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知识点复习:辛亥革命
优品课件之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

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一、背景: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应当推翻清政府;⑵清政府进行改革,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⑶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⑴原因: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⑵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⑶重要阵地(宣传中心):上海和日本东京。
⑷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⑴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
①时间:1894年。
②概况: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⑵概况:①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领导机构: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机关报:《民报》。
⑤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⑴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⑵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使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6、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⑴原因:①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⑵影响: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二、过程: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12日。
2、过程: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首先起义(革命首创精神)。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12日,武汉三镇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 清:
帝国主义
的支持 革命派软 弱妥协、 缺乏实力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畅所欲言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 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性质: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功绩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成功一面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的功绩)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公历与中华民国纪年的换算
1911年+民国( ?)年=公元( ?)年
民国=公元-1911
公元=民国+1911
(注意:廿(二十) 卅(三十))
如:小明的爷爷是民国 30 年出生的,小明 的爷爷今年几周岁?
74岁
读一读
材料: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文 章,文中描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 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 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请根据材料内容说说, 民国建立后, 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辫子没了
结 束 了 两 千 多 年 的 封 建 帝 制
推 翻 了 清 朝 的 统 治
可怜换得假共和
——果实被窃
知识小卡片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 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 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 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 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1 、总结孙中山主要的革命事迹 2、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 纲领、目标、旗帜 3 、 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 响?
4 、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地点、发布 了什么法令?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

B.上海
D.广州
中华民国的成立
4.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
利”是指( B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C ) A.“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约法》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目前,他正在兴中会成 立的地方做客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在( A.广州 C.檀香山 C )
B.香港 D.东京 D )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C.国民党
B.兴中会
D.同盟会
武昌起义
3.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C.武昌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 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 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 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 为呢?为什么?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 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四、尘埃落定留遗恨—帝制终结和篡夺
革命果实(1912年)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 溥仪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
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原因 孙中山妥协退让 袁世凯个人因素
过程
逼清帝退位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自学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 意义 (5分钟)
1、辛亥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 命?
2、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是什么?
3、辛亥革命是否完成了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为什么?
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分钟) 1、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2、推翻了……结束了……使民 主共和观念…… 3、没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8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1分钟
一、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自学指导一(3分钟)
1、兴中会、同盟会成立 1、准备
2、经过
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同盟会刊物和指导思想
自学检测一(2分钟)
1、兴中会 1、准备 1894年、同盟会1905年
1、准备
自学指导三(3分钟)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地点 3、领导人 4、制定的法律
自学检测三(3分钟)
1、1912年1月1日 2、南京 3、孙中山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自学指导四(3分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经过
自学检测四(2分钟)
1、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
{
2、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课堂小结(3分钟)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的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结束了……使民主共和观
念……
2 、经过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
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 (民生)。 3、《民报》、“三民主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鸦片战争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第3课收复新疆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2.左宗棠收复新疆: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版⼋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课鸦⽚战争【知识要点】1.爆发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业品、掠夺原料。
2.导⽕线:1839年6⽉3⽇,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1842年4.过程:1840年6⽉,英舰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1841年,英军占领⾹港岛、关天培在虎门奋起抵抗战死。
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标志: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解析]1.为什么中国会在鸦⽚战争中失败?①清政府腐败⽆能。
②清政府由于闭关⾃守,经济发展⽔平远远落后于西⽅国家。
③⼤英帝国武器装备先进,性能优良。
2.你知道鸦⽚对中国有哪些危害?①导致⽩银⼤量外流、国家财政收⼊减少②腐化统治集团、毒害⼈民⾝⼼健康③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军队战⽃⼒。
[重点考点]1.鸦⽚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业品,掠夺原料。
)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时间:1842年内容:①割⾹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④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下,鸦⽚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割⾹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量赔款,加重了中国⼈民的负担;开放⼝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侵略,结果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4.(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为了抗击英军,(关天培)在虎门率兵抵抗、最后战死。
6.第⼀次鸦⽚战争,由(虎门销烟)引起。
7.(林则徐)领导了禁烟⽃争,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他是当之⽆愧的民族英雄。
第2课第⼆次鸦⽚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知识要点]⼀、第⼆次鸦⽚战争爆发原因:鸦⽚战争后,西⽅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ppt课件

