许为杜甫“最重要的代表作”。
[1]杜甫在《北征》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赋”。
故金启华先生在《杜甫赏析》一文中指出:“《北征》从命题到手法,都是学“赋”的。
”[2]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3] “赋”法的主要特点是直叙其事,体物写志。
杜甫直面现实,将他在北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既展示了自身不幸的遭遇,也呈现出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熔铸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把遭受战乱的忧愁和悲苦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与其独特的“赋”法密切相关。
一、宏大而磅礴的叙事结构《北征》作为杜甫杰出的“诗史”作品,有着“宏大”的叙事结构。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叙事井然有序,层次分明,格局谨严。
按照浦起龙《读杜心解》中的说法,《北征》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二十句;第二部分自“靡靡逾阡陌”到“残害为异物”,共三十六句;第三部分自“况我堕胡尘”至“生理焉得说”,共三十六句;第四部分自“至尊尚蒙尘”至“皇纲未宜绝”,共二十八句;第五部分自“忆昨狼狈初”至结尾,共二十句。
其中,前四个部分主要写现实,最后一部分转而写往昔。
杜甫叙事诗 《咏怀》与《北征》
【课外阅读】杜甫叙事诗《咏怀》与《北征》“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留下的名言。
游览过黄山的人,很难说出山上什么最使他留恋:是波涌浪翻的云海?别具风韵的奇松?还是千姿万态的怪石?但说起黄山主峰,则非天都、莲华莫属了。
同样,读过杜诗的人,也很难说出他最喜爱哪一首诗。
杜诗山峙海涵,千汇万状,排天斡地,穷高极远,无论抒情、记事、写景、咏物,都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但说起杜甫的代表作,历来一致的公论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
邵子湘说这两首诗“皆杜集大篇。
子美自许沉郁顿挫,碧海鲸鱼,后人赞其铺陈排比,浑涵汪茫,正是此种”(郭曾炘《读杜札记》引)。
杨伦说“尤为集内大文章,见老杜平生大本领。
所谓巨刃摩天,乾坤雷硠者,惟此种足以当之”(《杜诗镜铨》)。
而《唐宋诗醇》更断言这两首诗“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古以来,无此大文字”。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杜甫自长安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途经骊山,耳闻目睹了玄宗、杨贵妃等人荒淫无度的宴乐,回到家中,又见到幼子饿死的惨状,悲愤异常,写了《咏怀》。
肃宗至德二年(757)八月,杜甫自凤翔(今属陕西)回鄜州(今陕西富县)探亲,一路都是荒凉萧瑟的景象,回到家中,更觉凄苦不堪,百忧交集,写了《北征》。
这两首诗集中体现了杜甫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水平,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各方面的情状,和杜甫当时所经历的种种可伤可悲之事,上自朝廷政事,下至百姓生计,大自整个国家的艰危,小至一个家庭的不幸,都浓缩在其中,誉为“诗史”,确非虚美。
清人朱庭珍认为:“少陵大篇,最长于此,往往叙事未终,忽插论断;论断未尽,又接叙事;写景正迫,忽入写境;写境欲转,遥接生情。
大开大阖,忽断忽连,参差错综,莫测端倪。
如神龙出没云中,隐现明灭,顷刻数变,使人迷离。
此运《左》《史》文笔为诗法也,千古独步,勿庸他求矣。
”(《筱园诗话》)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都抚时叹事,感慨身世,或赋或兴,或开或阖,忽正忽反,忽离忽合,若整若乱,若断若续,中间忽自叙,忽叙人,忽言情,忽写景,忽记事,忽立论,如山出云,如水赴壑,起伏转折,波澜层叠,过接无痕,照应有情,极排荡顿挫、纵横悠肆之奇。
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甫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甫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唐代诗人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星,他的诗作兼具思想深邃与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承载着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他的诗词表达独特、意境深远,成为唐代文坛耀眼的明星。
本文将从杜甫的思想以及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杜甫的思想杜甫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社会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入思考。
他镜鉴世事,以笔破时弊,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杜甫反映了唐朝政权腐败、士兵望风而逃的现象,批判了统治者的失职和不义。
他抨击贪官污吏,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尖锐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民的困境。
杜甫的思想触动了广大的读者,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此外,杜甫也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反思。
他多次描绘了战乱的场景与人民的困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北征》一诗中,杜甫揭示了唐朝边疆频繁战乱的现实,他痛惜国家的疆域损失和人民的离散流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杜甫热爱国家,关心国家的兴衰,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杜甫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准确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疾苦,他的思想触动了后世的文人雅士和读者,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杜甫的艺术成就杜甫的诗歌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世人所传颂。
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深沉,同时字句凝练而丰富。
他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其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感人之处。
例如《月夜忆舍弟》一诗,杜甫以朴素的言语描绘了在月光下忆及已故亲友的情景,字句简练而扣人心弦,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此外,杜甫的诗歌也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并以自然景物象征着社会的命运。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杜甫用对比的方式揭示了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冷暖差距,并以夜晚的秋凉之感象征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充满意境的描写方式,成为当时文坛的瑰宝。
杜甫《北征》翻译
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乱拱洞穴。
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使秦中百姓遭害惨重。
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杜甫《北征》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杜甫《北征》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北征》是一首抒发雄痛的勇士诗,描绘了大唐军队踏上征途,在苦难中展现出澎湃的民族魂在其中。
诗中热血丰满,对大唐政权蜕变新局布局的历史热情及革命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诗具有浓郁的革命思想内涵,在长三千里的征程中,大唐将军穿越了河山,他们不停地发出勇猛的吼声,力挽狂澜,披荆斩棘,推翻那强如金山的异族军队。
表面看来,这是诗人对英勇精神的高度称颂,但更深一层的思想内涵是,面对强大的侵略势力与艰难的环境,汉族子孙也要英勇奋斗,力挽狂澜,实现民族解放,并取得新生,杜甫以此激励了此时此刻正处压力与困难之中的子民们,勉励他们求真务实,不负众望。
《北征》的情绪高昂,语言富有激情和运动性,行文流畅,抒发出深沉的革命热情。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把锐利的锋芒和金属般机械步伐表现得清新异常。
全诗以勇猛钝重的武士气概开篇,后把这些英雄就是铁壁,千斤,大海一样顽强地前行,傲气敌天,无畏怯从未在心头消散的奋发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北征》是杜甫以人民英雄色彩描绘当时大局的一首充满浓烈革命热情的诗。
表达的兴奋和激昂,热枕的思想内涵,以及博大精深的艺术特色都值得人们继续研究并参考。
赏析杜甫北征第二部分景物描写
