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思想汇总
兵家学派的关键词主要有:兵、军队、战
②孙膑
春秋战国
①《孙子兵法》
②《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名家
公孙龙
战国
《公孙龙子》
名、实、白马非马、离坚白
儒家学派的关键词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恕、天下、仁政
道家学派的关键词主要有:道、自然、万物、上善若水、清静无为
法家学派的关键词主要有:法、刑、罚、严、峻
庄子
战国
《庄子》(又名《南华经》):《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无为、齐物论、天人合一-、“逍遥”的人生态度
“天人合一”“庄周梦蝶”“庖丁解牛”“鹏程万里“
法家
①商鞅②韩非
战国
《商君书》《韩非子》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法为教、法术势结合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
诸子百家
儒家
孔子
春秋
编《春秋》,修“五经”
有教无类;礼、仁、中庸、德治
孟子
战国
《孟子》(语录体散文集)
“仁政”“性善”“民贵君轻”性善论、以德服人
荀子
战国
《荀子》
“性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先义后利、天行有常;
朴素唯物主义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无为”;辩证思想;“道”是世界本原、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派,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在这个时期里,各种不同的哲学学派相互竞争、争论不休,对于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主要分为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和兵家等多个流派。
每个思想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同时也都试图回答古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众多问题。
儒家学派是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制、忠孝等。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强调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体责任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强调传统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观念。
与儒家相对立的是道家学派。
道家强调追求“道”的境界,主张遵循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等观点,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无欲无求”和遵循自身本然的自然规律。
墨家是一个注重实用主义的学派,主张以利益为核心,提倡爱人、共享忧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战争和压迫,主张世界和平和普世价值观。
名家学派关注社会道德规范和人性的本质,认为人性本恶。
荀子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性有恶的一面,主张通过教育和奖惩来维护社会秩序,追求人性的改善。
法家学派则更注重统治者的权力和国家的法律制度。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重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张严厉的法律约束和制裁。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强调法律的公正和威严。
兵家学派主要关注战争和军事问题,提出了许多战争策略和理论。
孙子是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孙子兵法》传达了许多有关战争和军事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学派在战国时期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产生了许多辩论和思想碰撞。
他们的理论争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决策和社会生活,也为后世思想家和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借鉴。
高中历史必修三诸子百家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
三诸子百家… 今天晚上7:14【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政治上:1.思想核心是“仁”
2.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3.“克己复礼”
教育上:“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仁政”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讲究“性善论”。
【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主张“君舟民水”的思想;讲究“性恶论”。
【4】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认为世间万物的本原是“道”
2.提出“无为而治”政治主张
3.认为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等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进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5】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6】(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综合比较】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社会成员关系上,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这些学派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哲学的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
道家思想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就是道,追求的是人的内在自然本质。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存在的本质,道无形无象,却是世间万物之根本。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干涉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让事物自然而然地演变。
庄子则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无为”的观点,主张要无欲无功,让个人自由自在地生活,接受一切自然给予的美好。
儒家思想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追求的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只有通过仁的实践才能达到和谐的社会和个人。
孟子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的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任何社会种种不当行为都是人性本善的扭曲和错位。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家的思想特点就是爱人、反战、实用主义。
墨子认为,爱人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追求,只有把关怀、同情、宽恕等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建立一个协调和谐的社会。
同时,墨子还主张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问题,提出了“物尽其用”的观点。
反对战争,则是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主张建立一个持久的和平环境。
法家思想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管仲和韩非子。
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治,追求的是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职责化。
韩非子认为,因为人性自私本性存在,所以必须以道德和感性的手段来限制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体系。
管仲则提出了“三纲八目”这一标志性的思想,通过规章制度体系来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兵家思想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孙子。
兵家思想的核心是战争和策略,追求的是国家和部队的战争胜利。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孔子:春秋晚期“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春秋晚期“无为”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制”孙子: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颤抖”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倡导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墨家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法家主张务要治国,不别长幼,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反对礼制,法家注重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指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寡头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建议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与官职,这就是很公平的,恰当的主张。
而保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就是滞后的,不公平的。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
积兔于市,过而不顾。
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