民族主义:推翻清朝,实现民族平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2、发展革命力量:革命党人、会党、海外华侨、
3、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5月,广 州黄花岗起义, 失败。
三、武昌起义0日,湖北新军在革命党人 划下,攻打湖广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 府。
末代皇帝溥仪
清帝退位诏书
清朝皇帝世系简表(1626—1911年) 庙号 谥号 名字 年号 太祖 高 努尔哈赤 天命 太宗 文 皇太极 天聪 崇德 世祖 章 福临 顺治 圣祖 仁 玄烨 康熙 世宗 高宗 仁宗 宣宗 文宗 穆宗 德宗 恭宗 宪 纯 睿 成 显 毅 景 愍 胤禛 弘历 颙琰 旻宁 奕詝 载淳 载湉 溥仪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第8课 辛亥革命
1911年,清朝宣统三年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原因:清朝晚期,腐败无能,国家危难,洋务运动 都失败了;清朝是满族王朝,民间反清意识始终存在。
2、革命派:主张以武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建立民 兴中华。
3、代表人物: 孙中山
简介:广东香山人。本 名孙文,字逸仙,曾化 名中山樵,习惯称作孙 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 行者,中华民国创建者, 被尊为“国父”。
5、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1927年)
清朝内阁总理大臣
中华民国大
四、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结束了2000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 和国;
2、缺陷:没有建立起一个持久有效的民主共 和制度,中国陷入了政治纷乱、军阀割据的 局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

匹夫有责!!!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开明人士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列强侵略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愈 挫 弥 坚 成 就 伟 业
镇南关 起义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愈挫弥坚 成就伟业
辛亥革命的开端
三、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纪念日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起义形势图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结果: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仅一个 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 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武昌起义形势图
愈挫弥坚
成就伟业
四、中国民国的成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国元年:1912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千秋功业
任人评说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千秋功业 任人评说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时间
1894年
事件
兴中会的建立 同盟会的建立
地位(影响)
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
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 政府的统治而独立
1905年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
振兴中华!!!
地
性
点: 日本东京
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起义的结果
起义军占领整 个武汉,1911年为 农历辛亥年,这次 革命又被称为“辛 亥革命”。
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起义的结果
起义军占领整 个武汉,1911年为 农历辛亥年,这次 革命又被称为“辛 亥革命”。
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同盟会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 产阶级政党。 影响:推动了全国资 产阶级革命运 动的发展。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比较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纲领(或誓言) 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 中国第一个 山 中国、创立合众 资产阶级革 政府 命团体 同盟会 1905 日本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 中国第一个 东京 中国、创立民国、 资产阶级革 平均地权 命政党
•
辛亥革命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创立 合众政府。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同盟会的成立
背景:国内革命 团体纷纷建立,革命 形势迅速发展,需要 成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民报》
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
背景:同盟会的成立促进 了革命形势在全国 范围的发展;清政 府的日益腐败;四 川保路运动的开展。
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背景:同盟会的成立促进 了革命形势在全国 范围的发展;清政 府的日益腐败;四 川保路运动的开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

P37材料:Βιβλιοθήκη 盟会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 解除民族压迫。 建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建立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 改革土地制度,解 脱劳动者的贫困。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述, 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山县(今中山市)人。 因在革命中曾使用“中 山樵”的化名,因此也 称孙中山。他早年从医, 后走上革命道路,是辛 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被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后人尊称为中国“民主 (1866-1925年) 革命的先行者”。
那么该如何医治?此处有三个药方
四、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了。
五、评价辛亥革命(P38/3)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革命。 2、历史意义(成功的一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P39活动与探究: 左图是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请你说出它表达 的意思。 答:它的意思是: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 但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政 府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治 者 自 救 维 新 变 法 暴 力 革 命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为了 革命都做了哪些 准备工作?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素材新人教版

辛亥革命一、革命综述1911年中国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过程:①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②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③袁世凯强大的军事力量,列强的支持,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他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二、革命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5.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
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8课 辛亥革命 (共18张PPT)

