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重点
2019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名词解释+期末考试资料附全答案
2019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名词解释+期末考试资料附全答案2019年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名词解释附答案A89.按劳分配原则:是我国工资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
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24.安全技术规程:是指国家为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
B79.标准性条款:是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即规定劳动标准的条款。
它制约着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职工个人与企业、事业组织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114.标准工作日:指在一般情况下法律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
我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
117.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每日无固定的工作时间。
C82.程序性条款:是集体合同的内容。
即规定集体合同自身运行的程序规则的条款,包括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续订以及违反集体合同责任的承担和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等。
D56.定期劳动合同:亦称有固定期的劳动合同。
是指双方当事人规定合同有效的起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F59.法定内容:是劳动合同的内容。
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的具体内容。
69.法定解除:即法定解除劳动合同。
是指因发生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况,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119.法定节假日: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G12. 国际劳工标准:狭义上指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14.国际劳工组织:在巴黎和会上由于与各国一致同意建立的由各国政府、雇主、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组织,该组织于1919年6月正式宣告成立,于1919年10月在华盛顿召开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
国际劳工组织曾作为国际联盟的一个独立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6年成为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是联合国专门负责劳动事务、社会事务的机构。
2023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题请简要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答案: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服务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它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题请列举并解释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劳动合同制度: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事项,保护双方的权益。
2. 工资支付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收入。
3.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
4.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劳动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纠纷。
5. 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为劳动者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题请分析当前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当前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 劳动关系不平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不到位,劳动者缺乏话语权。
2. 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有限,待遇不够高。
3. 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部分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解除合同、拖欠工资等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
3. 加强劳动监管,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律法规。
第四题请解释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原则、互利原则、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合法有序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基于双方的自愿和平等地位;互利原则是指劳动合同应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是指劳动合同应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合法有序原则是指劳动合同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竞争原则是指劳动合同应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整理
一、劳动关系含义: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它可分为两类:一是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与其他劳动者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关系;另一类是劳动者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与所在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
这两类劳动关系并不全由劳动法调整。
劳动法调整的仅限于后者亦称狭义的劳动关系。
(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二、劳动法与民法区别:1、调整对象不同。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和会关系2、主体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或一方为自然人,另一方为法人、其他组织;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3、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民法以平等主体双方意思自治、等价有偿等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以及国家干预原则,如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劳动法的某些关系也可能不是等价有偿的,如社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
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与主体组织法赋予用人单位的权利相互制衡,才能使权利的行使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以防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
劳动法在突出体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兼顾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