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促进作用就是“兴功惧阿贝力”,即为引导人们立战功,而并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获得并购战争的胜利。
法家指出人都存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在特雷县”的本性。
像是管子就说道过,商人日夜兼程,赶着千里路也不真的离,是因为利益在前边迎合他。
渔夫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离也不在意,也就是崇尚渔夫的利益。
存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存有褒贬,故民疮也。
”名家分为“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实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个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个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称“巨(钜)子”。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2.孟子代表作:《孟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被尊称为“亚圣”。
3.荀子代表作:《荀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二、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2.庄子代表作:《庄子》核心思想: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
三、墨家创始人:墨子代表作:《墨子》核心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
四、法家主要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核心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五、兵家1.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法。
2.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核心思想: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军事名言均出自兵家。
六、纵横家主要人物:苏秦、张仪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苏秦主张合纵,说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
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
诸子百家思想精华
诸子百家思想精华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
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
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
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
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
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
《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
《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
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
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
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一、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主要思想是“仁、恕、诚、孝”,孔子很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提倡教化和仁政。
秦始皇时期,他焚书坑儒,打压儒学,儒家开始衰落。
汉武帝时期,由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加入了忠君思想、天人感应等,让儒学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推到了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成了我国的正统思想。
二、法家。
法家没有具体的创始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但法家思想成熟于春秋时期,它被称为刑名之学,经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发展后,逐渐成了一个学派。
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主要思想是“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即用法治国,法家思想也被历朝统治者采用。
三、道家。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
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也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成型。
道家代表人物有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道家是一个学术门派,后来发展成了道教,与儒、佛并列,对我国影响很大。
四、墨家。
墨家出现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由于墨家思想中带有政治属性,所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时候,墨家遭到了打压,从此一蹶不振,晚清时期,墨家又被学者挖掘了出来,有复苏迹象,但还是影响不够。
五、阴阳家。
战国末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流派,创始人为邹衍,学说被称为“阴阳说”,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该学派留下的典籍有《黄帝四经》、《列子》、《易传》、《阴阳家佚书辑本二种》等著作。
六、名家。
名家是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被称为"名家",也被称为"辩者"、"察士"。
诸子百家哲学思想要点整理
诸子百家哲学思想要点整理儒家儒家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社会规范的遵循。
孔子是儒家最著名的代表。
- 仁爱思想: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 五常思想:这包括了人际关系中的忠、孝、节、仁和义。
- 教育思想:儒家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好。
道家道家强调的是顺应大自然,以及去掉对于权力和财富的追求。
老子是道家最著名的代表。
- 道思想:强调自然之道。
- 自由主义思想:主张更少的政府干预,让人们自行决定自己的命运。
- 谦虚思想:遵从大自然、遵循天道。
墨家墨家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以比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
- 对等思想:墨家认为社会和谐应该依赖对等原则。
- 兼爱思想:墨家主张对所有人都关爱平等。
- 非攻思想:主张不主动攻击他人。
法家法家强调的是对于法律规则的严格遵守和实施。
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
- 法治主义:主张依法办事,追求法律公正。
- 功利主义思想:通过达成特定目标来评价一项行动的价值。
- 威权主义思想:认为最优秀的统治是由具备权力的人实施的。
兵家兵家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方面是战争和军事领导。
孙武是兵家的代表。
- 谋略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运用智慧。
- 信息管理思想:要重视军事间谍活动。
- 以柔克刚思想:强调灵活性。
名家名家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劝诱技巧和思辩技巧。
公孙龙和商鞅都是名家的代表。
- 论辩思想:认为说服他人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有力的论证和分析。
- 言辞技巧:讲授如何使用言语说服他人的技巧。
- 学问的思想:认为通过研究和阅读可以获得更高的智慧。
墨尔本学派墨尔本学派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讨论本身,不强调具体的结论。
- 实验主义:主张通过实验来考量一个观点的正确性。
- 分析哲学:强调对逻辑和语言的分析。
- 杜绝歧义:认为使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至关重要。
逻辑思维学派逻辑思维学派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思考方式和理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都是逻辑思维学派的代表。
- 科学主义:建立在经验和实证基础上的学科。
总结先秦诸子百家思想
总结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家以提出理论、思考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特点,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哲学观点。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支,以孔子为代表。
儒家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伦理。
他们认为道德是社会和个人的基础,讲究仁、义、礼、智等道德实践和道德规范。
他们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亲和力量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墨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另一重要流派,以墨子为代表。
墨子提出的中心思想是“兼爱”,认为所有人应该平等相待,并且反对战争、暴力和压迫。
墨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与平等,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
道家思想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流派。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组成的。
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追求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宽容和包容。
