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鉴定操作规程
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

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产酸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土壤、水体、食物等。
该真菌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生物活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离鉴定产酸黑曲霉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盐碱土改良方面的应用。
一、分离鉴定产酸黑曲霉的方法1. 样品采集:选择土壤、水体、食物等环境中的样品作为分离产酸黑曲霉的原料。
在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气候条件。
样品应当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2.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湿热处理,即将样品置于70℃的恒温水浴中加热30分钟,杀灭潜在的竞争菌。
3. 分离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取少量接种于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其在恒温条件下孵育。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片状琼脂和液体培养基。
4. 筛选菌株: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将培养皿中生长出的真菌进行筛选。
产酸黑曲霉的特征为菌落呈黑色,有明显的酸性反应,可用酸碘溶液进行初步检测。
5. 培养条件优化:筛选出的产酸黑曲霉菌株进行后续培养、鉴定和分离,同时优化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pH值的控制,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
6. 分离纯菌株:通过菌落摘取法分离得到纯菌株,并进行鉴定。
鉴定方法可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
盐碱土壤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较高,pH值偏碱性的土壤。
盐碱土壤的存在会严重制约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业生产。
而产酸黑曲霉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耐盐碱的特性,因此可以在盐碱土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1. 有机物分解:产酸黑曲霉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促进盐碱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
通过将产酸黑曲霉添加到盐碱土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产酸黑曲霉促进矿质释放:产酸黑曲霉具有分解矿质的能力,能够分解土壤中的矿物质,释放出有益元素。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和活力测定试验指导

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和活力测定实验指导(综设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黑曲霉ASP.Niger的固体发酵工艺2、掌握粗酶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的原理和操作3、掌握透析原理、脱盐及透析袋的处理方法和使用4、掌握β-甘露聚糖水解各种甘露聚糖之间β-糖苷键的机制和理论5、掌握以魔芋精粉为底物DNS光度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发酵制品中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β-甘露聚糖酶都是诱导酶,只有在培养基中含有β-甘露聚糖时才进行β-甘露聚糖酶的合成,产酶最适培养基除需要一定的碳氮源,还加入一定诱导物魔芋粉。
2、硫酸铵分级沉淀(盐析)原理中性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层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并从溶液中析出。
3、透析原理、脱盐:酸性β-甘露聚糖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000和40000,选择MWCO(切割分子量或截留分子量)14000的透析袋,透过掉分子量小于10000的蛋白质;并借助分子扩散脱盐。
4、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β-甘露聚糖酶能水解含β-1,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多糖(包括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等),以魔芋精粉为底物主要得到含还原性端基的甘露寡糖,还原性端基与DNS试剂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
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棕(桔)红色,在5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由此测定出酶的活力。
三.实验试剂和器材菌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JXW12-1,生物工程发酵实验室保藏。
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蔗糖2.0%,琼脂 2.0%,pH自然,此培养基用于菌种保藏、斜面种子和平板分离。
二级种子培养基:250 mL三角瓶装麸皮10g,水12mL,121℃灭菌30 min;接种一菌耳斜面种子,32±1℃静置培养96h,其间翻曲2~3次。
黑曲霉