2、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在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是独立面向市场的主体,享有用人自主权,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按照择业自主、就业自愿的原则而成为劳动关系的另一方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具有职责上的从属关系和劳动力人身性质的特点,因此要求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规定劳动的基本条件,以制约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重点
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重点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每个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五、案例分析题(40分)。
一、单项选择1、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个别劳动关系和(C)以及社会劳动关系或产业关系。
A. 个体工商户劳动关系B. 雇主或雇主组织劳动关系C. 集体或团体劳动关系D. 劳动组织关系2、在劳资关系的演变过程中,社会和(B)与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劳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
A. 社会环境B. 文化因素C. 意识形态D. 劳动者3、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谷在其(A)一书中建立了一种短期工资决定模型,讨论了劳资双方关于工资的集体谈判范围。
A. 《福利经济学》B. 《劳动关系系统》C. 《经济与社会》D. 《工会运动史》4、世界劳工联合会成立于1921年,总部设在(A)。
A. 比利时B. 法国C. 英国D. 美国5、劳资协议自治式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B)。
A. 日本B. 德国C. 美国D. 瑞士6、公共政策的构建策略,保护企业(B)与劳权。
A. 刚性B. 柔性C. 灵活性D. 创新性7、三方协商机制是三方权利制衡与利益求同的博弈组织,其三方必须遵守利益均衡原则和补偿原则、许诺与期待原则以及(C)原则。
A. 平等维权B. 信息共享C. 信息开放D. 均衡获利8、社会保险在实践中的最低追求目标是(D)。
A. 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B. 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C. 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D. 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9、当劳动者在劳动中断、收入中断时,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补偿,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这体现了社会保险的(D)。
A. 普遍性B. 互济性C. 储蓄性D. 补偿性10、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C)。
《劳动社保政策与管理实务》复习提要
《人力资源政策实务》复习提要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理解劳动法的概念2.理解劳动法的立法目的3.理解劳动法的调整模式,三个层次的关系。
4.掌握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5.理解劳动关系的特征6.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7.掌握劳动法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劳动合同制度1.理解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2.掌握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直接适用范围、依照执行范围、特别适用范围3.理解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劳动者的认定标准、用人单位的几个性质。
4.掌握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着重掌握如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培训服务期、保守商业秘密等关键条款。
5.理解劳动合同的形式,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的规定。
6.理解劳动合同订立程序。
7.掌握签约中的作为和不作为。
8.理解劳动合同的履行的原则9.理解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制度10.理解劳动报酬制度11.理解劳动定额制度12.理解劳动合同变更的含义13.理解基本辞职的类型14.掌握限制辞职的内容15.掌握劳动者被动辞职的情形16.掌握过错性解雇的许可条件和限制17.掌握非过错性解雇的许可条件18.理解非过错性解雇的禁止条件19.理解非过错性解雇的程序20.掌握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范围和计算办法21.理解劳动合同制度监督检查涉及的各类主体的基本含义。
22.理解监督检查的范围23.理解劳动保障监察的三个阶段24.理解举报和投诉的区别25.理解调查取证的主要规定第三章集体合同制度1.理解集体合同的概念2.理解集体合同的地位3.掌握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主要区别。
4.理解集体合同的时间、空间和对人的效力。
5.理解集体谈判的两个阶段。
第四章劳动基准制度1.理解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2.理解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特征、主要内容3.理解工时制度的概念和类别4.理解标准工时制5.理解特殊工时制的主要情形6.理解休假制度的四项内容7.理解公休假制度8.理解法定节假日制度9.掌握带薪年休假制度10.理解探亲假制度11.理解工资的概念和特征12.理解工资的范围13.理解最低工资界定的三条界限14.理解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因素15.理解工资支付的方式和周期、程序16.掌握工资合法扣除的情形17.掌握加班工资的支付18.理解工资优先的规定19.理解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20.理解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2019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名词解释+期末考试资料附全答案
2019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名词解释+期末考试资料附全答案2019年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名词解释附答案A89.按劳分配原则:是我国工资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
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24.安全技术规程:是指国家为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
B79.标准性条款:是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即规定劳动标准的条款。
它制约着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职工个人与企业、事业组织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114.标准工作日:指在一般情况下法律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
我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
117.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每日无固定的工作时间。
C82.程序性条款:是集体合同的内容。
即规定集体合同自身运行的程序规则的条款,包括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续订以及违反集体合同责任的承担和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等。
D56.定期劳动合同:亦称有固定期的劳动合同。
是指双方当事人规定合同有效的起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F59.法定内容:是劳动合同的内容。
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的具体内容。
69.法定解除:即法定解除劳动合同。
是指因发生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况,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119.法定节假日: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G12. 国际劳工标准:狭义上指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14.国际劳工组织:在巴黎和会上由于与各国一致同意建立的由各国政府、雇主、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组织,该组织于1919年6月正式宣告成立,于1919年10月在华盛顿召开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
