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文化共70页
我们要如何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当前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保护、文化的认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在文化建设、保护、认知的过程中,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保护、文化认识、差异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harmony in the competition in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status and fun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The power of culture, deeply rooted in national the vitality, creativity and cohesion. The current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hile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cognitive process, facing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we also should with the right attitude to face.Keywords: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protectio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文化不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社会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规范所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沉积物。
中华性观念演变观察我们需要一次真正的性解放
中华性观念演变观察我们需要一次真正的性解放每次看见关于性侵犯的社会新闻,都觉得国家欠我们一个性教育。
对于中国式家长而言,性教育和恋爱教育总是略显尴尬和拧巴,像个无处安放的定时炸弹。
青春期时,性和爱是会引发灾难的洪水猛兽,是羞于启齿的难言之隐。
可一旦过了某个年龄段,家长又希望孩子赶紧恋爱成家,火速结婚生娃。
但怎么表达爱,怎么和喜欢的人相处,如果对方不喜欢你怎么办,喜欢上不该喜欢的人怎么办,第一次要做什么准备……这些关键信息,家长又从没对我们说过。
不过也不用过于苛责长辈,因为虽然时代发展快得像高铁,但观念的演变却慢得像EMS ,有矛盾和落差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的性观念就是在对“性”与“爱”扭曲中形成的,动物本能让我们享受快乐,儒家伦理教我们克制隐忍,这个中国式死疙瘩,需要一场真正的“性解放”来解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性压抑。
”“放屁!”李安在电影《喜宴》里向外国人解释中国人“闹洞房”的婚俗,于是后来很多人用这句台词给中国人的性观念做注脚:其实,动辄就批判“中国人经历了几千年的性压抑”,儒家文化害死人……而事情的真相根本不是这样。
真正的历史环境中,从孔子那一代开始,中国人对于“性”的观念就相当豪迈豁达,根本没怎么care 这事儿:秦国宣太后在外国大臣面前公开描写性交姿式,说自己丈夫一屁股坐上来,因为体重太集中一点,就吃不消;可是全身压上来,因为体重平均分担,所以就无所谓了。
这种妙文…在清朝王士桢《池北偶谈》里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其实他们全都大惊小怪了,他们不知道中国古代文明中,在性的看法上,确曾有过开通的一面。
大多的性禁忌其实是以后的事。
——李敖《中国性研究》另一个例子是《诗经》,儒家经典,中国文学的源头,四书五经之一,孔子收集编辑的民间诗歌总辑,这样一本中国古代高考必修课本里,男欢女爱的情诗相当之多,其中还有首描写3000 年前西周小青年打野战的日常记事: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202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B卷)
202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B卷材料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科技创新的突破,就难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创新的历史和文化基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科技领域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在移动支付、无人机、生物医药、分享经济等方面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有着比国外同类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实现了豆浆机、电饭煲等数十款智能厨电的物联网应用。
”一家著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高总说。
在用户需求倒逼之下,该企业对产品进行了智能化升级,目前产品已销售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70亿元,拥有专利技术2047项。
过去10多年,该企业凭借传感器等方面的制造优势,成为某些跨国大公司的重要供应商。
“我们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等方面有长期积累,在创新中更容易将好点子转化为好产品。
”高总说。
日前,清华大学陈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走出了一条从模仿、追随到引领的发展轨迹,而这背后的“秘诀”便是创新。
市场需求催生了中国企业对生产方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新零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这种创新不是短期的、偶然的、而是长期的、自发的,是一种迥然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创新路径,是深刻在中国经济肌体中独一无二的事实特征。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经济、科研、人才等诸多方面雄厚的基础。
特别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技术,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5G通信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头。
此外,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达,拥有业态优势:网民群体庞大,比欧美日网民数量之和还多,拥有大数据优势。
当前国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无疑为这场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风物长宜放眼量”,创新是百年大计。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凝聚价值追求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 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精神支柱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 大的强大__________ 团结奋斗 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 代__________ 精神动力 。 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__________
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 人民。
材料呈现: 2018年2月4日,解放军军报微信官方账 机上人员全部牺牲,牺牲官兵追悼会在空军驻贵州某 部举行。这么多名解放军士兵的生命就定格在这一瞬 间,实在令人唉兮,痛兮。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 每一个都是共和国的卫士,为了国家的稳定和昌盛, 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你们才是中国最可爱的人。
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第三次冲击火
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楼里二十多人得救了,
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三进火海被烧成了一
个碳人。王锋全身烧伤面积达92%,双眼烧伤,肺 部呼吸道重度烧伤……终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 136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
新课展开
高扬民族精神
为什么要凝聚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____ 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 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________
状元成才路