从富含淀粉质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耐酸性α-淀粉酶的产生菌株ZY8,经初步鉴定为黑曲霉。
并对其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产酶适宜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50g/L,柠檬酸氢二铵20g/L,KH2PO43g/L,CaCl20.1g/L,FeSO·47H2O0.01g/L,MgSO·47H2O 1g/L。
以2%的接种量在30℃、120r/min、初始pH4.0的条件下培养72h,酶活力达到19.86U/mL。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分离样品富含淀粉质的土壤。
1.1.2培养基富集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L,KNO3 2g/L,MgSO4·7H2O1.2g/L,KH2PO42.7g/L,青霉素5×104单位,链霉素5×104单位,pH3.0。
分离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L,KNO3 2g/L,MgSO4·7H2O1.2g/L,KH2PO42.7g/L,琼脂15g/L~20,pH3.0。
鉴定培养基:采用察氏培养基。
产孢子培养基:马铃薯200g/L,蔗糖(或葡萄糖)20g/L,琼脂15g/L~20g/L,pH 值自然。
产酶基础培养基:可溶性淀粉40g/L,柠檬酸铵10g/L,KH2PO4 3g/L,CaCl20.1g/L,FeSO4·7H2O 0.01g/L,MgSO·47H2O1g/L。
1.2实验方法1.2.1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初筛:称5g采集的土样加入盛有50mL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均匀后,取1mL 悬浮液加入100mL富集培养基中,30℃、120r/min振荡培养5d后,转入新鲜培养基,重复操作数次。
将培养好的1mL富集培养液经适当稀释后涂布在分离培养基平板上,30℃恒温箱中培养。
选择生长快、透明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之比大于1者为初选菌株。
复筛:将初筛菌种接入产酶基础培养基中,30℃、120r/min摇床发酵72h,离心取上清液测酶活。
产柠檬酸黑曲霉的筛选

产柠檬酸黑曲霉的筛选组长:高鸿飞组员:刘光明,何笑军,董慧,王志昆,胡明慧(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 400716)【摘要】:以从西南大学各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黑曲霉作为出发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离。
利用酸分离法和变色圈法进行初步筛选,以产酸能力的强弱作为复筛指标,筛选到了一株稳定,高产柠檬酸的优势菌株。
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柠檬酸产生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紫外诱变育种法探究高产菌诱变的较佳时间。
【关键词】:黑曲霉;酸分离法;变色圈法;筛选;正交试验;诱变柠檬酸又名枸橼酸,是目前以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重要有机酸之一。
产柠檬酸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酵母,黑曲霉是迄今为止产柠檬酸最佳的微生物之一。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从土壤中筛选柠檬酸的黑曲霉高产菌株,并对其培养基的配置及最佳产酸条件进行探索,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其筛选工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出发菌种从西南大学食堂周围,山顶,试验田土壤中分离获得。
1.1.2 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成分硝酸钠3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MgSO4·7H2O) 0.5g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制法:加热溶解,分装后121℃灭菌20min。
1.1.3其他柠檬酸,可溶性淀,Deniges试剂,蔗糖 NH4NO3,KH2PO4,MgSO4·7H2O ,溴甲酚绿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KMn044溶液1.2 实验方法1.2.1黑曲霉筛选的流程土壤→稀释分离→变色圈平板→挑菌→纯化→摇瓶初筛→产物鉴定→复筛→正交实验→最优组合→诱变育种1.2.2 黑曲霉的分离与鉴定采集表层以下 5-10cm 处土壤,称 1.0g 土壤迅速倒入装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三角瓶中,配成 10-2的土壤菌悬液,然后用移液管将其稀释到10-3、10-4、10-5倍。
分别吸取10-3、10-4、10-5倍稀释液注入到酸分离培养基上以及涂布到察氏琼脂培养基上,静置 5min 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内 35℃培养 3-4d,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挑选出黑曲霉疑似菌株。
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