国际劳工组织曾作为国际联盟的一个独立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6年成为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是联合国专门负责劳动事务、社会事务的机构。
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重点
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每个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五、案例分析题(40分)。
一、单项选择1、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个别劳动关系和(C)以及社会劳动关系或产业关系。
A. 个体工商户劳动关系B. 雇主或雇主组织劳动关系C. 集体或团体劳动关系D. 劳动组织关系2、在劳资关系的演变过程中,社会和(B)与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劳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
A. 社会环境B. 文化因素C. 意识形态D. 劳动者3、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谷在其(A)一书中建立了一种短期工资决定模型,讨论了劳资双方关于工资的集体谈判范围。
A. 《福利经济学》B. 《劳动关系系统》C. 《经济与社会》D. 《工会运动史》4、世界劳工联合会成立于1921年,总部设在(A)。
A. 比利时B. 法国C. 英国D. 美国5、劳资协议自治式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B)。
A. 日本B. 德国C. 美国D. 瑞士6、公共政策的构建策略,保护企业(B)与劳权。
A. 刚性B. 柔性C. 灵活性D. 创新性7、三方协商机制是三方权利制衡与利益求同的博弈组织,其三方必须遵守利益均衡原则和补偿原则、许诺与期待原则以及(C)原则。
A. 平等维权B. 信息共享C. 信息开放D. 均衡获利8、社会保险在实践中的最低追求目标是(D)。
A. 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B. 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C. 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D. 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9、当劳动者在劳动中断、收入中断时,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补偿,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这体现了社会保险的(D)。
A. 普遍性B. 互济性C. 储蓄性D. 补偿性10、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C)。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复习整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功能【简答】: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防控风险)。
调节功能显著体现在:第一层次:社保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第二层次:社保直接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第三层次:社保还直接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被称为国家的福利投资。
促进发展功能体现在:1、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2、能够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
3、能够促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4、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
5、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社保的特征【简答】:公平性特征(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保障过程的公平性)社会化特征(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与监督社会化)福利性特征:即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保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保方面的收入。
法制规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多样性特征(各国社保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同一项社保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呈现不同的模式;项目结构多样化;水平结构多样化)刚性发展特征:一旦社保项目通过立法手段得以确立,便很难再行取消。
同时,社保的范围与水平也是刚性发展的即覆盖范围会持续扩大,直到覆盖全体国民;待遇水平会不断提高而不会下降社保的基本原则【简答】:公平原则(最充分体现: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让全体国民普遍享受社保)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社保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
因此必须坚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责任分担原则(只有确立并按这一原则来让政府、企业、个人乃至社会等合理分担社保责任,这一制度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互济性原则、法制性原则第二章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为社保的起始标志德国1883年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作为社保制度产生的标志影响社保发展进程的因素【填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复习参考指导(简答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复习参考资料(简答题)1、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第一,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第二,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第三,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要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
2、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第一,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劳动者主要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
第二,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的主体,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
第三,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劳动法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时休假、职业安全卫生、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工会、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不能包容的。
3、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的区别。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第一,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
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如工资报酬)和人身关系(如职业安全),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第二,两者的主体不同。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
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第三,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
劳动法除一般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如对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劳动法的某些关系也不可能是等价有偿的,如劳动者社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
