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鉴定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鉴定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177361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d.png)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鉴定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4.01.15
•【字号】教高〔2024〕30号
•【施行日期】2024.01.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
究与实践项目鉴定名单的通知
教高〔2024〕30号
各高等学校:
按照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鉴定工作安排,经学校鉴定、教育厅复评、结果公示,共有1211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省级鉴定,104项项目延期,现将结果予以公布。
各高校要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高度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引导学校广大教师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根本,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教改实践性和创新性,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202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鉴定通过名单
2.202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延期名单
2024年1月15日。
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
![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e49b2c7aaea998fcd220e7f.png)
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作者:赵启文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7年第9期随着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一体化课程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技工院校师生深刻关注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关注学习内容的变化,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与改进”的六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推广实施。
但是在课堂实施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堂追求“形式上”的活跃,但学生发展的实际效果不一定有效;课堂表现出“合作”的形式,但没有充分考虑合作的“有效性”;课堂强调学生探究学习,但往往掉进教师设计的“陷阱”。
如何评价一体化课堂的有效性,需要建立适合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只有有了标准,才能对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实践,认为工学一体化课堂至少应该达到以下八方面的标准:一、教学情境创设科学所谓教学情境创设,就是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对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认识。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真实学习和知识迁移。
教学情境必须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具有人文性、富有情趣,也可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样式,如:创设故事情境(教师将学习任务结合企业工作场景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经历学习活动)、创设游戏情境(教师将企业工作场景编成游戏活动,游戏教学让学生动手、思考,有效地实施学习任务)、创设动画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动画、文本、音频、仿真等信息集为一体,以微课、PPT、影片等形象展示企业工作场景,为学生学习创设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内容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将企业工作任务创设为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情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场所)等。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62c21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e.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成为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一模式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更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本文将就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探讨。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
传统的技工院校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随着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和技能。
因此,引入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选择,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技工院校不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壁垒,还需要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整合资源,推动课程融合。
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践,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质量。
同时,技工院校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也促进了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技工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更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促进了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各技工院校能够进一步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报告(3篇)
![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a7af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5.png)
第1篇一、引言工学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高校某专业为例,对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工学一体化教学提供参考。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背景1. 工学一体化教学起源工学一体化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随后在欧美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2002年开始,逐步推广工学一体化教学,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意义(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工学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提高就业竞争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工学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优化教育资源。
工学一体化教学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降低教育成本。
三、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过程1. 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等。
(2)教学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1)项目教学。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翻转课堂。
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辅导和答疑。
3. 加强校企合作(1)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需求。
(2)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就业。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效果1. 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通过参与工学一体化教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3. 专业建设取得成效。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d675d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6.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使得教育体系的不断的改革完善。
对于技工院校而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也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许多的技工院校开始实行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位置,并且将工作当中的生产过程、生产规范等全部融入到了教学当中,不同的专业所设置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能更好的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越来越重视,大力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就对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紧紧的把握住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机制的改革,加大力度对各专业、各种类的职业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坚持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技工与学习结合、知行合一,努力的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也将更重的责任与担子交给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技工院校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理念,逐渐开始探索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还能够在未来更快更好的适应所工作岗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价值。
本篇文章将会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究,为技工院校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1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其理念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受教育的综合素养,通过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其进行融合,同时将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当作整体进行考虑,并且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构建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体系并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完善,将各个教学环节逐一落实从而保证实现整体教育目标。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7baf4c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3.png)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字号】豫人社职业〔2015〕 33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豫人社职业〔2015〕33号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各技工院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精神,按照《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要求,结合我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增强办学实力,经研究,从今年9月起,在全省具备条件的技工院校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范围(一)课改专业汽车维修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钳加工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焊接加工、汽车钣金与涂装、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广告制作、服装制作与营销、烹饪、通用职业素质课共15个专业。
(二)课改院校全省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具备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技工学校。
(三)课改对象1新启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院校,可依据自身条件,从2015年秋季入校新生中选择不少于3个专业、每个专业按照不少于2个班级的规模开展中级工或高级工的教学工作。
2我省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5所院校和17所省级试点院校原则上应创造条件全面推进15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
二、课改内容(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
各课改院校要严格按照人社部制定的15个专业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安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改革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cdc31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8.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旨在通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本文将从背景、目标、实施过程、效果和反思等方面,对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改革进行阐述。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目标1.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实施过程1. 制定工学一体化改革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技工院校实际情况的工学一体化改革方案。
2. 优化课程设置: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减少理论课时的比例,增加实践操作课时。
3. 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 引入企业合作: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四、效果1. 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得到了提高;2.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3. 优化了课程设置,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 加强了与企业合作,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反思1. 在实施工学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2.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3.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学一体化改革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技工院校实际情况。
总之,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27df6d3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3.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这个背景下也面临着改革和升级的挑战。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该模式强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些院校开始尝试开展“双师型”教学和“工学交叉”教学等创新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一些院校还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模式,借助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开设适合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院校还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