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盐碱土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使用微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土。
近年来,发现了一株产酸黑曲霉的菌株,在盐碱土改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该菌株的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
我们需要进行对产酸黑曲霉的分离和鉴定。
分离该菌株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来进行。
我们需要在盐碱土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样品,保证其代表性。
然后,将土壤样品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便菌株的生长。
接着,通过菌落形态和结构特征的观察来初步鉴定该菌株是否为产酸黑曲霉。
进一步,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扩增和测序来确认其物种归属。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株纯培养的产酸黑曲霉菌株,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然后,我们来探讨该菌株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
产酸黑曲霉具有多种菌体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和抗盐碱物质,这些物质对盐碱土的改良具有一定的作用。
产酸黑曲霉可以分解有机物质,生成有机酸,降低土壤的pH值,减少土壤的碱性。
产酸黑曲霉还可以分泌多种抗盐碱物质,如胞外聚合物和鞘脂类物质,提高土壤的抗盐碱能力。
这些物质的作用可以促进盐碱土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提高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
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不仅限于利用产酸黑曲霉的菌体代谢产物,还可以利用其降解盐碱土中的有害物质。
一些盐碱土中富含盐分和毒性物质,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威胁。
产酸黑曲霉可以通过分泌多种酶类物质,降解这些有害物质,减轻对植物的毒性影响,增加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产酸黑曲霉在盐碱土改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分离鉴定的研究,可以得到一株纯培养的菌株,为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通过利用其菌体代谢产物和降解能力,可以改善盐碱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
黑曲霉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黑曲霉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2. 了解黑曲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具有较强的发酵能力和酶活性。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黑曲霉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长条件研究,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改良马丁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无菌水、无菌棉塞、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3. 实验样品:土壤、谷物、植物性产品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1)取适量样品(如土壤、谷物等)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无菌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悬浮液;(2)取适量悬浮液,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涂布于改良马丁培养基上;(3)将涂布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分离纯化(1)观察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选取典型的黑曲霉菌菌落;(2)用接种环挑取菌落,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3)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3. 形态观察(1)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等;(2)记录菌落颜色、形状、大小、菌丝特征等。
4. 生长条件研究(1)将分离得到的黑曲霉菌接种于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2)在不同温度、pH值、营养物质条件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记录菌落生长情况,分析生长条件对黑曲霉菌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纯化结果经过涂布培养和分离纯化,成功分离出黑曲霉菌。
菌落呈黑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具有明显的放射状沟纹。
2. 形态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观察,黑曲霉菌菌丝呈白色,具有分隔,分生孢子梗自菌丝顶端生出,呈直角或锐角,分生孢子球形,褐色。
3. 生长条件研究结果(1)温度:黑曲霉菌在25-37℃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37℃;(2)pH值:黑曲霉菌在pH值4.0-7.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6.0;(3)营养物质:黑曲霉菌在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的营养物质为葡萄糖、酵母膏。
黑曲霉的分离

黑曲霉的分离筛选一、实验简介黑曲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
黑曲霉的最适温度为37℃,黑曲霉对营养要求较低,只要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及磷、钾、镁、硫等元素即能生长良好,实验中采用察氏培养基进行培养。
黑曲霉的菌落蔓延迅速,但生长稍局限,菌丝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
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双层褐色,梗基较短,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
孢子直径2.5~4.0μm。
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
黑曲霉的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都比较特殊,容易分辨,可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得到单菌落,并结合显微镜检测,多步鉴定、纯化,得到的纯的菌种。
二、实验试剂与材料1、材料:黑曲霉孢子悬浮液2、溶液和试剂:硝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钾、硫酸亚铁、蔗糖、琼脂、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氯化氢溶液、75%乙醇、乙醇乙醚混合液、溴甲酚绿、水。
3、器材和其他用品:三角瓶、试管、搪瓷杯、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纱布、牛皮纸、滤纸、pH试纸、擦镜纸。
三、实验步骤和过程1、无菌器材及无菌水的准备1.1 培养皿:洗净的培养皿烘干后,每组将5套培养皿叠在一起,用报纸卷成一筒,然后进行灭菌。
注意,一定要卷紧。
1.2 试管:做合适的棉塞,每组捆扎5支试管,用报纸包在一起后,用线绳扎紧,扎成活结,另一头再用皮筋扎好,然后进行灭菌。
1.3 三角瓶:在三角瓶瓶口塞一八层纱布,盖上牛皮纸,用线绳扎成活结,然后进行灭菌。
注意,装入的培养基不超过三角瓶的1/2。
上述物品均要用记号笔注明班级、组别、日期。
1.4 高压蒸汽灭菌2、查氏培养基的配制称量→熔化→定容→调pH→分装→加塞→包扎标记→灭菌→搁置斜面与倒平板→无菌检查培养基配方:硝酸钠3g 磷酸氢二钾1g 硫酸镁(MgSO4·H2O)0.5g 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 蔗糖3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pH5.0-6.0 2.1 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地称取药品,放入搪瓷杯中。
黑曲霉使用说明