他们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和自由生活的理念。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强调法治和法律的重要性。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严厉的法律和道德教育来约束人的行为。
他们追求秩序和稳定,主张严格的法制和权威的统治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治理。
名家思想以荀子为代表,主张人性本恶,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
名家强调人的教育和道德自省,认为通过合理的教育和自我约束可以克服人的恶性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纵观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不同的流派对人性、价值观、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追求。
它们在哲学、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实践为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的中国哲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诸子百家思想
•
•
或安(心安理得)而行之, 或利(利益驱动)而行之,或 勉强(虽先天不足仍然努力) 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 人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则 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 结果都是一样的。
•
•
子曰:“好学近乎知(同 “智”),力行近乎仁,知耻 近乎勇。”
孔子说:“喜欢研究学问的, 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 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 勇了。”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 (全部)是(这样)皆以修身 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 (不行)矣。其所厚者(应该 重视)薄(轻视),而其所薄 者厚,未之有也。
•
修身的意义:齐家--治国-平天下 • 修身的途径: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
•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 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 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 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 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 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儒家的中庸之道
• (1)慎独自修 • (2)忠恕宽容 • (3)至诚尽性
•
或生(天生)而知之,或 学而知之,或困(解决困惑) 而知之,及(等到)其知之, 一(结果是一样的)也。
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 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 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 白的,等到明白以后,其中的道理 都是一样的。
•
•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怎 么)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 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 懂得了这三点,就知道怎 么修身,就知道怎么统治人民, 就知道怎么治理天下、诸侯国、 采邑了。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排名不分先后)1.儒家: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XXX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XXX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心。
2.道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墨家:墨家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4.法家: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法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法家提出的思想,其范围涉及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5.阴阳家:阴阳家的思想——其思想主要源于XXX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许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看法,提出了宇宙演化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6.纵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所谓合纵连横,从策略上来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
纵横家,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辨家,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战国斗争的局势。
诸子百家思想总结
诸子百家思想总结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涵盖了伦理、政治、经济、文学等各个领域。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也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进行总结,以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派,其核心思想是儒家“仁德”与以“礼”为中心的价值体系。
儒家强调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需通过修身来达到德的境界,然后才能治理家庭、国家与天下。
儒家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成为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准则。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教育,强调孝悌、尊师重道,对后世尤为重要,对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遵循道的原则。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重视个体的修炼和内心的平静,在思想上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道家强调哲学智慧和修身养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强调大公无私、兼爱等伦理观念。
墨家追求“大同社会”,主张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建立和谐社会。
他们强调利他主义,主张“以兼爱为家”,反对个人主义和权力的滥用。
墨家的思想对后来中国思想的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在儒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权威的重要性。
法家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张以法治国、以威服人。
法家强调效率和实用性,主张“得人者得天下”,认为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家思想强调言辞和辩论的能力。
名家注重辞章的修养和辩论的技巧,主张以言而论、以辩证为治,强调言辞的精细和辩论的准确。
名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思想
诸子百家思想一、儒家思想1、孔子(仁、礼)(1)思想主张a思想核心:“仁”;b政治主张:“以德治民”,“克己复礼”;c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2)评价:a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维护周“礼”(奴隶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c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对推动古代文化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孟子:(1)思想主张:(仁政)a核心:实行“仁政”;b政治主张(君民关系):民贵君轻;c伦理观:"性本善"(2)评价: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具有进步意义;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c是对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3、荀子(礼法)思想主张:a核心:“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政治主张(君民关系):君舟民水c伦理观:“性恶论”d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唯物论)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1)诸子百家中的大宗;(2)不为统治者接受,被“冷落”;二、道家思想1、老子(1)思想主张a思想核心:“道”b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哲学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依存,不断变化。
(2)评价:a政治主张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面对社会变革,希望社会倒退,是一种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b其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哲学、伦理学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庄子四、法家思想——韩非子(1)韩非子的思想a按照现实需要积极变法革新;b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c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结合君主集权)(2)评价a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建立和巩固大一统君主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进步的;b严刑苛法、君主专制易出现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五,董仲舒新儒学。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动荡而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这些思想家被统称为“诸子百家”,因为他们的思想迥然不同,各执一词,争夺天下之主宰。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人民思考和探索提供了宽广的思维空间。