另一方面,一些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合作难度大、合作模式单一等。
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改革成果,需要技工院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把握市场需求,推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 1 -。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c17883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c.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工院校开始积极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情况。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技工院校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学生普遍存在理论脱节、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工院校开始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具体而言,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技术与工程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的优化为了适应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开始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技工院校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技工院校开始加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和创新项目,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传统的技工院校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工院校开始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通过引进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技工院校还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四、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是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技工院校实践基地设施简陋,实践条件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技工院校开始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设备条件。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传统的技工院校评价体系注重考试成绩和技能证书的取得,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139b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3.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摘要:本文从技工院校的特殊背景出发,探讨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文中首先介绍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在技工院校的应用实例,以及该模式带来的优势与存在的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应用的策略建议,旨在为技工院校提供有效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引言: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技工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技工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训基地,面临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双重挑战。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教育界热议的教学改革方向,将工程实践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有望为技工教育提供有效的改革路径。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该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效果。
1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对现代工程教育的深入反思,是在新的经济和技术背景下对工程教育的再思考。
该模式强调学科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认为工程实践不仅是学科知识应用的场所,更是学科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源泉。
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工程实践不再仅仅是课程的一个环节或补充,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与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这意味着在教学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的结构和逻辑,还要考虑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与分析2.1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的应用实例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自然而然地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引入这一模式,技工院校希望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应用过程中,多个技工院校以实际生产流程为蓝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模拟生产线,其中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质检、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环节。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研究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34026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2.png)
标题: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研究引言:技工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推进技工教育改革,技工院校需要注重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即将工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培养出适应现代产业要求的教师队伍。
本文将探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重要性、目标和策略,并提出相关研究的实践探索。
一、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重要性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是技工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能够使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具备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目标1.学科专业知识:培养教师深入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
2.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教师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互动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行业合作能力:培养教师与行业紧密合作的能力,了解行业需求,开展产学研项目,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工学一体化师资培养的策略1.优化教师选拔与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机制,注重对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企业实习等方式,提供与行业接轨的实际工作经验。
2.提供专业化培训与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研究项目和职业发展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与行业导向: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师培训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2f011c4102de2bd960588e8.png)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张富增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3期摘要:从工学一体化试点班教学实践出发,阐述教学创新性的9个方面,并进行了论证,内容真实,可供参与一体化教学的老师们参考。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依托技工院校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而技工院校的教学正在朝着工学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改革和推进。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1.教学内容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工作内容。
2.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
3.教学的场所不一定是教室,可能是实训室、活动室,也可能是户外,如操场等。
4.教学形式多样化,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不同而不同,也可能是多种形式并存。
5.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
6.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块平地,先学会的学生同样可以做老师,来教还不太会的同学。
7.教学重点在于学而不是教,学生是主体,像演员,教师作辅助,像导演。
8.学生的学习材料包括有工作页、说明书、网络信息以及参考教材等,不局限于一本固定的教材。
9.教学过程注重总结、评价与成果展示。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我曾担任过人保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以及汽车维护课程标准、工作页等的编写和教学工作,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和酸甜苦辣。
为使大家少走弯路,多感受快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来共同探讨工学一体化教学。
以一汽丰田卡罗拉轿车更换机油为例来探索与实践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理念。
汽车二级维护是维修企业一项重要的作业内容,是每年一届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团体赛项目,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
更换机油是二级维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卡罗拉轿车也是中国中档轿车的一个主流品牌,因此更换机油肯定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就是要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会做企业里的工作。
在学校实施更换机油这一教学内容,需要升降车辆、启动发动机等,在传统教室里不可能完成,所以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场所不一定是教室,也可以选择实训室。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b35db3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2.png)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01.02•【字号】教职成〔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20〕3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高等职业学校:现将《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立项、结项和管理工作中予以执行。
2020年1月2日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管理,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全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简称“省职教教改项目”或“项目”),是指主要面向全省职业学校教师、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教研人员和其他职业教育相关人员,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研究课题。
第二章项目设置与立项申报第三条省职教教改项目的申报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一般每年第一季度发布项目立项、结项申报通知。
第四条项目类别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规划项目和青年教师项目等。
重大项目: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产生影响或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的研究项目。
重点项目(含奖励项目):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的某一方面有较大突破,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省产生影响的研究项目。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与探索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1a2ef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7.png)
O C C U P A T I O N职业 总第641期2023年9月上85文/张 精 李 涛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与探索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作为一种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理论得到有效实践,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如果理论教学脱离实践教学,学生的思想得不到升华,无法意识到实际操作与理论的差异,也就难以有所创新;如果只注重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学生的技能也许会越来越熟练,但提升空间有限。
这两种教学都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离、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衔接不上、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不匹配等问题。
一、技工院校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基本原则工学一体化课程是把工作任务作为主要依托、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特点是依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过程去设计、安排课程的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体系,再依据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学生技能提升的要求进行具体教学,从而把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相融合,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
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课程的教学方向以及课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中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展开。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技术技巧、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了解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主要依托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围绕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一体化课程标准,在明确教学方向的情况下,根据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功能,让课程教学更有目标。