储存温度:-‐80℃
基 因 组 :
黑曲霉
简 介 :
黑曲霉,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
菌落进行后续操作。
冷 冻 管 开 封 :
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严格消毒冷冻管盖。
菌 株 复 溶 :
无菌环境中旋开装有复溶液的滴瓶盖,吸取 1ml 左右复溶液,加入到冷冻
管中。轻轻振荡,使冻干菌株溶解呈悬浮状。
菌株复壮:
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转移到复溶液滴瓶中。做好标识,在适宜温度下培
一个常见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是重要
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
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有的菌株还可将羟基孕甾酮转
化为雄烯。生长适温 37℃,最低相对湿度为 88%,能引致水分较高的粮
食 霉 变 和 其 他 工 业 器 材 霉 变 。
操 作 说 明 :
1,本品包含一份甘油菌,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
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
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2,为保证菌种纯正,避免其它细菌污染,尽量先划平板,然后再挑单克隆
养。细菌在 30-‐35℃培养箱中培养 24-‐48h,真菌在 23-‐28℃培养箱中培养 24-‐72h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菌 株 传 代 :
将得到的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转接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中(尽量
增大接种量:如用无菌吸管吸取≥50μl 新鲜培养物至固体培养基,边移动边缓
黑曲霉
编号 名称 ຫໍສະໝຸດ 北京华越洋生物 NRR00430
黑曲霉形态观察注意事项

黑曲霉形态观察注意事项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常见于土壤、水和食品中。
它是一种害群体的真菌,可以引起腐烂和分解有机物质,但有时也可以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观察黑曲霉的形态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观察该真菌形态的注意事项:1.采样:在进行黑曲霉形态观察前,首先要采集适当的样本。
可以在可能存在黑曲霉的环境中,如室内潮湿区域、腐烂的食物或发霉的物品上采集样本。
使用消毒的采样工具,如消毒的勺子或棉签,直接采集样本。
2.形态特征:观察黑曲霉的形态特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子实体:黑曲霉的子实体为黑色或暗褐色,呈圆锥状或球状,具有细菌丝。
观察子实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菌丝体:黑曲霉的菌丝体是光滑和无色的,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注意观察菌丝的密度和长度。
-孢子囊:黑曲霉的孢子囊位于子实体中,呈黑色或暗褐色。
注意观察孢子囊的形状、大小和数量。
3. 培养基:黑曲霉的形态观察可以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
选择含有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在无菌条件下将采样物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然后培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
4.温度和湿度:黑曲霉的形态特征可能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根据黑曲霉的生长条件进行观察。
一般来说,黑曲霉在25-30摄氏度的温暖和潮湿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
5.显微镜观察:为了观察黑曲霉的微观形态,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将样本放在显微镜载片上,加一滴适当的染色剂,如甲苯胺蓝或墨汁,然后用盖片覆盖。
将载片插入显微镜中,在适当的放大倍数下观察黑曲霉的细节。
6.空气污染:在进行黑曲霉形态观察时,要注意空气中的污染。
尽量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如在无菌柜中进行观察。
避免将空气中的其他真菌和细菌污染样本,以免干扰观察结果。
7.安全注意事项:黑曲霉可以产生有害的毒素,对人类和动物有害。
在观察黑曲霉时,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和实验室衣物,以防止直接接触和吸入孢子。
曲霉的鉴定方法