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 凝聚力和______ 想,就会失去______ 民族之林。
状元成才路
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 爱 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__ 国主义 爱好和平、勤劳 ______为核心的团结统一、________
汉族的生活习惯
汉族的生活习惯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生活习惯深受传统文化和历史影响。
汉族的生
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服饰习惯、节日习惯等方面,这些习惯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饮食习惯方面,汉族人民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均衡。
他们喜欢吃米饭、面食和
各种杂粮,同时也注重蔬菜和肉类的搭配。
在烹饪方法上,汉族人民喜欢炒、煮、炖等简单的烹饪方式,以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此外,汉族人民还有许多传统的饮食习惯,比如过年时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等。
在服饰习惯方面,汉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马褂等
传统服饰,女性则穿着旗袍、长裙等传统服饰。
此外,汉族人民还有许多节日和仪式上需要穿着特定服饰的习惯,比如春节时穿新衣、婚礼时穿嫁妆等。
在节日习惯方面,汉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习俗和风俗,比如春节时贴春联、包饺子,清明节时扫墓祭祖,中秋节时赏月吃月饼等。
总的来说,汉族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些习惯不
仅丰富多彩,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5篇)精选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5篇)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我喜欢蜡染艺术。
蜡染就是以蜡为墨,以布为纸,然后放入染料中浸染,取出后,有蜡的地方是染不上染色的,除去蜡染后即显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百花。
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导致染料着色不均面造成的染纹,它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
那你知道,蜡染有什么工艺吗蜡染工艺有:水晶工艺品,竹制工艺品,金属工艺品,贝壳工艺品,亚克力工艺品等。
蜡染来自苗族,蜡染也画,看一个小姑娘抱着一个大瓦罐在跳舞,一个小姑娘在认真的看着手里的陶瓷瓦罐等。
画面多么生动啊!每个到了苗族的游客都会买一些蜡染工艺品留作纪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多,我还知道:剪纸,刺绣,印染,汉字,还有不同的节日等等,说也谠不完呀!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统文化艺术!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今年春节,我吃了年夜饭、包了饺子......可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还是贴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表达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内容丰富,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
它始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开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了。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
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祭定了根底.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局部,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有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开展而来的。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源远流长,深受传统文化和历史影响。
这些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家庭观念等方方面面,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
他们重视饮食的营养和平衡,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追求饮食的美味和健康。
中国人喜欢用筷子进餐,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节气饮食的习惯,比如春季吃春笋、夏季吃西瓜、秋季吃柿子、冬季吃火锅等,这些习惯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饮食的调养。
在社交礼仪方面,中国人注重礼貌和尊重。
他们在与长辈交往时要尊敬长者,遵循尊卑有序的原则,表现出谦逊和恭敬。
在与朋友交往时,中国人也注重互相尊重和友善,讲究言行举止,注重细节礼仪。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和习俗都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
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人重视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他们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支持和照顾。
中国人还有许多家庭聚会和活动的习惯,比如过年回家、家庭聚餐、亲子活动等,这些习惯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关爱。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凝聚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习惯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访谈年老长辈了解古今衣食住行的变迁的表格形式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1.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
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
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
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
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注:《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报》1912年3月5日。
)不久,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
同年8月17日,民国政府公布了《礼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式礼节的合法地位(注:《东方杂志》第9卷第4号,1912年9月。
)。
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
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
2.消费习俗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
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包括各种哈剌呢、哔叽、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一应俱全,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注:姚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一、学思之窗(教材P66) 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 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开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二、本课测评(教材P67) 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提示 变化表现: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的方 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安康;住的方面,从传统平 房到宽阔楼房;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变化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习俗传入中国。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 共产党以开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近现代工农商业的开展。
