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

运动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展开论述,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Ⅰ.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运动。它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期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清朝政治腐败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退等问题,国内民众对清朝统治开始怀疑和不满。清廷的内外政策失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1.2 西方列强侵略

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这引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制

度的过渡。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社会制度改革奠定了

基础。它把中国从封建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铺平了道路。

Ⅱ.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兴起于20

世纪初,是一场旨在推翻旧传统文化观念,倡导新文化思潮的运动。

2.1 思想启蒙与传统文化冲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源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的思考。他们借鉴了西

方的现代化思想,反对封建社会等旧传统,并提倡民主、科学、启蒙

等新观念。这场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

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

2.2 文化产业的崛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业、报纸、杂志、文学等领域迅速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一批知名的文化人士如鲁迅、胡适等也在这个时期涌

现出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与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Ⅲ.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叠,并且在中国现代化

进程中发挥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3.1 共同目标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目标是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秩序,实

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而新文化运动

则通过文化思潮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促使社会观念的改变。

3.2 影响社会思潮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都对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辛亥

革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解放,新文化运动则为中国思想解放奠定

了基础。两者共同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3 促进国家现代化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辛亥革

命的成功促成了中华民国的建立,为现代国家制度的建设打下了基础。而新文化运动则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社会风气和价

值观念的转变。

总结: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新文化运

动则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

础。这两个事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变革,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 运动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就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展开论述,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Ⅰ.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运动。它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期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清朝政治腐败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退等问题,国内民众对清朝统治开始怀疑和不满。清廷的内外政策失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1.2 西方列强侵略 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这引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制 度的过渡。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社会制度改革奠定了 基础。它把中国从封建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铺平了道路。 Ⅱ.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兴起于20 世纪初,是一场旨在推翻旧传统文化观念,倡导新文化思潮的运动。 2.1 思想启蒙与传统文化冲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源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的思考。他们借鉴了西 方的现代化思想,反对封建社会等旧传统,并提倡民主、科学、启蒙 等新观念。这场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 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 2.2 文化产业的崛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业、报纸、杂志、文学等领域迅速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一批知名的文化人士如鲁迅、胡适等也在这个时期涌 现出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与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Ⅲ.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第1课鸦片战争(英国VS中国)(时间:1840——1842)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2.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3.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东进行禁烟。 4.鸦片战争的开始:1840年6月,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 相关战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督战虎门,壮烈牺牲;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5.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 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7.1844年,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8.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启示:落后就会挨打 10.课后补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VS中国)(时间:1856——1860年) 1.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发动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以调停为名)。 3.借口: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 4.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各 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 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5.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6. 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 各800万两。 7.沙俄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 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此外,还签订了《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占西北地区44万)等不平等条约。 第3课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1.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又称为金田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洪秀全为天王,在永安分封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为王,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并没有真正落实)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知识提纲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知识提纲 中国近代史分期: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包含三条线索: 1、五次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中国人民的面对外来侵略时的抗争。 (如林则徐禁烟、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八年抗日战争) 3、五次探索: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起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林则徐禁烟 1939.6.3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借口:中国禁烟;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1842.8《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与《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不满足即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侵略者:英国、法国罪恶:1860.10火烧圆明园 认识:①落后就会挨打;②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③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等。 3 1876年,左宗棠“缓进急战”阿古柏; 1881年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的同学们肯定学习过上册的历史知识,那么八年级的同学们有对历史知识点归纳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

国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 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辛亥革命 一、革命前的准备 1、兴中会的成立时间:1894年 11月地点:檀香山领导人:孙中山口号:振兴中华目标:推翻清王朝统治 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 黄兴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刊物:《民报》 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他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推动全国运动的发展。 二、革命开始—武昌起义 3、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 10月 10日主力:湖北新军 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结果: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湖北新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总督。 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结束 4、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 1月 1日都城:南京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纪年法:以中华民国纪元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意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的境遇。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是精品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集锦1、1839 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要点归纳备课: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15年。 (2)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 【相关链接】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月刊。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这个刊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主持下,《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 4.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思想 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

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例1.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A.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 B.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C.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理解。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其目的是利用儒家思想维护其封建统治,而这正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故选A。 答案:A 例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解析:“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目标;“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目标;“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故选C。 答案:C 例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中国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北洋军阀掀起“”逆流(直接原因);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时间:1915 标志: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 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阵地:《新青年》、口号:、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 2.提倡。陈独秀“德先生”“” 3.也是一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新文学。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意义 ①是一场伟大的、空前的运动 ②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③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④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⑥后期传播了思想 2.局限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混乱的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 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 人格,以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发展:由上海发展到北京。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近代化探索 事件代表人物口号、思想学习西方内容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逐步深入洋务运动李鸿章自强、求富技术/器物 戊戌变法康有为维新变法、救亡图 存 君主立宪——制度 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度 新文化运 动 陈独秀民主、科学思想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1895年日军占领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长了新的沉重的担负,严重损伤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当局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 鸦片战争、中英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2023年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旳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主线目旳: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旳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减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旳目旳是:维护清政府旳统治。 4、从鸦片旳危害给我们旳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旳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旳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公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种不平等公约――中英《南京公约》(1842年) 2、重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品缴纳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约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长了人民承担;有助于外国资本主义旳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旳影响:(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旳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旳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旳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旳方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置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公约》(八上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成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公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容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旳旳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公约》(八上P19) 1、1923年,为了弹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侵略中国。 2、《辛丑公约》(1923年)(八上P21)旳重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与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容许各国派兵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及同步练习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知识梳理】 内容要点: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和科学 (3)新文化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材料旨在说明( ) 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 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C.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 D.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 2.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二)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P28-P30) (一)洋务派的产生 1.原因(背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朝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目的),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洋务派。 2.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典型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在继续经营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3)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了几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 (4)洋务派还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5.评价:(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目的: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作用和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戊戌变法(《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P32-P35)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背景: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2.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作“百日维新”。 3.变法诏书内容: 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提倡实业,奖励发明,改革财政 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办新学堂,设译书局 军事方面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4.戊戌政变:(1)原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经过: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5.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三、辛亥革命(《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P37-P41)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894年,夏威夷檀香山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绪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 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 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5)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第三课收复新疆 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2、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3、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 5、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总结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条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上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等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八上P19〕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八上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一】 第八课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中国同盟会:(1905年)1地点:日本东京;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点

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点 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1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1910年,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2 武昌起义组织团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爆发原因 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