曲霉的鉴定方法
曲霉的鉴定主要包括培养和镜检两个步骤。
在培养方面,曲霉菌落生长快,黑色或黑褐色,1-4天即可进行鉴定。
顶囊球形或近球形,小梗双层、密生于顶囊全部表面。
在镜检方面,应注意与亮白曲霉进行区分,后者菌落颜色为白色,生长慢。
幼龄时黄色菌落注意与黄曲霉相区分:前者菌落表面黄色颗粒稀疏、为淡黄色,后者黄色颗粒较粗、密,为金黄色,两者镜下差异显著。
此外,曲霉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
有的菌株还可将羟基孕甾酮转化为雄烯。
总的来说,曲霉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培养和镜检特征,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生长情况。
黑曲霉

黑曲霉的分离筛选一、实验简介黑曲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
黑曲霉的最适温度为37℃,黑曲霉对营养要求较低,只要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及磷、钾、镁、硫等元素即能生长良好,实验中采用察氏培养基进行培养。
黑曲霉的菌落蔓延迅速,但生长稍局限,菌丝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
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双层褐色,梗基较短,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
孢子直径2.5~4.0μm。
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
黑曲霉的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都比较特殊,容易分辨,可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得到单菌落,并结合显微镜检测,多步鉴定、纯化,得到的纯的菌种。
二、实验试剂与材料1、材料:黑曲霉2、溶液和试剂:PDA液体与固体培养基、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 氯化氢溶液、75%乙醇3、器材和其他用品:三角瓶、试管、搪瓷杯、无菌培养皿(6组)、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牛皮纸(报纸)、pH试纸、移液枪枪头(100ul、1ml各5个)、无菌水(蓝瓶子装100ml,两瓶,灭菌)三、实验步骤和过程(一)培养基的准备1、PDA培养基的制备:按照PDA的配方,称量40.1g样品于大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测试PH值(待培养基稍冷却后,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若偏酸,用1mol/L NaOH边滴加边搅拌,使之达到(6.0±0.2)。
若偏碱,则用1mol/L HCl调节。
)2、分装:用分装装置将培养基装入试管,高度为试管总长的1/5-1/4,共x支。
余下培养基转入锥形瓶中,培养基的量为三角瓶容量的1/3-1/2。
3、加塞、包扎、标记:试管加胶塞(封口膜将接口处封紧),一捆包扎好,用玻璃杯装着以固定试管;三角瓶用保鲜膜蓬松的塞住瓶口,并用报纸和线绳包扎好瓶口处。
菌种报告-黑曲霉

菌种报告—黑曲霉一、黑曲霉简介①、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曲霉属真菌中的一个常见种。
可生产淀粉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葡糖酸和没食子酸等,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
②、培养温度23~28℃,好氧二、使用注意事项①、是四类病原微生物,即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但由于生长快速,极易通过空气扩散污染环境,对产品的生产检验人员与环境构成威胁。
故操作过程要在阳性室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②、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121℃,30min湿热蒸汽灭菌。
实验结束后,用0.1%的新洁尔灭擦拭台面,照紫外消毒。
菌种保存方案—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实验材料:器具:-80℃冰箱,2~8℃冰箱,试管,电动助吸器,锥形瓶,恒温培养摇床,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冷冻管,振荡器,棉塞,接种环,250ml盐水瓶,500ml 盐水瓶试剂:冻干菌种,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TSA平板,SDA平板,20%甘油,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2、实验步骤:2.1 菌种复苏和复壮(改良马丁培养基)2.1.1 将干菌种(0代)按上述步骤转移到装有10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苏(第1代),23~28℃摇床震荡培养5天。
2.1.2 用接种环挑起活化后的孢子悬液,划线到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复壮,接种10支试管(第2代),23~28℃静置培养5~7天。
2.1.3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5ml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反复吹打洗脱孢子。
将孢子悬液全部转移至250ml盐水瓶中,2~8℃冻存备用。
2.2 稀释倍数探索2.2.1 取1ml孢子悬液加入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得10-1管,同法依次稀释至10-6。
2.2.2 取10-3~10-6梯度稀释孢子悬液,1ml涂布SDA平板,各做3个平行。
【最新精选】黑曲霉菌种传代培养操作规程