【图解历史】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主题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史料探究]
1.原因 史料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 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①!……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 些现在世界的大势②!闭关自守③,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④,保不住 了。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注:①指的是有规律的生产、作息的生活方式。②注重假日休息。 思考 (1)依据史料说明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提示 国人承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假日休息制形成。
史料二 为政者对社会风气起着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就目前来看,通过修养崇清尚 俭、不慕虚荣①的党风政风来带动社会风气转向②,恐怕才是政府形塑社会风气的合 理方式。 ——人民时评:政府该如何“移风易俗〞 注:①表达了党风政风的内涵。②“带动〞表达了意义。 思考 (2)依据史料分析当今党风政风的内涵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 内涵:清廉节省,不慕虚荣。意义: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新习俗的形成。
礼仪规范教程(PPT70页)
两脚尖呈“ V” 字型,双手自然并
拢,右手搭在左手上,轻贴于腹 前,身体重心可放在两脚上,也
可放在一脚上,并通过重心的移
动减轻疲劳。
(五)站立注意事项
(1)站立时,切忌东倒西歪,无精打采,懒散地倚靠在 墙上、桌子上。
(2)不要低着头、歪着脖子、含胸、端肩、驼背。
(3)不要将身体的重心明显地移到一侧,只用一条腿支 撑着身体。 (4)身体不要下意识地做小动作。 (5)在正式场合,不要将手叉在裤袋里面,切忌双手交 叉抱在胸前,或是双手叉腰。 (6)男子双脚左右开立时,注意两脚之间的距离不可过 大,不要挺腹翘臀。 (7)不要两腿交叉站立。
早在 25000 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在葬 礼上撒赤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尧、舜时代已具国家 雏形。夏、商、周三代时,礼仪的典章化、制度化已
经相当完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2000多年间, 儒家传统礼仪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 重要作用。
殷墟妇好墓 妇 好 是 3000 多年商王武丁的 妻子,同时也是 一位赫赫有名的 女将军。在她的 墓中,可以看到 成组的青铜器、 已胶结在一起的
一、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 站姿是人静态的造型动作,优美、典雅的站姿是 发展人的不同动态美的基础和起点。优美的站姿能显
示个人的自信,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并给他人
留下美好的印象。
(一)正确的站姿要求
(1)头正。(2)肩平。 (3)臂垂。(4)躯挺。 (5)腿并。 (6)身体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
大量货贝以及殉
人的骨骸。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重达 875千 克,是迄今为止我国已 发现最大的青铜器。鼎 内有“司母戊”三字铭 文,因而得名。据考证, “司”是祭祀之意,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 目标
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 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全面、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重点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
导入 新课
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如何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收集中华传统文化的材料,包括教育、历史、 哲学、道德方面等的内容;并做好课堂发言的准备。 )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教师活动: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示图片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 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 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藏文、 彝文、维吾尔族文字、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
特点 地位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2.科学技术
特点 地位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1.中华文化区域特征的成因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1.各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文化的包容性
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 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烂、风格鲜明独特 纷争和兴衰过程 A.①②③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
13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内容:历史科第二章(单元)第13课课题: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通过史料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3、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作比较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培养分析史料、提供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分组查阅宋代衣食住行方面的资料。
查找古代节日习俗的录象资料,并纳入多媒体课件。
自学指导(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作为我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刺激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农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自学练习:(1)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
中上层()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
(2)士:宋代开国后实行()国策,()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相当部分的官员来自(),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优裕。
(3)农:宋代的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为生,大部分()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文15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文15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作文精选篇1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
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
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
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
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
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演讲稿6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演讲稿6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演讲稿1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__小学六(1)班的王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根》。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融合。
