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理 本课线索
记 必背重点 背景 1)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混乱,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开始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口号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近代化层面 思想文化层面
内容 1)思想革命: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2)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代表人
物 陈独

1)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3)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 建设新文学
胡适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鲁迅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地位 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性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
易误警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但不包括洋务运动。

知识拓展
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反对保守与陈腐,提倡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

具体包括: 提倡用民主科学代替专制愚昧; 提倡用资产阶级的道德代替封建伦理道德;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全册知识重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全册知识重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全册知识重点)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但最终失败。

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1.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最终失败。

2.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但最终失败。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2.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激发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1. 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基本完成国家统一。

2. 国民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国民革命。

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行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2. 解放战争: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行解放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鸦片战争1、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海外市场,掠夺原料。

(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需求甚少。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2、导火线:虎门销烟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经过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2 年 8 月,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 万银元。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

2、侵略者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3、经过(1)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8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1)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兴起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还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延伸: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开始时间及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口号:民主和科学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

(3)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延伸理解: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重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重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重点1、侵略与反抗四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抗:林则徐禁烟运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大战、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影响、共同影响。

2、近代化探索方式:向西方学习。

三个层次:技术--制度—思想文化。

四个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时间、内容、性质、影响。

3、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时间、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心、主力、初步胜利、性质、意义、精神(民主、科学、进步、爱国)中国共产党:时间、地点、内容、意义4、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时间、目的、对象、战役、战果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5、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星星之火(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道路、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长征(时间、目的、路线、会议、会师、意义、精神)、九一八事变(1931、沈阳、柳条湖事件、不抵抗、结果)西安事变(时间、目的、人物、方式、意义)6、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重大战役(正面、敌后)中共七大(时间、目的、内容、意义)抗战胜利原因(抗统)意义重庆谈判(时间、目的、结果)7、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内战全面开始(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近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平津战役(瓮中捉鳖)淮海战役(规模最大肢解敌人,中间突破)歼敌人数、意义、总的意义。

渡江战役8、民族工业状元实业家、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个时期、三个表现、六个原因、三个特点,三座大山)9、社会习俗装束、礼节、称谓10、科技文化科技(詹天佑、侯德榜)思想(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至20课全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至20课全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八课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1.(1)民族主义: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腐朽卖国的清政府(2)民权主义:革命纲领即“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革命纲领即“平均地权”,就是核定地价,按价收税,将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加收归国有。

2.影响:扩大了革命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1.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结果: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18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知识补充】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统退位清历程(1644年--1912年2月12日共268年)1.意义: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终于结束2.君主专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1912年共2132年3.不久,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使用武力和政治手腕,取代孙中山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4.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进步性: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6.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第九课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一.袁世凯专权1.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了宋教仁二.复辟帝制1.措施:(1)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又立即解散国会(2)1914年5月,他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行《中华民国约法》(3)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4)为了换取日本对复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凯竟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具体内容见历史书P45页最后一段小字)2.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3.1916年3月22日,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后宣布取消帝制4.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三.军阀混战1.袁世凯死后,势力强大的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第十课新文化运动旧文化:中国的封建文化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新文化兴起的背景(原因):(1)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就过的新出路(2)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5)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使人们期待与追求的民主共和思想一再化为泡影。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中华书局版

《新文化运动》本课是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十课。

主要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由三个代表人物和三个代表内容组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

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独具匠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教材通过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通过了解代表人物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兴起的背景、主要代表及其论著,掌握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两面旗帜,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感受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搜集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片、幻灯、文字或视频等材料;2.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国家形势越来越乱!同学们,如果你生在这个时代,面对这种局面,你有什么感受?你又将怎样做呢?二、新课讲授(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看几张图片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1、背景:政治方面:(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专制愚昧的中国政治气氛;(3)专制愚昧的中国政治气氛。

八年级历史考试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考试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考试重点知识点近年来,历史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更是被列入了中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八年级是历史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们需要对历史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历史考试的重点知识点。

一、革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革命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

革命时期从辛亥革命开始,经过了许多重要事件,例如北伐战争、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其中每一个事件都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斗争,辛亥革命终于于1911年10月10日成功了。

辛亥革命有三个主要的影响:(1)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终结了数年的内战(3)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的一次爱国运动,始于1919年,旨在反对中华民族的殖民化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五四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它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引领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有:(1)促进爱国主义的崛起(2)推进了新文化运动(3)开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时代二、现代化进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试图通过现代化来加快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现代化的进程已经涉及到了中国的每一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以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高峰:1.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它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的主要影响有:(1)改革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机制(2)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3)改善了中外关系2. 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涉及到了中国的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