1、目的与适用范围建立黑曲霉菌种传代培养操作规程,规范菌种传代培养操作,确保菌种传代技术成功,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
本规程适用于菌种的传代培养操作。
2、职责菌种室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3、内容3.1 备料3.1.1 菌种室人员根据接种菌株发育情况,待菌株发育良好,具备传代要求条件时,菌种室人员按照一次传代培养荃配方,填好领料单报总经理批准,送仓储部备料,仓储部不具备情况下,可派专人购买符合标准的培养荃。
3.2 传代培养操作前的准备工作3.2.1 一次传代培养荃配方3.2.2 一次传代培养荃的制备按配1000ml的量,将上表中的配方原料精确称取,投入有刻度的1000ml三角烧瓶中加纯化水,使成1000ml,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分别装入20支斜面培养荃试管中。
然后放入消毒罐中,加热至120℃保温灭菌半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然后送入接种室进行无菌接种。
3.2.3 按规定进入万级洁净室一更后,脱鞋、戴帽、更衣,搞好人的清洁、消毒,搞好洁净室的清洁、消毒,并做好相关用具、洁具的准备工作。
3.3 传代接种操作。
操作人员进入二更,在100级层流操作台上,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传代接种操作。
操作人员将接种针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一分钟后,放冷,从恒温培养箱中取出已接种培养的菌种,用接种针分别刮下已生长发育的菌体,分别移植到20支装有一次传代培养荃的斜面培养荃试管中,用无菌药棉和经消毒的塞密闭试管,然后,放入25℃-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4 接种毕,做好清洁卫生和清场工作,并做好接种操作记录。
3.5 待培养5天后,在洁净室内取出菌种,用1万级显微镜观察菌株发育情况,待发育良好时,再进行二次传代培养,并做好菌种发育观测记录。
3.6 菌种的二次至四次传代培养操作,按照一次传代培养荃的配方,将一次传代培养的菌种按一次传代培养操作,扩大10倍进行二次传代培养;同样,按一次传代培养荃的配方,将二次传代培养的菌种,按一次传代培养的接种操作,扩大10倍进行三次传代培养;同样,按一次传代培养荃的配方,按一次传代培养的接种操作,将三次传代培养的菌种扩大10倍进行四次传代培养。
一株具有絮凝作用的黑曲霉的分离鉴定

2材 料 .
根 据 前 面 叙 述 , 明 圈 的有 无 及 大 小 . 中选 出7 透 明 透 从 株 圈 较 大 的菌 株 作 为 复 选 菌 株 。菌 种 淀 粉 透 明 圈 直 径 与 菌 落 直 径 比值 见 表 2 。 表2 7 真 菌 淀粉 透 明 圉直 径 与 菌 落 直径 比值 的 大 小 株
菌株
比值
2. O 5
2. O 1 16 .5 15 .5
2 1 验 材 料 .实 211 试 菌 种 ..供 黑 曲霉 ( s e iu g r ) 由滕 州一 中生物 实验 室提供 。 A p r l s ie Hy , gl n 212 养 基 ..培
他
14 .5 1 2l . 1 1 .0
PA D 培养 基 : 马铃 薯2 0- 皮 , 0 g - 切块 煮 沸3 mi,  ̄ 0 n 然后 用 纱 布 过 滤 , 加葡 萄糖 2 再 0 及琼l 2 g 溶 化后 补水 至 1 0 m ,H自然 。  ̄0, o0 l p 3 实验 方 法 与 步 骤 . 31 养基 的 制 备 .培 配 制 马 铃 薯 培 养 基 ( 称 P A) 和 通 用 培 养 基 ,2 简 D 1 1C o 2 m n 菌 备 用 , 加 淀 粉 的 P A培养 基 。 0 i灭 添 D 32菌株 的 培 养 . 根 据 菌 种 筛 选 的 结 果 ,挑 取 菌 株 的 单 菌 落 在 P A 养 基 D 培 上反 复 画 线 培养 6 , 次 即获 得 纯 种 的霉 菌 菌 株 进 行 纯 培养 。 4. 果 与 分 析 结 4 1 凝 率 的 测 定 结果 .絮
5结 语 .
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