• 甲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 乙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说说你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步性: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前的封建帝制。
2、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局限性: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883年的孙中山
孙中山创办兴中会
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合众政府。
革命团体的建立
共进会
文学会 日知会 光复会
华兴会
兴中会总会
孙中山建立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的机关刊物 ——《民报》
孙中山手书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 义》《民生主义》
我来归纳
名称 时间 地点 纲 领 性质 机关刊 物
让我们一起走近——
辛亥革命
酝酿—山雨欲来风满楼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 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 世。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 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 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 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 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 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 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 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恰好当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又被打得一 败涂地。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兴中会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

②同盟会:
2、高潮:武昌起义 时间:
经过:
结果: 3、影响: 4、历史意义:
地点: 影响: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国民党“国父”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
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民族主义
推翻 清朝
统治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废除 君主专制 建立 民主共和国 改革 土地 制度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
第二幕: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时间: 地点:武昌 经过: 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
汉口
汉阳 全国十几个省
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 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 阀的统治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 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吗?为什么?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 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 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没有改变。
影响: 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结果: 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
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课程名称与知识点及重点第8课:辛亥革命知识点1:辛亥革命的背景重点: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以及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知识点2:辛亥革命的经过重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迅速占领武汉三镇,并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
随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知识点3: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重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9课: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知识点1:中华民国的建立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
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国并未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
知识点2:北洋政府的统治重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频繁发动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同时,北洋政府也面临着严重的外交危机和财政危机。
第10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重点: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同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激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因此,一场旨在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他们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
知识点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重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制课件:第8课辛亥革命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 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孙中山既是政治对手,又成了共同 劝退清帝的同盟军。在他们的努力下,南北和谈终于 达成,各方力量终于就中国未来、清皇室的未来安排 等达成协议,清帝退位,优待皇室,中国历史开辟了 一个新纪元,两千年的君主专制终于被送进了历史的 坟墓。 ——摘自人民网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
•从课文中找出辛亥革命的: •“兴起——发展——高潮——结果” •及相关的标志性事件
请大家阅读P35页导言框, 了解少年孙文的故事。
孙中山(1866——1925) 字逸仙,又名孙文。广州香 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少年时很向往太平天国革命, 后随母亲到檀(tán)香山,受 过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素材1:
最初,孙中山对清廷还是抱有幻想的,在其1894 年著名的《上李鸿章书》中,孙中山竭力进行改革。 然而,李鸿章对没有功名的孙中山的上书置之不 理,上书李鸿章的失败,使孙中山很快丢掉了对清政 府地方实力派的幻想,毅然决然走上了以武力推翻清 王朝的革命道路。 ——摘自马民《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启示》
请思考:
1.1894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触动孙中 山起草上书?此事最终结果如何?对中国社 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孙中山上书前后的思想有了什么转变?
•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材料三: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 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 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辛亥革命的 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真 根本目的: 正成为民主共和国。
优秀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 (共28张PPT)

同意这种说法。
最大功绩 说它成功: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失败的依据 说它失败: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改革土地制度
萍浏醴 起义 镇南关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浙皖 起义
武装斗争是革命的实践
高潮——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都: 南 京 纪元:中华民国纪年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 亥革命指1911年 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 亥革命指以孙中 山为代表的革命 党人为推翻清王 朝、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而进行 一系列的努力。
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为什么会 被袁世凯窃取?
清朝末代皇帝 宣统帝
北洋军首领 袁世凯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第8课
背景——清廷腐朽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 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 朝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推翻清朝 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的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1866年出生 在广东香山县,早年从 医,后来他认识到“医 术救人,所济有限”, 而“医国”比“医人” 更重要。 1894年,孙中 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 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 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才能够拯救中国。孙中 山最早提出了用暴力推 翻清王朝统治的主张。 (成为革命派的开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革命团体)2、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成立了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2、成立革命团体3、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1905年8月(2)地点:日本东京(3)目的: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5)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刊物:《民报》同盟会机关报(6)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7)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8)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萍浏醴起义。
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4.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在广州举行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3、经过: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4、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知识点复习: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
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知识点复习:辛亥革命,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