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
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文化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当我们在追求外来文化时,却冷落了传统文化。
华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创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气节;孕育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社会美德……这些无不是前人心血与思想的结晶,无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无不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标志。
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成为连接各族人民精神的纽带;成为振奋各族人民精神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延绵精神的支柱。
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无人问津。
端午节只剩下一颗粽子,中秋节只剩下一块月饼,腊八节只有一碗稀饭……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减少……同学们,挽救中国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仔细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相结合,有益的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互相结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打上中国文化烙印,形成中国现象,中国风格,使中国文化始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我们在瑰美“国宝”的熏陶下努力学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承复兴而奋斗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六年级(1)班的梁小雨,今天我所讲故事的题目是《学习经典应从读准字音开始》。
六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叫《索溪峪的“野”》,大家还记得吗?文中在描写“山是野的”时有句话“……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2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2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
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都是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篇1从小到大,逡巡在书本、报纸、信息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词语,它们一点儿也不要冗长,有着古典的音韵——将中华浩荡灿烂的几千年文化,一一拨弄,奏响……它叫成语,我从未重视过它。
原先我一直认为,像成语一类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晦涩难懂而不愿展卷一读的。
单拿成语而言,我自小就计不喜欢成语,总觉得那四个字四个字都读着生硬又别扭。
孩提时,我常常问父母:“这些词明明可以当作一个句子来读,为啥要把它‘压缩’成四个字呢?很不好记诶!”妈妈就会告诉我,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就会沉醉其中;爸爸则陪我一起“学”成语,告诉我成语的绮丽。
但幼小的我从不领情,爸爸一说成语是,我就不干了,大声哭闹着不要听不要看,任凭父母如何哄都无济于事,他们只好作罢。
然而,当我长大了,随着学习的需要而翻起《新华成语词典》时,我却对成语产生了热爱——它们,是有其魅力所在。
成语在我身旁留着古韵,衣香鬓影地应和千年曲调。
特别是在201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中国成语大会》的节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每到周末,节目播出前,我一定早已将笔和本子拿出,等待节目开播。
在节目里,选手们比拼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常常令我折服;听着导师们博古通今的讲解,手中的笔运动地更快了。
一眨眼的功夫,本子的一页已记得密密麻麻,我越发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
蒙曼教授说过:“成语是前辈们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但它不是死文物,而是活文化,我们的生活是可以用成语来表达的。
”是的,于成语相伴很快乐。
成语背后蕴含的每一个如青花瓷般盛开着清浅釉彩的故事,都在充翼着我的阅历,助我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人民生活
中国人民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随着改
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城市,人们生活节奏快速,工作繁忙,但也享受着现代化的便利和舒适。
他们可以在高楼大厦里上班,也可以在现代商场购物。
同时,他们也能够享受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电影、音乐会和展览等。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更加注重品质和健康。
而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则更加朴实和自然。
他们依然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种田、养殖、务农是他们的主要生计。
尽管生活方式比城市居民更加简朴,但农村居民也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中国人民的生活都在不断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升。
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加注重品质和健康,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人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过着不同的生活。
但无论
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在努力奋斗,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说课稿)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一课《美丽文字民族瑰宝》。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八个环节,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第四单元是《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包括《美丽文字民族瑰宝》《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丰富多样的文字、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意蕴隽永的汉字、影响深远的汉字”。
我计划将此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讲解,通过对这两个课时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进而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汉字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小学习说汉语、写汉字,但缺少对我国文字的整体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汉字演变的过程比较感兴趣,但还不能从中发现汉字的形体美,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价值,也难以体会汉字中蕴含着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观念。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帮助学生去掌握这些。
第三部分是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要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坚定文化自信;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及汉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懂得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故事和小组讨论,发现汉字的历史和特点,学会欣赏独特的书法艺术。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感受汉字的寓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体味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对汉字文化产生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