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二、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1. 样品采集在盐碱土区采集土壤样品,应选择含有较高盐碱度的区域进行采集,避免污染和混杂。
用手锨等工具从地表0-20cm处取土,放入干净的采样袋中。
2. 培养分离将土壤样品取1g加入50ml的蔗糖盐摇床培养基中,静置10分钟后通过玻璃棒混匀。
然后将混匀的土壤悬液分别接种于含有1.5%琼脂糖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细棒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基表面。
培养基在28℃下培养7-10天。
3. 分离纯培养从琼脂培养基表面挑选出形态特征独特的、单一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培养。
先用针在菌落边缘划线,将菌落分成两半,再用针将其中一半移到新的琼脂培养基上,重复涂抹分离。
重复操作,直到获得纯培养的菌株。
4. 鉴定和鉴别通过显微镜下的菌丝和孢子形态特征、培养基上的生长特点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鉴别。
一般来说,酸黑曲霉的菌丝为黑色或暗色,具有鳞片状和丝状的外观,孢子呈长圆筒形。
在不同培养基上,酸黑曲霉的生长特点较为一致,可以通过培养基的染色和形态来判断。
三、酸黑曲霉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1. 盐碱土固定酸黑曲霉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将含有盐碱离子的土壤中的钠、钾、镁等离子固定在菌体内部,减少土壤中的盐碱离子含量。
酸黑曲霉分泌的酸性物质可以中和土壤的碱性,改善土壤的酸碱度。
2. 酶活性促进植物生长酸黑曲霉酶活性高,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酸黑曲霉分泌的植物生长促进素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3. 菌根共生促进养分吸收酸黑曲霉与植物形成菌根共生关系,通过与植物根系接触,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菌根共生能增加土壤对养分的利用效率,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量。
4.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酸黑曲霉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菌丝网络,能有效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水分的流失。
菌丝网络还能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水分量。
黑曲霉孢子质量鉴定方法

黑曲霉孢子质量鉴定方法
黑曲霉是一种引起害虫的有毒病原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健康都具有危害性。
黑曲霉孢子质量鉴定是识别黑曲霉污染、监测食品中害虫和评价农业生产中毒性孢子活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着重介绍了黑曲霉孢子质量鉴定的方法。
首先,要准备好收集样品材料,如粮食、土壤、蔬果及其他可能含有黑曲霉污染的物质;在细胞遗传学上检测样品,以确定是否含有黑曲霉孢子;如果含有黑曲霉孢子,就可以开展进一步检测,如光学显微镜确定孢子形态及其多样性;运用放射性核素法检测孢子质量,可以判断孢子死活;检测孢子染色体,了解孢子性状特征等都有助于进一步评估食品中活性的有害孢子。
其次,要利用序列分析手段,如PCR-RFLP等,对样品中的毒素和有害孢子种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和识别B-Trichothecenes类毒素及黑曲霉孢子,以确定其含有毒性及致病性;通过PCR反应对样品中的有毒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判断有害孢子质量。
例如可利用DArT(重叠相关型指纹图谱)技术进行有害孢子质量分析;利用ELISA来判定样品中黑曲霉孢子毒素的检测;利用AFLP和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充分发挥有毒孢子的分子鉴定特性。
最后,可以采用标准试剂进行对比测定,以及利用不同技术对黑曲霉孢子的遗传稳定性的特征进行检测,以全面识别和定量分析黑曲霉孢子质量。
黑曲霉菌传代的标准操作程序