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非常广泛,它是调整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
调整这些经济关系是为了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显然与劳动法的调整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是不同的。
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劳动法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显然不同,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行政关系必须有一方是行政机关,而劳动关系必须有一方是劳动者。
国家开放大学《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形考一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正确答案:社会经济关系)2.劳动关系系统是现代社会系统以劳动关系为基本关系所构成的包括劳动关系的内部和(正确答案:外部环境)因素3.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谷在其(正确答案:《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建立了一种短期工资决定模型,讨论了劳资双方关于工资的集体谈判范围。
4.世界劳工联合会成立于1921年,总部设在(正确答案:比利时)5.政府分为狭义的政府和广义的政府两类。
其中,狭义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即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正确答案:行政机构)6.政府的基本理念包括经济理念、政治理念和(正确答案:劳资关系理念)二、名词解释1.劳动关系正确答案: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系统正确答案:劳动关系系统,是指现代社会系统中以劳动关系为基本关系所构成的包括劳动关系的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因素交流互动的有机整合体。
3劳动者正确答案:名词。
字面意义为“劳动的人”,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
劳动者是一个来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源劳动者。
不同的学科对于劳动者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2d而且在不同的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下,关于劳动者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4.工会正确答案: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
工会原意是指基于知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道团体。
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专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
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属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5.雇主正确答案: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资料精简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资料精简版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化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主体资格法定、产生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具有财产与人身双重属性、平等性与从属性相互交织等特征。
就业促进是国家的职责,政府应扩大就业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
同时,应该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充分性与合理性,进而缓解目前突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此外,政府还应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采取政策激励、开发公益岗位、积极提供其他就业援助服务等措施。
反就业歧视需要法律治理与观念改造协同推进。
除了建立健全相关法制体系并实施法律治理外,还应开展平等就业与反就业歧视的观念教育及传播活动。
《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了公民平等权、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禁止就业歧视、保障特殊群体就业等主要内容。
此外,《就业促进法》还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法定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劳动者基本信息、劳动者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约定必备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包括合同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合法、订立程序合法。
如果劳动合同存在欺诈、胁迫、违反法律规定等情况,就会被认定为无效。
劳动合同效力问题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包括主体不合格、形式瑕疵和内容瑕疵三个方面。
虽然《劳动合同法》没有将主体不合格明确列为劳动合同无效的事由,但是形式瑕疵(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补正来弥补,用人单位也有补签合同的义务。
对于内容瑕疵,只有欠缺法定必备条款才需要补正和赔偿劳动者损失。
2023年开放专科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复习资料
复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当公民基本生活碰到风险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协助旳权利”被称为( B )A.劳动权B.保障权C.就业权D.生存权2.劳动法旳调整对象是( B )A.劳动经济关系B.劳动关系C.劳动合作关系D.社会保障关系3.《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协议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协议可以解除”。
在法律规范旳逻辑构造中,“经劳动协议当事人协商一致”属于( D )A.处理B.制裁C.预设D.假定4.从社会保障法角度来讲,我国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 D )A.社会福利制度B.社会保险制度C.社会赔偿制度D.社会救济制度5.假如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取条件,用人单位可以按如下哪种方式解除劳动协议(C)A.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本人后解除B.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解除C.不必提前告知劳动者,可以即行解除D.向劳动行政部门汇报后解除6.根据我国《劳动法》旳规定,在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协议,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本人旳是(D )A.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旳B.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旳C.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导致重大损害旳 D.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通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旳7.有关集体协议旳效力,如下说法对旳旳是(C )A.只对劳动者个人有约束力B.只对用人单位有约束力C.对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均有约束力D.只对工会或雇员代表有约束力8.根据我国劳动法规旳规定,集体协议签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多少日内将集体协议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C )A.5日内B.7日内C.10日内D.15日内9.根据我国《最低工资规定》旳规定,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旳工资在剔除法定项目后来,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原则。