杜甫北征第二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通过对北征途中所见所感的生动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状况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杜甫北征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一、宏大的自然景观杜甫北征第二部分首先展现了宏大而壮丽的自然景观。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蓝天、白云、奔流的河水、巍峨的裙山等壮丽景色,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山隰青青一线城,江间波浪六七重”等。
这些描写凸显了北国的广阔辽阔,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无穷魅力。
二、生活状况除了自然景观,杜甫北征第二部分还通过对人们的生活状况进行描写,展现了北国百姓的贫困困苦。
诗中,诗人描绘了边关士卒和北国百姓艰苦的生活状态,如“浮云蔽日日将迟,嫩草还生六七丝”、“今年元是战场儿,故人西辞黄鹤楼”等。
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三、北国特有的风土人情在北征第二部分中,杜甫还通过对北国特有的风土人情进行描写,展现了北国的风景和文化特色。
诗中,他描绘了北国的特产、习俗和民风,如“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打手歌向朔风多”等。
这些描写凸显了北国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丰富了北征第二部分的内容,也为读者呈现了北国的多样风貌。
四、渲染情感在景物描写中,杜甫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渲染,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他以游子的身份,通过描写北国的山川河流和百姓的生活境遇,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忧虑。
例如“东家不识愁滋味,大王得报巡幸难”、“病起蛾眉妝欲援,碧云天,黄叶地”等。
这些描写不仅烘托出北国的苍凉和清寂,也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杜甫北征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状况、风土人情的刻画,展现了北国的宏大壮丽、百姓的贫困困苦、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描写丰富而真实,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杜甫北征第二部分所展现的景物描写,不仅是对北国风景的生动写照,更是诗人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学价值。
《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北征》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北征》诗词鉴赏北征唐代:杜甫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更*。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译文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有的伤口还在*呢!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乱拱洞*。
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使秦中百姓遭害惨重。
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肃宗还*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此举全面*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注释墨制:是用墨笔书写的诏敕,亦称墨敕。
这里指唐肃宗命杜甫探家的敕命。
皇帝二载:即年(唐肃宗至德二年)。
初吉:朔日,即初一。
杜子:杜甫自称。
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
问:探望。
维:发语词。
维时:即这个时候。
艰虞:艰难和忧患。
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
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诣:赴、到。
阙下:朝廷。
怵惕:惶恐不安。
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
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
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
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
东胡:指安史叛军。
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疮痍:创伤。
忧虞:忧虑。
靡靡:行步迟缓。
阡陌:田间小路。
眇:稀少,少见。
明灭:忽明忽暗。
屡得:多次碰到。
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郊:郊原,即平原。
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
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
”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罗生:罗列丛生。
濡:滋润。
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坡陀:山岗起伏不平。
鄜畤:即鄜州。
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
畤即祭坛。
木末:树梢。
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鸱鸮:猫头鹰。
卒:仓促。
这里指的是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为异物:指死亡。
堕胡尘:指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经年:一整年。
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耶:爷。
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补缀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
唐代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
缀,有多个版本作“绽”。
清代仇兆鳌的注本作“缀”。
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
此与“紫凤”都是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
褐:袄。
情怀恶:心情不好。
凛栗:冻得发抖。
“粉黛”两句:意思是,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
栉:梳头。
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
施:涂抹。
朱铅:红粉。
狼藉:杂乱,不整洁。
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嗔喝:生气地喝止。
翻思:回想起。
聒:吵闹。
生理:生计,生活。
:对皇帝的尊称。
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
休练卒:停止练兵。
意思是结束战争。
妖氛豁:指时局有所好转。
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
当时唐肃宗向回纥借兵平息安史叛乱,杜甫用“阴风”、“惨淡”来形容回纥军,暗指其好战嗜杀,须多加提防。
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
助顺:指帮助唐王朝。
当时怀仁可汗派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
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
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
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圣心颇虚伫:指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
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伊洛:两条河流的名称,都流经洛阳。
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
西京:长安。
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
旋瞻:不久即可看到。
略:攻取。
桓碣:即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
昊天:古时称秋天为昊天。
肃杀:严正之气。
这里指唐朝的兵威。
“祸转”两句: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忆昨”一句:意思是,追忆至德元年(年)六月唐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
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臣:指杨国忠等人。
葅醢:剁成肉酱。
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
荡折:清除干净。
“不闻”两句:史载夏桀宠妺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
这里的意思是,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宣:周宣王。
光:汉光武帝。
明哲:英明圣哲。
桓桓:威严勇武。
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