黑曲霉菌传代的标准操作程序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黑曲霉菌传代的标准操作程序?与其它菌的传代方法基本一样。
取一支黑曲霉,刮去上层孢子,取接近斜面培养基的培养物,传接置新鲜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一般半年才转接一次。
和细菌不一样的是:出管的时候要快速通过火焰,细菌则不能也不要通过火焰。
取出菌种(若菌种为甘油菌种时需置37℃水浴解冻),在生物安全柜中用接种环刮取黑孢子接到改良马丁斜面培养基中(应在酒精灯旁操作),23~28℃培养5~7天。
培养基保藏的菌种有效期不长,一般为2~4个月。
黑曲霉传代,3代传4代,4代传5代,都有出现白毛现象,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白毛的能用吗? 这是正常的,白色的只是它的菌丝体,不能用,还没成熟产生孢子。
只有行成了黑色的孢子才可以用。
培养的时间是七天,前几天出现白色的是它的菌丝体,成熟产生孢子后会变黑的。
黑曲霉如何保存?我知道改良马丁可以,但有人说要保存在混悬液里,我就不知道了。
】我上次去药检所培训的时候,他们是用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保存的。
用此法(斜面低温保存法)保存霉菌类、放线菌可2-4个月移种一次。
他们说的混悬液,可能是说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保存吧,可是这个方法不适合保存厌氧菌和霉菌的。
黑曲霉不能冷冻保存,且在生理盐水中相当稳定,在4摄氏度可以保存比较长的时间作为储备液。
混悬液-可能指的是改良马丁培养基,不含琼脂的,这样是液体培养基。
如何避免黑曲霉的污染?现在培养基灵敏度复核以及无菌检验方法验证都要用到黑曲霉,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污染,很难处理,哪位网友有好的使用和处理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黑曲霉属于菌毒种,所以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4402(带星)规定:菌毒种的验收、贮存、保管、使用、销毁应执行国家有关医学微生物菌种保管的规定。
用负压隔离器,它自身带有消毒系统。
黑曲霉孢子量多、质轻,遇轻微气流极易扩散飞扬,并以气溶胶的形式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潜在的危害,所以操作时最好关闭风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曲霉鉴定操作规程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常见于土壤、植物和食物中。
它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并产生许多有用的代谢产物。
然而,黑曲霉也是一种致病菌,特别是在患有免疫系统抑制的人群中。
因此,快速准确地进行黑曲霉的鉴定非常重要。
下面是黑曲霉鉴定的操作规程。
1. 样品准备
- 从疑似受污染的土壤、食物或其他材料中采集样品,将样品放入密封的容器中。
注意避免任何可能的交叉污染。
- 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2. 样品处理
- 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粉碎或稀释。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食品搅拌器或研钵进行粉碎。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直接使用适当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 将样品制备成适当的稀释液,以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
3. 培养基选择
-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来培养黑曲霉。
黑曲霉常见于一般的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氮源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或麦芽提取物琼脂(MEA)。
也可以使用含有
指示剂的培养基,如酚红琼脂葡萄糖培养基,以便于观察黑曲霉的生长情况。
4. 接种
- 使用无菌技术将样品接种至培养基上。
可以使用无菌的棉签或针头,将样品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表面上。
- 根据需要,可以在培养基上划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对不同样品进行观察和比较。
5. 培养条件
- 将培养皿或培养瓶密封并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
黑曲霉通常在25-30摄氏度下生长最佳,但可以进行不同温度的培养来筛选黑曲霉菌株。
- 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和生长速度等特征。
6. 鉴定
- 观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黑曲霉的菌落通常呈黑色,有时也可以呈灰色、绿色或棕色。
- 进一步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菌丝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黑曲霉的菌丝通常呈无色,分生孢子呈黑色,形状多样,有时具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7. 鉴定结果确认
- 根据观察到的菌落特征和显微镜观察结果,结合已知的黑曲霉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 可以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确认,如PCR 扩增和测序分析,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
-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任何可能的交叉污染。
- 注意观察培养基上的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以便区分黑曲霉与其他菌种的区别。
- 合理选择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以获得较好的黑曲霉生长和观察效果。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对黑曲霉进行准确的鉴定。
这有助于及时识别和控制黑曲霉的污染,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