否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并可责令其按所欠工资旳多少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A )A.1—5倍B.2—5倍C.3—10倍D.5—10倍10.根据我国《劳动法》旳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旳,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如下哪项原则支付给劳动者工资酬劳?( C )A.不低于工资100%旳工资酬劳B.不低于工资150%旳工资酬劳C.不低于工资200%旳工资酬劳D.不低于工资300%旳工资酬劳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时间旳是( D )A.劳动者从事生产或工作所需要旳进行准备旳时间B.因公外出旳时间C. 女职工哺乳旳时间D.职工午休旳时间12.根据国务院《有关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旳决定》旳规定,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旳费率一般为职工本人工资收入旳(A)A.2%B.3%C.4%D.5%13.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旳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合计缴费时间满1年局限性5年旳,领取失业保险金旳期限最长为( C )A.8个月B.10个月C.12个月D.24个月14.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旳法律制度是( A )A.工伤保险制度B.医疗保险制度C.养老保险制度D.失业保险制度15.根据我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旳有关规定,劳动者个人不必缴纳旳费用是( B )A.养老保险费B.工伤保险费C.医疗保险费D.失业保险费l6.根据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旳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旳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旳(C )A.5%B.10%C.15%D.20%17.在我国,率先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旳都市是( C )A.北京B.上海C.深圳D.广州18.下列行为中属于详细行政行为旳是( B )A.解释行政法规B.发放许可证C.制定行政法规D.行政机关与企业签订买卖协议19.根据我国《劳动法》旳规定,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旳,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多少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 )A.7日内B.10日内C.15日内D.30日内20.劳动争议旳双方当事人是( B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B.劳动者和劳动管理部门C.用人单位和劳动管理部门D.工会和劳动管理部门二、多选题2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关系特性旳有(ABDE )A.经济性B.不平等性C.依附性D.有偿性E.对立统一性22.三方协商旳基本原则包括(ABDE )A.合法原则B.平等原则C.合作原则D.利益兼顾原则E.维护稳定原则23.下列说法对旳旳有(ABCE )A.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自然需要中断旳时间属于劳动时间B.劳动者实际完毕生产和工作旳时间属于劳动时间C.从事矿山、高温工作旳人员可实行缩短工作时间D.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可实行不定期工作时间E.原则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和每周40小时24.根据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旳《失业保险条例》旳规定,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旳城镇失业人员应当具有旳条件有(ABCD )A.依法参与失业保险,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满12个月B.依法参与失业保险,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满6个月C.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D.已经办理失业登记E.有求职规定25.张某是某企业车间工人,在工作中受伤并被确认为工伤。
2019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复习参考资料期末复习题汇编.doc
2019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复习参考资料期末复习题汇编(论述题)1、简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两者区别: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
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3、两者的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以劳动为内容,劳动法律关系以法定的权利义务为内容。
2、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的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
3、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劳动法基本原则主要有:1. 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
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参考(朱明zhubob
各章复习重点
朱明工作室
注:
在按照本课程复习指导小册子要求基础 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期末考试题型参考作业四。
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名词、简答 和案例分析。
三次形考内容均为考试重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章重点复习
朱明工作室
1.陈述劳动关系的概念;
2.举出劳动关系的特征;
职任:客运站长、 公司经理, 集团技术总监, 总经 理及法人代表(。(本人教学资料搜索:朱明zhubob(需要资料内容)
学历:本科、MBA,
专业:汽车维修与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职业资格与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 师、高级技能专业教师、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讲师、 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讲 师。客座任教:大学、 技师学院、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与考评及企业内部职业培训。Q号657555589
2.举出社会保障的特征;
3.简述社会保障的目标及功能;
4.知道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理论及代表人物;
5.简述社会保障的模式及代表国家;
6.举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六章重点复习
朱明工作室
1.陈述社会保险的概念;
2.举出社会保险的特征;
3.列出社会保险各险种的主要内容;
4.列出劳动合同解除的几种情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名词解释
朱明工作室
1工资:工资是劳动者的工作所得,它是劳动者根据
劳动合同付出劳动后获得的相应报酬。
2工资制度:工资制度是指为了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复习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复习题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复习题一、劳动法基础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在劳动法中,有一些基础知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1. 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要素有哪些?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2. 什么是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包括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
3. 什么是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的原则有哪些?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权益进行保护的措施。