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影响有:(1)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2)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3)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上就是八年级历史考试的重点知识点,考生们需要认真复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以确保自己在考试中的好成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的同学们肯定学习过上册的历史知识,那么八年级的同学们有对历史知识点归纳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运动1.开始时间:1915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3单元 (1)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3单元 (1)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 救运动。 (局限性)洋务派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进步性)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 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 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 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 启示: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 一 反帝反封建 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纲领。
广州黄埔,创办的黄埔军校由 4.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 蒋介石 周恩来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 量军事政治人才。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 10.单元小结: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 1901 年《辛丑条约 》,清政府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 名称 南京 条约 马关 条约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 人才,翻译外国书 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 论。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文化科学 技术和新思想的传播,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兴中会 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资 檀香山 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 中国同盟会 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 孙中山 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 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 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十六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 民报 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 命的指导思想。 10月10 10日。中华民国成 5.武昌起义时间: 1911年10 孙中山 1912 1 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 立于1912 年1月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一、主要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6-1842年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结果:1901年清与英法美俄德日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战役中大胜洋枪队;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第一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一、革命前的准备1、兴中会的成立时间:1894年 11月地点:檀香山领导人:孙中山口号:振兴中华目标:推翻清王朝统治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 黄兴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他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推动全国运动的发展。

二、革命开始—武昌起义3、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 10月 10日主力:湖北新军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结果: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湖北新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总督。

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结束4、中华民国成立时间:1912年 1月 1日都城:南京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纪年法:以中华民国纪元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意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的境遇。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3、辛亥革命(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

八年级上册『14个历史事件性质』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14个历史事件性质』期末复习

1.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3.洋务运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自救(改革)运动
4.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义和团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6.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7.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8.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0.新文化运动: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1.五四运动
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12.长征:战略转移
13.一二九运动:爱国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民主共和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的运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影响和意义等方面来探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展现这两个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一、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夹缝之中。

清朝的统治日益衰落,社会矛盾激化,国力日渐衰弱。

同时,西方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中国人民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然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的重要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迅速兴起。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和推翻封建统治为目标,最终取得了推翻清朝的胜利,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更在于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人民第一次尝到了民主的滋味,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运动,它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

这场运动以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为主要目标,旨在推翻传统文化的束缚,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化的民主化和国际化,提倡以自由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导向的文化创新。

运动的领导者们如胡适、陈独秀等,通过发表一系列启蒙文章和革命宣言,引领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潮。

四、辛亥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辛亥革命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舞台和机遇。

革命的成功使得社会风气一时间翻天覆地般变化,旧的封建观念逐渐被推翻,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新文化运动则借助这个机会,提出了更多的改革思想,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解构。

此外,辛亥革命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政治土壤,新文化运动者们认识到文化改革的紧迫性,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实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10新文化运动课件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10新文化运动课件中华书局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第二单元 从辛亥革命到 新文化运动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 Nhomakorabea表人 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 用。
北大红楼(右图)是北京城内一座具有极不 平凡历史的建筑,因其主体由红砖砌成而得 名。岁月流逝,这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 重大事件的红色建筑也饱经沧桑。这座红楼 在1961年3月4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这份殊荣来源于它在新文化运动及 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中 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祥地。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辛亥革命与新文化
运动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展开论述,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Ⅰ.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期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清朝政治腐败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退等问题,国内民众对清朝统治开始怀疑和不满。

清廷的内外政策失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1.2 西方列强侵略
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国家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

这引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制
度的过渡。

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社会制度改革奠定了
基础。

它把中国从封建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铺平了道路。

Ⅱ.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它兴起于20
世纪初,是一场旨在推翻旧传统文化观念,倡导新文化思潮的运动。

2.1 思想启蒙与传统文化冲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源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的思考。

他们借鉴了西
方的现代化思想,反对封建社会等旧传统,并提倡民主、科学、启蒙
等新观念。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一
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

2.2 文化产业的崛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

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业、报纸、杂志、文学等领域迅速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

一批知名的文化人士如鲁迅、胡适等也在这个时期涌
现出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与文化变革。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Ⅲ.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叠,并且在中国现代化
进程中发挥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3.1 共同目标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目标是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秩序,实
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而新文化运动
则通过文化思潮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促使社会观念的改变。

3.2 影响社会思潮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都对中国的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
革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解放,新文化运动则为中国思想解放奠定
了基础。

两者共同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3 促进国家现代化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辛亥革
命的成功促成了中华民国的建立,为现代国家制度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而新文化运动则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社会风气和价
值观念的转变。

总结: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新文化运
动则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
础。

这两个事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变革,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