(三)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摘 要:技工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立足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育。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a6a82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3.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作者:于贵霞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8期摘要:为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重点落实“五个一体化”工作任务,通过对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并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为工学一体化课程实施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一体化课程;课程实施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20号)精神[1-3],构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第一阶段已公布31个试点专业和第二阶段刚公布38个建设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用以指导技工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
在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背景下,本文从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场地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4]。
一、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教师和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专题访谈调查,分析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课程实施现状,并找出工学一体化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规范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五分之一的教师不清楚本专业是否有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负责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或课程标准的教师相对熟悉一些;大多数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授课,没有规范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近半数企业愿意参与专业建设,30%企业愿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企业的意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工作和学习所需通过学生组问卷(369份)调查发现,近80%学生认为学习载体主要是书本教材,65%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选取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这对教材的开发与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5%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手段是多媒体课件。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b090e5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1.png)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情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技工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工院校纷纷进行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
一、改革背景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是时代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技工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现代工业的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技工院校纷纷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改革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的具体举措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实践环境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其次,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次,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改革的成效与问题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学生通过参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难以开展;二是学生对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度有待提高。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56b41e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3.png)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摘要:2009年7月人社部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进一步思考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对一体化课改的深入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一直以来,技工教育特别强调一体化教学,但传统的一体化概念较为模糊,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践等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通合一,推动了技工教育的内涵发展。
本文将从我院钳加工专业课改实践出发,探讨对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和体会。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来的基本情况根据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于2009年7月启动,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30所院校参加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首批试点工作。
2012年,确定新增94所试点院校,使全国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达到124所,参加试点的学生由2000多人增加到1.25万人。
试点专业进一步扩展,在原来汽车维修、数控加工、钳加工等5个专业基础上,新增焊接加工、烹饪、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服装制作与营销、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广告制作、通用职业素质等10个新专业。
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于2016年11月开始,主要试点的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17个专业。
2012年10月我院作为第二批新增试点院校启动了“钳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目前已推广到机电一体化等多个专业。
人社部的试点工作方案为这项改革制定了制度框架,明确了课改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及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
四个“一体化”是其主要内容,一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的开发制定。
根据一体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开发理实一体化、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fcfa5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2.png)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摘要:当今时代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因此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计算机教学发展也逐渐被教育专家所重视。
在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功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的教学效率,技工院校可以尝试功能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该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实际工作情况,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学习。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的运用,同时也锻炼了自身专业技能操作的熟练度,对于学校和学生都是极为有利的。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引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是所有企业用人的标准之一。
技工院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基础情况,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现阶段的学生往往在入学时就已经具备了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因此导致学生初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不感兴趣。
为技工院校应当积极推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一体化教学主要指的是以能力为主,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五点,分别是以一体化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学习、实验等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一体化设置教学条件,配置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实验时、实习场地等;一体化教师配置,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一体化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职业要求,进一步体现知识、技能的一体化训练;一体化教师教育内容,对教师讲课形式以及学生听取进度等一体化教育。
学校通过一体化教育模式,可以将实际工作中的项目放在教学当中,以此作为实践教育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况,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二、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一体化”的意义(一)知识的共享技工院校展开创新体系,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覆盖,通过知识共享来发挥知识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河南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引言:河南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技工教育模式的创新与突破,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本文将重点探讨河南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分析其改革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传统的技工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割裂,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旨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代工业发展的需求。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教学模式创新:河南省技工院校积极探索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
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
高技能应用能力。
2.课程改革:通过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和项目实训,使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解决问题,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师资培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引进,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育
教学水平,为工学一体化教学提供优质师资支持。
4.实践基地建设:河南省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为学
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场景,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
三、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果与效果
1.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
提升,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
需求。
教学质量提高: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促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案例,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3.产学研合作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了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
密合作。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与企业密切互动,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企
业也通过参与教学改革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同时,学校与
企业的合作也促进了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开展。
4.社会认可度提高: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河南省技工院校的教育质
量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认可。
技工教育的
社会地位和声誉也逐渐提升,吸引了更多学生选择技工院校进行学习。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资源投入不足: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实践基地建设、教
师培训和教育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当前,仍存在资金不
足的问题,限制了改革的推进速度和质量。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但目前仍存在
一些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更新的情况。
加强教师培训和引
进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
题。
3.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偏重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无
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评
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当前需要探索的
方向。
五、展望与发展方向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支
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政策,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
通过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开设企业定制课程等方式,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衔接,实现教育与实际需求的高度契合。
3.推进教师培养与发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和平台,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工学一体化教学质
量。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
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综合的能力
认定。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
的工学一体化教学经验和模式,推动河南省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提
升。
结语:河南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促进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践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许。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展望未来,需要加大政策支持,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教师培养与发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迈向更高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