劳动保护的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开透明等。
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合理管理劳动合同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1. 什么是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哪些?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
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
2. 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有哪些?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关系终止的一种方式。
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包括双方协商一致、一方提前通知、违反法律规定等。
3. 什么是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方式有哪些?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关系结束的一种方式。
劳动合同的终止方式包括到期终止、解除终止、协商终止、违约终止等。
三、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而建立的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1. 什么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种类有哪些?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的种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2. 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生活困难的人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参考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参考各章复习重点(注:在按照本课程复习指导小册子要求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期末考试题型参考作业四。
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名词、简答和案例分析。
三次形考内容均为考试重点。
)第一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关系的概念;2.举出劳动关系的特征;3.绘出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图和系统结构图;4.列出劳动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5.简述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6.简述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7.简述劳动关系策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者、工会、雇主、雇主组织、政府及劳动行政的概念;2.简述劳动关系主体与社会保障的关系;3.举出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4.举出雇主的权利与义务;5.简述当代中国的工会组织的特点第三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关系模式的划分依据;2.列举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3.列举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4.列出几种典型的实际劳动关系;5.简述中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6.简述劳动关系管理方法。
6.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第四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2.陈述三方协商机制的机构、功能及运行;3.陈述企业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4.简述工人参与制度的作用;5.简述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第五章重点复习――1.陈述社会保障的概念;2.举出社会保障的特征;3.简述社会保障的目标及功能;4.知道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理论及代表人物;5.简述社会保障的模式及代表国家;6.举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重点复习――1.陈述社会保险的概念;2.举出社会保险的特征;3.列出社会保险各险种的主要内容;4.列出社会保险各险种投保方式及管理办法;5.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偿付;6.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管理;7.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2.举出社保的范围与额度;3.简述集体合同制度的概念、特点与功能;4.列出劳动合同解除的几种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重点电大《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每个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五、案例分析题(40分)。
一、单项选择1、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个别劳动关系和(C)以及社会劳动关系或产业关系。
A. 个体工商户劳动关系B. 雇主或雇主组织劳动关系C. 集体或团体劳动关系D. 劳动组织关系2、在劳资关系的演变过程中,社会和(B)与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劳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
A. 社会环境B. 文化因素C. 意识形态D. 劳动者3、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谷在其(A)一书中建立了一种短期工资决定模型,讨论了劳资双方关于工资的集体谈判范围。
A. 《福利经济学》B. 《劳动关系系统》C. 《经济与社会》D. 《工会运动史》4、世界劳工联合会成立于1921年,总部设在(A)。
A. 比利时B. 法国C. 英国D. 美国5、劳资协议自治式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B)。
A. 日本B. 德国C. 美国D. 瑞士6、公共政策的构建策略,保护企业(B)与劳权。
A. 刚性B. 柔性C. 灵活性D. 创新性7、三方协商机制是三方权利制衡与利益求同的博弈组织,其三方必须遵守利益均衡原则和补偿原则、许诺与期待原则以及(C)原则。
A. 平等维权B. 信息共享C. 信息开放D. 均衡获利8、社会保险在实践中的最低追求目标是(D)。
A. 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B. 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C. 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D. 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9、当劳动者在劳动中断、收入中断时,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补偿,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这体现了社会保险的(D)。
A. 普遍性B. 互济性C. 储蓄性D. 补偿性10、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C)。
A. 3个月B. 6个月C. 1年D. 2年11、(B)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A. 社会救助B. 社会保险C. 社会福利D. 社会优抚12、下列不属于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是(D)。
A. 工会建设方面B. 社会保障方面C. 劳动合同方面D. 劳动关系不均衡13、三方主体通过协商机制达成各自都能接受的建设与协议体现了(A)。
A. 利益均衡原则B. 补偿原则C. 许诺与期待原则D. 信息开放原则14、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试验后提出(A)。
A. 社会人B. 经济人C. 自然人D. 复杂人15、如果职工退休时的全部缴费年限不满(A)年,这在退休时不享受基础养老待遇,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A. 15B. 12C. 10D. 51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D)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 企业B. 事业单位C. 政府机构D. 用工单位17、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劳动争议进行不同的分类。