孔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强调塑造君子的美德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认为只有通过个体的修炼,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境界。
孔子的思想在后世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家庭伦理观念的形成。
墨子则代表了墨家学派,他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认为人类应该彼此相亲相爱,而不是为战争和权力争斗。
他强调以和平为核心,反对战争破坏社会的价值观。
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
在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墨子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激发了对和平的追求。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老子的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在力量和自然的力量相结合,通过顺应自然的法则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社会的和谐。
老子的理念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思想,也对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庄子则承袭了老子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了道家学派。
庄子提出了著名的“庄子心境”和“庄子理念”,通过寓言和幽默的方式阐述了人生哲理和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他的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实现,主张摒弃社会的束缚和桎梏,追求真正的内心自由。
庄子的理念对后世的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除了以上的思想家之外,战国时期还涌现出了其他一系列的思想家,如墨翟、荀子、韩非子、公孙龙等。
他们的思想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和矛盾。
这些思想家们通过思辨和辩论来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为后世的思想发展开辟了思路和思维模式。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篇1:诸子百家有哪些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史家论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宣扬其政治抱负,但皆不得要领。
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负,心灰意冷,遂返回鲁国,是为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岁。
自此以后,他潜心讲学和著书,在此其间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其一生主要贡献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础,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但在教育上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对于思想领域的开创性见解间接的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一文化鼎盛现象的形成。
五年后,孔子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及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
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
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也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以孔子的继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历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
虽然受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到了晚年,孟子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从事著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
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
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有十四卷。
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差不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荀子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今山西安泽)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
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任兰陵令(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家居兰陵至死。
在兰陵时荀子开始教书与写书,有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这时候的学生,他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
荀子虽是儒家之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
反之,荀子将儒家学说融会贯通、加以发挥,提出了“性本恶”等影响后世深远的学说。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慎到、杨朱。
作品:《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
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
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政治理想是大一统,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
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子华子。
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
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
道家哲学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
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
所以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由此道家黄老派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并提出了因循天性、顺势而为、宽刑简政、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主张,而老庄派认为现实中充满了束缚和限制,大至鲲鹏,小至蜩鸠,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活动,即它们都是“有所恃”的。
为了摆脱所有的束缚,达到完全“无所恃”的精神自由,就需要“齐物”“逍遥”的生活态度。
另外,老庄派还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以实现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以实现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同时,老庄派还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 等等;而杨朱派认为所有的人都一毛不拔,同时互不侵害,就可天下大治。
政治观∶老庄派追求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黄老道家追求大一统,主张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
两者都主张无为而治。
人生观∶黄老道家主张因循万物,身国同治,老庄派主张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
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代表人物:老子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谥聃。
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
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
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
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
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市),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
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
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着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诸子百家篇2:小学生文学常识:诸子百家简述小学生文学常识:诸子百家简述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
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即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
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