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情 以情促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教于情以情促学

所谓情感性语言是指带有情感性质和色彩的语言。教师的情感性语言,是教师对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情感现象的反映,是教师用来向学生讲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感情、激情、情趣,与学生交流感情,点拨学生心弦,启发学生心智,使学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语言。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感性语言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认知的主动性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用情感性语言创设熔炉似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如沐春风般的愉悦,营造师生互相关心、体贴、尊重、信任的教学气氛,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认知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取得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当学生举手发言时,说一声“请讲”;当学生发言停下来时,亲切地问一声“还有吗”;当学生发言结束时,说一声“请坐下”。这些充满浓郁情感味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感到和老师在一起轻松愉快,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交谈,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告诉老师,这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思考的聪明才智,也会使学生因此更加尊重老师。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符合未成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规律,有利于把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其效果比简单的批评和单纯用道理说教会好得多。

二、塑造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的活动,应当通过绘声绘色的情感性语言描绘出人、事、物的特点,活生生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强化视觉形象,从而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他们在思维的天地中张开联想的翅膀,引发跃跃欲试的学习兴味。

讲人,如见其人。“春寒料峭,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毛泽东同志正在伏案疾书,稿纸写了一张又一张,警卫员送来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有一次,警卫员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焦味,原来毛主席的一只棉鞋烤焦了,可是他还一点不知道呢!毛主席就是这样专心致志、废寝忘食,连续奋战七昼夜,终于写成了《论持久战》这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一段描绘,再现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

讲事,如临其境。“林则徐命令士兵倒入盐卤中浸泡,然后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咕噜咕噜’翻腾起来。顿时浓烟直冲云霄……”。一声“咕噜咕噜”就形象地再现了热火朝天的虎门销烟场面,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坚强意志表现得淋

漓尽致。

讲物,栩栩如生。“在那密密层层的480多个洞窑里,彩画塑像,琳琅满目。且看那气魄雄伟高达33米的巨大佛像,那体态玲珑仅有十几厘米的精小菩萨,那碧空自由翱翔的飞天,那反弹琵琶翩翩起舞的乐使,一个个秀骨清风,精湛绝伦。”这段声情并茂的描绘,尽展敦煌石窟的艺术魅力。

三、创设广袤无边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宽教材的想象力

历史课堂上,通过情感性语言创设出特有的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到广远的意境中,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历史的长河,缩短久远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

如在《自由放任的美国》一课中,有位教师这样导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时期,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抱着对前景的绝对乐观情绪,在就职演说时说,美国将永远消灭贫困,在他的任期内,揭开每个工人家庭菜锅有一只嫩鸡;打开汽车库门有一辆汽车。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多后,1929年10月下旬,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爆跌,一天之内竟然抛出1300万股,创造了美国历史上股票下跌的最高记录。消息通过电波迅速从纽约传到全美国,从美国传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场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即将爆发了。”这段导言创设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避免一开始处于压抑、紧张、被动的心理状态,以很强的感情冲力,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带着好奇和急切的心情去学习新教材。

四、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情感性语言同样能够设置矛盾,勾起学生释疑解惑、寻微探幽的欲望,进行理性思考。

如在讲解《非洲黑人被押上运奴船》一图时,不妨这样讲:”这幅图集中反映了被掳掠的黑人被押往沿海地牢,然后装上船运往美洲的情景,在长途跋涉中,许多黑人死于烈日炎阳之下;或在阴暗恶臭的船舱里死于瘟疫之中;或因船上淡水、食物不足,被活活抛入大海,葬身鱼腹。西方殖民者的脸是白的,可心是黑的。”这段说明,不仅将图文有机结合起来,为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凝结了深沉的情和理。

综上所述,成功的教学活动是一个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生情绪反应的性质,对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这其中,情感性语言好比是润滑油,使教学活动因得到情感的滋润而效率越来越高,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真情唤激情,情情相激,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