将劳动争议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的分类标准是(C)。
A. 以劳动争议的主体来划分B. 以劳动争议的标的来划分C. 以劳动争议的性质来划分D. 以劳动争议的来源划分18、对一个国家的劳动立法和劳工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并确定基本框架,这体现了三方协商机制的(B)职能。
A. 谈判和协商B. 咨询和对话C. 仲裁和协商D. 咨询和仲裁19、“自动人”的人性假设是(B)提出来的。
A. 泰勒B. 麦格雷戈C. 梅奥D. 韦伯20、以全民性和普遍性为保障原则为核心的是以下哪个社会保障模式?(B)A. 强制储蓄型模式B. 福利国家型模式C. 社会保险型模式D. 国家保险型模式21、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以非政府主导性和(D)为特征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的统称。
A. 强制性B. 经济性C. 非盈利性D. 非强制性22、医疗保险制度的本质属性是(D)。
A. 经济性B. 复杂性C. 普遍性D. 福利性2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过程的第一环节是(C)。
A. 养老保险B. 社保偿付C.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4、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单位交(C)。
A. 8%B. 2%C. 20%D. 15%25、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这体现了劳动争议处理的(D)原则。
A. 公正原则B. 及时处理原则C. 着重调解原则D. 合法原则26、劳动关系系统是现代社会系统以劳动关系为基本关系所构成的包括劳动关系的内部和(D)因素交流互动的有机整合体。
A. 经济B. 内部环境C. 社会D. 外部环境27、政府分为狭义的政府和广义的政府两类。
其中,狭义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即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D)。
A. 社会机构B. 执行机构C. 管理机构D. 行政机构28、家庭式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A)。
A. 日本B. 德国C. 美国D. 瑞士29、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是(A)学派的观点。
A. 凯恩斯主义B. 旧福利经济学C. 新福利经济学D. 新自由主义30、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有(C)种。
A. 1B. 2C. 3D. 431、社会劳动关系即整个社会层面的劳动关系,又称产业关系或工业关系,是一种(B)层面的劳动关系。
A. 微观B. 宏观C. 科技D. 科学32、下列不属于雇主的权利的是(D)。
A. 组织权B. 奖惩权C. 闭厂权D. 提供社会保险33、自由多元化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C。
A. 日本B. 德国C. 美国D. 瑞士34、《劳动法》和(D)关于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企业规章制度内容的基本依据。
A. 《社会保险法》B. 《公司法》C. 《宪法》D. 《劳动合同法》35、“社会人”假设的抽出者是(C)。
A. 泰勒B. 麦格雷戈C. 梅奥D韦伯36、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和最直接的渊源是(C)。
A. 经济学B伦理学 C.社会学 D.政治学37、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又被称为(C)。
A. 强制储蓄型模式B. 福利国家型模式C. 社会保险型模式D.国家保险型模式38、以下哪项不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B)A.工作内容B. 保密协议C. 社会保险D. 劳动合同期限39、劳动争议预防的根本条件是(D)。
A. 强化防范意识B. 建章立制C. 提高技能D. 依法用工40、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C)。
A.经济关系B. 社会关系C.社会经济关系D. 劳务关系41、下列不属于劳动者的义务的是(B)。
A. 完成劳动生产任务B.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C. 提高职业技能D. 遵守劳动纪律4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公司制企业中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D)A.职工董事B. 监事制度D.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3、利润、税收、资本挤占工资现象严重是导致我国企业劳动者劳动报酬所占比例偏低的(B)。
A. 基本条件B. 直接原因C. 间接原因D. 重要原因44、社会风险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社会保险的(A)。
A. 普遍性B. 互济性C. 强制性D. 补偿性45、集体争议是指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B)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A. 2B. 3C. 5D. 1046、政府的基本理念包括经济理念、政治理念和(C)。
A. 执政理念B. 管理理念C. 劳资关系理念D. 劳动关系理念47、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B)形式。
A. 社会B. 经济C. 合同48、新时期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方式:( C )转型。
A. 扩散式B. 循环式C. 嵌入式D. 诱致式49、50年代末,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等提出了“(C)”的人性假设,并结合管理问题,概括为Y理论。
A. 社会人B. 经济人C. 自动人D. 复杂人50、在三方协商机制中,一般并不作为三方协商的直接构成层级的是(D)。
A. 国家一级协商B.产业一级协商C. 地方一级协商D. 企业一级的协商5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3条第1款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B)内结束。
A. 30日B. 45日C. 60日D. 90日二、多项选择1、工会,或称劳工总会,该组织的特点是(ABCD)。
A. 工会因劳动关系冲突而产生B. 工会由劳动者自愿结合而成并代表会员意志C. 工会以维护会员利益为首要职能D. 工会以集体谈判为基本手段2、雇主组织的作用有(ABC)。
A. 集体谈判B. 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C. 提供法律、培训等服务D. 调解工会之间的矛盾3、下列不属于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有(AD)。
A. 劳动合同方面B. 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难以真正建立起来C. 劳动办市场分层加剧D. 社会保障方面4、三方协商机制的职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ACD)。
A. 咨询和对话的职能B. 参与管理的职能C. 谈判的职能D. 仲裁和协调的职能5、根据劳动争议的性质不同,劳动争议可划分为(AC)。
A. 权利争议B. 集体争议C. 利益争议D. 团体争议6、雇主组织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的团体组织,其主要类型有(ABD)。
A.行业协会B.地区性协会C. 企业联合会D. 国家级雇主联合会7、政府的基本理念包括(ABC)。
A. 经济理念B. 政治理念C. 劳资关系理念D. 法律理念8、下列属于企业规章制度中关于程序管理的规定的有(BCD)。
A. 劳动纪律B.员工招聘C. 劳动合同管理D. 劳动争议处理9、下列关于三方协商机制的生产说法正确的有(ABC)。
A.三方协商机制是国际工人运动促动的结果B.三方协商机制是政治民主制度发展的结果C.三方协商机制的产生是资产阶级政府扩大经济管理职能的结果D.三方协商机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产物10、为了避免医疗保险重大“道德风险”,控制因免费医疗而导致过度需求,从而造成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社会保险机制通常会让被保险人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同时自付部分医疗费。
具体地分担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ABCD)。
A. 定额自付B.扣除保险C.共付保险D. 限额保险11、劳动关系策略理论包括(ABCD)。
A. 罢工与谈判理论B. 劳资合作绩效理论C. 产业冲突理论D. 策略选择理论12、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基石是(ABCD)。
A. 经济学B. 社会学C. 政治学D. 宗教13、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工伤保险基金筹集主要办法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